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免疫組化

      免疫組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免疫組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免疫組化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小鼠組織;免疫組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R39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06-034-1

      醫學研究和科研領域經常會應用動物模型來進行研究,以此來探索人類疾病的模擬反應。在過去一個世紀的研究中,小鼠已經成為建立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的最佳實驗材料。當科研人員應用小鼠做為研究對象時,往往采用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對小鼠組織進行鑒定和分析。但是由于免疫組化操作的影響因素諸多,免疫組化效果不穩定等因素常常困擾著免疫組化操作者。本文就以上相關問題進行了簡單的總結和分析。

      1小鼠組織的應用

      小鼠經常被用作動物模型進行科學研究,因為現在小鼠的基因改造技術越來越成熟,并且它的生理生化及發育過程類似于人類,基因組也和人類有90%同源,所以小鼠模型可以基本上真實模擬人類的功能活動和反應;小鼠作為遺傳學研究材料的另一優勢還在于其基因組計劃已基本完成[1]?;蚪M序列的大量信息為研究基因功能及其表達調控、胚胎發育和人類疾病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條件基礎和技術手段。

      2免疫組化的原理及優點

      免疫組化技術是在組織化學的方法上結合免疫學的理論和技術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能將形態、代謝和功能密切結合起來。簡單地說,用已知的抗原或者抗體去檢測待檢組織中的抗原或抗體,其結合后經一系列方法的處理,出現呈色反應,這樣在光鏡下就可以確定組織的來源屬性和部位。免疫組化技術還有著以下的優點。(1)特異性強,抗原抗體的結合具有高度特異性;(2)敏感性高。由于ABC發或SP法的出現時抗原抗體的結合更敏感;(3)定位準確,免疫組化技術可在組織和細胞內準確定位。

      3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

      3.1組織的預處理

      因為小鼠模型都十分珍貴,所以我們在試驗中應盡量減少失敗的幾率。首先,小鼠組織的剝離要迅速,固定要及時,否則很多組織比如腦組織很容易被破壞。其次,固定時間要適當。固定時間以常溫下6-12小時為宜。過度固定可能導致組織抗原的損失,影響實驗效果[2,3]。最后,組織的脫水時間要適當。拿裸鼠為例,因為其組織比較柔嫩,所以脫水時應該從低濃度乙醇開始,比如50%乙醇梯度開始,并且適當縮短脫水,透明的時間,防止小鼠組織變形,變脆變硬,影響后面的切片和形態觀察。

      3.2免疫組化實驗步驟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是多步驟、多因素決定的實驗方法,任何一個環節稍有不慎,都直接影響免疫組化的結果。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1)抗原修復。由于小鼠組織在福爾馬林或其他固定液中會引起蛋白內或蛋白間亞甲基橋的橋連,導致許多抗原簇被封閉。所以,需要先進行抗原修復或暴露。試驗中應該根據具體組織和抗體選擇最佳的修復方法。(2)減少或消除非特異染色。一般小鼠組織中免疫組化的非特異染色較深,常常干擾實驗結果的觀察。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盡量避免:①抗體濃度要適合。試驗中通過設計梯度稀釋抗體來確定最佳抗體稀釋濃度??贵w濃度過高也會產生非特異染色。②PBS洗滌要充分。試驗中盡量使用新鮮的PBS,每次的洗滌時間也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③實驗用的封阻血清要確保與一抗同源,封阻時間也要足夠。④實驗的整個過程中都要確保組織不能干掉。(3)DAB顯色:對二甲胺基偶氮苯(DAB)顯色的時間也不同程度影響免疫組化的最終效果。最好顯微鏡下控制顯色,所以操作者應具備一定的常用抗體定位的知識,不要顯色時間太長,如果無陽性物質,顯色時間過長無益,只能使假陽性的機率倍增。

      3.3結果的判斷和分析

      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的判斷應該是陽性染色強而非特異染色很淡或無,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陽性標記物的位置準確(核、質、膜、血管壁或間質等),細胞邊界清楚。判斷根據:根據陽性細胞的染色強度:(無著色細胞)(一),(+),(+ +),(卅)。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還要結合組織形態學判斷是真正的陽性染色而非其他著色。另外實驗的進行還必須設有對照,比如陽性對照,陰性對照,自身對照等,這對結果的分析很重要。

