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科學行業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方法,以烏魯木齊市為例,分析了新疆師范大學體育專業在校學生走進烏魯木齊市社區,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現實性和可能性,闡述了體育專業在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走進社區,以緩解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足的狀況,實現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發展,并在本文中提出實現二者相結合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體育專業學生;走進;社區體育;途徑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加之近年來《全民健身計劃)的大力推行,社區體育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社區體育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體質,促進人們身體健康,還對構建社區文化、促進人們交流、構建社會和諧有著巨大的作用。而高校體育專業在校學生不僅接受著專業理論技能培訓,還具備與掌握了一定的社區體育指導與服務的能力,讓其參與到社區體育中來,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機會,學以致用,又可以促進社區體育的快速發展。
1.高校體育專業在校學生走進社區體育的現實性和可能性
1.1.1新疆社區體育發展的現狀
目前,新疆有單項體育協會40個,683萬人常年參加體育活動,占新疆總人口的35.5%。目前,新疆有全國體育先進鄉鎮50個、體育先進社區11個、體育先進縣19個。全區有青少年俱樂部56所,有社會體育指導員7845人。全疆建立全民健身體質測定站64個,建立基層體育輔導站1032個,建立活動點1萬余個。自治區先后6次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省區,共有175個單位被授予全國全民健身優秀組織獎、優秀報道獎和先進集體稱號。全疆共有11個社區、50個鄉鎮獲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①
1.1.2烏魯木齊市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隨著《全民健身計劃)和陽光體育的實施,烏魯木齊市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度也在提高。一方面,7845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分布在烏魯木齊的人數有限,社區體育指導員的數量仍然滿足不了人們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除了缺乏社區體育指導員、社區體育組織不完善、體育資源匱乏的限制外,還受到天氣、經費、場地等方面的影響,因此發展緩慢,跟不上人們的實際需求。
1.1.3高校體育專業在校學生的優勢
在訪談的300名在校學生中,有70%的學生表示愿意用自身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到烏魯木齊市社區,為在鍛煉過程中需要幫助和指導的社區居民服務。有20%的學生表示愿意去試試。這為在校學生走進社區提供了相應的支持。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的同時,還掌握了系統的專業技能與訓練方法,同樣,新疆師范大學體育專業在校學生也需要實習和鍛煉的機會,除了在學校、企事業單位實習以外,也可以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的鍛煉提供相應的指導,如果二者能夠結合,充分利用這一部分人才走進社區傳授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再結合居委會發揮作用,正好可以彌補烏魯木齊市社區體育指導員不足的狀況,這就為在校學生走進社區服務社區居民提供了現實性和可能性。
2.高校體育專業在校學生走進社區體育的對策
2.1建立健全烏魯木齊市社區體育管理體系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加強,雖然烏魯木齊街道辦事處都設有專門的文化站,但里面負責文體工作的工作人員基本體育工作者出身,在體育活動的策劃與組織上有所欠缺,隨意性大。在接到街道辦事處通知后,社區的干事將通知發放給轄區企事業單位的工會,由工會選派人員參加即可,或將通知發放給社區里的積極分子就算完成工作。面對這樣的現狀,應建立健全社區體育管理體系,切實把工作落實到人頭,落實到實處,規范社區體育的管理。
2.2構建高校在校學生走進社區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高校在校學生不僅需要實習鍛煉的機會,也需要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專長,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社區體育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足的這一狀況,高校在校學生正好可以彌補,兩者間形成互補。在這種情況下,負責社區體育的工作人員可以和當地高校體育專業的相關負責人進行商量合作,以建立實習基地的模式進行,以促進社區體育的發展。
2.3加強社區體育管理人員和社會指導員的專業培訓
社區體育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影響著社區體育的發展,而管理的規范性和專業性影響著社區體育工作的開展,相關領導可以在網上、電視上、報紙上相關的招聘信息,盡可能的聘用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充實和發展管理隊伍。當地的體育管理部門可以召開多種形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講座與學習,對以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的學員則加強專業學習,對未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的學員可以通過考試形式,對考試合格的學員辦法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兩者結合不僅可以解決社區體育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解決部分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從而帶動社區體育的發展。
2.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在校學生走出校園服務社區的意識
我國的高等學校提供的社會服務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資源服務、信息服務、人才服務。而服務人才是由高等院校培養出來,因此,在校學生的思想意識水平和服務意識對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只有在思維和觀念轉變的情況下,學生才能積極的參加到社區體育服務之中,在整個服務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還可以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關愛他人和關心自己,這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社區體育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3.結語
我國的社區體育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但是起步晚,但是發展快,對人才的需求也大,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困難,但是可以利用高校在校學生走進社區體育,為社區體育服務,以緩和社區體育指導員不足的狀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會呈現出多元化、內容豐富化的形式,我們相信高校體育在校學生對社區體育的發展也會做出相應的貢獻。(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孫洪濤.試論全民健身與高校體育改革.體育科學.2000(1)
[2] 趙小龍,趙丹云,張麗萍.我國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的探索[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l月第24卷第l期.
