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保護生態環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勤儉節約,珍惜資源。地球只有一個,失去它,我們到哪里去尋找家園。保護地球等于保護自己。
3、每個人都要保護環境,否則人們會自生自滅。用好你的手,垃圾無處溜。手下留情,足下留青,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4、少抽一支煙,多栽一棵樹。保護環境,造福人民。迎綠色資源,送廢氣污染。保護自生環境,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人類需要的是綠色,只有保護好環境,才能擁有綠色。參與綠色行動,保護美麗家園。
一、讓幼兒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激發其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
大自然是生態環境最直觀、最生動的教育課堂。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孩子的活動空間也被限制在單元房中,孩子們越來越遠離藍天、白云、樹木、草地、鳥語花香等大自然因素。孩子們對大自然缺少實際動。以年級組為單位組織親子活動――走進頤養園。孩子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一朵野花、一棵野草都能讓他們駐足停留;一只蝴蝶、一條小蟲都能讓他們追逐跳躍。在動物區里,孩子們看到了美麗的稚雞、雪白的鴿子、溫順的小羊、可愛的小猴、小馬,忍不住拿起了小草、玉米送到了小動物的面前,或溫柔地喃喃自語:“小鴿子你快來吃吧”,或爭著說“小羊吃我的草”,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對小動物的關愛之情,激發了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以及與小動物做朋友的心愿。在活動的始終,我們注意用自身的行為去影響、教育幼兒。比如:不隨地吐癱,不亂丟瓜皮紙屑,不高聲喧嘩等??吹絺€別幼兒主動將廢紙、塑料袋等放入垃圾筐及時進行贊揚,從而大大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帶動了其他幼兒和家長也參與到這個環保隊伍中來。
二、開展生態教育活動,延伸幼兒對生態環境的認識
幼兒年齡小,活動范圍窄,能接觸的自然現象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室內創設了一個自然角,幼兒通過種植、管理自然角來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動、植物與人的關系,拉近幼兒與大自然的距離,增加幼兒認識自然的興趣,使他們更多的感受到萬物生長離不開好的環境。并結合主題活動“春天來了”啟發幼兒主動找來自己喜歡的種子種植在自然角,精心呵護,每天觀察,比一比誰的種子先發芽,并嘗試以畫日記的形式記錄種子的生長過程,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空氣、陽光和水,從而更直觀地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增強幼兒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將生態環境教育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中
杜威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契機蘊涵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具有教育價值的平常小事,充分發揮教育的隨機性,順應幼兒的發展。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用來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如每天的三餐一點中,在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的同時,結合教育活動進一步對幼兒進行節約能源的教育,不挑食,不浪費,不倒掉飯菜。在盥洗活動中,啟發幼兒不要浪費水,引導他們發現水的資源,了解沙漠地區缺水的情況;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輕輕搬動小椅子,輕輕走路,不大聲吵鬧。對幼兒的日常行為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幫助他們強化那些對環境有利的行為,并使這些良好的行為逐漸成為幼兒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為。另外,針對我班幼兒大聲說話的特點,我設計了一節社會活動“輕輕講、靜靜聽”,讓幼兒知道大聲吵鬧的危害,養成輕聲講話和安靜聆聽的良好習慣,并知道一些保護嗓音的辦法。并在一日生活中開展綠色生態教育,如結核三月“植樹節”,四月“愛鳥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環境日”等進行宣傳教育活動,讓幼兒懂得人與自然應如何和諧相處,如何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等,讓幼兒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四、結合游戲,引發幼兒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手段。將綠色教育寓于游戲之中,能使幼兒在玩中受教育,從而使幼兒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寓教于樂,開展游戲化的生態環境教育。在游戲中若滲透生態壞境教育的內容,幼兒更容易接受。體育游戲《青蛙捉害蟲》,通過讓幼兒在四散追逐活動中,使他們懂得青蛙是益蟲,能夠保護莊稼,我們不能捕殺它們,更不能吃它們的肉,從而養成幼兒關心動物、愛護動物的良好習慣。智力游戲下環保棋的過程中,幼兒能在相互交流中區分環保和不環保的行為,增長幼兒的環保見識。
