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建筑設計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綠色建筑;環境設計;節能環保
一、綠色節能建筑設計的重點
1.1保證建筑在使用過程中不要對人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確保建筑使用者及建筑周邊的人群健康是綠色建筑設計的最基本要求,同時建筑的存在也要對建筑所處的環境有積極的作用,與環境的和諧相生也是綠色設計之本,建筑對人群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例如室內的空氣質量,排放到室外的氣體是否有害,建筑室內外的噪音、熱輻射等等。在設計中應該盡可能的采用無毒害的建筑裝飾材料,如非環保型涂料、壁紙、板材等會含有過多的甲醛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地毯、壁毯等布藝裝飾會不易清理,有大量細菌滋生等,這些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物,在設計時應盡量避免;合理的自然通風,可以有效改善室內熱環境,包括溫度、濕度,促進空氣流通,能夠提高人體的舒適性; 合理的自然采光,即能提供一個衛生、健康的室內環境,又能提高建筑空間的視覺美學效果,同時還起到了節約能源的效果;建筑使用的色彩除了有特別的要求和目的,應該盡量使用易被人接受的色調,例如以前在北京就有過一個住宅項目,立面采用了好幾種色彩比較艷麗的涂料,結果被附近的老人投訴,理由是這些色彩過于強烈,看到后有暈眩的感覺。
1.2合理利用資源
1) 太陽能是一種資源豐富的清潔能源,太陽能的利用正在逐漸普及,尤其是太陽能熱水器在很多住宅項目上都用的比較多,在某些公共建筑中如太陽能光電屋頂、太陽能光電玻璃、太陽能電力墻等也逐漸嘗試采用。風能是另一種開發利用較為方便的清潔能源,除了現在普遍采用的屋頂無動力自然風機的應用外,還可以采用風力發電和風力致熱設備,這些都是比較好的清潔能源利用方式。
2) 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和積極回收利用舊建筑材料均是可以有效降低資源投入及廢棄物產出的有效措施。例如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加工好的鋼筋因圖紙修改而無法使用,混凝土澆筑后個別部位模板取不出來等問題,這就需要設計和施工單位積極配合,采取鋼筋代換和優化設計圖紙等技術措施以減少原材料的浪費; 而建筑拆改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建筑材料,如木制品、混凝土預制構件、鋼材、磚石、保溫材料等,在經過加工和改造后,在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的條件下,也可以重新利用到新的建筑工程中。
1.3最大限度減少能耗
1) 在選擇建筑材料和設備時,不僅要注重今后使用過程中的節能效果,還應考慮建材、設備本身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在滿足設計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選擇生產制造能耗較低的材料設備。建材設備等在長途運輸過程中也會損耗大量的資源,會增大材料自身成本,因此,盡可能的就地取材,選用地方性的材料是降低材料成本、減少運輸能耗的最直接手段。
2) 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采取正確的技術措施做好節能設計,在能源日益緊張的今天是很必要的,同時也會給使用方節省大量的管理、運營成本。在設計階段可通過多種技術手段來進行節能設計,如合理的建筑形體設計、平面布局、長寬比和朝向、各種節能保溫材料的使用及合理的設備選型等均對建筑節能有著重大意義。
二、“綠色設計”是因地制宜、適合項目自身情況的設計
某項目設計的總體思路是體現地域性及傳統文化,強調當地的自然環境,結合原有地形地貌,使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能夠產生積極的互動。在設計初期,并沒有刻意的去追求綠色建筑的各項指標,但在具體設計中還是采取了很多的生態、環保、節能的措施,以下簡單介紹一下項目的相關設計情況。
1) 有效合理的利用規劃用地。在規劃中,主體建筑盡量遠離湖面,保留了湖面與建筑物間的大片自然濕地,一方面盡量保持了濕地原有的生態平衡,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基礎施工時降水的費用。另外為滿足項目今后發展的不可預見性,在主體建筑旁邊預留的二期用地上建設一個大的花房,在充分利用了建設用地的同時還能夠為項目自身提供各種綠植、盆栽。如圖1 所示。
2) 將建筑融入周邊環境,減少建筑對環境的壓力。平面布局上大堂、客房、餐飲、會議、泳池、休息廳等主要功能用房均面向湖面,使賞湖客房率達到了100%。為了不對南面湖邊景區產生壓迫感,整個建筑只做到了兩到三層,高低錯落的建筑形成了豐富的外輪廓,與周圍的綠蔭自然的融為一體,在湖邊活動的人群依然能感受到原始的山、林天際線。立面采用了相對古典的設計風格,外裝和內裝主要采用了石材和木材,外觀也以灰色、淡黃、木色等相對柔和的色彩為主,盡量避免建筑色彩與周圍自然環境的沖突。