[3] 唐.培根等著,周海濤譯.學校與社區關系[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獨立學院 生物技術 應用型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194-02
生物技術學科是人類新興的自然學科,其研究成果在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應用前景廣闊,進入21世紀,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并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曾經高等院校的生物技術專業是熱門專業,但近幾年呈下行趨勢,其原因一方面是社會急劇變化帶來的急功近利思想,更重要的原因是高校人才培養定位不準,方式落后帶來的人才培養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現代生物產業已經涉及生物醫藥領域,生物農業領域,生物能源領域,生物制造領域,生物環保領域五大領域,需要各類生物技術人才。高等學校獨立學院的學生培養目標是既有一定理論基礎、更重視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生物技術是一門涉及領域寬、涵蓋范圍廣、基礎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物技術不僅能應用于生物科學,還與食品科學、醫學、藥物學等相關的學科關系極為密切,承擔著迎接可持續發展的生物經濟時代重要責任。生物技術應用人才前景廣闊,可以在推進農業革命、增加能源供給、改善環境狀況、確保生物安全與人類健康等方面發揮積極地作用。
高等院校獨立學院應用生物人才培養既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學科體系,達到本科教學標準,更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致力轉變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自開辦生物技術專業以來,就著力以“應用型”生物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構建具有特色的技能人才標準,探索實用生物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1 準確定位,構建有特色的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技能培養規格
由于應用性,實驗性、實踐性是生物技術專業最重要的特點,因而實踐教學具有獨特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手段,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專業技能培養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以來,本專業實踐課程存在課程設置彼此獨立,實驗內容缺乏整體設計,實驗內容的專業方向特色不強,注重學科邏輯,實踐教學從形式到內容都存在圍繞課堂進行體驗式、驗證式實驗,而綜合性、應用性實驗很少,實驗教學模式落后、單一,缺乏對學生具體操作能力的培養,進而也實際影響學生專業技能、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不適應獨立學院知識、能力、素養為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制定應用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技能規格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結合浙江師大行知學院“實基礎、厚素養、精技能、強能力、善創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教學實際,我們在2010級生物技術專業本科教學指導計劃的基礎上,大力提高實踐性教學課時數,制定了涵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能力、專業基本技能、研發及創新能力、適應社會能力等4方面的人才培養規格。
(1)專業素質能力:主要體現“厚素養”,包括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質,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康的身心,良好的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與組織能力,社會適應與協調能力,基本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等。主要通過相應的通識課程完成專業基本素質方面的訓練,共計48學分,其中實踐訓練460學時。
(2)專業基本技能:包括較為系統的生物技術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主要通過學科平臺課程(18學分)、專業核心課程(30學分)中單獨開設的實驗課程進行。如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植物生物學實驗、動物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生化技術、發酵工程實驗等,以及集中于食品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技術的專業方向課程完成相應的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實踐總課時達到了942課時,遠高于理論課時。此外,還包括信息采集、加工、處理及項目申報與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訓練(36課時)。此部分重在培養學生掌握本專業的知識體系和基本技能,以大量的實驗課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夯實學生的技能儲備。
