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藝術設計和環境設計

      藝術設計和環境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藝術設計和環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藝術設計和環境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環境生態設計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鄭東新區

      一、環境的含義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活動的場所,也是向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所必須的自然資源的供應基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明確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其中,“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就是環境的科學而又概括的定義。它有兩層含義: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所說的環境,是指以人為中心的人類生存環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毀滅。同時,環境又不是泛指人類周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客觀事物整體。比如,銀河系,我們并不把它包括在環境這個概念中。所以,環境保護所指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環境,是作用于人類并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外界事物。

      (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環境這個概念也在發展.如現階段沒有把月球視為人類的生存環境,但是隨著宇宙航行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月球將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組成部分。

      二、環境問題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破壞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動,地震,風暴,海嘯等產生的自然災害,因環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質產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類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物(或污染因素)進入環境,超過了環境容量的容許極限,使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超越了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使生態環境質量惡化,或出現自然資源枯竭的現象,這些都屬于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問題,多指人為因素造成的。當前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于是人們呼吁“只有一個地球”,“文明人一旦毀壞了他們的生存環境,他們將被迫遷移或衰亡”,強烈要求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環境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伴生產物。具體說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

      2.伴隨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

      3.人類在開發建設活動中造成的生態破壞的不良變化;

      4.由于人類的社會活動,如軍事活動,旅游活動等,造成的人文遺跡,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破壞,珍稀物種的滅絕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破壞與污染。

      三、環境治理和保護

      在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鄭州市這幾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對于母親河的治理就已經略見成效。2007年5月,總書記親臨黃河視察工作,黃河市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環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的破壞,黃河兩岸的環境一度非常惡化,綠城經常在開春的時節會經受一次又一次沙塵暴的洗禮,而我們的母親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現了斷流的現象。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在人們日益追求生活環境優化的今天,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了。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續發展戰略已在世界范圍內推行,我國也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正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設計領域的一種戰術回應,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也因此從觀念轉變到理論建構乃至設計,創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將得到重大的發展。此間,“生態經濟”,“生態產業”,“生態美學”及“生態建筑”等新概念應運而生,冠以“生態”的各種詞匯頻頻出現在各行各業的文本中,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實現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絕非易事。

      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規劃是在城市發展戰略或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指導下相對獨立的規劃體系,與城市總體規劃同步進行。從宏觀到微觀可分為:

      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規劃———綠色空間系統規劃———環境設計三個層次。每一層次含空間性質,功能,生態質量,綠化,環衛,人群特色及景觀風貌等研究內容。

      1.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生態平衡質量,綠化水平,社會服務及特色風貌等指標,在定性的基礎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標體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閑行為的研究和預測。其中包括價值觀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規模,人口特征(年齡,職業,性別,消費層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間系統中的流動,集散和停留時間等規律;休閑方式選擇與休閑文化取向。

      3.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序列規劃。對城市的生態綠色空間進行調整,空間規劃從用地規模,空間規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線及環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形成“點,帶,場”相結合的空間系統。這些空間包括有:城市廣場,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濱水地帶,公共綠地,居住小區綠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農產品綠地等。

      4.城市空間環境功能規劃。包括生態效益功能,活動利用類型(游憩,娛樂,運動,集會,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藝術表達等各項功能。規劃同時要對城市各主要空間作出系統的主次功能的認定。

      5.城市特色風貌的規劃。在總體特色風貌目標的控制下,充分考慮環境主要空間的藝術風格和文化主題等方面的規劃。

      6.綠化規劃對空間進行全面的指標控制。基于各空間功能,生態指標,建設條件確定各空間綠化指標時效要求。綠化指標包括綠化覆蓋率,綠地率,郁閉度及葉面系數等。綠化規劃要對各主要空間值等特征加以規定。

      7.局部空間環境規劃。對城市“綠色空間”的人口容量進行測算,制定生態環境目標(空氣,濕度,土壤,灰塵,噪音及風等)和環境保護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系。城區與郊區綠地系統的協調關系,區域空間調節關系,休閑人口流動的關系等等。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的開發和建設現今已經即將完工,首先從設計和規劃上來說就是與國際接軌的,世界著名建筑師黑川紀章對整個新區的建設做了一個全面而又詳盡的規劃和設計,無論是從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城市人群休閑行為的研究和預測、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序列規劃、城市空間環境功能規劃、城市特色風貌的規劃、綠化規劃對空間進行全面的指標控制、局部空間環境規劃、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系等等這些入手,都是將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決了當地環境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在某些問題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決環境問題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美化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吳良鏞,面向21世紀的建筑學[Z],國際建筑師協會“北京”(講稿),北京,1999

