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進出口貿易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虎門港;東莞;聯動效應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en Port and Dongguan economy, choose cargo throughput of Humen por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Donggua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volume of Dongguan as sample, employ linear regression to research interaction linkage between Humen port and Dongguan economy, and then conclude Humen port and Dongguan economy have great association. Finally, analyse the cause of this interaction and put forward Humen port needing exploring 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Humen port; Dongguan; interaction linkage
0 引 言
虎門港作為東莞市的一個港口,對東莞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同時東莞市作為珠三角地區較為發達的地區,為虎門港的發展也提供了強大的貨源支撐。近年來,虎門港發展速度較快,這離不開東莞經濟的發展。分析研究東莞經濟對虎門港的聯動效應以及這種聯動效應背后的原因就顯得有必要了。
董曉菲[1]根據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域協同發展的現實需求,運用Mapinfo空間數據分析、泰爾指數等方法,按照“過程―格局―機理”的研究思路,分析了大連港―東北腹地系統的空間作用并總結出聯動發展的機理。冷靜[2]以第四代港口理論基礎分析了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港城聯動情況并提出一些交通策略、產業策略、空間策略和生態策略。戰堇凇⒗鈷[3]分析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中的問題,探討了聯動規劃、一體化布局、競合發展的“港產城聯動”推進路徑。程曉玲[4]在分析了區港聯動快速通關模式和廈門物流的發展戰略后總結了區港聯動對廈門物流的發展作用。徐紅霞等[5]針對當前區港聯動各異構系統間互操作性及交互性較差的問題,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務架構(SOA)的區港聯動集成系統構架,并分析了各層實現的具體功能。王映霞等[6]針對唐山港的情況提出了推動唐山市港產城協動發展的一些建議。
從現有的文獻可以看出,在港城聯動方面的研究基本都是定性分析為主。為此本文以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虎門港和東莞市為樣本,利用線性回歸方法來研究港城聯動效應。
1 虎門港發展現狀
虎門港位于廣東省東莞市,于1997年開始建設,包括東莞市境內的所有港口碼頭,下設五大港區:沙田港區、麻涌港區、沙角港區、長安港區和內河港區,每個港區都有自己的發展重點,而且側重點不同。由于虎門港是近幾年才開始大規模建設,所以現在的定位是合理有序開發,目前重點建設沙田港區的西大坦集裝箱作業區和麻涌港區新沙南散雜貨作業區。各港區的重點產業見表1。
虎門港自從建港口以來,發展迅速,貨物吞吐量增長迅速,集裝箱吞吐量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2013年虎門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躋身億噸大港之列;2014年11月24日虎門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萬TEU。圖1為虎門港近10年的貨物吞吐量數據,其中貨物吞吐量單位為萬噸。從圖1中可以看出虎門港貨物吞吐量增長速度很快,從2004年的2 600萬噸發展 由于航運是在國際貿易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因此分析港口貨物吞吐量與進出口貿易量的關系及其關聯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以東莞市進出口貿易量TV為自變量,虎門港貨物吞吐量CLU為因變量,建立港口貨物吞吐量與進出口貿易量的回歸模型。
CLU=9.4562TV-5 438.8669 (2)
其中,R■=0.7674
從求出的回歸模型可以看出,擬合系數為0.7674,表明模型擬合的較好,回歸模型能較好的反應東莞市進出口貿易量與貨物吞吐量之間的關系。另外,東莞市虎門港貨物吞吐量與進出口貿易量關聯系數為9.4562,關聯緊密,也就是貿易量每變化一個單位,港口吞吐量就會變化9.4562個單位。
為了比較東莞市經濟總量、進出口貿易量對虎門港貨物吞吐量的聯動關系,以東莞市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東莞市進出口貿易量TV為變量,以虎門港貨物吞吐量CLU為因變量建立回歸模型。
CLU=0.0293GDP+9.3293TV-5 406.0079 (3)
其中,R■=0.7874
從最小二乘法求出的回歸模型可以看出,港口貨物吞吐量CLU與GDP之間的關聯系數為0.0293,而港口貨物吞吐量CLU與TV的關聯系數達到了9.3293。從兩個數值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東莞市國內生產總值來說,東莞市進出口貿易量對虎門港貨物吞吐量的關聯度要大得多。
4 虎門港與東莞市經濟聯動效應原因分析
從虎門港與東莞市國內生產總值、東莞市進出口貿易量的數值關系及聯動模型可以看出虎門港與東莞市經濟關聯程度大。這主要是有以下原因:一是航運需求是貿易的派生需求,而貿易的基礎是經濟產量。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大小取決于貿易量的大小,而貿易量的大小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進出口貿易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取決于貿易,而貿易分為國內貿易和進出口貿易,東莞是外向型經濟城市,生產的產品大部分是用于出口,貨物進出口量大。因此,進出口貿易量對港口貨物吞吐量關聯緊密。二是腹地經濟的發展程度決定了港口貨物吞吐量,東莞是虎門港主要經濟腹地,且東莞經濟這幾年發展迅速,為虎門港的發展提供了大量貨源,為虎門港貨物吞吐量的增長提供了基礎支撐。三是虎門港建港時間較短,之前由于港口基礎設施不完善,東莞的絕大部分貨物都從深圳、廣州和香港的港口進出;虎門港建成后,大量東莞本地貨物就近裝船,選擇虎門港作為進出港口,虎門港的貨物吞吐量迅速上升。
5 結束語
通過對虎門港貨物吞吐量與東莞市國內生產總值(GDP)和進出口貿易量兩個經濟指標的聯動效應進行分析,得出虎門港貨物吞吐量與東莞市GDP的關聯度較大、與進出口貿易量的關聯度很大的結論。分析得出這兩個關聯度大的原因是由于港口航運發展的基礎規律決定的,也與虎門港是新建港口有關。因此,從現有的研究結果來看,未來幾年內虎門港的貨物吞吐量仍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另外由于虎門港定位于第三代港口,而且珠三角地區還有深圳、廣州和香港大港口,競爭激烈,而且東莞正謀求經濟轉型升級,因此虎門港也有必要探索港口發展的新策略。
參考文獻:
[1] 董曉菲. 大連港―東北腹地系統空間作用及聯動發展機理研究[D]. 大連:東北師范大學,2011.
