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啟發式教學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語文 啟發式教學 方法
所謂啟發式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知識基礎、認知結構等實際出發,采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的一種積極的雙向的教學方法。采取啟發式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充分調動教學中各種因素發揮積極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過程取得最優化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學中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呢?那么,如何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來進行啟發式教學呢?
一、認真研究教材,正確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有的教師把啟發式教學單純地理解為采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給學生,而學生只是機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不發揮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學的知識。這主要是教師忽視了教材的鉆研、尋找教學的突破口這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外,還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將教學任務轉化成若干知識點,并輔之以恰當、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想幾個問題來提醒學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學,要側重其特點和感情,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教學,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而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學生好動、愛爭辯的特點,設計一些爭論性的問題,在議論中把握文章的要求,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討論逐漸深入,最終形成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失街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街亭失守是馬稷之過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課堂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另外,教師還可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想象,設想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場合自己能做些什么,會有什么樣的感情,然后說出來或寫出來,再與課文相對照,體會文章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通過學生揣摩課文以后,教師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使學生順利地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難點、重點問題。
二、精心構思,設計恰當問題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因其教學思想在不斷變化、豐富,啟發式教學也是如此。如:提問―回答是啟發式教學的常用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體、班級、年齡,設置恰當的問題和提問的方式。設計的問題應是具有提示性、隱蔽性、可創造性,而答案也不需要統一。所謂提示性,是教師的提問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觀的特點;問題的隱蔽性,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得出答案;問題的答案要具有可創造性,能啟迪創造思維,使學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發現新的視點。
三、開拓思路,輔助多種教學手段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給學生設計和提出問題,還應輔之以多樣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如在教《阿Q正傳》時,教師可讓學生觀看電影《阿Q正傳》;上《〈吶喊〉自序》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在因特網上查閱魯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時,讓學生編演其中的一些片斷。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起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啟發式教學的過程是逐漸深入的,有如剝筍般將文章的內涵、事物蘊含的道理呈現在學生面前。它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這種從現象剖析本質的方法,就能舉一反三,實現有效自學,尤其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自讀篇目,這是學生運用啟發式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實驗田”。
當前語文課教法改革的重點應是,合理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以及在語言方面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這里以舉例性質提出幾點意見供參考。
l.不要機械地搬用教學參考資料講課,而應從班級學生學習語言的實際情況出發,研究應當讓學生著重學些什么,怎樣才容易學,怎樣才學得有興趣,怎樣才學了有用,以及怎樣在語言訓練中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2.增強信息觀念,不作脫離語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不重復介紹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向學生提出不費思索就能回答的問題,不把語文課教成毫無信息價值或者“炒冷飯”的“泡沫課”。
3.教學生朗讀,不要一律采用“吃大鍋飯式”的齊讀方式,而應當多作指名朗讀,讓其他學生仔細聽,并提出意見。這樣能使讀與聽說相結合,也便于教師指導。
4.鼓勵學生對課文和教師講解的內容質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對教師的講解作不同的理解和解答。應該把這些看作學生能獨立思考和發表個人見解的可喜現象,也是課堂教學能取得成功的重要標志。
5.每節課都應有一些讀寫或聽說的練習,沒有練習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在練習中讓學生多動手,多獲得發揮創新能力的機會。
1.1自主性:
啟發式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對象,教師起到輔助的作用。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首先需要學生具備牢固的基礎和相關的經驗這兩個條件,才能有效的進行自主探索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都是教師憑自己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在啟發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新知識會進行自主的探究和分析,會通過知識遷移的方法思考解決的方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的搜尋資料、分析問題、驗證假設,最終解決問題。
1.2引導性:
在啟發式教學方法中,并不是教師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師不進行指導。教師對學生在分析和探究的過程中要扮演一個引路人的角色,達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讓學生的解題思路不會往錯誤的方向發展。學生在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情況下,能學習到什么程度,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問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積極性如何,學生思考的依據是什么等,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引導。
1.3問題性:
問題是啟發式教學開展的關鍵因素,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學的引導都是以問題為基礎條件。啟發的問題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恰當的啟發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幫助。如果啟發問題的難度較大,沒有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經驗,會模糊學生思考的焦點,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導致問題一直沒有一個結果。反之啟發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用怎么去花費時間想就能知道問題的答案,會讓讓自主學習過程成為一種形式上的學習,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一直不能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有效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2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運用的有效策略
