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科學最新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中生;生物科學素養;提高;方法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是《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之一。作為高中生物學科教師,我們應通過同種渠道,實施多種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一、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把“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提出。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是:1.獲得科學知識;2.注重探究過程和處理信息的科學方法和能力;3.培養探究、合作的科學精神和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從科學的本質出發,倡導探究性學習符合科學本身的特點。倡導探究性學習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引導學生開展質疑、調查、實驗、收集、分析和解讀數據、推理、判斷、反思等探究活動中,既使學生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又發展學生的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生物學科中許多知識非常適合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來獲得,同時探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盡管探究性學習組織難,不易駕馭,但對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效果顯著。

      二、及時宣傳生物科學新成果

      教師要注意平時搜集一些生物科學的新成果,適時地與課堂教學知識點有機結合起來,使教材基礎知識與生命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相銜接,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科學、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志向。現代中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對新事物、新觀點特別感興趣,且易于接受。生物學教學應符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盡量選用最新的資料,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教師可有針對性地補充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最新變化的資料,縮小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感”“時間差”,用新鮮的信息刺激學生,從而拓展學生的生物科技視野,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而且能喚起學生的時代感,使其樹立生命科學意識。

      三、重視開展生物學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沒有觀察和實驗,生物學就不可能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加強實驗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特點之一,如《分子與細胞》就新增了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用高倍鏡觀察線粒體、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探索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等實驗。加強學生實驗,培養學生觀察、體驗和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生物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

      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改進實驗教學策略,使其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對于驗證性實驗,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對其進行假設和猜想,提高學生發現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透徹地了解每一個實驗,并從中學到一些規律性的科學方法。探究性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鉆研精神,能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可適當地以現有實驗為基礎,改進實驗方案,并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親自設計與分析實驗,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四、進行生物科學史教育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強調“要注重生物科學史的學習”。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新增了許多科學史上相關研究的事例和方法,這是新教材編寫令人矚目的亮點之一。注重科學史的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特點之一。生物學史是從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對生物科學的產生與發展做出的科學總結,是生物科學家思維的結晶。科學精神是指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自覺、頑強、勤奮、實事求是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生物科學史是十分寶貴的教育資源,其中很多事例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生物學史例能夠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情意發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來,很好地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生物科學史的教學要力求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一次次體驗科學探索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

      學習生物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生物學史例的教育作用,除了利用科學史的故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利用生物學家的生平和事跡,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和價值觀的教育,例如“酶的發現”、“光合作用的發現”、“生長素的發現”、“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等史例是介紹有關研究的思維和方法,在這部分生物科學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急于得出結論,要通過對一些經典實驗和邏輯分析的再現,使學生從中學習科學家的思維方法和理解生物學概念、原理的來龍去脈。通過讓學生體驗生物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對學生科學態度、方法和思維品質的養成。教材這樣編寫的目的是再現知識的發生過程,使生物傳統結論式教學變為過程式教學,達到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的目標。

      五、多滲透STS教育思想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物科學;實踐教學;創新平臺;校企合作;管理體制

      一、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對人才培養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學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之外,還要加強實踐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實踐技能提升,讓他們有效順應時展需要,努力提高實踐技能和人才培養質量。但目前實踐教學存在不足,制約生物科學人才培養效果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進和完善。

      二、生物科學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

      根據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需要,創新生物科學實踐教學活動,不僅順應時展需要,同時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其重要意義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順應教學工作需要。在整個社會對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要求提高的前提下,很多學校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教學條件,完善實訓基地建設,創建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應該更新思想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式,完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從而順應教學工作需要。第二,促進學科有效發展。生物科學的有效發展,離不開實踐教學活動。為此,學校應該根據實踐教學工作需要,注目整個社會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合理設置實踐教學課程,拓展實踐教學基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教學管理工作,為生物科學這門學科的有效發展注入生機和動力。第三,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毫無疑問,生物科學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手段。作為任課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健全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增進校企合作,提高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并完善教學管理和考核評價體系。進而讓學生有效融入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技能提高。