      4總結

      總之免疫組化是一項很精確的實驗技術。它在小鼠組織研究上的應用有著很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潛力。近年來,由于檢測技術敏感性的不斷增強;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基因庫的建立;以及修復抗原性的各種措施、特別是熱預處理法的出現與發展,使得免疫組化技術的使用邁出了嶄新的一步。雖然該技術也同時存在很多困難,但是只要我們認真操作每一個步驟,一定能做出高質量的小鼠的免疫組化切片并且得到有用的實驗結果。

      參考文獻

      [1] 范爾鐘,李穎,劉仲燕.免疫組化技術在實驗動物組織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5,21(1).

      免疫組化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胃腸間質瘤;免疫組化;c-kit;血小板源性生長受體α基因

      [中圖分類號] R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7(b)-0008-02

      胃腸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CISTs)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組織學上由梭形細胞、上皮樣細胞、偶或多形性細胞排列成束狀或彌漫狀,由突變的c-kit或PDGFRA基因驅動,可見于消化道的任何位置。過去,多數CISTs被診斷為平滑肌或神經源性腫瘤,1983年Mazur等首次提出CISTs的概念。目前,CISTs的診斷依賴于結合組織形態學、CD117和DOG1免疫組化檢測以及c-kit和PDCFRA基因突變的檢測。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集的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110例CISTs的臨床病理特點,并運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Dog-l、CD117、CD34、SMA、Sl00的表達,其中8例包含c-kit、PDGFRA基因突變檢測結果,探討免疫組化結合基因檢測對CISTs的診療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白2013年1月-2015年1月經手術或內鏡下切除的資料完整、診斷明確的原發性GISTs患者組織標本110例。

      1.2 免疫組化檢測

      所有標本均經10%甲醉固定,常規石蠟包埋,切片。免疫組化采用sP兩步法,試劑均購白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參照產品說明書進行實驗,常規設置陽性和陰性對照。結果判定:陽性表達部位定位準確,Dog-1、CD117、CD34陽性細胞數平均≥10%為陽性。

      1.3 基因突變檢測

      按照試劑盒(OMEGA,USA)說明提取石蠟組織中的基因組DNA,運用合適的引物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擴增c-kit基因外顯子9、11、13、17和PDCFRA基因外顯子12、18。PCR產物經3%瓊脂糖凝膠電泳確定后,用ABI 3500測序儀行序列分析。應用SeqScape v2.7軟件判斷基因突變情況。

      2 結果

      2.1 臨床及病理特征

      110例患者中,男56例,女54例。年齡22~89歲,中位年齡59歲。腫瘤發生部位:胃74例(67.3%),小腸2l例(19.1%),結直腸6例(5.5%),食管6例(5.5%),胃腸外(腹膜后、盆腔)3例(2.7%)。根據文獻將腫瘤行危險度分級:極低組47例(42.7%),低組25例(22.7%),中等組10例(9.1%),高組28例(25.5%)。腫塊最大直徑范圍0.3~20cm,平均直徑4.6cm。110例患者中梭形細胞型92例(83.6%),上皮樣型7例(6.4%),混合細胞型11例(10%)。

      2.2 免疫組化結果

      110例中CD117、Dog-l、CD34、SMA、Sl00的陽性例數分別為102(92.7%)、103(93.6%)、87(79.1%)、49(44.5%)、9(8.2%)(表1)。CD117、Dog-1、CD34大部分為彌漫性表達。8例CD117陰性病例中,7例Dog-l陽性。SMA、Sl00大部分為局部或局灶陽性。

      2.3 基因檢測結果

      8例GIST(中等風險1例,高風險7例;胃4例,小腸3例,直腸1例)行c-kit、PDCFRA基因突變檢測,總體突變率100%(8/8)。其中c-kit突變率75%,PDGFRA突變率100%(表2)。c-kit突變結果提示4例應用伊馬替尼可能有積極療效,2例可能產生耐藥或敏感性降低,2例療效不明確。PDGFRA檢測結果對伊馬替尼療效預測尚需要進一步臨床觀察。8例GIST中,6例CD117陽性。其中一例CD117、Dog-l雙陰性,c-kit第9外顯子插入突變。3討論

