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甘蔗種植技術

      甘蔗種植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甘蔗種植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甘蔗種植技術

      甘蔗種植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甘蔗;產業化;種植技術;集成;研究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廣西是我國所有省市規模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甘蔗是廣西農業的主產業,以柳城縣為例,柳城縣目前已有4.12萬hm2甘蔗種植面積,是名副其實的甘蔗種植大縣。進一步加強甘蔗產業化種植技術集成研究,能夠全面提高蔗糖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和科技水平,降低加工成本,增加收入,能夠實現甘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1 加快甘蔗機械化種植推廣應用

      發展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是加快推進甘蔗產業化種植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同時,也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產出率、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的需要,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需要,也是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需要。例如柳城縣在四塘建立8hm2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核心示范區,甘蔗種植機由73.55kW以上拖拉機帶動,1人駕駛拖拉機、4人喂蔗種、1人跟機換膜,能一次性完成開行、運種、切種、擺放、施肥、打藥、覆土、蓋膜八道工序,一天可種植1.33hm2左右,并具有效率高、減少肥料損失和對大氣污染、減少水分損失、減少勞力投入,降低勞動強度、節本增效等五大優點。通過在示范甘蔗機械現場演示作業,直觀地讓廣大甘蔗種植戶見識甘蔗機械化生產的好處,用試驗效果引導農民改變甘蔗種植模式,發展甘蔗機械化生產。

      2 提高甘蔗產業化種植科技含量

      柳城縣已建立高產高糖甘蔗示范基地16個、甘蔗良種繁育基地1個,總面積733.3hm2,自主培育出高產高糖甘蔗新品種桂柳1號、2號;實現糖廠鍋爐和汽機集中自動控制,年節約標煤4.12萬t;利用濾泥、酒精廢液、鍋爐灰等副產品生產有機肥返還蔗田,實現有機質循環利用;2010/2011年榨季白糖一級品率由原來的平均86%上升為97.3%,產糖率提高0.32%,農民人均甘蔗收入1181元,同比增長19.9%。

      3 合理節水灌溉

      甘蔗是一種水分需求較大、生物產量較高的經濟作物,成熟期、分蘗期、萌芽期需水量少,而伸長期需水量大,可以將此概況為“中間大、兩頭小”。所以,為了提高甘蔗的質量和產量,應該合理節水灌溉,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灌溉的增產優勢在最大限度上進行發揮。同時,還應該大力建設和投入蔗地農田水利設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保證旱地甘蔗實現穩產高產的目標,最大限度地滿足甘蔗對水分的需要。

      4 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基本原則就是“防治結合、預防為主”,應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病蟲害監測防控體系來對病蟲害消長情況進行定點監測、預警和巡查,一旦發現病蟲害有擴散和蔓延的勢頭,那么應該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撲殺,以此來保障甘蔗的高產穩產。

      要切實做好甘蔗種莖消毒工作,廣西處于高濕、高溫的自然環境,病蟲滋生繁殖速度較快,蟲口密度大、病源多,切忌不能麻痹大意,否則很容易出現鳳梨病之類的病蟲害。甘蔗鉆心蟲(螟蟲)是甘蔗種植過程中最為嚴重的害蟲,它通常會直接鉆入到甘蔗的蔗莖和幼苗進行危害,影響單莖重和有效莖,造成枯心苗和蟲孔節,使得蔗糖含量和甘蔗的產量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正是由于螟蟲對甘蔗種植造成的危害較大,才使得務必要在最佳的防治時期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如此這樣,才能夠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殺蟲劑選用氯蟲苯甲酰胺制劑。

      開展頻振式殺蟲燈、釋放赤眼蜂防治螟蟲、降低蟲源、清潔蔗地、選用無蟲種莖留種等方法都能夠保持農田處于基本生態平衡,降低農業生產污染。

      5 科學合理施肥

      眾所周知,甘蔗的消耗養分多、產量高、生長期長。按照畝產5t甘蔗,平均生長期為11個月來計算,大概需要10~14kg鉀(K2O),4.0~9.0kg磷(P2O5),8.0~12.0kg氮(N)。可以按照農田基本條件、耕地目標產量、肥力狀況、土壤類型,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的方式來進行施肥,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確保甘蔗正常生長,也不會造成肥料的浪費,以此來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甘蔗施肥的原則是:培土施肥,能夠防止雨水沖刷和肥分揮發造成的養分流失,避免甘蔗種莖受到化肥的危害;合理配比鉀、磷、氮的施用比例,一般將其控制在1.2∶0.7∶1;分次施放K肥、N肥,而應該一次施完P肥和有機肥,如此做到適時追肥、施足基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賢帥.廣西種桑養蠶與種植甘蔗和木薯的比較效益分析[J].廣西蠶業,2010(01).

      [2] 陳業強.地膜覆蓋冬植蔗栽培技術[J].甘蔗糖業,2006(08).

