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動力工程能源

      動力工程能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動力工程能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動力工程能源

      動力工程能源范文第1篇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城市發展的產業結構就收到了強烈的沖擊,第一產業比重逐年降低,而工業的比重卻逐年上升,其中基于資源開發和研究的能源產業的發展十分迅速。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時代特征,為生產、生活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效率。在當今社會,能源的消耗總量和利用效率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十分密切,在經濟發展的背后,我國能耗、碳排放都表現為持續增長的狀況。節能減排成為了能源與動力工程研究的重點,并且也是今后長期需要堅持的工作。

      關鍵詞:

      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污染;驅動因素;節能減排

      一、引言

      無論是汽車開動、輪船離港和飛機起飛等等機器的運轉,還是信件的郵寄、電話的通訊和網絡的傳輸等等我們日常生活所常見的現象都需要由能源作為支撐和動力。能源為我們所處的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流,有了能源我們的城市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我國目前正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是能源消耗大國。能源的大量消耗帶來了環境的污染,能源供需矛盾顯而易見,成為了我國當下以及今后長期發展的重點所在,節能減排工作必須落到實處,節能技術的研究刻不容緩。節能減排是我國面對環境問題和能源的消耗而提出的政策方針,是通過不同的手段和措施,降低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過程中的能源投入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實現城市化進程不斷提升和城市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的目標。但是由于我國的人口、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和節能技術等因素的影響,能源浪費和排放超標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節能減排的工作效果甚微,加劇了能源消耗和保護環境的矛盾,導致了我國經濟發展帶的瓶頸,帶來了強大的制約作用。因此,本文試圖從能源和動力工程的角度入手,對我國能源問題和動力工程進行解析,明確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內在原因,進而對節能減排從能源消耗因素和動力工程節能技術等角度出發,分析節能減排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二、能源問題和動力工程

      能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人類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能源發展、環境可持續已經成為當下全球性的議題。能源的種類繁多,且因為新技術的發展,許多新能源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并有逐漸成為發展主流的趨勢。根據不同學者的研究和總結,能源有八種分類方法,但是人們對于能源的關注點在于它是否能夠可再生,是否能帶來嚴重的污染,是否能在現有技術的支撐下進行安全的利用等等,這些對于能源的關注也從側面反映出現今能源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傳統化石能源的枯竭、新能源的開發實用技術不足、能源緊張導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系列問題成為了當今能源問題的主要方面,統稱為能源危機。我國是世界上產能和耗能的大國,能源的產量僅次于美、俄,處在世界第三位的位次,但是能源消耗更大,位居世界第二。同時,我國的能源結構、能源利用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卻并不理想。能源危機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成為能源危機中的主要角色,尤其是石油的短缺以及由其引起的結構性矛盾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難題。動力工程主要是致力于煤、石油等傳統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的創新開發。動力方面則包括內燃機、鍋爐、航空發動機、制冷及相關測試技術1。動力工程作為目前能源研發的主要領域,需要在能源轉換與熱力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同時也需要同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等學科領域形成良好的學科交流局面,共同促進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三、節能減排分析

      節能減排的首要任務在于節能,節約生產和生活等方方面的能源使用以及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從源頭上治理能源問題。在節能的基礎上,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大力發展污染治理以及回收再利用的技術,實現能源使用終端的零排放或者少排放。首先,明確能源消耗的內在因素,對癥下藥2。能源的消耗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經濟快速的增長、經濟規模的不斷擴、產業結構的失衡、節能技術的落后,共同導致了能源的大量投入。因此,對癥下藥,根據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優化能源投入結構,達到節能目的。其次,從動力工程的角度出發,從內燃機、鍋爐、航空發動機、制冷等生產和生活的能源利用核心出發,發展核心環節的能源利用技術,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而動力工程技術的研發對于不同的能源類型又有不同的要求。對于煤來說我們需要提升其使用率和終端污染處理技術。對于石油來說,我們應該尋找替代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的提煉方法。對于新能源來說,現有的太陽能、風能等能源的使用技術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普及,更多的新能源還需要專業人才去測試和研發。

      四、結語

      綜上所述,能源能夠決定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發展,其中石油等戰略性資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能源危機的出現對我們是一種警醒,更是一種促進,在能源危機的壓力下,不論是從國家的宏觀統籌還是從個體企業的技術優化都表現出積極的應對。在能源與動力工程領域,相關技術人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不同行業專家、不同專業學科等的共同努力,以科學發展觀和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城市為指導,打破傳統能源制約,利用新技術和新工具,實現我國能源的高效、合理應用最終消除我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制約,為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際話語權的改善等提供堅實的能源支撐。

      參考文獻:

      [1]徐祥博.淺談能源與動力工程的節能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6).