      GISTs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在中國,估計年發病率約為10-20/100萬,其中10%~30%為惡性。本研究中,中高等風險組占34.6%。CIST可發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部分患者可發生于消化道外。該研究中,胃部發生率最高(67.3%),小腸其次(19.1%)。

      GISTs具有非定向分化特征,因不同瘤體的組織分化程度存在差異,故其表現出的形態學以及組織學特征也不同。該研究中梭形細胞型占83.6%,上皮樣型占6.4%,混合細胞型占10%。在組織學上,GISTs與其他間葉源性腫瘤相似,難以與平滑肌腫瘤、神經纖維瘤等鑒別。免疫組化診斷以往依賴CD117、CD34的表達。近年來,隨著研究的進展,DOC1已成為GISTs診斷的重要分子標記物。在該研究的110個病例中,CD117、Dog-1、CD34的陽性率分別為92.7%、93.6%、79.1%,在8例CD117陰性的病例中,7例Dog-1陽性。CD117、Dog-l、CD34三者聯合應用可區分出絕大部分的GISTs。

      免疫組化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用兩種不同的免疫組化方法二步法和三步法分別在胃癌組織中進行ERα-36染色結果的比較,尋求不同免疫組化原理的染色試劑盒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方法: 利用兩種不同的試劑盒研究相同的胃癌微陣列芯片(共352點,以肝組織作為定位標志),通過比較兩種免疫組化方法在相同組織上表達的不同做比較。結果: 三步法制片結果比二步法背景低,陽性率低,非特異性著色小,結果明確易讀;而二步法較三步法操作簡單,檢查陽性率高,陽性強度高。結論: 針對一抗為ERα-36的免疫組化染色,三步法雖然實驗耗時比較長,但實驗結果較好,明確易讀,適合科學研究。二步法較易出結果,靈敏度較高,陽性強度高,較易出背景著色,假陽性率高,故不適于科學研究,但因為操作方便,檢出陽性率較三步法高,對于ERα-36弱表達的病例不容易漏診,且能較快出結果,故可考慮在臨床病理診斷中選擇應用。

      【關鍵詞】 免疫組化技術; 二步法; 三步法; 組織芯片技術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是利用已知的特異性抗體與抗原的特異性結合來檢測組織或細胞內某種物質的性質,并利用酶作用于底物所產生的顏色反應來顯示某種物質的分布于細胞內定位的一種技術,自建立免疫酶標技術以來,這門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科研和臨床診斷已被廣泛應用。研究發現部分胃癌為雌激素受體依賴性[1]。但一張好的免疫組化切片需要真陽性染色結果表達在預期對應的組織細胞中,定位清晰準確,間質清楚,無或少背景著色[2]。影響免疫組化的結果有很多,如組織固定、脫水的過程、修復的好壞以及免疫組化的過程和免疫組化試劑盒的選取以及顯色步驟均對結果有影響[3]。目前研究影響免疫組化結果的因素多從免疫組化試劑盒以外幾方面分析,對不同原理的試劑盒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研究甚少。本研究擬以ERα-36為目的指標,觀察免疫組化兩步法和三步法在ERα-36檢測中的異同,探討兩種方法在使用中的優缺點。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由江漢大學腫瘤教研室構建352點胃癌組織芯片,以正常肝組織作為定位標記,芯片直徑0.6㎜,片厚4um。

      ERα-36兔抗人多克隆抗體,由Creighton大學王兆一教授提供,以胞漿著色為陽性。三步法SP超敏試劑盒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二步法PV-9000試劑盒購自北京中山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 方法

      選用已知陽性的正常乳腺組織為陽性對照,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DAB顯色,染色步驟嚴格按說明書進行。蘇木素復染核。

      以三步法為例,具體操作如下:

      ① 石蠟切片常規脫蠟至水化,用PBS(pH 7.4)沖洗3次,每次3min;

      ② 用EDTA緩沖液浸泡(pH 8.0),高壓修復2min,使抗原暴露;

      ③ 每張切片加150μl過氧化酶阻斷溶液(試劑A),室溫下孵育10min,以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的活性。PBS沖洗3次,每次3min;

      ④ 除去PBS液,每張切片加150μl正常非免疫動物血清(試劑B),室溫下孵育10min;

      ⑤ 除去血清,每張切片加150μl的第一抗體,4℃過夜;