[2] 冷靜. 基于第四代港口概念的港城聯動建設研究[J].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5.
[3] 戰堇冢李蕓. 江蘇沿海開發中的港產城聯動:動因、問題與路徑[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8):47-52.
[4] 程曉玲. 區港聯動對廈門物流的影響[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1):54-55.
一、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
國際貿易亦稱“世界貿易”,泛指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或貨物、知識和服務)的交換。它由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國際貿易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已發生,并隨生產的發展而逐漸擴大。到資本主義社會,其規模空前擴大,具有世界性。
二、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三、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構成,即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貿易額與整個世界出口貿易額相比,以比重表示。
為便于分析比較,世界各國和聯合國均以聯合國《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sitc)公布的國際貿易和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進行分析比較。一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科技發展水平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和科技發展水平。
四、對外貿易值與對外貿易量:
(一)、對外貿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對外貿易值是以貨幣表示的貿易金額。一定時期內一國從國外進口的商品的全部價值,稱為進口貿易總額或進口總額;一定時期內一國向國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價值,稱為出口貿易總額或出口總額。兩者相加為進出口貿易總額或進出口總額,是反映一個國家對外貿易規模的重要指標。一般用本國貨幣表示,也有用國際上習慣使用的貨幣表示。聯合國編制和發表的世界各國對外貿易值的統計資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進口總額或出口總額用同一種貨幣換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進口總額或世界出口總額。就國際貿易來看,一國的出口就是另一國的進口,如果把各國進出口值相加作為國際貿易總值就是重復計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國進出口值相加,作為國際貿易值。由于各國一般都是按離岸價格(fob即啟運港船上交貨價,只計成本,不包括運費和保險費)計算出口額,按到岸價格(cif即成本、保險費加運費)計算進口額。因此世界出口總額略小于世界進口總額。
(二)、對外貿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貨幣所表示的對外貿易值經常受到價格變動的影響,因而不能準確地反映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更不能使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值直接比較。為了反映進出口貿易的實際規模,通常以貿易指數表示,其辦法是按一定期的不變價格為標準來計算各個時期的貿易值,用進出口價格指數除進出口值,得出按不變價格計算的貿易值,便剔除了價格變動因素,就是貿易量。然后,以一定時期為基期的貿易量指數同各個時期的貿易量指數相比較,就可以得出比較準確反映貿易實際規模變動的貿易量指數。
五、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
貿易條件又稱交換比價或貿易比價,即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的比率,也就是說一個單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換回多少進口商品。它是用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來計算的。計算的公式為: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x100。 以一定時期為基期,先計算出基期的進出口價格比率并作為100,再計算出比較期的進出口價格比率,然后以之與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貿易條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則表明貿易條件比基期不利,交換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務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是指:“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服務部門包括如下內容: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游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
七、直接貿易與間接貿易
(一)直接貿易(direct trade)
直接貿易是“間接貿易”的對稱,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直接買賣商品的行為。
(二)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
間接貿易是“直接貿易”的對稱,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其中,生產國是間接出口;消費國是間接進口;第三國是轉口。轉口貿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通過第三國所進行的貿易。即使商品直接從生產國運到消費國去,只要兩者之間并未直接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第三國轉口商分別同生產國與消費國發生的交易關系,仍然屬于轉口貿易范疇。
八、總貿易與專門貿易
(一)總貿易(general trade)
總貿易是“專門貿易”的對稱,是指以國境為標準劃分的進出口貿易。凡進入國境的商品一律列為總進口;凡離開國境的商品一律列為總出口。
在總出口中又包括本國產品的出口和未經加工的進口商品的出口。總進口額加總出口額就是一國的總貿易額。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原蘇聯、東歐等國采用這種劃分標準。
(二)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
專門貿易是“總貿易”的對稱,是指以關境為標準劃分的進出口貿易。只有從外國進入關境的商品以及從保稅倉庫存提出進入關境的商品才列為專門進口。當外國商品進入國境后,暫時存放在保稅倉庫,未進入關境,不列為專門進口。從國內運出關境的本國產品以及進口后經加工又運出關境的商口,則列為專門出口。專門進口額加專門出口額稱為專門貿易額。德國、意大利等國采用這種劃分標準。
九、有形貨物貿易
這10類貨物分別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0);
飲料及煙類(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3);
動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學品及有關產品(5);
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6);
機械及運輸設備(7);
雜項制品(8);
沒有分類的其他貨物(9)。
在國際貿易統計中,一般把0到4類貨物稱為初級產品,把5到8類貨物稱為制成品。
十、復出口與復進口
(一)、復出口(re-export)
