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記事記敘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記敘文的敘述視角
記敘文如何做到條理清楚,人物個性鮮明,感情真摯動人呢?其關鍵之一在于選取敘述視角。敘述視角,就是敘述的觀察點、立足點,是指寫作者以什么樣的身份、站在什么立場進行敘述的。記敘文的敘述視角通常是由敘述人稱決定的。廣義上講,按敘述人稱分,敘述視角有如下三種:
1.第一人稱視角。包括“主要人物自述”視角(又叫“主人公視角”)、“次要人物(一般是線索人物)側敘”視角和“局外人旁敘”視角。在文章里以“我”(或“我們”)的身份直接出現,所敘述的都是“我”(或“我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第一人稱的記敘,便于直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讀起來使人感到真實、親切、自然。
2.第二人稱視角。所謂第二人稱敘述就是文章中頻頻出現“你”的稱呼。采用這種稱呼有兩種情況:一是“把讀者置于敘述者的對面”的視角,可以消除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感,使讀者讀來親切、自然。二是“讓讀者旁觀,面對寫作對象”的視角,如朱自清的《給亡婦》,把已經逝世的妻子稱為“你”,采用虛擬對話的方法,把敘述對象由靜態轉化為動態,由歷史變成現實,從而增強作品的感染力。采用第二人稱視角,如同面對面的交流,便于抒情,便于溝通,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使記敘更加精彩。
3.第三人稱視角。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敘述,用“第三者”的口吻,將“他”或“她”的經歷和事情的變化過程告訴讀者。采用第三人稱視角,優點是不受時空限制,可以自由、靈活地反映客觀內容;敘述者的視角比較寬,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出現在各個不同的地點,可以了解過去、預知未來,可以隨意進入任何一個人物的心靈深處挖掘;也可以自如地反映人和事的多個側面,還可以抓住某一個角度深入開掘立意。
總之,真實、親切、動人――宜用第一人稱;對話、交流、抒情――宜用第二人稱;全面而深入地寫人記事――宜用第三人稱。
二、記敘文的選材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是由具體材料來表現的,中心思想滲透在材料中。
1.留心生活,舊中取新。只有留心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才能慧眼捕捉,舊中取新,發掘新意。
2.圍繞中心,以小見大。寫作記敘文時要堅持“以小見大”這一原則。通過對小的事件,小的片段的敘述和描寫來抒發某一種情感,揭示出某一種哲理。
3.放開視野,關注熱點。寫進文中的材料要有時代氣息,盡量關注社會熱點,讓自己的文章與社會脈搏同時跳動。
4.反常立意,材料出新。(1)妙用逆向思維,人家這樣說,我偏那樣講,跳出常規思維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矚目。(2)具備多角度意識,即使是陳舊的題材,也應注意換個角度去寫。(3)“舊瓶裝新酒”,要突破舊的思維定式,從已形成固定看法的人、事中翻出新意,或者發掘一些老題材的內在潛質,進行再創作,使舊題材顯示出新意。
【思考一下】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自定主題,自擬標題,從學生、清掃女工和教授自己三個不同的視角來寫這個教授:
國外某護士學校開學的第二個月,教授給學生們來了個突然的小測驗。試卷的最后一道題是這樣的:“每天清掃學校樓道的女士叫什么名字?”面對這樣的試題,學生都感到很奇怪,教授怎么會出這樣的題目?清掃學校樓道的女士盡管大家都看見過,可她叫什么名字誰也沒有問過。下課前,一個學生問教授:“最后一道題是否記分?”教授肯定地說:“在你們的職業生涯中,你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每一個人其實都是重要的。他們都值得你們去注意、去關心,哪怕僅僅是微笑一下,問個好。”學生們都說:“這是一堂令人刻骨銘心的課。”
答: 【例文展示】
記錄微笑
顧 倩
元旦卯時,醒來后我又長了一歲。對著鏡子微笑,祝福自己新的一年有好的開始。可是我笑起來比哭還難看,眼袋腫脹,眼小無光,既無酒窩也無虎牙,算了,還是甭笑了。(切入話題,點到“微笑”,統領全文。)
辰時,出門購物,偶遇一多年至交。起先,我眼拙未認出,只見有一妙齡女子頻頻向我投來關切的目光,并微微一笑。其微笑是有殺傷力的,我也以微笑報之。隨后她向我走來,很輕松地問:還記得我嗎?我立馬大聲說:記得,記得,怎么會不記得呢。
我倆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分別時仍友好地相視一笑。她的背影遠離,留下我一人呆立在原地苦思冥想,她到底是誰啊?(“我”苦思友人姓名而不得時,盡管作了掩飾性的微笑,但仍感欠缺。)
午時,吃中飯。正狼吞虎咽著,大廳內傳來吵嚷之聲。一中年男子焦急萬分地喊著:“我的包呢?我的包呢?我的包被人偷了!經理!經理!”只見一著正裝女子小跑上前,詢問事情經過,然后非常鎮定地微笑道:“先生不要著急,我們已經報警了。”哪知,男子對著那張甜美的臉絲毫不買賬,火冒三丈道:“不是你丟的,你當然不著急,還笑!”年輕的女經理委屈不已,忙著賠禮道歉。
雖說中年男子有些蠻橫,但誰讓女子臉上的微笑太程式化呢?或許是無心,但真的讓人很惱火。(經理處理突發事件時程式化的微笑,讓人很惱火。)
申時,坐公交回家。等車時與一老人并肩而坐。他對我微笑,我也對他微笑。看到我表示友好,老人就開始不緊不慢地說起來了,時不時還哈哈大笑。他笑我也笑,他問我我就說是啊,他停頓我就說然后呢。等到他的車終于來后,我的臉頰有些抽搐。微笑實在是一件很累的事,要牽動臉部的肌肉,更何況我是假笑,要耗費更多的感情去表演。一句話也沒聽懂,可我卻一直假裝心領神會,很有趣。我知道如果我不微笑,那老人等車的這段時間或許會很寂寞。(公交站臺漫長等待時,對一老人安慰式的微笑,“我”感到很累。)
這世上并不缺少微笑,缺少的是真正可以微笑的理由。(本段為議論段,由上面三個微笑片段引發的感悟。)
亥時,就寢。柔和的月光透過半遮的窗簾灑在屋里,我舒適地躺在自己的被窩里,準備讓細胞更新換代,讓血液重新分配。那種感覺突然讓我很感動。在睡意蒙中我似乎笑了。我想我有足夠的理由:我又平安地活過一天了,我的家人也平平安安,明天太陽不會從西邊升起。(文章最后記錄下的微笑足夠溫馨,會讓讀者會心一笑。)
關鍵詞:新形勢;高中語文;記敘文教學
一、 引言
記敘和記敘文的起源在沒有文字之前,從我們的祖先結繩記事、圖畫記事、刻契記事開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可以說記敘文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們早有定論,文學作品的創作都應遵循形象思維的原則,高中階段是學生形象思維既豐富又成熟的階段.記敘文是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的很好的手段。同時現在的課改又把記敘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得更投入更輕松,更能把握課文內容,領略范文的精妙,從而達到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 記敘文的特點
1.記敘文定義
所謂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游記、人物傳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于記敘文的范疇。
