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參考文獻
[1]王婷婷.多元智能理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研究及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卓麗華.運用游戲教學法構建中職幼師專業特色的英語新課堂[D].遼寧師范大學2011
[3]劉俊.語法翻譯教學和交際法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
[4]邵丹.中國初中英語學習者二語心理詞匯的調查及其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08
[5]朱廣瑜.文化語境與高中英語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0
[6]孫敏.新課改下的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7]曹劍波.英語交際教學法與英語傳統教學法在初中課堂的結合與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9
[8]孫麗娟.合作學習在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9
[9]竇黎.高中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0]趙萍.高中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1]郝亦佳.中美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的案例研究及其對第二文化習得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10
[12]王璐.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傾向對成人英語學習者學習信念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3]黃金子.三語教育背景下的朝鮮族英語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4]朱瑩.雙重代碼理論在中專英語情景對話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5]劉秀花.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6]康丹華.大學英語四級測試中同義詞的研究及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7]劉靜.個案研究:探索有效利用電影提高跨文化意識的途徑[D].遼寧師范大學2009
參考文獻
[1]陸婷.應用語言學學術語篇三詞立場詞塊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楊慧.詞塊運用與大學英語寫作水平關系的個案研究[D].延邊大學2010
[3]何濟生,王家云.“過程習作法”簡介[J].國外外語教學.1996(04)
[4]李燦.詞塊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3
[5]王錦霞.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的介入[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04)
[6]張艷紅.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動態評價體系建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01)
[7]王永林,卞永成.教師介入對提高學習者自主性的作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6(05)
[8]江慶心.論教師介入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J].外語界.2006(02)
[9](美)傅丹靈,王志軍,著.如何教寫作[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0]劉英賢.詞塊教學對大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影響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11]龔成紅.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在不同文體寫作中詞塊變體運用的實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
[12]張素君,葉華.學生作文構思過程的教學干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07)
[13]儲愛華.詞塊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14]孔昭莉.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寫作中的詞塊使用發展模式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
[15]張攀.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詞塊使用情況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
[16]況博群.詞塊在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17]周瑜.中外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中的高頻四詞詞塊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18]膝春紅.英語語法與寫作--對美國堪薩斯大學中國留學生英文水平的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04)
[19]SusanBosher.ThecomposingprocessesofthreeSoutheastAsianwritersatthepost-secondarylevel:Anexploratorystudy[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1998(2)
參考文獻
[1]趙娜.真實性理論下對等師生關系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郭俊娜.關聯理論對主持人話語解釋的有效性[D].遼寧師范大學2013
[3]劉海英.習語的認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4]盧思函.概念整合理論下英漢新詞的語義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3
[5]宋丹妮.大學英語教材真實性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6]李旭新.現代英語和漢語中名動轉類詞現象的認知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2
[7]田楊.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8]馬龍玉.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9]張鐘予.澳洲原住民夢幻敘事語篇《卡彭塔利亞灣》連貫性解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3
[10]豈宇光.概念合成理論視角下廣告語言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11]王成偉.減負環境下初中英語作業布置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12]高芳芹.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中國家庭圖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3]吳佳麗.合作學習在農村高中英語練習課中的實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4]鄭麗華.框架理論視角下的婉約詞英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5]孔祥雯.概念合成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6]李成瑗.四維文化智商理論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應用及其對跨文化教學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7]董鑫.標記象似性和框架理論在言語幽默分析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8]張婉音.真實性課外活動對大學英語教學反撥作用的實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19]尹宏博.關聯理論視角下形容詞詞義不確定性的詞匯語用充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20]郭蕊.概念整合框架下澳大利亞英語特色詞匯產生的認知機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21]劉妍.VOA在線聽寫系統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聽力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22]張琳琳.語言教學真實性原則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2
[23]韓蕾.標準澳大利亞英語土著借詞的詞義變化解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2
【關鍵詞】中學語文 教學困境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88-01
1.引言
中學語文教學在整個中學課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承擔著我國優秀文化遺產即漢語的教學任務,對學生的語言培養和文化灌輸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之下,其中的問題顯得越來越明顯,嚴重的時候會讓語文教學陷入某種困境。因此,我們必須盡快尋找應對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幫助中學語文教學走出困境,健康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2.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困境分析
當前,中學語文在新課程改革政策的推動下,其困境表現如下:
(1)不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上,很多學生心理素質仍然不夠高,這種非健康心理引發的學習狀況就會極大的阻礙學生的正常學習。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忽略了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引導,甚至對于部分內向的學生加以責備,更進一步加深了他們的心理問題;
