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普及法律知識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公民意識和法律素質的概述
(一)公民意識的概述
公民意識可以從幾個層次來進行概述:一是人民能夠當家做主的理念;二是公民具有權利和義務的理念;三是公民都是平等的理念;四是法治的理念;五是人民的財產不會受到侵犯的理念。公民意識是實施公民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其核心就是使公民能夠正確積極地參與到國家政治和社會公共生活當中,從而能夠促進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法律素質的概述
法律素質是指社會個體擁有的法律知識,并且能夠正確使用法律知識的法律意識。大學生法律素質通常是指大學生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從而能夠養成良好的守法習慣,使得他們的法律意識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且能夠積極和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斗爭,這種能力能夠促進社會和諧,從而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整體法律素質。法律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正常人格的塑造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證作用。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養成與工作和生活存在密切的關系,并且還會影響大學生未來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然而,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達到的,需要長期滲透和知識的積累。因此,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使得他們能夠養成懂法用法的好習慣,這對于增強大學生的守法意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開展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需要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下,需要加強對我國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因為,法律體系的形成是需要從立法層面來實現國家的法治目標,我國的法治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促進我國法律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其中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發展,所有這些環節都需要依賴于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質的公民積極參與。大學生作為具有良好公民意識的一個群體,他們接受了高等教育,承載著我國進行法治建設的重任。所以,在高校開展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法律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加強法律素質教育能夠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首先,需要將社會主義概念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整個過程當中。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就提到了以遵紀守法為榮,在這里,對于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高校中開展法律素質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誠信守法,也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其次,還需要堅持體現學生價值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能夠主動適應社會。在能力培養體系中,能力培養和法律素質教育緊密相關。因為,法律是調控社會關系的規范,法律素質教育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權利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加強我國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基本對策
在高校中需要積極開展法律知識教育,在大學生中普及法律知識,從而使學生的法治意識得到明顯提高。在普及法律知識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改變一些落后的教育形式,還需要發現隱含在普法教育中的一些制約的因素,使越來越多學生能夠對法律教育引起重視。對大學生開展法律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移植,而是需要對法律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并且可以給出一些法律實例進行分析,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積極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意識,這不僅是社會普法的新需求,而且還是促進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順利開展的前提。
(二)從具體教學內容培養大學生的規則意識