2.記敘文突出特點
首先,記敘文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作者歌頌什么,批評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都包含在中心思想里。中心思想有時是直接表達.有時是含蓄間接地表露出來。
其次,記敘文有獨特清晰的思路。圍繞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依據一定線索設計文章脈絡,排列段落順序。記敘文思路分為縱向思路和橫向思路。縱向思路的記敘文是以時間先后的順序和事件發展的過程為線索安排材料。最后,記敘文的語言比較自由,不像詩歌講韻律,但比較形象、生動。另外.記敘文反映的內容還要求真人真事,不像小說那樣可以虛構。
三、 記敘文寫作的體會
1、人物描寫要有立體感
文學作品,特別是敘事文學,主要是描寫人及其生活的,是以表現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為中心的,因此,人物描寫在文學創作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人物描寫的主要對象是人的三個方面:一是各種各樣的的人;二是人的各個方面;三是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這三個方面,或說三個層次,又可以各自展開無可計數的側面;這些無數側面,縱橫交錯,變化無窮;由此構成了人間生活的大千世界。人物描寫,事實上比景物描寫難度更大。人是在活動中的,它有各種各樣的行動,從一舉手,一投足,到勞動生產輕歌曼舞,沖鐸陷陣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在行動中的人,是藝術情節的中心,入有自然的,社會的,精神的各種屬性,人物的精神世界,寬闊無邊,復雜多變。雨果說:“精神的眼睛,除了在人的心里,再沒有旁的地方可以見到更多的異彩,更多的黑暗;再沒有比那更可怕、更復雜、更神秘、更變化無窮的東西。世間有一種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內心活動。”這是非常了解人的心理狀態的精辟論斷。在生活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己之間,都有著極為復雜的各種形式,各種內容的聯系。人的復雜性,人類社會的復雜性,決定了人物描寫的復雜性,決定了人物描寫的高難度,它是藝術描寫的中心課題。
2、語言描寫要有生活感
語言描寫,是刻畫和表現人物的重要手段。人物語言可以最細膩地傳遞和表達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好的語言描寫,可以使讀者由語言想象出人物來,在語言描寫中,尤其對話描寫為重要,對話是展開人物性格的最靈活,最直接的一種描寫方法,它可以充分細致地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坦露在讀者面前。那么對對話描寫都有那些要求呢?對話要求高度的個性化。這樣的對話,不僅能表現出談話時的環境、氣氛,以及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緒,也可以展現事件的進程,情節的發展、渲染生活的色調,增加作品的情趣。如孫犁的《荷花淀》中就有一段精彩的個性化對話描寫:
(1)、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委婉、含蓄)
(2)、我有名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直爽)
(3)、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說。(穩重、謹慎)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直爽)
在《林黛玉進賈府》中,描寫王熙鳳的對話,就把王熙鳳的身份及在賈府中的地位給活生生的刻畫了出來。~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對話描寫要藝術的處理含蓄與坦露關系。這里說的是含蓄與坦露的關系,什么情況下含蓄,婉而不露;什么情況下對話要坦露直率明了。有時候含蓄中有坦露,坦露中有含蓄,變化萬千,因人因事而異因時因地而異,要求作者細心體察,《紅樓夢》中,黛玉臨死對寶玉說:“你好…“!”被稱為含蓄的典范,你好什么,曹雪芹什么也沒說,由作者去想象,發揮創造。
四、攝取細小動作
就是抓住那些最能體現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動作進行概要或細致的描寫。
——初中語文漫談
(2013年11月20日)
養成好習慣能受益終生。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靠長期的日積月累的訓練而成。學生如果能養成好讀書和善于鉆研的好習慣對以后人生事業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
在語文學習中,要養成勤閱讀的習慣。語文成績的提高,全在于平時的積累,如果平時做個有心人,善于學習而又善于積累,那么語文成績的提高將會突飛猛進。對語文來說閱讀理解是關鍵,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如果能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那么平時的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稍用力,語文整體水平就會提高。初中階段,重點是記敘文和散文的閱讀理解,而記敘文又是難點。記敘文的閱讀,要求記人的文章會刻畫人物形象,運用多種方式描寫人物;記事的文章能分清要素。記人的要分清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通過描寫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而寫作時,又是通過描寫來刻畫一個人。記事的要知道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件又有起因、經過和結果。弄清這些要素,然后分析這是一件什么樣的事,揭示的什么樣的主題。那么在寫作時,就可以將記事的文章寫清楚,這件事能反映什么主題,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散文的閱讀要理解散文的形散而神聚的特點,一條主線貫穿。中心思想明確,圍繞中心作者怎樣選材的。通過什么樣的外在形式表現。散文善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反問等修辭方法來增強表達效果。寫景散文和抒情散文都是如此。
在語文基礎知識中,動詞、形容詞、疊詞是用途最廣泛的,量也是相當大的。在寫作中起的作用非常大。動詞在記敘文中用于人的動作描寫,形容詞主要用于人的肖像描寫,散文中形容詞用于寫景,疊詞能增強散文的表達效果。而那些修辭方法在散文中尤其重要。
論文摘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聽、說、讀、寫、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五項基本技能,這五項基本的語言技能,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也是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要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就必須從聽說入手,并通過朗誦、閱讀、翻譯等途徑,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一次記敘文寫作訓練為例,談談如何進行英語作文課的講解及指導的方法。