3) 減少人造景觀,更多的利用室外自然條件。室外景觀設計遵守盡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原則,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場地北側種植大片樹木,隔除北側環湖路上車輛產生的噪音,場地南側做微地形處理,點綴幾組樹木,與湖邊濕地自然銜接。室外場地盡量減少人為的大面積鋪裝,除了廣場和車行道路的必要鋪裝外,其他小路只是以鵝卵石、青石板點綴于草皮之中,既節省了投資,又體現了建筑的田園趣味。
4) 建筑技術和選材上充分考慮了生態、環保、綠色及節能等因素。整個建筑的外門窗均采用鋁合金斷橋隔熱型材,外墻采用擠塑聚苯板保溫,使整個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空調設計采用了水源熱泵和新風換氣系統,經濟環保,在建筑中可分區運行,為今后的運營也降低了成本。污水通過處理站采用臭氧處理方式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后再行排放。照明設計在采用各種節能燈具的同時仔細核算了室內及室外空間的照度,避免照度過剩和不足的現象發生。
本項目在設計時沒有教條的追求“綠色建筑”這一概念,但最終建成后達成了“環保、生態、節能”的初衷,給業主節省了大量的資金,也達到了很好的設計效果,受到了各方的好評。因此筆者認為,綠色建筑并不是用各項綠色評價指標堆出來的,它是一種新的設計思維,不能僵硬,不能教條,應該是在綜合考慮環保、節能、經濟、適用眾多因素的前提下最適合自己、最因地制宜的設計方式。
圖1節能建筑總平面示意圖
五、結束語
建筑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設計行業的人員,在對建筑進行節能設計的同時應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在住宅建筑設計中,如果要達到高舒適度、低能耗標準,需要較多的技術支撐和設計經驗,設計師要充分考慮住宅建筑布局和體型系數、建筑平面設計、建筑護結構的優化設計、內部各技術系統之間的配合、生態能源系統的應用等方面的因素。
參考文獻:
【關鍵詞】暖通空調;綠色建筑;作用
人們對綠色建筑的首要印象更多的可能是外觀的美化,但是其本質是更加的環保節能,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需求,減少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浪費,通過取之不盡的綠色能源對暖通空調進行資源供應,讓人們享受到環保節能帶來的身心享受,與此同時,更為人們提供質量極高的生活環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愉悅。
1.暖通空調在綠色建筑中的意義
在建筑行業中,綠色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的說法,并且通過環保理念快速的在建筑行業中興起,對當前的建筑行業以及建筑設計發起沖擊,總而言之,綠色建筑的概念豐富了建筑行業的內容,更是建筑行業的巨大進步,其不僅使建筑行業增大了其自身的競爭能力,更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品質加以改善。
1.1綠色建筑的特征
在當前的建設工程中,綠色建筑之所以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與青睞,主要由于其本身具備傳統建筑無與倫比的優點,綠色建筑一般使用天然無污染的施工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資源,并且保護環境,避免污染,改善空氣質量,從而促使人與建筑和環境的和諧統一,其內涵不僅減少了資源的高負荷,節約資源利用,而且還可以為人們提供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環保低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1.1.1新型概念
建筑行業中的綠色建筑的興起,其不僅是一個發展機遇,更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與傳統建筑不同,綠色建筑與其材料和技術均有較大差別,而且在環保、品質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如此,在面向全社會群體時,更是一種全新的住宅辦公理念,綠色建筑是一個新奇的概念,對于那些想要提高生活品質的人群來說,可謂是“愛不釋手”,其不僅將綠色生活發揮的淋漓盡致,更是高品質生活的具體表現。
1.1.2環保自然
綠色建筑在進行室內布局的時候,將會十分合理的進行設計,從而使人們感受到一種自然的魅力,將人與自然的因素完美的融入到建筑中來,并且降低了合成材料的使用率,充分利用無污染的環保資源,比如空氣陽光等。
1.1.3節約資源
自從綠色建筑新概念興起之后,其作為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者,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青睞,促進城鄉發展以及建筑行業發展的轉變模式,提高對資源的合理運用,并且實現國家制定的節能減排目標,為全球變暖奉獻一份力量,環境友好型建筑環境,切實的提升環境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的品質。
