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保護生態環境論文

      保護生態環境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保護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保護生態環境論文

      保護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1篇

      1.堅持依法辦礦

      依法辦礦是煤礦企業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前提,也是進行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底線。煤礦企業的建立不僅需要符合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的要求,還應當與當地經濟發展規劃以及礦產資源開發規劃相吻合。必須證照齊全,有一套完善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在煤礦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堅持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動搖,做到不違規、不違法。

      2.推進規范管理

      一套規范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為綠色礦山建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因此,為了建設一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礦山,需要企業首先在企業內部的管理方面做一個全方位的提升,實現管理程序、指標體系以及作業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一步步建立起適應企業綠色發展需要的長效機制,構建一個合理、高效的公司組織架構。

      3.爭取資源的綜合利用

      積極應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采用先進的開采工藝和開采設備,爭取實現對資源的綜合利用。例如,可以通過引進“采區化水力機械化采煤”新工藝,完成水利機械化采煤技術的改造,在改造完成后不僅可以顯著的提高煤礦的產量,也使得礦井回采率達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從而滿足了礦產資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也使三率指標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此外,還可以引進煤矸石井下分選充填技術,以實現煤礦企業“來自與地下,再還給地下”的綠色開采理念。最終,通過一整套先進的開采工藝和開采機械的運用,達到建設一個綠色礦山生態體系的目的。

      4.大力執行節能減排

      大力推行節能減排工作,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的發展道路,不僅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煤礦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實際進行開采的過程中,需要對廢水、廢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實施標準化的處理。在對廢水進行處理時,需要努力提高廢水的二次利用率,可以利用礦井涌水補充洗煤廠用水,使洗煤廢水在管道內形成一個閉路循環,嚴禁發生意外排放。在對廢棄進行處理時,可以在鍋爐內安裝麻石高效除塵器,用濕法除塵的原理提高除塵效率。經過凈化處理后的鍋爐煙氣應當滿足國家頒布的《鍋爐大氣污染排放標準》中二類區II時段的標準要求。在對噪聲進行處理時,需要根據噪聲的來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治理。比如購置噪聲設備,從源頭上控制高噪聲的產生;針對噪聲比較大的設備,應當采取設置隔離間的方式,降低噪聲對工作人員以及周圍環境的危害。在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面,可以對礦井實施煤研石井下分選充填項目,以減小地面對方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的破壞。

      5.做好土地復墾工作

      土地復墾是保護礦區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手段。煤礦企業可以根據當地的地質條件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編制一套行之有效的礦山土地復墾方案,嚴格根據國家的要求貫徹落實土地復墾工作,保障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堅決避免因為不科學的開采行為而對土地造成的永久性破壞,以保障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歷史遺留下來的矸石山,企業應該因地制宜,通過加工改造變廢為寶,實現煤矸石的綜合開發與應用。利用煤矸石的可燃性,可以與附近的煤矸石發電廠進行聯系,將煤矸石用于發電的過程,還可以與當今的磚廠進行溝通,將煤矸石作為制作建材的原材料出手賣給對方。剩下的沒有利用價值的固體廢棄物可以用來進行坍塌區的回填,為覆土造田工程做貢獻。在進行土地復墾工作時,需要嚴格依據以下的流程進行:規劃表土層剝離回填煤矸石推平壓實墊土回填表土層復墾。

      二、嚴格礦山生態環境的監管

      加強礦山生態環境及治理工作,不僅需要煤礦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政府有關部門落實自己的監管職責,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的監管工作。根據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對新建礦山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以及三同時制度,以便從源頭上預防礦山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對于已投入使用的礦山加強過程控制,實時做好在煤礦企業開采過程中的生態環境監察與檢測工作,貫徹落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以提高企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對于已經停產的礦山,要加強閉坑后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此外,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要明確各自的職責,加強政策的協調整合工作,把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編制出臺生態環境監管與評價能力建設標準,建立健全礦產資源開發生態環境執法檢查制度,強化政策的貫徹落實力度,為煤礦企業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三、結語

