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年級作文父母的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校三年級 席高慶
每個人都有父母,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我的生命里融入了父母的血液,也融入了他們無私的愛。在我生病的時候,更能感到父母那份沉甸甸的愛。
記得有一次,是一個下雨天,我發燒了,家里沒人,媽媽得知我發燒了,就冒著大雨從姥姥家趕到家了,一道道閃電在她的頭頂上空劃過,可她還是不顧一切地奔跑在大馬路上?;氐郊視r,身上都濕透了,她顧不得換衣服,就來照顧我。第二天,我的病好了,可媽媽卻感冒了。我端了一碗熱水給媽媽喝,她開心地笑了。
正是因為有了媽媽的關懷,我才健健康康地成長起來,我深深地感謝媽媽,我親愛的媽媽。
感謝爸爸
學校三年級 關承穎
媽媽由于工作原因,常常不在我身邊,記憶中、日常生活中都是爸爸來照顧我的,爸爸對我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
記得有一次,我的書包破了,我寫完作業就去玩了,直到半夜,我才在睡夢中想起我的書包破了。爸爸聽了我的話,和藹地對我說:“你快去睡,一會我給你補?!庇谑俏矣置悦院厮^去了。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我醒來一看,爸爸還在為我補書包呢?一針又一針,一線又一線,挺認真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p>
爸爸,無論我走到哪里,我都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愛。
我的家鄉------古屯
學校三年級 高碧徽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盛開;樹木感恩陽光,因為陽光讓它成長;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而我則感謝我的家鄉-------古屯。
我們村的變化真大呀!不信你到我們村去看一看,破舊的房子變成了新的樓房,要是走進各家各戶去看一看,瞧一瞧,更讓人耳目一新,房間寬敞,環境舒適,而且家具電器樣樣俱全。以前彎彎曲曲的泥路變成了又寬又大的柏油馬路,路邊有花壇、花壇里栽著樹木花朵,一到夏季,花壇里的花爭奇斗艷,惹人喜愛,路邊有整齊矗立著一張張玉蘭花柱形燈,一到黑夜,我們和小伙伴在燈下玩耍,象白天一樣明亮,村里還投資幾百萬元,蓋上了具有現代化氣息的中心小學和幼兒園。我們再也不用到外村去上學啦!
短短幾年,我們村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謝謝您王陸德爺爺,王云平伯伯,還有村委支委,為我們創造了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我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在學校認真聽老師講課,用心完成各門功課,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您。
我因古屯而自豪,古屯因我而驕傲,我愛我的家鄉-------古屯。
感謝媽媽
學校三年級 王 耕
我今年8歲,在這8年中,是媽媽的關心和愛護,伴隨著我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從小體質不太好,爸爸媽媽為此沒少操心。記得有一次,我發燒了,量了一下是39度,媽媽著急了說:“趕快,趕快,我把自行車把你帶到醫院去”到了菲菲叔叔家,人家沒人,到了西面哪兒,人家說:“不會給孩子打針”,媽媽都快急哭了,媽媽說:“去瓦窯頭吧”。又讓我坐上自行車,馬不停蹄地往瓦窯頭走,到了半路那里沒有路燈,媽媽不敢騎了,輕輕地說:“下來,我把你推上”我說:“不,媽媽,您累嗎?”媽媽說:“我不累,你坐上吧!”我又說:“不,可媽媽執意要我坐,我坐在車上,盡管身體不舒服,但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每次我放學回家時,總是有媽媽做的可口飯菜等著我,當天氣冷時,媽媽會即使給我添加衣服;當我需要學習資料時,媽媽會立刻給我買來;當我遇到難題時,媽媽總會陪我思考、認真指點,直到我會了為止;當我做錯事時,媽媽會嚴厲地批評我并及時幫我改正……
親愛的媽媽,千言萬語,萬語千言,在這里兒子只想對您說:“媽媽,我愛您!”