復出口是指外國商口進口以后未經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稱再出口。復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經營轉口貿易有關。
(二)、復進口(re-import)
復進口是指本國商品輸往國外,未經加工又輸入國內,也稱再進口。復進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貨)所造成。
十一、知識產權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土回合達成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知識產權包括如下內容:版權、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工業設計、集成電路、外觀設計(分布圖)等,是一種受專門法律保護的重要的無形財產。
十二、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特點
(一)世界市場上國際類型的多樣化
戰后,在世界市場上,出現了三種類型的國家,即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發展中國家或 地區和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約占70%左右,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約占20%,而社會主義國家和原蘇聯、東歐國家約占10%左右。
(二)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出現了一些新貿易形式,主要有:補償貿易、對外加工裝配貿易、租賃貿易等。
(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四)世界市場上的壟斷與競爭更為劇烈
戰后,世界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市場,壟斷進一步加強,使得市場上的競爭更為激烈。為了爭奪市場,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
1、組織經濟貿易集團控制市場。
2、通過跨國公司打進他國市場。
3、國家積極參與世界市場的爭奪。
4、從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產品質量、性能、改進產品設計、做好售前售后服務等。
5、開拓新市場,使市場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場的概念
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領域。它包括由國際分工聯系起來的各個國家商品和勞務交換的總和。可見,世界市場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內涵兩方面構成的。世界市場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圍。世界市場的內涵指的是與交換過程有關的全部條件和交換的結果,包括商品、技術轉讓、貨幣、運輸、保險等業務,其中商品是主體,其他業務是為商品和勞務交換服務的。
十四、世界市場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單純的進出口貿易方式
買賣雙方自由選擇交易對象,通過函電往來或當面談判,達成協議簽訂合同,進行交易活動,這是國際貿易最普遍的一種交易方式。
(二)展覽交易方式
舉辦定期或不定期的、長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點或無固定地點的各種類型的展覽會、博覽會、貿易中心、為本國和其他國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場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場上進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種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種有組織的商品市場。其經營活動是根據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規定的條例進行的。
(四)國際拍賣
國際拍賣是經過專門組織,在一定地點定期舉行的一種公開競爭的交易方式。
(五)補償貿易
補償貿易是與信貸相結合的一種商品購銷方式。買方用進口設備開發和生產的產品或用其他產品或勞務去償還進口設備的貸款。
(六)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是把加工與擴大出口或收取勞務報酬相結合的一種購銷方式。
(七)租賃貿易
租賃貿易是把商品購銷與一定時間內出讓使用權相聯系的一種購銷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給承租人在一定時期內專用。承租人根據租賃時間長短付出一定的資金。
十五、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一)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區域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和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一國與其他國家或區域集團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一國的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經濟互補性、國際分工的形式與貿易政策的影響。
(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一、國際貿易
(一)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Trade)
國際貿易亦稱"世界貿易",泛指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或貨物、知識和服務)的交換。它由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國際貿易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已發生,并隨生產的發展而逐漸擴大。到資本主義社會,其規模空前擴大,具有世界性。(二)對外貿易(ForeignTrade)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二、國際貿易和對外貿易
(一)、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Trade)
國際貿易亦稱“世界貿易”,泛指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或貨物、知識和服務)的交換。它由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國際貿易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已發生,并隨生產的發展而逐漸擴大。到資本主義社會,其規模空前擴大,具有世界性。
(二)、對外貿易(ForeignTrade)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三、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構成,即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貿易額與整個世界出口貿易額相比,以比重表示。
為便于分析比較,世界各國和聯合國均以聯合國《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SITC)公布的國際貿易和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進行分析比較。一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科技發展水平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和科技發展水平。
四、對外貿易值與對外貿易量:
(一)、對外貿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對外貿易值是以貨幣表示的貿易金額。一定時期內一國從國外進口的商品的全部價值,稱為進口貿易總額或進口總額;一定時期內一國向國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價值,稱為出口貿易總額或出口總額。兩者相加為進出口貿易總額或進出口總額,是反映一個國家對外貿易規模的重要指標。一般用本國貨幣表示,也有用國際上習慣使用的貨幣表示。聯合國編制和發表的世界各國對外貿易值的統計資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進口總額或出口總額用同一種貨幣換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進口總額或世界出口總額。就國際貿易來看,一國的出口就是另一國的進口,如果把各國進出口值相加作為國際貿易總值就是重復計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國進出口值相加,作為國際貿易值。由于各國一般都是按離岸價格(FOB即啟運港船上交貨價,只計成本,不包括運費和保險費)計算出口額,按到岸價格(CIF即成本、保險費加運費)計算進口額。因此世界出口總額略小于世界進口總額。
(二)、對外貿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以貨幣所表示的對外貿易值經常受到價格變動的影響,因而不能準確地反映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更不能使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值直接比較。為了反映進出口貿易的實際規模,通常以貿易指數表示,其辦法是按一定期的不變價格為標準來計算各個時期的貿易值,用進出口價格指數除進出口值,得出按不變價格計算的貿易值,便剔除了價格變動因素,就是貿易量。然后,以一定時期為基期的貿易量指數同各個時期的貿易量指數相比較,就可以得出比較準確反映貿易實際規模變動的貿易量指數。
五、貿易條件(TermsofTrade)
貿易條件又稱交換比價或貿易比價,即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的比率,也就是說一個單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換回多少進口商品。它是用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來計算的。計算的公式為: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100。以一定時期為基期,先計算出基期的進出口價格比率并作為100,再計算出比較期的進出口價格比率,然后以之與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貿易條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則表明貿易條件比基期不利,交換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務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是指:"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服務部門包括如下內容: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游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
七、直接貿易與間接貿易
(一)直接貿易(DirectTrade)
直接貿易是"間接貿易"的對稱,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直接買賣商品的行為。
(二)間接貿易(IndirectTrade)
間接貿易是"直接貿易"的對稱,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其中,生產國是間接出口;消費國是間接進口;第三國是轉口。轉口貿易(EntrepotTrade)是指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通過第三國所進行的貿易。即使商品直接從生產國運到消費國去,只要兩者之間并未直接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第三國轉口商分別同生產國與消費國發生的交易關系,仍然屬于轉口貿易范疇。
八、總貿易與專門貿易
(一)總貿易(GeneralTrade)
總貿易是"專門貿易"的對稱,是指以國境為標準劃分的進出口貿易。凡進入國境的商品一律列為總進口;凡離開國境的商品一律列為總出口。
在總出口中又包括本國產品的出口和未經加工的進口商品的出口。總進口額加總出口額就是一國的總貿易額。等國采用這種劃分標準。
(二)專門貿易(SpecialTrade)
專門貿易是"總貿易"的對稱,是指以關境為標準劃分的進出口貿易。只有從外國進入關境的商品以及從保稅倉庫存提出進入關境的商品才列為專門進口。當外國商品進入國境后,暫時存放在保稅倉庫,未進入關境,不列為專門進口。從國內運出關境的本國產品以及進口后經加工又運出關境的商口,則列為專門出口。專門進口額加專門出口額稱為專門貿易額。等國采用這種劃分標準。
九、有形貨物貿易
有形貨物貿易指有形的、實物形態的、可以看見的貨物的貿易。為便于統計和國與國之間進行協調,年聯合國秘書處修訂了年版的"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現行實施的是1974年修訂本。在該版本中,把國際貿易貨物分為10大類,63章,233組,786個分組和1924個基本項目。
這10類貨物分別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0);
飲料及煙類(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3);
動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學品及有關產品(5);
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6);
機械及運輸設備(7);
雜項制品(8);
沒有分類的其他貨物(9)。
在國際貿易統計中,一般把0到4類貨物稱為初級產品,把5到8類貨物稱為制成品。
十、復出口與復進口
(一)、復出口(Re-eport)
復出口是指外國商口進口以后未經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稱再出口。復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經營轉口貿易有關。
(二)、復進口(Re-import)
復進口是指本國商品輸往國外,未經加工又輸入國內,也稱再進口。復進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貨)所造成。
十一、知識產權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土回合達成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知識產權包括如下內容:版權、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工業設計、集成電路、外觀設計(分布圖)等,是一種受專門法律保護的重要的無形財產。
十二、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特點
(一)世界市場上國際類型的多樣化
戰后,在世界市場上,出現了三種類型的國家,即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和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約占70%左右,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約占20%,而社會主義國家和原蘇聯、東歐國家約占10%左右。
(二)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出現了一些新貿易形式,主要有:補償貿易、對外加工裝配貿易、租賃貿易等。
(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四)世界市場上的壟斷與競爭更為劇烈
戰后,世界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市場,壟斷進一步加強,使得市場上的競爭更為激烈。為了爭奪市場,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
1、組織經濟貿易集團控制市場。
2、通過跨國公司打進他國市場。
