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現代詩歌欣賞

      現代詩歌欣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詩歌欣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代詩歌欣賞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國有商行小貸中心 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現有信貸市場格局分布

      我國現有信貸市場主要由國有大型商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組成。因為商業銀行貸款資產占全部資產約80%,所以總資產占比可反映信貸市場分布格局。2011年國有商行占金融機構總資產47.34%,在一段時期內其行業主導地位無法動搖,見圖1。

      圖1 2011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情況

      來源:《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年報》

      二、國有商業銀行小貸中心發展現狀

      《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指導意見》規定: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是根據戰略事業部模式建立,為小企業提供授信服務的專業化機構。據此,國有商行從2008年起建立小貸中心,工行通過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推出“周轉貸款”、“網貸通”等產品;農行通過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推出“簡式貸”、“智動貸”、“廠房貸”等產品;中行和建行實施“信貸工廠”模式;交行創立了金融服務品牌“展業通”。五大國有商行2008至2011年年報顯示,中小企業貸款數量逐年增加,其中工行、建行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大型企業貸款,說明中小企業成為商行戰略轉型中更加重視的授信群體。對可持續發展可界定為既增加對中小企業融資總量,又提供多種服務,幫助小企業成長。

      筆者在前兩部分就信貸市場分布格局和國有商行小貸中心作了闡述,分析表明國有商行在信貸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且小貸中心發展較快。由此,筆者認為國有商業銀行小貸中心發展是可持續的。

      三、國有商業銀行小貸中心可持續發展的論證

      (一)小貸中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有關國有商行小貸中心發展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觀點:1.(向琳,2007)分散風險的需要;2.(吳京輝,2010)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需要;3.(沈猛,劉衛華,2012)戰略轉型的需要。

      基于以上觀點,筆者認為履行社會責任是國有商行開展小貸業務的外因,體現在國家政策引導和規定。戰略轉型和分散風險是內因。在當前大企業托媒的趨勢下,銀行必須重視中小企業,這也與工行和建行近兩年年報“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大型企業貸款”的事實相符。因此,國有商行開展小貸業務的行為成了銀行追逐利益和其社會責任的博弈。而在金融脫媒的情形下,兩者的目標趨近一致,因此,國商行開展小貸業務是必要的。

      (二)小貸中心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關于國有商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爭論產生了以下觀點:

      1.(Banerjee等1994)提出的“長期互動假說”;

      2.(Berger, Klapper, Udell, 2001; Berg-er,Udell, 2002)提出的問題;

      3.(張晶2006)提出的產品技術問題。

      筆者總結為:信息不對稱,大型國有商行難以獲得小企業信息或取得軟信息成本更大;組織機構冗復,信息傳報效率過低,決策權下放產生成本;中小企業大多不能提供傳統的抵押擔保,大型商行缺少針對性的產品創新。但國內學者的研究和當前銀行的實際操作表明上述問題均能解決。

      首先,針對信息不對稱問題,李琳、粟勤(2011)根據2010年對全國中小企業的實證調查得出銀企關系持續時間和銀企距離對貸款可獲得性沒有顯著影響,提出大銀行可憑借固有優勢,通過為中小企業及業主、管理層提供多元化產品來收集“軟信息”并硬化處理,改變信息不對稱的劣勢。

      其次,針對組織機構和成本問題,《指導意見》規定,小貸中心是根據戰略事業部模式設立,集管理、經營、風控中心為一體,經營和放貸不受分支行指標影響,獨立經營、核算。以建行和中行的“信貸工廠”為代表。信貸工廠是把對小企業授信分解為幾個標準化過程,在部門內一站式完成貸款的全部流程。并且,小企業貸款的審批權不在分行長手里,而是歸于二級分行和小貸中心。由此可見,“信貸工廠”模式下的小貸中心有效地減少了審批層級,解決了組織結構問題。

      最后,針對國商行缺乏適合中小企業的創新產品的問題,以建設銀行為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產品形式包括抵押、質押、第三方保證、信用保證等方式,“聯貸聯?!焙汀爸=鹳J款”突破了傳統信貸政策的限制,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適用的產品。

      通過國有商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信息不對稱、組織機構冗復和缺少創新產品的分析,筆者認為國有商行小貸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是具有可行性的。