小時候,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想擁有它,一個小小的心愿便誕生了。上學了,想做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又成了我的心愿??涩F在的心愿是什么呢?其實,我的心愿太多太多,它們仿佛離我很近,可又很遠,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見,卻夠不著,其中有一顆始終放著最耀眼的光芒。
在21這個高度發達的世紀中,人類充當著主角,他們是最偉大的。他們讓這個世界豐富有趣,絢麗多彩。然而當他們創造了輝煌的同時,卻又深深地傷害了以人類為朋友的動物種群,玷污了水精靈的身軀讓我們的地求母親傷痕累累。
更為殘暴的是,人類居然無情地戳穿了為他們遮風擋魚的森林。盡管它們無私地奉獻――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新鮮的氧氣;降低氣溫,增加濕氣;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但人類沒有顧慮這些,為了眼前的一丁點利益,用電鋸把它們一根根砍下來。
終于,地球母親忍無可忍,讓狂風帶著沙礫,沖入了人們的安身之所,面對著她最有出息的兒子――人類,使勁地發泄著心中的憤怒。大街小巷,飛沙走石,到處都顯示著她征服人類的痕跡:一位老農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種下的稻谷,被漫天飛舞沙礫掩埋著,心中的悲傷不知道向誰傾訴;
一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招架不住突如其來的龍卷風,整個身子已經坍塌崩潰了;一家家商店顧不上錢財,紛紛關上大門,狼狽地寫著:因天氣變化,營業暫停。
街上幾個稀少的行人,都是瞇著眼,帶著口罩,頂著狂風艱難的行進人類不怨天,不罵地,自己就是罪魁禍首。
關鍵詞:朝陽;濕地;生態;作用 ;保護
中圖分類號:S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6-0156-1
1 朝陽濕地概況
吉林省通化朝陽濕地保護區(縣級)位于通化縣朝陽林場境內,地處長白山系龍崗山脈中段,東部、南部、北部與白山市、柳河縣相鄰,西部與本縣興林、光華等鄉鎮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25度16分,北緯41度18分,是自然生態系統類型的森林沼澤濕地。重點保護對象是森林沼澤為主的高山濕地,以玄武質地貌為基礎形成的濕地生態系統,多種多樣的生物物種和生態環境。濕地面積2752公頃,占林場總面積的18.3%,占全縣濕地面積的94.8%。這里擁有大面積的森林沼澤濕地,具有原始的森林沼澤地貌風光,奇特的森林高山濕地景觀,是寶貴的森林文化資源。朝陽濕地是通化市唯一水源地——哈尼河主要支流朝陽河的源頭,因此,對該地區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朝陽濕地的生態環境
2.1 氣候條件
該區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風大干旱,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年平均氣溫4.3度,7月平均氣溫22.4度,1月平均氣溫零下18.5度,極端最高溫35.3度,極端最低溫零下43.5度。年平均降水量716.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040.6毫米,最小433.4毫米。年平均光照2520小時,無霜期100—110天。
2.2 地貌特征
朝陽濕地海拔在550米—800米之間,地勢較平緩,屬低山地貌。濕地沼澤面積2626公頃,占95.5%,水域面積125.4公頃,占4.5%。其中有玄武巖時期特征的各種洼地,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地質年代形成的泥炭沼澤,還有山間河灘地,地表常年過濕形成的沼澤。
2.3 土壤條件
保護區地帶為暗棕土壤,由于地形和水文地質條件,本區尚發育草甸土、白漿土、沼澤土和潛育暗棕壤及黑土。
2.4 動物資源
朝陽濕地在中國動物區域屬于古界東北區長白山地亞區。據調查,依賴朝陽濕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有魚類42種,兩棲類12種,爬行類12種,鳥類131種,獸類22種。
2.5 植物資源
朝陽濕地森林覆蓋率94%以上,屬長白山植物區系的森林濕地,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有地衣植物2種,苔蘚植物28種,蕨類植物20種,裸子植物9種,被子植物300多種。
3 朝陽濕地的功能作用
3.1 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
朝陽濕地自然環境優良,物種較為豐富,有眾多的生物資源,是通化市最為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同時也是東方白鸛、灰鶴等瀕危水鳥遷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濕地物種的多樣性、瀕危性, 使其具有很高的生態保護價值。
3.2 保障社會生活的作用
通化朝陽森林濕地是哈尼河的源頭之一,而哈尼河又是通化市唯一的飲用水源地,也是通化縣的重要飲用水源之一,事關通化市、通化縣快大茂鎮50多萬人民的日常供水,被譽為通化人的母親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護力度,使該濕地涵養、蓄積豐盈的水源,對保障下游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3.3 保證經濟發展的作用
由于該地區氣候適宜,具有獨特的地形、地貌,河流、水泡水源充足,植物種類多樣,特別是為兩棲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生存環境。朝陽林場和興林鎮依托朝陽濕地創建了林蛙養殖基地,已成為有規模效益的特色產業。濕地景觀,自然獨特,開發旅游業,將帶動林場和周邊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3.4 保持典型濕地的作用