      ⑥ PBS沖洗3次,每次3min,除去PBS液,每張切片加150μl生物素標記的第二抗體(試劑C),室溫下孵育10min, PBS沖洗3次,每次3min;

      ⑦ 除去PBS液,每張切片加150μl鏈霉菌抗生物素-過氧化酶溶液(試劑D),室溫下孵育10min,PBS沖洗3次,每次3min;

      ⑧ 除去PBS液,每張切片加600μl的新鮮配制的DAB,顯微鏡下觀察3~10min;

      ⑨自來水沖洗,蘇木素復染 ,自來水沖洗返藍或沖洗后用PBS快速返藍;

      ⑩ 梯度酒精脫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

      兩步法④至⑦步驟與三步法不同,不用正常血清封閉,直接滴加一抗過夜,然后直接滴加聚合了辣根過氧化物酶的特異性二抗,余步驟相同。

      轉貼于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卡方檢驗,所有統計學采用SPSS13.0完成,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采用免疫組化三步法對胃癌組織芯片ERα-36進行處理后的染色結果均為漿著色,無核表達。染色結果為癌組織顯示棕黃色的顆粒,背景清晰。根據芯片上顯色結果的深淺我們對其進行了4個等級的評定:癌細胞胞漿無著色-;癌細胞胞漿上出現淡黃色染色顆粒+;癌細胞的胞漿上出現深棕黃色的染色顆粒為+++;介于+與+++之間染色深度為++。ERα-36的陽性率為(52/111)46.85%,其各個等級表達率見表1。

      采用免疫組化二步法對胃癌組織芯片ERα-36分別進行處理后,閱片標準同三步法。結果均為漿著色,無核表達。ERα-36的陽性率為(105/111)94.59%,其各個等級表達率見表1。表1 二步法與三步法陽性率的比較由表1可見,二步法與三步法各個等級免疫組化ERα-36的陽性率存在顯著差異,兩步法高于三步法。

      此外,我們通過使用二步法和三步法對ERα-36進行染色發現,三步法檢測結果的背景較二步法低,非特異性著色小,檢查出的陽性率低于二步法,且費用相對較少;但二步法步驟少,耗時較少,且無內源性生物素的干擾,檢出的陽性率高,染色強度高,見表2。表2 二步法與三步法比較

      3 討論

      關于胃癌的ER陽性率國外報道為23%(30/130)(免疫組化法)[4],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ERα-36在胃癌中表達。

      二步法又稱非生物素酶法。該方法中的第二抗體是將特異性的抗體和辣根過氧化物酶通過一個多聚糖骨架聯接成一個多聚體。PV系列二步法免疫組化檢測試劑將二抗抗體分子和酶聚合在氨基酸骨架上,形成多聚體,替代傳統方法中的二抗和三抗,直接放大抗原抗體結合的信號,避免再使用生物素。然后通過DAB呈色反應來觀察抗原表達部位。

      三步法又稱生物素酶法。我實驗室采用SP超敏試劑盒是根據鏈霉素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鏈接系統設計的。第二抗體采用生物素標記;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SA)是從鏈霉菌中分離出的蛋白質,分子量為60KD,它含有四個亞基,每個亞基都有與生物素(Biotion)連接的部位,且兩者之間有很強的親和力。SA與過氧化物酶形成SA-過氧化物酶復合體;生物素化的二抗與SA-過氧化物酶復合體,可通過DAB的呈色反應來顯示抗原抗體結合部位。

