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教學評價體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主體 英語 評價體系 研究
新課程強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新課程倡導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校園之星、英語口才之星、英語小小書法家、英語表演之星等性質的評價方法,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課堂評價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個方面,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及時評價,應該能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也有助于英語課堂的氣氛調節和組織教學。所以,當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后,也迅速投入到摸索課堂評價的路途中并提出了以研究學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如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
通過“評價”方案的研究,能夠探討出一種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的評價體系;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核心是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在研究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的可行性與實效性,尤其是在實踐操作上加強了研究。
1、通過課堂教學訓練語言應用能力
教師備課時重點考慮;如何設置一個合適的語言環境。這個大語言環境又是由各個小語言環境組成,其中一部分是陳述性知識,另一部分則是程序性知識。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通過活動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通過訓練把課內的語言學習與課外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改變了過去老師一言堂的模式,變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2、采用小組合作,為學生多創設開口說的機會
我們學校的班級都屬大班教學。許多老師認為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英語,歸咎到班的人數多,一節課沒有可能提問到每一位學生,因此,惡性循環,尖于生說英語的機會越來越多,而學習困難的學生沒從啟齒。要改善這一現狀,我們在實施班內分小組教學,小組的構建有尖子生,也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設計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中完成,讓學生在學習上結伴,互相幫助,使全班學生都有機會開口朗朗說英語。
3、采用多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
在評價本上設有紀律獎、回答問題獎、創意獎、表演天才獎、作業認真獎、小老師獎等,對課堂上表現出色或有所進步的學生,我們都獎給他們色彩鮮艷的卡紙,卡紙的圖案各式各樣,有星星、花朵、動物等,學生把這些卡紙貼在評價本上,每周統計一次卡紙的數量并讓學生、家長寫上評語,數量較多的學生及進步較大的學生都能獲得一份獎品或有機會評為學校的“每周之星”;連續一個月表現優秀的則可評為學校的“英語之星”“校園之星”等稱號,并把相片貼在學校的櫥窗。
4、自我評價,體驗成功:學生根據本課學習目標進行以致用自我總結評價,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保持學習興趣。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興趣性原則。讓孩子在聽、說、玩、演、唱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堅持主體性原則。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以合作小組學習的方式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成教學目標,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
3、堅持平等、合作、互動原則。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學實質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它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的過程,還涉及生生互動,全員互動等多種互動過程。
4、堅持發展性評價原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的評價以小組評價為主,個人評價為輔,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興趣、態度、習慣、方法、策略的評價。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對有關優化小學英語教學,學生評價體系的文獻資料,特別是有關外語教學成功經驗進行系統歸類,并怍了比較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篩選出有效的教學經驗為本課題借鑒。對實驗班學生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并對有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使實驗者了解學生發展的情況,為本課題的研究創造條件。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歸納和分析,不斷改進實驗操作方法,認真撰寫經驗總結,使實驗更趨系統化、理論化,以此提高實驗操作質量。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彌補了先前評價方式的單一性,能夠多層次、全方位的評價和管理學生,使學生能夠揚長避短,發現、發展學生的優越品質,體現“個性化”傾向。多種評價方式的運用,使教師的評價方式更加透明、科學,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有利于學生心理和情感的培養。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說說唱唱,跳跳演演,不僅得到了美的熏陶,又營造了濃厚的英語氛圍,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那些后進生在優生的帶動下也得到了難以得到的表揚,學習自信心得到了增強,課堂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應是教師積極以自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的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以促進教師發展為根本目的展開的。其理念是,問題即課題,工作即研究,對策即方法,成績即成果。研究的課題應具有針對實用性和靈活可變性,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堅持一個方向的反思,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獨特風格,取得這個學科豐碩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章兼中 外語教育學[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章兼中 小學英語教育學[M]. 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
長期以來,在語文課程評價方面存在著評價目的片面,評價范圍狹窄,評價手段單一,評價主體局限等諸多不足。在實施評價的具體過程中,也普遍存在著簡單化、惟量化等弊端。要切實抓好語文課程評價,尤其是小學語文評價,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本,建構語文課程評價新體系。
1 目前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根據筆者的調研和思考,當前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評價觀念較為落后。老師們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主要關注的是教師的行為,較少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主要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較少關注學生的素質發展。
1.2 評價表較為陳舊。一方面,當前大多數學校所用的課堂教學評價表都停留在落實教學常規要求的層次上,不能較好地體現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當前學校所用的評價表大多是各科通用的評價表,這種評價表很難體現學科的特點,因而科學性和實用性均不夠強。
1.3 評價隨意性較強。廣大教師對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缺乏研究,不了解課堂教學評價的一般原理和要求,大多沒有掌握較為科學、嚴謹的評價方法。評價項目及其權重的確定也具有較強的隨意性。
2 延時評價還學生個性思考空間
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就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發展需要。因此有必要進行延時評價。