1.2在暖通空調應用中的意義
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暖通空調基本符合中央空調的基本概念,不過其并不等同于中央空調,僅僅延續其分戶空調的概念。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中央空調可以為人們營造一個均衡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是和分戶空調有所不同,傳統的空調僅僅能夠簡單進行空氣的制熱制冷,無法像暖通空調一樣,能夠凈化空氣,并且能夠將自然空氣進行處理過濾,然后進行冷卻,暖通空調可以過濾非常細微的灰塵顆粒,加強細菌的過濾和凈化,進而提高人們生活的空氣質量,為人們營造一個高品質的環境。當前的暖通空調具有通風、供暖和空氣調節三個主要功能,并在合理的運行過程中,極大程度上改善室內的空氣環境質量,暖通空調的通風功能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氣滲透,確保室內外壓力的均衡,而且在綠色建筑中使用暖通空調,更是大大加強了綠色環保概念的貫徹,與綠色建筑和普通建筑的區別一樣,暖通空調和普通空調的區別也在于新穎環保,并且為人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可以說,暖通工程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無異于畫龍點睛,相輔相成,對綠色建筑的整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暖通工程在綠色建筑中的設計特點
2.1節約能源
在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即為節約能源,而暖通空調無疑扮演著節約能源的重要角色。暖通空調包含儲冷低溫送風系統、趨勢空調系統以及置換式新風系統等,新型系統的應用,不僅將節能環保的概念表現的淋漓盡致,更切合實際的提高了室內空氣質量,與傳統空調相比,暖通工程提高了其蓄冷蓄熱的能力,在此過程中耗能更低,在需要冷溫的時候,通過釋放蓄冷以滿足空調負荷。當前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三種,既晶鹽蓄冷、冰蓄冷以及水蓄冷。以冰蓄冷的優勢為例,首先節約的運行費用,每年可以高達三十萬元,與此同時,降低冷水機容量超過百分之三十,空調功率降低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節約能源能力十分強大,不僅如此,使用暖通空調過程中,應用的冰蓄冷技術,可以有效的緩解高峰電力,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對于保護環境以及節約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節能環保
一般來說,太陽能制冷通常利用太陽集熱器,對吸收式制冷劑提供所需要的熱媒水進行供應,如果熱媒水溫度提高,相應的制冷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空調的制冷效率也會提高,比如,如果熱媒水60℃,那么制冷機的COP會達到0-40,如果熱媒水90℃,那么制冷機的COP會達到0-70,如果熱媒水120℃,那么制冷機的COP會達到110以上。在任何的自然環境下,都會受到陽光的照射,這種大自然贈與的無償資源,是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的潔凈能源,通過利用太陽能,將太陽能轉化為動能,從而促進暖通空調的運轉,極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避免產生環境污染破壞,與此同時,暖通空調還能夠及時均衡室內的氧氣,減少因人們日常呼吸導致的氧氣消耗。
2.3自然通風
暖通空調在綠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風應用,規避了傳統空調的在使用過程中的弊病,比如頭暈胸悶的現象。因其良好的自然通風性能,能夠有效的將污濁空氣進行排除,進行空氣的換氣,極大程度上提高了空氣的質量,給人們一種身處自然的感覺,呼吸順暢自如,沒有不適的感覺。
2.4持續回收
與傳統空調不同,暖通空調可以將其各部分的零件及材料進行分類回收利用,在此過程中確保分類的順序及規則,絕非籠統的回收,從而確保環保理念,可持續發展。
2.5獨特設計
暖通空調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特別設置,與傳統空調不同,可以將其看作是為自家量身打造的空調,能夠根據自家需求設置室內的空氣溫濕度等,更加人性化,方便快捷,突出科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適應人們的更高標準的生活需求。
2.6防排煙技術
在暖通空調設計中的排煙設置十分獨具匠心,別具一格,通常來說普通的空調是不會加入排煙技術的,但是在當前的綠色建筑建設過程中,消防排煙技術是其關鍵的環節,暖通空調中應用排煙技術時,通常會設置自動切換閥門以及安全電動密閉門。在暖通空調中應用排煙技術時必須嚴格控制質量,確保綠色建筑的合理有效,同時也為居民的生活品質保駕護航。
