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讀書有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唯書有色,艷于西子,唯文有華,秀于百卉。”讀書如同一位位先哲圣人促膝談心。大義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無畏的魯迅說:“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更有那視死如歸、凜然就義的君子譚嗣同,對你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書給了人太多,太多。讓你那張沒有色彩的白紙,有了堅強的紅色,不拔的藍色……所以才有了“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的讀書境界。
讀書賜予人堅強。生活是一條道路,到處布滿艱險,唯有堅強才能走過。讀古書,感嘆勾踐亡國后,壯心不已,臥薪嘗膽,終破吳而歸。孔子周游列國,四處學習,才成為一代圣人。看今朝,張海迪身殘志堅發奮苦讀,榮登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之位。“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讀書可以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催化劑。在當今時代,信心的力量更不可忽視。讀書,你可以知道,要存鷹之志于高遠,取鷹之志于凌云。你可以知道“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你更可以知道“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所以你不會絕望,不會放棄。面對困難,你永遠是一顆蒸不爛、捶不扁、炒不爆的銅豌豆!
盡管我只是個小學生,但我業余讀書的書齡已有8年之多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閱讀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了.我讀過四大名著;我讀過雨果的《悲慘世界》、《海上勞工》;我讀過老舍的《駱駝祥子》。至于《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之類的故事早已被當作少兒讀物了。然而在最近一次整理書籍時,我隨手抽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本書。雖然是曾經讀過的書,但當我再一次讀起時,又重新被吸引了。
我陪著小女孩在凜冽的寒風中一路走來。當一切無助時,我又陪同小女孩一起點兩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當微弱的火焰升起時,我又陪同小女孩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陪同小女孩尋找給予小女孩保護的、慈祥的奶奶。我終于看到小女孩臉上露出了微笑,但這是一種凄慘的小,死亡來臨時的笑。我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淚流如雨。她的悲慘遭遇是當時的社會制度造成的,注定了她悲慘命運的結局。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2019年圖書館書友會讀書月活動閉幕儀式,同時為在讀書月各項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頒獎。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圖書館對書友會成功舉辦了讀書月活動表示祝賀。本屆讀書月活動從4月初開始,到今天結束,以“書香校園,閱讀無限”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有“粵港澳大灣區”主題圖片展、“學問杯”影評大賽、“圖說歷史”圖片展、英語口語大賽、記憶力大比拼等活動。讀書月活動期間,得到了學院黨委的高度重視,老師們的好評以及同學們的踴躍參與,不僅很好地宣傳了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提升了圖書館的形象,而且也讓學院師生了解了書友會的工作。
學院書友會成立以來,在學院領導和團委的帶領和支持下,本著“以書會友,博聞新知,心容四海,執書天下”的原則,開展了非常多的服務師生的活動,這與書友會各位成員的付出是分不開的,在這里請允許我向書友會各位成員表示衷心的感謝,你們是圖書館真正的“閃亮之星、服務之星”。
另外,在這里向在各項比賽中獲獎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懇請各位同學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書友會今后的活動。
學習目標
1.學會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觀點。
2.表達觀點時要以內容為依據,從書中找出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要勇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4.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準確理解他人的想法。對于不同想法,思考他們的理由。
5.交流之后,說說自己的新想法。
學習重點難點
1.學會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觀點。
2.表達觀點時要以內容為依據,從書中找出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要勇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教學過程
一、
名言導入,議論“好書”
1.出示名人名言
(1)好書是偉大心靈之寶貴血脈。
(2)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明燈。
(3)讀一切的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4)書籍——人類進步的階梯。
2.讀名人名言,學生自由說說讀后的感受。
3.全班討論:什么樣的書才能算好書?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聯系自己實際談看法。依據學生回答順勢概括如下:(1)內容健康、生動、有趣的書;(2)語言優美的書;(3)圖文并茂、給人美感的書;(4)啟迪智慧、教人做人的書;(5)使人獲得有益知識的書。……
小結:閱讀往往能喚起讀者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讀同一本書,尤其是一本好書,不同的讀者,心得體會也可能不一樣。讓我們一起開展班級讀書會,圍繞同一本書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的收獲,分享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板書:同讀一本書)
二、探究“說”法,嘗試表達
1.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我準備分享哪一本好書?怎樣去圍繞這本書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的收獲,使大家想讀、愛讀?
