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路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538-01
健康教育路徑是為了滿足患者在疾病發生、發展、轉歸過程中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某一類疾病患者或正在執行某種特殊治療的患者制訂的住院期間健康教育的路線圖或表格。顱腦外傷是在各類創傷性事故、突發性災害事件中較為常見的損傷。顱腦外傷具有病情兇險、緊急、受傷機制復雜、死亡率極高、通常伴有其他系統的損害,是影響人民生命健康公共衛生問題。有效控制顱腦外傷的死亡率,讓患者盡早恢復生活與工作能力,健康促進要先行。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對136例顱腦外傷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對顱腦外傷患者136例實施健康路徑教育,男108例,女28例,年齡1--72歲,平均40.2歲。于受傷后2小時--1天入院,均在傷后行頭顱CT確診,其中顱骨骨折39例,腦挫裂傷57例,硬膜外血腫27例,硬膜下血腫13例,GCS評分>8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取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8例。(1)對照組健康教育的實施,采用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2)按健康教育路徑為觀察組制定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路線圖,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指導。觀察組健康教育路徑的制定及實施。見表1。
1.3 評價指標標準:(1)健康教育知曉率。采用我院護理部制定并常規使用的評價表。患者復述宣教內容的程度分:≥85%為掌握;60%-80%為基本掌握;≤60%為未掌握。(2)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的滿意≥90%為滿意;60%-80%為較滿意;≤60%為不滿意。
2 結果 兩組健康教育的知曉率比較,結果見表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結果見表3。
3 討論
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提倡醫、護、患三者的密切配合,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增進護患溝通,密切了護患關系。同時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護理工作的主動性,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士為達到預期目標、必須從各方面提高自已的業務水平,并針對患者的各種健康需求,反復多次講解、示范,如功能鍛煉、并發癥的預防。這樣就促進了護士與患者的溝通,增加了信任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病人的需求,深化了整體護理的內涵,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1]。
總之健康教育路徑是實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2],它能給患者和家屬帶來真正的實惠。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知曉率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都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婦產科準備行剖宮產手術的1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孕37周以上;②具有剖宮產指征;③無任何產科合并癥。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性病變;②精神病史;③文盲或有認知功能障礙者。入選的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8±5.5)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6±1.3)周。100例產婦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7例、高中和中專的有33例、小學20例。兩組產婦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院期間,責任護士隨機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內容為入院指導、飲食的注意事項、母乳喂養的注意事項等。
1.2.2觀察組
實施臨床路徑式健康教育。成立路徑式健康教育小組,護士長擔任負責人,實施護理干預前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路徑表,表格的制定根據國外相關文獻中關于標準護理計劃臨床路徑表的內容擬定護理標準和護理目標,本次實驗參照97年美國東南外科協會制定計劃護理標準。路徑表中橫軸為住院和手術天數,縱軸包括入院評估、各項檢查、診斷與治療、飲食指導、術前宣教、術后評估、母乳健康喂養、心理干預、出院指導、圍產期回訪等,剖宮產產婦健康教育路徑表制定完成。責任護士向產婦講明路徑式健康教育的目的與意義,便于產婦與家屬配合護理工作的完成。術后按路徑表指導產婦母乳喂養及康復鍛煉,記錄產婦健康動態。根據記錄全面的分析,找出干預措施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及時督促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
1.3觀察指標
產婦圍生期護理知識知曉率、住院天數、并發癥發生率、住院費用、患者滿意度。
1.4滿意度評價
責任護士給出院的每位產婦發放圍生期知識問卷及滿意度調查表。知識問卷滿分為100分,根據得分進行比較。患者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0分以上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問卷發放率為100%,回收率為98%。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問卷平均分、住院天數、術后臥床時間、治療費用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2,P<0.05)。
3討論
國外很早便提出路徑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此法從患者角度出發,根據患者需求靈活給予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概念。路徑式健康教育為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護士制定縝密詳細路徑計劃。產婦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后,由傳統的被動接受治療轉變為自我主導式治療。產婦明確了自我需求,使護理工作更能直接針對產婦需求,工作質量與效率得到提高。促進了護患溝通,融洽了護患關系,增進了產婦對護士的信任感與依賴感,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孕產婦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后,能自主學習圍生期知識,健康意識有所提高,主動學習比傳統被動聽取對知識掌握程度更加牢固。從結果來看,對這種新型的路徑式護理模式,大多數產婦感到滿意。產婦對術前準備、術后應對、產后不同時期的活動范圍與方式、飲食、母乳喂養、新生兒合理、產后康復等的相關母嬰保健知識已經有了良好的掌握。
