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回環往復

      回環往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回環往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回環往復范文第1篇

      1、魔法球3到5個月才會有一次更新。

      2、一般來說如果有新的傳說星元套裝上線的話,魔法球的獎池也會隨之更新。不過更新不代表魔法球就會打折,這個打折比積分奪寶打折還要少見,目前為止就2、3次。

      3、王者榮耀的魔法球玩法中能夠抽取星元皮膚,運氣好連傳說品質的皮膚都可以獲取。

      (來源:文章屋網 )

      回環往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財經 圖書館 服務社會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202-01

      1 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意義

      1.1 促進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對地方而言,作為知識信息的集散地,高校圖書館在硬件設施、館藏資源、專業技術人才乃至閱讀環境等方面較其他圖書館都有明顯的優勢。近年來,它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這是當前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當然,對圖書館自身發展來講,也是一種機遇。就保定市而言,在全國改革全面深化的新形勢下要想跟上時代步伐、開拓進取,離不開高校圖書館的參與。為了更好地推動該市社會發展建設,圖書館可以通過創新服務模式、完善服務內容的方式,充分發揮其在資源、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

      1.2 發揮高校圖書館精神文明建設服務能力

      為服務好當地社會和經濟,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采取措施,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情況。要做到這些,提高其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是關鍵,高校圖書館應該敢于在這一方面給自己提出新要求。以期更好地發揮高校圖書館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促進作用。

      2 財經類院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優勢

      2.1 信息資源優勢

      為服務大眾,圖書館可以利用其優質的網絡信息資源開展遠程教育與專項培訓。目前,圖書館館藏資源與日俱增,擁有各類紙質藏書、報紙期刊,電子圖書,中外文數據庫等。以河北金融學院為例,圖書館一直以來,根據學院教學確定的重點學科與特色學科,以及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辦學特色基礎上,嚴格執行其館藏政策:“以經濟類為主,金融類為核心,兼顧其他”。目前其館藏紙質圖書約110萬冊,其中經濟類圖書占50%,中文期刊1106種,報紙136種,電子圖書270余萬冊,數據庫8個,還有大量的視頻數據庫、自建數據庫、電子版報刊等信息資源。由此,地方高校已逐漸成為區域性知識和信息資源的重要集散地,財經類院校更是以其特色資源成為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技術設施完備

      近年來,高校圖書館逐步加大現代信息技術與設備的投入,在現代化、數字化、網絡化建設上顯得尤為突出。借助高檔計算機、多媒體、先進通信設備和發達的信息網絡系統等,多數高校都已經建立完備的信息資源和技術平臺,并具備了對文獻資源進行處理和提供服務的能力。在河北金融學院,已開通的手機圖書館業務,不僅能滿足學校教學科研需要,而且可以為社會人群提供涵蓋時政新聞、經濟法律、科技科普等種類豐富的期刊資源;為其進行信息傳輸服務;利用手機的雙向交互功能,用戶也可以主動點播和定制自己所需的各種信息,使圖書館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2.3 服務意識優良

      圖書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高校圖書館是為讀者服務的專門場所,其工作人員大多長期在為讀者服務,因而,他們不僅思想和業務素質過硬,而且服務意識也很優良。他們熟練掌握幫助用戶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各種途徑,能夠幫助用戶很好地滿足學習需求。此外他們良好的服務意識還體現在日常的細節中,如保持安靜的讀書環境、圖書擺放的整齊有序、及時解答用戶問題等。

      3 財經類院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策略

      3.1 高校圖書館與地方中小企業實現雙贏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保定地方經濟中的作用日漸突出。同時,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但不足的是,它們往往缺乏專門的信息網絡、渠道。而財經類院校圖書館恰恰能夠利用其信息資源和技術優勢來彌補這種缺陷。此時,在政府主管部門的牽頭下,由高校圖書館借助網絡平臺為企業提供有償信息服務,幫助企業通過建立競爭情報系統,來提高競爭力。圖書館則從中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對兩者來說,都是贏家。

      3.2 全面分析相關企業信息需求,找準切入點

      就河北金融學院而言,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文獻資源的結構特征,選擇熟悉的企業合作。積極了解其方針政策及新動態,掌握它們對信息的需求情況,積極為其提供可靠的產品市場、技術以及竟爭對手的信息,幫助其在進行投資前做好市場評估及可行性分析;和學校科技重點實驗室合作,讓后者通過課題研究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從而將產學研結合起來。這種科研活動能極大地增強圖書館對地方企業的服務能力。