一、初中英語記敘文寫作內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語寫作課,就必須有的放矢地讓學生知道寫作的內容、寫作的要求,因此,對記敘文寫作內容的分析是勢在必行的。記敘文是初中英語寫作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文體,所謂記敘文,就是以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為主的一類文體形式,一般來說,記敘文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寫人物為主的,圍繞人物來組織材料的文章,這類型文章可以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一件事情或者幾件事情;二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記敘文,即圍繞事件來組織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為中心去寫一個人的活動過程或幾個人的活動過程;三是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這類型的文章主要以“物”為中心,來記敘一件事情。在英語寫作訓練中,要寫好記敘文,需要掌握以下幾點:1.要寫清楚記敘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時間、地點、事件。2.寫作時要明確中心,突出重點。3.記敘文要按照一定的敘述順序進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敘述。4.英文的敘事有時態之分,因此,記敘文一般為記敘過去發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過去時進行敘述,但是也要按照具體要求、具體情況而定。
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等,并要圍繞這個“人”的某一性格特點或者品質特點進行描寫,這樣才能有所突出的進行記敘。
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物、原因、結果),應該注意描寫先后順序以及記事的相對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開始、發展、及結局;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應該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寫的層次,以及人與物的情感交融;以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過狀物來表達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寫作過程中,對主題要審準,審清,經過細致觀察后,按一定順序和層次進行切題的敘述,大部分敘述文依據某事的發生、發展過程和經過進行敘述。對人、地和物的描寫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寫,如對人物,應客觀上描寫其外貌,在此基礎上,突出其才能、特點、外表及內心是描繪其特長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內容。對事物的描寫,可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也可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進行。
二、初中英語記敘文寫作指導方法
以下將以“My Best Friend”為題目,分析如何進行寫作指導。
首先,采用溫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復習七年級上冊《Good friends》一課的重要詞匯及短語,并利用多媒體展示于同學們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讓學生跟著進行朗讀,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寫作話題,我們已經學習了《Good friends》一課,剛才也復習了文章的重點詞匯及短語,相信大家對“friends”的概念已經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們要進行的寫作訓練,就是圍繞著“My Best Friend”為題目,進行的寫作訓練。請大家先擬好提綱,然后,我們一起討論一下你們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寫作的要求為:
介紹一下你選擇朋友的標準,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運用你學過的一些形容詞的比較級,60詞左右。
接著讓同學紛紛進行發言,先作口頭語言的交流練習,有同學開始發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學接著說: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還有同學接著說: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經過這樣的口頭練習,學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脈絡及內容,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則會下筆如有神了。
三、結束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聽與讀的技能屬于語言信息的輸入過程,是語言的接受技能,而說與寫則是語言信息的輸出過程,是語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顯,語言的輸出是建立在輸入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寫作能力,就必須加強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只有達到了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才能有效地圍繞所理解和吸收的口頭及書面信息開展說和寫,以達到提高學生整體英語運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建立在聽與讀的基礎上寫作教學,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
1.趙永青 從語篇思維模式看英文寫作教學,《現代外語》2005.2
一、強化學生寫記敘文的動機
初中生正處于心理逐漸成熟的階段,寫作動機尚不明確,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指導之前,必須對學生加強寫作動機教育。強化寫作動機,是寫作教學事半功倍的首要手段。