      四、結論

      國有商行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中小企業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主體并融資難的背景下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發揮信貸市場主導作用。在提供傳統服務的同時國有商行更應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提升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憲,趙征,代俊勛.商業銀行管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現代詩歌欣賞范文第2篇

      一、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解讀程式化現象的存在

      雖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廣泛普及,高中語文詩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開始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長期應試教育思維的觀念禁錮著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因此在高中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給學生灌輸一些固定的、程式化的答題模式,而并未真正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自身對詩歌的主動體驗。在蘇教版的高中語文現代詩歌中,部分教師鐘情于向學生介紹作者生平、詩歌流派等表面知識,對詩歌中詩人的情感也從應試答題的角度指導學生,大大降低了詩歌教學的有效性。

      (二)解讀隨意化現象的存在

      雖然對現代詩歌的解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的獨立體驗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可有效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這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所謂個性化閱讀并不是鼓勵學生對詩歌進行隨意解讀,而應該立足于文本和詩人的自身經歷進行科學的解讀,最大程度的尊重詩歌文本的客觀性,繼而在此基礎上根據讀者的生活體驗和經歷進行重新構造。然而,脫離文本進行隨意解讀的詩歌閱讀活動仍然廣泛存在,嚴重束縛著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文本細讀法和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的聯系

      (一)文本細讀的概念

      何為文本細讀?顧名思義,文本細讀就是對文本進行細致的、充分的閱讀,但是并不意味著將每個字詞放在顯微鏡下進行仔細的檢查,而是要以語言為基本點,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采取科學的方法,通過創建特定的語境,從而有助于學生鑒賞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高。將文本細讀法應用在高中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中來,應該更強調其包容性,始終以文本的語言為出發點,在對文本進行理性分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融入自身的情感體驗。

      (二)文本細讀和現代詩歌問題的內在聯系

      之所以在蘇教版的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文本細讀法,是因為蘇教版教材中所選取的現代詩歌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對于這些經典的作品,就應該對其文本進行細致充分的閱讀,才能讓學生真正從中獲取文學審美價值,提高文學修養。首先,現代詩歌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如在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文中,詩人就透過精煉優美的文字傳達出對祖國的真摯情感。其次,現代詩歌所具有的高度凝練性也需要對其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如在艾青的《北方》一文中,作者就是將自己的情感凝練為優美的語言,但與此同時,必然會造成情節的跳躍,而這正是現代詩歌的特征。

      三、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現代詩歌結構的細讀

      在進行現代詩歌閱讀的過程中,首先要對詩歌的結構進行基本的了解,如果缺乏對詩歌整體的把握,將會很難深入到詩歌文本中去。要對詩歌的文本結構進行細讀,實際上就是要把握好詩歌閱讀的節奏和旋律的關系,這兩者之間既是約束和奔放的協調,又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因此在對現代詩歌進行細讀的過程中,應該把讀放在重要的地位,盡可能的把握好節奏和旋律。首先就是要找準詩歌的感情基調,其次要感受詩歌內在的韻律起伏。如在食指的《相信未來》一文中,整篇文章都是高昂向上的,不屈不撓的,應該在朗讀的過程中,以一種激昂明快的旋律進行閱讀。但與此同時,由于該篇詩歌的整體情感比較積極,所以要處理好情感和節奏的關系,在文章最后可進行情感總爆發,使整個閱讀過程有一氣呵成之感,給自身和別人帶來強烈的情感體驗。

      (二)現代詩歌語言的細讀

      在蘇教版高中語文的現代詩歌中,都是以較高的文學價值和獨特的人文價值選入其中的,詩歌語言自然是極其精煉優美的,同時具有就較強的張力,不僅對所寫的事物進行描述,還能創造出新的形象,最終達到人與物的有機融合。因此,我們教師在對現代詩歌進行文本細讀的過程中,要對其中的語言進行仔細的閱讀,反復品味,有時一個簡單的詞語和句子就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含義。如馮至的《別離》一文,其中透露出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對人世間美好友情的歌頌,通過“揮手”、“遼闊”等詞語表達出了友情的價值,傳達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感悟。

      (下轉第24頁)

      (上接第23頁)