      保護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2篇

      1.1要在堅持以“生態平衡”為主導的前提下,建設城市生態園林

      生態平衡是一種處于非常穩定狀態下的生態系統,該系統中的內部結構和功能能夠相互的協調,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能夠達到相對的平衡,該系統中的整體效益最好。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因此,在建設城市生態園林的過程中,要著眼于整個城市生態環境,合理布局,把自然景觀、各種植物、江河湖流、地形地貌等因素協調的組織起來,引入到城市生態園林布局當中,使整個城市既具有生態價值,又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例如天津、南京、合肥等地區就已經開始把園林和生態植物、綠地、森林等相結合,建設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生態園林景觀。

      1.2在建設城市生態園林的時候要遵從“生態位”的原則

      生態位指的是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空間中的地位。生態位體現了物種和物種、物種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決定了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選擇和配置,直接關系到城市生態園林系統景觀的審美價值和綜合功能。因此,在建設城市生態園林的時候要遵從“生態位”的原則。在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的過程中,要首先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選擇最合適的植物種類,避免植物種類之間互相競爭。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的復層群落結構有利于充分的利用環境資源,形成最優美的城市生態園林景觀。要根據不同城市的不同特點,選擇有針對性的植物、樹木,例如對于處在干旱地區的城市,應該選擇抗旱耐寒的植物。一般來說,具有抗污吸污、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的植物能夠作為大多數的城市的生態園林種植植物。在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的過程中,要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差異來配置植物。例如槭樹可以和杜鵑這樣配置,槭樹的樹干比較高大,可以有效的吸收上層較強的直射陽光以及較深層的土壤肥力,而杜鵑屬于林下灌木,只需要吸收林下較弱的散射光和較淺層土中的礦質養分就能很好的生長。兩類植物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可以一塊配置,既能保持群落和生態景觀的穩定性,又能提高城市生態景觀的綜合價值。

      1.3在建設城市生態園林時要保持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不僅反映了環境中物種的豐富度、均勻度,還反映了群落的動態和穩定性。因此,在建設城市生態園林的時候,要保持生態園林物種的多樣性。多樣性的物種能夠充分的利用空間資源、生物資源,并且它們彼此之間還能夠相互的補充,使得整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呈現出穩定的形態,從而更好地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維持城市生態平衡。

      2結語

      保護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3篇

      1.1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

      傳統農業重視的是要利用自然的生產力并且要提高生物轉化的效率,而生態農業正是傳承了這兩個優點,并在這基礎上增加了利用科學技術的效果,將現代農業建設成為了基于酶工程、發酵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以及實現了高度機械化與自動化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

      1.2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

      農業能夠在保持為社會提供高質、高量的產品的同時,又能夠保持住最佳平衡狀態的農業生態。農業環境保護是通過科學的農業管理,來保護和合理利用農業自然環境和農業自然資源,保護大氣、水體、土壤等公益環境,實現農業自然環境和農業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維護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防止環境污染。

      2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2.1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優化調整產業結構,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還濕地,并且將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鹽漬化的惡性發展趨勢嚴格控制,努力實現中國自然資源環境與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大力造林護林,改造農業自然環境,森林是陸地表面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改造自然、保證農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增加植被,實行集約化經營,使農村生態環境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2.2應用農業技術,改造農業土壤環境

      首先要在田地與水系統適當隔離,如設置一定寬度的植被緩沖帶,要在田地景觀中增加濕地所占的比例,還在地形改變的過渡帶設置一定寬度的樹墻或水溝等設施。還可利用農地的立體空間實行輪作、套種等方式,這樣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控制對地下水系統的污染。

      2.3要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發展農業生產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農藥用量,發展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實現資源的多級利用,使農業生產逐步走上生態平衡、生態良性循環的道路。