只要每個人能夠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則進行操作,才會使社會變得更加文明和規范。基于規則來構建和諧社會,高校需要以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從而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在進行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基本法律知識的支撐,但也需要選擇性進行知識教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知識本身,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法律知識來領會法治的精神,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大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在開展法律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使他們能夠懂得任何事情都必須按照規則進行操作,這樣就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守法意識,由此,他們遵守行為準則的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也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因為相對于特定的知識,規則意識的培養意義更加重要。
(三)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來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
思想品德課程是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和使學生了解國家法律知識,培養學生道德的一門課。在這門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能否學好這門課有著很大的關系,作為思想品德老師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老師的人格魅力與學生在這門學科的投入成正比,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下面就來探討一下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中提高老師的人格魅力。
一、提升自己的修養,為學生做好榜樣
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老師,要對自身的個人修養有很高的要求,自身素質的提高不僅能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尊重和愛戴的好感,還可以帶動學生素質的提高。老師要提高在課堂上的個人魅力,就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嚴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只有在平常的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自己最有魅力的一面,提升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帶動學生的學習勁頭。
二、知識實用化,提升自己的魅力
思想品德這門課為學生普及各種品德和社會道德,還為學生普及法律知識,作為學生,不免對這些知識的學習感到枯燥無味,試想,這種狀態下老師怎么向學生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所以,老師要先改變教學氣氛,將課堂變成輕松快樂學習的地方,只有當學生熱愛這門課堂的時候,老師才能向學生展現自身的個人魅力。思想品德課堂上很多知識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比如,書上提到的自信養成之類的知識,讓學生覺得空落落的不想去聽,老師可以聯系生活向學生闡述自信的重要性,讓學生有深刻的認識。還有講法律知識時,老師可以為學生講一些法律小故事,介紹一些實用的小常識,讓學生有興趣聽講。老師將知識實用化,可以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有興趣去學習,提高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
三、拓展知識,增加魅力值
一、繼續開展“法律六進”活動
1、送法進鄉村
(1)、1月23日,區委、區政府組織司法局、文化局、科信局、衛生局、計生局開展迎新春“五下鄉”活動。此次活動,區司法局選派了優秀的法律工作者為扎龍村村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做到送法到村,送法到戶,向村民發放了與農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100問,并積極解答農民提出的有關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等法律問題。
(2)、5月7日,**交警大隊的民警在扎龍鄉扎龍村舉辦了一次交通安全宣傳大集。他們通過展示交通宣傳圖版、現場講解交通安全知識、收看交通事故案例光盤、發放交通安全宣傳單等形式,使村民懂得遵守交通安全法與迎奧運展示鶴城農民守法、懂法的重要性。
(3)、區司法局還利用春節前后,農民工返鄉過年的有利時機,開展“四個一”活動。首先發放了“致進城返鄉農民的一封信”,向他們有關他們身邊的宣傳法律法規,引導他們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同時還發出問卷調查100余份,通過問卷調查,使我們掌握了我區外出農民工的基本情況,還了解到他們遇到的法律問題,以便為其提供法律服務。
2、送法進社區
(1)、3月13日,依法治區辦在龍華街道舉辦了第一期普法骨干培訓班。這次培訓班主要學習了《社會主義法制理念》及《“五五”普法干部讀本》。為“五五”普法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月30日,區司法局局長尹延群同志又為龍華街道中東社區100多居民做了題為“為什么學法,怎樣學法,做一個學法知法懂法的好公民”的輔導講座,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
(3)、5月12日,針對我區全面展開的棚戶區改造工作,區委、區政府于召開了以棚戶區改造為主題的預防職務犯罪報告會,邀請市檢察院檢察長紀少全同志做了題為《錘煉人生當好公仆》的報告,用典型案例對做人、做事、做官以及人生、人情進行了獨到的講解和剖析。為全體干部職工打了“預防針”,堅決避免在棚戶區改造工作中發生職務犯罪現象。