2.1建立民族的師生關系和寬松的課堂氣氛:
受長期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影響,學生的書面作業和教師的課堂提問,都設定了相關的參考答案,這些參考答案通過教師的改變就成為了標準的答案,教師經常對于與自己答案一致的學生予以支持,而對于與自己答案不一致的學生持完全否定的態度。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在課堂上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難點也不敢想教師提出,在這種課堂的氛圍下,不適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首先需要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其次結合班級的文化,最后給予每個學生表達觀點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結合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設置啟發式問題:
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是在學生已掌握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設置啟發式問題,學生通過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分析和探究。例如教師在講述“遺傳信息的攜帶者”一文中,設置啟發式問題先要從學生的基礎生物知識水平出發。學生在初中生物學習中對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功能和結構的知識與概念都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在本文中出現的分子結構模型圖、核苷酸分子的結構和組成學生是之前沒有見過,更沒有學習過。但學生在生活中聽過DNA的親子鑒定和指紋,所以教師在設置啟發式問題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于新知識可以聯系到相關的知識和自己身邊的相似經驗。
2.3通過實驗手段加強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工作生物教學中實驗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在實驗中,教師應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還能為高中生物教學的有序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述植物細胞結構一文中,可以通過實驗手段完成教學,在讓學生了解實驗方法和各種實驗器材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制作植物玻片,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要確定植物玻片的細胞與課本中的是否一致。
3結語
關鍵詞:高中;生物;啟發式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1-0034-01
初中階段學生會接觸到生物知識,基于此,高中階段的生物課程過渡較為平緩。高中生物教學應當依據新的大綱要求,調整教學方法和途徑,積極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入手研究合適的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因此,廣大生物教師應積極研究啟發式教學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一、提高學生興趣,引導獨立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過去的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更多地注重書本知識的直接講解,通常是把知識內容板書在黑板上。同時為了趕進度,教師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較難顧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學生普遍失去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影響對生物知識的掌握。啟發式教學遵循新課標精神,要求高中生物課堂分清教學活動的主次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知識的理解和觀點把握。積極調動學生的生物學習積極性,是生物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夠對生物知識和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是學生學會的表現。高中生物知識點瑣碎復雜,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分注重將每個知識點進行透徹講解,忽略了給學生時間讓其獨立思考,結果出現學生“上課聽得懂,下課不會做題,但老師一講解就能恍然大悟”的現象。有些教師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學生本身對知識點掌握不夠熟練,殊不知,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當。這時,注重啟發式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教學高中生物必修一“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中“呼吸作用”時,生物教師應讓學生自主思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只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琢磨,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有關“呼吸作用”的知識點。啟發式教學的運用,能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二、運用生動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生物畢竟是一門理科類的科目,難免會有一些專業術語讓人難以理解。如果生物教師一直使用呆板、沉悶、機械的語言為學生講解,那么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會大大降低,不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高中生物課程時間緊,知識點繁多而瑣碎。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生物知識,生物教師應運用啟發式教學。生物教師要結合自身和學生的特點,將不易理解的生物知識,用生動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生物教師也可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編一些生物知識口訣,以方便學生記憶。例如,蘇教版高中生物“細胞的生命歷程”中,有一節是“細胞的增值”,講述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內容。在授課過程中,生物教師就可以編成口訣,如“兩消兩現一散亂(核膜核仁消失,染色體紡錘體出現,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紡錘體的中央),絲牽點排赤道板(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上),點裂絲牽向兩極(著絲點分裂,染色體變成姐妹染色單體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兩消兩現新壁現(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新的細胞壁出現)”。這樣一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就能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這些口訣的點綴,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三、構建實物模型,提高課堂效率
高中生物關于概念性和規律性的知識點較為煩瑣,知識點或者生物實驗較為抽象。如果僅僅以生物教師口頭教學的方法為主,那么學生很難理解、掌握生物新知識。高中生物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文化水平的飛速發展,生物教學要注重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啟發式教學效率。例如,教授必修一“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中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性模型時,生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廢舊物品動手制作生物膜模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磷脂雙分子層”,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膜的結構,更加了解糖蛋白和蛋白質分子在生物膜上的分布。在學習必修二DNA分子的結構時,學生很難想象沃森和克里克創建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這時,生物教師可以利用曲別針、泡沫塑料、紙片、牙簽、橡皮泥等常用物品,動手制作DNA雙螺旋結構。這樣,就能讓學生透徹理解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提高生物課程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生物課程作為高中理科學生的一門重要課程,對高考成績的提升意義較大。高中生物教學是一項繁重的任務,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其掌握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師的新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模式,引入啟發式教學。要注重提高學生興趣、引導獨立思考,運用生動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構建實物模型、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鄒小紅.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理科考試研究,2014(15).
