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血管外科手術

      血管外科手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血管外科手術

      血管外科手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 心血管外科; 圍術期

      “優質護理示范工程”的倡導旨在護理工作中,加強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密切護患關系,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1]。優質護理服務拓寬了手術室護理范圍和深度,包括手術相關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等過程。對于手術治療患者,其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好壞對于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情況有一定的影響[2]。因此手術室需要改進護理模式,建立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模式。

      由于心臟手術風險大,操作程序復雜,需要手術團隊(醫生組、麻醉組、機器組、護理組)密切配合、團結協作才能順利完成[3]。為了保證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開展。筆者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組織手術團隊共同外出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手術室的護士參加病房及監護室的各種培訓,了解病房監護室的工作內容,流程及性質;病房及監護室護士到手術室參觀學習,了解手術步驟,手術配合及術中觀察要點;選擇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培訓團隊(醫生組、麻醉組、機器組、護理組),對各個專業進行培訓。現將本院手術部在心血管外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712例,其中男439例,女273例,年齡0~78歲,平均(38.34±6.21)歲。

      1.2 術前準備

      1.2.1 手術室護士準備 術前1 d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對疾病的掌握情況,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等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宣教計劃。采取向患者發放心臟外科知識宣傳手冊,利用圖片、視頻等工具,講解心臟疾病的高危因素,發生原因,形成機制,常見癥狀以及危害,提高患者對心臟疾病的認識,了解預防心臟疾病發生的重要性,并提高術后對心臟疾病的警惕。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解,并且進行相應的心理指導,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相關不良反應進行教育,從而使患者以較為良好的狀態進行手術治療[4]。手術當日巡回護士在術前應備好術中所需一切物品,將患者安置于合適的,注意保暖,開放靜脈通路,協助麻醉醫生誘導插管及做好頸內靜脈穿刺、橈動脈穿刺等操作。給患者做留置導尿,放置直腸和鼻咽溫度探頭,安置患者于手術,充分暴露術野,同時要注意手術患者易受壓部位皮膚的保護,均應加襯墊。

      1.2.2 病房護士準備 術前備皮,準備患者用物(手術衣、病歷、影像學資料、術中用藥)。

      1.2.3 麻醉醫生準備 做好術前談話,簽好麻醉協議書,按照手術物品準備清單,認真備齊術中所需物品。

      1.2.4 手術醫生準備 完善各種檢查項目,手術所需特殊物品,標注于手術通知單,做好術前標示,如有特殊情況,提前于手術部護士長聯系。

      1.2.5 體外循環醫生準備 根據手術醫生習慣、特殊要求及患者情況備齊手術所需物品。

      1.2.6 確保患者安全從病房至手術間 心外科巡回護士不參加晨會,確保手術患者接到手術室后可以直接進入手術間,確保患者安全。危重患者,有主管醫生提前通知麻醉師及手術室,以便提前做好準備,由病房護士或者監護室護士及主管醫生將患者安全送至手術室。

      1.2.7 細心的護理配合,提高團隊的服務意識 手術室護士應提前對其所準備配合的術式及主刀醫師的手術習慣作一個詳細明確的了解,在術前做到心中有數,在手術過程中積極主動配合。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技術水平[5]。只有團隊配合默契,醫生心理放松、愉快,手術才能順利完成[6]。提供無縫護理,要為患者提供安全、科學、優質的全程化手術室護理服務。僅僅靠護士把工作做好還不夠,需要多部門的團結協作,讓優質護理貫穿整個手術過程[7]。

      1.3 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術中護理要點

      1.3.1 褥瘡的護理 心臟直視手術是一項艱巨而細膩的工作,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較長。手術過程中需進行體溫的升降控制,使患者全身抵抗力受到明顯影響,因此極易產生褥瘡[8-9]。制定壓瘡風險評估表,對于高危手術患者采取防護措施。(1)防護措施:平臥位時,骶尾部、足跟是人體承受壓力較大的部位,用彈性較好的墊襯墊。在擺放及其他護理操作時動作應輕柔,移動時,避免因拖拉等動作引起皮膚表皮擦傷。如果皮膚組織耐受性下降,使用褥瘡貼或貼上透明水凝膠敷材保護受壓部位的皮膚。(2)持續護理:做好與監護室護士的認真交接,繼續采取防褥瘡措施,對于臀部有壓紅的密切觀察其變化,并采取有效措施。