      (三)現代詩歌意境的細讀

      我們在前面提到,在蘇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都是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優秀現代詩歌作品,而優秀的詩歌,總是能夠傳達出一定的藝術意境,可以說是按照一定的美學規律,將一系列的詩歌意象進行整合,從而構成一個藝術整體的過程。因此,在運用文本細讀法進行現代詩歌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對個別的詞語和句子進行推敲,還應該在最大程度上對詩歌所營造的意象進行探析,從而真正領略到詩歌的魅力。

      四、以蘇教版中的《北方》為例對文本細讀法進行探析

      在對艾青的《北方》這一現代詩歌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筆者把該詩歌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了解詩人和詩歌創作的背景,進而從整個詩歌的意象出發,深刻把握詩歌的意境,并能夠體會到詩人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愛國情懷。在明確了教學目標之后,就可以運用文本細讀法對該詩歌進行具體的教學。首先應該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對詩歌內容有一個總體的了解,進而教師可以讓學生推薦一位朗讀水平高的學生進行誦讀,有助于學生在對文章的細讀中體會作者情感。其次,要帶領學生對詩歌的語言細節進行分析,例如在詩歌的第四小節中,詩人艾青三次重復了“我愛這悲哀的國土”,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思考詩人重復該句話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感悟到詩人的強烈意志和由內心深處激發出來的對祖國最熾熱的愛。最后,通過指導學生對詩歌中的意象進行分析,如“暗淡的灰黃”、“孤單的行人”等,讓學生在對意象的理解中深刻感悟詩人的內心情感,進而升華主題。

      現代詩歌欣賞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現代詩歌教學 反思 建議和體悟

      20世紀八十年代以“朦朧詩”為代表的現代詩歌曾經在中國掀起一場全民讀詩、寫詩的浪潮。是現代詩歌點燃了人民心中久已凝固的對美、愛、真誠、理想的追求。無獨有偶,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各方紛紛伸出援手,這其中就包括詩歌這一人類的精神援手。“悲憤出詩人,災難發詩情”,一時間詩人寫的詩在四處傳誦,詩歌的報紙、刊物和書籍也都把視線聚焦災區人民。詩歌成為中華民族人性提升的又一推手。可見,詩歌在這個曾經的詩歌大國有多大的作用,但長期以來,在詩歌普及的最前沿一中學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教學舉步維艱。由于缺乏足夠的訓練,語文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中遇到很多困惑,又因為教材中現代詩歌的篇目很少,許多語文老師對寥寥幾首現代詩歌常常簡化處理。這種情況的出現對于現代詩歌的普及、詩歌人才的培養、中國現代詩歌水平的提高都是件令人揪心的事?!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本文試圖在新課程的視野中窺視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一些建議。

      一、對新課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我歸納起來,它有三個特點:

      1.重體驗。所謂“體驗”,簡而言之是指通過實踐活動來認識事物。傳統教育中,片面放大教育者的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活動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在個人既有的遺傳素質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顒佑欣谂囵B和發揮個性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等的主體性特征,活動有利于個體潛能的發揮。,在這個越發重視人才創造能力的新世紀,體驗教育無疑是提高學生創造興趣和創造能力的好理念。而體驗教育的核心是情感,這正是新課程理念下整個語文教學應該改進的地方。

      2.重對話。概括起來。語文教學中的對話包括文本與人的對話、人與人的對話,文本和人的對話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大塊,人與人的對話又包括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兩種。對話,是一種交流;對話,是一種互動;對話,更是一種創造。只有在互動中才能充分調動人的主體性。才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語言素質的提高。這其中文本與人的對話是基礎,人與人的對話是闡發和升華。新課程重對話。在語文教學中就體現為更加重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使課堂成為師生充分互動、充滿活力的場所。

      3.重人文。新課程重人文在語文教材上有集中的體現。在《浙江省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一書中,介紹教科書體例結構時有如下描述:“教科書編寫以專題為基本結構單位,旨在突出綜合整體的恩想,專題名稱旨在對內容起標識性作用。以人文話題為統領,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向度設置了20個專題?!雹僬Z文教材打破按文體編排的體例,改以人文主題為編排體例,是一個創新,對提高學生整體的人文素質大有裨益,避免教育培養出的只是具備一些語文知識的半成品,仔細審視一下過往的語文教育,這樣的教訓難道還不多嗎?所以,使學生的學習既能掌握語文的工具功能,又發揮語文的人文性,這是語文課改為我們指的一條路,也是學生完滿人格建構的保障。