3、國家積極參與世界市場的爭奪。
4、從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產品質量、性能、改進產品設計、做好售前售后服務等。
5、開拓新市場,使市場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場的概念
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領域。它包括由國際分工聯系起來的各個國家商品和勞務交換的總和。可見,世界市場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內涵兩方面構成的。世界市場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圍。世界市場的內涵指的是與交換過程有關的全部條件和交換的結果,包括商品、技術轉讓、貨幣、運輸、保險等業務,其中商品是主體,其他業務是為商品和勞務交換服務的。
十四、世界市場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單純的進出口貿易方式
買賣雙方自由選擇交易對象,通過函電往來或當面談判,達成協議簽訂合同,進行交易活動,這是國際貿易最普遍的一種交易方式。
(二)展覽交易方式
舉辦定期或不定期的、長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點或無固定地點的各種類型的展覽會、博覽會、貿易中心、為本國和其他國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場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場上進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種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種有組織的商品市場。其經營活動是根據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規定的條例進行的。
(四)國際拍賣
國際拍賣是經過專門組織,在一定地點定期舉行的一種公開競爭的交易方式。
(五)補償貿易
補償貿易是與信貸相結合的一種商品購銷方式。買方用進口設備開發和生產的產品或用其他產品或勞務去償還進口設備的貸款。
(六)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是把加工與擴大出口或收取勞務報酬相結合的一種購銷方式。
(七)租賃貿易
租賃貿易是把商品購銷與一定時間出讓使用權相聯系的一種購銷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給承租人在一定時期內專用。承租人根據租賃時間長短付出一定的資金。
十五、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一)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區域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和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一國與其他國家或區域集團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一國的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經濟互補性、國際分工的形式與貿易政策的影響。
(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的發展。
中國國際貿易與FDI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促進了各個國家經濟貿易的發展,外商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在經濟全球化時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國國際貿易與FDI關系問題收到了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首先對國際貿易和FDI進行了概述,然后以實證分析中國國際貿易與FDI關系,最后提出政策建議,并加以總結。
一、國際貿易的概述
國際貿易又叫做世界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指的是各個國家或地區間勞務和商品的交換活動。國際貿易是勞務和商品的國際轉移,是世界各國基于國際分工而形成彼此關聯的形式,反映了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依賴關系。
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國際貿易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可以分為進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過境貿易,按商品的形態可以分為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按生產國和消費國可以分為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按貿易內容可以分為加工貿易、服務貿易、一般貿易和商品貿易,按貿易參加國數量可以分為雙邊貿易和多邊貿易[1]。與國內貿易相比,國際貿易有以下特點:首先,國際貿易涉及交易雙方所在國的在政策、法律、社會習俗、語言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沖突和差異,比國內貿易涉及的問題要復雜。其次,國際貿易存在交易金額和交易數量大,運輸距離遠和履行時間長的特點,因此,交易雙方要承擔比國內貿易還要大的風險。第三,國際貿易易受交易雙方所在國的經濟、政治、國際局勢和雙邊關系變動的影響。最后,國際貿易不僅涉及到交易雙方,還涉及到運輸、海關、商檢、銀行、保險等部門的配合、協作,過程比國內貿易復雜。
國際貿易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促進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關鍵因素,為了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國際貿易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第一,國際貿易進入高速增長期,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第二,國際貿易格局未改變,而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所起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第三,多邊貿易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合作成為發展的主旋律;第四,國際貿易的結構越來越高級,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蓬勃發展;第五,貿易投資的一體化趨勢較為明顯,跨國公司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角;第六,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自由化的競爭日益激烈,隨之而產生的對策不斷翻新。國際貿易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內容之一,深入了解國際貿易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有助于科學決策,還能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上加入到國際經濟的競爭與合作,抓住經濟發展的機遇,推動企業的發展。
二、FDI的概述
FDI是外商直接投資的縮寫,指的是一國的投資者把資本或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國家的生產和經營,掌控一定的經營管理權,為獲取利潤和珍貴生產要素而進行的投資活動。現代資本國際化的表現形式是FDI,FDI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跨國公司。