      1.3.2 體溫護理:近年來,心臟直視手術圍術期體溫的監測和調控越來越受到重視。低溫可引起寒戰、心肌缺血、低氧血癥、使效能延長、切口感染、延遲恢復等。體溫監測有助于盡早發現低溫,盡快對癥處理,避免引起不良后果。(1)防護措施:在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期,應采取綜合性體溫保護技術(現代化層流凈化百級手術室環境溫控可調設備、變溫毯、熱氣加溫儀、輸液輸血加溫儀、輸入的液體和使用的沖洗液均經過設定溫度為37度的恒溫箱恒溫),努力維持患者體溫[10-11]。特別在CPB停止至手術結束這段時期,避免因各種因素引起患者低溫而造成不良影響,以保證手術結束時,患者的體溫在正常范圍內。(2)持續護理:繼續采取保溫措施,及時觀察患者體溫變化,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與監護室護士的認真交接。

      1.3.3 出血的護理 體外循環可造成血小板聚集、黏附、變性并激活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消耗,同時激活纖溶系統,引起凝血機制紊亂,以及手術后早起魚精蛋白中和肝素不足,都易引起出血[12]。(1)防護措施:查ACT及時中和肝素,防止出血;術中使用血液回收機,減少血液的浪費;準備嬰幼兒及成人開胸止血箱在緊急情況下可在監護室進行搶救,事先備齊用物贏得搶救時機。(2)持續護理:觀察生命體征判斷有無低血容量;觀察引流管的顏色及性質及時擠壓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心包填塞。

      1.3.4 血鉀的護理 CPB過程中由于血液的稀釋,低溫等往往會導致鉀濃度降低;術后血糖應激性升高時,尿量急劇增加,血鉀濃度也相應降低。應用胰島素后,細胞外鉀離子轉入細胞內,血鉀濃度降得更低,易誘發心律失常。術中及術后均應密切觀察血鉀變化。

      1.3.5 血糖的護理 CPB周期間,由于血液的稀釋、麻醉、降溫和復溫過程以及大劑量肝素和皮質激素的應用,共同導致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內源性葡萄糖生成增多導致高血糖。

      1.3.6 管道的護理 正確標明,妥善固定各種管道。

      1.3.7 患者隱私的護理 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必須暴露隱私部位的操作時,應主動給予遮擋或保護,應從時間和程度上盡量減少患者的暴露;特別是部分患者在異性面前過多的暴露肌膚會自覺有損自尊和形象。患者進入手術室和送回病室轉運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1.3.8 患者安全轉運的護理 確保患者從手術室轉至ICU,事先準備并檢查好呼吸機、微量泵、監護儀,并確保其正常使用。提前通知ICU做好一切準備,轉運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1.4 術后交接 完善交接制度,確保患者安全建立手術室與病房。ICU患者交接制度和流程,確保手術患者交接安全。

      1.4.1 術后交接內容 交清麻醉情況及注意事項;交清患者手術情況、部位、病情等;交清各種引流管的名稱、放置部位;液體的名稱、濃度、液量、開始輸入的時間,必須有輸液條。

      1.4.2 術后監護內容 心電監護、呼吸機、頸內靜脈、氣管插管、橈動脈、引流管、尿管。

      1.4.3 術后隨訪 術后第2天前往病區進行回訪,讓患者更感重視和溫暖。先查看患者術后的病歷資料,了解病情,詢問術后恢復情況,例如切口情況、大小便、飲食、術后是否有發熱癥狀等。觀察固定處皮膚有無壓傷、是否有引起神經循環障礙,就患者不適的現狀給予解釋、安慰及恰當處理。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注意事項,詢問患者對圍術期護理的滿意度及意見,做好患者滿意度調查。

      2 結果

      使患者在每個環節都能感受到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患者滿意度由原來的95%增長為98%。同時也增強了護士的主動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護士的自身能力,減少了差錯事故的發生。

      3 討論

      手術室通過開展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模式,增強了手術室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形成了主動為患者和手術醫生服務的理念,使患者在順利接受手術時心靈亦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優質護理服務不僅化解了醫護、護患之間的矛盾,還增強了醫務人員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進一步提高了護理質量。建立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模式,是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拓寬服務范圍的需求,也是手術室優質護理的內容,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和開展。

      參考文獻

      [1]梁麗珠.優質護理服務在基層醫院手術室中的開展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1):76-77.