[2]孫艷娟.巧用多種啟發教學法優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J].學苑教育,2013(03).
一、常用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進行啟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啟發式教學的關鍵。課堂教學伊始,教師應該促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產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習目標,增強學習主動性。因而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就要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例如《山地的形成》一課的導入,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中國名山圖片,然后設問:“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兩大力量。相對于整個地表形態而言,山脈是陸地的骨架。那么,剛才這組大山在外部形態上有什么區別呢?它們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樣,學生在欣賞精美圖片,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學習興趣高漲,產生了尋根究底的欲望,在經過一番思考后,便可得出內力作用是山地的形成與發展的主要作用力的結論。
2.設置問題進行啟發。在教學中不斷提出問題,造成懸念,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完《世界人口》一節后,可設置一組問題:①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②亞洲哪些部位人口密度大?為什么?③你是怎樣看待人口稠密問題的?④近年世界人口流動有哪些方式?⑤勞動力人口是怎樣流動的?為什么?⑥勞動力人口這種流動有什么意義?⑦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向發達國家流動會產生哪些影響?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循序漸進,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穩定、持久的學習興趣。
又如在教學《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時,設置兩個問題:①你知道家中屋頂上太陽能熱水器在一年中四個不同季節的最佳角度和最佳朝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②如你家在某小區一樓,冬季能得到幾小時光照? 設計商品房時的最佳間距應是多少?要正確回答上述問題,學生首先要掌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變化規律以及計算公式;其次要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算出當地的最小正午太陽高度;最后分析居民區的采光性是否最佳。這種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知識運用得靈活。
3.精選練習進行啟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啟發式教學的根本要求。教師在設計典型例題時,應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根據地質構造圖(圖略),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①判斷A、B、C、D四地分別屬于哪種地質構造。(鞏固知識)②C、D兩處屬于什么地貌?為什么?(知識引申)③泰山的成因與圖中哪處一致?(引發聯想)④假如在這里修建一條東西走向的地下隧道,應該選擇C地還是D地?為什么?(拓展知識、綜合分析)。這樣的練習,既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和重組,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思維能力和地理素養。
在地理學科的教學中,常常涉及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如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水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措施,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的確定,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如以東北老工業區為例)等。解答這些“措施類”的問題,可啟發學生從“原因”入手,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針對性措施。在高考題中,往往是先設問原因,再設問措施;即使題中沒有對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該類試題時也應該先找出造成問題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領悟出:一是自然條件一般不易改變,主要應從改變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方面來尋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綜合性的,一般應該包括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點應盡量全面,而且要有針對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尤其要啟發學生學會從方法上加以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思路:①在不特殊指明的情況下,回答意義影響類問題時,應當注意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答。②在回答某些條件分析類問題時,注意應答出有利條件以及不利條件。③答地理綜合題,應注意回答有序性,學會采用分點作答,注意回答的邏輯性,弄清各點作答的先后順序,不自相矛盾。
二、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的要求
1.要符合學生認知實際。所提的問題要難易適度,與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相適宜,既要讓學生感到有困難,又要使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信心。過容易的問題沒有啟發價值,難度過大的問題又會啟而不發。
關鍵詞 Proteus 單片機 啟發式 軟件仿真
中圖分類號:G642.423文獻標識碼:A
Exploring of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icrocontroller
Course based on Software Simulation
ZHANG Zhiyong, LI Yuelin, LIU Zhiqiang, HU Hongwei
(College of Automobil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Abstract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microcontroller course in field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and students generally reflect this course is difficult to study, a new teaching method for microcontroller course is explored and studied, in which the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is integrate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software simulation. After this new teaching method is implemented in microcontroller course, the results of practice demonstrated that the learning effect is improved, and the ability of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students are enhanced in the same time.