對FDI本質的探討,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學者堅持“經營資源”,特別是無形資產。例如,原正行:FDI指的是企業特殊的經營資源在企業內部的國際轉移;小島清:FDI的核心是經營管理上的技術性專門知識;部分學者堅持“控制權”,例如,洛赫德、肯伍德:FDI指的是一國公司在其他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者獲得該國企業的控制權[2]。相關國際機構、理論界和政府部門,例如,WTO、聯合國跨國公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資司、美國商務部等,認為國際間接投資與FDI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取得企業的控制權,由于FDI的無形資產處于核心地位,貨幣資本處于次要地位,所以只能直接投資,FDI不僅具有直接經營管理權,而且其目標在于獲得企業的控制權。因此,部分學者認為:FDI指的是一國或地區企業通過壟斷優勢的國際轉移,獲得部分甚至是全部外國企業的控制權,進而實現直接目標與最終目標高度統一的長期投資行為。
三、中國國際貿易與FDI關系的實證分析
Grange最先提出了格蘭杰因果檢驗,即兩個變量之間關系的因果檢驗概念和理論,如果對第一個變量加入相關信息,就能對第二個變量更好地進行預測,那么,第一個變量就是第二個變量的原因。如果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則二者之間為反饋關系。格蘭杰因果檢驗被廣泛應用經濟領域,許多學者依據此理論來驗證經濟學中各個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在VAR模型中,Xt和Yt均為平穩序列,Xt-j和Yt-j均為Xt和Yt的滯后項,εt和ηt是均值為零的白噪聲序列。根據以上的定義,如果bj不都為零,那么,Xt為Yt的格蘭杰原因,相應地,如果cj不都為零,那么Yt為Xt的格蘭杰原因。在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時,首先,應確保Xt和Yt均為平穩序列,其次,對于bj或cj二者不都為零時,應利用Wald test對系數均為零的原假設進行檢驗[3]。
根據近十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總額的圖表顯示,2004年以來,出口總額總是高于進口總額,說明近十年中國為貿易順差,而且距離在不斷拉大,僅有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時貿易順差才減少。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這三個指標總體持平,前四年處于增長狀態,而2009年有所下滑了,在2010年又重新回到上升趨勢。在前兩年,FDI的增長速度低于進出口總額的,而在接下來的八年間,FDI的增長速度與進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持平。
為了使實證結果更加真實可靠,本文選取了我國23個省市的面板數據。在對數據進行篩選時,首先排除了進出口總額小于50000萬元的省,然后又排除了FDI小于100萬元的省,經過兩輪篩選,剩下的省市為研究的樣本。另外,為了避免價格因素的干擾,利用價格指數調整獲得實際值,依據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對FDI進行調整,依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進出口貿易額進行調整,以此來獲得價格指數的實際值,并分別用FDI、IM和EX來表示[4]。
從三個變量的統計結果來看,各個省市的進口貿易額的中位數和平均值都小于出口貿易額,進口貿易額的標準差小于出口貿易額的標準差,而FDI的標準差小于進出口貿易的標準差。樣本選取了我國23個省近十年的數據,因此,共有230個觀測點[5]。首先,需要對三個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對于面板數據來說,由于每個省包含十個觀測點,運用一般單位根可能使檢驗結果出現偏差,因此,應選擇Im,Pesaran and Shin單位根進行檢驗[6]。單位根檢驗的結果表明,FDI、EX和IM均具有不平穩性特點,而經過一階差分后,FDI、EX和IM都是平穩的。由此看來,在使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時需要使用一階差分數值,結果解釋為進出口貿易額增量和FDI增量之間的關系。
由于FDI、EX和IM三個變量均為I(1),三者之間的線性回歸為偽回歸,但若三者之間回歸出的誤差項為I(0),就會出現長期穩定關系,即三種之間互為協整關系。通過Engle-Granger兩步法檢驗得到的協整關系顯示,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原假設均不能被拒絕,FDI與進出口貿易額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即彼此間不存在長期穩定關系,這與Pfaffermayr的研究結論相似[7]。
由于FDI、EX和IM均為I(1),其一階差分均為平穩序列,分別用D(FDI),D(EX)和D(IM)來表示,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對三個變量檢驗。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會遇到首先遇到對滯后階數進行選擇的問題,不同學者對此問題的研究觀點和結論有所差異,而信息準則受到了學者的廣泛認可[8]。信息準則包括施瓦茨信息準則、貝葉斯信息準則和赤池信息準則等幾種表達方式。解決問題不如避免出現問題,因此,可以通過展示不同滯后期結果的迂回方式來避免選擇最佳滯后期。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可知,滯后階數的差異對結果影響不大,不同的假設被拒絕時都有顯著性的差距。檢驗結果表明,D(FDI)是D(EX)的格蘭杰原因,D(EX)是D(FDI)的格蘭杰原因,FDI與出口貿易額之間具有互補關系。未被拒絕的假設表明,D(IM)不是D(FDI)的格蘭杰原因,D(EX)不是D(IM)的格蘭杰原因,D(IM)不是D(EX)的格蘭杰原因,D(FDI)不是D(IM)的格蘭杰原因,FDI與進出口貿易額之間也具有互補關系,但這種互補關系較為隱晦[9]。
四、政策建議
我國近十年外商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額出現波動趨勢的原因如下:首先,我國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方便其他國家在中國投資建廠,這種投資不僅可以帶動商品和設備的進口,而且外商直接投資生產的成品和半成品多數會以出口的形式回流到他國。其次,外商直接投資促進了我國一部分行業由進口行業向出口行業的轉變。由于中國具有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再加上他國的投資,使中國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逐漸由進口行業轉化為出口行業。最后,在政府導向作用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引領下,大部分外商投資轉化為出口行業[10]。
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限,國際貿易的增長多表現為粗放型。因此,在未來引進外資的過程中應有選擇性地招商引資,并加強對企業的監管。中國應完善投資環境、培養專業人才、提高企業配套能力,以此來吸引高技術水平的外來投資,減少污染程度較高行業的直接投資。國家還應嚴格限制投資產業,鼓勵高新科技產業的直接投資,并且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此外,國家不能依賴于組裝和加工等低層次貿易,而應培養專業化人才,掌握先進的技術,對企業員工各層次人才進行科學配置,加強對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的學習。
綜上所述,我國近十年的外商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額之間不存在長期穩定關系,但彼此之間存在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而且雙向關系具有互補性,此外,外商直接投資和進口貿易額之間還可能存在不明顯的正向關系。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歐陽予,宮蕾.中國外貿與對外直接投資相互關系研究――基于1982―2011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市場,2014,08(02):37-41.