      藝術設計和環境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色彩;合理搭配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色彩,主要是指色彩能夠和環境的特點相互搭配、協調自然,達到一定的審美效果。其中色彩基本規律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其人為設計特征比較強。它還可以反映地區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以及人物性格等,即色彩規律有一定的人文內涵。

      二、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搭配的注意事項

      要將色彩設計服從于環境設計中,使兩者搭配協調,實現很好的藝術美感。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環境藝術設計要先畫好方案圖、整體和局部的設計草圖、參考相關的色彩圖、確定好設計的基本色調;二是要根據建筑學的透視關系,確定大方案,將整體和局部都統一在預定的設計中,還要不斷完善色彩設圖,最好能夠現場查看,并且及時調整。

      1.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搭配要考慮自然因素

      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的設計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像常見的材料、空間、美觀和功能等,而且還要根據當地的地理、氣候和民族等特點進行設計。首先,要充分發揮室內色彩的美化作用,將色彩和形式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利用形態美學結構形式中的色彩對稱實現形式美,常見的有左右對稱、放射對稱、回旋對稱等。這樣的結合可以給人一種莊重、大方、平靜的感覺,但要合理的搭配,否則會出現呆板、單調的后果。其次,要考慮基調的設定,它對色彩設計具有主導作用,也是最能夠吸引人們注意力的。一般情況下,墻面、地面、頂棚、大的窗簾等都是室內基調的組成部分。基調的形成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的。從明度上講,分為明調子、暗調子和灰調子;從冷暖上講,有冷調子、溫調子和暖調子三種;從色相上講,可分為黃調子、藍調子和綠調子。不同的基調會形成不同的氛圍,例如暖調子可形成歡樂、愉快的氣氛,而冷調子可以產生寧靜、幽雅的格調。再次,要考慮好其他的顏色,讓其對整個色彩設計起到潤色、烘托、陪襯的作用。一些面積小的顏色,將其合理地和大色塊搭配在一起,能夠使色彩搭配富有變化,達到“大協調,小變化”。

      2.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搭配要考慮綜合因素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色彩設計,尤其是基調的設計非常重要,能夠使色彩與環境協調統一,但是太統一,沒有一點對比和變化就缺乏觀賞性。此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還要考慮好穩定感和平衡感,要遵循上輕下重的規律,也就是說,棚頂的顏色要采用白色等較為淺一點的顏色,而地面可以采用深一點的顏色,從而達到構圖的平衡。最后,環境藝術設計中還需要注意節奏感和韻律感,對于門窗、窗簾等小的布局的顏色,要運用得非常巧妙,還要利用沙發、燈光等增添色彩設計效果。

      3.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搭配要考慮材質因素

      要注意色彩與材料的配合,將二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會產生不同的藝術美感,能夠實現室內色彩的自然、清晰、統一中有變化。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合理利用材料的自身顏色,使色彩關系更具自然美,這也是人們現在所追求的一種生活環境。例如,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比較濕潤,竹子生長得比較多,然而在南方居民房屋設計和園林設計中可以用竹子作為裝飾,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南方的特色,還能夠實現清晰、淡雅、淳樸自然的格調,使環境藝術設計極具個性。

      4.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搭配要考慮民族性和地域性因素

      受到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狀況的影響,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種族對色彩的喜好也有所差別。例如,紅色是漢族的喜慶顏色,他們認為紅色非常吉祥;在藏族地區,他們大多以深沉、濃重的顏色為主。而對顏色的喜好也是不同的,例如,黃色和白色是非洲人的最愛,明快的顏色是意大利人和法國人的最愛,這些都可以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看出來。因此,要將民族性、地域性對色彩的影響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中。

      5.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搭配要考慮氣候因素

      氣候條件對色彩設計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情況下高明度的色彩主要用于潮濕、多雨的地區,而一些寒冷干燥的地區,則可以用一些低明度的色彩,從而達到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的搭配協調。因此,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為季風氣候,比較潮濕,其色調就相對偏冷一些,而在北方地區比較天氣比較干燥,少雨,色調就相對偏暖一些。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搭配的方法