(3)研發及創新能力:通過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學生掌握了專業基本的實驗技能,在此基礎上,大三大四年級通過設置相應的綜合實驗及實訓項目,進行相關實驗技能的綜合應用實訓,如發酵工程綜合實訓、生物技術綜合實訓、生物工藝綜合實訓、食品藥品檢驗技術及實訓等等(合計108學時),整合實驗項目,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初步具備生物技術及其產品研發的能力,如具備從事發酵工藝、食品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制藥、功能食品開發、現代生物技術等的基本技能。同時,結合學術報告、學年論文以及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項目申報與、參加生命科學技能競賽、科技創新和創業大賽等(可獲得相應的學分)以及參加生物技術學分社團活動并通過考核可以獲得學分,進一步激發、鍛煉學生的研發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4)適應社會能力:主要包括對相關行業、單位的了解(始業教育、專業見習、社會實踐、形勢與政策專題講座等等),職業技能培訓、相關職業技能證書考證培訓,職前培訓及崗前實訓等。在大三暑期的實踐教學周設置了專業基本技能達標考核和國家高級職業技能證書考證工作,要求學生必須已獲得相應的實踐課程學分方可以參加此兩個考核,且必須通過專業基本技能達標考核并獲得至少一種本專業相關的國家高級職業技能證書,才可以進入大四的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工作。同時,將專業實習延長至暑期開始至少4個月,并鼓勵學生將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使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學習、研究,更有效地將專業技能應用于生產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素質,獲得技能,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逐步實現與社會的無縫對接。
2 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途徑
獨立學院生物技術應用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學院的總體育人氛圍。近幾年來學院不斷探索“定制式”人才培養方式,根據行業需求,共創辦涉及農業、生物、制藥、制造業、金融、旅游服務等行業的32個人才培養特色班,聘任222名企業家為兼職教授。學院通過構建網絡服務平臺提升大學生“就業力”,通過實施“雙元雙重(學院與企業互為培養主體,企業與學院人才互為技術與教學骨干)”和“師傅帶徒弟”機制提升大學生適應力,為中小企業培養了一批能服務中小企業、扎根中小企業、推進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積極探索與行業企業聯合,建立互惠互利、良性互動的合作關系,探索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生物技術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是系統掌握本專業必須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適應當前與未來生物技術發展的能力;基礎知識寬厚、應用能力強、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強,社會與崗位適應能力快、創新素質高、綜合素質好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工作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根據本專業特點,結合社會需求,給學生提供在生物技術產業單位實習的機會。讓學生深入具體崗位,理論聯系實際,大膽實習,放手操作,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科研興趣,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空間,提高學生科研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畢業生與就業單位的科研、生產研發和管理達到“無縫接軌”,從而能夠在社會生產、管理和服務的第一線解決生物技術方面的實際問題。本院生物技術專業2010―2012級三屆學生的實踐看效果明顯。學生普遍具備了現代生物技術基礎實踐技能,顯著增強學生在食品生物技術與生物制藥技術兩個專業方向的專業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行業綜合技能,學生的應用研發能力、交流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有較大提升。畢業生基本勝任在食品、功能食品生產、產品開發、食品藥品檢驗及質量管理、生物技術制藥和醫藥衛生等領域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營銷、生產管理等工作,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
參考文獻
[1] 馬超,蔣一婷,徐桂娟,等.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建設生物技術特色專業[J].中國林業教育,2012,30(1):28-32.
[2] 莢榮,尹若春.生物技術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3,30(1):103-105.
[3] 劉祝祥,賀建武,田向榮.地方高校專業類平臺實踐技能考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以吉首大學生物類專業為例[J].大學教育,2013(10):24-25.
[4] 魯紅學,張長青.日本愛媛大學農學部生物生產系統學系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9):24-25.
