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體育活動的含義

      體育活動的含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活動的含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體育活動的含義

      體育活動的含義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 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 作用

      1.引言

      近幾年,對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有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中學生體育生活動機的研究和對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分析等方面,從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系統視角對促進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形成的研究尚屬空白。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系統的重要功能是對體育參與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終身體育思想教育下的中學生體育參與的最佳效果是能夠將體育活動融入生活,變成生活的需要和內容,從而形成體育生活方式。本文從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的功能入手,分析其對影響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三個主要因素――體育價值觀的建立、終身體育能力的完善和體育參與的習慣的養成等有何促進作用,以期為深化改革的研究,改進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廣泛深入開展中學體育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等方法。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概念界定及含義分析

      3.1.1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概念界定及含義分析

      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是推動個體從事體育活動的相對穩定又可變化發展的多因素、多層次的驅動系統,它包括體育參與需要、體育參與動機、體育興趣、體育態度、體育活動習慣等成分。在不同年齡群體中,它們的發展水平有所不同。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受人的自我調節結構的調控,但它的形成與發展是在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實現的。在參與活動中,通過自身活動接受外界影響,逐漸形成活動需要與興趣,養成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

      3.1.2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義分析

      3.1.2.1體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義分析

      體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價值觀念指導下,在一定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下,社會中的個人、群體或全體成員把體育作為生活的需要和內容,并有規律、自覺地參與體育活動的穩定形式及行為特征。

      體育生活方式的科學概念,包含著質的規定性,即作為科學范疇的體育生活方式應該概括人們全部體育生活領域的活動方式和行為特征;作為科學范疇的體育生活方式不只是表述人們體育生活行為的具體特點,更主要的是表述人們體育活動形式的基本屬性;作為科學范疇的體育生活方式既是一個概括程度很高,又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概念。

      3.1.2.2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義分析

      所謂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是指在普通中學在校學生在“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在一定客觀條件制約下,中學生個人群體或全體成員為滿足多層次需要進行的全部體育活動的穩定形式和行為特征。

      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概念中涵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思想要求,其中也必定包含了對精神愉悅、個性展現、文化品位和健康理念等的多層次需要,集中體現了中學生體育行為的意識特性。把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模式在日常生活行為中加以確立,形成自覺穩定的體育鍛煉習慣,以有效地完成健康目的,這正符合“素質教育”思想對體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3.2建構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要素分析

      結合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概念,從結構理論的原則我們可以看出,“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建構和形成包含“體育活動的主體――中學生”、“體育活動的條件――校內外自然和社會因素”和“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中學生具體的體育活動”等三方面要素。

      上述三個方面的要素互相影響,相輔相成,是中學生建構體育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主觀與客觀要素。其中,中學生作為體育活動的主體,源于自身需要的體育價值取向及價值觀水平和因此形成的體育活動的主體體育意識是實踐體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動因,也是建構和形成一定體育生活方式的關鍵因素;體育活動的條件,從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面為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可能,并通過教育和宣傳媒介等途徑促進中學生自身條件的形成與完善,是中學生構建體育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促進因素;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中學生體育生活的具體化,通過內容和形式形成了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的體育生活方式。對上述三要素進行優化和整合,是中學生建構體育生活方式必須完成的學習與實踐課題。

      3.3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的功能

      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直接影響著體育活動的效果。對體育行為具有選擇行為的定向功能、激發行為的始動功能、促進行為的強化功能和持久行為的維持功能。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多種多樣,它們影響著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選擇性和持久性。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因素選擇體育活動的方式和手段,而且會根據不同體育活動的態度、興趣、愛好等個體動力因素選擇一定的體育活動和行為,激發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始動力,強化體育行為,增強意志,增強體育參與的效果,并可為體育參與的持久性提供動力保證。當他們認識到長期從事體育鍛煉的意義,體驗到不間斷鍛煉的需要得到滿足后的愉快情感,并養成了鍛煉的習慣后,就會心甘情愿地在各種情況下堅持進行體育鍛煉。不同人群不同程度地認識到體育在強身健體及其他方面的功能和價值,其參加目的動機及項目的選擇,參與活動時間的選擇等方面各不相同。

      3.4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系統對影響建構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三個主要因素的促進作用分析

