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課堂筆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習的時候,做好筆記很重要,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上,光聽不記,課后自然就忘得快。如果邊聽邊有選擇地記筆記,記憶必然深刻。實踐不斷證明,只有善于學習的人才會贏得更多的機遇,而做好課堂筆記則是達到學習高效的科學手段之一。事實上,相當多的同學在記錄課堂內容時表現出較為突出的被動性、隨意性、零亂性,使筆記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學生記筆記的興趣也逐漸沒了,有的學生不再記筆記,甚至把筆記本丟到一邊,嚴重制約了學習成效的提高。所以,既要告訴學生做好筆記的重要性,更要教會學生做筆記。
筆記本的選擇上,我發現不少學生所用的筆記本精致小巧,這固然有便于攜帶的優點,但空間狹窄、信息載量小是非常突出的局限性,所以選用較大些的筆記本就可以解決以上缺點。同時要學會“條塊分割”的記錄法,即把筆記本的每一頁用豎線劃分為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兩部分,前者記老師課堂所講內容,后者用來補充新內容。如我們在筆記本上記下課堂上老師所講“succeed in doing sth”的用法,后來老師又補充或我們在學習中發現“succeed”的其他用法,由于在筆記本上已給新知識留下足夠的空間,可以直接把新的內容補充進去。這樣把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便于集中掌握和復習。
記什么?我們在做筆記時,當然,并不是老師講什么就記什么,我們要學會巧記。要分清課堂內容的主次地位,采取“有重點、有選擇”的記錄原則,應記些要點、關鍵詞、關鍵句式,著重記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特別是老師講我們課前預習有疑問的內容時,更要注意記錄。記例句要記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如老師講“enjoy doing sth”用法時舉了兩個例句:“He enjoyed reading the novel.”“Old people enjoy talking about the past,while young people enjo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不用說,我們記第二個例子比較好。
大家都知道,計算機多媒體具有編輯存儲、播放、數據處理等多種功能,所以在有些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了不起再多一塊小黑板,一副掛圖,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甚至一些學生對學習都失去了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而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圖像等直觀信息可同步進行的優點,教學中可以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直觀化,變靜為動,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呈現操作過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和細節轉換,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清楚的感性認識。
2、創設學習環境,強化記憶
多媒體課件以其動感的畫面、流動的音效、優美的文字、絢麗的色彩和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形成了一種和諧的美,一改以往學生厭倦的白紙黑字情形,創設出一種輕松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做到“眼,耳,口,腦”多個器官并用,這就強化了記憶,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中,有些內容必須由教師板書出來,內容一多,就得花大半時間去完成。而利用多媒體手段,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例如畫正弦函數的生成過程,用常規的方法講解,在黑板上畫圖像的過程就需要6~7分鐘的時間,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只需約1分鐘就足夠了,大大提高了教學時效。
4、生動直觀,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難,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動態的過程靜止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其重點、難點具體生動直觀,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中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還能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比如在講“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一節時,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用教具進行比劃演示,這很難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點旋轉達180°后的圖像與原來的圖像關系說清楚,學生也很難掌握。而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讓圖像繞一個點旋轉180°后的運動過程和結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學生清楚地觀察圖形的運動變化過程,同時也使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得以豐富和強化,使學生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對稱”的概念。
二、應用多媒體的不足
多媒體教學有其優越性,但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其本身的特點與限制,也有它的不足之處。
1、課堂容量過大,會出現“迷航”現象
當短時間內接受超置信息時,大腦會處于停滯狀態,這種現象叫“迷航”。電腦能夠儲存大量的信息,這是電腦的一大優勢。有的老師在制作課件時,惟恐體現不出這一優勢,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盡量羅列,而在使用時,受到課時限制,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內傳輸的信息量。結果是五彩繽紛的多媒體信息包圍學生,其琳瑯滿目的程度令人頭昏目眩,無法進行知識的由“同化”到“順化”的編碼,這就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接受,出現媒體信息海洋的“迷航”現象。