      三、生物科學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模式路徑

      雖然實踐教學活動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學校沒有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教學管理不到位,校企合作沒有落實,制約實踐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有必要從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第一,搭建教學與科研創新平臺。根據生物科學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需要,以教學資源共享和科研活動順利進行為目標,科學合理構建生物科學實踐教學與科研平臺。要修訂和完善實踐教學大綱,考慮專業發展要求和人才培養需要,加大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所占的比例,最大限度發揮平臺的優勢,滿足學生獲取最新研究成果的需要,讓學生接觸最先進、最前沿的生物科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知識應用技能,促進實踐技能提高。第二,整合教學資源和儀器設備。優化整合生物科學的教學資源,合理安排儀器設備,強化實驗室建設和科研平臺建設。這樣既能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能推動實踐活動順利進行。要根據生物科學實踐教學需要和人才培養目標,搭建實踐教學示范中心,既滿足學生開展實踐學習活動的需要,還能為畢業論文設計,開展科研活動創造便利,推動實踐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第三,創新理念并增進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增進與校外企業、科研單位的聯系,為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提供條件。例如,可以與動植物保護站、動植物研究所、生物制藥企業等增進聯系,為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提供保障。并且還要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考核工作,增強學生實踐技能,促進他們的綜合素質提升。第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學校應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生物科學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技能強,教學水平高的任課教師,為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準備師資力量。同時還要注重對任課教師的管理培訓,構建完善的培訓管理體制,采用進修、訪問、觀摩同事教學等活動形式,不斷提高任課教師的綜合技能和實踐教學水平。可以邀請企業的優秀教師來學校講學,為任課教師到企業參加訓練創造條件,有效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讓他們更好適應實踐教學需要,促進生物科學實踐教學效果提升。第五,健全實踐教學的管理體制。針對實踐教學工作需要,構建完善的教學管理體制,有效約束和規范實踐教學活動。要明確管理目標,規范實踐教學活動流程。同時在實驗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工作人員職責,保證實踐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改進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實踐活動過程的考核,真實記錄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全過程的基本情況,確保考核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實踐過程中還要加強安全管理,推動實踐活動有效開展下去,促進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不斷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是生物科學專業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作為任課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加強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并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思想觀念,整合優化教學資源,完善課程設置,并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從而有效規范和引導生物科學的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促進生物科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讓他們更好適應將來的工作和學習需要。

      參考文獻:

      [1]王立霞.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的生物科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6(8):80-82,88.

      [2]張琇,王薇.以科研促進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3):132-134.

      [3]蔡琳,林麗.生物制藥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4):56-58.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高中生物學 生物科學史 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1 有助于體驗科學家認識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探索精神

      生物學科的發展是一個在困難和挫折中曲折發展的過程,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百折不撓地追求關于生物學知識的故事可歌可泣令人動容,感受科學家們的艱辛和困苦,有助于學生在感同身受中樹立良好的榜樣,培養他們為科學獻身的崇高精神。例如:高中生物課本中關于光合作用的生化反應方程式看似簡單,卻是科學家們300多年時間堅忍不拔地探索點結果:1629年比利時科學家范?海爾蒙特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一株小柳樹種在裝有烘干土壤的大桶里,再用一個穿孔的鐵板蓋在大桶上,既允許雨水和空氣進入,又可避免土壤的流失。最后得出結論:柳樹重量的增加主要來自水而非土壤;1772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用小鼠作為實驗對象,他把小鼠放入一個缺乏氧氣的容器中,不久小鼠死掉;然后他又將綠色植物放入這個缺乏氧氣的容器里,重復上述實驗,結果小鼠能夠生存。普里斯特利的結論是:蠟燭燃燒會污染空氣,使小鼠窒息而死;綠色植物則能夠凈化因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采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組植物提供和,釋放的是:第二組提供和,釋放的是。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來水。這就直接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

      發現光合作用生化反應方程式的這段迂回曲折的歷程,有助于學生體會到科學家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巧妙的實驗方法。回顧科學家們的成長史、奮斗史,循著科學家足跡,領略他們的精神世界,接受他們的熏陶,從而培養了學生不畏艱辛、不怕失敗、探索真理的科學情感。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科學不是絕對的真理,而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

      2 有利于學生形成敢于懷疑的科學態度,形成正確的的創造思路

      正確的思路是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取得成果的必要條件。如何推陳出新,多角度開發研究思維呢?我們可以從科學家們的工作方法中尋找到一些答案。孟德爾在研究豌豆遺傳時獨辟暖徑來用數學統計方法來設計實驗,這個實驗里面蘊含著很多工作思路,如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邏輯推斷、檢驗假設、演繹推理、分析結論、交流評價等。筆者在上課時引入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的史實,既避免了傳統說教的弊端,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到:我們只有敢于質疑,跳出前人設置的條條框框,才能開拓思路,實現突破。

