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挑山工拼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朱自清 語文能力
朱自清不僅是文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家。他在語文的教育教學方面的思想值得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學習、借鑒!通過這些年的教育實踐經驗,我發(fā)現(xiàn)學習朱自清老先生的這些教育思想,對于我們如何教好語文,怎樣教好語文有非常有用。
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從根本上重視語文,發(fā)自內心地去熱愛語文
朱自清強調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素質,語文不僅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傳承了我們國家?guī)浊隁v史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成為民族精神的載體。因此,它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離不開語文學科的學習。語文也是衡量一個人才知識和素質的標準之一。語文的教學實質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主要手段。利用語文課本引進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是一個非常英明的舉措,只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讓其認識到語文在生活、學習中的作用,才能強化語文意識。
朱自清提倡高等趣味代替低等趣味,養(yǎng)成優(yōu)良的習慣,使不良的動機不容易滋生。由于一些學生的生長、生活環(huán)境不同,受家長及社會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盲目的跟風現(xiàn)象,容易產生追逐低級趣味,并以此為時尚,這時教師的思想教育就要緊隨其上,用高等趣味占據(jù)學生們低等趣味的心靈:有的同學比誰家錢多,比穿名牌,這時就需要引導學生最應該比較的是自身具備的東西,如學習,自己通過努力能爭取的東西才有可比性,而家庭條件是父母創(chuàng)造的,和你本身沒有關系,比家庭是可恥的,告訴學生們每個年齡段應該有什么樣的追求。漸漸地讓高尚的趣味取代低級趣味。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語文素養(yǎng),從內心去愛語文,學語文,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有文化、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具有高尚的情操
朱自清提倡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將伴隨其一生,還認為作為學生應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具有高尚的情操品質。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應該抓住課本中的反映主人公高尚情操的文章詳細講解,讓學生深刻體會并感受到主人公的精神所在,尤其是主人公的精神品質要滲透到學生們的骨子里,讓學生們做事的時候就立刻想到那些人會如何去選擇,去做!比如,《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通過教師充滿情感的教學,讓老班長為了革命事業(yè)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質留在學生心中,震撼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牢固樹立一個堅定的革命信念,為了革命的成功,為了人民的勝利,我們任何人都應該向老班長一樣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的一切。讓學生心里有繼承革命先輩遺志的信念。
再如,《 挑山工》,作者贊美了挑山工那種肩挑重物、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向前走的毅力和不達目標不罷休的精神。學生心中也會留下這樣的印痕:做人就該如此!讓學生能踏踏實實地學習,從而樹立自己今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一絲不茍,踏實認真,勤學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蘇武牧羊》中寫道:“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雪地又冰天,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寫出了蘇武在極寒冷的胡地忍辱負重19年,在極度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仍然不肯屈服,表現(xiàn)出了堅強不屈的英勇氣節(jié)。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逐步講解,關鍵處讓學生們結合課件中的場景想象一下此時此刻的蘇武會怎樣?他是怎樣做的?又是如何想的?如果是你,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塞外的艱苦條件和蘇武受苦受難的場景深深地震撼了同學們的心,讓大家知道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什么樣的條件和打擊都不能剝奪自己心中的信念,都不能澆滅自己心中的正確的追求。就如圣地亞哥曾經說過的那句話:“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讓同學們心中都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個永恒的追求,然后為之努力,為之奮斗。經過幾年的學習,我覺得我的學生都很堅強,很少為難題而流淚或者放棄,也很少對自己的行為推卸責任,放棄不顧,大多數(shù)成了錚錚鐵骨的有志氣的優(yōu)秀的人才。而我們的國家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三、重視學生的言語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朱自清一直提倡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寫字要一筆不錯,一筆不亂。作文要能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實情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科學知識之外,要是一名雕刻家,在教學過程中重塑學生的人格,讓學生都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從大局著眼,胸襟開闊。同時,還要做一名教學藝術家,教書育人雙管齊下,兩者兼顧,素質與技能必須齊頭并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語文是語言的教育,在生活中、學習上都離不開語言,都需要言語的表述讓別人清楚你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言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