      二、對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的反思

      1.注重傳授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審美主體地位。傳統的語文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詩歌被教師肢解成段、句直到詞,扎扎實實的吃透詩歌的每一個意象成了詩歌教學的終極追求,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指揮下,教師把詩歌課變成了一成不變的詩歌的注釋游戲,學習者的審美主體地位被完全置之一邊。事實上,要感受詩歌的魅力,必須去激發閱讀者作為審美主體的積極性,也就是產生一種發自內心地對詩歌美的愛和迷戀。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早在高中的時候,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西班牙著名詩人洛爾迦(1898-1936)的詩,“在遠方,大海笑盈盈。浪是牙齒,厭是嘴唇”(《海水謠》);“綠啊,我多么愛你這綠色,綠的風,綠的樹枝。/船在海上,/馬在山中,影子裹著她的腰,/她在露臺上做夢……”我就此迷上了洛爾迦的詩。這樣的詩,具有什么意義?它的意義就在于它的“美”,我也因為這種詩歌的美記住了詩歌。我們教詩,就是要喚起學生的審美直覺和審美感受力,如果學生學習詩歌只記住了詩歌《再別康橋》里面涉及的幾個意象,那《再別康橋》的語言的美感和和諧的韻律又會被讀者丟到哪里呢?我們應該相信審美是人類的天性之一,而“教育”,不過是“開啟”或“蒙發”。

      2.注重詩歌的思想性,忽略了詩歌的情感性。多年來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通病”就是偏重于思想教育意義,忽視并脫離了“語文”本身的教育目標。更有甚者,在多年來的慣性作用下,許多人依然習慣于把文學教學、詩歌教學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寫于1938年,但它的藝術生命力已超越了具體時空。它揭示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以及帶有歷史縱深感的悲劇性情感。其中的“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黎明的渴望。但有些教參上的理解就過“實”,認為這句詩“可看做是充滿生機的解放區的象征”。這樣的解釋就大大局限并削減了這首詩的意義。盡管詩人對解放區確實懷有一種向往之心。但詩歌就是詩歌,不能等同于政治圖解的文字。

      詩歌除了情感什么都不是,這樣的說法有些絕對,但卻道出詩歌的一個本質特點,它是情感的文字載體。如新課程所選的穆旦的《春》、舒婷的《神女峰》、馮至的《蛇》是對愛情的抒發,而昌耀的《河床》、洛夫的《邊界望鄉》、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是對大地、祖國、母親的依戀和熱愛,即使郭沫若的《天狗》也充斥著激情和變革的動力,任何詩歌都不能跳出情感的圈子。所以在語文詩歌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實現詩歌教學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3.詩歌觀念落后,解讀方法單一,忽略了詩歌的多維解讀。詩歌的解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者的事,但現在的教師解讀方法普遍單一,和教師以往的知識結構、師范教育的偏差和視野狹窄有關。現代詩歌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從19世紀古典主義詩歌,到20世紀現代主義詩歌,到現在后現代詩歌,詩歌的方法和理念突飛猛進。就在國內,詩歌以朦朧詩為現代詩歌的發軔。80年代后朦隴詩的崛起,非非主義的崛起,各種詩歌民刊的流行,到第三條道路,或者詩歌、北回歸線詩歌、自行車詩歌等詩歌文流的此起彼伏,現代詩歌在理念和方法是有了長足進步。而反觀我們的教師,忙于應試教育而無暇顧及現代詩歌運動,更不用說必要的文學創作,這就給教師教學現代詩歌帶來很多現實的困難,這一切也不