3.在綠色建筑中應用暖通空調相關設計
在綠色建筑中,暖通空調的合理運用不僅將節能環保的概念充分落實貫徹,與此同時,因其不同于傳統空調的陳舊內容,顯得更為新穎獨特,為綠色建筑的高質量環境錦上添花,加強綠色建筑的設計品質,將綠色建筑更為普遍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來。
3.1太陽能
在當前的綠色能源選擇過程中,太陽能無疑是首要選擇,因其能源取之不盡,而且沒有地域要求以及污染,受到廣泛的青睞,在當前的太陽能功能系統中,通常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即為循環控制系統以及集熱器,循環控制系統主要由生活熱水、低溫地板輻射供暖以及溫度控制器構成,而集熱器只需要熱水箱等設備。太陽能的供暖原理主要是通過設備對太陽光進行采集,并將光能轉化為熱能,經由循環系統進行換熱,進而對水進行加熱,最后導入室內地板供暖。在進行收集太陽能過程中經常會發生陰雨天氣對其造成阻礙,這時就需要轉換系統,通過相關設備進行加熱,從而保證室內溫度均衡,即便是冬天也能夠更好的享受溫暖,在陽光較為充足的夏季還可以提供熱水,方便人們生活熱水的使用。總之,使用太陽能,不僅能夠極大的降低運行費用,還能夠節約資源,有效的進行環境保護,體現綠色建筑的價值與優勢。
3.2地源熱泵(地埋管換熱系統)
與空氣熱源泵相比,地源熱泵技術具有非常大的節能優勢,尤其是供熱制冷方面尤為突出,比如,地源熱泵在使用過程中,并不會破壞土層,僅僅是改變土壤溫度,與此同時,更是當前最具實用性的散熱方式。一般情況下,換熱器的埋置通常處于地下30m-100m范圍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受到溫度影響,盡管如此,只要能夠更好的平衡冬季低溫及夏季高溫,就不會影響換熱器的性能,所以地源熱泵通常應用于冬夏溫差較高的地區,或者在高溫地區建設冷卻塔,在低溫地區設置輔助供熱。
3.3冰蓄冷系統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冰蓄冷系統的經濟效益更為良好,因為其耗電量相對較小,從而促進電力節省,與此同時,其在低能耗的時候,仍然可以進行低溫送風,極大的節省了能源。冰蓄冷系統的優點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比如在白天用電高峰期進行供冷,從而節約費用,而且,在相同條件下,冰蓄冷比水蓄冷的蓄冷量明顯提高, 而且蓄冷池容積相對而言十分小,從而降低了熱損失,對能源進行節約,與此同時,當冷水的溫度在1-4℃的時候,方可開始低溫送風,而且,空調風量的輸送能耗也會相應降低,加強節能效果,與此同時,冰蓄冷的COP值相對較高,所以在制冷效率低下的時候也無需懊惱。在夜間的時候,冰蓄冷的效果更為明顯。
3.4自然通風
無論在什么條件下,自然風永遠都是最為原始也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更有效的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而且不必消耗能源,高效環保。當前自然通風主要有風壓及熱壓兩種方式:
3.1.壓
綠色建筑在選擇建設地點的時候,通常要對朝向及格局進行充分考慮,并考慮建筑的平面等細節,總之,盡可能的減少空氣阻力,擴大受風的面積。受天氣因素影響,室內的風速也會相應發生改變,此時可以人為進行控制,比如百葉窗等。
3.4.2熱風壓
根據室內外溫度差異,從而導致空氣密度差異而出現的空氣流動,熱空氣從上方流出,冷空氣從下方流進,從而實現污濁熱空氣和新鮮冷空氣的置換。
4.暖通空調在綠色建筑中的設計原則及其要求
綠色建筑不僅能夠節約資源,而且還能夠更好的保護自然環境,確保居民生活水平的質量,暖通空調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其設計必須滿足綠色建筑應有的原則,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4.1暖通空調的設計原則
在進行暖通空調的設計過程中,必須依靠可持續發展原則,對相關的零部件及其材料進行回收,而且通過利用無污染的環保能源對暖通空調提供動力支持,從而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4.2暖通空調的設計要求
在進行暖通空調的設計過程中,必須確保以人為本的設計要求,在盡可能的減少能耗及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多考慮居民生活質量,加強室內環境的舒適程度,實現綠色建筑的高品質生活方式。
5.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的綠色建筑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促使建筑行業的革新換代,自此過程中,暖通空調的使用更是需要關注的重要環節,通過將建筑與自然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環保低能,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收獲更高的生活品質,堅持可持續發展,勢必成為日后發展的主流。
參考文獻:
[1] 康智.實現綠色建筑暖通空調技術的設計[J].科技與企業.2014,7(3) :90-91.