      2.4應采取多種措施

      防止工業及其他行業污染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特別要減少“三廢”的排放。要將農業環境保護與農村小城鎮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實行種養一條龍,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經濟效益,改善農村居住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2.5重視科技創新

      讓科學技術支持保護著農業生態環境的進步,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提出新理論,研究新型科技。

      3發展生態農業的措施

      3.1依靠新興能源

      沼氣能源結合養殖與種植業,將禽畜所、沼氣池、排泄處還有陽光溫室等在封閉的條件下結合一體化。這十分有利于充分合理、多層次利用生物能資源、加速能流與物流運轉、保護林草植被和自然環境、改善農業環衛情況。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使化學農藥和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減少,提高農作物、食品的質量并且保障食品安全。

      3.2治理有害生物

      治理有害生物即是利用天然因素,保持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是增強和保持自然控制的方法。在每年農業生產時,糧食的產量常常因為雜草、病蟲害等而造成大量損失,平均要達到25%左右。直到現在,要預防、治療這些病蟲害更多的還是利用化學農藥,而大量的化學農藥在農業生產中使用,是造成環境污染、禽畜中毒、天敵滅亡的重要原因,而且農藥過量還會增加這些農業有害物的抗藥性,使得來年病蟲害更會來勢洶洶。只有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實用方法才會將雜草、害蟲等有效控制住,減少經濟損失。

      3.3合理發展養殖業及污水的灌溉管理

      只有科學、合理地規劃控制養殖業的規模,成立生態養殖農場,走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道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養殖業污染問題。污水灌溉問題與農業、水利、城建和環保等多個部門息息相關,所以,眼前最重要的是第一時間建立治理污水灌溉的機構組織,尤其是農業、水利部門要加強水質的監測指標與手段,提倡利用灌溉污水預處理技術。

      3.4利用天然生態優勢,提高農作物品質

      保護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村經濟 生態 對策

      海南省的生態環境全國一流,世界聞名。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具價值的物質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依托生態資源發展經濟、改善生活,越來越成為海南人民的共識。這種共識,隨著建省以來發展方式的轉變而形成、深化。從建省之初提出工、農、貿、旅并舉的發展舉措,到上世紀末相繼出臺的“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和建設生態省的重大決策,再到2010年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人們日益清晰地認識到,海南的發展必須充分利用熱帶海島生態這一優勢資源。開發利用生態資源,首先要保護好生態資源,實現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然而,由于發展經濟、追求富裕的愿望在不斷蝕食和淡化著人們的生態意識,甚至沖昏人們的頭腦,自覺不自覺地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在海南仍然非常普遍,非常嚴重。盡管近年來海南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生態保護法規措施,但海南的生態保護形勢并不樂觀,嚴重威脅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諸多因素長期存在,保護生態的任務十分艱巨。

      一、海南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破壞狀況

      海南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比較其它經濟發達省份,現代工業企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不顯著。不過,農業(農村、農墾)生產、旅游開發和房地產擴張等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卻有增無減,其中,來自農業生產的破壞范圍廣,危害大,不容忽視。就破壞范圍而言,農村散布全島各個角落,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所及,既包括農村周邊生態環境,也包括生態保持區,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是整體性的。就破壞程度而言,目前海南和全國一樣,所面臨的一共性問題,如生態林地損毀、生活垃圾和化肥農藥污染等,一個都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生態環境呈緩慢退化之勢。對于諸多咄咄逼人的危害生態安全因素,遏制的力量顯得十分薄弱,對于已遭受摧毀的生態環境,促進其恢復的力度不夠。