      能都怪老師,都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惹的禍?!鹘y詩歌講意境、講氣和術、講情景交融、講詩言志,而現代詩歌涉及的范圍更廣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入詩。口語、書面語都可入詩,通感、矛盾修辭、反諷都可入詩,詩歌的隱喻、嬗變、悖論、解構、復沓、幻想、戲仿、博弈、荒誕、極簡等一些新的寫法層出不窮。這需要所有語文老師努力學習,也需要教育培訓部門加強研究和培訓。而同一首詩以往教師的解讀往往限于教參和教輔資料,這勢必造成教法的單一,解讀詩歌方式的單一,比如詩歌《再別康橋》,幾乎所有的教科書,“康橋”被解釋成“大自然”和“母?!钡南笳?然而只要深入閱讀詩歌,我們會發現“康橋”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它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母校了,它的美,也不是一般意義的美。詩人在這里,已經把康橋當作自己靈魂的一個棲息地了,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甚至我們再深入理解,康橋是西方文化的一個象征,作者對這種以英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既有留戀,又有對故園文化的思念,所以他會“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一整代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4.詩歌教學可持續性差,忽略了從學生興趣人手,培養讀詩和寫詩的習慣。詩歌也需要可持續的發展,這發展的源頭就是寫作,任何一個寫過詩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會記住詩,不管他以后生活中需不需要詩。詩歌只要寫過,就已經流進你的血液里了,是洗不掉的。所以我教詩歌。首先要求學生試著寫寫詩,有了這一次初啼,他們就能理解詩歌了,知道寫詩也是件不難的事,這種體驗很重要,為什么呢?因為以往我們的語文教學已經把學生和詩歌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使學生覺得詩歌遙不可及,不僅老師覺得詩歌難,學生更覺得詩歌拒人于千里之外,要想讓他們覺得詩歌可親可敬可愛,絕對不可能。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寫詩,走出這一步,一切就事半功倍了,不是嗎?我現在教的高一的兩個班,就有很多學生在寫詩,有的寫古詩,有的寫現代詩,個個樂此不疲。一個喜歡詩歌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生命、追求真善美的人。我會繼續努力,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師去傳播詩,傳播美的藝術。

      三、一些建議和體悟

      1.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多讀詩歌,中國是個詩歌大國,無論傳統詩歌和現代詩歌都有大量優秀的作品,去尋找您喜歡的詩歌。使自己對詩歌產生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詩歌有興趣。

      2.讀讀詩歌的理論文章,這些東西在許多的文學刊物上找得到。用新的詩歌觀來指引你教學的方向,肯定會更讓您教得更放心。

      3.自己也試著寫寫詩,對您理解詩歌會有幫助的,對您去給學生做示范也絕對有好處。

      4.詩歌需要激情和想象力,要使您的課堂充滿詩意,無形中去感染學生欣賞詩歌的熱情,欣賞文學作品的想象力。

      5.鼓勵學生寫詩,不管他初學詩歌寫得如何的微不足道,開始得多么困難,用鼓勵的話去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詩歌的種子是否生根發芽在你的一念之間。

      6.讀詩寫詩這些年,我越發感覺到詩歌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它使我有一個可以抒情的窗口,也使我的審美熱情不斷。創造激情噴發,詩歌是我的好朋友,也希望它能成為所有語文老師的朋友。

      參考文獻:

      [1]《浙江省語文學科教學指意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現代詩歌欣賞范文第4篇

      要理解穆旦這首《春》,首先必須掌握“他”和兩個“你”所稱代的內容:“他”承前,指的是“綠草”;第一個“你”為啟后,代“花朵”;第二個“你”,沒有具體所指,用以啟迪讀者。在這里,詩人用全知視角寫“他”,寫“他”與“你”的關系,既展示自然春天的美好,又具“滿園春色盡在眼底”的氣勢。

      在現代詩歌中,人稱代詞往往有獨特的意義。它最能體現詩人獨具的匠心,也是讀者理解詩歌的一把鑰匙?,F就以人教版《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的課文為例,簡述各類人稱代詞在詩中的重要作用。

      1.第一人稱:“我”在現代詩歌里出現頻率較高。跟小說不同,它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情感的寄托物。它有時以己代物,有時以物喻己,直抒胸臆,直接表達詩人情感。

      郭沫若的《天狗》:“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我把宇宙的一切來吞了”。由第一人稱“我”來代表天狗。通過“我”具有的強烈自我意識的大膽宣泄,以排山倒海之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具有徹底破壞和大膽創造特點的崇尚個性解放的五四精神。