4結語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急診留觀患者;應用效果
我院自2010年在全院開展了責任制整體護理,其中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中的重要環節。在實施過正中筆者發現,急診科對留觀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全院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其原因為急診患者量多、病情急、危重、復雜、流動性大而留觀時間又短[1]。為了提高急診科健康教育水平,我們不斷探索具有急診特色健康教育路徑。依據標準制定健康教育計劃,為患者制定留觀期間的健康教育路徑表,以滿足患者的需要[2]。筆者將健康教育路徑運用于急診科留觀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12月在我院急診留觀的患者486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男279例,女207例,年齡18~82歲,平均年齡37歲,兩組在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地域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兩組均實施整體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不受時間限制,由護士隨機進行,干預組采用健康教育路徑方法進行指導,由責任護士按健康教育路徑表有計劃的向患者及家屬采用口述、示范、卡片等多種方式進行,并及時評價完成情況及修訂內容,護士長每天抽查。每階段對患者進行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比較兩組病員對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和護理質量滿意度情況。
1.2.2干預內容 第1d:向患者介紹觀察室環境、醫護人員姓名、醫院制度、便民措施,解釋檢查項目的目的及配合要點,指導活動與休息,飲食指導,評估患者與家屬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行心理干預。第2d:介紹相關疾病的病因、癥狀、體征、治療、預后,完善相關的檢查,講解藥物的治療作用、用藥時間、注意事項、有關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應對措施,必要時再行心理干預。出院前:評估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和家屬想要了解的問題,向患者交待回家后的注意事項,介紹活動與休息及合理鍛煉的方法,繼續用藥的用量、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復診的時間,如遇緊急情況與醫院聯系的方法等[3]。每次實施均應對應相應的時間段,實施后責任護士和患者雙簽名,以便核查是否及時落實。責任護士在下次實施前應評價上次健康教育的落實情況并及時調整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案。護士長定期督查患者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并給予指導。
1.2.3評價方法
1.2.3.1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調查 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識問卷表",讓患者及家屬復述每階段健康知識,包括醫院規章制度、使用藥物、治療及相關注意事項、靜脈導管的維護、注意事項共10題。每個問題分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得分為3、2、1分。在出院時給予兩組評價問卷測試,25~30分為掌握,18~25分為部分掌握,小于18分為未掌握。問卷回收率為100%。
1.2.3.2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 采用自制的"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表",了解患者對治療護理過程的滿意率,共20題,每題5分,90~100分為滿意,80~89分為較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問卷回收率為100%。
1.2.4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運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比較,見表1。
2.2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比較,見表2。
3結論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是幫助患者了解、掌握與自身疾病相關的醫療知識,并養成對疾病恢復有益的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消除患者不良的精神反應,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4]。急診留觀患者病情復雜多樣,流動較大,且病情危險,導致急診觀察室的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隨機性強。健康教育路徑通過有時間性和最適當的護理服務程序,使健康教育內容制度化、規范化、具體化,讓護士能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工作,避免了護士行為的盲目性和隨意性[5]。
健康教育路徑規范了護士的教育行為,增強了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護士在評估、教育、評價、再教育的基礎上,鍛煉了工作能力。健康教育多次少量地進行,患者容易掌握和接受。同時,每天的教育評估,增加了護士和患者的交流機會,縮短了護患距離,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徑在急診留觀患者中的應用,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率及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護理方法,值得參考和推薦。
參考文獻:
[1]薛靜,王琳.綠色通道與急診留觀患者健康教育[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6):2813.
[2]凌燕芬.健康教育路徑在腹腔鏡卵巢腫瘤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1):94.
[3]阿孜古麗?阿不都哈的熱比艷木?買買提明.健康教育在急診留觀患者中的實施[J].新疆醫學,2011,41(1):59-60.