      我們對芯片的染色結果進行比較和討論,發現用三步法進行染色的芯片結果明確易讀,而二步法陽性率普遍較高,非特異性著色率高。

      免疫組化三步法染色非特異性著色率比二步法低的原因可能是:①三步法加一抗前用血清封閉去掉內源性雜質的干擾, 而PV二步法省了這一步,因此SP三步法非特異性著色率低;②二步法靈敏度高,第一抗體4℃過夜容易導致背景著色。因此,三步法的假陽性率(假陽性指所有切片均呈陽性反應,或一組抗體均在同一組織細胞的胞質或胞核呈陽性反應,另外切片邊緣、刀痕,皺褶區和擠壓區呈現的陽性反應)[5]低于二步法,故對于實驗室研究檢測ERα-36的陽性表達率適合采用三步法以避免誤差。但是三步法耗時較長,步驟較多,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且對于陽性表達率較低的病例不容易檢出,故在這方面二步法比較有優勢,二步法法靈敏度較高,不容易漏診,且無內源性生物素的干擾,DAB顯色較快,顧較適合臨床快速診斷使用。我實驗室研究的是胃癌上一抗為雌激素受體ERα-36時的染色結果,對于檢測其它指標二步法和三步法檢測結果是否也有顯著性差異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Nicolson GL. Cancer metastasis : tumor cell and host organ properties important in metastasis to specific secondary sites.Biochim Biophys Acta ,1988 ,948(2) :175~224.

      2 張銘,司少艷,韓瑞剛,等. 免疫組化SP法與PicTureTM兩步法的比較. 診斷病理學雜志,2004,11 (1):58~59.

      3 劉樺,趙靜.病理免疫組化染色方法質量控制應注意的基本問題.中國煤炭工業學雜志,2006,9(12):1246~1247.

      4 Kojima O ,Takhashi T ,Kawakami S, et al. localiz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s in gastric cancer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monoclonal antibody cancer ,1991 ,67(9) : 2401~2406.

      免疫組化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抗原修復液;固定時間;免疫組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8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487-02

      隨著醫學技術和相關領域的不斷發展,免疫組織化學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出現了。它是一門基于免疫和分子生物學與病理形態學等學科綜合的技術,主要是通過已知抗體或抗原進行對實驗中的組織細胞中探測的抗原或抗體檢測。典型特征包括操作易于實現,準確性高和特異性強,并且能夠將形態和機能相互整合。該種技術已在實際中能夠進行病理和鑒別診斷,組織胚胎和神經解剖等相關領域的實驗研究[1]。通常情況下,只有在正確及時的固定離體組織前提下,免疫組化技術才能得出精確度高的實驗結果。但是,由于實際操作中存在大量的影響因素造成不能正確及時的固定離體組織,特別是在進行尸檢標本時,對實驗的要求更高。本文的研究重點就是考察這些組織是否能夠做免疫組化實驗,對于不同抗原修復液和固定時間對免疫組化結果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集本院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術中送檢,并且確診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26例標本。在實驗中,每一標本中選取4塊腫塊部位,其中的四個時間點分別是:t1,t2,t3和t4。t1,t2,t3和t4分別代表立即固定組,延遲12小時固定組,延遲24小時固定組,延遲48小時固定組。將其中的1塊標本馬上置于10%的中爾馬林液中進行固定,并將實驗中的其余3塊分別于延遲12、24、48小時后放入10%中爾馬林液進行固定。然后對于以上標本固定滿24小時后進行脫水、透明、浸蠟和包埋相關操作,再進行切片行HE染色驗證腫瘤組織。并且將染色結果為陰性者立即固定組免疫組化,同時不再做與其相應延遲固定組的標本標記染色。

      1.2 試劑與方法 采用的試劑包括:鼠抗人CK7單抗,抗人C-erbB-2,單抗兔抗人ER單抗和鼠及ElivisionTM plus(即用型檢測試劑盒和DAB試劑盒均購于福建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采用兩步法進行免疫組化,即分別用檸檬酸高壓熱修復和胃酶修復,并且嚴格按照ElivisionTM plus試劑盒要求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其中,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片,DAB顯色和蘇木素輕度復染,并且用PBS進行替換一抗作為陰性對照。其中,不同抗原修復液分組:pH為9.0的高溫高壓EDTA緩沖液修復(A),pH為8.0高溫高壓EDTA緩沖液修復(B),pH為6.0高溫高壓檸檬酸鹽緩沖液修復(C),pH為9.0微波爐EDTA緩沖液修復(D),pH為8.0微波爐EDTA緩沖液修復(E),pH為6.0微波爐檸檬酸鹽修復法(F)。