[2] 劉勇.實現綠色建筑暖通空調技術的設計[J].能源與節能.2013,8(11) :30-31.
[3] 劉俊躍,卜增文.實現綠色建筑暖通空調技術的設計措施[J].制冷與空調.2014,1(9) :30-31.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in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guidanc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k and arise, actively develop green buildings, in line with today's world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stream. The article first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that fu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llowed by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elaborated the basic principle, finally,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in the design of green building.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概念 特征 原則 設計要點
Key words: concept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feature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綠色建筑設計是未來的建筑設計發展方向
隨著傳統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人們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綠色建筑設計,不但能夠很大程度的節約能源,更能在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問題上提供建設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說綠色建筑設計時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綠色建筑設計是人們在經歷了長期發展后理性反思的結果。我國
是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人均資源非常匱乏,因此在我國推行綠色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出于資源匱乏的考慮,更加是對我國長遠的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規劃。所以結合我國的經濟、環境、氣候條件,采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實現節能、節地、節水、減少環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適度。綠色建筑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設計上要追求綠色,同時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也要遵循綠色原則,這種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必定將成為未來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二、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和特征
(一)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并利用了環境因素,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空間,拆除后又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綠色建筑”可以理解為在建筑壽命周期內,通過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各種廢物的產生,實現與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資源與環境損失,換取最好的人居環境的建筑。綠色建筑能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能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它是實現“以人為本”、“人- 建筑- 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實施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綠色建筑設計的特征
首先,綠色建筑設計應該有節能的特征。這是綠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地和諧相處,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中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對對自然有污染的傳統火力發電電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綠色建筑還應有環保的特征。綠色建筑從最開始的設計,到后來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應該注重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使用無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綠色建筑的舒適安全特征,綠色建筑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內部的布局設計應該注重安全性,同時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設計。綠色建筑設計應該遵循以上概念和綠色建筑設計的特征進行合理的設計,充分體現綠色建筑設計的人性化和環保性。
三、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1.可持續性原則。人類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綠色建筑設計應該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既不影響當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滿足后代對于資源環境的需要。
2.整體性原則。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賴性和統一性。綠色建筑設計為達到與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就必須滿足整體性原則,綠色建筑的任何細節都應該滿足綠色建筑的特征。
3.共生性原則。作為生態建筑的典范,綠色建筑應該具備與人和其他生物之間普遍共生。共生本來是生物學的概念,是指一種生物能夠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與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
4.反饋性原則。對于綠色建筑企業,在進行綠色建筑時,應該注重社會對于綠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饋,及時調整設計。讓企業的綠色建筑設計贏得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同時也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四、綠色建筑設計的常見方法