      要想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使色彩設計達到很好的效果,就要處理好顏色的協調與對比。

      1.環境藝術設計中協調的搭配色彩

      調和色諧調、對比色諧調有彩與無彩的諧調是色彩協調的三大分類。第一,調和色諧調,通常是指色相、明度、彩度相近關系的色彩,也就是常說的單純色、同類色和近似色。例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同的植物,綠色度也會不同,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同色系,還可以和非生物的山石形成同類色的組合。第二,對比色諧調,通常是指冷暖對比,其對比非常強烈,容易形成強烈、跳躍的性格,可以很好地表現環境,給人一種運動的感覺。相互排斥是對比色的一大特性,一般情況下,在大面積的色塊中,而且其色彩明度和純度都比較高的情況下,對比色容易出現不協調,產生強烈的刺激。因此,在運用對比色的時候,要注意色彩的主次關系,而且要用在適當的地方,從而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第三,有彩與無彩的協調。沒有彩度和色相的變化,人們通常稱它們為有彩色和無彩色,它們比較隨和,可以和任何顏色搭配在一起。黑色給人凝重的感覺,其應用的范圍比較小,將其與高濃度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能夠穩定色塊,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白色讓人感覺非常明快,可以中和各種灰度的顏色,灰色能夠和任何一種顏色搭配。

      2.環境藝術設計中合理的運用對比色

      對于增添人們的色彩感覺,可以利用相鄰區域的不同色彩之間的影響。其中同時對比和連接對比是色彩對比的兩種分類。合理的運用對比色,不僅能夠增強色彩的表現力,還可以營造出特定的氣氛。例如,冷暖色對比,使冷的變得更冷,暖的變得更暖。因此,要想達到很好的色彩效果,就需要掌握好色彩的對比規律,將前景與背景、固有色和條件色恰當地運用在一起。

      3.環境藝術設計中要不斷完善色彩搭配

      確定總體設計方案后,就要進一步明確色彩的選用。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確定合適的色彩總平面,即利用分區、分組來進行;二是注意協調配色,可以利用基調色組與重點色組均衡點來完成;三是確定照明關系,主要是利用光源、光色、光性達到目的;四是確定正確的色彩效果,影響色彩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有面積大小、對比色強弱、感情效果等來確定;五是確定色彩關系,主要通過內外區別,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進行確定;六是確定其他色彩關系,就是光澤、底色花紋、質感與色彩的關系。

      4.環境藝術設計中合理處理色彩的界面關系

      不同的界面,所用的色彩不同,同一界面,使用的色彩和材料也可能不同。因此,要想很好地處理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的界面關系,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注意好墻面和頂棚的關系,這兩個在房屋設計中的面積較大,對于基調具有主導作用,一般情況下,墻面要采用明快、淡雅的色調,頂棚以明度高的色彩為主,或者是采用簡單的白色,這樣就會使房間清晰、明亮;另一方面,要協調好墻面和地面的關系,一般墻面色彩明度較高,地面的明度則較低比較好,這樣不僅符合上輕下重的色彩規律,增加室內的穩定感,還能夠保持地面清潔。此外,同一界面,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或材料,在交接處,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其能夠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而且又有一定的變化。

      5.環境藝術設計中要注意色彩對光線的調節作用

      白色的反射率最高,黑色的反射率最低。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注意不同的朝向所帶來的不同的光照。例如,朝南的房間,采光效果好,房間比較亮,這就需要利用中性色和冷色來調節室內的光線;朝北的房間,光照相對弱些,則可以用一些高明度、暖色系的色彩來增強光線。

      總結

      環境藝術設計并不是簡單的設計,它是多種設計的綜合運用。因此,設計師要想創造出好的設計,就需要加強各方面的學習,設計出更加合理、美觀的生存空間,從而使人們在親切、溫馨的環境中生活。

      參考文獻:

      藝術設計和環境設計范文第3篇

      隨著人們審美的轉變,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情感回歸,漆藝也再次被人們所重視,目前在亞洲室內設計領域,漆藝設計已經成為一種將古典、環保、時尚相結合的流行趨勢。

      漆藝和現代環境設計結合的優勢

      漆藝之美包含了材料美、工藝美兩個方面。

      1.材料美

      天然生漆又名大漆,是從漆樹上割下來的天然液汁,符合現代環境設計倡導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大漆作為一種優質的天然涂料,有耐熱、耐潮、耐磨、耐弱酸堿、耐一定光照的優良特性,有一定的防銹、絕緣能力,不管是在室內還是室外的環境產品中使用都具有美觀、穩定的特性。)花漆的包容性很強,金屬、木石、角骨、貝殼等等材料都可以和大漆結合使用,從而提高環境設計中視覺觀感的豐富性和美觀性。