一次,一位教師在執教《珍貴的紀念》一文時,要求學生回答:“為什么小刺猬留下的是最珍貴的紀念?”很多同學都舉手想回答,其中一位同學首先說:“因為小刺猬愛護環境,不破壞東西。”這位教師一聽,答案完全正確,心情非常激動,情不自禁地說:“啊,非常正確。這位同學真是太聰明了!和老師想得一模一樣。其他同學呢?”本以為這么一鼓勵,肯定會有更多的同學舉手發言,哪知道剛才舉起的許多小手都“唰”地不見了!頓時,這位教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其實,道理很簡單。課堂上,教師過早地對一個可能有著多種答案問題的回答給予終結性的評價,自然就扼制了其他學生創新與發散思維的火花。
3 語文課程評價的內涵和評價理念
課程評價是根據某種標準,以一定的方法對課程計劃、活動及其結果等的描述和價值判斷的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即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課程本身的評價,是這兩部分的有機統一。而語文課程評價是運用教學評價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系統地、科學地收集、處理語文教學信息,對語文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進行客觀描述的過程、價值判斷的過程、心理同構的過程。由此可見,語文課程評價是重過程的評價。
語文教學評價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應以語文素質為依據,以《語文課程標準》為目標,從三個維度進行評價。這三個維度是:①知識和能力,它是語文學習的基礎;②過程和方法,它是語文學習的重點;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它是語文學習的動力。同時,語文評價涉及五個領域。這五個領域是:①識字與寫字,它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②閱讀,它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取審美經驗的重要途徑;③寫作,它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④口語交際,它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⑤綜合性學習,它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4 實施多樣有效的評價方法
傳統的語文課程評價目的在于甄別和選拔,從而導致了語文課程評價過分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評價中的作用,把考試與評價等同起來,過多強調量化的評價手段,而忽視對定性評價的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明確指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常用的評價方法很多,除我我們長期習用的測量法、觀察法、調查法之外,還可用一些新的方法,如:情境性評價、激勵性評語、成長記錄、檔案記錄。
教師依據學期整體學習目標建立了語文學科素質發展評價登記表。“學生素質發展評價表”分語文學科期末考評等級評價、平時考查星級評價和學生成長袋等級評價等三項。以此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全面綜合評價。這樣的評價變過去的一把尺子、一次測量為多次測量,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評價的單一性、片面性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 新的評價體系的應用及效果
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從著手研究到現在已有的數年時間,其構建和應用的過程是素質教育觀逐漸被認同的過程,也是語文教學的本質被逐步認識的過程。一年多來,該體系得到了廣泛應用,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1 教師用于自評。新的評價體系構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個較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使廣大教師自己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經常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審視,自我反饋,自我調控,不斷改進教學。通過自評,不少教師在教育觀念和具體操作上有了較大的變化,提高了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問題;對策
【分類號】G623.5
小學課堂教學評價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建立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標準,對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積極的意義。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1、評價標準不合理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是實現學生共性與個性的共同發展,共性是指小學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個性是指教師在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針對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有效的制定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但是,我國小學教育普遍存在數學教學課堂評價標準不合理的現象,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標準單一,這樣導致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很多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機械的完成教學任務,不僅不能實現教學目標,而且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所以,建立完善的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標準,促進小學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對小學數學教育至關重要。
2、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評價關注不夠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最為重要的就是對教學內容的評價,教學內容不僅涉及到教學對教材的理解,而且涉及到教學方法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態度和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方面情況。但是,我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評價關注度不夠,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主要是以學生學習的考試成績為主,對教師其他方面的課堂教學評價則是缺乏關注,這樣會導致教師只會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忽視對學生素質教育。因此,建立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制定合理的評價內容,這樣能夠促進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之g的學習競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而且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積極參與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習效果。
3、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法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標準主要是采取二次量化評價方法,也就是說在一級指標的基礎之上建立二級指標評價體系。一級指標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評價,二級指標主要是在一級指標體系基礎上建立的若干指標。從評價方法看起來比較合理,客觀、公正。但是,這樣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不能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那么教學課堂也要采取相應評價體系和方法。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評價體系要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定量和定性互相結合的方法。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策略
1、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