1.綠色建筑設計的前期策劃。鑒于綠色建筑設計的人性化,綠色建筑設計應該是在設計師和用戶共同策劃下完成的。設計師要充分考慮綠色建筑的環保性和節能性等特點,進行初步的設計,設計初步定稿之后還要充分聽取用戶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做到設計的人性化。同時還要保證項目的設計要經過廣泛的論證,這樣才能保證設計方案的優化,在設計決策階段解決問題。
2.綠色建筑方案設計中的重點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如自然風和自然光。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考慮建筑長期的成本計算,而不僅僅只是考慮工程本身所花費的成本。要了考慮到綠色建筑后期對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住戶的舒適度,必須要考慮到適當的生態策略技術。允許在設計階段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在選擇設計方案時要協同各設計方案的優點,取長補短,力求使設計方案最佳。在設計時要考慮為群眾設計活動場所。
3.多工種協同工作的綠色建筑設計方法。傳統的建筑設計分為很多分散的階段:首先是由建筑設計師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工程師和其他的工程師進行其他的水、電、暖等系統的設計。隨著現代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各設計專業的隔閡,可以系統地整合各設計專業的信息,通過計算機集成,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加強了各個專業設計人員的溝通,通過相互間的意見交換,增加了綠色建筑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設計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費,減少因采用綠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資的增加值。
五、綠色建筑設計的設計要點
1.重視整體設計
整體設計的優劣將直接影響綠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設計必須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切勿盲目照搬所謂的先進綠色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一個局部而不顧整體。如熱帶地區使用保溫材料和蓄熱墻體就毫無意義,而對于寒冷地區,如果窗戶的熱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貴的墻體保溫材料也不會達到節能的效果,因為熱量會通過窗戶迅速散失。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將有限的保溫材料安置在關鍵部位,而不是均勻分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有些類型的建筑如內部發熱量大的商場或實驗室,沒有保溫材料利于降低空調能耗,也會更利于節能。
2. 因地制宜
綠色建筑非常強調的一點是因地制宜,絕不能照搬盲從。氣候的差異也使得不同地區的綠色設計策略大相徑庭。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及其它地域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導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區,太陽能的利用就顯得高效、重要。而對于終日陰云密布或陰雨綿綿的地區則效果不明顯,甚至可有可無。北方寒冷地區的建筑應該在建筑保溫材料上多花錢、多投入,而南方炎熱地區則更多的是要考慮遮陽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陽輻射和避免產生眩光。某種建筑平面或戶型在一個地區也許是適合氣候特點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個地區則會成為最蹩腳的抄襲。
3. 尊重基地環境
在保證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經濟性基礎上,在建筑規劃、設計的各個環節引入環境概念,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規劃、設計時須結合當地生態、地理、人文環境特性,收集有關氣候、水資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系統、人文環境等資料,力求做到建筑與周圍的生態、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和協調,增加人類的舒適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 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包括: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氣體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室內具有優良的空氣質量,優良的溫、濕度環境,優良的光、視線環境,優良的聲環境。
5.應用減輕環境負荷的建筑節能新技術
能源使用的高效節約化,包括:根據日照強度自動調節室內照明系統、局域空調、局域換氣系統、節水系統;注意能源的循環使用,包括對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熱系統、排熱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強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對建筑保養、修繕、更新的設計;設備豎井、機房、面積、層高、荷載等設計須留有發展余地。
6. 使建筑融入歷史與地域的人文環境
這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對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對傳統街區景觀的繼承和發展;2) 繼承地方傳統的施工技術和生產技術;3) 繼承保護城市與地域的景觀特色,并創造積極的城市新景觀;4) 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參與建筑設計與街區更新。
關鍵詞:建筑設計;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
(一)綠色建筑的相關概念
所謂的“綠色建筑”是指在滿足建筑生命周期的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的所有方面,減少環境污染,形成適合人們長期居住的健康、環境友好的空間,使建筑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一般來說,綠色建筑對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污染來說是相對較小的,甚至是無污染的,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更有利于生態平衡。
(二)綠色建筑所具有的特征
在建設綠色建筑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環境保護,滿足建筑場地的環境要求,滿足自然、人文、氣候的要求。與此同時,地方條件也不明確,綠色建筑沒有明確的規則和建設模式。在建設過程中,綠色建筑應充分考慮陽光、空氣、土地等自然因素。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減少后期的建設過程和能源消耗。在這一過程中,要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使人們在生產和使用環境的過程中,利用資源的形成,盡量減少負荷,提高生態環境的再造能力。
1.具有健康舒適的特征
在建筑和建筑的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形成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因此,綠色建筑應該有一個健康、舒適、高效的空間。