      3.3 強化與地方其他信息服務機構的合作,加強聯系溝通

      館際合作有利于難題的解決,在為地方經濟服務時,圖書館同樣可以采取這種方式。尤其是要加強館際不同學科之間的協作。此外,與本地有實力的信息咨詢公司、科技情報所等信息服務機構的合作,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協作能減少無益競爭。圖書館應該通過溝通與企業保持良好關系,信息咨詢中一旦出現問題,要妥善處理。當然,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即從政府企業主管部門那里獲得行政上的支持。

      3.4 通過信息咨詢委員會拓展圖書館業務

      該校圖書館可以成立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委員會,專門研究地方企業的文獻信息需求,把握好服務內容。可以將信息增值帶來的經濟效益用作圖書館經費,拓展圖書館的業務領域。與此同時,積極爭取學校在看到圖書館在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服務中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后增加對圖書館的經費支持。

      4 結語

      信息資源和物質資源都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但不同的是,信息資源是能夠共享用的。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不少政策來促進高校科研與地方產業的接軌,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敢于把創新服務越做越好,敢于打破長期以來的陳舊型服務模式,以積極的態度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這符合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地方經濟建設對高校圖書館的客觀要求。對高校圖書館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河北金融學院圖書館已經邁出了對外服務的第一步,今后要繼續提高服務水平,為保定的社會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高欣.地方高校圖書館為縣域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探討[J].農業網絡信息,2007(10):121-123.

      回環往復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從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用戶特征入手,針對社會化閱讀推廣的基本原則進行了簡要分析,著重介紹了微博、微信以及二維碼這三種最常用的服務媒介,從學校、政府、公共場所及公司合作等方面來構建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以供借鑒。

      閱讀推廣作為培養用戶閱讀行為、激發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能力、推動全民閱讀所實施的一系列活動和工作,對提高用戶獲得信息的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是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一個有效組成部分。伴隨“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網絡新媒體已在社會上普遍運用,閱讀行為已由個體閱讀轉變為多人加人、分享以及交流的社會化閱讀,它是基于網絡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前提下新興的閱讀模式,主要以人為核心,重視用戶在閱讀過程中的交互行為,主張聯合創新、移動UGC、交流互動,最終實現閱讀內涵的拓展和閱讀價值的延伸。社會化閱讀是一種較為新型的閱讀模式,依托于網絡新媒體環境的建設,能夠更有效地讓用戶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所在,促使用戶養成閱讀習慣。所謂“網絡新媒體”,就是與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相區別的新技術媒體形態(如微信、微博、手機短信、數字期刊、數字電視等),其對社會化閱讀意義非凡,是公共圖書館加強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的有力后。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載體和流通渠道的轉變,用戶的閱讀習慣也出現了較大轉變,更為關注數字閱讀,也更為重視閱讀感受,同時還較為關注閱讀效率,這就意味著公共圖書館必須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用戶日益更新的信息需求,重視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化閱讀推廣,有效提升服務效率,讓更多的用戶喜歡上閱讀,成為公共圖書館的終生用戶。

      1.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用戶分析

      網絡新媒體不僅具備傳統媒體的優勢和特征,并且在某些方面比傳統媒體更勝一籌。如:微博、微信以及各種數字工具的應用,使用戶閱讀來源更為廣闊;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技術與閱讀載體有效結合,使用戶閱讀感受更為形象、豐富;網絡新媒體技術讓用戶在閱讀過程中實現內容原創和信息互動交流,使用戶閱讀興趣更為濃厚。因此,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也就具備了新的時代特征,筆者從需求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行為特征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①“主動、分享”的需求。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閱讀門檻有所降低,用戶可以通過先進的數字技術迅速查找到所需要的閱讀內容,這就具備了閱讀的主動權;大多數用戶并非僅僅是單純地閱讀,更多的是擁有“分享閱讀”的需求,希望能夠在網絡新媒體中跟其他用戶實施交互行為,促進閱讀內容的延伸與拓展,進而產生有效的閱讀價值。②“從眾、交流”的心理。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中,用戶的閱讀心理很容易受到別的用戶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具備“從眾”心理,如:某個帖子被轉發、評論越多,用戶就越容易產生閱讀興趣;又如:用戶喜歡在確定閱讀內容前查看已閱讀該內容的用戶對它的分享、評價,依據多數用戶的閱讀傾向而定,同時用戶在閱讀時還喜歡相互交流,從而促進用戶對閱讀內容的深入了解。③“多元、互動”的行為。用戶的閱讀行為主要包括選擇閱讀內容以及用戶互動,如:可供用戶選擇的信息載體有微信、微博、手機、MP4等多種形式,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閱讀習慣進行選擇,并且很多用戶喜歡在閱讀后總結閱讀心得,通過網絡新媒體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互動。