      [2]于水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66-68.

      [3]黃孝邁.現代胸外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80.

      [4]何諫齊,張志慧,曾秀儀,等.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建立[J].廣州醫藥,2011,42(6):73-74.

      [5]李福宣,白曉霞,敬潔,等.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7):135-137.

      [6]曾成.舒適護理干預對機械通氣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山東醫藥,2008,48(45):116-117.

      [7]顏仲敏.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手術室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330-331.

      [8]李佳春,李功宋.體外循環灌注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25.

      [9]藤野彰子,長谷部佳子.護理技術臨床讀本[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2.

      [10]陳京縵,韓小紅.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的體溫變化及護理[J].現代護理雜志,2006,12(7):648-649.

      [11]鞏鳳梅.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1):77-80.

      血管外科手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顯微外科手術;血管內栓塞;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是臨床常見病癥,高發于顱內動脈管壁部位,發生破裂后,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較為常見的急性腦血管意外,其發病率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出血,能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預后不良。臨床治療方案有多種,但治療效果不同,此次研究將78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行血管內栓塞治療和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針對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診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78例,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排除患有器質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根據治療方案分為兩組,分組經患者同意和倫理委員會通過,對照組患者39例,年齡為36~72歲,平均(52.1±8.3)歲,男21例、女18例。發病部位:基底動脈1例、大腦中動脈2例、前交通動脈17例、后交通動脈19例。觀察組患者39例,年齡為34~73歲,平均(52.0±9.1)歲,男22例、女17例。發病部位:基底動脈1例、大腦中動脈2例、前交通動脈16例、后交通動脈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發病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血管內栓塞治療,操作如下:給予全身麻醉后,經股動脈插管行腦血管造影,確認腫瘤所在位置,觀察大小及周邊血管走行,在直視下于動脈瘤部位安裝導管,將微導管置于腫瘤頸部1/3處,在透視下將EDC可脫彈簧圈送到動脈瘤內,確認安置后解脫,根據殘留動脈瘤大小繼續栓塞。

      觀察組:患者實施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操作如下:給予全身麻醉后,行標準翼點入路,在顯微鏡下解剖側裂池,打開視交叉池,釋放腦脊液,暴露動脈瘤后用合適的動脈瘤夾夾住動脈瘤頸,實施止血處理,用含罌粟堿的棉片將分離的動脈瘤覆蓋,時間5min,如果動脈瘤頸部較寬,可采用弱電流將其縮小后再行夾畢處理,確保安全后,常規關閉顱腔。

      1.3評定標準認知功能評分標準

      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評定,滿分為30分,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標準: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參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滿分45分,分數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格拉斯哥預后分級標準:I級死亡,Ⅱ級植物生存,Ⅲ級重度殘疾,Ⅳ級中度殘疾,V級預后良好且能正常生活。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x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相關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增加,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觀察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28.3±0.4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61.1±9.5分)高于對照組(26.5±0.6分)、(50.6±9.4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3.6±0.5分)低于對照組(4.5±0.7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術后格拉斯哥預后分級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格拉斯哥預后分級(I級34例、Ⅱ級4例、Ⅲ級1例、Ⅳ級0例、V級0例)好于對照組(I級22例、Ⅱ級11例、Ⅲ級5例、Ⅳ級1例、V級0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6%)低于對照組(1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其發病率約占腦動脈瘤的70%~80%。顱內動脈瘤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動脈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幾種:先天性因素;動脈硬化;感染;創傷等。

      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常用術式為顯微外科手術與血管內栓塞。血管內栓塞是介入性血管內治療技術的一種,具有一定優勢,分析如下:(1)血管內操作不需要接觸腦組織,機體顱內壓和血管痙攣等病癥對其影響不大,可避免手術牽拉而造成的腦組織損傷,能大大降低神經功能缺損的發生風險,也避免手術創傷而造成的顱內血腫和顱內感染等并發癥。(2)血管內栓塞在很多情況下需要阻斷載瘤動脈,可使用球囊輔助,這樣操作時間也可大大減少。(3)血管內栓塞的操作創傷較小,對機體干擾情況少,術后恢復較快,對于合并嚴重全身性疾病的病例接入治療,可以讓難以忍受手術治療的部分患者得到處理。(4)Remodeling技術和支架植入技術的發展會讓部分復雜、寬頸動脈瘤成為介入治療的適應證。