      事實上,科學并非只是一成不變的事實和理論,而是由新舊事實和理論在一致與矛盾共同推動發展的。學生從前人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體會到科學研究的艱辛和科學家追求真理的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對科學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3 有助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標準》明確提出,“獲得生物學基礎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知道生物科學和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可見,《標準》已經向生物學教師提出了必須具備生物科學史方面的素養的要求。生物科學史的發展歷程和經典實驗中除了涉及生物知識外,還有化學、地理、物理等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對相關交叉學科的認識,實現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在講授生物科學史時,要想達到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等目的,教師首先自己要以科學的方法去融合各學科內部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定律,廣泛利用網絡技術、計算機和社會資源,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對所教內容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全面理解所教內容的價值和意義,也才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然界普遍聯系、相互作用的現象與規律,使學生學習的興致更加高漲,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 有助千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教學實驗是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切入點,是科學研究啟蒙教育的重要途徑。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生物史的教育,還有很多教育功能,例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本研究方法的學科,生物學實驗是生物學發現和創造的源泉,是檢驗生物學理論的唯一標準。科學家們執著不舍的精神、操作實驗的正確方法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路,可以對學生的實驗能力產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的實驗水平,從而間接地達到顯著提高學業成績和學習興趣的目的。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物史教育,將生物學史教育與中學生物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條捷徑,有利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有利于學校教育改革的實踐。

      5 小結

      可見,生物科學史的合理運用和滲透,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升、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從總體上看,在理論層面上,人們對生物史教育的價值及其作用仍然一知半解;在實踐層面上更沒有找到將生物史融入科學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經驗和現實告訴我們,重新認識和挖掘科學史的教育價值,探索生物科學史教育行之有效的模式,是當前我國科學教育改革急待解決的重大課題。作為生物教學教育者,我們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世界生物學史吉林教育出版杜.

      [2]溫青,光合作用的發現(課件),武夷山:生物省骨干教師培訓,2004,5.

      [3]羅世煒,利用生命科學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襄樊職業技術學院2004,8.

      [4]郭曉強,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引入科學史的初步探索,生物學雜志-2004,1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中生物;問題探討;新課改;應用

      生物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的生命以及它的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和其他學科比較而言,生物科學的實踐性、實用性更加突出。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觀念,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多實踐,多探究。學生學習的主要逢徑也將是通過探究來把握學習的方向、方式和獲取所學知識。生物科學中,新課程要求學生能夠從生命現象中自主自覺的發現生物界存在的問題,并且能夠提出問題,合理的分析問題,最終通過對知識的理解或解決問題。

      “問題探討式學習”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也譯為問題式學習)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后來在美國醫學教育中得到精煉和發展,并得到廣泛應用。基于問題學習(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來解決真正的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培養科學研究的素養。學習過程則是對生活、職業中遭遇的問題和挑戰的解決方法的復制。這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探究、自主、合作學習的思想。在國外當前建構主義教育浪潮中,它已經成為學習及教學過程的一條基本的改革思路。

      現行高中生物課本的每一節都為我們設置了“問題探討”,而且教材中的的素材都編得非常好。但由于地域的差異,學生所熟識的實例不同,因而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若全部照搬教材中的“問題探討”,應用起來效果不盡人意。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引導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我們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著手改進: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基因Ⅷ》 分子生物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Experience in Use of "Gene Ⅷ" Teaching Materials

      ZHANG Juf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Bio-pharmaceutical,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Molecular biology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sciences compulsory courses, just contact this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especially using the "gene Ⅷ" This content more difficult materials, the general feeling is difficult to grasp and understand. In order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undergraduates, teaching us to "gene Ⅷ" This textbook content rearrangement and trade-offs, increas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and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gene Ⅷ"; Molecular Biology; teaching methods

      分子生物學是研究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特征、相互關系和作用的科學,是當前生命科學中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1953年 Crick和 Waston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解析是現代分子生物學誕生的里程碑,此后分子生物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新理論和新技術不斷出現,主要體現在:重組DNA技術的建立和發展;基因組的研究;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抗體技術;基因表達調控機理;細胞信號轉導機理研究等幾個方面。①②現代分子生物學也與生命科學其它學科如細胞生物、遺傳學等廣泛交叉和滲透。開展分子生物學教學,讓本科生既要掌握分子生物學基本理論知識、基本實驗原理和相關實驗技能,也要了解分子生物學最新發展和成果,促進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知識的融會貫通,這些是分子生物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主要任務和所遇到的主要問題。由于廣東藥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學院生物科學系所承擔的分子生物學這門課程入選廣東省精品課程,對該課程進行了大力加強建設,從教材和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考核形式的靈活性和加強實驗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以期達到我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下面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1 教材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重排、優化