      2.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基本原則

      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基本原則有以下三點:①重視深度閱讀。目前的社會閱讀趨勢傾向于碎片化閱讀、淺閱讀、目的性閱讀等,導致閱讀本質出現偏差,用戶從閱讀中獲取的信息知識減少,閱讀效果降低。所以公共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其專業素養和社會威望,承擔起指引用戶開展深度閱讀的重任;在開展社會閱讀推廣服務的過程中,幫助用戶樹立正確的讀意識,培養優質閱讀行為,掌握深度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增強用戶的閱讀興趣,形成整個社會的閱讀風氣,進而提升用戶的閱讀素養。②提升閱讀品位。隨著網絡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信息交流形式呈現多元化,閱讀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其中一部分閱讀內容思想深度不高,所傳遞的價值觀念偏離主題,容易給用戶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時,必須重視閱讀內容的質量,確保公共圖書館推介的閱讀內容向用戶傳遞的均為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讓用戶在閱讀后心靈得以凈化、文化素養得以提升。③加強經典閱讀推廣。經典閱讀作為中國歷史的有效載體,記載了中華民族漫長的發展過程,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知識結晶,與時代潮流同步。因此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同時更要重視經典閱讀的意義,并且加強宣傳力度,讓用戶在閱讀經典圖書時沉淀思想、升華靈魂,有效地提升閱讀質量。

      3.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媒介選擇

      3.1微博

      微博作為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具備時效性、交互性及開放性等特征,是一種對外的即時通信,是一個有效的閱讀平臺,是公共圖書館開展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有效媒介,它實現了圖書館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問的雙向平等交流。公共圖書館構建微博閱讀推廣平臺,可以在掌握用戶閱讀需求和閱讀喜好的前提下,對用戶進行有效分類,形成主旨明確的閱讀群體,并有針對陛地開展閱讀推廣,打破當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推廣現狀。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微博的內容主旨來注冊各類的圖書館微博賬號,建設專題微博,最終構建圖書館學科微博體系,有助于用戶依據閱讀需求和閱讀喜好來關注有關微博,提高用戶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重慶圖書館就以重圖讀者俱樂部、重圖講座、重圖會展、重圖專題、重圖太陽花等子微博構建了微博矩陣,應用各個賬號開展有效的傳播和交流,讓用戶對重慶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了如指掌,有助于提升用戶的閱讀質量,進一步推進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規范進行。

      3.2微信

      微信作橐恢治扌敫斗訓氖只通信軟件,它與微博一樣具有時效性、交互性及開放性等特征,也是一種極為方便的即時通信。用戶可以在不同類型的手機微信上傳播文字、圖像、音頻以及視頻等信息,還可以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用戶交流行為,這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歡。公共圖書館可以依據微信好友圈和公眾平臺的性能特征,注冊公眾號或私人賬號進行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在公共圖書館層面上主要以微信公眾號作為推廣手段,面向社會各界,當用戶關注該館公眾號并且同意接收信息后,公共圖書館的公眾號就能夠面向用戶群發信息并且實施分組管理,把閱讀推廣的相關信息即時準確地推介給用戶,用戶能夠將其復制或轉發到其他好友的微信上,也能夠在朋友圈里進行信息分享,有利于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的推進。同時,用戶可以向公眾號進行詢問、留下信息或者是交流評論等,公眾號可以采取“自動回復”或“人工回復”的方式進行及時處理。