      1.3 結果判定 進行陽性定位在細胞漿和陽性定位在細胞核的免疫組化切片,將其中具有特征代表的10個在400倍視野中觀察,對其中的陽性細胞占整體細胞的比例進行計數如下:計陽性細胞數占整體細胞比例在25%以下記做(±),占整體細胞比例在25%-50%記做(+),占整體細胞比例在50%-75%記為(++),占整體細胞比例在75%以上記為(+++),并且相應的評價分為1,2,3,4分;同樣的,以(±),(+),(++)表示染色強度,并且相應的評價分為1,2,3分。最后,將兩種記分乘積作為染色效果指數。另外,對陽性定位于細胞膜的免疫組化進行切片,其中的染色效果參照文獻[2]標準判定,同樣的以符號±,+,++,+++,++++進行評價,并且相應的評價分為1,2,3,4,5分,將兩種分數的乘積作為染色效果指數。

      1.4 統計學分析 基于統計軟件SPSS13.0進行數字統計處理。在進行統計中,進行隨機區間設計的秩和檢驗,并將檢驗結果在P

      2 結 果

      2.1 通過在A-F抗原修復液以及固定時間不同乳癌組織中,CK7的表現結果如下:在乳癌組織中,CK7的陽性顯示為黃褐色的顆粒,其定位于細胞漿中,在總共26例標本中立即固定組均陽性。并且,在立即固定組、12小時后固定組、24小時后固定組和48小時后固定組間的染色效果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通過在A-F抗原修復液以及固定時間不同乳癌組織中,ER的表現結果如下:在乳癌組織,ER的陽性顯示為黃褐色顆粒,其定位于細胞核中,在所有的標本中有22例立即固定組標本呈現出了陽性。在立即固定組、12小時后固定組、24小時后固定組和48小時后固定組間的染色效果指數之間的差異P

      2.3 通過在A-F抗原修復液以及固定時間不同乳癌組織中,C-erbB-2的表現結果如下:在乳癌組織,C-erbB-2陽性顯示為黃褐色顆粒,并且陽性定位在細胞膜中,在所有的標本中有18例立即固定組標本呈現陽性。在立即固定組、12小時后固定組、24小時后固定組和48小時后固定組間的染色效果指數之間的差異P

      3 討 論

      由組織病理學基本理論可知,無論在組織切片活著進行電鏡大體標本的保存,應該及時適當進行有效的固定。通過這種操作,才能達到使組織和細胞內蛋白凝固并能夠在特定位置保留,進而可以防止破壞及自溶內外源性酶,從而最大程度的對組織和細胞的固有形態、結構實施了保護。當出現組織內沒未能進行有效的固定時,內外源性酶將能夠造成組織細胞結構破壞,甚至使某些特定部位的蛋白向周圍擴散并出現降解。在本實驗中,通過采用不同抗原修復液,并采用在延遲時間不等的固定組織,進行特定部位的蛋白免疫組化檢測,在結果中可以看到特定陽性部位周圍有不同的化程度的陽性背景。并且,在進行CK7免疫標記時,癌巢周圍陽性背景隨著抗原修復液A到F,固定時間的增長而逐漸加深;在進行ER免疫標記過程中,在核陽性減弱的同時出現胞漿的陽性背景;在進行C-erbB-2免疫標記過程中,胞膜陽性同時胞膜兩側均出現陽性背景。并且,從統計學角度,在CK7、ER和C-erbB-2在4組固定時間不等的乳癌組織間的表達效果具有統計意義。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基本原理:基于抗原抗體反應或者組織化學的呈色反應,通過借助顯色劑來標記特異性抗體在組織細胞原位,從而能夠對相應抗原進行定性、定位和定量診斷。其中,組織固定不理想對于免疫組化染色結果有非常大的關系,其固定的結果程度和抗原保存有直接關系,因此應該進行盡快組織固定。在進行大標本和有包膜的標本實驗時,由文獻[3,4]應該進行切開固定。在其中的組織細胞不能及時有效固定,就會導致細胞內蛋白破壞降解,甚至導致免疫組化檢測失敗[5,6]。免疫組化染色中,組織結構的保存和抗原性等的改變程度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溫度、抗原、固定液的pH值、固定劑種類、灌注速度和進行固定后處理方法等方面。