(2)缺乏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引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只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才能夠博覽群書,擴大視野,陶冶情操,不斷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而現行語文教學中往往以追求升學率為指揮棒,不能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從而使學生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甚至把閱讀當成了一種負擔;
(3)忽視了對于聽說的訓練工作。一般來說,語文能力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且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聽和說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放到社會中去,就是人們對于傾聽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地位是非常看重的。但是,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還是看重書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于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不是太重視,他們的聽說能力偏低;
(4)缺乏必要的語文理論指導。當前,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自己讀然后自行理解材料的內容,并不會經常性的身必躬親的讀給學生聽,然后引導進行閱讀材料的理解。教師讓學生自己閱讀材料只是更多的局限于形式主義,并不會真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即使有些時候,教師會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但是,那種指導只是非常有限的,并不會給予學生實質上的科學指導;
(5)缺乏與高級語文銜接的意識和行動。當前,有些地方的中學語文考試題目中已經取消了對語音和字詞的考查,雖然說這是目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但是,它會直接影響到以后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因為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語文基礎知識作為依托的,并連續性的運用到后期的語文學習當中去。因此,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淡化識記、強調理解和應用的導向并不適合后期的高中語文學習。
3.中學語文教學困境的應對措施分析
鑒于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問題頻出,比如說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忽視基礎,缺乏耐心、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課堂評價方式比較單一,效果不佳等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語文教師仍然受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未把握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度,有的濫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效果適得其反。當然,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因素之一,導致了他們對于語文課程的理解還不夠全面。那么,我們應該盡快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來幫助中學語文教學走出困境。具體來說,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
(1)中學語文教師應該盡快更新教學觀念。當前,中學語文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深刻影響,他們往往更為看重升學率,不知不覺的又被應試教育的繩索給束縛住了。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的語文考試更多在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更重視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該盡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給學生創造更多機會,讓他們參與到生活體驗中去,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語文素養。此外,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的配合進來,還要優化語文教學環境,讓學生在一個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夯實自己的語文基礎;
(2)中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習過程的科學引導和監督。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困境之一就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不夠強,往往仍然習慣于教師、學校和家長甚至社會的外在壓力,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式注定是有問題的,無法真正提高語文學習能力。針對這種情況,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有效引導,并配合以全程學習的監控,不能使得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這種學習模式中的作用應該是學習活動的策劃者、領導者以及參與者,并在組織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遵守一定的教學規范并進行合理的監控,以知識為本位,張弛有度,從而切實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3)中學語文教師要恰當的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當前,中學語文教學手段還偏于落后,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還有待加強。傳統意義上的中學語文課堂就是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下,這種教學手段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輔助手段,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4.結束語
總之,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甚至嚴重的時候還會陷入某種困境。因此,我們有必要解析導致這種教學困境的原因所在,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應對措施來及時調整問題,適應素質教育要求。這就是說,中學語文教學應該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細節,夯實基礎,同質異構,和諧競爭,多元評價,實施鼓勵。中學語文教師只有在大語文教學觀念的指引之下,才能夠體現人文關懷,才能夠切實的改革教學內容,從而引領中學語文教學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魏威.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活動課”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馮鐵山.試論語文教學論改革的價值取向[J].教育探索. 2004(07)
關鍵詞:成語教學 中學語文 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一.成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價值
一是成語是漢語詞匯體系里的特殊類型。中學階段,隨著中學語文教學進入中級階段,成語的數量和難度也在逐漸加大,因此,我們不能不正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語言的詞匯由詞匯單位組成,詞匯單位分為詞和熟語兩大類;成語是熟語的主體”。成語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歷史形成的,在漢民族語言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它和普通詞語共同構成漢語詞匯的有機體。成語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高級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成語教學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較大幫助。一個學生表達能力的高低與他所掌握的詞匯量、語匯量的數量與質量關系十分密切。在中學語文教學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都受到詞匯的影響。詞匯對于學生的交流溝通以及日常表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成語非常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常常碰到學生對成語的一些誤解,對一些成語往往只從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很難掌握成語的真正意思,如“葉公好龍”、“刻舟求劍”等,這也使得學生對成語精華的掌握不足,整體而言,中學生學習成語需要經歷一個逐漸積累、由易到難、具有連續性和層次性的過程。成語教學,能夠幫助留學生了解古今不同的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縮短學生的文化休克期,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到學習和生活環境中。