[5] 王芳.基于能力導向的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考試周刊,2011(43):22.
[6] 陳永富,尹尚軍.基于行業導向的生物技術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0(28):22-24.
[7] 王桂蘇,張淑蘭.生物化學實驗技能考核及評分標準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2):114-115.
【摘要】
論述了超高壓技術在現代殺菌領域的研究現狀,對超高靜壓殺菌和超高壓均質殺菌進行了比較,并介紹了一種新型的瞬時高壓殺菌方法——超高壓水射流滅菌方法,經初步實驗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表明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 超高壓技術; 超高靜壓; 超高壓均質; 超高壓水射流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ful actuality of the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sterilization field, compare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he ultra-high static pressure and the ultra-high pressure homogen, and introduces a kind of new instantaneous high pressure sterilization method—the ultra-high pressure water jet sterilization method, which has obtained well result by initial experiment research, indicating a wide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 words:The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ology; The ultra-high static pressure; The ultra-high pressure homogen; The ultra-high pressure water jet sterilization
殺菌技術是人類發明的一項重要的應用技術,它廣泛應用于醫藥衛生、工業和農業等行業,在減少人類遭受病菌折磨、防止食品腐敗、延長物品使用和保存期限等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
超高壓殺菌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冷殺菌技術,在我國的研究起步較晚。該技術屬于物理殺菌技術,包括靜態殺菌和動態殺菌,靜態殺菌即超高靜壓殺菌,動態殺菌也稱瞬時高壓殺菌,目前研究較多的是超高壓均質殺菌技術。本文論述了超高壓技術在現代殺菌領域的研究現狀,對超高靜壓殺菌和超高壓均質殺菌作了比較,并介紹了一種新型的瞬時高壓殺菌方法——超高壓水射流滅菌方法,旨在推進我國超高壓技術在現代殺菌領域的研究應用。
1 超高靜壓殺菌技術
1.1 超高靜壓殺菌的基本原理及特點超高靜壓殺菌是將100~1 000 MPa的靜態液體壓力施加于食品、生物制品等物料上并保持一定的時間,起到殺菌、破壞酶等作用。處理過程中的物料可以是包裝的或未包裝的,通常采用能夠傳遞壓力的柔性材料密封包裝,一般在常溫下進行。
超高靜壓可改變微生物的細胞形態結構,使微生物體積減小,影響細胞的形態,使分化減慢;超高靜壓破壞了微生物細胞膜和細胞壁,使受壓的細胞膜表現出通透性的變化,發生功能障礙,導致細胞內容物流失,可使細胞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超高靜壓抑制了微生物的生化反應,壓力改變了細胞內的物理化學平衡,阻遏了細胞的新陳代謝過程,細胞分裂減慢,導致微生物生長滯后,甚至停止;超高靜壓影響DNA復制,壓力直接影響著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影響基因表達和蛋白質的合成;超高靜壓鈍化酶的活性,破壞酶分子內部結構,使活性部位上的構象發生變化,致使主要酶類變性失活[1]。