2.播放多媒體動畫,啟發示范。
“大家好,我是愛讀書的小靈通。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名字叫《童年真好》,作者是我省作家陳章漢。這本書用兒童化的語言、形象風趣的插圖,寫了作者小時候的不少蠢事、羞事和趣事。但無論什么事,都充滿了天真無邪的兒童情趣。讀著讀著,我常常忍不住捧腹大笑,并為文中蘊含的濃厚情感所感染,也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些事情來。這樣的好書,你不想一睹為快嗎?”
3.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概括出圍繞引導學生可以圍繞以下話題交流讀書心得與感受。
(1)這本書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你怎樣評價主人公?你對哪個人物印象最深?為什么?
(3)有沒有什么地方讓你覺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沒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情節?
(4)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書,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5)故事的結局你喜歡嗎?如果你來寫這個故事,你會怎么寫?
2.交流之前,指導如何圍繞話題展開交流。
(1)交流前思考圍繞話題談論哪些具體內容。學會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觀點。(板書:梳理思路)
(2)表達觀點時要以內容為依據,從書中找出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板書:勇于表達)
(3)要勇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板書:認真傾聽)
(4)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準確理解他人的想法。對于不同想法,思考他們的理由是什么。(板書:交流表達)
三、小組練說,人人參與
1.導言:看來,推薦好書還真得講究方法。下面我們就從讀過的書中挑選自己認為好的書介紹給同學。
小組合作:從上面選擇一兩個大家感興趣的,值得討論的話題展開深入交流。最后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討論的觀點最有創意,獲得最佳創意獎。
2.學生四人一組或自找交際伙伴,互相介紹、推薦,確定每一組的共同閱讀的書。每小組由一名同學當小組長負責主持,鼓勵學生用不同于別人的方式推薦,其他同學可以提出問題。交流后相互評價、修正,再推舉出代表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教師巡回檢查,進行個別指導,特別是對那些在語言表達、交流上有困難或障礙的學生,教師自己或指定優秀學生加以幫助,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效地參與交際。
四、和諧互動,反饋評價
1.匯報展示。各小組的代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推薦好書,表達自己小組對于同讀一本書的觀點,教師協調各小組的銜接。
形式一:好書自述。學生頭戴飾物,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表白”自己,推薦自己,還邀請看過這本書的同學作補充。
形式二:講故事表演。學生選取書中的一個精彩片斷,邊講故事邊表演。可一個人獨立表演,也可請同學合作。
形式三:小記者采訪。兩學生分別扮演小記者和新書的作者,“小作者”在回答小記者問題的過程中,適時插入配樂朗讀書的精彩片斷、展示書的裝幀等內容,以引發學生對書的好感和興趣。
2.和同學分享交流之后,說說你對這本書是否有了新的想法。引導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新的想法。
提示方法:
(1)引用原文說明觀點,使觀點更有說服力。
(2)分辨別人的觀點是否有道理,講的理由是否充分。
3.小組匯報后,學生自由評價:重點看是否把好書的主要內容或把自己對這本書的看法說清楚、說明白;另外再看儀態是否大方,聲音是否響亮,是否富有情感;看對這本書是否有了新的想法。不足的地方該如何矯正、補充?
4.組織全班學生評出自己最喜歡讀的好書,以及最佳推薦人、最佳創意,予以表揚、獎勵。
五、擴展延伸,鞏固提高
口語交際是小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然而,任何一種能力和習慣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進行適當的擴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閱讀往往能喚起讀者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讀同一本書,不同的讀者,心得體會也可能不一樣。讀了一本好書,
跟同學交流分享閱讀的收獲,那是多么快樂!