感謝媽媽
學校三年級 賈賾宇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發自母親內心的愛,世界上的每一位母親都有一顆虔誠的心,隱藏著最真摯的愛。
論文摘要:“如何安排活動”、“選怎樣的內容更好”是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困擾教師的難點。本文認為,綜合性學習內容來源于:語文教材、家校生活、學科融合。雖然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三上冊才明確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出現學習內容及方法指導。但只要有豐富的活動內容,綜合性學習在低段(1—2年級)即可進行。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將“綜合性學習”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共同組成語文學習內容的五大板塊。
在實際活動中,我們遇見過許多困難,語文綜合性學習看似簡單,操作起來有難度,學生茫然無措,教師無從下手。“無內容、選擇難”一直困擾著我們。本文認為,綜合性學習內容來自:
一、語文教材是主要內容
(一)深挖教材。
把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與教材內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聯系,可以使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成為學習某篇課文的前期準備,可以是課文中知識點的擴展,或是對某一單元語文知識的深化,或是對一段時間內所學的或全冊課文中某個方面知識的延伸。
例如,三年級上冊《中國的傳統節日》專題,學生們搜集了不少文字、圖片、實物資料,有話可說??梢栽诎嘀信e辦《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推廣會》的活動,進行習作訓練,將全班的優秀習作整理裝訂成一本習作集,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匯報。
學生多為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得到父母的愛多,付出的少,覺得父母對‘我’的所有付出是理所當然的,經常埋怨家長的種種不是”, 結合這種情況,在三年級下冊第五組教材中安排《了解父母的愛》,設計系列活動,學習了《媽媽的帳單》等課文后,引導學生們收集關于描寫父母之愛的詩詞、歌曲、文章、名句等,熟讀成誦。舉辦讀書交流會;向父母及長輩了解爸爸媽媽生育“我”、養育“我”的艱辛,進行口語交際;觀察父母每天的工作生活情況,體會父母的辛苦;模仿《媽媽的帳單》一文,設計一張“父母的帳單”,與家長一同計算從生育“我”至今,所花銷的生活、學習費用,一直到供“我”大學畢業所需要的全部費用;再算一算父母給我們的愛,又是多少……至此學生感慨:“父母的愛是無價的、無私的、無限的、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想想“我”今后該如何對待父母的這份愛,能為父母做些什么,并主動對父母說幾句真心話,寫幾句肺腑之言。
做足、做透這系列活動,學生不再口是心非地承應老師“我要愛父母”,空洞地承諾“我要怎么怎么做”,他們真正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
(二)課前預習。
一些教師認為綜合性學習是從三年級開始的,其實不然。在一年級上冊的古詩教學前,就可鼓勵學生去尋找更多描寫春天的古詩,一同分享《春天的詩會》。一年級下冊《識字6》是數量詞歸類識字課,只有4句話,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4幅不同的畫面中。語句十分簡潔,每句話中又包含了4種事物,其中幾種事物是學生少見的,認識事物就成了學好本課的前提。這個問題可以預先解決,讓孩子們分組合作在各科教材上找到課文中的事物,理解“一畦、銅號”,區分“海鷗——飛鳥;帆船——軍艦;秧苗——稻田”。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響亮的呼聲??梢恍┙處熉耦^苦干,尋找資料,制作課件,一個個精美的課件成了“道具”,學生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圍著展示臺團團轉。為什么不讓他們從唾手可得的材料入手呢?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只有六七歲,但是他們搜集資料的潛力令人吃驚。教師應該放棄“個人秀”,挖掘學生預習收集的潛力,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小主人。
(三)課堂爭論。
教學中常有疑點令同學們爭執不休,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它作為研究課題。當教學到“非比尋?!币辉~時,有學生質疑應該是“菲比尋常”,并振振有詞“電視里的廣告就是這樣說的,還是王菲代言的呢,超市里的可樂罐上也是這么印著的”?,F代傳媒的“偷梁換柱”,誤導了學生對中國傳統語言文字的理解??梢龑W生課余在超市里和電視節目中、街旁廣告牌上……咬文嚼字,打假!