Key wordsproteus; microcontroller; heuristic teaching; software simulation
0 引言
對于單片機教學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一直是教研教改的重點內容,也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例如通過任務驅動法加強教學內容與工程的結合,以及引入Proteus軟件仿真增強教學的實踐性等,但這些研究成果一般從教師角度探討教學手段的應用,較少涉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本文針對單片機課程的重要性和教學特點,將啟發式教學方法與Proteus軟件仿真技術相結合,充分發揮啟發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的優點,同時利用電路仿真技術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施手段具體化,并在中斷系統和外設擴展這三個教學難點中,進行了啟發式教學方法探索與研究。教學實踐證明,基于軟件仿真技術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在課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改善單片機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過于抽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1 啟發式教學方法
在啟發式教學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1)圖示啟發。利用圖示將復雜的內容以條理清晰、形象的方式表示出來,讓學生迅速地掌握相關知識間的聯系,拓展其思維;(2)討論啟發。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某個議題進行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的辯論而相互啟發,不僅能使學生積極思考,還能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納和語言組織能力;(3)類比啟發。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將同屬性的知識進行歸類,對那些容易混淆的同類知識進行比較,使學生準確掌握知識的真諦;(4)發散啟發。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多角度發問,讓學生層層思考,重新組織知識,不僅讓學生能多方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變通能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5)設疑啟發。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疑問,通過學生的積極、獨立地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不僅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種啟發教學方法往往不是孤立地使用,而是將多種方法配合使用,通過多種渠道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積極性,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雙重提高。
2 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單片機課程中的應用
2.1 中斷系統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單片機中斷系統是單片機處理外部異常事件的方法之一,相對于查詢方式,具有較高的代碼執行效率和響應實時性。中斷系統是單片機應用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難點主要包括:(1)中斷概念的理解;(2)多個中斷源的區別;(3)中斷控制;(4)中斷響應過程的理解等。
有了對中斷的初步認識后,再通過對比啟發方法讓學生掌握不同中斷源的用途、控制和響應條件等知識。最后以觀察啟發和疑問啟發方法,加深對中斷難點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以文獻[5]的圖5.5為例,該仿真實例的外部中斷0和1的觸發方式分別設置為低電平觸發和邊沿觸發,中斷服務程序分別控制發光二極管D1和D2的發光。在演示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下列現象:(1)開關SW1和SW2分別按下時, D1和D2的發光有何區別;(2)先按下SW1再按下SW2,與先按下SW2再按下SW1有何區別。這個實例的程序代碼能讓學生直觀了解中斷控制的程序實現方法,而對兩個現象提出的疑問能很好地讓學生理解電平觸發與邊沿觸發的區別,以及中斷優先級是如何影響中斷響應的。
2.2 單片機擴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A/D轉換是單片機接口與外設擴展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難以掌握的內容包括地址信號和控制信號的產生方法,以及外設的讀、寫控制等。如果利用Proteus與Keil聯合進行電路與程序的仿真,不僅有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對整個系統有感性的認識,而且通過實際的系統組建、編程、調試,還可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提高實踐能力。以文獻[5]的例9.5所建立的單片機A/D電壓采樣系統為例,A/D轉換芯片的時鐘信號直接采用信號發生器產生,地址信號通過74LS373鎖存而實現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的分時復用。另外,采樣數據通過4位7段共陰極數碼管顯示,其中字形碼由C52的P1口輸出,位選信號由P2口的前4位經過非門得到。該電路完全能很好地實現應有的功能,但是如果僅僅是將其作為例題講述,學生掌握的可能僅僅是表面上的知識,不能舉一反三。因此在學生理解本例題的基礎上,通過設定疑問來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加深對該知識點的掌握。
針對本例可以設定如下的疑問,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
(1)如果該系統只需要實現一個電壓的采樣,如何簡化電路?此疑問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地址信號的意義,同時探索地址信號和控制信號的產生方法;
(2)如何利用軟件查詢的方式來實現對采樣數據的讀取?通過此疑問的解答,能使學生最終掌握中斷和軟件查詢的特點和實現方法,加深對中斷的理解;
(3)目前系統是否是最佳方案,如何進行改進?可引導學生從ADC0808控制信號的產生、數碼管類型的選擇、地址信號的產生等方面進行思考。該疑問將激發學生深入研究A/D轉換的控制信號與地址信號的產生方法,以及數碼管的顯示控制等知識。
3 結論
在課程中結合軟件仿真技術,一方面讓學生形成知識點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實現學生對電路理解和程序編寫兩方面的同步掌握,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實施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具體途徑。在單片機課堂教學中運用基于軟件仿真技術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實踐證明,課堂氣氛明顯得到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
論文資助項目:國家級特色專業-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交通運輸(TS12321);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0]243號):“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長沙理工大學校級教改課題資助(CN1003)
參考文獻
[1]龍志強,施曉紅,謝云德.“任務驅動法”在單片機系統設計教學中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3):101-102.
[2]伍馮潔,謝斌.基于Proteus與Keil的單片機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7):125-127.
[3]袁鋒偉,趙立宏,朱慧玲,等.基于Proteus的單片機課程教學與實驗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