學生課后向同學、父母或鄰居小朋友推薦一本好書。
板書:
一.配樂助讀
鏡頭一:閆麗老師在學生初讀《春》以后,詢問學生喜歡讀哪些段落。有四個學生站起來,回答了他們喜歡的段落,分別是第3、4、5、7段。閆老師說:“讀優美的文章要有優美的旋律來伴奏,下面在音樂聲里,你們按照段落在文章中的的先后順序,接力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多媒體播放班得瑞《四月之春》,學生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朗讀課文。
現場點評:配樂朗讀貫徹了新課標提出的“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的特點。配樂朗讀在語文教學中能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起到推波助瀾、烘托氣氛的作用,讓語文課生動活潑,變成一種藝術的享受。但是也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選用樂曲的風格和課文的題材、體裁保持一致,朗讀寫景的文章選用節奏歡快、旋律明朗的音樂,班得瑞《四月之春》就非常適合給《春》伴奏;二是音量要適中,配樂聲過大會喧賓奪主,音量過小效果也不好,所以配樂時要注意音量的控制。音樂剛響起的時候聲音過大,淹沒了學生的聲音,閆老師及時降低了音量,效果就很好。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配樂朗讀是培養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做法。
二.動作助讀
鏡頭二:“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中的動詞“鉆”非常重要,怎樣讀好它?閆老師引導學生一起做了一個動作:把一張紙覆蓋在手中的筆尖上,一用力,筆尖鉆透了紙。她接著說:“讀這個詞就要重音重讀,讀出力量,讀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鏡頭三:“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怎樣讀出春日里百花爭先恐后競相開放的情態?閆老師點撥學生在同位之間互相推搡頂靠,學生們邊做動作邊讀這句話,境界全出。
鏡頭四:閆老師領著學生高舉手臂,揮舞拳頭,大聲齊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的時候,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現場點評:以身體語言輔助語文教學作用很大,新課標就強調“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鴻溝,需要用實踐去填平。也就是讓兒童通過親身的體驗,鼓勵、激發和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而在奧爾夫的教育理論里面,教學中的學生不是被動地在學習,而是主動地進行動作表演,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文字的美妙。所以,用動作輔助朗讀,重視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動作實踐,對于提高七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素養等方面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途徑。
三.方法助讀
鏡頭五:劉金蘭老師執教《陳太丘與友期》,分兩步指導朗讀文言文:第一步是在“疏通文意、理解內容”環節,大屏幕出示朗讀方法“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第二步是在“品讀人物,感悟主旨”環節,大屏幕出示朗讀方法“讀出感情(語氣、語速、語調)”。
現場點評:“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的,“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目標,是三個有遞進性的不同層面的要求。七年級學生朗讀文言文要達到這三個目標有難度。劉老師把朗讀訓練設計為兩步,這樣就降低了難度,第一步“讀準字音”就是“正確”朗讀,“讀順句子、讀出停頓”就是“流利”朗讀,這是讀通讀順;第二步“讀出感情(語氣、語速、語調)”就是“有感情朗讀”,這是讀懂讀透。這樣的訓練循序漸進,效果扎實有效。七年級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既掌握了朗讀文言文的方法,又培養了良好的閱讀文言文的學習習慣。
四.合作助讀
鏡頭六:閆老師指導學生朗讀第4段第一句的時候,安排老師讀“桃樹、杏樹、梨樹”,女生讀“你不讓我”,男生讀“我不讓你”,大家齊讀“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的時候,男生讀第八段,女生讀第九段,大家齊讀最后一段。
鏡頭七:在《陳太丘與友期》中,客人和元方各說了兩句話,非常適合分角色朗讀。劉老師指導學生同位分工讀、男女生分工讀、老師和學生分工讀,因為角色不同,讀出的語氣和感情不同,體驗也就會更深刻。
現場點評:分工合作提高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兩位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分角色朗讀,必然使學生對課文“臨其境,聞其聲,睹其貌,見其行”,醉心癡情,進入角色,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在七年級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形式朗讀,如比賽讀、分角色讀、邊演邊讀、師生共讀等,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五.評價助讀
鏡頭八:一個學生朗讀《陳太丘與友期》后,劉老師是這樣評價的:你朗讀的停頓、節奏較好,注重了語速的變化,如果再讀出語氣的輕重、語調的高低表達效果會更好。如在讀“非人哉”“便是無信”“便是無禮”這樣的評論性語句時,語氣重些,語調高一點;“非人、無信、無禮”這些關鍵詞語要重音重讀,從而突出表現友人的粗魯、元方的義正詞嚴。
現場點評:劉老師的評價針對性強,既指出了優點鼓勵表揚,也指出了不足幫助學生加以改進。另外,劉老師非常注重鼓勵性評價,在短短的45分鐘里,教師對學生個體或者全體的鼓勵性評價達9次之多,如“你的聲音很洪亮”、“勇氣可嘉,你讀得很投入”等等。這些鼓勵性評價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七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習初中語文,更需要老師的關心鼓勵。在朗讀訓練的每個環節,要像劉老師那樣充分發揮評價語言的魅力,欣賞學生投入的朗讀,傳達教師的關愛,使課堂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