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婦產科教學

      醫學婦產科教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婦產科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婦產科教學

      醫學婦產科教學范文第1篇

      目的探討循證醫學婦產科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校臨床醫學系2011級140人為對照組,2012級150人為試驗組,分別以傳統教學法和循證醫學法講授。比較兩組學生的病例分析成績及實習成績考核。結果試驗組病例分析成績及實習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醫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形成系統的循證思維,對于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有一定的價值。

      【關鍵詞】循證醫學;婦產科學;應用價值

      婦產科學是一門臨床醫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特點。目前,隨著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以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學生能在實習過程中動手操作的機會是越來越少。因此,為了能讓學生形成系統的思維,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利用所能利用的資源讓自身得到提升,我校進行了婦產科臨床教學方法的改革,現將教學效果報道如下。

      1教學對象與方法

      1.1教學對象

      選取我校2011級及2012級臨床醫學系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第6版統編教材《婦產科學》為教材,帶教老師相同,課時相同,兩組學生的年齡、男女生比例、入學時成績以及各階段考核成績等均相當,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選取我校臨床醫學系2011級140人為對照組,2012級150人為試驗組,分別以傳統教學法和循證醫學法講授。比較兩組學生的病例分析成績及實習成績。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病例分析(20分)成績比較

      對照組140人,最高分19分,最低分2分,該組學生成績為(10.8000±3.3505),而試驗組150人,最高分20分,最低分6分,成績為(12.7333±3.1037),進行比較,t=-5.1010,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學生實習成績(100分)分析

      對照組140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60分,該組學生成績為(71.3929±7.3929),而試驗組150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62分,成績為(83.1733±6.1226),進行比較,t=-14.9270,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醫學診療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因此,對于醫學生的要求也在隨之上升。醫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是否能快速的適應醫院的環境,是否能讓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直接決定了個人今后的發展空間。因此,想要有所發展,必須全方位提升自己,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過硬的操作技能,還要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形成系統的診斷思維以及掌握終身學習的方法,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目前,婦產科的教學仍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具有對理論知識的講解透徹,學生可以直接吸收進來的優點,但是也存在知識更新慢、缺乏臨床思維等弊端。循證醫學法突破了傳統教學法的弊端,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1-2]。主要有以下優點:

      (1)循證醫學法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循證思維的培養以及學會終身學習的方法。通過教授學生循證醫學的基本理論、方法以及查閱文獻資料的方法,定期以實際遇到的問題為例進行講解,逐步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3-5]。在學生這種思維初步形成以后,再進行加強練習,反復訓練,讓學生自己進行文獻檢索查閱,最終由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分析,這樣可以充分的鍛煉學生的思維以及個人能力。從上表可以看出,試驗組病例分析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只有具有了系統的思維,才能在臨床上有效避免誤診和漏診,提高自己的診療水平。

      (2)通過對查閱文獻,利用網絡等信息技術,可以使自己的醫學知識得到及時的更新和補充,對國內外的先進技術、罕見病例、新知識等都可以隨時進行了解,使自己始終處于醫療的前沿,實現終身學習[6]。

      (3)循證醫學可以使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使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充分結合,這種橫縱向結合的方法有助于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更為透徹,具有有效做出醫療決策的橫向思維[7-8]。通過結果看出,循證醫學組的實習成績遠遠高于傳統教學組,因此,循證醫學法對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還是非常重要,可以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循證醫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形成系統的循證思維,對于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有一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ZimermanAL.Evidence-basedmedicine:ashorthistoryofamodernmedicalmovement[J].VirtualMentor,2013,15(1):71-76.

      [2]穆攀偉,王庭槐,曾龍驛,等.在醫學教育中引入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55-56.

      [3]田家瑋,王寒梅.關于循證醫學在研究生臨床科研中應用的討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5):120-121.

      [4]陳磊.循證醫學在心內科實習帶教中的運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99-100.

      [5]楊興華,張玲,曾勃婕,等.臨床醫學生對循證醫學課程認知和態度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7):810-815.