      3.3二維碼

      二維碼作為技術前沿的一種移動技術,能夠讓用戶使用移動設備,經過掃碼程序就可以下載電子圖書內容進行自由閱讀,還可以自行完成用戶借閱查詢、信息查詢等,能夠為用戶提供較為迅速的移動閱讀服務。掃二維碼后,用戶除了可以從網站上下載所需要的信息內容,還常常會附帶與之相關的各種信息載體的推介(如文字、圖像、視頻等),也促進了閱讀范圍的延伸,這對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和挑戰,值得深入研究和實踐。如何將微博、微信、二維碼進行有效的結合,是當前需要思考的一大難題。

      4.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的模式構建

      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將與學校、政府、公共場所以及公司合作來構建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在模式構建過程中網絡新媒體要結合傳統媒體的優勢特征來進行分析(見圖1)。

      回環往復范文第4篇

      關鍵詞:回環;palindrome; antimetabole;文字結構障礙;可譯性限度

      中圖分類號:H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1-0010-002

      一.漢語回環

      回環,又叫回文,是一種奇妙的修辭方式。在技巧上是利用相同的詞匯,造成詞序回環往復的語句,表現兩種事物或情理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或相互排斥的辯證關系,從而加強語勢,增強語言的均衡美、節奏感和情趣,加深讀者、聽眾對所表現的客觀事物的認識、理解和感受[1] 4。

      嚴格來講,漢語的回文有四種形式。第一種是倒著念和順著念不但意思是一個樣,而且文字排列也是一個樣。這種形式多用于對聯,如: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福建廈門鼓浪嶼脯浦聯

      第二種形式中第二句是第一句嚴格的倒文,產生新的意思,這種形式多用于對聯和詩詞。如:

      翠鬟斜慢云垂耳,耳垂云慢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蘇軾《菩薩蠻》

      第三種是順著念和倒著念都通,但產生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如宋代李禺寫的《夫妻互憶回文詩》,全詩如下:

      夫妻相思

      宋朝?李禺

      夫想妻(順讀) 妻想夫(倒讀)

      枯眼望遙山隔水,兒憶父兮妻憶夫,

      往來曾見幾心知。 寂寥長守夜燈孤。

      壺空怕酌一杯酒,遲回寄雁無音訊,

      筆下難成和韻詩。久別離人阻路途。

      途路阻人離別久,詩韻和成難下筆,

      訊音無雁寄回遲。酒杯一酌怕空壺。

      孤燈夜守長寥寂,知心幾見曾來往,

      夫憶妻兮父憶兒。水隔山遙望眼枯。

      這首回文詩,順讀與倒讀體現的是兩種不同的意境,感情充沛,情真意切,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同時,技巧高超,形式新穎,足見作者遣詞造句的獨特匠心。

      第四種形式比較自由,用上句的末尾做下句的開頭,又用上句的開頭作下句的末尾,不需要做到倒念和順念產生同一個意思,但能給人一種回環往復的感覺。這種回文形式是用得最廣泛的,單單《老子》一部書中,便有不少的例子[2]。如: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五十六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八十一章)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同上)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同上)

      第八十一章中的三組回環,每組的前后兩句按同一方法從后向前交錯著讀,前后兩句互為倒文。這三組回文,分別說明“美”與“信”、“善”與“辯”、“知”與“博”的互相排斥的關系。

      二. 英語palindrome與antimetabole

      一般來講,英文的回文辭格有兩種:palindrome和antimetabole。

      Palindrome在字典上的解釋為:word or phrase that reads the same backwards as forwards.(正讀反讀皆同的詞或詞組)[3],這跟漢語回文的第一種形式相似。

      Palindrome可分為兩類,第一類在字母排列上,倒著拼讀和順著拼讀所產生的形式和意思完全一致,如:

      1. Ma is as selfless as I am.

      2. Madam, I'm Adam.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字母是不具備詞義的,因此這種Palindrome的形式和內容很難結合。

      第二類不是以字母為單位,而是以詞為單位,即句子順讀和由后往前倒讀的詞序是一樣的[4]。如:

      1. You can cage a swallow, can't you? But you can't swallow a cage, can you?

      2. A man , a plan, a canal, Panama!

      例子中句子順讀、倒讀詞序完全一樣,形式上看很美,但內容上卻遠不及漢語回環。總的來說,英語Palindrome的修辭價值不高,應用范圍狹小,難逃文字游戲之譏[5]。

      Antimetabole維基百科解釋如下:In rhetoric, Antimetabole is the repetition of words in successive clauses, but in transposed grammatical order (e.g., “I know what I like, and I like what I know”).[6]這與漢語回文的第四種形式相似。如:

      1. What's mine is yours, and what is yours is mine.

      ――Shakespeare: Measure for Measure

      2. I wasted time and now does time waste me.

      ――Shakespeare: The tragedy of King Richard the Second

      3. 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

      ――Shakespeare: Macbeth

      4. For 'tis a question left us yet to prove,

      Whether love lead fortune, or else fortune love.