      昌耀的《河床》:“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我是滋潤的河床。我是干枯的河床。我是浩蕩的河床”,“我堅實寬厚、壯闊。我是發育完備的雄性美/我創造。我須臾不停地/向東方大海排泄我那不竭的精力”,“我在每一個瞬間都表現為大千眾相/我是屈曲的峰巒。是下陷的斷層。是切開的地峽”等, 都用第一人稱的口吻為河床代言。這樣既消弭了河床與讀者之間的隔膜;又賦予河床以象征意義。在這里,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遠遠大于河床的,詩人從中滲進了不屈不撓的人類精神,以此達到河床與詩人、物我同一的境界。

      2.第二人稱:現代詩歌中“你”、“你們”的出現,往往與抒情主人公構成對話情景,便于抒情主人公向對方的感情傾訴。

      杜運燮《井》:“我是靜默。幾片草葉/小小的天空飄幾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諧的世界。”詩歌開頭以第一人稱“我”自述形式來表現井的品格??傻搅说诙潱骸笆悄銈冊陴嚳实臅r候/離開了溫暖,前來淘汲/才瞥見你們滿面的煩憂?!币M了一個“你們”。 這里的“你們”,是指來井邊取水的人們,他們因“饑渴”“前來淘汲”。通過“我”與“你們”的對話,凸顯“井”的獻身精神以及高潔、自持的品性。

      何其芳《預言》:“一定要走嗎,請等我與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條平安的路徑/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再給你,再給你手的溫存/當夜的濃黑遮斷了我們/你可以轉眼地望著我的眼睛。”“你”是詩人心中“年輕的神”,傾慕的對象,整首詩通過抒情主人公對“你” 的感情的傾訴,完成一次由期盼、接待、挽留、懇求同行到絕望的感情歷程?!澳恪痹谕瓿闪耸闱橹魅斯囊淮螑矍槔p綿同時,也讓讀者對“你”的美好形象傾慕不已。

      3.第三人稱:在小說或散文中,“他(它)”作為作者全知視角敘述角度出現,能客觀全面地展現社會生活。在現代詩歌中,“他(它)”也是作為詩人客觀觀察物的身份在詩中出現。然而詩中的 “他(它)”面上冷靜,內則波濤洶涌,更含蓄地傾注詩人的感情

      牛漢《半棵樹》:“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電/從樹尖到樹根/齊楂楂劈掉了半邊。”“人們說/雷電還要來劈它/因為它還是那么直那么高/雷電從遠遠的天邊盯住了它?!痹娙艘缘谌朔Q“它”來稱代“半棵樹”,用白描手法來表現樹的殘缺;客觀再現遭摧殘、迫害的“半棵樹”形象。語句看似平靜,實則沉郁頓挫。“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用“它”也更能表現作者對 “半棵樹” 倔強性格的景仰之情。在詩人筆下,“它”成了那些桀驁不馴的生命象征,堅持秉守正道與自覺維護尊嚴的知識分子的象征。

      臧克家《老馬》:“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里咽,眼前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庇谩八狈Q代“老馬”。八句詩,詩人連用四個“它”,刻畫老馬的一俯一仰,形象地展示了老馬苦不堪言的悲慘處境。老馬被迫馱著難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的形象,如在眼前,揮之不去。在這里,第三人稱“它”的巧妙運用,達到了其他人稱所不能達到的藝術效果。

      在現代詩歌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明確各類人稱代詞的特點,并能根據詩歌意境體會人稱代詞的妙處;從而深刻準確地解讀詩歌,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王榮生《外國小說欣賞教學設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現代詩歌欣賞范文第5篇

      詩歌欣賞課對于學生提高審美能力,體會母語的音韻美,有重要意義。但在中學教材中詩歌只是純粹作為欣賞藝術讓學生品味,并沒有引起學生和教師的重視。因為在中招考試中,作為四大文體之一的詩歌,一直不提倡讓學生寫,在評價體系內也沒有分值體現,這不利于現代詩歌真正在中學課堂登陸。但在高考中,檢測學生的詩歌賞析能力又不可缺少。讓中學生真正學會賞析詩歌,做好高中的過渡是不無裨益的。