      [6]陳羽,蔡潔毅,謝文瑞,等.網絡環境下循證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4):114-115.

      [7]馮原,陳斯寧,盛慶壽,等.循證醫學PICOS模式結合PBL教學法在肺系病證臨床教學中的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7):6-7.

      醫學婦產科教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醫學模擬教學;婦產科;實踐教學

      婦產科體現出較強的實踐性及應用性,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我國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婦產科教學的需要,醫學模擬教學法在婦產科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1]。本研究以2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婦產科實踐教學中醫學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及體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校2014級220名護理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將220名學生按照隨機、對照、雙盲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10名,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均衡分布,可以比較。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主要進行單項強化訓練,老師向學生介紹婦科、產科檢查的基本操作,邊講解邊示范,再由學生分項練習。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采用醫學模擬教學法,具體如下。

      1.2.1建設母嬰室模擬系統主要包括婦科檢查床、女性骨盆、婦科檢查模型、妊娠腹部觸診模型、分娩機制模型等各種模擬系統,設置自動分娩模擬儀、SimMan全功能模擬患者,另設置嬰兒床、嬰兒暖箱、計劃生育及接生用器械。教學過程中,先向學生分解介紹婦科及產科檢查的基本步驟,并做示范。

      1.2.2由學生進行分項訓練利用自動分娩模擬儀對分娩全過程進行模擬,由學生進行練習[2]。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觀看教學錄像,利用自動分娩模擬儀、各種模擬系統設計婦產科門診現場,學生再按不同的角色進入模擬現場,根據觀察錄像的內容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實際操作,每組委派代表進行操作表演,最后老師再針對學生模擬操作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指導其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1.3考核方法選擇一位不參與本研究的老師對所有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考核監督,主要內容包括:詢問病史、患者及器械準備、外陰檢查、窺器操作、雙合診、四步觸診、宮高腹圍及骨盆外測量、胎心聽診、回答問題、操作熟練程度等指標[3],每項滿分10分,合計100分,統計學生的總分,比較兩組學生考核得分情況。

      1.4統計學處理所有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0.05為顯著性意義的檢驗標準。

      2結果

      觀察組學生窺器操作、雙合診、四步觸診、宮高腹圍及骨盆外測量、胎心聽診、回答問題、操作熟練程度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的詢問病史、患者及器械準備、外陰檢查等內容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3.1醫學模擬教學法的優勢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僅對學生進行重復、枯燥的講授及示范,突出的是老師的示范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思考、分析及動手機會,只會死記硬背相關知識點,未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此外,醫學知識日新月異,內容繁多,體現出較強的綜合性,臨床表現也復雜多樣,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技能可能不適用于臨床實踐工作。而婦產科醫學模擬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體現出較強啟發性、趣味性,利用模擬實訓教學系統為學生營造一個逼真的醫院場景,讓學生如同面對患者一樣開展,進行實訓,利用實驗設備進行模擬操作及實踐測試,學生在模擬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4],并將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目標,有助于培養實用型人才。

      3.2醫學模擬教學的局限性當然,醫學模擬教學畢竟只是眾多教學方法的一種,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其模擬人、模型等與真正的患者之間還存在較大差異,通過模擬學生只能掌握機械的操作流程,無法與患者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交流。且模擬教學也無法將所有的臨床過程包括在內,比如自動分娩模擬系統僅適用于與分娩相關過程。由此可見,醫學模擬教學僅能作為實踐教學的方法之一,實踐教學中仍然需要與真實患者見習相結合,使學生通過二者的比較、鑒別來加深感性認識。

      總之,在婦產科實踐教學中應用醫學模擬教學法,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的機會,以提高其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瑞萍,葛秀君,張珍.模擬人及婦科模型在臨床教學應用中的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13-14. 

      [2]王強,劉建宇,陳琳,等.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在骨外科臨床見習中的嘗試[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3):103-105. 

      [3]陳羽保,陳沁,吳蘭笛.醫學模擬教學的研究進展及應用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15(12):1196-1198. 