2、有些多媒體課件不利于學生開展創造性思維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但要選擇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和素材,不是所有的課堂教學都適合運用多媒體。某些學科的內容是不適合強硬用多媒體去完成,在一些學校,因為多媒體的“熱”,不少老師一哄而上,用多媒體上課,全然不顧教學目的。
3、容易使教師不分主次,并產生依賴性
教學是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多媒體課件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輔助手段,不能是一節課的全部,也不能全部替代教師的授課活動,所以,不能把課件做得面面俱到,更不能把應該由學生思考的問題輕易地展示出來。對于那些用一兩句話就能使學生明白的內容,就不必再浪費時間與精力去制作課件。更不能產生依賴性,盲目崇拜、迷信多媒體。它作為一種“電教”方式,應給予正確的定位,即它的“輔”和“非主導性”。
一、三項:基礎與前提
我們都知道,由于中國近現代史的特殊原因,自建國以來,在我國的教育體系和人們的觀念當中“重理輕文”一直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重理輕文”的現象更為普遍,政治學科總擺脫不了“二流學科”的尷尬境遇,由此造成一些人所謂的“政治無用論”、“政治大而空”等說法。應該承認,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也增加了政治教育者的難度。我覺得讓政治課堂變得有趣起來,應該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特意總結了以下幾條。
1.創設情境,增強學生主體地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觀點、確立信念、付諸行動的轉化過程。這種由知到行的轉化,要借助情感、意志等中介來“催化”。列寧說:“沒有人類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調動和激發出來的,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喚起學生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識的強烈欲望。
2.引入時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思想政治課》是帶有時事性的綜合教材,但因社會發展迅速,仍出現教材的一些內容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狀況。利用一些時政新聞材料,可以優化教材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對政治理論課學習的興趣,填補教材內容落后于形勢的缺陷。利用報刊、電視、廣播上報道的國內外重大時事結合教材相關章節,有選擇地納入課堂教學,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樣學生的興趣會立即被調動起來,開始認真閱讀課本。這些新聞時政材料為教材注入了“新鮮血液”,能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強化教學的效度。
3.引導質疑,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質疑是調動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有疑才能激發學生認識上的矛盾,使學生處于“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從而造成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思維的火花,激發探索問題的熱情,這樣,課堂就會迅速活躍起來。在課堂上,當我認為這個學生質疑很有價值,就引導大家展開討論,石擊浪起,學生興趣濃厚,討論熱烈,各抒己見,相互爭辯得面紅耳赤。但問題越辯越明,最后看法統一了。通過這樣的討論,大家對這一內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二、散論:升華與提高
借助投影儀、電影、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手段來闡明事物的特征、發展過程及其相互聯系,向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思想教育,能夠豐富教學內容,縮短教學時間,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如在講到“國家的標志――國旗、國歌、國徽、首都”時,我讓學生看中央電視一臺節目預告前“國旗、國徽、國歌”的錄像和《開國大典》中親手升起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錄像,學生在融“形、光、聲、色”為一體的國歌聲和升旗儀式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成績是學生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政治教學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總結歷次考試的得失,我發現應用其語文課的有關內容來分析試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政治考試中的材料題和語文考試的閱讀題有許多的相通之處,可以彼此借鑒。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在思考對比之后,往往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此外,聯系一些學生熟悉的俗語、詩詞等都能收到活躍課堂功效,讓政治課堂變得有趣起來。總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功底來引導其學習政治,而不使其覺得政治課單單是老師所講的瑣碎知識的集合。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外,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躍出課本,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多方實踐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能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思想政治課有用、有價值,從而真正愛學、要學這門學科。
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在興趣小組里,我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報刊,讓大家了解、熟悉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并開展時事知識競賽、新聞背景分析等活動。另外,也適時地開展社會小調查,如在講到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時,我要求學生調查父母所在單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內容,并在課堂上發言交流。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同學已養成了讀書看報、關心國內外大事、積極思考的好習慣。這樣就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發展為更為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更加穩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總之,只要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不斷地鞏固和發展這種興趣,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歐陽超.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2]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我認為,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很有必要進行傳統武術的教育。其理由如下:
1.傳統武術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瑰寶,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深厚的群眾體育基礎,在傳承傳統體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構建新型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且也聞名于世。中華民族也因為傳統武術文化聞名世界。特別是八十年代電影《少林寺》開播,更是把中華武術的名聲扉聲海內外。
但是,在現在的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可以說基本不重視傳統武術的教學,普遍的學校,尤其是南方學校,由于本來就受尚文文化的影響,在體育課堂教學基本不進行傳統武術的教學。所以,現在的青少年學生,特別是南方的,對武術基本毫無所知,他們對武術的了解,僅限于武俠小說、武俠電影電視劇之中,僅存在大腦的神話色彩的想象之中。
另一方面,我們中華民族封閉思想觀念根深蒂固,我們國家流派眾多的民族民間武術,也因為遵從家族因襲相傳的舊習,有許多因為家族的變遷,就都相繼失傳了。由此可見,如果我們的中學體育教學進行傳統武術的教學與訓練,讓這份民族文化的瑰寶得到傳承下去,使我們國家的民族傳統武術得以傳承很有必要。其理由可以有以下四個大的方面。
2.傳統武術也應該是民族民間文化進課堂的重要項目之一
在我們國家當今的中學教育中,是相當重視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的工作,許多部門和許多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物力和人力來實施這項工作。而且,各個地方和各個學校,凡是開展了這項活動的學校,也基本上都搞得卓有成效,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績。其實,民族文化是個范疇相當廣泛的概念,所涉及的范圍和內容是相當的多。就我市目前所做的苗族花鼓、苗族刺繡、苗歌對唱及一些游戲、純娛樂性的項目,毫無疑問,都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內容。其實,傳統武術納入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應該可以把之作為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的重要課程之一。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傳統武術教育也是很有必要。
3.傳統武術對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的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突出,這種情況亟待改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2年所做的《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顯示:“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有明顯下降趨勢,肺功能持續降低,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并且還說“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受到廣泛關注”。而改變這種狀況,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健康水平,進行傳統武術的教學便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選擇。
(1)武術運動特別是傳統的民族武術運動,具有很好的健身功效,用來青少年學生身上,其效果更為顯著。有關研究表明,我們國家的傳統武術的確有強身健體的特殊功效,是人們增強體質提升健康水平的一種好手段。我們的傳統武術講究剛柔并濟,松靜安舒,周身協調,通暢氣血,陰陽平衡,以意領行,導引經絡,氣貫全身,身形合一,它把握人體狀態的能力,有助于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狀態的調整具有奇效。武術運動的練習講究呼吸的頻率和深淺,對調節呼吸,保護內臟,調整心臟,代謝功能的提高,武術都有明顯的功效。
(2)傳統武術運動與其它的體育運動相比,對的健身方面有許多優勢。傳統的武術運動的特點決定了武術在健身方面具有其他運動項目所沒有的優勢:①全面的鍛煉:武術動作有相當明顯的特點,如剛柔并濟,快慢結合,連貫如一,能夠對人體的各個部分都得到全面的鍛煉與調節,從而促進其機能的增強。②內外兼顧:武術在鍛煉的時候,肌肉在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呼吸來配合,這能促進心肺的機能活動。而且還要做好呼吸運動和隔膜運動來促進心肺機能活動。另外由于每一個動作都加以引導,使人精神集中,使中樞神經能更好的調節。這種鍛煉方法,除了有一般運動對肌肉的好處外,還吸收了調息的好處,所以有內外堅固的好處。這些也是任何非傳統武術運動所不具有的。
4.進行傳統武術教育,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為了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而傳統武術教育,則應該就是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在,中學的體育課程標準和中學體育課本里,已經編有傳統武術的教材。這都也說明了,在中學里進行傳統武術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中學體育課中,必須切實實施和重視進行傳統武術的教育。
而且從青少年學生自身來看,他們也普遍熱愛傳統武術,他們普遍都很有興趣和需要學習傳統武術。早在八十年代,我國第一部電影武術片《少林寺》的開播曾經引起轟動,這主要不是演員的演技好,而主要是向公眾展示了傳統武術的神秘面沙,滿足了公眾們特別是打心眼里熱愛武術的青少年學生們對傳統武術的渴望。
總之,我認為在中學體育課堂中,很有必要進行傳統武術的教學,并且認真扎實地進行武術訓練,讓我們的青少年學生或多或少學習和掌握一些傳統武術項目。
二、在中學體育課堂中實施武術教學所存在的困難及解決辦法
當然,在中學體育課堂中實施武術教學也存在的許多困難,比如師資問題、教材問題、場地問題、器材問題等等,是相當規模的多,而且困難也是相當的大。不過,我認為,只要有一分切實重視這項工作的心思,這一切也是可以靈活機動地加以解決的。