      動力工程能源范文第2篇

                                                                               ISSN Print: 1949-243X

                                                                                  ISSN Online: 1947-3818

      Aims & Scope

      EPE, a monthly journal, publishes research and review articles in all important aspects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involved in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papers are acceptable provided they report important findings, novel insights, or useful techniques in these areas. 

      EPE aims to strengthen relations between the energy sector, research laboratories, and universities. All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EPE must be previously unpublished and may not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at any time during EPE's review period. Generally, accepted papers will appear online within 3 weeks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topics to be covered by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動力工程能源范文第3篇

      [關鍵詞]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2-0037-02

      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推進,對大學生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已成為多方的共識。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應用性很強,切實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努力提高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對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尤為重要。

      一、實踐教學現狀與原因分析

      實踐教學包含多方面內容,如實驗課與課程實驗、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影響因素也很多,目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和改進。

      (一)實驗課與課程實驗

      實驗課與課程實驗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場地、設備、人員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相關需要。究其原因,涉及學校經費投入、實踐教學管理、新教師實踐能力培養與鍛煉等方面。

      (二)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但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問題是:學生人數多,實習單位聯系難,實習經費少,實習深度不夠,業績考核難等。

      實習人數多,組織管理難度加大,需分次進行;從經濟、安全的角度,單位對實習比較謹慎,對參觀實習更歡迎;實習經費少,直接影響實習單位的聯系和實習的深度;目前生產實習以參觀為主,深度不夠,其預期效果受影響;實習業績考核也是影響生產實習的重要因素。

      (三)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主要問題是,學生不夠重視、選題盲目性大、畢業設計有效時間短、管理考核不嚴等。

      畢業設計階段,學生很看重求職面試、考研復試、企業崗前實習,再加上部分學生“能過則行”的思想,導致不夠重視;學生選題,有些講究簡單省事,有些學生從眾心理重;去掉端午節、五一節,再有學生外出實習、個人事務多、思想不重視等影響,因而畢業設計有效時間不足;怕影響學生畢業,學校管理考核偏松。

      二、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從學生的發展出發,結合本科培養方案修訂,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實踐教學環節,采取了集中實踐為主,分散實踐為輔的新模式。

      (一)形成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踐教育平臺(學分39)及創新拓展平臺(學分6),占總學分的26.5%,比例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組成見表1。

      表1 實踐教學環節組成

      在集中實踐環節,調整優化了實踐內容,如名稱調整、學分優化,增加了“熱力發電廠/暖通空調工程預算”課程設計等,強化了專業實踐能力訓練。

      (二)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

      前幾年,我們把分散在課程中的部分實驗組合成“能源工程基礎實驗”及“能源工程專業實驗”,專門編寫了實驗課指導書,效果較好,后面將充實、調整實驗內容,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結合學生、學校情況,在生產實習方面,針對問題,進行了多元化生產實習模式的探索與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根據形勢發展,將總結經驗,進一步研究多元化生產實習模式,加大應用比例。

      工程訓練針對大三學生,時間從2周改為4周,意在讓學生更多地接觸企業技術和管理,受到工程熏陶。畢業實習針對大四W生,通過技術講座、工程圖和生產流程圖閱讀,以增強實際工作能力。

      畢業設計更強調應用性和實用性,加強選題的雙選交流,將平時指導、督促與答辯考核相結合,防止走過場。

      經過調研,我們已初步擬定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考慮學生人數、學校經費情況,設想選拔10~15人,采用“卓越計劃”,最后1年全部實行實踐環節,包括企業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三、多元化生產實習模式的進一步研究

      最近幾年,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努力推行多元化生產實習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較好效果。