      3.4.1對促進中學生體育價值觀建立的作用

      人作為體育生活的主體,體育意識的形成主要通過“對體育的需要傾向”“形成一定體育價值取向”“體育價值觀形成”“體育生活主體意識形成”的途徑實現。在這些環節中,體育價值觀的形成是最核心的問題。體育價值觀是一個多層次的觀念集合,在社會文化和社會價值的影響下,它體現了體育生活主體與體育需要之間的關系,以及對體育的意義、作用、效用等評價觀念的總和。

      體育價值觀對中學生的體育活動起到指導作用,而中學生的體育需要、興趣和態度又反作用于他們對體育的認知,直接影響著中學生體育鍛煉的情緒和效果,在興趣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建立較高的體育素養,成為影響體育價值觀建立的重要因素。

      3.4.2對促進中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完善的作用

      中學生體育能力即體育生活能力,指能夠根據條件的變化,選擇、運用甚至創造相應的身體練習方法進行獨立的體育鍛煉,合理地安排鍛煉時間,調節運動負荷,實行自我醫務監督和正確的自我評價身體狀況與鍛煉效果。其作為體育生活自身條件的主要內容,直接關系到體育活動的主體有效地參加體育活動,直接影響體育生活的效果和質量,因此對體育生活方式的建立、保持和完善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的定向、始動、強化和維持四種功能使中學生的體育生活能力即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本領在積極、持久、有選擇的體育學習和鍛煉過程中得到培養和完善。

      3.4.3對促進中學生體育參與的習慣養成的作用

      熱愛體育,從事體育,將體育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進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終身體育者的典型標志。在培養學生體育生活意識和體育生活能力的同時,通過有效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學生體育生活的習慣十分重要。

      在提高中學生體育興趣,加強終身體育思想教育的前提下改革體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第一,改革課程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第二,改革課程教法,實現課程學習的生活化;第三,課內、外相結合,實現體育生活的一體化。

      4.結語

      通過分析中學生的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對影響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三個主要因素的促進作用,系統了解了影響中學生體育行為主要心理因素與影響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形成主要因素的關系,探究了促進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建立與完善的內驅力的實質,拓寬了體育生活方式研究的視域,為中學的體育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李振斌,馬連鵬.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與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3,(12):107-110.

      [3]田金華.試論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07,23,(3):32-33.

      [4]王林.建構體育生活方式[J].湖北體育科技,2006,25,(3):271-276.

      體育活動的含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四川省;公共體育;調查分析

      1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人群的基本情況

      1.1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人群參加體育活動的年齡

      表1 公共體育活動者參加體育活動的年齡

      年齡 18-35歲 36-45歲 46-55歲 56歲以上

      百分比 13.6% 23.7% 27.7% 35%

      從(表1)中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公共體育活動者的老齡化傾向比較明顯。說明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人體機能會逐漸下降,身體就會受到疾病或潛在的疾病侵害。因此,年齡越高的公共體育活動者健身意識越強。

      1.2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人群參加體育活動的職業

      表2 公共體育活動者參加體育活動的職業

      職業 學生 工人 機關

      工作

      人員 企業管理人員 商業服務人員 退休人員 無業人員 其他

      百分比 5.9% 7.6% 12.5% 12.3% 8.7%

      44.3% 5.3% 2.2%

      從(表2)中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參與公共體育活動的人群中離退休人員所占的比例較大。說明退休人員有足夠的空閑時間以及相對較好的經濟基礎和充足的精力。

      2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人群參加體育活動狀況

      2.1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人群參加體育活動的頻度生命在于運動

      任何事物都是通過一定量的積累才達到質的飛躍。只有堅持經常性的鍛煉,才能提高人體的技能水平和整體健康水平,從而達到增進身體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1]。

      表3 公共體育活動者參加體育活動的頻度

      頻度 天天鍛煉 每周3次或3次以上 每周1-2次 每月1-2次 偶爾

      百分比 51.3% 30.6% 9.6% 5.2% 3.3%

      從(表3)中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最高的是第一類即天天鍛煉,其次是第二類即每周三次或三次以上,兩者共有81.9%,說明公共體育活動者的健康意識不斷增長,公共體育活動習慣也逐步形成。

      2.2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人群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

      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在30分鐘或30分鐘以上的占76.7%(見表4)。這與體育鍛煉人群中老年人居多,老年人閑暇時間充足,體育活動的時間較長,精力充沛等都有了一定的關聯。而對在職人員由于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快,參加活動的時間相對較短也有一定的影響。