三是成語教學有利于中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教學實踐需要理論研究的指導作用,同時也能檢驗前者的不足,也能為其挖掘新的研究課題。就成語本體研究而言,其歷史已經很長,但是關于成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關于成語分類研究已經比較透徹,成語首先可以按照音節分類,一般是四字格和非四字格,其中四字格為主要形式;成語也可以按照來源分類,分為來源于神話傳說的、歷史事件的、詩文詞句的、民間傳說的等;也可以按照成語內部結構分類,分為聯合式、偏正式、動補式、動賓式、主謂式、連動式等;根據成語所用的修辭格,也能對成語進行分類,如比喻、借代、夸張、對偶等;根據成語的意義和常用搭配,還可以將成語分為文學藝術、宗教用語、軍事戰爭等多種類別。這些研究,非常有利于中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成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教學大綱以及采用教材收錄的成語缺乏規范性。在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等級大綱》收錄了很多成語詞匯,該大綱作為基礎、初級、中級以及考試及教學設計、教材編寫等方面的基本依據。在《等級大綱》里的8822條詞語當中成語有146條,這個比例只占到整個詞匯的1.6%。事實上,這些大綱收錄的成語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及閱讀的期刊雜志中使用頻率不盡相同,成語的編排順序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語義、語頻及歷史因素,任意性比較大,缺乏規范性。
二是中學語文成語教學模式缺乏實用性。初中學生在成語語義理解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偏誤,不僅和人的認識方式、漢語成語的自身特點、語境等因素有關,也同當前的教學方法有關。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成語教學受到語法體系研究中“本位論”思想的影響,包括詞本位、句本位、詞組本位以及字本位等等。在教學法中也存在以“詞”為中心、以“句”為中心、以“詞組”為中心、以“字”中心或以“語素”為中心的幾種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而對特定對象的差異考慮不足,教學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三是在具體教學中對語義特征把握不準。在具體教學中對語義特征把握不準,僅僅提取了成語的大概語義。如“興致勃勃”適用對象是人,指向人的精神狀態,而不是電影。這屬于對成語適用對象把握不準。“一錘定音”中,此“音”非彼“音”。“音”的本義是和音樂有一點關系的,指鑼的音色,但是現在多用比喻義,指最后的決定。這個偏誤是因為學生按照成語內部單個語素的字面意義來理解整體義。現行的語文教材大都仍只關注詞、詞組和句子,語素還尚未作為一個正式的層級單位被納入對外漢語語法教學體系中。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改進策略分析
一是要對成語教材、大綱中的數量與順序進行合理安排。我們知道,語匯與詞匯都具有系統性,語匯教學事實上包含對外漢語成語教學,這就需要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借鑒語匯教學的系統性、計劃性、目的性。這三個特性要與初中語文教學中成語教學的內容、方法以及目的相融合。
二是針對不同學生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目前在中學語文成語教學中主要以下幾種流派,直接法(是以目的語進行目的語教學的一種方法)、聽說法、視聽法(是將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的方法)、認知法、功能法(以語言功能和意念項目為綱,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各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特性,在進行實際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心理特質及特定的文化環境,選擇某一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成語與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審美情趣乃至價值觀念都緊密相連。不同文化成長環境的差異常常會造成對成語意義的理解偏差。
三是要加強教學中對成語的語義分析。對成語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對成語語素意義掌握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甚至可以說語義是詞義的基礎。為了能夠準確理解成語的語義,在對中學語文成語教學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漢語教師對成語的類型要有準確的把握。其二,對于漢語成語的高頻語素和生僻的低頻語素要注意區分。其三,對古今詞義不同的成語要注意區分。
參考文獻:
[1]馬宇環.中學語文教學中成語教學高效性策略淺探[J].考試周刊,2011,(58):58-59.
[2]杜娟.淺議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J].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11,(12):40-41.
[3]田啟群.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7.
[4]嚴義文.巧用成語導入[J].中學語文教學,2005,(9):23.
[摘要]社會的發展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發展的契機,同時也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的趨勢,是改革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必然途徑。從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入手,分析了運用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 教學方式
中學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有著較大的區別,它不僅承擔著中學生識文斷字的基礎功能,同時還要傳承祖國的傳統文化。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中學語文教學內容會不斷發生重大的變化。面對這樣的形勢,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其根本的需要,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中學語文教師則抱怨教學內容太多,無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專家學者把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因此,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1.社會發展的要求
進入21世紀,我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我們知識的更新速度日益加速,這對中學語文教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急劇增加,但是相對于知識的更新速度,語文教科書的更新速度較慢,傳統的黑板加粉筆和教科書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速度和根本要求。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的任務和難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解決這一難題。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新的教育技術,也是教育史上重大的教育改革,改進了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手段,推動了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進程。
2.中學語文教學本身的需求
中學語文的教學不是單純的語文學科教學,它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科教學,其融合了人文、地理、音樂、美術、歷史甚至宗教等因素在內,同時這些學科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又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夠使教學內容課內與課外密切結合,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為學科之間的橫向結合提供了機會和可能。同時,我國新的課程改革對中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語文教學時間的緊張。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成為擺在中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擴大課堂的教學容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特別是篇幅較長的課文,如余光中先生的《聽聽那冷雨》,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等。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1.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改變傳統的中學語文的學習方式
傳統的中學語文的學習方式以語文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處于教學的被動地位,是教師教學知識的傳授對象,語文教師和語文教材是教學的中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師和學生角色的互換,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能夠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
2.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提高中學語文的學習效率
語文學習的目的,就在于創設一個較好的語言環境,通過學習語文基礎的字、詞、句子等來提高運用母語的能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生活經歷的描述單靠自己的語言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在學習一些具體的成語或者風景的課文時,通過語言描述很難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但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將整個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效率。
3.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主動性