另外,我們還積極參與棚戶區改造工作之中,各司法所、法律服務所還為所有動遷居民提供全面優質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為區委、區政府排憂解難,當好法律顧問,為全區的棚戶區改造工作保駕護航。
(4)、6月4日,黑龍江天擴律師事務所與東湖街道東湖社區、通南社區、八里社區、自建一社區、自建二社區現場簽訂“法律服務進社區”協議,使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法律保障。
“法律讀書角”是東湖街道“法律進社區”的宣傳陣地,是為了豐富東湖街道社區讀書社的圖書內容,是東湖“社區讀書社”的再豐富和再發展,“市民大課堂”是東湖“社區讀書社向”進一步向社區居民普及法律知識的立體延伸,極大地增強了東湖街道居民知法、懂法、學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6月4日和10月9日,黑龍江天擴律師事務所主任田園分別到東湖街道“市民大課堂”和北居宅街道“市民大講堂”送去“百姓身邊的法律”,深受市民歡迎。
(5)、9月26日,在光榮街道開展的“法律廣場”活動中,**區法律援助中心與光榮街道8個社區簽訂了“法律援助工作室共建協議書”。讓法律援助工作的“觸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使社區居民可以足不出社區即能享有便利的法律服務,弱勢群體也能及時得到法律援
3、送法進學校
(1)、3月26日,為了在學生中普及交通安全知識,維護平安**,龍華辦事處聘請**交警支隊的交警叢瑞同志到和平小學校為孩子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使孩子從小就樹立了交通安全意識,160余名學生受到了教育。
(2)、5月27日,北居宅街道邀請**區消防科的楊帆同志到**區第二小學校講解《消防法》的有關知識,受教育師生200余人,通過這次法制宣傳,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
(3)、9月1日,**公安分局深入開展了以“法律法規進校園”為主題的法律宣傳系列活動。26名校外法制輔導員結合日常工作中有關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多層面多角度向學生宣講了《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知識;通過設置宣傳圖標、分發宣傳單、贈送《青少年常用法律匯編》等形式,進一步強化了法律宣傳效果。開學期間,分局共在學校開展法律知識講座17場,教育學生6000余人,向學生發送法律宣傳單2400余份,贈送各種法律書籍370余本,法律宣傳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共2頁,當前第1頁1
二、開展了《律師法》宣傳
2009年我區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司法局的具體指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全區經濟建設,維護全區社會穩定和促進和諧**建設為目標,充分發揮法制宣傳作用,較好地完成了2009年普法依法治區工作,為創建“平安鶴城”和“和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現將2009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繼續開展“法律六進”活動
1、送法進鄉村
(1)、1月23日,區委、區政府組織司法局、文化局、科信局、衛生局、計生局開展迎新春“五下鄉”活動。此次活動,區司法局選派了優秀的法律工作者為扎龍村村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做到送法到村,送法到戶,向村民發放了與農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100問,并積極解答農民提出的有關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等法律問題。
(2)、5月7日,**交警大隊的民警在扎龍鄉扎龍村舉辦了一次交通安全宣傳大集。他們通過展示交通宣傳圖版、現場講解交通安全知識、收看交通事故案例光盤、發放交通安全宣傳單等形式,使村民懂得遵守交通安全法與迎奧運展示鶴城農民守法、懂法
的重要性。
(3)、區司法局還利用春節前后,農民工返鄉過年的有利時機,開展“四個一”活動。首先發放了“致進城返鄉農民的一封信”,向他們有關他們身邊的宣傳法律法規,引導他們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同時還發出問卷調查100余份,通過問卷調查,使我們掌握了我區外出農民工的基本情況,還了解到他們遇到的法律問題,以便為其提供法律服務。
2、送法進社區
(1)、3月13日,依法治區辦在龍華街道舉辦了第一期普法骨干培訓班。這次培訓班主要學習了《社會主義法制理念》及《“五五”普法干部讀本》。為“五五”普法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月30日,區司法局局長尹延群同志又為龍華街道中東社區100多居民做了題為“為什么學法,怎樣學法,做一個學法知法懂法的好公民”的輔導講座,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
(3)、5月12日,針對我區全面展開的棚戶區改造工作,區委、區政府于召開了以棚戶區改造為主題的預防職務犯罪報告會,邀請市檢察院檢察長紀少全同志做了題為《錘煉人生當好公仆》的報告,用典型案例對做人、做事、做官以及人生、人情進行了獨到的講解和剖析。為全體干部職工打了“預防針”,堅決避免在棚戶區改造工作中發生職務犯罪現象。
另外,我們還積極參與棚戶區改造工作之中,各司法所、法律服務所還為所有動遷居民提供全面優質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為區委、區政府排憂解難,當好法律顧問,為全區的棚戶區改造工作保駕護航。
(4)、6月4日,黑龍江天擴律師事務所與東湖街道東湖社區、通南社區、八里社區、自建一社區、自建二社區現場簽訂“法律服務進社區”協議,使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法律保障。
“法律讀書角”是東湖街道“法律進社區”的宣傳陣地,是為了豐富東湖街道社區讀書社的圖書內容,是東湖“社區讀書社”的再豐富和再發展,“市民大課堂”是東湖“社區讀書社向”進一步向社區居民普及法律知識的立體延伸,極大地增強了東湖街道居民知法、懂法、學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6月4日和10月9日,黑龍江天擴律師事務所主任田園分別到東湖街道“市民大課堂”和北居宅街道“市民大講堂”送去“百姓身邊的法律”,深受市民歡迎。