      2.工藝美

      以大漆髯涂為主的傳統漆藝,積累了豐厚的、成熟的技藝,所謂“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矣”。大漆用于建筑裝修,歷史悠久,《春秋谷梁傳》已有“莊公十二年秋,丹桓公楹”的記載。而古代建筑構件的油漆與現代漆藝裝修是截然不同的內涵,從“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到以美化環境、方便生活為目的,傳統漆藝將在現代環境藝術的廣闊天地中煥發新的生命。而漆藝髯飾技法除了髯涂,還有描繪、鑲嵌、刻填、磨繪、變涂、堆雕和雕漆等多種技法。

      漆藝有獨特的美學品格,不僅來自大漆的特性,還來自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其他材料,人漆顏料除銀朱之外,還有石黃、欽白、欽青藍、欽青綠等特殊材料,嵌、引、撒、罩、磨等特殊手段,構成了漆藝表面特異的視覺效果,集繪畫、雕刻于一體,富麗典雅,純凈明快,具有天然成趣、撲朔迷離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天然漆的美感深沉內斂而又渾厚蘊藉,虛虛實實的肌理有畫筆達不到的妙趣,任何顏料都難以企及。

      漆藝和環境藝術設計結合的形式

      漆藝的種類包含了漆畫、漆器和漆塑三大類。

      1.漆畫和壁畫,室內墻面陳設畫的結合

      漆畫和環境藝術設計的結合主要可以在環境陳品設計領域。漆壁畫、獨幅漆畫、漆壁飾、滿壁器飾……以漆藝裝修壁面,形式多樣,獨具特色。漆壁畫是“壁”和“漆畫”的結合,有著壁畫的共性和自身的個性。作為大型藝術的壁畫,可以造成特殊的建筑氣氛,是室內裝飾的重要手段。漆畫作為新興的畫種,藝術上跨越了傳統與現代的鴻溝,它豐富的表現力、獨特的工藝美和質材美、迷離蘊藉詩一般的意境,賦予觀賞者新奇的美感,引起越來越多人的興趣。漆壁畫已經在不少建筑中煥發光彩。

      2.大漆和現代家具設計的結合

      漆家具在中國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傳統的漆器家具大多古樸端莊,古雅穩重,在現代家居設計中無論是色調還是外形,都略顯厚重和保守。而現代家具如壁櫥式、附壁式、隔斷式、組合式、折疊式、拆裝式家具和多功能家具,充分利用墻體和無用空間,占地小而貯物量大,使居室緊湊整潔。功能上,它適應人體活動的需要。

      視覺美感上,板式結構,直線造型,整體,簡練,概括,與環境色諧調。現代組合家具某種意義像一組現代系列雕塑。漆藝和現代家具怎樣結合是現代環境設計師的重點問題,使之既符合現代審美有不失傳統韻味。“漆藝”是漆的藝術,是以大漆為主要涂料的、美的造物活動,以漆為涂料、以美的意匠裝飾的家具,均可列人漆藝家具的范疇。漆藝嫁接于現代家具,裝飾意匠與現代造型、現代使用功能合壁,構成總體的審美效果,比如法國設計師設計的漆器櫥柜,充滿著歐式簡筆畫的簡約之美;而韓國設汁將蝴蝶圖案運用到漆器屏風中,既運用了時尚流行元素,又傳遞了古典吉祥之意。

      3.漆雕與室內外雕塑陳設藝術的結合

      現代社會和人們對于視覺、精神審美的要求越來越高,室內外環境中的雕塑設計也越來越被人們親睞。城市雕塑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裝飾和美化。它的出現使城市的景觀增加,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場所,既可以單獨存在,又可與建筑物結合在一起。城市雕塑的題材范圍較廣,舉凡與該城市的地理特征、歷史沿革、民間傳說、風俗習慣等有關聯者皆可創作并建立。漆藝之于雕塑,在中國古代就有干漆造像“視之九鼎兀,舉之一羽輕”,在現代城市雕塑里可以利用大漆的包容性和現代質材玻璃鋼等結合,創造現代漆藝雕塑。在將中國的傳統漆藝繼承和發展的非常好的日本和韓國,在現代的漆藝創作中,出現了一種抽象的立體造型形式,它既擺脫了實用的目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器”,又不是具象的客觀物象,而是純粹抽象的、獨立的審美對象,作為現代室內環境的陳設,這就是抽象漆塑。其中代表的有日本的漆藝大師大西長利和韓國的漆藝大師權相五。