(四)課后延伸。
綜合性學習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大膽延伸,將語文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表演、游戲、競賽中。讓學生編輯小報、班刊、作文選,都是給學生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如學習了《烏鴉喝水》一文,就引導學生續寫故事,編繪連環畫;學習了三年級下冊的第八組教材,可鼓勵學生搜集更多的中國神話、傳說,舉辦“神話、傳說故事會”。
二、家庭學校生活是重要內容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高投入、低產出、耗時多、效率低的狀況一直困擾著廣大的語文教師。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過分重視教師的教,未能將學生作為語文學習活動的主體,同時在語文教學內部存在著一個長期性、全局性的失誤,那就是把課堂作為唯一的學習場所,而未能將語言學習放在一個“大語文”的范疇中來,忽視了“生活是‘源’,書本是‘流’”的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一次外地訪問團來我校交流,我班就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我是小導游員”的主題活動,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選學下列內容:搜集圖片并給圖片寫簡短的文字說明,或嘗試做小導游向同學介紹自己喜歡的一處風景名勝,或扮演角色表演,兩三個人一組,一位同學當“導游”,訪問團老師做“游客”,“導游”根據展示的畫面依次介紹景點,“游客”邊聽邊看邊向“導游”提問。
豐富的生活是永無止境的大課堂,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源庫,身邊的人、事、物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關于學生使用壓歲錢問題,可以設計“喜憂參半的壓歲錢”、“使用壓歲錢淺談”、“你對壓歲錢知多少”、“打理壓歲錢妙計多多”等主題,運用口語交際、編小報、作文展、故事會等形式展開活動。
這些校內、家里的主題系列活動,內容豐富且有層次,滿足了不同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學生的需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全體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完善自我。
三、學科融合是補充內容
挖掘其他課程資源,找到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最佳結合點。比如《綜合實踐活動·生活》中有一個單元是《可愛的小動物》,學生進行了小調查,收集了有關動物的資料圖片,可以請學生展示、介紹喜歡的小動物,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展示與提高。
再如《人自然社會》這一課,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文以后,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分組了解周圍的環境污染情況,其間可以走訪環保部門,還可以做一些實驗,然后組織匯報調查結果,討論確定治理方案,再以集體或個人的名義給有關部門寫信或者寫倡議書。除此之外,學生自己還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設計宣傳標語、成立環境督察小組等。
這樣的選題方式,打破了學科界限,融合了語文、自然、社會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信息去分析、歸納,甚至親自去做實驗,體驗揣摩,并對實驗得到的結論進行討論、整理,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綜合性學習為學生的語文學習開辟了新領域,在小學語文課中開展綜合性學習研究,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只需在語文教材、家校生活、學科融合中合理選擇內容,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從小學低段開始。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巢宗祺、雷實、陸志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的父母對他小時侯寫的一首詩的不同評價一事。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因為她知道巴迪還是個孩子,他需要鼓勵。而父親的評價是糟糕透了,因為他認為只有嚴厲才能教育孩子寫好作品。
正如文中所說的:“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僅僅只有這個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所以,巴迪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個慈母,又有個嚴父,這樣,便使他在不滿12周歲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但是,這些認識都是片面的,如果只有母親的評價,那會很容易使孩子誤如歧途,會使孩子一得到鼓勵,就沾沾自喜,驕傲自大,導致目中無人。而父親的批評,會使孩子天天擔心害怕,怕作文寫不好,會遭到父親的批評,然而,對作文失去信心。誠然,愛是需要有父母的愛來衡量,這樣,既能使孩子在得到表揚的同時,還能得到一定的評判,讓孩子依據評判來對文章進行修改。
在生活中,我也同樣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三年級期中考試的成績的時候,我語文考了95分。我連問了幾個成績好的同學,只有一個同學超過了我一分。我很遺憾,為什么我沒有超過她呢?可我還是很激動,畢竟我考得已經算是很好了。數學考了96分,是在做最后一道應用題時粗心,算式列對了,卻把得數算錯了,一下丟了4分。不過我相信父母會原諒我的?;氐郊?,我迫不及待地把分數給爸爸看,爸爸看了后,滿臉喜悅,高興地說:“考得很好,棒極了!不過就是數學有點粗心,下次注意,細心一點就是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太好了!我知道母親7點回家,當6:50的時候,我心里熱血沸騰,心想:母親語文比父親學得好,她一定會表揚我的。母親回來以后,我緊張地將試卷遞給了她。“語文考得還不錯,可數學為什么才考96分?像這種簡單的題應該拿滿分的,否則在我眼里就算沒及格!你看看你,已經因為粗心丟過多少分了,還不長記性!去,把這道題改完后,再做50道計算題!”媽媽火冒三丈,皺著眉頭兇狠地說。我的淚水“啪啪”地滴了下來,我不明白,母親為什么這么嚴厲,干么跟我過不去,我不就是算錯了一個得數嗎,至于這樣嗎?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平時,我對母親比較懼怕,她的話,我視為“圣旨”。