      醫學婦產科教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婦產科教學 教學方法 學習興趣 教學效果

      婦產科是臨床醫學學科組成的一部分,該門學科的獨立性、實踐性強及其特殊性,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大,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較差。我對教學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現總結如下。

      1.理清學習脈絡

      婦產科學是專門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變化,以及生殖調控的一門臨床醫學學科。在課程學習中主要是要理清學生的學習脈絡,讓他們先弄懂他們學習的這門課程到底講述的是什么。整個婦產科學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是整個婦產科學習的基礎部分,對于后面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第二部分為產科學部分,主要講述與女性妊娠、分娩、產褥相關的各種生理與病理情況,包括了從受精到著床,從胚胎發育到胎兒成熟,從分娩到產褥的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第三部分為婦科學,講述了女性在非妊娠期的與生殖器官相關的疾病;第四部分為計劃生育,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有了這些脈絡,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與學習。

      2.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臨床實踐少,學習存在一定困難,學生容易倦怠,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極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1各種模型及器具。

      學生的實踐經驗少,利用各種模型及器具等直觀教具能快速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點。教師在講解女性生殖系統時可利用骨盆、女性內外生殖系統的模型可幫助學生了解其組織構造;講解胎兒時可使用胎兒模型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講解分娩機制時可配合使用骨盆與胎兒模型,通過胎兒在骨盆各個平面的轉動使學生更快速地理解胎兒的轉動動作,簡單化許多復雜問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2板書的合理利用。

      板書在課程講解中極為重要,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板書不宜過多,主要是寫明課程流程與標示重點內容。此外,書上的插圖多為黑白,圖片內容較繁雜,加之插圖亦不全面,通過不同顏色的粉筆,凸顯出圖片的層次,邊講邊畫,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如講解“子宮體的組織構造”時,可用不同顏色分別畫出粘膜層、肌層及漿膜層;講解“受精卵的形成、發育及著床”時,可標示出受精卵著床后胚胎與底蛻膜、包蛻膜、真蛻膜的關系;講解“子宮肌瘤”時,可用不同顏色畫出不同類型的子宮肌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類型的肌瘤臨床表現的異同。所以對于一些抽象難懂的問題,板書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2.3電教、多媒體的輔助應用。

      現代技術的進步,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多樣化、更直觀的教學方式。我們通過VCD錄像、課件等可以給學生直觀展示許多動態的過程,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如產前檢查、產程中的處理可直接通過VCD錄像讓學生直觀了解其步驟及方法;講解“婦科腫瘤”時,可通過PPT課件給學生直接展示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腫瘤,使學生更容易記住不同腫瘤的特點。這樣,書本上的文字變成直觀的動畫,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3.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臨床醫學學科有其特殊性,教師在課堂單憑口頭講解,容易使學生覺得乏味,從而失去學習的熱情,因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3.1提高教師素質。

      在課堂上,教師是調節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教師的語音、語速與身體姿勢都能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激情與熱情,講話語速不直太快或太慢,要注意語音及語調的變化,平鋪直敘易使學生覺得講授內容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盡量得面對學生,注視學生,而不是將視線停留在黑板或電腦屏幕,運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傳達教師教學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不能只依教科書直述,讓學生覺得教師沒有責任心,使學生對老師失去信任,喪失學習興趣。

      3.2注意提問的技巧。

      教師一味地講解易使學生被動地學習,缺少實際的參與感,因此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必要條件。教師應在課堂設計提問,提問可以針對以前的學習內容,促使學生回憶來促進知識點的記憶;也可以針對本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思索得出相應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課堂上會有參與感,主動配合教師完成授課內容,教師愉快地授課,學生愉快地學習,既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又可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成績。