      (一)建立穩定的集中實習基地

      集中實習有專業人員指導、講解,管理方便,是一種較好的實習形式。為了提高效果,我們精心挑選實習單位,并與部分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關系。參觀前,師生要提前了解企業概況;參觀中,學生要分組,老師要隨行,企業人員、教師互相配合,把產品、設備等的有關知識講解到位;參觀后,學生要互相討論,撰寫實習報告。

      (二)校內集中實習

      學校有制冷機房、鍋爐房、空調機房等設施,與本專業關系密切,充分挖掘校內實習資源,也是一項很好的實習選擇。學生通過企業集中參觀實習后,對產品構造有所了解,再通過校內實習可以加強學生對產品應用方面的知識的掌握。通過這幾年的觀察,校內實習省時省錢,學到的知識容易與專業課聯系起來,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產品,效果很好。

      (三)分散模式及其延伸

      2010年,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暖通空調分方向在小范圍內進行了分散實習試驗,學生反應良好。

      延伸分散實習,即學生利用暑假,繼續在實習單位實習或重新找單位實習,以學生自找為主,老師聯系為輔。

      (四)其他模式補充

      利用仿真、教學多媒體資源,拓展學生視野;組織學生觀摩新產品會、新能源展會,增加學生對企業、專業發展動態的了解,多角度促進就業。

      四、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研究

      可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鍋爐”課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設有“鍋爐與鍋爐房設備”(簡稱鍋爐)課程,在教學計劃之外,我們抽出2節課,帶領學生參觀燃煤、燃油工業鍋爐模型及電廠鍋爐模型,從一般提高教學效果的角度,讓學生了解有關鍋爐基本結構就可以實現預期目標。我們在此基礎上還有拓展,比如對照鍋爐模型,師生討論從鍋爐制造、安裝、運行方面如何保證鍋爐的安全性與經濟性;討論鍋爐本體、附件、儀器儀表配置與安全的關系;翻閱教材,結合鍋爐模型,探究鍋爐有關系統的功能及工作流程的路徑等。

      (二)“專業導論”課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

      本專業第1學期有“能源動力工程導論”(簡稱專業導論)課程,主要目的是了解、科普專業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生選課。例如我們圍繞“核電是否可以逐步取代火電”組織班級辯論賽,再結合點評,鍛煉并提高新生能力。同時,讓學生模擬選課并說明理由,教師適當指導評閱。從反饋情況看,新生升至大二、大三,選課盲目性下降,選課更合理規范,效果明顯。

      (三)“太陽能利用”課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

      能源與動力工程高年級學生設有“太陽能利用”必修課,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指導部分學生進行太陽能產品概念設計與制作,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如太陽能涼帽,即遮陽帽、太陽能電池、小風扇組合在一起;太陽能盆栽,即盆景加太陽能電池、彩燈,白天花卉曬太陽,同時充電,晚上彩燈齊開,與盆景組合成新景等。

      (四)其他課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設想

      在“鍋爐房設計”課程,讓學生制作紙質鍋爐房內部模型,包括鍋爐本體、水處理設備、泵與風機、分氣缸等;在“空氣調節”課程,在實驗室準備相關物品,一組學生安裝管道、風機盤管等,另一組學生負責拆開;在“生物質現代利用技術”課程,購買或定制小型手搖成型裝置,讓W生動手加工生物質燃料塊。

      五、結束語

      南京林業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針對實踐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此分享一些體會和經驗。新形勢對大學生的能力尤其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高校應開拓思路,加強研究,積極探索,擴大交流,這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參 考 文 獻 ]

      [1] 吳衛兵,劉晨,張昊.大學生校外生產實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銅陵學院學報,2012(5).

      [2] 王志和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2014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J].南京林業大學,2014(3).