      ――Shakespeare: Hamlet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本質上來講,漢語回環與英語antimetabole特點相同,但由于漢英兩種語言的差異,這兩種辭格還是存在一些不同之處。第一,漢語重意合(parataxis),英語重形合(hypotaxis),因此英語antimetabole在前后句的連接處多用連接詞語,而漢語則很少用。第二,按形態來分,漢語是典型的孤立語(isolating language),沒有詞形的曲折變化,而英語是曲折語(inflected languge),保留了某些詞語的曲折變化,這就不難理解英語antimetabole中一些詞語由于語法的需要而調整變化(如例2)。第三,英漢省略句的差別,為了保持語言的均衡,漢語中相同的詞語是不必省略的,而英語語言的習慣卻會將其去掉,如例4中下半句中的lead就被省略掉了。

      三.漢英回環的可譯性限度

      從理論上說,語際間存在著基本的、廣泛的意義轉換條件和手段,我們可以稱之為“信息轉換通道”(channel for message transferring)正是信息轉換通道.提供了語際轉換的可譯性,而在信息通道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時,就產生了可譯性限度[7]。

      由于回環講究形式上的對稱,與運用文字的技巧要求較高,這就產生了語際轉換中的文字結構障礙,要將它翻譯出來,難度十分之大,它的可譯性是有限度的。試看下面幾個漢語回環的例子:

      1.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2. 只是他們卻識不透,

      這感人的永別,

      永別的感人。

      They will never understand

      A farewell that inspires,

      A soul-stirring farewell.

      ――《生離死別》,林同端 譯

      3.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One for all, all for one.

      例1和例2的翻譯,原句的意思傳達出來了,但結構上卻不見了回環的蹤影。只有例3原句和譯文都符合回環的特點,翻譯得很貼切。至于漢語回環的第一種和第三種形式近乎于文字游戲,恐怕更是不可譯。

      又如,英語palindrome與antimetabole的例子:

      4. Madam, I'm Adam.

      夫人,我是亞當。

      5. Girl, bathing on bikini, eyeing boys, finds boys eyeing bikini on bathing girl.

      那位姑娘穿著比基尼游泳衣在沐浴,注視著小伙子們,發現小伙子們正注視著這位沐浴姑娘身上的比基尼游泳衣。

      6. Ma is as selfless as I am.

      媽媽為我,我為媽媽。

      7. 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

      美即是丑,丑即是美。

      ――Shakespeare: Macbeth,卞之琳譯

      屬于palindrome的例4和例5采取直譯法翻出,是無法與原語結構一致的,但曾經被認為翻譯不可能再現回環修辭的例6卻打破了這一點,譯文與原文都是回環結構。屬于antimetabole的例7的翻譯也與原語結構相似。

      四. 結語

      從以上實例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回環的可譯性限度在譯者的再創造過程中,其文字結構障礙有時是可以被突破的,可譯性限度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此作為一名譯者,應該不斷深入研究漢英語言的特點、結構和表達方式的異同以及語言深層所蘊涵的文化內涵, 不斷提高對文字的把握能力,加強自身的修養,才能最大程度上地縮小這種限度,更好的促進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李亞丹,李定坤. 漢英辭格對比研究簡編[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陳望道. 修辭學發凡[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 霍恩比著,李北達譯.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2000.

