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七步詩曹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七步詩的原文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后來把它改為四句,四句版本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
(來源:文章屋網 )
該句出自曹植的《七步詩》。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曹操的疼愛。曹后,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接著寫出了《七步詩》,該詩全文為: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貓眼草:別名乳漿大戟、貓眼草、爛疤眼、乳漿草,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高達40厘米。莖通常分枝,基部堅硬。下部葉鱗片狀,早落;中上部葉狹條狀披針形,長2到5厘米,寬2到3毫米,先端鈍或具短尖,兩面無毛。種子長圓形,長約2毫米,光滑,一邊有縱溝,無網紋及斑點。花期4到6月,果期6到8月。
澤漆:又名五朵云、五燈草、五風草等,屬大戟目、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澤漆根纖細,長7到10厘米,直徑3到5毫米,下部分枝。葉互生,倒卵形或匙形,苞葉2枚,卵圓形,蒴果三棱狀闊圓形,光滑,無毛;種子卵狀,暗褐色,
(來源:文章屋網 )
此節課,是一節綜合學生收集的信息的展示課,課前讓學生誦讀一定數量的古詩詞,進入古詩詞的話語環境,在反復吟誦中得到文學和情感的浸潤,同時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感受文學形象,發展思維能力。在誦讀和品評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感受中華詩司的巨大魅力,從而更加熱愛古文化簡言之,整個活動課圍繞“對詩詞分門別類――講詩詞故事―詩畫欣賞――師生共唱”四個環節開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積累名言警句,發展語言能力,從而培養寫作和語交際的能力。
2、通過漫步古詩苑的活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精髓。
4、感受古代詩詞作品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學生要多積累一些古詩詞感悟詩情感。
學法: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活動準備:圍繞相關主題,自由搜集詩句。
2.選擇在朗讀、音樂、繪畫、語言等方面有特長的學生,給他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
教學實錄:
一、感受古典,知情導入
師導入: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文化的寶典,是一朵瑰麗的文學奇葩,其中名家輩出,佳作紛呈,卷帙浩繁。今天,讓我們一起漫步于古詩苑,含英咀華,一路采擷芬芳的花朵感受古典,品味古典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禮
二、意趣盎然、漫步詩苑
(一)分門別類輯古詩
參考專題:古詩中的春夏秋冬、山水風光、風花雪月、名勝古跡、茶酒書琴等。
1、師:首先進行――分門別類輯古詩,請同學們將準備好的經典句展示給大家
2、教師將全班男、女同學分成兩個大組輯錄古詩。
3、教師先請兩組各派一位代表上臺抽簽,根據他們抽到的內容,以組為單位集體競背。
A類:
(1)請說出“初唐四杰”的名字。(2)積累四首山水田園風光內容的古詩。(3)唐代哪兩位詩人被稱作“詩佛”、“詩鬼”?(4)積累六句春夏秋冬內容的古詩句。
B類:
(1)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誰?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是誰?(2)積累六句風花雪月內容的古詩句。(3)宋代詞壇豪放派和婉約派代表是誰?(4)分別積累四首離情別緒內容的古詩(涉及內容較豐富,有道是“功夫在詩外”,它不僅考查了學生的知識累積水平,還能較好地體現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踴躍參與活動的熱情。)
(二)“繪聲繪色講古詩”。
師:古代不僅流傳了許多詩文名篇,更留下了不少詩人的趣事佳話哪些同學能為我們講講詩中的故事嗎?
生甲:今天帶給大家的是一個七步詩的故事,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以豆萁煮豆喻曹丕同胞相殘。曹丕自愧無顏,放過了曹植。由于曹植未滿七步即成詩,后人將這首詩稱為《七步詩》:(聲情并茂的誦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跟生,相煎何太急?”
師:不錯,哪個同學愿不愿意挑戰他?
生乙:我也來個一個: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聯軍,在赤壁利用火攻,擊敗了強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六百多年后,唐朝的杜牧,漫步在這個古戰場,已經絲毫感覺不到當年大戰來臨的緊張。詩人感嘆時光弄人,寫下了這首《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銷二喬。
生丙……
(故事后的相機朗誦是非常重要的,讀出韻味、節奏、意境,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三分詩靠七分吟。”只有好的誦讀才有好的感悟。走進詩人的心靈,理解詩人的情懷。)
(三)展我才情繪古詩
1看畫配詩,根據事先準備的畫,根據你的理解給每幅畫都對上一首很有名的古詩老師先出示圖片,猜古詩句子,根據畫面中的意象說古詩。
(給沒有任何提示與說明的畫面配上古詩,難度稍微加大,但能檢查學生積累古詩情況2讀詩配畫,學生朗誦詩歌,讓“小畫家”在仔細體會詩的意境上臺來為我們繪畫。)
(1)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2)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觀書有感》);(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3.再讓學生出示自畫,并說明此詩句是什么?再簡略說一下自己的感悟。
(讓學生展示個性,到講臺前出示為自己喜歡的詩句配上的畫面,提高學生,讓學生在畫中體會古典詩詞優美意境)
(優秀古典詩歌其獨特的魅力在于“言有盡而意無窮”。一首意境深遠的古詩,往往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的詩意廣闊寥遠,清新幽雅,意境深遠;有的詩鳥語花香,色彩明麗,生機盎然,竟境渾厚。)
(四)、醉聽花月唱古詩:
1.讓同學自由的唱,用現在的歌曲,給古詩配曲來看。(如《虞美人》、《相見時別亦難》、《明月幾時有》等)
2.學生自編曲唱,同桌交流。
3.集體唱《明月幾時有》也可師生同唱,結束全課
(音樂配曲唱,詩曲藝術相結合。培養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與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
成語為煮豆燃萁,該成語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近義成語有兄弟鬩墻、骨肉相殘等,反義成語有情同手足等,該詩出自于三國時期曹植創作的《七步詩》。
曹植,三國時期曹魏詩人、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代表作《洛神賦》《白馬篇》等。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