      動力工程能源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力行業;能源與動力;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6-0113-02

      能源是現代人類文明的支柱之一,能源類人才的培養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國教育部(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制訂與修訂過程中,與能源相關的專業隨著學科的發展、社會分工的變革以及教育對象的變化不斷地進行著調整。本著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社會需求的變化,適應高校多類型、人才培養多規格的需要和有利于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的原則,與能源相關的專業從第二版的“熱能核能類”中的四個專業經歷第三版中的“能源動力類”的兩個專業后,發展到2012年第四版“能源動力類”的“能源與動力工程”一個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過程中的專業調整,不僅為我們明確了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同時也對我們提出了專業建設的新任務。

      我校創建于1951年,1985年開始本科生教育工作,是一所電力行業為背景、特色鮮明的行業類院校。“熱自”專業(即現在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前身)設置于學校創立之初,是學校的老牌專業。在6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盡管專業名稱經歷了“熱能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和“能源與動力工程”的變化,但是專業建設始終本著為電力行業服務的宗旨,努力打造“電力工程師的搖籃”,在課程體系的構建、實踐環節的設計上側重于培養電力行業內的能源專業技術人才,為我國電力工業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頒布實施,我校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以此為契機,在專業建設方面,結合自身專業的背景情況,深入思考,在專業建設的某些方面又進行了有益嘗試。

      一、專業方向的設定

      2012年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第四版中能源動力類二級學科門類下列的專業僅存了“能源與動力工程”一個專業,使得該專業轉型成了一個“大能源”范疇 內的專業。但是,從人才培養的規律來說,在拓寬專業面的同時,還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校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一直以為電力行業培養人才為主,是側重于電廠的熱能動力,這個主線條不應改變。但同時考慮到即便是電力行業內的人才,在實際工作之中也要“術業有專攻”的實際情況,我們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既不能過于寬泛,又不能過于單一,培養方案最好能夠體現在一定行業領域的多元化培養。

      人才的培養源于社會的需求,專業的培養方案應以滿足社會人才的需要為首要目標。多年來,我校教師與電力行業企業緊密接觸,及時掌握人才需求的發展動向,同時對畢業生就業后的實際工作崗位進行一定的跟蹤,在掌握一定信息的情況下了解到,電力行業內所需要的能源動力工程專業人才也在發生著一定的變化,從以往傳統的電廠運行人員為主,已經悄然衍生出污染物控制、清潔能源、節能、能源管理等多種人才的細化。

      綜合前面專業設置變化和人才需求細化兩種情況,我們結合學校多年來對電力行業內“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經驗,發揮自身專業特點和優勢,以專業方向的多元化設置為切入點,在培養方案中,通過課程的設置,凝練和體現出三個專業方向:電廠熱能動力、潔凈發電技術和節能與能源管理。“電廠熱能動力”方向繼續秉承和發揮學校的專業特色,旨在培養電力生產運行、檢修方面的人才;“潔凈發電技術”方向緊跟我國的能源和環保的發展趨勢,側重于培養學生在污染物控制和新能源方面的素養;“節能與能源管理”方向結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展節好型社會的客觀需要,培養有節能意識、熟悉節能管理、掌握一定節能技術的能源計量與管理人才。

      二、課程體系的的構建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否合理決定著培養目標是否得以實現,直接關系到人才的知識儲備,課程體系中課程的配置需要從多方面綜合考慮,即要形成較為完成完整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又要能體現出的專業方向的設置。

      能源動力工程專業是一門內容豐富而又廣泛的學科,所涉及的課程較多,為了合理配置課程,我們按照學校教務處的要求,設置了公共基礎課程、專業領域課程、拓展選修課程、集中實踐教學四個模塊。在這四個模塊中除了公共基礎課程模塊與專業本身的直接關聯度不大外,其他三個模塊都與專業關系密切。

      考慮到“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工程燃燒學”、“鍋爐原理”、“汽輪機技術”、“熱力發電廠”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是我校能源動力工程專業的傳統課程,這些課程的知識是無論哪個專業方向的學生都應該掌握和具備的知識,在課程體系中,將這些課程設置在必修的專業領域課程模塊中,以確保每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這些課程。

      而在體現我校“能源動力工程專業”專業方向的多元化方面,我們在靈活性較大的拓展選修課程模塊中動足腦筋,在滿足學校課程學分設置的前提下,在拓展選修課程模塊中精選課程,使得拓展選修課程模塊中課程都與各自的專業方向相契合,比如“電廠熱能動力”專業方向設置“單元機組及集控運行”、“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參數機組”等與電廠實際聯系緊密的7門課程,“潔凈發電技術”專業方向設置“潔凈煤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等與清潔發電有關的8門課程,“節能與能源管理”專業方向設置“能源管理與審計”、“節能技術概論”等能源管理類的8門課程。與此同時,為了滿足部分學生對拓展專業視野的需求,又將拓展選修課中不同專業方向的選修課相互打通,允許學生跨專業方向選修課程,使得拓展選修課程模塊中課程的選修靈活性更強。