一是武術師資的缺乏問題。在中學校里,特別是在我們南方的學校,由于普遍重文不重武,懂得和掌握武術的人是非常的少,普遍的學校里都沒有現在的武術教師,有的卻又非常的少。所以,要在中學體育課是進行傳統武術教育,首先面臨的是缺乏武術教師的問題。但這在目前來說,也不是什么難事,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從全國的師范院校,從全國普通高校體育學院和武術專業隊中選拔;也可以從民間武士中選拔優秀人才,這樣就能補充教師問題。
二是缺乏武術教材的問題。在中學體育課中,傳統武術的教材特別的少,甚至于沒有。進行傳統武術教育,首先面臨武術教材缺乏的問題。這也不是什么難事。第一,武術教材沒有必要讓每個學生人手一冊,第二可以從網上下載,也可能借助行程教育通過資源共享去解決。現在網絡非常發達,網上的武術教材為數眾多,完全可以滿足中學體育中傳統武術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初中體育 體育課堂 有效教學
一、有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本人查閱的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本人多年從事初中體育教學的實際分析,發現當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還是普遍存在著一定的低效現象,例如:教師一言堂、“放羊式”等低效教學現象,而且本人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還發現,大部分同行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對提高體育課章有效性進行分析,比如怎么寫教學目標;怎么安排教學方法;怎么選擇教學內容;怎么創設合作探究的課堂氣氛等等。然而真正通過調查研究找到影響體育課堂實效性的因素所在,然后針對這些影響因素去制定相應的對策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就是從實際出發,通過走訪調查,收集問卷和匯總基層教師的評課筆記,找出根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這樣才能藥到病除,真正解決這個初中體育課堂的實效性問題。
二、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強化師德,關愛學生
本人覺得,加強教師自身師德,首先,要熱愛本職工作,獻身體育事業。體育教師的工作平凡而艱辛,真正可以說是“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業”。風吹太陽曬,晨練、出操、上課、訓練以及很多校內校外等等工作,看似簡單卻很辛苦和繁瑣,然而還常常受到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歧視,以應試為目標的學校教育運作使得部分體育教師在學校的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有些學校對體育教師的課時工資進行打折處理,有些學校在補課、福利上對體育教師特殊對待;有些家長甚至班主任都不清楚自己班級和孩子的體育任課老師姓什么叫什么,更不會關心今天體育課上了些什么內容;有些學生也認為體育教師比其他教師地位偏低,在思想上認為體育教師只不過是四肢發達大腦簡單的教練,上課也不需要備課,而不像其他教師那樣有著淵博的知識和高尚的情操,在體育教師身上他們感覺沒有他們想要學習的東西。
針對這些不公平的待遇,作為基層體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既教書又育人,既要使學生這到體育與健康方面的知識,還要讓學生得到合理有效的鍛煉。在教學、訓練和輔導等工作中都要做到踏實肯干、認真負貴、言傳身教,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去教育、感染學生,從言談到舉止,從思想到行為,都應當成為學生的楷模。
(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優化課堂質量
1.加強教案編寫能力,促進有效備課
首先:備課要有系統的計劃。從目標的達成到內容的安排都應有系統的構思,在一定程度上與以前的課能夠順利的銜接,使得每一次課都能有的放矢。其次:備課的形式要更新。在備課的形式上不必拘泥于以往的傳統模式,但要在必備的幾個基本環節寫清楚的前提下備出特色,備出新意。第三:備課要符合學校實際。體育教師承擔的課程通常是跨年段的,但我們不能像其它學科那樣有平行班采取“集體備課”的方式。我們的場地、器材的限制決定了我們不能每次課都上同一個內容、采用同一種教法。
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做到精確講解
作為中學體育教師要學會熟練運用術語,口令提示。教師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任務、動作名稱、作用、要領做法和要求等時,語言要準確、用詞要確切、語氣要肯定、表達到生動,要用最短的語言達到最大的效果。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
1.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教師和學生之間雙方的交往是互動的社會性過程。教師要真正地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尊重理解學生,善于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并能結合體育課章的特點,給他們建立平等的競爭環境,給他們創造另一個公平競爭和展示自己的舞臺。作為學生要尊重教師,把自己作為課章的主人,積極地參與到練習中,多和教師溝通交流,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師生共同努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2.促學生積極投入,提高身心素質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對象,是建立師生良好關系的其中的一個方面。學生在課堂中要加強對自我的管理、對自我的控制,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規范自己的不良行為。體育課具有開放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必須有更高的自覺性,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只有這樣才能圓滿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比如說在投擲課上,學生如果自由散慢,不按要求列隊或練習,就很有可能會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
三、結論
本人歷經參加工作至今對本課題不懈的努力,研究工作即將告一段落,但卻發現,對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只是邁出了萬里之跬步。雖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有限,研究經驗不足,研究材料匱乏,從整個研究過程來看,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疑慮。在這里本人以最真誠的態度,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給予批評指導,以利于我在此研究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旭芳,以人為本,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