盡管新的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并不是否定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的效率完全取決于教師的能力。因此,教師自身掌握了較大的信息資源,同時也應當注重自身信息資源的更新。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求教師有多方面的創新和發展,應當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把握教材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現代信息技術能夠促使師生之間不斷交流互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1.提高現代信息技術所需要的軟硬件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需要一定的技術設備作為基礎,首先應當加強學校的硬件建設,如加強教室的多媒體建設,同時實現教室多媒體的上網;還應當加強學習語音室的建設,為語言交際能力的練習提高基礎;還應當著重建設學校的電子閱覽室,只有這樣才能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2.改變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方式,提高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
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方式不利于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興趣,因此只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才能實現中學語文教學的新的發展。現代信息教學的應用與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有著較大的關系,因此,我們應當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比如,可以通過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也可以通過讓教師多閱讀相關的報刊雜志等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3.注重提高中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有著較大的關系,但是中學生作為中學語文學習的主體,其自身通過信息技術來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應當開設一定課時的信息技術課程,為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奠定基礎。其次,可以通過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帶動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最后,可以開展與語文教學相關的課外興趣活動,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26.
[2]余勝泉,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45—147.
[3]余武.教育技術——信息時代教與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287—289.
關鍵詞:應用優勢;具體應用;游戲形式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傳統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低,主動性不足,導致語文教學的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游戲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則能夠充分激發課堂活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游戲精神的應用優勢
在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功利心較強,以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為重點,關注的是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高低,而忽視了班級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這就使得教師在上語文課時對學生的要求和約束較多,學生在課堂上必須緊跟教師的腳步,缺少一定的自由。同時,教師在講授課文內容時多是機械式地灌輸課本知識,而缺少讓學生自己進行感性體驗的步驟,導致整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缺少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影響整個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游戲精神在教學中的應用則使得這種狀況得到根本好轉,借助于教學游戲,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激發語文課堂活力,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對語文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中學語文教學質量。而這里所應用的游戲精神是高于教學游戲的一種非物質性存在,其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目的是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改變現有的中學語文教學模式,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游戲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選擇適合的游戲形式
游戲形式直接關系著游戲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因而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游戲精神時首先應該選擇合適的游戲形式,只有恰當的游戲形式才能夠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達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合適的游戲形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能夠改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創建新型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的游戲形式主要有演講比賽、成語接龍、角色扮演等,這些游戲都適合于中學語文教學。另外,除了這些常見的游戲形式,教師還可以自己創造一些游戲形式,使游戲得到升華,上升為游戲精神的層面。例如,在講授《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由小組負責對課文進行分析,然后再在班級上進行課文內容交流,作者老舍從哪幾個方面對濟南的冬天進行了描述,其所描寫的這些景色分別都具有什么特點,其共通之處又是什么,通過這樣一種特殊游戲形式,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能力,又能夠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培養。同時,這樣的游戲形式,教師既比較方便進行控制,又脫離了低層次的游戲,將游戲上升到游戲精神的高度。因而可以看出,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用游戲精神,不一定非要采用具體的游戲形式,而是可以通過這種特殊的游戲形式來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2.突出學生在游戲中的地位
在應用游戲精神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過去教師占主導的狀況,調整自身在教學中的位置,扮演好語文教學中的引導者和幫助者角色,同時突出學生在語文教學游戲中的地位。學生在語文教學游戲中應該是自由的,而且還應該是占據游戲中的主導位置,因而教師在應用游戲精神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進行語文學習,讓學生成為語文教學的主導者,創造一個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語文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例如,在講授《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形式的游戲來進行課堂教學。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只負責將扮演的任務和小組劃分分配下去,然后剩下的都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包括小組中角色的分工,小組表演順序以及表演劇本的編寫,最后的評審等,這些工作都交給學生來完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起輔助和引導作用,在適當的時候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幫助學生完成課文內容的表演。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學生在游戲中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學生在整個游戲過程中自己動手和動腦操作,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還能夠對學生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游戲精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激發語文課堂活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游戲當中能夠自由自在地進行思考,掌握語文學習的主動權。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安排教學游戲也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教師自身的角色得到轉換,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隨之發生改變,從而有效提高了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艷艷,汪莉.從游戲的角度看中學語文教學中新型師生關系的建構[J].隴東學院學報,2010(1).
[2]黃智平.高中語文教育與游戲精神(一):“游戲精神”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扎根的理論前提[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