朝陽濕地擁有我省面積最大的森林沼澤濕地,具有森林濕地的典型性、完整性。因此,保持好朝陽濕地的生態資源現狀,才能進一步發揮出它在森林濕地科學研究中的特有價值和重要作用。
4 朝陽濕地的保護措施
4.1 依法保護濕地資源
《吉林省濕地保護條例》已從2011年3月1日起實施,為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規依據,改變了以前濕地保護無法可循的狀況??h政府在朝陽林場建立濕地保護管理機構,設專門執法人員,規范管理,使濕地保護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
4.2 強化濕地保護教育
可是目前濕地保護宣傳還比較滯后,人們普遍缺乏濕地價值和重要性的認識。要積極普及濕地保護基本知識,提高全社會關注濕地、愛護濕地的意識,營造全民保護濕地的輿論氛圍。
4.3 嚴格規范濕地開發
應遵循“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規范旅游觀光、科研考察、林下開發利用等行為,避免損害濕地,確保通化市和通化縣50多萬居民的飲水安全。
4.4 保護濕地應采取的措施
一是申報省級濕地保護區,保護好現存的自然濕地。通化縣擬向吉林省政府提出建立省級通化朝陽濕地保護區的請示,以提升濕地保護級別,使該濕地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
二是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縣林業、環保等部門已著手實施哈尼河流域(通化縣段)生態恢復工程,逐年削減流域采伐指標。目前,已實施封山育林1100公頃,上游停耕還濕80多公頃。
一、只有環境美,才有旅游價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無論是山川的自然風光,還是田園的秀麗景色,或是濱海的波濤浪花,都是美好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的環境,既可使人們留連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們得到陶冶情操,激發熱情,充滿活力?!敖饺绱硕鄫?,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就是形象地說明了大自然的美對人們的精神感應作用。因此,人們通過游覽風景區,欣賞自然風光,瞻仰名勝古跡,贊嘆能工巧匠的高超藝術,享受大自然的美,而獲得精神生活上的滿足。
當然,由于旅游者的種類、年齡、性別、職業、閱歷、性格及思想意識、文化素養、宗教信仰、審美水平、具體環境等的不同,對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正如孔夫子所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那樣。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覽名勝古跡時,常常會對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跡,以及與文化傳說有聯系的風物,感到特別的興趣。對這些人文景致的欣賞,實際上包括了對古代人們改造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贊美。旅游者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進行游覽,既增長知識,又獲得美的享受。這種知識的獲得和美的欣賞,往往是聯系一起的,從而進一步增添了游覽的興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與綠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綠色是生命之色,綠色的環境能引起人們愉快的精神狀態,并使人們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綠色還有凈化空氣,改變自然環境的作用。所以通過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可以達到維護生態平衡,為人類創造合理的生存環境,為人們提供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機會。因此,保護好綠色森林資源,就是維護優美環境的關鍵。因為森林一旦破壞,綠色生命之美也隨之銷聲匿跡,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一幅荒山禿嶺、窮山惡水、垃圾遍地、嗓聲刺耳的凄涼衰敗的景象,是人們所不愿一顧的厭煩之地。
·社會調查報告格式 ·社會調查報告怎么寫 ·中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因而,只有環境美,才具有旅游價值。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負有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的環境,為開發、建設更多、更好的旅游區,發展旅游業的任務;而且更負有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環境,以創造更多的旅游財富的責任。
二、開發與保護并重,才能確保環境美
要加快發展旅游業,必須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點的同時,開辟新的旅游景點;另方面在合理地開發新的旅游資源時,應注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切忌對旅游環境進行建設性的破壞和破壞性的建設。
首先,要依照法律來保護環境。建設旅游風景區、開發旅游資源時,要充分利用現行的許多法規條例,以確保風景旅游區的環境免受污染的破壞。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對森林的亂砍濫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護自然環境,保護風景旅游區的旅游資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對保護江、河、湖、海水體免受污染的危害,對維護旅游用水環境等,都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對風景旅游區的環境加強管理;以保護旅游資源,為發展旅游業創造條件。