      (一)農作物違規和無序種植對生態的損毀極其嚴重

      只要深入海南各地調研,親眼所見,就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生態區都已被或正被農業種植所蠶食、分割、截斷孤立,完好無損、綿延完整的生態在海南已極為罕見。幾乎所有農村周邊小山丘上的原生態植被都已被剔光,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蔥蔥的經濟林、農作物。高大一點的山嶺,也多數逃不過被圍剔的命運,只剩下頂峰、溝壑里一小塊所謂的生態林,如瓊海市官塘區的白石嶺、萬寧市禮紀鎮的西嶺等,在這些地方,山上山下,處處是檳榔,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已不復存在。在有名的呀喏噠熱帶雨林景區,實際上除山壑里還保留著原生態植物外,整個景區的山坡都已被荔枝園、龍眼園等果園團團包圍。即使是七仙嶺、五指山、吊羅山、黎母山等自然保護區,也被農業種植片片蠶食,層層分割,面積委縮、功能退化,動植物多樣性不斷減少,一些以往常見野生動植物瀕臨絕種。

      海南農作物違規、無序種植在上世紀末達到高峰,有些地方因此而把生態推向滅絕的邊緣。種植的作物種類繁多,包括橡膠、檳榔、橙桔、菠蘿等,當時尤以檳榔種植最為瘋狂。由于農民認為檳榔的經濟前景較好,在東南部和中部地區曾一度出現家家戶戶種檳榔,到處墾荒種檳榔的景象。本世紀初,違規、無序種植的勢頭受到初步遏制。2005年,海南林業局提出“25°坡度以上種黃金都不行”的口號,下決心保護日趨脆弱的生態。但整體破壞格局已經形成,或明或暗的持續破壞行為仍然發生,恢復措施乏力。

      (二)農業養殖和農藥化肥造成的污染逐年加劇

      農業養殖是生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海南,近海水產養殖、陸地養殖、山區養殖等各種農業養殖并存。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產品,禽畜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養殖的量和面也呈逐年快速擴大的趨勢。農村養殖幾乎均無排污設備,每個養殖場都是一個排污戶,生產的污水污物直接向外排放,注入小溝溪流,流進江河湖海。小戶小排,大戶大排,污染日積月累。農業養殖不僅是重要的污染源,而且也是導致毀林損地的一大要素。養殖所到之處,紅樹林、海防林、濕地等生態都遭受不同程度破壞,甚至完全被毀。萬寧市神州半島風豪港灣原有的一大片蔥翠美麗的紅樹林,就因水產養殖擴增而漸被砍光。

      農藥化肥是生態環境的另一污染源。跟全國大多數農村一樣,如今海南農業生產幾乎是無作物不施化肥,無瓜菜不撒農藥。由于農藥化肥用量極大,殘留物多,時間持續,加之用法不夠科學,使用效率不高等原因,其污染范圍之廣,危害之大,非常驚人。農業養殖和農藥化肥造成的污染逐年加劇,在海南各地鄉村的田間地頭,土質變差,水變濁變臭。昔日田溝小溪清澈見底、魚兒穿梭的景象已難覓蹤影。

      (三)農村生活垃圾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加重

      在全省范圍內,不論城鄉,生活垃圾的處理都是個大難題。然而,與城市相比,農村生活垃圾更難應付。城市有專門垃圾收集、運送和處理設施,而絕大多數農村卻沒有,且農村范圍廣,地區分散,垃圾不易收集和處置。雖然目前海南文明生態村數量已過萬,約占全省農村總數的一半,鄉村公路、電視網絡等基礎設施有很大改善,但在生活垃圾處理以及排污系統建設方面進展極為緩慢。在農村,生活污水橫溢現象依然普遍,日用廢舊物品、塑料袋、建筑廢料等垃圾往往是被隨意拋扔,隨處可見,阻塞河溝,污染田地,妨礙觀瞻,到了讓人難以容忍的地步。