      顯微外科手術也可應用于顱內動脈瘤的臨床治療,指外科醫生借助于手術顯微鏡的放大,使用精細的顯微手術器械及縫合材料,對細小的組織進行精細手術。在手術顯微鏡下做手術,組織被放大,不僅能看清手術野肉眼看不清的細小組織,而且還有立體感,因而有利于外科醫生精確地解剖、切開和縫合各種組織。

      血管外科手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納美芬;血管內治療;拔管時間

      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手術日漸增多,特殊的手術方式和環境,要求麻醉手術后病人意識恢復,可配合做指令性動作,增加術后轉運的安全性。鹽酸納美芬注射液作為一種新型的阿片受體拮抗劑[1],可有效的拮抗阿片類藥物過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應[2],靜脈注射納美芬 2min即可產生受體拮抗作用,5min便達到血藥濃度峰值[3][4]。為了解鹽酸納美芬在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治療手術麻醉復蘇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如下臨床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選取我院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治療病人50例,年齡18至65歲,體重指數20-30,ASA分級Ⅰ-Ⅱ級,無意識障礙,無肝腎功能異常,無精神類藥物使用史。隨機分為納美芬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

      1.2麻醉方法

      兩組病人均采用全憑靜脈全身麻醉,入室后常規開放左上肢靜脈通路,監測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術前均給予東莨菪堿0.3mg,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瓊2mg。麻醉誘導:給予咪唑安定0.05mg/kg,

      舒芬太尼 0.2μg/kg,異丙酚初始靶濃度3μg/ml,羅庫溴銨 0.8mg/kg,行氣管插管。麻醉維持:機械通氣,潮氣量8ml/kg, 呼吸頻率12次/min,術中持續靶控異丙酚輸注,根據血壓調整血漿靶濃度1.5-4 μg/ml,按時按需追加羅庫溴銨0.2mg/kg,如發生低血壓則給予去氧腎上腺素50μg/次,至血壓糾正。手術結束時即停止異丙酚靶控輸注,手術結束后2min,治療組給予鹽酸納美芬注射液0.25μg/kg,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2ml,當患者Steward蘇醒評分達到5分時拔除氣管導管,拔管后脫氧觀察5min,無特殊后送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 患者基本情況,性別、年齡、體重指數、ASA分級等, 監測生命體征,心率、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記錄兩組病人的手術時間,異丙酚總用量,舒芬太尼總用量,記錄兩組病人入室時(T1),手術結束停止異丙酚靶控時(T2),給藥后1min(T3),給藥后2min(T4),拔管時(T5),拔管后5min(T6)的生命體征,計錄給予試驗藥物至拔除氣管導管所用的時間,觀察兩組病人不良反應如惡心,皮膚瘙癢,躁動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

      兩組病人一般情況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 > 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社會平均壽命的延長,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隨著神經外科介入手術的日趨成熟和治療手段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病人及家屬愿意選擇微創的血管外科治療手段。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內操作治療,可以降低病人的焦慮緊張情緒,避免術中的體動,平穩的控制生命體征,無疑使得介入手術更加安全。鑒于神經外科介入手術的獨有特點,如何使病人更加迅速而平穩的復蘇,盡早按指令進行肢體活動鍛煉,成為考驗麻醉醫生的一項重要任務。本實驗表明,鹽酸納美芬是一種具有高選擇性和特異性的純嗎啡受體拮抗劑,能安全有效地應用于拮抗術后芬太尼過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蘇醒延遲。術后使用鹽酸納美芬復蘇,可以大大降低病人恢復時間,是復蘇更加平穩,且無不良反應的發生,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Dixon R,Gentile J,Hsu HB,et a1.Nalmefene:safety and kinetics after Single and multiple oral dose of a new opioid antagonist [J].Clin Pharmacol,1987,27:233—9.

      [2]仁愛國,蘇俊峰.納美芬一 一種可供注射用的阿片受體拮抗劑[J].國外醫學藥學分冊,1996,23(4):2434.