      在本實驗中,所選用得CK7、ER和C-erbB-2抗體,進行了在不同抗原修復液,在立即固定、延遲12小時固定、延遲24小時固定和延遲48小時固定的4組乳癌組織中,并且最終標記了細胞漿、細胞核和細胞膜等部位的相應蛋白。通過實驗看出,在抗原修復液E和F及在延遲48小時中的不到明確的膜陽性。因此,延遲固定對膜蛋白免疫組化效果的影響更明顯。延遲固定大幅弱化了免疫組化效果,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延遲固定和內外源性蛋白酶對部分蛋白的降解,以及部分蛋白向周圍擴散造成??乖迯鸵篍和F延遲固定太長,不太適宜進行檢測,而抗原修復液A、B、C和D可以進行延遲固定組織免疫組化檢測。可以得出,盡管在實驗中免疫組化效果變差,但是可以分辨出特定部位的陽性結果。因此,對延遲固定組織只要充分固定和選用抗原修復液抗原修復液A、修復液B、修復液C和修復液D可以做免疫組化檢測的,同時應注意減少實驗延遲固定時間。

      綜上所述,對于那些客觀因素造導致延遲固定標本,在其延遲時間未達到48小時之前,并且沒有進行免疫組化輔助診斷,可以選用抗原修復液A、B、C和D進行免疫組化檢測。應當注意的,判定檢測結果應充分考慮到延遲固定帶來的影響。因此,只要通過有效的措施排除了延遲固定產生的不良影響,免疫組化在一定意義上能夠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美娟.組織標本固定方法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效果的關系[J].解剖科學進展,2003,9(1):89-90.

      [2] D'Alfonso T,Liu YF,Monni S,et al.Accurately assessing her-2/neu status in needle core biopsi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the era of neoadjuvant therapy: emerging ques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addressed[J].Am J Surg Pathol,2010,34(4):575-581.

      [3] 吳秉銓,劉彥仿.免疫組織化學病理診斷[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0.

      [4] 楊紅.免疫組化質量控制中的3個基本影響因素[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1,17(2):183-185.

      免疫組化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免疫組化; 質控; 病理; 醫技人員; 溝通交流

      [中圖分類號] R446.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3-121-02

      免疫組化是目前病理診斷方面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在病理診斷鑒別腫瘤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指導臨床腫瘤治療和判斷腫瘤預后的重要依據[1]。免疫組化發展較快,染色結果受多種復雜因素影響以及病理診斷和病理技術二者均充滿個性化,頗具經驗型,難以標準化,造成目前免疫組化質量難以令人滿意[2],免疫組化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引起了業內極大的關注。因此,強化病理實驗室免疫組化質控成為當前病理學科發展的迫切要求[3] 。

      1 質控中醫技人員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1.1 對免疫組化質控的正確理解是基礎

      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受制片因素、染色方法、染色流程、試劑質量、實驗室條件等綜合因素影響。同一種抗原可以在多種腫瘤或組織中表達,沒有一種完全針對某一腫瘤或組織的特異性抗體,也給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的正確判斷帶來困難和一定局限性。免疫組化結果判斷的正確性和可靠性體現病理醫技人員綜合水平[4]。免疫組化具有非常強的技術性和實驗性特性決定了要做好免疫組化確實不易。強化免疫組化質控,使免疫組化操作逐步規范化、標準化、正規化,對切實提高免疫組化染色質量,同時促進和提高病理實驗室質量管理水平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1.2 溝通交流是做好免疫組化質控的現實需要

      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免疫組化質控有一套比較先進的方法和程序,國內免疫組化質控方法正處于摸索之中,免疫組化質量尚未形成一個權威性標準。在免疫組化標準化欠缺足夠重視、免疫組化質量參差不齊的狀況下,面對多種復雜因素影響的免疫組化染色結果,要做好免疫組化質控工作必須依靠病理醫技人員通力合作。病理醫生和技術人員歷來關系微妙,如果都站在各自立場上,很難客觀正確解讀清楚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現象如染色結果表達與不表達,該不該表達的真正意義和原因,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可靠性將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免疫組化室內質控和室間質控中非常需要加強彼此之間溝通交流,發揮診斷醫生主導作用,改變診斷醫生只關心染色結果、技術人員只管技術操作的現狀[5],實事求是綜合分析判斷整個免疫組化制片過程、染色過程、正確評估染色結果,從而促進免疫組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提高免疫組化病理診斷的質量和水平,和諧病理醫技人員關系。