      總結

      藝術設計和環境設計范文第4篇

      地方院校的非重點專業建設而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組織不能簡單套用國家示范院校的高標準而盲目執行。以綜合實訓項目為載體,以參與設計全過程為依托,以職業崗位綜合能力提升為目的的高職綜合實訓課程改革,在場地、項目、師資、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及由此而產生的有關實踐課程體系重構,更具推廣性與借鑒性,更適于地方高職院校非重點建設的藝術設計類專業。

      關鍵詞: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2-0155-05

      一、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基本上是“三段式”安排: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筆者所在的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群(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技術、裝潢藝術設計、動漫設計與制作、多媒體技術等專業)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其專業課程劃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實踐課三個課程群的模塊。其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包括專業認知與體驗、藝術寫生考察、環藝設計工作室、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與答辯等環節。作為主要實踐環節的工作室,貫穿三個學期(第三—五學期),二個年級(大二、大三)。在全面推行工作室實訓教學的過程中,出現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工作室的教學組織形式(全班必修、部分選修、可跨專業選修),考核評價體系,師資的配置不足(十幾個工作室同時開設,師資、場地就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職業能力提升等。以江浙兩省高職院校來說,較為成功的藝術設計工作室運行模式有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但畢竟占少數,推廣性和實效性還有待驗證。反觀其他眾多的高職院校,特別是中小城市的地方性院校,運行工作室模式教學碰到的第一個“瓶頸”就是師資,有實踐工程經驗的教師缺乏;其次是受眾的學生群體面,工作室教學模式是“師傅帶徒弟式”的小班化教學組織,一般不超過20名學生;第三是工作室實踐教學項目缺乏與企業的直接合作關系,教學過程與企業真實設計過程缺乏對接[1]。

      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核心課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有住宅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景觀設計等。這些課程的實踐教學是切實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關鍵,也是確保學生應知、應會,立足社會現實的根本。目前,不少高職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特別是學校非重點建設的專業,往往由1~2位專業教師負責核心課程的目標設定、教學內容、課程評價等,對課程的能力目標、項目選題、實施要求、教學方式、考核評價等缺乏有效的規范要求,實施過程松散、片面。工學結合、項目導向在課程改革中的探索性還不夠。對應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核心課程并沒有體現其“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作為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中的“第三模塊”,目前的專業實踐課教學,對前一階段所學的專業基礎課程沒有進行有效、及時的綜合、提升,對后一階段的定崗實習、畢業設計也缺少有效的指引、過渡。

      二、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的內涵

      運行工作室模式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的技能訓練也通過這個特定的教學平臺得以提升。而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仍是一個有待探討的問題。

      綜合實訓,是以崗位群典型綜合性技術任務的工作過程為主線而進行的項目教學,是在學生完成單項、單元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以集中訓練的方式,以培養學生崗位綜合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是以典型工作任務進行的課程開發[2]。與工作室模式比較而言,綜合實訓課程更適用于全體學生,更有利于知識整合和技能綜合,更大限度地增強對就業崗位的適應度。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教學,秉承“開放場地、開放項目、開放實施、開放教學、開放考核”的原則,基于室內設計(或景觀設計)的工作內容,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如室內設計方向,針對中小型裝飾工程公司家裝設計師崗位,完成“別墅裝飾工程項目”(

      括庭院設計)的設計及施工參與的綜合實訓項目。教師針對企業或職業技術領域的典型設計工作,提煉出具有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實踐[3]。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的完整訓練,以拓寬同一專業學生的就業面,促成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初步養成,從而縮短學生到企業設計單位工作的適應期。

      (一) 以實際企業崗位工作內容構建實訓課程

      課程主要針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知識和技能需求,設計開發開放式綜合實訓課程。如室內方向對應具體的需求崗位包括:方案設計、施工管理、后期表現、概預算等。基于實際工作崗位細分的思路進行課程開發設計,以實際企業崗位工作內容構建課程,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促進職業素養的養成