      血管外科手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腦海綿狀血管畸形;伽瑪刀;顯微外科手術;療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037

      本文特選擇65例腦海綿狀血管畸形患者, 對其臨床采用伽瑪刀與顯微外科手術治療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以期為腦海綿狀血管畸形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和依據。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65例腦海綿狀血管畸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腦海綿狀血管瘤, 并有癲癇的表現癥狀。其中男42例, 女23例, 年齡12~61歲。納入標準: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臨床治療和隨訪資料。根據手術的不同分為伽瑪刀組和顯微手術組, 其中伽瑪刀組34例, 男22例, 女12例, 年齡12~61歲, 平均年齡(34.9±5.3)歲;患者均為單發, 病灶位置遠離皮層表面, 位于大腦半球深面;10例患者的首發癥狀為頭痛, 后出現癲癇發作, 24例患者的首發癥狀為癲癇;癲癇發作類型:18例患者為單純部分性發作, 11例患者為全身性發作, 5例患者為精神運動性發作;規化病灶直徑為0.6~2.7 cm, 平均直徑1.5 cm。顯微手術組31例, 男20例, 女11例, 年齡11~60歲, 平均年齡(35.5±5.8)歲;病灶位置:16例患者位于額葉, 11例患者位于顳葉, 4例患者位于頂葉;8例患者的首發癥狀為頭痛, 后出現癲癇發作, 23例患者的首發癥狀為癲癇;癲癇發作類型:17例患者為單純部分性發作, 10例患者為全身性發作, 4例患者為精神運動性發作;規化病灶大小:8例≤1.0 cm, 1.0 cm

      1. 2 方法 伽瑪刀組采用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進行治療, 手術方法為:對患者行局部麻醉, 并對患者頭部行MR定位掃描, 然后以OUR-XGD 旋轉式伽瑪刀規劃治療系統為基礎, 進行規化治療, 等中心數目 1~4 個, 等中心劑量31~44 Gy, 平均劑量37.9 Gy, 覆蓋病灶等劑量曲線為 41%~59%, 邊緣劑量 13~22 Gy, 平均邊緣劑量為13.7 Gy。

      顯微手術組采用神經導航顯微手術進行治療, 手術方法為:依照術前動態腦電圖, 功能 MR 掃描評估, 術中皮層腦電(ECOG)監測描記核實病灶位置與棘波發放的準確位置及范圍, 在神經導航引導下, 顯微手術切除病灶及病灶周圍含鐵血黃素層, 反復 ECOG 描記, 在 ECOG 監測下, 盡量達到棘波消失。

      兩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均對患者進行6~42個月的隨訪, 隨訪方式有電話、短信、及門診等多種。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1] 術后及隨訪對兩組患者癲癇的控制情況進行評價, 評價標準[2]采用改良 Engel 分級, 術后癲癇完全消失為Ⅰ級, 其中需要服藥為ⅠA級, 不需要服藥為ⅠB級;癲癇發作明顯減少為Ⅱ級, 其中需要服藥為ⅡA級, 不需要服藥為ⅡB級;癲癇發作無明顯減少或無變化為Ⅲ級, 需要服藥為ⅠA級, 不需要服藥為ⅠB級;癲癇發作更加頻繁為Ⅳ級。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療效比較 伽瑪刀組治療總良好率為70.59%, 顯微手術組治療總良好率為80.65%, 顯微手術組的療效明顯優于伽瑪刀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伽瑪刀組有8例患者出現出血癥狀, 6例出現神經功能障礙, 經治療均好轉, 并發癥發生率為41.18%。顯微手術組有4例患者出現神經功能障礙, 經治療均好轉, 并發癥發生率為12.90%。顯微手術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在本組研究中, 顯微手術組的療效明顯優于伽瑪刀組, 且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李達, 吳震, 郝淑煜, 等.丘腦海綿狀血管畸形的手術治療及預后.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1):33-37.

      血管外科手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雜交手術室;平面設計;建筑結構

      雜交手術室實現了介入醫學、外科醫學和影像診斷學技術的完美結合,實現了多學科聯合治療的最佳方式,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近幾年,我們先后參與了中國人民總醫院、總醫院、天津泰達心血管病醫院、山東齊魯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等國內多家大型三甲醫院的雜交手術室建設工程,下面僅以設計者的角度簡要闡述雜交手術室的概念及設計要點。

      一、雜交手術室概念、臨床應用及優勢

      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簡稱DSA)安裝在潔凈手術室內,以滿足多學科醫務人員聯合為患者同時進行外科手術和介入手術(即雜交手術Hybrid Surgery),這樣的潔凈手術室就是雜交手術室(Hybrid Operating Room)。