      2 做好醫技人員溝通交流的關鍵

      2.1 相互理解和尊重

      一般情況下,病理醫生關注的只是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對染色結果判斷體現醫生業務水平。技術人員是免疫組化實際操作者,理論水平不足,操作受各種技術條件因素影響較大。醫技人員相互之間應該尊重,不要各自從專業技術解讀染色結果,應該站在對方角度理解各自專業的能力和局限。大家要充分認識到:做好免疫組化質控,提高免疫組化質量對病理醫技人員都必須有一個認識過程和經驗積累過程,正確解讀免疫組化染色結果也需要有一個不斷認識過程,并且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一些單位開展免疫組化質控但效果不明顯,很大程度上是醫技人員之間的理解和尊重問題以及出現問題后雙方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醫技人員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應該是做好免疫組化質控的最關鍵因素,相互之間有效溝通交流是做好免疫組化的現實基礎。

      2.2 提高專業水平

      專業水平不高,難以溝通。免疫組化發展較快,試劑種類增多、染色方法改進、操作流程更新,理論觀念變化都需要病理醫技人員加強學習。專業素質提高了,對染色結果原因有了客觀理解和正確評估,更有利于病理醫技人員做好免疫組化質控,提高免疫組化質量,認識免疫組化機制,有效發揮免疫組化在病理診斷和指導臨床腫瘤治療中的積極作用,共同推動免疫組化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3 醫技人員有效溝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3.1 建立免疫組化工作單加強室內質控

      免疫組化工作要標準化,需要有嚴格的質量控制。病理醫技人員要根據自己實驗室具體情況共同討論制定免疫組化工作單內容,將制片程序[6]、試劑類型、染色方法、操作程序、適合的質控對照和實驗條件細化列入室內質控免疫組化工作單,每次操作中都認真實時記錄,客觀反映免疫組化染色全過程,給醫技人員正確判斷染色結果,分析結果原因和總結經驗提供客觀依據和方向,為盡快找到一種較好的、標準化的免疫組化染色方法,摸索出一種適合本實驗室免疫組化質量控制的方法[7]打開思路。避免醫技人員之間對染色結果缺乏依據猜測引發誤解,營造科室寬松的學術氛圍和正常和諧的專業技術反饋機制。在做好免疫組化室內質控中,摸索最佳抗體和染色流程、最佳實驗室條件以及結果正確分析和問題原因查找更需要醫技雙方坦誠交換意見和建議。

      3.2 參加全國免疫組化質控網活動搞好室間質控[8]

      全國免疫組化質控網通過病理專家和試劑公司技術專家對統一分發切片的染色效果按照免疫組化質控標準測評,找出普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推薦最佳抗體和染色流程,為免疫組化染色規范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參加的單位都得到較大提高。爭取參與其中室間質控活動,了解專家對本單位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的評估,分析本單位與優秀實驗室的質量差異,病理醫技人員可以明確知道本單位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真實情況,找到準確解讀染色結果的方法,在較高技術層次對比中找差距,分析原因,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好方法好經驗,不斷改進操作提高免疫組化質量。這些無論對診斷醫生還是技術人員在免疫組化規范化學習方面都是最便捷、提高最快、效果最明顯的好方法。

      病理醫技人員之間相互溝通交流是打開免疫組化質控的一扇窗戶,效果取決于病理醫技人員共同努力,效應體現在免疫組化質量上。

      [參考文獻]

      [1] 陳磊. 分子腫瘤病理學的新進展[J]. 癌癥雜志,2007,26(1):106- 112.

      [2] 劉復生,劉驊,呂福東,等.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在腫瘤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及其存在的問題[J]. 癌癥進展雜志,2007,5(4):355-361.

      [3] 陳杰,鄭杰,霍臨明. 重視免疫組織化學的質量控制和標準化[J]. 中華病理學雜志,2005,34(2):65-66.

      [4] 馬大烈,白辰光. 免疫組織化學陽性標記結果的觀察和判斷[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3,19(5):557-559.

      [5] 周小鴿. 重視病理醫生在免疫組織化學應用中的主導作用[J]. 中華病理學雜志,2004,33(6):77-79.

      [6] 梁英杰.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制片的規范和質量控制[J].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 2004,13(2):262-264.

      [7] 王小亞,楊清海,黃奇平. 免疫組織化學標準化(一)[J]. 診斷病理學雜志, 2008,15(1):80-81.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6女人 |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视频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好看的亚洲黄色经典|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宅男天堂a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