      [4] 馮慶華. 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 李定坤. 漢英辭格對比與翻譯[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回環往復范文第5篇

      【摘要】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有著極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文章以《蒹葭》為例,探討了《詩經》的在結構上的獨特形式―――重章疊句及其特殊的藝術效果和成因。

      【關鍵詞】詩經 蒹葭 重章疊句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以豐富的文化內容,廣泛的創作題材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生動地反映了三千多前的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立體地再現了先秦先民們的喜怒哀樂,風土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它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的源頭;它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上的藝術成就,對后世文學影響極大。《詩經》不愧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現在我們以《蒹葭》為例,談談《詩經》的在結構上的獨特形式。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濉K蔞Т又,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⒅。

      《蒹葭》選自《詩經?秦風》,屬于十五國風,是首愛情詩。它寫的是一個秋天的清晨,蘆葦上的露水還未曾干,有位戀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誦讀該詩,我們不僅會沉浸在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的意境中,而且我們還會驚嘆于它獨特的結構,全詩雖然有三章,但是每章只換幾個字:

      蒹葭:蒼蒼―萋萋―采采 (色彩)

      白露:為霜―未―未已 (形態)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 (地點)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 (道路)

      溯游從之:水中央――水中坻――水中b (方位)

      蒹葭的這種寫作特點充分體現了《詩經》的在結構上的獨特形式――重章疊句。

      重章疊句,是詩歌的一種表現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間只更換相應的幾個字,反復詠唱。疊句就是意義相同的句子前后呼應地重疊。它常常用于表現人物的一種回環往復的強烈感情,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

      《蒹葭》一詩中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有如下作用:第一、三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個別詞語的調整,產生了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抒情效果,從聽覺上強化了音樂旋律感;第二、加強了抒情的效果。

      (1)形成纏綿婉約的基調。?全詩由三章組成,每章分別由“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起興,造成一種迷茫、的氛圍。重章疊句、反復詠嘆的形式,使詩歌形成纏綿婉約的基調,恰到好處地配合了詩人纏綿情感的抒發,具有委婉動人的藝術魅力。

      (2)顯示了情感的逐層加深。?詩歌在重復中變換個別詞語,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濉保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b”,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征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堅執不已的精神。章法的重疊也顯示了情感的逐層加深,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使詩人的情感抒發顯得更加濃郁。

      重章疊唱是《詩經》普遍運用的藝術形式, 對此,章培恒、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新著》曾評價說:“《詩經》常常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的效果。”例如《秦風?無衣》重章疊句,復沓而歌”的結構特點,把士兵那種共同御侮、為國從軍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現得更強烈,更動人,而且更有一種音樂和諧之美。同時這樣幾章反復詠唱,更能充分抒發詩人內心的激情,突出詩文的主題。《周南?桃夭》“全詩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詩意既有變化又有層次、意象與蘊涵自然渾成,融為一體。”(吳惠娟《詩騷輝煌》)《碩鼠》中的“碩鼠碩鼠”的首句重疊,產生了一種咬牙切齒的效果,表現了被壓迫得活不下去的農民,對統治者的無比厭惡。“誓將去汝,適彼樂土!”的反復吟唱更是表達了廣大勞動者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的強烈愿望。根據夏傳才的《詩經語言藝術新編》的統計,《詩經》305篇,其中采用復沓章法的詩歌有177篇,占305篇的58%,可以說重章疊唱是《詩經》的主體。在保持濃厚民歌特色的《國風》和接近《國風》的《小雅》中,更是比較普遍地使用了這種重章疊唱的表達形式。

      從歷史上考察,復沓的藝術形式是原始文化逐步積淀下來的,其源頭可以追溯到語言產生之初的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正如《淮南子?道應訓》所言:“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應聲與喊聲往往是同一種聲音,而且是反復地呼喊著,如“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嘿喲!……”這樣反復地一呼一應實際上就形成了復沓的形式,這也是最早的復沓形式。《詩經》之所以要大量運用這種委婉平和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與《詩經》產生的時代現實有很大的關系。《詩經》時代是中國詩歌史上口耳相傳、群體歌誦的時代。重章疊句的方式一是能適應口頭文學的記憶,二是方便傳播。當然也就較樂于為人民所采用。同時周代的禮樂文化建設需要有能合樂歌唱的詩歌形式,復沓的藝術形式正好適應了這一需要。

      總之,《詩經》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詩經》,凝煉著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年間的社會生活,它以洗盡鉛華之美的神韻、樸質含蓄無華的真情感染著后世的讀者,并給予后世文人的創作以靈感與營養。重章疊句作為《詩經》中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它既形成了《詩經》獨特的藝術魅力,又為后世詩文創作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章培恒,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新著 [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午夜福利717|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av日韩av无码|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亚洲人成电影青青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 亚洲乱码日产一区三区|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看|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男人天堂av|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