針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存在的問題,小學數學教育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學校要根據教學的實際要求數學組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建立完善的小學數學課堂評價體系和標準。比如教學策略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需要,機智運用教學策略; 選取教學策略和方法時,能夠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并且考率個體差異; 有敏銳、快速地捕捉各種信息和恰當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能力。在教學內容方面,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推行素質教育為主要發展目標,對課堂教學也應該采取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為主,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實施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2、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由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共同完成的,是學生主體認知與參與的統一。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于他們的學習意識方面的培養,是小學教師當前數學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要采取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互結合的評價標準。教師之間的教學評價能夠提高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因此,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但是,學生在課堂中的自我評價也很重要,學生通過對自己學習數學的評價,能夠指出問題的針對性,也體現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3、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希望被得到認可和尊重,小學學生尤其如此。教師在對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不能忽視對學生學習合理的評價,要對學生采取積極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通過合理的評價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評價過程中既不能過度的表揚學生,這樣會引起學生的不滿,也不能對學生采取批評的態度,這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關系到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特別是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建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不僅能夠促進小學教師積極的教學,而且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發展下,如何有效的評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建立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標準,是小學數學課堂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本文提出了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發展的對策。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教育 英語教學 評價體系 多元化
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作為一門基礎課程的英語教育也正經歷著重大變化。其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情感,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習者終生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由此可見,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應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目的之一。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教師如何對教學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描述、評估并給以價值判斷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適當的評價體系,教師可以檢測教學效果,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隨時跟蹤學生的發展及成長過程,并與他們一起分享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感受。評價已成為英語課程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改革的方向與效果。為了與現代化的英語教學環境相適應,更好的監控與指導教學方式,促進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試圖對多媒體課堂里的英語教學評價進行探討,期望達到更合理及更科學的評價效果。
一、當前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不足
(一)評價主體單一
通常情況下認為,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對學生的評價掌握著主動權。而事實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者及直接的參與者,他們卻卻往往處于一種消極的、無奈接受的被動位置,沒有權利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與肯定,導致學生沒有意識到自我評價與肯定對其自主學習和今后的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性,也沒有掌握一套適合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的有效方法。其實,學生本人應該參到評價當中,自我評價能夠為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評價內容單一
教師只要求學生記住英語課本上的理論性語言知識,考試內容基本上是書本上語言知識的再現,如掌握簡單的詞組、句型和語法等,屬于純語言知識的內容。而不涉及學生消化知識能力、應用英語能力、與人交流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忽視崗位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的考查,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評價形式單一
采用期末成績決定一切,如果學生在期末時考了 60 分,就合格了,否則,就要補考;用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定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三好生和入黨等的唯一標準。不僅如此,有的學校甚至用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強、弱的標準,從而來調控整個教學的全過程,這種陳舊和落后的評價形式已無法滿足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雖然,進行期末考試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短暫的“努力”學習,但期末的一張試卷,由于受到考試容量、考試時間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全方位和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學習英語課程情況,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事實上,學生各有所長,不能將英語期末考試成績好壞,作為衡量一個學生學習是否優秀的標準。所以,對學生進行單一的評價,不能代表學生的真實水平,只有將成績與能力進行綜合,才能公正與公平地反映學生的實力。
(四)評價尺度單一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習者,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力、潛能和發展空間,教師應盡量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給學生的不同觀點及不同意見留有余地等。然而,在對學生的英語教學評價中,很多院校為了考核教師的教學效果或對班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在所有的年級段均采用同一份考試試卷,對每位學生采用同樣的尺度、同樣的標準進行評價,也就是過于強調學生的共性,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筆者認為,這打擊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揮,教師也無法指導和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構建多元教學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形成性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其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以激勵學生學習,因為學生的學習動機非常重要。形成性評價應堅持以正面鼓勵、肯定性評價為主,教師要根據評價結果與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具體來說,根據以上原則,高職英語多元教學評價體系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日常課堂表現的觀察