      表4 公共體育活動者參加體育活動時間

      時間 10-20分鐘 20-30分鐘 30分鐘以上

      百分比 8.9% 15.4% 75.7%

      從以上的數據統計及分析處理上得出公共體育活動點鍛煉者參加鍛煉的頻次多、時間長、強度低的特點。這三項是體育人口的指標項。根據盧元鎮編寫的《中國體育社會學》一書中對體育人口的界定:①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以上;②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③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稱之為體育人口[2]。在參加公共體育活動鍛煉的人群中參加頻率達到每周三次以上的占31.6%,持續時間為30分鐘以上的占16.7%,強度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占60.5%。

      2.3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人群參加活動的場所

      表5 公共體育活動者活動的場所

      活動

      場所 公園

      廣場 公共體

      育場地 街頭

      巷尾 江河

      湖畔 小區

      綠地

      百分比 39.8% 10.5% 17.9% 8.2% 23.6%

      序 次 1 4 3 5 2

      體育活動場地設施是公共體育活動點鍛煉者參加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前提保障。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自身條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動場地,應當對該公共場所和居民住宅區配置全民健身器材明確管理和維護責任人[3]。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者活動的場所主要是在公園廣場、小區綠地、街頭巷尾。而在公共體育場地,江河湖畔較少。說明,公園廣場是大多數公共體育活動者的鍛煉點。

      3四川省公共體育活動人群參加體育活動的內容

      表6 公共體育活動者活動的內容

      活動

      內容 散步

      跑步 交際

      舞蹈 大秧歌 武術類 跳繩

      其它

      性別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百分

      比 8.1%

      4.2% 17.5%

      20.8% 10.6%

      15.7% 4.2% 5.7% 4.2% 1.1% 3.6% 2.1%

      問卷中體育活動內容共設計了6個運動項目。從項目的選擇上,男女有明顯的不同,這反映了性別的需要和興趣上的差異。相對以前的慢跑、快走提升為舞劍、太極拳、健身球操、老年探戈等,更多傾向于娛樂性,健身性。

      消費結構大多是買一些常用的運動服裝鞋帽、常用的運動器材(如太極劍、繩、扇子等)。而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體育生活的各種支出,主要包括購買運

      4建議

      4.1政府部門應發揮其政策導向作用

      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是整個管理工作的有利保證,也是達到整體組織目標的基礎,而科學健身是獲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證。政府部門要加快四川省社區體育建設,使公共體育活動點體育活動規范化、公共體育活動點建設法制化,以確保鍛煉者參加體育活動的穩定性和經常性。并且使體育鍛煉公共體育活動點與城市社區融合在一起,進而提高體育鍛煉公共體育活動點的組織化、規范化、法制化。增強鍛煉者的體育意識,逐步樹立“終生體育”的觀念,讓體育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讓人們理解“每天鍛煉1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真正含義[4]。

      4.2改善鍛煉壞境

      公共體育活動者的鍛煉環境應進一步加以改善與合作,如學校與體育鍛煉公共體育活動點聯合、企業與體育鍛煉公共體育活動點聯合等等,以實現體育場地設施等資源的共享。并要求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好現有場館,面向社會全部開放,提高現有設施利用率。多渠道籌集活動經費。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摸索建立體育創收自給的渠道。將集來的經費用于提供給公共體育活動者購買鍛煉器械,包租、新建場地。

      4.3活動內容、管理豐富

      在活動內容上,應以娛樂性、趣味性、保健性、表演性為主導。可在健身指導員的帶領下積極開展如老年探戈、健身舞、健身球、太極拳等為鍛煉者所喜歡的、對場地和經費要求不高且鍛煉效果好的運動項目。國家對以健身指導員為職業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5】。由政府部門出資為街道、社區配備專業的健身指導員為公共體育活動人群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

      參考文獻:

      [1] 袁方. 社會研究方法教程[M]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1期

      [2] 胡愛武.丁云霞 試論社區體育的科學公共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J]. 湖北體育科2002(1)

      [3]王凱珍,任海,王渡,等.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體育科學,1997,17(5)

      [4]尹敏 對南京市居民公共體育活動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5] 盧元鎮 .中國體育社會學[M].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6年6月