1.2 超高靜壓殺菌的研究現狀
1.2.1 在乳制產品中的研究鮑志英研究了超高壓對牛乳的殺菌效果,結果表明,500 MPa處理20 min,大腸埃希氏菌致死率為99.998 1%,豬霍亂沙門氏菌豬霍亂亞種致死率為99.999 4%(2004年內蒙古農業大學碩士論文集)。
田曉琴等[2]研究鮮牛奶時發現,在200~500 MPa時,隨著壓力的升高,殺菌效果直線上升;在500~600 MPa時,壓力升高,殺菌效果增幅不明顯。超高壓處理鮮牛奶的最優工藝是500 MPa下處理30 min。
多數對牛乳的研究證實,100~600 MPa作用5~10 min可殺滅一般細菌和酵母菌,但孢子有一定耐受性,當壓力達600 MPa并結合一定的溫度處理15~20 min可完全殺菌[3]。
1.2.2 在果類制品中的研究趙玉生等[4]對獼猴桃汁的超高壓殺菌效果研究表明,在100~400 MPa時,保壓的前5 min大腸菌群的殺滅效果十分顯著,但保壓5 min后大腸菌群的滅亡速率,在200MPa與300MPa時變得平緩,而400 MPa時依然強勢,在保壓10min后大腸菌群的死亡率達到理想值。
Bull等[5]研究發現經過超高壓處理過的Valencia and Navel橙汁在600 MPa能夠將微生物降低到理想的水平;黃麗等[6]研究發現,超高壓處理對荔枝果汁中的細菌有明顯的殺滅作用,400 MPa以上壓力處理后可達到商業無菌的要求;吳萬貴等[7]研究了超高壓對哈密瓜汁的殺菌作用,發現哈密瓜汁滅菌壓力達400~450 MPa后尚不能達到商業無菌要求。
1.2.3 在肉制產品中的研究高壓配合中等溫度處理碎豬肉,414 MPa,50℃處理6 min可使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數量減少1010cfu/g。高壓對鮮肉中沙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也有良好的滅活作用[8];Hugas等[9]研究了醋漬牛肉、煮制火腿和干腌火腿經600 MPa,31℃,6 min高壓處理后的結果顯示,降低水分活度可提高微生物對高壓的抵抗能力。
1.2.4 在酒類產品中的研究超高壓對米酒進行處理后可使酵母菌和乳酸菌得到有效抑制。對啤酒在350 MPa,20℃下處理3~5 min,對酒中酵母菌、乳酸菌等細菌的殺滅作用顯著[10]。
1.2.5 在水產品中的研究Cruz-Romero[11]研究表明,在207~345 MPa對生牡蠣加壓2 min能夠消除S形霍亂菌,高壓處理過的牡蠣在2℃下可穩定保藏41 d,未經高壓處理的樣品只能保存13 d。
對章魚的超高壓研究表明:200 MPa,7℃能殺死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對乳酸桿菌基本不影響。在7℃和40℃下,用400 MPa連續處理15 min后發現,在7℃時章魚肉中所含的微生物數量大大低于對照組[12]。
1.2.6 在生物制品中的研究超高壓對病毒的滅活作用可用于制備疫苗,加壓處理后病毒所產生的抗體同未加壓的病毒產生的抗體是一樣有效的[13]。超高壓能殺死血漿中包括突變株在內的所有病毒,而且不影響血漿主要成分的生物活性。血漿中的HIV經400 MPa,25℃,10 min處理后,對CD4+-T細胞的感染性降低5個數量級單位,因子Ⅸ 100%恢復,γ-球蛋白100%恢復[14]。
1.2.7 其他研究高瑀瓏等[15]研究發現,超高壓處理時隨著大豆分離蛋白濃度的增加或蔗糖濃度的增加枯草芽孢桿菌死亡數量級降低,而豆油濃度的變化對枯草芽孢桿菌死亡數量變化不明顯。
國外科研人員通過電鏡觀察發現,經過高壓處理過的酵母細胞,細胞核膜、溶菌體、液泡發生了嚴重的分裂,而細胞膜、細胞壁只受到輕微的損壞[16]。
1.3 影響超高靜壓殺菌效果的因素超高靜壓殺菌的影響因素包括微生物的種類、壓力大小和加壓時間、施壓方式、處理溫度、pH值、介質成分等。革蘭陽性菌比革蘭陰性菌對壓力更具對抗性,芽孢菌的芽孢耐壓性強于非芽孢類細菌;在一定范圍內壓力越高滅菌效果越好,在相同壓力下滅菌時間越長滅菌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超高靜壓的滅菌方式中,對于芽孢菌,間歇式循環加壓滅菌效果好于連續式加壓;溫度是微生物生長代謝最重要的外部條件,不同溫度與超高靜壓的協同滅菌有利于殺滅細菌芽孢;壓力會改變介質的pH值,影響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超高靜壓殺菌時,物料的化學成分對滅菌效果有顯著影響[1]。
2 超高壓均質殺菌技術