觀察是評價學生學習行為的基本途徑。教師可以在日常的課堂里觀察學生學習的幾個方面,如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以及課堂紀律等。教師要及時記錄學生的行為,并盡可能用多的方法來收集數據,使數據系統化,科學化。
2. 課后作業
主要是包括課堂后的各類作業,可以是筆頭或口頭的作業。教師對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如果能準時完成就能讓學生得到 5%的分值,而另外的 5%則要看作業完成的質量。要盡量鼓勵學生發揮自主性,利用課后作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3. 小組活動表現
這一部分是根據一些布置給學生團隊的任務完成情況來確定分數的。教師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要充分重視。因此小組活動的評分采用個人自評、團隊成員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即考察了個人對自己的反思能力,團隊成員的合作與評價能力等方面,能較綜合地反映學生在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的各種能力。
4. 課文背誦
對于高職學生,在強調能力的同時還是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鼓勵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課文段落來背誦,并有教師最后抽查評價。只要學生能完成背誦任務就能得到分值。對于程度較差的學生,如沒有完成則鼓勵其下次補上,或可以適當降低難度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為主。
5. 自我評價
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制定具體計劃,“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進行評價,對自己的知識水平、語言能力以及預期將要達到的目標進行評價”。學生定期對計劃的實施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研究進取的可能性。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制訂各項具體評價標準,如優秀的英語口頭表達、書面表達、聽力理解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等。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僅僅提出要求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實際范例,引導學生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不斷挑戰自我,拓展思維空間。
6. 單元測試和期中測試
測試是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方式。傳統英語教學基本上是依賴這種方式來評價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情況的,因此還是有其可取之處。除了記錄具體的分數外,教師還能變化考試的方式和評價方式,特別是可以根據單元課文內容來靈活單元測試。例如可以試行項目報告、表演、小論文、演示等方法,力爭科學地,全面地考察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所具備的語言能力。
三、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建立一種適合高職生的素質教育評價方式將有利于技能性人才的培養和選拔。而以多元評價體系進行教學評價,內容是全面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對學生的評價也是較客觀和準確的。它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更強調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新的教學條件下,教師更應積極思考多元評價體系的構成元素和實施效果等,使它朝著科學、更合理的方向發展并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評價體系 范圍方法過程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75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DONG Shuhan
(Educ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Institut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ppor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essential, accurate, objective, and effective course evalua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y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ol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of the scope and content including evaluation of teachers, studen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 includes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portfolio assessment and situational evalu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process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and other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feedback.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range method procedure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一些地方的學校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著手開展了諸多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實踐活動。2002年,教育部出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文件的指導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得到了長足進步。
課程是學校教育實施的重要載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也需要依托課程獲得進一步深入。就目前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經成為我國中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持續不斷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應當受到充分的重視。課程運作由課程設計、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多個環節組成,它不是一個單向線性過程,而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其中,課程評價對于課程實施過程的監督以及課程實施效果的質量保證都具有重要意義。不當的課程評價,只會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轉變為簡單的培養工具,最后只能是徒勞無功。因此,要保證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有效、持久、規范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除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外,就要把焦點集中在如何更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具體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實施的、有效的課程評價將有利于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預期成效。
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的范圍與內容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的范圍與內容,需要我們通過相關可測量指標來體現,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測量具體的項目反映抽象的內容。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別于其他傳統的文化課程,當然在課程評價具體指標的選擇上也有所區別。對我國當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評價,可以從主體取向的三個維度出發,即參與課程的教師、學生以及介于主客體之間教學過程。
對教師的評價:著眼于教師的評價首先要看教師對自己負責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否有正確的目的觀和價值觀,是否能夠積極參與并做到適度的自我開放;其次要看教師對整個課程活動的設計、監控和評價是否到位,所設計的課程是否能夠從學生實際出發,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最后要看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否真誠,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是否愿意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是否愿意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心聲。