第一,變革記敘文寫作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教師要不斷變革寫作教學組織形式。要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就必須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寫作的魅力。以寫人和記事為主的記敘文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指導時應該喚起學生對自己某種生活的回憶,激起相應的情感體驗,使之產生表達的欲望。具體來說,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活動加以引導。如以“挫折”為話題的作文,可以先讓學生講講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或是困惑。學生可能會提到來自家庭的煩惱,來自學習方面的困惑。接著教師就學生提出的困難和困惑組織大家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然后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爭取讓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闡明自己的理由。還可以就學生關注的或是一些敏感話題展開討論或辯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文章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讓他們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讓他們有話可寫。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因素激發學生寫作動機,學生自然能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第二,減少記敘文寫作內容限制,營造寬松寫作環境。傳統的寫作教學常常是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命題作文,這種方式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形式上對學生的寫作內容都加以了限制,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抑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文時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生生活實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事先在學生中征集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加以挑選,甚至讓學生一起參與命題,重視學生的內在情感需求,針對學生的情感特點進行命題,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每次布置作文時,嘗試減少對作文命題的限制,多采用半命題、話題作文形式,或出幾個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學生才會有話可寫。
第三,轉變記敘文寫作評價觀念,建立寫作激勵機制。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給學生的寫作評價不夠及時。個別教師過了至少一個星期才將作文的意見反饋給學生,而這時學生對上次寫作的期待心理已經消失,印象淡漠,反饋意見作用并不大。教師應轉變寫作評價觀念,在寫作評價時除了要給予鼓勵外,還應讓學生及時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問題。評語應有針對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凸顯記敘文文體特征
第一,充分體現記敘文的“六要素”。完整的敘事是記敘文文體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要交代清楚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哪個人或哪些人發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緣于什么、經過了什么過程、取得了什么結果。這樣寫出的文章記敘的文體就比較明顯。
第二,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既要寫成記敘文,就得有個故事情節。或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等。
第三,要巧妙體現出記敘文的順序。初中階段常見的記敘順序有順敘、插敘、補敘、倒敘四種。寫記敘文這種文體,就要在寫作時充分體現這些寫作順序。
三、建立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梯度
要使記敘文寫作教學真正成為幫助學生發展的重要陣地,就必須建立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梯度,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梯度訓練應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文體目標要求記敘“六要素”,認知目標要求“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結合實踐經驗,我初步構想初中三年的記敘文寫作教學梯度訓練如下:
七年級:能將記敘“六要素”記敘清楚;作文中心明確,能圍繞中心選材;能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通過神態、心理的描寫展現人物神韻;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描寫景物,能確定觀察的立足點;能用修辭手法寫出景物特點;結構方面開門見山,直接點題;注重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多讀多寫,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在素材本上。
八年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一個人;可靈活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塑造人物;根據中心安排詳略;能夠調動人體的感官描寫景物;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寫環境描寫,烘托主題或襯托人物心情;結尾點題,深化主旨;學會寫提綱、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九年級:學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銜接過渡,巧妙無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來文章的色彩;讓文章的形式與眾不同(參考:小標題、并列結構);讓敘述的事件既生動又深刻;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陸豐.關于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若干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