      在集中實踐環節的實踐教學設置中,繼續秉承“重傳統,拓方向”的思想,無論哪個專業方向的學生,都要求參加下電廠的專業實習、仿真實習和“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和“熱力發電廠”三大專業課程的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以保證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的電力特色。此外,對三個專業方向又各自設立了自己的實踐教學環節:“電廠熱能動力工程課程設計”、“潔凈發電技術課程設計”、“節能與能源管理課程設計”,來體現專業方向側重的不同。同樣也允許學生跨專業多選其他專業方向的實踐環節。

      三、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資是培養方案的執行者,良好的師資隊伍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我校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一直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采用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建設師資隊伍。

      首先,我們從外面引進高水平人才來補充新專業建設所需的專業教師擴充我們的師資隊伍。近幾年,我們有針對性地從國外引進上海市“東方學者”兩名,提升了師資隊伍在分布式能源與制冷領域的專業水準;從電力行業的研究所和一線企業引進了經驗豐富的高職稱人才和實驗人員,增加了有工程經驗的師資力量。

      其次,我們從培養自身教師入手,通過進修學習、產學研合作、“雙師計劃”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工程水平。近幾年,我們選送了1名優秀教師赴美國進行為期一年的風能發電方面的學習交流;先后選送若干名教師去西安熱工院、外高橋電廠等行業內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每年都有序地選送教師進行“雙師型”(教師和工程師)人才的培訓。

      最后,我們還在日常教學工作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精益求精。在新教師入職初期,我們要求新教師都必須參加上海市教委組織的“新教師崗前培訓”。在教學方面,提出“先做學生再做老師”的要求,無論新進教師在科研上有多深的造詣,規定新進教師第一學期隨老教師聽課、輔導,并由專人傳、幫、帶。第一次開課前需通過內部試講后才能踏上講臺。

      四、課程建設工作

      課程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和素質的重要途徑,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的專業建設的基礎工作,加強課程建設是有效落實培養方案,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

      在課程建設方面,我們根據課程的內容和任務,明確出3門專業基礎主干課程和3門專業主干課程。對于這幾門課程先后進行主干課程、校級精品課程、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和上海市精品課程等幾輪課程建設工作。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們的主干課程已全部成為校精品課程,4門課程為市教委重點課程,3門課程進級上海精品課程行列。除此之外,我們還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工作,《面向行業一線的熱力透平類課程教學改革》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三等獎。這些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培養方案更好的執行。

      五、結束語

      我校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電力特色鮮明,在多年辦學經驗和基礎上,結合電力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在如何培養具有電力特色的能源動力工程人才方面進行以一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專業建設工作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永遠沒有終點,如何進行專業建設工作,我們還將繼續積極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87年(第二版),1998年(第三版),2012年(第四版)

      [2]楊晴,等.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8,9(1):66-68.

      動力工程能源范文第5篇

      關鍵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應用型創新人才;學科交叉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積累和研究,德州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已經成為一個校、系兩級管理、能夠承擔多學科、多專業實驗教學任務的實驗教學中心,完成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平臺”建設,創建了以學科為基礎,面向專業的實驗模塊群,使理論教學體系和實驗教學體系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促進,保證了各類資源的高度共享。

      一、實驗教學理念與改革思路

      1.實驗教學理念

      新能源產業作為國家和山東省重點學科專業領域,近幾年迅猛發展,新能源人才普遍匱乏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德州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以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需求,形成了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的實驗教學理念:按照“厚基礎、強實踐、求創新、高素養、重責任”的人才培養目標,采用“校企共建,資源共享”的模式,以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系統設計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四個能力”為著力點,通過“構思-設計-實施-運行(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將工程實踐環境作為工程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工程實踐能力、學術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團隊工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大系統掌控能力等,并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開展聯合教育培訓和科學研究活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1]。