關鍵詞:小學;感恩教育;主題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4)05-0012-02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然而,感恩之心并非與生俱來,它需要教育的引導和環境的影響。為此,我們根據小學身心發展特點,以“在活動中感悟,在發展中生活”為原則,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主題活動。
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人人都受父母的呵護,師長的指導,仰承天地甘露之恩?!案嵫蚬蛉?,烏鴉反哺”,動物尚且如此,我們更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然而,現在大多數獨生子女承受著來自父母、師長、親朋、社會如山似海的厚愛,但他們往往不屑感受,更談不上回報。孩子們不知道感恩,不是孩子的過錯,而是學校教育存在盲點,忽視了對孩子們的情感教育。因此,我們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感悟母愛,從心靈喚起;第二階段是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第三階段是學會感恩,從身邊做起?;顒釉u選出100名“小孝星”、100名“好公民”和100名“好學生”。
第一階段:感悟母愛,從心靈喚起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正是無私奉獻的母愛教會我們用心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世界,可很多時候我們并未感悟到母親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從來都以為那些都是自然的,都是我們天經地義該享受的,所以不曾發現。因此,我們啟動了“感悟母愛”的德育活動,從二年級的“夸夸我的好媽媽”講故事比賽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在比賽日,校園里蕩漾著《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的吻》等歌聲,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及其家長聚集在操場,觀看小選手“夸夸我的好媽媽”講故事比賽。小選手們聲情并茂的演講博得了熱烈的掌聲,媽媽們的動人故事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真的懂事了,個個熱淚盈眶。家長代表也發了言,說出了對孩子的期望。這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及社會的好評。
接著,我們在三年級開展“愛心日記”活動,讓學生把媽媽每天為自己做的事記錄下來;在四、五年級開展制作歌頌母親的手抄報活動,摘錄歌頌母親的格言、詩篇和感人故事;在六年級舉辦“我的父親母親”作文競賽活動。
“感悟母愛”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母親為自己的成長付出的艱辛,了解母親的無私、母愛的偉大,體驗了愛的情感,懂得了愛的責任,學會了愛的奉獻,自覺地用實際行動去孝敬父母。
第二階段: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
孔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將來又怎么可能愛事業、愛國家?所以感恩教育應從孝敬父母開始。
孝敬父母并不是為父母做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首先,我們在各班召開了“孝敬父母”的主題班會,并開展“在家做個好孩子”活動,制訂“好孩子行為自律表”,由家長參與評價,學校定期檢查,最后評出“小孝星”。
“好孩子”活動讓孩子們孝敬父母,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很多家長欣喜地說:我的孩子懂事了,勤快了,變得會體貼人了。
此外,我們還開展了孝敬教育“四個一”活動:給父母洗一次腳,讓父母輕松愉悅;自己動手做一件小禮物送給父母,讓父母感到幸福;當一天媽媽,體驗媽媽的辛勞;給父母寫一封感謝信,增加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
第三階段:學會感恩,從身邊做起
我們不但要感恩養育我們的父母,而且要感恩教給我們知識的老師,感恩幫助、關心和愛護我們的所有人,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感恩大自然……只有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我們才能學會感恩。
在“教師節”我們舉辦“我為老師獻禮”活動,開展“在校做個好學生”活動(形式同“在家做個好孩子”活動),讓學生懂得尊敬師長;開展“當個小小好公民”活動,讓學生懂得尊老愛幼,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和殘疾人,乘車主動購票、讓座等;開展“評選環保小衛士”活動,讓學生懂得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舉辦“愛我中華”讀書活動,讓學生懂得熱愛祖國……
感恩,讓學生懂得了孝敬父母;
感恩,讓學生懂得了尊敬師長;
感恩,讓學生懂得了關心、幫助他人;
我喜歡她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她長得非??蓯?,就像書中說的“因為胖,她的臉、鼻子、嘴巴都圓嘟嘟又胖嘟嘟的”,一看就十分叫人喜愛。
我喜歡金鈴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她很善良、正直、寬容和大度,又有一顆悲天憫人的高貴的心靈。她的老師生病的時候,只有她一個人帶著一枝花去看望老師。老師因生病交代給她上一堂作文課的任務,她能一絲不茍地完成。晚上批作文的時候目光敏銳,下手準確,每一個錯別字都分辨得清清楚楚。病句、讀不通順的句子也不能從她的手里逃掉,她在這里一圈那里一改,總能有辦法讓那些句子排列整齊得像一隊紀律嚴明的士兵。她給每篇同學寫的作文評分時也很盡量公允客觀,既不徇私留情,也不圖謀泄憤。作為語文課代表的我,也應該向她學習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
還有一次,修自行車攤的老人家突然中風而死了,他有一個孫女叫幸幸。幸幸的爸爸媽媽早就已經離婚了,夫妻兩都很自私,誰也不肯要幸幸,都怕這孩子拖累了自己,使自己不能重組家庭,幸幸只好孤單地跟著爺爺過日子?,F在爺爺不在了,她的爸爸媽媽為了推托差點兒打起來,還鬧到律師事務所去了。這時金鈴主動站了出來,收留了幸幸。雖然后來幸幸在金鈴家只住了幾天就轉住到郊區的外婆家去了,可金鈴還是時不時地經常到郊區去看望幸幸呢。
我也一定要向她學習,學會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很多人都需要我們的幫助:社區里的孤寡老人,平日里沒有親人的陪伴是多么孤獨的呀!他們就需要我們時常去陪他們聊聊天、讀讀報,順便還能做些小家務。福利院的小朋友們沒有爸爸媽媽,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關愛。我們就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書籍帶去跟他們分享,還能將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也分一些給他們,用我們自己的力量去關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