      雜交手術室開展的手術類型涉及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經外科、神經外科、肝膽外科等臨床領域。目前主要在心血管外科和血管外科開展,比如在雜交手術室內進行冠脈支架植入和搭橋手術聯合治療,聯合血管外科的開放式切開取栓術,血管旁路術和血管內科的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都能取得比單一手術更好的治療效果。

      雜交手術室的優勢在于它將傳統的外科手術室和介入治療室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實現了多學科同步聯合的最佳治療方式。此外,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同步進行,可以避免患者在手術室與導管室之間轉運的風險,降低患者損傷程度,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醫院的醫療效率。

      二、雜交手術室的設計要點

      (一)平面布局

      完整的雜交手術室組合應包括潔凈雜交手術室、操作間、設備間以及體外循環準備間各一間。雜交手術室面積應該大于等于60㎡,整個雜交手術室組合的面積不應小于110㎡。

      (二)建筑結構

      完成后的雜交手術室凈高通常在2.9m~3.0m之間,考慮結構梁的高度以及潔凈手術室的專業要求,雜交手術室所在樓層的高度宜控制在4.5m~4.8m之間。

      由于雜交手術室地面需要預埋鋼架來支撐掃描床,掃描床和設備之間的地面需要敷設電纜槽,同時雜交手術室的地面還需考慮防X射線,因此,雜交手術室所在區域的樓面在結構設計時應做下沉式設計,下沉的高度宜控制在250mm~300mm之間。

      (三)機架的選擇

      DSA的機架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懸吊式機架,另一種是落地式機架,兩種形式的機架各有優缺點。懸吊式機架優點在于移動范圍大,可移出手術區域對手術操作空間的影響較小,缺點是天軌穿越手術室凈化送風區域,影響手術室的凈化級別。而落地式機架的優點在于無天軌設計,對凈化級別影響較小,但缺點是永久占用手術區域一部分空間,且機架移動范圍小,需要移動手術床面來獲得較大的手術操作空間。

      醫院在選擇機架時需要綜合考慮設備的成像質量、開展的手術類型以及場地條件,從而選定最適合的設備機架。

      (四)與潔凈技術的配合

      1.凈化級別要求

      根據《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GB50333-2002)的規定,若開展心臟外科手術,雜交手術室的凈化級別應達到Ⅰ級的標準。若僅開展心血管外科手術,雜交手術室的凈化級別應達到Ⅲ級的標準。且規范第7.1.2點明確規定:“Ⅲ級以上(含Ⅲ級)潔凈手術室應采用局部集中送風的方式,即把送風口直接集中布置在手術臺的上方。”因此在設計雜交手術室時,應充分考慮血管機的安裝方式,盡量避免手術室中心凈化送風區域設置鋼架,保證手術室的凈化級別。

      2.設備間制冷要求

      雜交手術室設備間配有水冷機、電源分配柜、配電柜等設備,設備運行時會產生較大的發熱量,設計時若不考慮此房間的獨立制冷,僅靠凈化空調系統無法將室溫控制在22~25度之間,即使在冬天設備間的房間溫度也會過熱,影響設備的正常運作。因此在設計時應設置一定制冷量(根據不同廠家設備的發熱量計算)的天花嵌入式空調機來降低房間的溫度。

      3.快速升降溫要求

      雜交手術室內如果開展心臟外科手術,為配合患者在不同手術階段對環境溫度的不同要求,可設置一臺風冷冷凝機組和電加熱箱,用來實現手術室的快速升降溫。

      4.醫療氣體設計要求

      由于手術過程中可能會使用到氬氣刀、體外循環機和其他風動工具,因此在設計醫療氣體時除了手術室常規的氧氣、壓縮空氣、真空吸引、笑氣和麻醉廢氣外,還需要設置氬氣、二氧化碳和氮氣,為其留有氣體接口。

      三、結束語

      綜上,雜交手術室的建設過程是綜合性極強且相當復雜的,醫院在建設雜交手術室時應組織臨床醫生、設備廠家、凈化專業公司等相關方進行充分論證,確保雜交手術室滿足外科手術和介入治療的雙重需求。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更多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血管外科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際腦血管病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亚洲人成电影青青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jiz zz在亚洲|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剧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