其次,要樹立防重于治的新觀念。保護旅游風景區環境的目的,是為了促使風景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轉化,為人類的休養生息,創造越來越好的條件。因此,必須貫徹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資本主義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無論是山林、水體、風景名勝,只要是已辟為旅游區,或計劃要開發為新的旅游區,都應事先就其環境保護方面,制定規劃,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分級保護。不能等到問題成了堆,再來補救、治理,而處于被動局面。
再次,要加強治理已受破壞的環境。由于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我國有不少的旅游風景區的環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許多風景名勝古跡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獨特的九曲溪及兩岸蒼翠、挺拔的植被,而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但在前幾年,人們卻對武夷山上的森林,進行掠奪式的砍伐,使其精華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劇下降,而嚴重威脅武夷山的旅游景觀價值。所以,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及早進行必要的治理和搶救,使之盡快地恢復其本來面貌,以適應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來觀賞。
三、搞好環境保護,促進旅游業發展
為了讓更多的游客都能飽覽我國奇妙絕倫而綽約豐姿的旅游資源,我們必須在從事旅游業工作中,注意旅游風景區環境的保護和管理,特別在當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時,把保護風景區環境作為發展旅游事業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就顯得更為重要。
1、要應用美學觀點,搞好旅游風景區的環境規劃
一個良好的旅游風景區,必須是風光秀麗,環境未受破壞和污染,能滿足旅游者觀賞和行動的心理活動環境。因此,必須應用美學的觀點搞好環境規劃。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園林、建筑、地質、地理、生態、氣象、環保、文物、歷史、經濟、管理、旅游和美學等多種學科協同配合,對風景區環境進行綜合考察、評價、預測合理的旅游規模等,從而提出旅游風景區的環境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最佳方案。這個最佳方案,一定要從美學的觀點出發,按規劃的要求,提出嚴格禁止在風景區范圍內大興土木,建工廠企業;嚴格控制在風景區興建各種樓、堂、館、所和旅游飯店,使風景區環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實行封山育林,確保風景區生態平衡,以努力把風景區建設成為一個有益于人類健康,構成為一個適合于康樂消費的舒適、優美的旅游環境,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2、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游客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發展旅游業,雖可以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效益。但也產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極因素。如當游人到一些風景名勝區去,有的人對那些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歡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手撫弄、拍打,一不小心就會碰傷景物;有的人看到風景區內的花草樹木長得逗人喜愛,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獨自欣賞,甚至有的人為了爬山省力,就隨意拆樹砍竹以充當拐杖之用;有的人不僅在風景區到處亂扔果皮雜物,甚至隨地大小便;有的人還在風景區的顯眼之處,隨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標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為。
對上述這些不文明的人為破壞、污染
風景區環境前景物、植被和環境衛生等,均會降低風景區的旅游價值。因此,為了創造舒適優美的旅游環境,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覺地愛護風景區旅游資源、保護風景區旅游環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風景區旅游環境的保護措施。如為了保持風景區環境的清潔衛生,應在風景區內相應地增設一些果皮箱,就可減少,甚至避免游客隨地亂扔果皮雜物;為了保護風景區的景物,特別是對那些反映我國悠久歷史和精湛藝術水平的重點文物和著名景物,應增設鋼網護罩加以妥善保護,既使游客能夠透過網罩進行觀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著,以確保重點文物和景物不受損壞。而對那些已損壞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環境,要加以整理修復,使其盡快恢復原來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環境容量,保證旅游資源得以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