      著重培養學生完成一個典型住宅設計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如設計方案初步設計與決策能力、客戶的溝通能力、設計圖紙繪制能力、施工文件的編制能力、施工的參與及管理能力。除常規的專業能力外,學生也能獲取一定的社會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協助學生建立明確的就業崗位目標,有效縮短適應期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首先面臨室內和室外的擇業,細分又對應方案設計、施工管理、后期表現、概預算等工作崗位。通過開放式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學生在參與真實的設計過程中,了解了各崗位的基本職責和發展前景,近可為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提供直接的感知,遠可為學生職業生涯作引領,對今后的工作有了較明確的崗位認知與規劃。 三、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改革的方案實施

      以“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這一典型項目實施的過程為例,說明綜合實訓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總體能力目標

      在住宅空間設計、景觀設計、效果圖制作、材料與構造、工程預算等專業課程學習后,進行“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項目的綜合實踐,其目的是通過校內責任教師與校外設計公司設計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的設計,使學生在典型項目設計的完整工作過程中獲得技能訓練。這種在依次完成單項能力基礎上的集中實訓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崗位綜合技能,更大限度地增強學生對實習、就業崗位的適應度。

      (二)實訓項目選題

      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項目,建筑面積基本選擇在200~300 m2之間。通常具有客廳、主臥室、次臥室、書房、娛樂室、客衛、主衛、廚房、地下室、庭院、屋頂陽臺等典型空間。

      (三)項目實訓任務分解

      實訓任務分解的子項目內容如表1所示。

      (四) 過程實施要領與規范

      項目實訓過程中的學習情境、教學組織過程、作業及考核安排等內容見表2。

      四、以強化綜合實踐為導向,改革專業課程體系

      從工作室到綜合實訓,藝術設計專業的責任教師一直在嘗試新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基本確立了以學校為主導,設計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訓的諸多不足。

      首先是場地,實訓場地不是僅放幾臺電腦、陳設一些材料的多媒體教室。教學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如測繪、平面方案、施工圖繪制等),都可以由責任教師和設計公司協商,在施工現場由設計師指導。跟蹤參與一個具體、完整的設計,對接有實力的裝飾公司,比掛有多少銘牌的“人情”實訓基地更有效。

      其次是實訓項目,改變主要依靠任課教師個人工程項目進行實訓的現狀(往往還缺乏典型性,與學期授課進度不同步),通過聯動設計公司的設計師,緊密結合設計企業,整個實訓教學的組織過程與裝飾項目的設計、施工過程盡可能同步(整個綜合實訓總課時為76課時,貫穿一個學期)。如何有效地讓學生熟悉材料和了解基本的施工工藝是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難點。在綜合實訓課程之前,學生已經完成材料與構造課程的學習,該課程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材料市場,抄繪施工圖,而綜合實訓課程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由單一材料認知到綜合應用。在施工現場的階段性同步跟蹤中(實訓過程中就核心技能點可多次組織學生去實地參觀),由公司施工圖設計師現場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材料的合理選擇和構造方法,重點不是創新,而是理解程度。階段性教學或最終項目作品答辯,引入一線設計師進行指導、評價,校內責任教師

      與設計公司設計師共同指導、評定,有效提升學生實訓作業的質量。作為學校課程教師與公司項目設計師,對學生實訓作業評價的側重點肯定是有差異的,這是綜合實訓教學活動與實際設計的差距,也是學校教學質量與用人單位期望之間的差距。在課程的階段評價及最終評定中,更多地引入、尊重公司設計師即用人單位崗位的評價標準。

      最后是強化專業師資。高職校內責任教師的普遍軟肋是:年輕的碩士生畢業直接進入學校,工程實踐項目參與太少,這可以在整個綜合實訓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改善。只有參與具體的設計項目和具體的施工過程,教師才能與設計企業的設計師建立有效的對話機制,提升自己的綜合職業技能。當教師和設計公司的設計師、優秀畢業生一起投入精力,把綜合實訓項目做得扎實、有序時,諸多看似困難的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的“瓶頸”問題,包括實訓場地、項目、師資、教學質量評價等,自然迎刃而解。