對學生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各項圍繞心理健康教育展開的工作說到底都是為了學生。因此,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也可以說是對學生展開的評價。具體而言,對學生的評價又可以分為對學生個體評價和對學生集體評價。對學生個體評價包括:學生是否學會了學習與生存;學生是否形成了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良好的品德;是否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是否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對學生心理問題起到一定的預防與矯治。對學生集體評價包括:是否提高學生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責任感、榮譽感;是否形成良好班風與校風;班集體的自主、自立和自我教育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對教學過程的評價:首先要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是否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滿足學生需要,是否能夠為不同特點的學生提供心理發展的空間;其次要看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活動設計是否有針對性、創新性,能否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形成濃厚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態度;最后要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是否高效,能否營造出寬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
2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的方法
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的范圍與內容外,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課程的評價方法是否正確、課程的評價方法運用是否得當,都直接會影響到評價的效果與質量。常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方法包括情境式評價法、檔案袋評價法、心理測量評價法。
2.1 心理測量評價法
心理測量評價法是指運用科學的心理測量量表,在課程開展之前和之后分別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結果進行對比,觀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之后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是否產生了積極的、顯著的變化,進而憑借前后數據變化,就課程對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的影響作出評定。心理測量評價法在實踐中主要應用于對課程實施效果的測量。這類方法依托專業的心理測驗量表,通過測量學生的外顯行為來揭示其內在的心理特征,具有較高的定量化程度,其結果較之以往使用的觀察法、訪談法,更加準確、客觀、詳細。
2.2 檔案袋評價法
檔案袋評價法是指將一些與學生相關的、能給充分反映學生心理和行為變化過程的作品或材料,例如日記、作業、試卷、繪畫作品等,將其收集起來后作為檔案袋內容,運用一定方法對所收集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并據此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個性風格、價值觀念、心理發展歷程等多方面進行客觀評價。該方法屬于典型質性評價方法,它通過描述和記錄的方式,能夠真實、深入地再現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但由于資料收集的過程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且所搜集到的資料往往缺乏一致性,標準化程度較低,所以運用檔案評價法得出的結果往往更適合作為參考。
2.3 情境式評價法
情境式評價法是指通過創設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真實活動場景,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并記錄學生各項表現,進而對其心理變化情況進行評價。在這種評價方法之下,學生的表現是自然的、真實的,其結果也更加客觀可信。運用情境式評價方法需要注意:所創設的情境必須是真實的或者與學生參與學習的實際情境相似,這種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鼓勵或喚起需要學生表現出的行為。情境式評價法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同時還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
3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的過程
方法為課程評價搭建了橋梁,但關鍵還在于如何操作與實施。對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說,其課程本身所產生的效果具有內隱性、長期性、個人化等特點,它很難像其他學科一樣有一套硬性的、統一的考核評估標準,這也就為該課程評價的實施過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簡單來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的過程可以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反饋階段。
準備階段:準備階段的工作是否充分,會直接影響到最終評價結果的質量好壞,更關系到評價活動能否取得預期評價目的。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工作之前,首先要成立專門的評價委員會或工作小組,并聘請有關的專家學者提供指導,確定參與評價工作的相關人員。在人員確定之后,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評價方案,包括評價目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步驟和評價結果的應用,確保評價方案細致周密、具有可行性。
實施階段:實施階段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預評價和正式評價。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在進行正式評價之前,首先要根據提前制定好的評價方案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試評,并在試評結果的基礎上對方案進行調整。在正式開展評價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全面地獲取信息,并運用一定的方法對所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加工與處理,根據提前確定好的評價標準得出綜合評價結果。
反饋階段: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工作的開展說到底都是為了最后的結果反饋。反饋階段的工作首先是形成評價報告,報告以書面形式為主,要求能夠準確、客觀、詳細地反映評價結果;其次是將評價結果予以公布,其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書面匯報、座談會、個別交談等等;最后是對課程評價的再評價,課程評價本身也是整個課程運作的環節之一,評價活動本身也應成為評價對象,我們應站在更高層次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工作進行再評價,從而更好地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有效性,達到預期評價目的。
總而言之,考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殊性,尤其是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仍處于不成熟階段,這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根本上就區別于其他以知識傳授為主要內容的學科課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工作自然也不同于其他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本身采取的是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其課程評價方法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其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一同成長的過程,課程評價既要涉及到教學過程,也要涉及課程的參與主體――教師和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力爭多角度、多層面地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心理活動和心理變化的各種信息,形成最終的評價報告,并將結果進行及時反饋,進一步推動現階段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工作的有序進行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何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初探[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