      體育活動的含義范文第3篇

      【關鍵詞】戶外體育活動 民間游戲 材料 活動量

      在戶外活動場地上,目光常常被孩子活躍的身影所“牽制”,他們興奮地穿梭于同學之間,盡情地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無限快樂!看著這些不由地想到,游戲是孩子的生命中迸發的激情,進而體悟理解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及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的含義。孩子們是熱愛體育活動的,那是他們的自由與權利。但是,我們也不能回避幼兒園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時的顧慮,如擔心他們在奔跑活動中受傷等。但難道就這樣剝奪了孩子們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權利嗎?顯然不行!為此,在我的幼兒園,我們參照幼兒園的實際水平,將戶外體育活動和幼兒園當前進行的課題有機融合,因地制宜地創設條件,將戶外體育活動與民間體育游戲相結合,形成更具有多元發展的特色戶外體育活動,從而促進師幼參與的有效性。

      一、“篩選”――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

      1.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滲入民間體育游戲活動。民間體育游戲來源于民間的現實生活,具有淺顯性、趣味性、綜合性等特點。我們遵循“安全、衛生、有趣”的原則,對游戲中的不利因素加以舍取、改編,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興趣,大膽改進,取其精華融入戶外體育活動。例如我園分年級組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增添了以下一些民間體育游戲:大班有清兵捉強盜、“瞎子”摸“拐子”、種西瓜等;中班有炒黃豆、跳房子、貓捉老鼠等;小班有拉大鋸、木頭人、關小牛等。這樣一來,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內容,激發了師幼參與活動的興趣。

      2.多樣的自制體育玩具豐富了戶外體育活動。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還是張家港后塍幼兒園的那次觀摩:在走廊上隨處可見的體育玩具不是花錢買來的,都是教師和孩子、家長共同利用一些“廉價”的廢棄物品自制的。雖然那些玩具比不上買來的花哨、美觀,但在兒童的世界里有時候一塊小石子勝過一輛小汽車。當然在具體制作過程中,必須兼顧“安全、實用”原則,盡可能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戶外體育玩具。例如,制作投擲玩具時,有的老師利用小飲料瓶剪成的“花瓣”狀作為飛碟使用,但它在空中旋轉的過程中存在著安全隱患,這樣的玩具就不符合安全標準,我園就要求教師進行相應的改進,用即時貼做好一些尖角的處理,規定好幼兒使用區域的設置等等。

      二、“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

      《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為此,我們做了以下的嘗試:

      1.熱鬧的環境,召喚幼兒參與的激情。為了讓幼兒以積極的狀態參與戶外體育活動,并感受到民間體育游戲的趣味,從而去悅納這種戶外體育游戲模式,我們在每個班級環境中,專門開辟出一方“民間游戲”專欄,教師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一些游戲的來源、玩法等推廣給孩子。在布置這些環境過程中,教師選擇了一些有“民族”韻味的“中國紅”色系材料來進行裝飾,從而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欲望。

      2.細膩的常規,引領幼兒感悟游戲的規則。為了確?;顒痈玫亻_展,老師建立了相應的戶外體育活動常規,如戶外活動安排表,具體安排了各班活動的時間、地點。同時,借助圖文并茂的規則提醒,幫助幼兒建立游戲活動的常規,也為教師專業指導戶外活動提供了方便。

      三、“推敲”――追逐體育活動的有效性

      1.增加戶外體育活動的趣味性。①設置角色。在開展自制體育玩具中,我們常常根據教學任務、內容的要求,讓幼兒扮演角色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大班“炸碉堡”、小班“螞蟻搬豆”等活動中,幼兒分別扮演、小螞蟻等角色。②情節激趣。情節的出現可以讓原本乏味的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幼兒在情境的渲染下,情不自禁地融入戶外游戲中,從而通過幼兒的參與,激發戶外體育活動的教育效用。例如,大班自制體育玩具“玩竹梯”活動中,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三人合作玩竹梯,培養幼兒的平衡和合作的能力。③競賽激勵。在中大班的體育活動中,我們較多地采用了競賽的方法。如民間游戲“兩人三足”、自制玩具“飛碟”等等,一般在幼兒經過練習,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可就某一單項動作進行競賽激勵,也可以綜合多項內容,組合之后進行競賽,這往往會成為整個活動的部分。