      二、教學目的

      (一)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欣賞興趣。

      (二)通過學習一般課題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

      (一)復習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拓展延伸,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對詩歌欣賞的興趣。

      (二)促使學生初步掌握現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三)讓學生學寫詩歌,展示作品。

      四、教法學法

      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負責創造具體的研討環境,協調學生的發言,維護秩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并做適當的點撥;而學生則是活動的主體,課前的分工準備、課內的交流發言均以學生為主,通過自我推薦、集體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五、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1)復習所學的現代詩歌,要求仔細閱讀詩歌,深入了解詩人及其作品,為自己喜歡的詩人寫一段人物小傳。(2)說說自己對現代詩鑒賞的一些看法,嘗試將自己欣賞的詩用散文的意境表達出來。(3)嘗試著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

      2.教師準備:選取電視或因特網上《人物志》中“人物影像”對泰戈爾、冰心、徐志摩等詩人的回眸及至高的評價并下載配樂朗讀。

      (二)活動過程

      1.課堂導入:“同學們,詩歌是一種語詞凝練,結構跳躍,富有節奏和韻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澎湃的激情和奇妙的幻想等浪漫氣質,吸引著千千萬萬正處于爛漫青春階段的中學生。中國是一個泱泱詩國,而現代詩歌就像文學花園里的一朵悄然綻放的玫瑰,它嬌艷多姿,異彩紛呈?,F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塊迷人的玫瑰園,去探尋詩歌大師們的迷人風采,去欣賞他們的光輝詩作吧!”

      (同時,播放《再別康橋》、《繁星集》、《飛鳥集》等舒緩輕柔的配樂朗讀詩歌音樂,屏幕輪流顯示電視上《人物志》中泰戈爾、冰心、徐志摩、馮至、戴望舒等著名詩人的經典的畫面回眸。營造一種回旋的詩意的意境。朗讀的音質浸染力就是詩歌欣賞的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學生也在反復的朗讀中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

      2.現代詩歌鑒賞:講一講、議一議、讀一讀。

      (1)講一講:“我喜愛的現代詩人”。

      學生根據所查閱的資料,理解感悟和分析,就“現代詩歌的鑒賞”這一主題,結合自己所選取的詩人作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2)議一議:“詩歌欣賞之我見”,把自己喜愛的詩的意境變換為個性化散文。

      (只停留在朗讀層面上是遠不夠的,作為中學生如何將自己對詩的感受表述出來,又能有詩意的色彩,把詩的意境變換為個性化散文意境訓練,不啻為一種較理想的手段。)

      教師在此活動中要負責仔細觀察各組的表現,協調發言的順序,控制發言的時間。同時,教師還要根據課堂情況給予指導點撥。要注意的是激勵性的點評能將學生壓抑的情感激活,這很重要。

      (3)自己寫作的小小詩歌朗誦會:我詩抒我懷。

      黃真理 《生命》

      吳振楠 《青春如歌》

      施丹丹 《鄉音》

      江輝航 《茶》

      王緣緣 《原以為》

      (三)評比總結

      1.公布評比結果,頒發獎狀。評比依據研討活動分五大塊進行,依次為“評講詩人”、“散文傳詩情”、“資料展示”、“討論會”、“寫作”。每一塊盡可能多地設置獎項,使更多學生獲獎。這一環節很重要,因為學生在活動中傾注了極高的熱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為可貴的是他們擁有了搜集、查找、篩選材料的能力,培養了詩歌欣賞的興趣和合作、探究的品質,頒發獎狀是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對他們日后學會獨立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很有幫助的,需要注意的是獎項不是“精英們”的特權,也要關注那些平時內向、不善交際、獨立學習困難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就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2.教師結束語:“同學們,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古人云:詩言志,歌詠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詩能陶冶人的性靈,可以提升人的素養,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可不是,這次活動不僅使我們學到了知識,培養了學習、欣賞詩歌的熱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鍛煉了自己動手查找、篩選、處理、運用資料的研究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學會了辯證地,多元化地看問題,并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希望大家從現代詩歌作家的人生經歷和優秀作品中吸取前進的力量,為創造詩情畫意般的生活而努力學習!”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717| 久久亚洲成a人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xxxx视频|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