      分子生物學涉及內容眾多,近年來相關教材也不斷出現,主要有朱玉賢的《現代分子生物學》、孫乃恩的 《分子遺傳學》、張玉靜 的《分子遺傳學》和Benjamin Lewin的《基因Ⅷ》中文版。這些教材知識體系、內容編排都比較科學合理,但所涉及的內容側重點不盡相同。在以往的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生物技術專業、生物制藥專業和生物科學專業都以朱玉賢的《現代分子生物學》為主要教材,授課課件也依據此教材來制作,這個教材的內容經典實用,重視對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技術以及工程技術方面介紹,實踐方面聯系得很廣,有些前沿的東西,但不是很全,教材涉及內容也不是很深。由于分子生物學這門課程成為廣東省精品課程后,對該課程的教學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經過校內外專家的論證和授課老師對國內著名高校生物科學專業所用教材的反復對比討論,選擇《基因Ⅷ》中文版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主要教材,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基因Ⅷ》是世界級經典教材,堪稱分子生物學的“圣經”,內容非常豐富,緊跟分子生物學發展最前沿,使得學生既學習本領域的經典基礎知識,又了解當代最新進展。國內兄弟高校有將此教材用于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授課。由于我學院較早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較早地參與了老師的科研實踐中,另外學院實驗課程開設較多、對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視,近些年來廣東藥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實驗技能相對較好,需要有更加深入的理論知識來進行指導和提高。

      但選用《基因Ⅷ》作為普通高校本科生的教材對授課老師來說,要有以下幾點考慮:這本書對于剛接觸的學生來說,有些內容偏難,另外在有限的課時里,也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與傳統教材相比,這本書每章內容連貫性不是很好,需要教學中重新安排章節。根據生物科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結合未來就業的實際,反復斟酌討論后,分子生物學教研組重新制定了《基因Ⅷ》教學大綱,然后以大綱為指導,對書中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了選擇;另外,制定一條授課主線,把該書中的章節進行了調整:DNA―基因―基因表達―蛋白質―細胞核―細胞,以此為主線作為授課順序,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該書在細胞這章中,有許多內容與細胞生物學相同,和細胞生物學授課老師一起進行集體備課,協調兩門課程的授課內容,劃分側重點;增加實驗原理和方法介紹的內容,在《基因Ⅷ》這門教材中,相關實驗內容突出不明顯,往往作為例子來引出,其基本實驗原理并未介紹,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不解和疑惑,所以增加了相關實驗原理和方法的介紹,使學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增加實驗課內容比重:增加細胞培養、總蛋白提取、蛋白定量和Western blot技術以及細胞基因組提取、SNP檢測等原理和實驗內容,使實驗課課時達到72個課時,通過實驗來促進學生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多種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我校授課的常規手段,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課件的制作質量尤為重要。③采取分子生物學教研組集體備課的方式,充分討論,集思廣益,然后在學院試講,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提出建議和意見,對課件內容、講授方式全方面進行把關。為了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營造好的教學氣氛,我們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手段:開展分子生物學知識競賽,讓學生參與其中,競賽內容涉及課堂內容、實驗原理和方法、分子生物學最新熱點、分子生物學發展過程中著名事件等等諸多方面,評委老師對學生答題進行細致點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對本學科的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讓學生參與授課,在上課過程中,為了增加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把本次課內容準備一個課件,下節課隨機抽選幾名學生講授5分鐘的課程,然后老師和學生進行點評并進行回顧復習,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主動地進行復習,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改革考試方式,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比重,提高平時成績比重。平時成績包括課堂提問、知識競賽成績、書面作業、實驗課操作考核、實驗報告成績等幾方面內容,目的讓學生更加積極參與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提高理論認識和實驗技能。

      雖然分子生物學是一門抽象、邏輯性強的學科,《基因Ⅷ》又是一本難度較大的教材,但我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制定好教學大綱,以此指導對教學內容的取舍和側重,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再覺得分子生物學像“天書”一樣枯燥乏味。好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分子生物學的教學效果,還可以進一步融會貫通以利于其他相關生命科學課程的學習。

      注釋

      ① 武曉英.分子生物學課堂教學體會[J].現代農業科學,2009.16(7):12-15.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亚洲va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久久av| 亚洲男人的天堂www|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久久av|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