      4.重視病案討論與動手操作能力

      臨床醫學的特殊性在于每一個疾病都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同一種疾病針對不同的病人也可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病案討論與實訓操作對于學生對整個婦產科學的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一般在同類型疾病學習完成后進行一次病案討論,可幫助學生更好地區分和掌握,如流產、異位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都是妊娠期常見的出血性疾病,但發病的原因、時間、臨床表現與治療都有差異,通過病案討論,學生可掌握不同的出血性疾病的特點。實訓操作可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如產科檢查、婦科檢查的方法,會陰切開縫合,外陰的擦洗,陰道上藥,等等,可增強學生的信心,對以后的臨床工作有很大幫助。

      5.了解學生的反饋意見

      課堂教學的最終環節是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對于教師授課方法的接受程度,學生自有評價,因此只有學生對課堂教學提出寶貴的意見及建議,及時反饋給教師,幫助教師及時修正,才能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醫學婦產科教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 人本主義教育模式 婦產科學 技能與素質雙向滲透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市場逐漸市場化、商業化,看病難、看病貴、功利現象出現,醫學逐漸遠離人性化,醫療糾紛日漸增多,職業風險日益增高,少數醫務人員職業素質低下,對病人缺乏同情心,醫道與醫術失衡,收受“紅包”、“藥品回扣”等行為致醫德醫風下滑,醫療糾紛“因技術原因引起的占不到20%,其他80%均緣于服務態度、語言溝通和醫德醫風問題”[1],加強臨床醫務工作者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長期以來我國高職業高專醫學教育職業特點突出,人才培養注重實用性和應用性,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忽視專業思想、職業道德、人文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養成,“教書”和“育人”分離,不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需求。高等醫學職業教育的現狀引起我們的反思。在新醫學模式下,對醫學生基于人及人的能力發展培養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世界各國都相繼開展了醫學教育改革,其中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觀,給予我們啟迪,我們在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婦產科學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了技能與素質雙向滲透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模式的主要觀點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理念源于他的“患者中心”理論,在《自由學習》一書中闡述了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教師主導作用,強調注重學習過程,主張有意義學習、從做中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不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更要重視對學生價值、態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養和塑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人本主義教育模式在婦產科教學中的探索應用

      羅杰斯教學模式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可以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讓學生親自體驗發現問題,樂于學習,想學會學,感受人本主義及人文素質內涵,學會交流、尊重和關心他人,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

      婦科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是婦產科的核心操作技能,在婦產科實踐技能教學中運用羅杰斯教學模式,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法,堅持為人為本,把握自主性原則,學生全程參與,以學生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以典型病例為線索,開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引導學生進行人文性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課前教師精選取典型病例,如“停經50天,陰道流血5天伴腹痛1天”、“白帶增多伴外陰瘙癢一周”,布置給學生,并給予引導性問題:“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我的感受、我的痛苦、我的心理需求”,鼓勵學生圍繞案例帶著問題思考,主動參與查閱資料,分析討論案例。然后營造真實的工作崗位氛圍,在模擬婦科診療室,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小組4至6人,分飾醫生與患者,扮演醫生的學生向扮演患者的學生詢問病史,扮演患者的學生回答醫生的提問,然后角色互換,保證每個學生都進入角色體驗,完成病史收集;在高級仿真婦科病人模型上教師先示教婦科體格檢查,學生進行婦科體格檢查練習。完成病史收集與體格檢查后,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如:“在病史收集和婦科體檢中如何保護患者隱私?怎樣避免檢查手法和器械對患者帶來的不適?”“該疾病對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家庭有什么影響?”“患者情緒和心理有哪些變化?有哪些需求?”“社會心理因素對該患者有什么影響?”學生討論交流發表看法,教師總結歸納,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對典型病例的信息篩選推理判斷,作出初步診斷,列舉診斷依據,擬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方案,開展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導。以典型病例為線索創設教學情境,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感受患者的痛苦及就醫時的迫切心情與心理情緒變化,體會醫生急切的、冷漠的、熱情的、急躁的等不同的語氣語境對患者的影響,培養獨立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從抽象的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到親身感受“疾病”、“健康”,從“問、聽、看、做、互動”中,達到共情認識境界,從而產生情感共鳴角色內化,自然而然地將婦產科技能操作與理解關愛患者融為一體,將婦產科技能與語言交流溝通技巧有機融合,感受到“醫生”的職責,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領悟人文精神。