2.具有自然和諧的特征
“自然和諧”,是指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和愛護,使人與自然以及建筑能夠和諧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考慮到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好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社會、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
二、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房屋建筑與綠色環保密切相關。隨著近年來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提高,綠色建筑設計逐漸得到完善和發展,在城市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是一個綠色建筑為主要目標,在設計和施工階段,采用綠色環保材料,結合節能設計,充分發揮建筑結構的作用和原材料,以滿足居民建筑通風、照明和取暖的基本要求。例如,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太陽能來減少供暖和空調的日常應用。通過自然通風的原理,建立空氣冷卻系統,使建筑能夠充分利用自然風,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綠色建筑設計也強調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生,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居住者創造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
三、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運用
(一)整體環境方面的內容
對于綠色建筑設計的整體環境,主要以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為出發點,考慮氣候、自然生態環境、環境等各個方面。綠色建筑設計應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前提條件為基礎。應考慮到建筑領域的文化背景和資源條件,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相關資源。
(二)建筑工程節能設計的關鍵點
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應用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結合相應的節能技術實現,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大量資源的消耗。此外,在建筑工程節能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當地的氣候和位置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在建筑節能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建筑節能的設計標準。我們應充分把握室內熱環境、建筑熱、空調等方面的設計內容,通過不同的設計方法,滿足現代建筑的多樣化發展需求。此外,在使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計算建筑工程的能耗,使其能夠滿足建筑的熱能指標和冷消耗指標的要求。另外,在建筑節能設計理念的過程中,對于那些不能達到相應指標的設計人員,相應的設計師需要調整設計的各個方面。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不同的設計性能來調整相關參數,從而有效地降低建筑節能綜合指標。
(三)有關空間內部朝向布局方面的內容
對于建筑來說,能源消耗和內部空間對設計的科學合理性是緊密相關的,所以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建筑設計的概念,相關的設計師必須有建筑工程的內部結構空間的情況(尤其是建筑空間的長、寬比例)實行全面的了解,清楚建筑空間的特點,基于此再展開建筑設計。從相應設計內容可知,正常情況下建筑結構的長寬比例為4∶1,因此,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建設項目的具置來設計綠色項目。在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建筑空間結構都是為南北向設計的,所以這種設計可以得到更好的照明和通風效果。此外,窗體設計也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自然風道來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
四、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建筑業的發展,傳統的建筑設計方法不能滿足現代建筑的需要,當前人們更注重綠色設計的理念。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建筑業是我國能源消耗最大的行業之一,因此建筑業的綠色發展已成為最迫切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綠色建筑設計概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并通過介紹,為現代建筑的發展提供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廖光勇.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運用[J].江西建材,2017(16):12~13.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建筑設計
1.引言
在新時期,人們已經深刻認識到自然和人類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而建筑作為一個高耗能的行業,在建設及使用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同時還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建筑設計中應該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合理運用,在建筑布局、建筑平立面設計、建筑景觀設計及建造方案設計和中充分整合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2.綠色建筑設計概念和原則
2.1綠色建筑概念
綠色建筑是一種較新的概念,是指在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從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的角度來實施工作,才能確保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們提供舒適和適用的居住環境時,不會對周圍和大自然的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對于綠色建筑來說,是指其在設計建造使用時,可以有效節約各種水資源、土地資源、材料資源等,并充分發揮保護自然的作用,提高對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建造出可以和自然和諧共存的建筑[1]。對于綠色建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建筑和自然的有效融合和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將建筑建造在自然環境中,必然會對周圍的資源造成影響,包括能源、土地資源等,而要實現綠色建筑,首先就是要節約或高效利用資源。例如太陽能和風能,將其整合在建筑的設計中,通過提升日間日照來充分利用太陽能,增加自然通風來改善室內熱環境,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其次是建筑和自然的有效融合,讓建筑融合在大自然,同時將自然環境中的一些美好的風景在建筑中有所體現,都是建筑和自然相互融合的體現。