      2.實驗教學改革思路

      堅持“實踐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的理念,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注重創新,提高素質”為宗旨,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與實踐;根據人才培養和技術進步的要求,統籌協調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構建科學、合理、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指導方法,采用現代實驗教育技術;改進實踐教學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改善實驗條件,改進管理,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提高設備使用率[2]。

      二、實驗教學體系

      1.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

      實驗教學是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人才培養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實驗教學體系的設計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中心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了科學、系統的“漸進式四平臺”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既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實驗教學內容與科研、工程密切聯系,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基礎與前沿、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保證基礎實驗質量,加強綜合性、設計性,適當開設創新性實驗;建立適應學生能力培養、鼓勵探索的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考核方法。

      “漸進式四平臺”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基礎理論與實驗技能培養平臺設計應用能力培養平臺綜合實踐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訓練平臺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培養平臺。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改革不斷完善和提高。

      2.增加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實驗比例

      我們改變了實驗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的現狀,努力改進實驗教學環節,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制定了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教學大綱,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實驗學時(含課外學時),增加了跨學科、綜合型、設計型實驗項目,通過不斷完善實驗教學體系,注重在實踐教學中增加工程內容,注重實訓與企業實踐項目結合,不斷融入教學科研成果等方式,加強了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3]。

      “中心”每學年設20門實驗課程,開設實驗項目139個。其中基礎性實驗占42.4%,綜合設計性實驗占41%;研究創新型實驗占15.8%。近三年實驗項目更新率達到45%以上。

      3.實驗教學與科研、工程等實際應用相結合

      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多年來重視實驗教學與科研、工程實際的結合,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探索,通過科研和工程開發,促進了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促進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4]。

      中心依托山東省高校“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熱能與動力工程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兩個校級重點專業,依靠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工程開發能力,多年來中心教師進行了大量科學研究和工程開發,完成了一大批有影響的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教師整體上參與科研和工程研發的比例高,同時通過科學研究和工程開發,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工程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能夠更有效地將科研和工程項目的內容帶入實驗教學,將實驗教學和科研、工程實踐有機結合。

      通過“校企共建,資源共享”的模式,與社會力量共建聯合實驗室,提高了實驗室的技術水平,使實驗室設備更接近工程實際,如與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成立了“太陽能熱利用工程技術實驗中心”,由山東奇威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投入了30萬元,校企合作共建了“太陽能中央空調實驗室”。

      4.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加強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實驗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是培養具有創新性高素質人才的技術保障。針對不同學科專業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并大力推行開放式、研究型實驗教學,使實驗教學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為“知識、能力、思維、素質”綜合素質培養,通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針對實驗項目的不同層次,我們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5.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推進實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建設,將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網絡技術等先進的實驗教學手段引入實驗教學。利用實驗教學中心的網絡信息化平臺,使學生可以及時獲取實驗相關信息,使用實驗教學資源學習、鍛煉。根據實驗需求,通過虛擬、仿真實驗與實際實驗的結合,增強實驗教學效果。絕大多數的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電工學、流體力學、機械原理、微機原理、自動控制原理等課程開發了一個集網上答疑、交互式自測、知識點檢索于一體的,既可應用于學生學習又可輔助于教師教學的網絡教學平臺。實驗教學中心自行開發的網上選課系統,提高了實驗室管理水平,有利于實驗室的開放,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5]。

      三、結束語

      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自成立以來,按照“企校合作、產學研結合、資源共享、互惠雙贏”的原則,以“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作為總體要求,不斷加強實驗室建設,建立了具有鮮明新能源特色的實驗教學平臺,在實驗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實驗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實驗室的現代化建設與管理以及實驗隊伍的優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績,產生了良好的輻射示范作用,并不斷發展、完善,現已成為德州學院相關專業實驗教學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基地,成為地方新能源行業項目研發和員工培訓的重要基地,并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季桂起.探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J].中國大學教學,2009,(3):62-64,56.

      [2] 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學院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6):22-25.

      [3] 張紅光,馬國遠,劉忠寶,等.注重培養創新精神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3):11-14,19.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MM131亚洲国产美女久久|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亚洲成av人在片观看|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