[2]秦芳.國際直接投資與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0):50-53.
[3]趙彬.對外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路徑的比較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3.
[4]張詩雯. FDI、城市化與出口貿易――基于金磚國家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4,02(09):28-33.
[5]張昆.FDI對中美和中歐貿易順差影響效應問題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2.
[6]李珊珊,羅良文.FDI行業結構對中國對外貿易隱含碳排放的影響――基于指數因素分解的實證分析[J].資源科學,2012,05(23):855-863.
[7]李華敏.金融發展視角下FDI溢出效應對貿易增長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8]邢震.高技術產業出口與FDI關系的協整分析――基于臺州市1993―2008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1,01(29):56-61.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變動 貿易收支影響
背景概述
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國的出口增速顯著快于進口的增速,這主要是因為受到之前出口型對外貿易政策的影響,進而使得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失衡的現象。尤其是近些年,我國對外貿易的順差不斷增大,即便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依然有著298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正是由于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歐美國家對于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并指責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對其造成不利影響,將矛頭對準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這必然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深刻的影響。
匯率及貿易收支概念界定
貿易收支跟匯率都是國際金融學科中較為重要的兩個概念,長期以來學者都對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研究較為關注,相應的研究成果也比較豐富。尤其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各個國家所采取的匯率政策以及匯率制度各不相同,加之受到各個國家經濟政治體制以及全球金融環境的深刻影響,各國匯率在對外貿收支的影響上各不相同,相關的研究結論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講,在研究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方面,主要涉及到實際有效匯率、貿易收支、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外商直接投資等相關概念。
貿易收支即貿易項目,指的是一個國家商品出口所獲得的貿易收入以及商品進口所付出的外匯支出的總稱。在進行相關研究時,通常將一個國家的貿易收支劃分為三類,即對外貿易順差、對外貿易逆差以及對外貿易平衡。其中,對外貿易順差是指一個國家的進口總額小于其出口總額,對外貿易逆差是指一個國家的進口總額大于其出口總額,對外貿易平衡則是指一個國家的進口貿易總額等于其出口貿易總額。
匯率則可以區分為實際利率跟名義利率,實際利率是依據兩國的價格水平對名義利率進行調整之后所得出的匯率,能夠表示兩國貨幣的相對購買力水平。名義利率則是一種貨幣在以另外一種貨幣作為基礎的條件下所獲得的價格表示,也可以將其簡單地理解為是兩個國家貨幣的交換比例。一般情況下,如果將一個國家跟其所有的貿易合作伙伴國的名義利率進行加權平均之后就可以得到本國貨幣的名義利率,將這一名義利率有效剔除掉國家通貨膨脹的因素之后就可以獲得這一國家的實際利率。從這個意義上講,實際利率能夠全面考慮名義利率的相對變動性以及貨幣本身的價值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全面綜合地對本國的貨幣相對購買力以及對外價值情況進行反映。
匯率及貿易收支關系分析
依照微觀經濟學中的彈性分析方法對國際經濟進行研究,立足于進出口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的視角來分析和研究匯率變動對于國際貿易收支的影響,由此引申出了馬歇爾―勒納條件,依照相關的研究分析,當一國的貨幣發生貶值時是否會對其貿易收支情況產生影響主要取決于相關的貿易產品是否具有一定的需求彈性,也就是說這一國家的進口需求彈性跟出口需求彈性的絕對值的和是不是大于零。在假設國際市場的就業情況充分條件下,相關的貿易產品在供給彈性上就存在著無窮大的可能性,當然這一假設在現實生活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在市場充分就業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進出口商品在數量上會逐步增加,這也會使得相應的商品供給價格逐步提高。
我國于2010年重新啟動了匯率改革,人民幣的匯率變動彈性進一步增強,在此基礎上,加之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逐步收窄,并向著合理區間靠攏。圖1介紹了我國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變動情況。
與此同時,貨幣貶值在對一個國家的貿易收支情況產生影響時也應當關注到時間因素的影響,在這其中主要是貨幣合同、商品數量調整以及匯率調整等所產生的時滯性。在國家收支彈性調節的分析方法中,如果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那么當該國的貨幣貶值時能夠有效改善該國的國際貿易收支情況,但是從短時期來看,這一國家的貿易收支卻難以在貨幣發生貶值時立刻就會得到改善,相反卻很可能因為貨幣的貶值而造成惡化的情況,在等到貿易收支得到調整之后才會發揮出貨幣貶值對于貿易收支的積極改善作用,從這個角度上講,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會使得其貿易盈余隨著時間的變動先呈現出下降后呈現出上升的J曲線效應,這一效應可以由圖2來表示。
圖2的J曲線效應所反映的內容是一個國家的貨幣發生貶值之后貿易收支先發生惡化進而又發生改善的整體趨勢,相反地在此基礎上又有學者提出了相應的反J曲線效應,指的是一個國家的貿易收支在其貨幣升值之后所出現的貿易收支情況先上升又進而下降的情況。當本幣發生升值之后,完整的反J曲線效應理論應當包含貨幣惡化期、貨幣改善期以及貨幣穩定期這三個主要的階段,這一效應可以通過圖3來進行表示。
匯率變動對于貿易收支影響的傳遞性分析