      羅杰斯教學模式重視教學的過程,主張有意義的學習,真正有意義的“學”在于學中做、做中學,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挖掘個人的潛能,構建健全的人格。我們借鑒羅杰斯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實施“教、學、做、評”一體化實踐教學,在技能訓練中堅持以人為本,將技能人文雙向滲透貫穿于婦產科教學始終,使學生達到“使命接受”、“快樂求知”目標。

      婦產科是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臨床主干課程[2],操作性很強,對技能要求高。我們深入調研,聘請專家開展專題討論,分析行業現狀及工作崗位對人才技能及素質的要求,對患者進行調查,了解患者的心聲,從而設置婦產科實踐教學。婦產科工作崗位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產前檢查腹部四步觸診、骨盆測量、正常分娩助產、盆腔檢查等項目,我們認真分析研究湖北省助產技術服務人員資格考試考核技術操作考核參考標準,參照行業標準,將婦產科技能教學設置為以下幾個環節:物品準備、操作規程、舉止溝通、人文關懷、現場問答。以腹部四步觸診為例,我們將其教學分解設計流程為:1.操作準備:(1)物品準備:軟尺、胎心聽筒或多普勒胎心音監測儀、骨盆測量器等;(2)環境準備:光線明亮,溫度濕度適宜;(3)孕婦準備:排空膀胱,。2.操作過程:(1)檢查目的:四步觸診每一步檢查的目的;(2)檢查者的位置與檢查順序;(3)檢查方法:手法規范,動作輕柔。3.服務態度:檢查者舉止端莊,著裝整齊,操作前清潔、溫暖雙手,關心體貼孕婦,協助孕婦上下床、穿衣穿鞋。4.現場問答:表述要準確清晰。練習分為五階段。第一階段:解讀示教:打印操作流程學生人手一冊,教師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解讀技能與素質方面應達到的目標;在模擬產科病室,運用高仿真孕婦模型,帶教教師先與孕婦溝通交流采集病史,注意語言親切、態度和藹,然后在高仿真孕婦模型上示教操作,做到手法規范、準確、輕柔,同時輔以多媒體視聽教學。第二階段:分組練習:學生分小組在高仿真孕婦模型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并將練習過程進行攝錄。第三階段:查找問題:練習完畢將錄像回放,學生實時觀看,自主查找存在的問題并討論分析歸納總結。主要存在的問題有:部分學生操作熟練,但將高仿真孕婦模型當做沒有生命的物件缺乏溝通,表情生硬冷漠;部分學生操作與溝通分離,操作完畢后才想起溝通,溝通時有如背書一般;部分學生溝通不暢,聲音小語氣輕,語言表述緊張不連貫。第四階段:強化整合:針對發現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因人而異地設計有針對性、參與性強的訓練方案,回爐強化練習。技能熟練者要求做到操作時手到、話到、表情到;對操作與溝通分離者,要求做中說,說中做;溝通不暢者,重點注重語言表達及溝通技巧的訓練,小組成員相互鼓勵大膽表達,鍛煉膽量。第五階段:技能比武:每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參加,全員參與觀摩評判,參賽學生按抽簽順序出場按流程操作,做到操作與溝通相互融合,使每個動作環環緊扣,操作流暢自如,表達親切自然,經過整合訓練后提升層次,自然而然地將技能操作與人文關懷相互融合,“教、學、做、評”一體化,在做中教、做中學、學中做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認識到學習是有意義的事情。

      三、人本主義教育模式對婦產科學教學的啟迪

      醫學是最具“人性化”精神,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領域[3]。在婦產科學教學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婦產科基本技能實踐教學,精心組織教學過程,優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人的發展,在“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過程中,將人文素質與專業技能交互滲透,于潛移默化中健全學生人格,構建關心愛護尊重患者的人本主義思想,做到醫者仁術,激發學生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面對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改進教學模式,堅持人本主義教學理念,以實踐技能為載體,人文精神為核心[4]的雙向滲透,是提高人才培養綜合素質的良好途徑,是高職高臨床專業醫學教育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醫師協會.醫患關系報告:八成醫療糾紛有關醫德醫風.2004.