      2.合理地安排幼兒的活動量。活動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鍛煉的效果。教師在組織幼兒體育活動時,需注意通過調整影響活動量的因素,合理安排活動量。例如,玩民間游戲“貓捉老鼠”時,當“老鼠”和“貓”的幼兒一直處于追逐、奔跑、躲閃的運動狀態,而當“老鼠籠”的幼兒則處于站立狀態,兩者的活動量相差懸殊。那么,教師需注意觀察,對角色的分配做到心中有數,玩一段時間后,“貓”、“鼠”、“老鼠籠”交換角色,讓幼兒的活動量及時得到調整。

      體育活動的含義范文第4篇

      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是指近現代體育傳入之前,我國各民族就已經存在的體育活動。它是各民族世代相傳,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各種體育活動的總稱。凡是目前在民族地區依然流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包括自娛自樂的體育活動),都應屬于民族傳統體育的范疇。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根據其內容、形式的不同,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分為4類,即競技體育類,技巧表演類,娛樂性、趣味性的群眾游戲,綜合類。

      二、區域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及在推動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1.區域民族傳統體育的傳統性與區域民族地區全民健身。傳統性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它的傳統性為各族廣大群眾自覺參加體育活動奠定了基礎。民族傳統體育因為在各自特定區域和群體中倍受青睞,人們自覺、積極參加這些活動幾乎無需任何動員。譬如:在哈薩克族的“姑娘追”、苗族的“射背牌”、高山族的“背簍球”等活動中,在場的人們,尤其是青年男女,都會躍躍欲試,高興而來,盡興而歸。盡管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常拘束于一定的聚居區域,但各族各地經久不衰的群眾體育活動的集會,正是全民健身的體現形式。

      2.區域民族傳統體育的娛樂性與民族地區全民健身。目前,我國已經成功地舉辦了6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綜觀這些運動會的項目我們可以看出,50%以上都是娛樂類項目。這些活動大多在工作、生產之余進行,有的歡慶豐收,有的歡度佳節,有的祝賀新婚,有的消遣娛樂,它們都將一種歡快、喜慶的氣氛寓于體育之中。壯族的“打扁擔”、苗族的“跳蘆笙”、黎族的“跳竹竿”等眾多載歌載舞、節奏明快、服飾絢麗、活潑風趣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將體育與藝術融為一體,既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利于人們相互聯絡情感,很多體育項目伴隨著各族群眾愉悅地度過閑暇時光。

      3.區域民族傳統體育的群眾性與民族地區全民健身。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群眾性一直表現突出。原因在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健身的特點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群眾很自然的去接受并適應它,如叉草球、套馬等本身來自生活。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本特征和功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愈來愈多的人民群眾開始認識、接受和參與,并得到廣泛傳播和長久流傳,形成了相當穩定的群眾基礎。如投繡球、姑娘追、打扁擔等項目,不僅使人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促進身心健康。

      4.區域民族傳統體育的靈活性與民族地區全民健身。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等原因,我國目前普遍存在場地匱乏,器材短缺等現象,并成為阻礙全民健身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資料表明,我國2000年人均體育場地不過0.8m2,而且這其中97%屬于各系統,其中占人口21%的學校系統占場地總數的67.7%。而發達國家如美國的人均體育場地竟高達16m2。

      三、區域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在推動全民健身中的具體措施

      1.針對少數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科學地繼承與發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增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活力。我國56個少數民族,基本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體育,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需要科學的繼承與發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如通過廣播、電視、雜志及各種民間交流、民族運動會等,大力宣傳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價值與作用,更好的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

      2.針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育中某些過時的文化含義,在繼承的同時,必須對其內容和規則等進行一些變革和改進。應根據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的不同職業而選擇性利用。如在農民中開展時,應多選擇與他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有直接聯系、趣味特點濃厚的和帶有一定規則性的項目;對知識分子階層而言,靜態性健身運動形式較為適合,如各種少數民族的健身養生功法等。

      體育活動的含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體育活動成長過程作用

      所謂的體育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結合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和衛生措施,以達到增強體能、增進健康、豐富社會文化娛樂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二是指在學校教育環境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使他們形成體育鍛煉意識,提高體育活動能力,增進健康的教育活動。體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由其自身在培養人、教育人方面所具有的價值和作用決定的。對人的培養與教育,最終目的是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這方面體育活動具有無法替代的優勢,它在人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體育活動與社會適應