2.1 超高壓均質殺菌的作用機理及特點超高壓均質殺菌是一種用物理方法動態連續進行的液態物料破碎的冷殺菌技術。在動力殺菌中,液態物料中的微生物受到壓力瞬間釋放產生的強烈剪切、高速撞擊等動力作用,盡管這些作用產生的基本條件仍為高壓,但形式已遠不止超高靜水壓殺菌中單純的擠壓作用。
超高壓均質的殺菌機理是:利用超高壓產生對液態物料的擠壓,以及壓力釋放時強烈剪切和高速撞擊等聯合作用,使其中細菌的細胞結構發生破壞和改變,從而失去或鈍化其生物活性,達到殺菌目的[17]。
2.2 超高壓均質殺菌的研究現狀
2.2.1 在乳制產品中的研究 杜軍等[17]應用超高壓均質處理牛乳后發現,在所采用的實驗條件下,大腸菌群菌落數可以達到小于10 ml-1以下;即使是在殺菌效果較差的條件下,細菌總數最大也可以降低3個對數單位。
2.2.2 在果類制品中的研究
李菁等[18]應用超高壓均質處理西瓜汁后發現,采用150 MPa壓力處理3次,并控制料溫不高于40~45℃,菌落總數和霉菌及酵母菌數均可達到要求。Neil H.Mermelstein等[19]研究了超高壓(45 000 Psi,約310 MPa)均質處理的鮮橙汁,貨架期可達6個月。
2.2.3 其它研究
劉成梅等[20]在牛奶、桔囊溶液、胡蘿卜溶液中添加大腸桿菌后的超高壓均質處理實驗結果顯示,在14 000 Psi(96.5 MPa)、流速350~400 ml/min時,牛奶處理3次后大腸桿菌下降率為99.997%,桔囊溶液處理4次后下降率為99.992%,胡蘿卜溶液處理4次后下降率為99.998%。
鐘業俊等[21]研究發現,在120 MPa,25℃下對枯草桿菌瞬時高壓處理1次,致死率為93.82%;酸性和堿性條件下較中性下更有利于瞬時高壓殺菌,酸性條件下殺菌效果最好。
轉貼于
代元忠等[22]對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進行了實驗破碎,以103~117 MPa處理一次可使大部分大腸桿菌中的細胞破裂;用60 MPa進行均質,使酵母菌微粒粒徑2~5 μm,再用超高壓均質機調壓至135 MPa循環處理3次,最小粒徑0.01~0.05 μm。
2.3 影響超高壓均質殺菌效果的因素殺菌效果影響因素基本同超高靜壓,但超高壓均質殺菌的處理次數對殺菌效果影響較大。
3 超高靜壓殺菌與超高壓均質殺菌比較[23]
3.1 承受壓力不同兩者殺菌時的壓力都很高,超高靜壓范圍為100~1 000 MPa,超高壓均質壓力一般為40~60 MPa,最高可達100~200 MPa[24],超高壓均質殺菌的常用壓力小于超高靜水壓常用處理壓力。
3.2 作用機理不同超高靜水壓殺菌的原理主要是高壓對微生物的擠壓致死作用,導致微生物原有功能破壞或發生不可逆的變化;超高壓均質殺菌是利用超高壓對液體物料的擠壓,以及壓力釋放產生的強烈剪切和高速撞擊等動力作用,使細菌的結構發生破壞和改變。
3.3 處理工藝不同超高靜水壓殺菌是在一定溫度下,把物料裝入柔性材料中密封后放于水中對水進行高壓處理的過程,處理量較小,難以實現工業上的連續化。而超高壓均質殺菌是呈流動狀態,可以實現工業上的連續化操作。
3.4 選用的設備不同超高靜水壓殺菌由專門的高壓殺菌設備來完成,高壓容器是整個加壓裝置的核心;超高壓均質殺菌由超高壓均質機同時完成了物料的均質乳化和殺菌作用。
3.5 處理時間不同超高靜水壓的殺菌效果遵循施加壓力越高,處理時間越短的規律,一般處理時間為5~30 min。超高壓均質殺菌由于連續化操作,處理時間極其短暫,整個過程只需1~5 s。并且處理次數是一個關鍵因素,一般處理2~3次的效果較理想。
4 前景展望
超高壓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冷殺菌技術,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除上述超高靜壓殺菌與超高壓均質殺菌外,另有一種新的瞬時滅菌方法——超高壓水射流滅菌方法(西南交通大學藥學院王盛民教授的發明專利,專利申請號:200410040040.5),該方法是一種利用超高壓水射流瞬態卸壓的膨化作用而使微生物破碎的滅菌方法,在研究的壓力范圍100~350 MPa內的殺菌效果隨著壓力的升高而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顯示了該滅菌方法的可行性,為殺菌領域增添了一項新的殺菌技術。
鑒于超高壓技術在食品和醫藥衛生等領域中消毒殺菌的研究應用,超高壓產品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市場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研究的不斷深入,超高壓技術的應用必定會越來越高效、成本越來越低,應用的領域也會越來越廣。