【關鍵詞】 健康教育路徑;弱視兒童;健康教育;效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1097-02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我院的現有資源,觀察在2013年8月到9月來本院弱視門診就診弱視兒童,被確診后確定為研究目標,隨后隨機抽選20位弱視兒童的家長作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健康教育路徑的規劃 首先本院對確定的調查對象進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以及家長對弱視知識的需求進行調查問卷的編制。
1.2.2 健康教育路徑的內容 根據本院對調查對象的了解分析,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家長希望在患病兒童進行治療時得到本院對其進行和弱視疾病相關的發病機制以及預后的知識指導;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長希望在患病兒童進行治療時得到本院對其進行和弱視疾病相關的散瞳注意事項知識指導;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家長希望在患病兒童進行治療時得到本院對其進行和弱視疾病相關訓練方面知識的指導。然后根據患者家長的相關希求以及本院的實際情況進行調差問卷的編制,在編制過程中添加了以下幾點內容:①患者的個人資料。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家長的姓名、行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②患者家長對其子女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其中主要包括弱視的基本知識、弱視的治療方法、弱視的訓練方法、弱視的健康訓練規范以及和弱視相關的散瞳等注意事項。在這個部分中對家長設定八個和弱視知識相關的題目,采用1-8的量化加分,分數的高低決定著家長對弱視知識的了解程度的高度。
1.2.3 健康教育的實施 對患者家長進行弱視疾病的健康教育時前,需要門診護士對患者家長詳細的解釋健康教育路徑的內容和重要性,得到患者家長的支持,然后向患者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后,門診護士需要向患者家長進行耐心的健康教育,給患者家長講述與弱勢疾病有相關的相關知識以及怎樣配合醫院治療弱勢疾病的相關知識。待患者三個星期后來門診進行二次確診時,門診護士需要對患者家長再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家長對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是否配合醫院的治療進行患者弱視康復訓練的監督。
2 結 果
將20名家長在健康教育前后對調查問卷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打分量化,共分為三個等級,如果平均分在0-3分之間為較差,平均分在3-6分之間為一般,平均分在6-8分之間為較好。在健康教育前調查問卷顯示,對弱視知識了解達到較好層次的家長人數為0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零,對弱視知識了解達到一般層次的家長人數為7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五,對弱視知識了解達到較差層次的家長人數為13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五,品均分為2.9分,健康教育后的調查問卷顯示,對弱視知識了解達到較好層次的家長人數為10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五十,對弱視知識了解達到一般層次的家長人數為9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五,對弱視知識了解達到較差層次的家長人數為1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五,品均分為5.8分。在健康教育前后對護士也對家長回答與弱視有關知識問題的正確率做出了分析,對于弱視發病機制的問題,健康教育前的家長回答的正確率為百分之十五,健康教育后家長回答的正確率為百分之八十五;對于散瞳目的以及散瞳的注意事項的問題,健康教育前家長回答的正確率為百分之五,健康教育后家長回答的正確率為百分之五十;對于弱視健康康復訓練的問題,健康教育前家長回答的正確率為百分之五,健康教育后家長回答的正確率為百分之八十。
3 討 論
根據調查結構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家長對弱視知識的了解判若兩人,由對弱視知識的掌握為白紙程度轉變成能夠良好的配合醫院的治療,督促其子女在家進行康復訓練,對弱視的發病機制、散瞳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項知識和弱視健康訓練等知識做大了系統的掌握,說明健康教育路徑模式在門診弱視兒童健康教育過程中具有顯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賀青,石鑫,郭鳳華.弱視患兒家長對疾病認知的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12(35).
[關鍵詞] 鼻咽癌 健康教育 康復
[中圖分類號] R16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40-01
健康教育路徑是為了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患者制訂的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的路線圖或表格[1]。放射治療目前仍然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因住院時間長,不良反應重,因此加強健康教育對良好的治療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我科對218例行放射治療的鼻咽癌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護理,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入組病例為2009年1月-12月在我科首次住院的218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1例,年齡18歲-73歲。受教育程度:小學以下79人,初中59人,高中42人,大專以上學歷38人。按鼻咽癌UICC1997分期,Ⅰ期 8人,Ⅱ期69人,Ⅲ期60人,Ⅳ期81人。其中34 例患者采用單純放療,其余的所有患者均采取以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1.2 方法 制訂鼻咽癌患者基本情況調查表及健康教育路徑表。路徑表由主管醫師、護士長、主管護師共同制定完成,由責任護士或護師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主管護師進行逐項評價并完善。固定由一名主管護師負責完成出院后3、6、9、12個月的隨訪。路徑表的執行情況由護士長監督,在路徑表的應用前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護理干預,健康教育從入院到出院,再到院外隨訪。針對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和不同治療階段的健康問題,分別給予指導。臨床路徑實施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放療前護理干預