2.2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
對于綠色建筑,首先在設計階段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等來實行設計,以優化和改進設計,取得更好的節能效果,同時采用一定的措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不好的影響。其次是在設計建造階段,一定要實現對各種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建筑消耗浪費大量能量,可以通過采用節能材料及可循環利用的能源來實現。第三,還要結合各類客戶的實際需求。在設計建造時,一定要加強結合用戶在構造、使用等方面的偏好來展開工作[2]。最后就是在建筑施工的整個過程,都要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3.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應用
3.1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在建筑布局規劃中的有效整合建筑布局規劃是建筑設計中的第一步。在建筑布局規劃中,充分利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可以為綠色建筑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主要是運用節約土地資源的原則,以減少建筑物的占地面積,提高有效空間率。我國的土地資源有限,而人口又眾多,節約建筑的用地至關重要。如果建筑的占地輪廓非常規矩和平整的話,一般會占用更大的面積,所以需要加強對土地資源的利用,通過建筑規劃設計來減少建筑的占地面積,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4]。在建筑的規劃設計中,也需要結合建筑的實際場地條件,要保持原來地勢的形態,并盡量減少對場地的平整,而是要充分利用生態系統來加以設計。例如,在實際的土地規劃中,如果建筑建設的場地是一個具有一定坡度的場地,則可以利用其原來的地形作為半地下停車場,其上方再作其他用途,這樣可減少對土地的整地,降低土方開挖,具有很好的節約土地資源的效果。
3.2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在建筑平立面設計中的整合建筑平立面設計是建筑設計中的關鍵環節,也是建筑設計體現綠色理念的關鍵所在。在建筑總平面的設計中融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最關鍵的就是體現節能理念。在建筑平面設計中,要做好節能節水設計,同時以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環境為導向來展開設計。比如,在設計過程中,對于建筑物的朝向確定應該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選擇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的朝向;設計盡量多的綠化面積,控制人工水體,合理將屋面的雨水收集起來,將用水系統中的回收污水用作綠化灌溉用水,以達到節水的目的。例如,對于某地區的建筑,在設計總平面圖時,應該充分了解該地區的氣候和地理。該地區夏天西南風非常常見,對于夏天來說,如果建筑物周圍的陽光照射的時間非常長,就會通過熱傳遞,升高室內的溫度,此時建筑物的空調制冷就會消耗大量的電能,非常不符合綠色建筑節能的理念。因此,在設計時,可以選擇南偏西15°的方向作為建筑的朝向,建筑物在這個朝向,當吹西南風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風的吹向來降低建筑物的室內溫度,可以減少空調的使用,從而實現有效節能。并且在這個朝向,還可以有效減少陽光照射建筑物的時間和強度,對于降低室內的溫度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總之,在實際的建筑物總平面圖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地區的氣候和季風等地理特征。尤其是我國的南方和北方,在氣候和溫度上的差別非常大,因此對于南北兩方的建筑物設計來說,是不能按照同一個標準來設計的,要具體考慮當地的氣候和溫度等。
3.3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在建筑設計細節中的整合細部設計可以說是綠色建筑設計中的最值得深入研究的部分。建筑細部設計往往和新能源新材料有關。新能源新材料的發明利用,使得建筑節能設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其如何與建筑物更好的結合,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就體現在細節設計中。例如,具有很好節能作用的屋面綠化墻面綠化已經越來越多的在現今的建筑中應用,而如何使綠化能夠與建筑外維護結構合理的結合在一起,使建筑既節能又美觀耐用,就體現在細節設計中。如細節設計不夠完善,使建筑產生漏水等問題,則不但其節能的效果大打折扣,更會影響到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3.4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在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整合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整合到建筑設計中,還需要從建筑設計的多個方面和整個過程來實現。建筑物的景觀設計是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現階段,人們都非常關注建筑的外觀美化,精致的景觀結構才能滿足人們對建筑的外觀要求。在實際的建筑景觀設計中,為了體現綠色建筑的理念,設計者就要充分利用建筑周圍的自然環境[3]。對于處于小區中的建筑物來說,對于建筑的景觀需要結合小區整體的環境規劃,確保整體和個體之間的協調性。例如,在實際的一個小區和建筑的自然景觀的設計,設計者可以對小區的出入口、小區內部的娛樂廣場和建筑物周邊的景觀設計,采用遞次展開的方式來設計,使建筑物和自然景觀更為融合。在為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自然景觀時,同時考慮到建筑物的空間結構,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設計活動空間。為了體現綠色建筑的概念,還應該提升建筑周邊的綠色環境,在周邊道路兩旁種植一些樹木,在建筑物之間設計草坪和花卉等。對于道路兩旁種植的樹木的種類,應該結合道路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例如對于人通行的小道來說,可以設置一些具有庇蔭遮陽效果的樹木;而對于主要是車道通行的道路來說,則種植的樹木應該選擇具有良好吸灰塵功效的種類。同時結合道路坡度、墻體等來靈活布置景觀,增強道路的趣味性和空間性,可以呈現出一個三維立體的綠化空間。通過這種墻體和坡度的運用,還可以擴大建筑周圍的綠化面積。
4.結語
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整合到建筑設計中勢在必行,是行業的要求,在實際的建筑設計中,在建筑物的布局規劃、平面設計、細部設計和景觀設計中,都可以充分整合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實現建筑設計的節能降耗,與自然相融合,以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杰.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7(21):65-66.
[2]唐素娜.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J].全文版:工程技術,13(52):127-128.
[3]陳波.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0(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