(5)、9月26日,在光榮街道開展的“法律廣場”活動中,**區法律援助中心與光榮街道8個社區簽訂了“法律援助工作室共建協議書”。讓法律援助工作的“觸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使社區居民可以足不出社區即能享有便利的法律服務,弱勢群體也能及時得到法律援
3、送法進學校
(1)、3月26日,為了在學生中普及交通安全知識,維護平安**,龍華辦事處聘請**交警支隊的交警叢瑞同志到和平小學校為孩子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使孩子從小就樹立了交通安全意識,160余名學生受到了教育。
(2)、5月27日,北居宅街道邀請**區消防科的楊帆同志到**區第二小學校講解《消防法》的有關知識,受教育師生200余人,通過這次法制宣傳,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推進依法治區”為主題,認真落實“六五”普法規劃、綱要和決議,大力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教育村干部群眾自覺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進一步增強憲法和法律意識,引導村干部群眾依法管理、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不斷提高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任務內容
“法律進鄉村”是指村組的干部和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村民都要進行法律知識教育。村干部和村民法制教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憲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婚姻法》、《物權法》、《繼承法》、《合同法》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與農村生產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參考資料為《農民法律知識讀本》。
三、方法措施
(一)加強對村“兩委”干部的法律知識培訓工作。要對村“兩委”干部普遍進行學習法律知識輪訓,通過集中培訓、以會代訓和自學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兩委”干部的法律素質和法制宣講能力。
(二)利用農閑、工休時段,組織村民參與集中學法,觀看普法電影、電視法治節目、法制文藝演出,聽普法大鼓書,組織農民普法夜校學習。
(三)建立法律知識宣傳服務組,由黨支部書記任組長,選2名有威信、有文化、有法律知識和宣傳能力的村民擔任法制宣傳員(俗稱“法律明白人”)。具體負責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村民法律知識的咨詢與解答工作。
(四)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對外出打工的農民在他們出村前要組織他們集中學習憲法所規定的公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明確外出打工遇到問題時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學會如何依法維護自身的權利。
(五)加強對本村青少年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帶動全村普法對象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
(六)要加強本村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
四、實施步驟
“法律進鄉村”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__年1月至6月)。
重點工作:一是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法律進鄉村”工作底數。二是研究制定規劃。三是培訓骨干,落實好組織實施工作。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20__年7月至2015年6月)。
重點工作:一是要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法律進鄉村”重點工作推進表,二是采取堅決的措施和富有成效的手段,認真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三是村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檢查和督促。
第三階段:總結驗收階段(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
重點工作:一是要按照方案確定的目標和要求,認真開展自查。二是做好迎接上級檢查驗收。
五、具體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要把“法律進鄉村”作為“六五”普法活動的重要載體,將其擺上重要日程,給予必要的經費和物質保障,大膽探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建立健全法制宣傳的責任機制,做到有組織、有制度、有教材、有陣地、有措施,確保法律進鄉村的效果。
關鍵詞:護理人員;證據意識;護理記錄
在治療患者的整個過程中,從日常的交流至傳達和執行醫生的囑咐,和患者接觸最多的就是護理人員,而且,據相關調查顯示[1],目前我國的醫療糾紛中,所牽涉的護理人員的人數幾乎和牽涉的醫生的人數相等。由于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比較缺乏,在每一環節的護理工作中,都無法充分認識到其中的法律問題。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護士證據的管理和收集,沒有證據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因此在醫療糾紛中,只能被動的接受患者的指控。本文主要針對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淺薄的證據意識的具體表現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1 證據意識在護理記錄中的目的和意義