      人具有兩重性,即人既是有著細胞器官等組織系統的生物人,又是有著豐富情感和獨特個性的心理人,而從本質上看,人是一個社會的人,扮演著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因此,人是離不開社會的,要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須適應社會環境。體育活動就如同人進入社會環境前的“模擬場”,是檢驗人的能力的最好的標尺。體育運動技術和運動方式的高量換率,對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意義。由于現代科學的高速發展,今天的尖端科技很有可能一夜之間就被淘汰,知識更是如此,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是拓寬人的知識面,不斷地培養人的應變能力,使人在社會環境中樂于和有能力接受新知識。體育活動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這一動態系統的最大表現是運動技術和方式不斷追求最佳效用的有序進程。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一般根據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來選擇和使用運動技術和運動方式,同時,為了使自己所追求的目標能盡快實現,他們必然要不斷地創造和改造現已使用的運動技術和運動方式,找到最佳的功能和效用。體育活動的內容全面、多樣,更顯層次性,人都有一個向上的心態,在達不到較高目標時,必須在實踐中尋找不足,積累經驗,采取針對性的活動措施,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體現出自我價值。這極有助于人逐漸形成樂于接受未經歷過的生活經驗和新的思維方式與科學知識的心態。

      二、體育活動能培養競爭與合作能力

      競爭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根本性的巨大動力。競爭越多,競爭體制越完善,發展速度越驚人。體育活動能培養人的競爭意識,體育競賽的瞬息萬變和環境氣氛的變幻莫測,是培養人適應社會競爭環境的一種模擬訓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體育活動為人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激烈的競爭性是現代體育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體育運動之所以被人們狂熱崇拜,其原因之一,是因為它以最直接、最不加掩飾的競爭方式,呼喚人的原始動能,激發人體的潛在能力。體育活動可以激發人對競爭的熱忱,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驅除懶散,煥發熱情,追逐成就,并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遵守游戲規則,對人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進而對培養人的競爭意識起著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在激烈的競爭中,為尋求勝利,集結成團隊,是人類自然的做法。通過活動,人能夠培養群體意識與協作精神,在群體性的體育活動中明確自己充當的角色、責任與作用,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體驗合作效益與同伴的友誼,從而健全人格。體育運動過程是一個自然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在公平原則下實現競爭、合作、協調,不能在這種特定環境中生存就自然地被淘汰。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公平競爭,是體育競賽活動中生存的基本準則。

      三、體育活動有助于培養社會情感和耐挫力

      體育的社會情感功能與人的社會心理穩定性有直接聯系。所謂“心理穩定性”是指人的心理與社會相一致的心理狀態,或者叫人的心理平衡。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心理與社會是一致地保持著平衡,但是生活和社會都是復雜的,引起人的心理狀態變化的因素很多。如當人逢喜事時,久盼之望終于實現時,可能使人心喜若狂而失常態;家庭、親人的不幸,可能使人悲痛欲絕;因受到打擊而淡漠人生,等等,這些異常是人的心理失調乃至心理變態的表現,而參加體育運動能使種種心理失調得到調整。如通過一場籃球賽或足球賽可以發泄心中的郁悶情緒,使人的心情豁然開朗,從而更好地學習、工作與生活。

      在體育競賽中,具有的對抗性、競賽結果的不確定性和顯示結果的及時性等特點,能使觀看比賽的人心理上產生懸念和期望。當期望實現時人會感到欣慰、歡快、激動。體育比賽瞬息萬變,牽動人們的情緒,當出現“千鈞一發,反敗為勝”等震憾人心的情境時,人的期望會得到滿足。例如,在第28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我國女排在0∶2落后的情況下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絕地反擊戰。人們在參加體育活動時,也會獲得同樣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往往能夠移情于學習、工作、生活,使人精神振奮,奮發向上,充滿信心,勇往直前,產生積極情感的變化。

      體育在調節社會情感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2004年感動中國”這一評選活動中,由全國人民投票選出的十項最感動國人的事跡,其中兩項就是關于體育方面的:“女排精神”與“劉翔”,它們使千千萬萬的人為之振奮、自豪,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情緒受到鼓舞,從而產生了強大的社會效力,這充分顯示了體育的社會情感功能的深度和廣度。一場重大的國際比賽,往往100多個國家轉播實況,觀眾可達20億之多,堪稱舉世矚目,其他任何活動都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有如此之多的觀眾。因此,體育運動在調節社會情感方面,是一種有其特殊成效的重要手段。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的天堂|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国产熟亚洲女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97se亚洲综合在线|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