      (四)多數鄉鎮企業高耗低效治污無力直接危害環境

      海南是工業落后地區,鄉鎮企業不發達,與其它沿海發達城市相比,鄉鎮企業污染環境的現象不突出,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對生態的不利影響可以忽略。2010年,海南鄉鎮企業經濟單位已愈5萬多戶,其生產活動無疑與生態安全戚戚相關。海南的鄉鎮企業大多規模小,實力單薄,科技水平低,技術設備落后,高耗低效,對治污往往有心無力。其生產過程所產生廢氣廢煙、污水毒物甚至沒有經過簡單的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去,成為生態殺手。在調查中容易發現,鄉鎮企業多的地方,環境污染總是相對較為嚴重。

      二、促進海南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當前,海南正加快建設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的步伐,這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熱帶現代農業發展,無疑需要更多的耕種土地供給,更多的化肥農藥和扶助設施,從而對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態構成新的威脅。與此同時,熱帶現代農業是高科技的優質高效的農業,講求科學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和節能環保,因而也有利于促進環境的改善。海南應緊緊抓住文明生態村和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的機遇,采取有力措施,戰勝挑戰,努力促進農村經濟和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深入研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

      開展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在充分摸清海南生態環境狀況的基礎上,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透徹分析生態環境現狀,準確評估生態環境安全及影響因素,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目標,提出科學可行的實行和保障措施。

      特別是要嚴格劃定生態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緩沖區范圍,劃分不可開發區、可開發區。在保護區和緩沖區內,堅決禁止農業、工業、旅游及房地產開發,盡可能杜絕外來因素的干擾和危害。要注意不同生態功能區的整合,避免人割斷森林、海洋、漁業、生物、河流、濕地等自然要素的整體生態功能。

      (二)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法規,實施更為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確立“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戰略定位。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須根據形勢需要,在現有《海南省環境保護條例》、《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海南經濟特區限制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等條例規定的基礎上,制定一部內容全面的環保標準更高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以及制定和完善有關生態保護區管理、農村水源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法規。

      (三)加強生態環境監控,加大對破壞生態行為的懲處力度

      建立海陸空立體監控體系,采用衛星傳感、水質測驗等科技監測與人工實地察看相結合,職能部門專業監督與社會群眾監督相結合的辦法,既重視臨近地區和敏感地區的監控,也不疏漏邊遠偏僻地區的監控,實現環境監控全省實時覆蓋。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實行生態環境監控問責制。對危害環境的行為不聞不問或監管理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要嚴厲查處。

      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及時依法從嚴處理,對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采取科學果斷措施盡快恢復被毀自然生態。對保護區內種植的農作物,采取政府補償、獎勵和農村自愿的辦法,堅決予以推毀。恢復生態,切不可用人工種植公益林的方法,人為干預生態區植物的生長,破壞生態的多樣性。海南雨水陽光充足,空氣滋潤,只要不人為破壞,生態恢復相對較快。

      (四)實行嚴格的生態保護責任制,積極推動綠色發展

      切實將綠色發展成績作為領導考核的重要內容,從體制機制上激勵領導干部不斷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推動節能增效,積極倡導綠色消費,采取有力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對于那些只顧眼前利益,急于出政績,保護生態環境不得力,甚至放縱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領導干部,要嚴肅追究其責任。

      (五)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在農村深入持久地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使農村群眾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的意義和重要性,掌握生態環保的基礎知識。引導農民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愛護生態環境的活動,培養講究衛生、分類處置垃圾、減少排污、節約能源資源等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習慣。特別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從小培養生態意識和環保理念,培養保護生態的行為習慣。

      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強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疏通河道水渠,修建排水道排污溝、污水處理廠、凈化沼氣池、垃圾處理場等。有條件的修建鄉村公園,綠化美化鄉村內外環境。

      (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推進綠色農業快速發展

      加快科技推廣,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以農業科技為支撐,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綠色農業快速發展。通過綠色生產有效控制化肥、農藥等人工合成化合物施用,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節約資源能源,增強農業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資金項目:本文為海南省教育廳資助項目《海南省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問題研究》的成果。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小说图片视频|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XX00视频|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