在分析宏觀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時,需要進一步分析匯率變動對于貿易收支的影響,了解和把握匯率變動對于貿易收支影響的傳遞性。一般來講,匯率傳遞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匯率變動對于該國的進出口商品目的地貨幣價格的改變程度,這一概念也可以稱之為匯率傳遞彈性。就目前研究來講,匯率變動對于一國貿易收支影響的傳遞性研究還不夠系統化,不過一般情況下都認為匯率的變動首先會影響到匯率-價格的傳遞機制,進而引起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替代效應以及收入效應,這些效應都是價格機制所產生的,它們的綜合作用都很可能會引起進出口商品數量發生變動,并最終會在進出口商品的價格以及數量上發生變動,兩者的共同作用可以引發貿易收支發生變動。
匯率的變動是否會對貿易收支情況產生影響以及相關的影響程度如何基本上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匯率的變動所引起的進出口商品單位價格的變化情況,也就是匯率傳遞的速度;另外一個就是進出口商品價格變化所產生的進出口商品數量上的變化情況。匯率傳遞對于貿易收支的影響可以從圖4來進行分析。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匯率變動對于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機制也并不是完全有效的,也就是說匯率的變動不一定能夠一對一地反映在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變動上,匯率變動的支出轉換效應也并不是都很明顯,在此基礎上一個國家的貿易變動以及價格變動對于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敏感性也就不是很強烈,甚至于會產生貿易順差與貨幣的大幅度升值并存的現象發生,也就是匯率中斷現象。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能夠對我國的進出口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結合我國近些年來進出口貿易的實際數據,分析我國的多邊以及雙邊貿易情況,可以發現我國出口的匯率彈性相對比較大,進口的匯率彈性相對比較小,這就使得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立,人民幣的貶值可以有效改善我國跟主要國際貿易伙伴之間的進出口收支狀況。同時,由于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存在著差異,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對于商品出口的抑制作用要顯著地大于對進口的促進作用。在綜合考慮中國加工貿易的商貿特征以及外商直接投資存量情況下,動態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以及其與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收支的關聯關系,能夠確定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變動會顯著地影響到我國的對外貿易收支,相應地外商直接加工貿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資存量上的進口都會直接沖擊和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收支情況。而且從長期來看,我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跟我國的對外貿易收支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
在短時間范圍之內,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的對外貿易收支狀況。以中美貿易為例,人民幣匯率的實際升值就會對中國向美國的出口造成較大的沖擊,會顯著地減少中國向美國的商品出口。另外一方面,在分析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于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時,還應當關注中美貿易中的最重要兩個特點,也就是人民幣對于美元的匯率制度實施緊盯的政策以及美元在整個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國際存儲貨幣地位。按照一般均衡理論的觀點,人民幣在升值之后將會進一步減少對于美國商品的消費,同時增加中國國內消費需求,減少國際貿易順差。
在此基礎上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外商直接投資、貿易以及匯率之間的關聯關系日益密切,依靠實踐觀察可以發現,人民幣升值之后會有效促進市場導向型的外商投資,進而抑制成本導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一般都傾向于技術創新較高的行業以及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依靠出口示范效應、競爭效應等能夠提升我國的內資企業轉向出口。不僅如此,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出動在對中國內資企業的出口影響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域性差異,這些差異直接關系著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于進出口的影響,一般來講東部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的出動對于內資企業的出口促進作用會更為積極有效。
長期來看,外商直接投資活動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的對外貿易收支增長,這其中包括實際有效匯率、相對國民收入以及外商直接投資在內的六個變量,這些變量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關聯關系,長期之內會相互均衡,而且這三個變量對于我國的對外貿易進出口收支情況的影響也最為顯著。因此,在考慮人民幣升值對于我國對外貿易收支的影響時假如考慮到外商直接投資,影響的系數會更大一些。
總的來講,人民幣匯率變動在短期之內不會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收支狀況產生較大的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收支主要是受到前期發展狀況的影響,而且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跟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對其貢獻度上也是緩慢上升的,因此其貢獻度相對比較小,因此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于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有著有限的影響,并且存在時滯性。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在長期范圍來看會首先促進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增長,但在之后會抑制其增長,并且在長時期之后相關的影響會逐步消失。
參考文獻
1.黃基偉,于中鑫.中美貿易逆差與人民幣升值的悖論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1(3)
2.盧向前,戴國強.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1994-2003[J].經濟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