      通過綜合實訓的項目運行,從專業教師到專業負責人、分院領導,無論是意識觀念,還是實踐效果,自下而上都達成了一致,藝術設計專業群形成了濃厚的“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氛圍。在學校新一屆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正式把綜合實訓作為一門核心實踐課程,納入了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技術兩個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訓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形成了能力串聯、遞進的關系,這是一種基于職業能力綜合性遞進式培養的體系構建。綜合實訓的前修課程為設計制圖、設計速寫等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室內設計初步、住宅空間設計、電腦效果圖、材料與構造、公共空間設計、工程預算等專業課程。而后續課程是工作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分成室內、室外兩個方向,以選修課進行)、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與答辯等。相對而言,設計制圖、住宅空間設計、電腦效果圖、室內設計初步、材料與構造、工程預算等課程更多側重于單項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學的組織、實施、評價等活動以校內課程責任教師為主體,整個教學過程較封閉。綜合實訓課程,強調基于完整工作過程(即設計過程)的教學組織,與真實項目的設計、施工進度吻合,既對前修各課程的單項能力有了提升、綜合,又為后續的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奠定基礎,加深學生對設計方向各具體崗位的認知,提升職業技能。

      五、結語

      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建立新的教學模式,這是綜合實訓課程改革的落腳點。整個實訓的實施過程,不是學科、課程體系的完整,而是設計過程的完整性構建,即資料收集與現場勘測、與客戶業主洽談溝通、方案初步設計、深化設計、效果圖制作、工程預算、設計實施與跟蹤等一般工作程序的訓練,其關注的重點是保證與職業崗位相關的經驗、知識、技能在結構上的系統化。責任教師或是主導者,或是企業設計師的教學協助人。在項目實施中,教師必須進行二次教學設計,既要尊重學校現有的實訓條件及教學管理機制,又要考慮設計公司的工作環境及設計過程。這種融入企業生產要素,強化校企合作的實踐探索,帶有普遍的意義,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的可行化選擇。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論職業教育工作過程導向的綜合性課程開發[j].職教論壇,2004(6):4-7.

      [2] 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66-70.

      [3] 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47-50.

      comprehensive trai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en ju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p. r. china)

      藝術設計和環境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繪畫藝術;環境藝術設計;融合

      繪畫藝術與環境藝術設計本身是兩個概念,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們又具有共通性。藝術來源于生活,不同的藝術形式最終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繪畫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的繪畫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巖畫,造型簡單,但已經初步具有繪畫的造型功能。繪畫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它借助繪畫材料,運用點、線、面在二維平面空間展現三維的立體形象,凸顯畫面的立體感,并利用色彩來豐富畫面的表現力,用以反映生活、表達情感。[1]環境藝術設計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是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將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進行合理的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用以滿足人們實際使用需求和視覺美感需求。繪畫藝術博大精深,它深深影響著各個領域的藝術實踐,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也不例外。繪畫藝術創作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是巨大的,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合了繪畫藝術,使環境藝術設計更具美感和藝術表現力,充分體現設計中的繪畫藝術元素。

      1繪畫藝術的創作思想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在開始繪畫藝術創作之前,創作者要確定創作的主題、風格,選擇創作素材,理清創作的整體思路。在繪畫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始終圍繞主題展開。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開始也是這樣,要根據設計的內容以及環境本身確定設計風格,選擇合適的材料,完成環境藝術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基本形態和色調都按照風格定位來選擇。

      2繪畫藝術的“繪畫語言”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體現

      繪畫藝術是通過點、線、面、色彩、光影來構成繪畫語言,藝術家通過這些元素來構成豐富的繪畫語言,借以表達情感。[2]以線造型是繪畫藝術的基本藝術特色,線條或柔和,或剛直,在繪畫藝術作品中體現的視覺美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線條在繪畫中的運用千變萬化,不同的藝術家對于線條的使用都各具特色。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也同樣如此,在設計的過程中,對空間界面的處理就涉及線的元素,如頂棚、門窗、墻柱等,雖然這些并不代表環境藝術設計的全部內容,但其本身的設計對于整體的視覺效果是會產生影響的,線條處理往往注重細節,線條使繪畫形象栩栩如生,線條也使環境藝術設計更具美感。色彩的運用在繪畫藝術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們對于色彩的敏感度極高,對于繪畫的第一感覺往往來源于色彩產生的視覺刺激。不同的色彩給予人們不同的感受,進而產生不同的聯想。例如,紅、橙、黃往往會讓人聯想到鮮血、熱烈、陽光等,而藍、綠會讓人聯想到寒冷、海洋等。色彩的冷暖、明暗以及純度的不同會讓人產生不一樣的心理感受,人們體會到的情感也就會有所不同,可以說色彩是繪畫的靈魂。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的運用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只是色彩在繪畫中的運用更加抽象,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更加注重實際效果。