【參考文獻】
[1]李汴生,阮征.非熱殺菌技術與應用,第1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24.
[2]田曉琴,宋社果.超高壓對鮮牛奶殺菌效果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7) :4397.
[3]馮艷麗,余翔.超高壓殺菌技術在乳品生產中的探索[J].食品工業,2005,1:30.
[4]趙玉生,趙俊芳.獼猴桃汁的超高壓殺菌效果[J].食品科技,2007,(4):146.
[5]Bull M K,Zerdin K,Howe E,et al.The effect of pressure processing on the microbial,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Valencia and Navel orange juice[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2004,5:135.
[6]黃麗,孫遠明,潘科,等.超高壓處理對荔枝果汁品質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7,2,23(2):259.
[7]吳萬貴,董衛,孫向彬,等.常溫超高壓殺菌技術在哈密瓜汁中的應用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2):133.
[8]陳韜,周光宏,徐幸蓮.高壓技術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3,29(9):64.
[9]Hugas M,Garriga M,Monfort J M.Meat Sci,2002,62:359.
[10]陳復生,張雪.食品超高壓加工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11]Cruz-Romero M.Effects of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on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oysters[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2004(5):161.
[12]董吉林,申瑞玲.高壓加工技術在水產品中的應用[J].食品與機械,2006,22(4):12.
[13]鄭賢紅.超高壓對病毒的影響[J].國外醫學病毒學分冊,2004,11(2):59.
[14]趙春燕.超高壓對微生物的影響及其應用[J].中國公共衛生,2000,16(3):23.
[15]高瑀瓏,王允祥,江漢湖.食品基質對超高壓殺滅枯草芽孢桿菌影響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4,25(6):43.
[16]于亞莉,張守勤,劉靜波,等.高壓技術在生物科學及相關領域中的研究與應用[J].食品科學,2006,27(10):578.
[17]杜軍,張紹英,戴元忠,等.動力作用作為冷殺菌方法的可行性初探[J].中國乳品工業,2002,30(6):25.
[18]李菁,張紹英,丁玉振.西瓜清汁的動力殺菌效果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6,27(7):71.
[19]Neil H.Mermelstein.High-Pressure pasteurization Juice[J].Food Technology,1999,4:86.
[20]劉成梅,劉偉,Roger Ruan,等.瞬時高壓作用對E.coli存活率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5,26(2):87.
[21]鐘業俊,劉成梅,劉偉,等.食品基質成分對瞬時高壓殺滅枯草芽孢桿菌效果的影響[J].現代食品科技,2006,22(3):17.
[22]代元忠,張秀梅,趙永強.超高壓對撞技術裝備在制藥行業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05,36(1):62.
[23]彭洋興,劉成梅,劉偉,等.瞬時高壓殺菌技術[J].糧食加工,20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