      [2]馮玲,陳曉燕.婦產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

      醫學婦產科教學范文第5篇

      通訊作者:蔡杰

      【摘要】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改革的深入,醫療實踐過程中的醫患矛盾已經由“技術型”向“服務型”轉化。這種改變不僅要求醫學生在專業上把縱向學習的基礎課橫向地貫穿起來,把所學的知識逐漸轉化為技能,還要求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逐漸加強自身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同情心,樹立良好的醫德,進一步了解醫生這個職業的深刻含義,深刻地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職責。

      【關鍵詞】 教學改革; 醫德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89

      前蘇聯杰出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每一門學科的教師都應該毫無例外地找出本門學科中包含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世界觀教育的可能性,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更是責無旁貸。為了適應醫學的發展,筆者在臨床教學改革中加入了醫德的滲透性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醫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醫學教育實行規范性、階段性教育,即基礎、臨床、實習三階段教育。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培養了大量的醫學專門人才,但是隨著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醫學教育日益顯露出弊端,如教學內容滯后,不利于新知識的傳播;教學方法單一,重視知識的傳播而不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主要是經驗醫學,其結果使一些從理論上推斷可能有效而實際無效甚至有害的治療方法得以長期廣泛的應用,一些真正有效地治療方法因不為臨床醫生所了解而長期無法在臨床推廣應用。

      當代社會科學發展的特點之一就是知識迅速增長,日本《2020年科技預測》表明,2011~2020年人類知識將比現在增加2~4倍。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Burwell教授曾說過,醫學生在校期間所接受的知識中有一半在十年內將被證明是錯誤的。隨著時間的飛逝,傳統醫學教育早已經被終身教育理論所替代。作為21世紀的醫學院教師,迅速轉變教育模式,適應新世紀醫學教育需要,授之于漁,使學生學會掌握自我更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拓展臨床思維的能力,更是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醫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2 通過PBL學習加強醫德教育

      目前的醫學教育學改革,多建議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這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的教學方法。以疾病為線索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自學、討論而學習相關的知識,這里的問題既是學習的焦點也是相關學科的集合體。這種教學模式將復雜的醫學知識用“疾病”連接起來,將相關學科的基礎與臨床知識進行重新整合,打破了學科界限,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基本上取代了傳統教學方式[1]。

      筆者用道德兩難的案例作為PBL討論的切入點,在不孕癥部分的學習中圍繞醫學進展的熱門話題進行探討。如人工授精中非丈夫供精生產的嬰兒其目的是治療不孕的人道主義行為,但是其合理性、合法性、由此引發的醫學倫理及社會問題等,利用類似的由于現代醫學高科技的出現及應用,與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下以生命神圣和醫學人道主義倫理觀發生沖突而產生的許多倫理道德問題,讓醫學生針對醫生及醫學科學家的責任、義務進行思考及討論。同時,教師參與討論,并對學生進行引導。由于接觸了高于學生原有的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斷,可以觸動學生的道德經驗結構,使其產生不滿足感,從而達到改變其道德經驗結構,提高思辯能力及道德判斷力的目的。