護理記錄是由合法的護理人員根據醫生的囑咐和患者的病情而進行的客觀記錄,它與醫生的病歷記錄相對應。記錄的過程主要包括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和治療結果的三部分內容[2]。記錄過程會隨著患者的具體病情的變化,將記錄的順序進行相應的調整,不能隨意涂改,不使用忌諱的語言。證據意識的目的和意義在于對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進行普及與提高,使每一次的護理記錄都合情合法。在舉證時,護理記錄能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從而保證醫療行業和患者之間可以良好的發展。
2 護理人員在護理記錄中缺乏證據意識的現象和危害
護理記錄是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后而收集的患者的真實資料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護理過程的記錄,是護理人員舉證時強有力的證據[3]。而患者是最原始素材的來源。由于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比較淺薄和證據意識較弱,導致在書寫護理記錄時普遍存在諸多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在質控檢查時發現醫生的病歷記錄和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不統一[4]。因此在醫患糾紛中,醫生和護理人員不得不承擔原本不需要承擔的責任。
護理人員在護理行為中缺乏證據意識的主要表現有以下三個方面[5]:①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的法律意識比較淺薄。護理人員認為,患者的診治過程中,主治醫生應承當全部的法律責任,因此對不規范的護理工作所要承當的法律責任缺乏認識。②對護理記錄中的不規范書寫的法律意識的理解不足,主要表現為當出現醫療糾紛時,因為護理記錄的不完整,舉證時證據不足,最終導致敗訴。③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權益的保護的認識比較缺乏。患者和家屬對患者的病情具有知情權,但由于護理人員的該方面的法律意識比較缺乏,所以不能客觀準確的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描述,當病情出現迅速的惡化時就造成了醫療糾紛。
當護理人員的證據意識比較淺薄時,極易造成以下危 害[6]:①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不規范記錄,可導致醫生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因為參考錯誤的護理記錄而對患者的病情做出錯誤的判斷,無法給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②當發生醫療糾紛時,由于護理人員的不規范記錄,無法作為強有力的舉證材料,護理人員不得不接受來自患者單方面的證據而承擔本不必承擔的責任;③若因患者的不配合醫生的治療造成患者生命威脅時,由于護理人員的不認真記錄,最終導致患者的主治醫生和醫療機構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較壞的影響。
3 加強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的證據意識的具體措施
加強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證據意識的具體措施主要由以下三點[7]:①定期的對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進行培訓。醫療機構應該對護理人員定期的進行法律知識的宣講及普及,使其明白護理過程中的各種法律問題和證據意識,并將護理過程中的法律意識納入到護理人員的日常績效的考核中。②加強護理人員在護理記錄中的書寫質量的管理,尤其是對于危重患者的護理記錄,客觀準確和完整的護理記錄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義。③強化護理人員對患者權益的保護的認識,并在日常的護理過程中能很好地和患者進行溝通。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該樹立患者利益為主的的護理觀念,本著以人為本的護理宗旨,尊重和保護患者的各項合法權益。
4 證據意識在護理行為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要求護士必須反復督查各項護理操作,嚴格遵守護理操作規程,相互之間有意提醒彼此,力求避免護理缺陷。相關的護理管理人員必須遵從法律進行深刻的思考,實施具體的管理措施,定期的對護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與考核,并要求在平時的護理記錄中嚴格根據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護理記錄,隨時做好為“責任舉證倒置”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的準備[8]。護士長要根據各病區的特點,制定該病去詳細的護理記錄細則,保證護理記錄的內容、要求和格式都合理合法,從而健全和完善各項護理工作的步驟、方法和相應的制度。
參考文獻:
[1]應秋平,童蘇琴,陳金娟,等.強化知識培訓提高基層醫院護士對患者疼痛的管理能力[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4):375-377.
[2]李桂芳,劉煥.提高護理記錄質量的幾點建議[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234.
[3]陳素蘭.新形勢下護理記錄中的問題及管理措施[J].重慶醫學,2011,40(24):2483-2484.
[4]陶靜.完善護理記錄防范醫療糾紛[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9):4420-4421.
[5]黃穎瓊,許葉華,曾霞,等.ICU護理記錄單的優化設計及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10):983-984.
[6]甕杰慧,范振增,方艷偉,等.表格加焦點式病情記錄單在顱內壓增高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2):1427-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