1.2.1.1 心理護理 患者住院后,首先要尊重、安慰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簡單介紹鼻咽癌的病因、癥狀、治療手段等,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治療前向患者解釋治療的目的、方法、各種副反應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其理解、信任、支持和配合,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告訴病人醫護人員會及時處理放療不良反應,以減輕心理壓力,使其安心接受治療。鼓勵病人以堅強的毅力克服治療所帶來的暫時痛苦,以良好的心態接受并順利完成治療的全過程。
1.2.1.2 口腔檢查宣教 向患者說明放療前口腔檢查、治療的重要性。由口腔科醫師拔除無法保留的殘根,治療齲齒、牙周炎或牙齦炎,避免放療引起放射性骨髓炎。為患者測量門齒間距并做好記錄,同時還要告知患者放射治療后3年內避免拔牙。
1.2.2 放療期間護理干預
1.2.2.1 照射野皮膚護理 保持照射野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做好衛生宣教,向病人說明保護照射野皮膚對預防皮膚反應的重要性。囑病人穿柔軟棉質低領衣服,避免粗糙衣物的摩擦及碰撞等外傷造成頸部皮膚破潰、感染,禁用碘酊、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劑,避免冷熱的刺激。若局部皮膚出現干性脫皮時,勿用手抓及撕剝,以防局部感染。注意觀察照射野皮膚的變化,照射野可用溫水或柔軟毛巾輕輕沾洗。
1.2.2.2 功能鍛煉指導 從放療開始指導患者實施Ⅰ期康復計劃。教會患者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如有節奏的叩擊,最大限度地張口,充分暴露口腔;練習鼓腮、微笑、磨牙、舌肌運動、在顳頜關節處做局部按摩等。同時多活動頸部肌肉,頭頸向左或右側彎、旋轉,預防或減輕并發癥的發生。
1.2.2.3 鼻腔口腔衛生指導 早期由于放射線作用引發竇腔粘膜急性充血、粘膜腫脹和分泌物增加而影響引流,指導病人進行鼻咽沖洗,每天1-2次。第一次沖洗時應教會病人沖洗的具體方法,并說明沖洗的注意事項。囑平時注意鼻腔的清潔,保持鼻腔鼻竇竇口復合體的引流通暢,按醫囑局部用藥等,禁止用手挖鼻,避免誘發出血。囑患者于每日晨起、睡前和飯后用軟毛牙刷、含氟牙膏刷牙,經常漱口,多喝水,維持口腔濕潤,也可給予清熱解毒的金銀花、茶等。按醫囑給予霧化吸入、含漱液含漱以延緩和減輕口腔副反應發生。
1.2.2.4 飲食指導 加強病人對癌癥的認識,說明營養在放療過程中的重要性。指導病人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鐵質、低脂肪的食物。避免熏炸、辛辣、刺激性、腌制食品,禁煙、禁酒,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給予軟食或半流質飲食。
1.2.3 出院指導 出院后實施Ⅱ期康復計劃。堅持每天功能鍛煉,以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化,直至治療結束后2-3年。照射野皮膚一個月內須繼續保護,注意保持口腔、鼻腔衛生,自行進行鼻咽沖洗,保持鼻咽部清潔。告知繼續用藥的藥名、劑量和用法,保持樂觀的情緒,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防寒保暖,預防感冒。在飲食上仍要注意加強營養,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次飲水,以減輕口干癥狀。同時保存好病歷資料及出院聯系卡,告知復診的指征和時間,以便跟蹤觀察病情。
1.2.4 出院后隨訪 隨訪護士根據路徑表的記錄情況,在患者出院后2周、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各隨訪一次,督促患者實施Ⅱ期康復計劃。用詢問、溝通、反饋等方法找出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具體指導。由于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在反復的康復訓練中易產生厭倦、不能堅持、依從性差等現象,給予康復中的患者信念支持,耐心指導、評價,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方式及行為,從而提高治療護理的依從性。
2 結果 通過對218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護理,提供支持與指導,經一年隨訪觀察,患者健康知識的知曉率有了很大提高,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增強,張口困難的發生率降低。
3 討論 隨著護理模式的改變,護理范疇由原先只局限于單純的疾病護理,轉變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護士不僅是護理者,也是康復促進者、教育者、信息提供者。由于鼻咽癌患者治療時間長,化療、放療導致的副反應大,有較大的心里壓力,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不利,通過護理人員規范化的宣教,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幫助患者獲得與疾病康復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改變生活方式,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鼻咽癌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護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能促進疾病的康復,有效減少或防治放療后并發癥,提高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