      3繪畫藝術技法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體現

      以中國繪畫為例,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各具特色。工筆畫力求嚴謹,畫面內容豐富,以描繪對象的準確形象為追求標準,用筆工整細致,層層渲染,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形象。在室內設計中,往往運用重復的元素來加強視覺效果。而寫意畫更加注重意境,用筆豪放、灑脫、簡潔,雖寥寥幾筆,卻富含豐富的情感,追求一種藝術的含蓄美。繪畫中的虛實相生,同樣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也有所體現。例如,水墨畫中的留白是其重要的藝術特色,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虛實相間的繪畫藝術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所謂虛是繪畫中用筆稀疏,或是留白的區域,而實則是畫中畫筆著重勾勒的實景,虛實互相映襯,主次分明。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虛實結合的做法也并不少見。例如,中國傳統風格的室內裝飾設計,利用傳統的家具家居作為實景內襯,而運用一些古典的民族元素進行點綴,凸顯豐富的視覺效果,如此一來,古樸的氣息撲面如來,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另外,從整體性上看,繪畫藝術疏密錯落有致,對比明顯。而環境藝術設計最終也是需要達到和諧的藝術效果的,例如許多設計師在設計時,往往會注意主次分明的表現,建筑是主要部分,其他裝飾作為點綴,切不可過分突出,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即可。突顯出整體的主題之后,在其他一些相關的地方就可以弱化處理,避免重點地方過多而使淹沒了主題思想的表達。[3]

      4繪畫藝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實際意義

      環境藝術設計本身就需要扎實的繪畫功底。如今,雖然制作效果圖都是運用電腦操作來完成,但繪畫藝術可以使學生從藝術美感的角度出發去創造作品,通過不同的繪畫與語言,分清楚設計中的空間關系、主次關系、虛實關系以及色彩調和對比關系,這些繪畫基本功都可以直接運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中。繪畫藝術可以鍛煉設計者的敏感度,空間、形態在設計者腦海里會產生不同的體驗,尺度和比例、色彩的協調都可以通過繪畫藝術來實現。當然,繪畫藝術有時候采用抽象的、夸張的手法來表達藝術效果。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卻要遵循可行性原則,設計更加理性化。電腦制圖已經成為大的趨勢,電腦制作的效果圖能夠很直觀地看到效果。電腦制圖可以得到逼真的視覺效果,而往往不能夠展現其藝術性,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繪畫可以得到補充,在創作時更有靈感。繪畫藝術對于環境藝術設計是重要的,它的創作思想給予了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以新的思路。繪畫藝術影響環境藝術設計,而環境藝術設計本身可以給繪畫藝術提供素材,兩者雖是不同的藝術體系,卻并不完全脫節,相反,繪畫藝術已經完全融入了環境藝術設計中。兩者在創作思想、色彩搭配、繪畫技法上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質。繪畫藝術與環境藝術設計的不同在于,它采用紛繁復雜的創作手法來表達情感,更多的是對精神層面的更高的需求;而環境藝術設計在追求更高的層次發展的同時,要建立在符合所處環境、建筑的使用目的的基礎之上。

      5結語

      繪畫藝術與環境藝術設計已經密不可分,兩個獨立的藝術系統的融合,表現出更加豐富的視覺美感。無論從哪個方面論述,繪畫藝術與環境藝術設計都存在著絲絲縷縷的關系。繪畫藝術的發展依賴于其在新興領域中的運用,否則繪畫藝術也不可能進步;而環境藝術設計是在人們對環境要求不斷提高,追求更加舒適、便捷、安全、實用的居住環境的背景下產生的。繪畫藝術與環境藝術設計相互融合,向前發展,將會催生出新的美學思潮。設計藝術風格的不斷變化要以一定的繪畫技藝來支撐,完美的設計師必須具有扎實的繪畫基礎。將博大精深的繪畫藝術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去,能夠更好地促進兩者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孟纓.淺談環境藝術設計與美術之姻聯[J].時代文學月刊,2007(2):163.

      [2]…張媛.“繪畫語言”與環境藝術設計思維的表達[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2):57.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色图激情文学|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粉嫩美白在线|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色大网站WWW永久网站|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专区一路线二|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亚洲av综合日韩|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