      3 通過循證醫學的學習加強醫德教育

      循證醫學的哲學思想起源于19世紀中葉,其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的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起來,制定每個患者最佳的診治措施[2]。循證醫學意義如下:(1)使豐富的醫學資源最大限度的得到應用,使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學會掌握自我更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2)尊重患者的價值和選擇,從根本上實現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學-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3)不被較成熟的臨床理論以及較先進的診療手段所束縛,仍以精湛的專業技能和長期的經驗為診療核心;(4)對個體的病案,以極為負責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來選用對此個體的最佳診斷和治療方案。筆者在教學中堅持“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醫德核心內容,在教學改革中突出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學習婦產科手術前的準備及手術后的處理這一部分內容時,引入了循證醫學內容,對婦產科手術感染的危險因素、是否需要應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選擇、應用方法、應用時間等進行了循證評價,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應用抗生素的原因,也掌握了抗生素的應用原則、應用方法,學會了合理應用抗生素。不僅學習了相關知識,也看到了濫用抗生素所帶來的后果――細菌耐藥性的增加、抗生素副反應、醫療成本增加、追求醫藥回扣等醫療背后的醫德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淡化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痕跡,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愉快而民主的學習環境,曉之以理,以理服人,注重說理的邏輯,做到有理有據,容易被醫學生的認知結構同化,形成一種內在的道德價值觀念,體現在其醫德實踐中[3]。

      4 通過臨床實踐加強醫德教育

      醫學是生命的科學,其特殊性決定了醫生必須具有崇高的醫德境界,才能對患者奉獻出真正的同情心、責任心和親人感。醫療質量的好壞不僅取決于醫務人員的道德品質,還取決于醫療技術水平。技術是否精湛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長期刻苦、虛心學習,認真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才能用精湛的醫術實踐自己的道德責任。醫德教育方法可以采用實際鍛煉法[4],通過見習、實習及實驗室操作這些實際鍛煉的方法,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更可以幫助他們把醫學倫理道德知識、觀念、信念、情感轉化為道德實踐,提高道德意識,豐富道德情感,不斷提高道德認識。

      例如,在正常分娩的學習中,通過圖解、分娩機轉模型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理解正常分娩的過程,還可以通過模型讓學生學會正常的接生操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這部分內容,也讓學生了解患者不是學生學習的“練兵場”,使學生知道正確的無菌操作技術和手術基本操作訓練是為患者服務的前提。良好的醫德不僅體現在醫患之間,也反映在醫務人員的相互關系之中。手術操作的訓練也可以培養學生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協助精神,手術的順利完成是全體手術人員通力合作的結果。培養團結協作精神也正是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

      5 通過自我終身教育方式樹立醫德終身教育觀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一次性的學校教育,而在1983年漢堡召開的國際終身教育會議上強調,終身教育是“當前社會絕對必要的,是全體人民在未來得到和諧發展的唯一途徑,是更新勞動力知識技能的戰略性投資”,其根本點就是指教育應該與人終生相伴。這種思想已被許多國家作為教育改革的總政策、總原則寫入法令中。醫學知識的快速更新更是決定了現代醫學教育是終身的自我教育。

      PBL教學改革的目標是運用基礎和臨床知識,建立有效地臨床推理過程,發展自學能力,因此,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即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力。PBL可以激發學生發現他們的學習問題,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2]。在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循證醫學的理念和原則,使學生能夠正確評價醫學文獻,學會文獻檢索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網絡醫學資源的利用,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PBL學習,運用循證醫學的方法自己解決問題,在醫療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應科技社會的發展,勇于探索、敢于創新,這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所在。

      醫德教育貫穿了一名醫生成長的全部過程,包括醫德理論學習期、醫德萌芽期、醫德成長期、醫德社會化前期、醫德成熟和持續發展期幾個階段。與醫學教育一樣,醫德教育也是終身性的教育,在教學改革中滲透醫德教育,也是促進醫德思維形成醫德終身教育的重要手段。切實抓好臨床課教學中的醫德教育,教會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方法,維持醫德教育的連續性,提高醫務工作者的整體素質,改善醫德現狀,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 考 文 獻

      [1] Oneill PA. 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ulum[J]. Med Education,2000,34(8):608-613.

      [2] Azer SA.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criticai review of it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the rationale for its use[J]. Saudi Medical Journal,2001,22(4):299-305.

      [3] Green ML. A train-the-trainer model for integrat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raining into podiatric medical education[J]. J Am Podiatr Med Assoc,2005,95(5):497-504.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最大黄色网站|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