      甘蔗種植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甘蔗;桂糖32號;種植表現;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66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103-02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是甘蔗老產區,年種植面積3萬hm2,但由于近年來甘蔗品種更新緩慢,阻礙了當地甘蔗產業的發展。為此,貴港市農科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甘蔗創新團隊貴港綜合試驗站依托單位)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試驗任務書,引進種植甘蔗新品種10余個,通過篩選試驗、栽培示范等試驗示范,以期優選出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品系)在當地大面積推廣[1]。目前,桂糖32號種植表現較為突出,桂糖32號(桂糖02-208)是廣西甘蔗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種,其親本組合為粵糖91-976×ROC1,在2011年6月通過廣西區品種審定。

      1 種植表現

      1.1 農藝性狀

      桂糖32號植株高,直立,中莖,節間長,節間圓筒形,莖實心或小空。莖皮曝光前后均為黃綠色。蠟粉少,表皮光滑,無芽溝或芽溝淺;芽卵形,芽基離葉痕,芽尖超過生長帶;葉鞘綠色,邊緣雜紫紅色,57號毛群不發達。外葉耳退化,內葉耳披針形;葉片濃綠色,狹長,葉尾彎曲。成熟期剝葉性好,有時可自動脫葉。桂糖32號高產,穩產,早熟,高糖,萌芽率高,萌芽勢強,整齊,分蘗率高,早生快發,中期生長旺盛,后期不早衰;有效莖數多,宿根性好,宿根發株率高。抗病、抗蟲、抗寒能力較強,適應性強。

      1.2 經濟性狀

      1.3 工藝成熟期蔗糖分

      新植蔗11 月、12 月、翌年1月的糖分,桂糖32號分別為14.54%、15.27%、15.92%,新臺糖22號分別13.91%、14.88%、15.54%,桂糖32號比新臺糖22號分別提高0.63、0.39、0.38個百分點(絕對值,下同)。11月至翌年1月平均15.24%,比新臺糖22號的14.78%提高0.46個百分點,表明新植桂糖32號比新臺糖22號蔗糖分含量高(表2)。宿根蔗11月、12月、翌年1月的糖分,桂糖32號分別為14.82%、15.49%、16.04%,新臺糖22號分別14.03%、14.92%、15.66%,桂糖32號比新臺糖22號分別提高0.79、0.57、0.38個百分點(絕對值,下同)。11月至翌年1月平均15.45%,比新臺糖22號的14.87%提高0.58個百分點。表明宿根桂糖32號也比新臺糖22號蔗糖分含量高。

      2 栽培技術

      2.1 選地與整地

      選擇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等的地塊作為桂糖32號的種植地塊。為滿足日后根系生長和保水保肥,整地要求達到深、松、平、細、碎。種植溝深30 cm,底部細碎疏松。種植行距以1.1 m左右為宜。

      2.2 選種與預處理

      選擇蔗莖均勻、蔗芽飽滿、不帶病蟲害的60~80 cm的梢頭苗,也可以選擇第1年新植的全莖種苗,種莖一般砍成雙芽段,并盡可能砍成基部節留2/3,上部節留1/3。為了防止砍口被病菌感染,造成爛芽爛種,種莖消毒可用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浸種10 min,或者使用石灰粉、新鮮草木灰蘸砍口[1-2]。

      2.3 施足基肥

      桂糖32號前期長勢旺盛,栽培時要施足基肥,施腐熟堆漚肥45 t/hm2,或復合肥(15-15-15)750 kg/hm2、鈣鎂磷肥1 500 kg/hm2,并與底土拌勻。

      2.4 及早定植

      桂糖32號萌芽性好,分蘗早而且強,春植蔗的栽培時間宜早,2月下旬至3月中旬是適宜的種植時間。定植時下種量為10.8萬芽/hm2,即活芽量為11~12芽/m,種莖以雙行“品”字形排列,噴施氯蟲?噻蟲嗪后蓋土3~5 cm厚[3-4]。

      2.5 田間管理

      2.6 病蟲害防治

      苗期要注意防治薊馬和螟蟲為害,用48%毒死蜱等農藥對水1 000倍噴施。防治綿蚜蟲:在5―9月注意防治[5]。常用40%樂果1 000倍溶液,或用50%霹蚜霧300~450 g/hm2對水600 kg/hm2左右噴霧。5―9月注意鼠害防治。遇臺風甘蔗倒伏時,必須在2 d內扶正加固。

      2.7 采收

      桂糖32號為早熟品種,達到工藝成熟期后適時砍收,才能保證質量和產量,過熟砍收,蔗莖產生中空,產量下降。

      3 參考文獻

      [1] 呂以志.甘蔗新品種湛引8號的種植表現及配套栽培技術[J].福建熱作科技,2010(1):24-25.

      [2] 黎煥光,譚裕模,譚芳,等.甘蔗新品種桂糖32號的種性分析[J].作物雜志,2011(4):129-130.

      [3] 覃鳳茉.甘蔗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2):170.

      甘蔗種植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腸埃希菌感染;護理;膽管支架植入術

      原發性肝癌、胰頭腫瘤及轉移癌容等腫瘤患者易壓迫膽管導致膽管梗阻,膽管梗阻發生后多數患者沒有手術機會,而選擇膽管支架植入術。膽管支架植入術后腸埃希菌感染比較常見,不僅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引起水電解質紊亂、食欲下降、乏力等,而且使患者抵抗力低、促進腫瘤發展、導致惡病質的出現,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發展成敗血癥,是致死的主要原因[1-3]。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梗阻性黃疸膽管支架植入的腫瘤患者10名,均表現為間斷高熱,體溫最高達39.7℃,現就其發熱原因及護理對策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男性8例,女性2例,年齡31~74歲,中位年齡52歲。梗阻原因:肝臟腫瘤7例,胰腺癌2例,胃癌術后復發1例,均為晚期腫瘤患者,不能手術而行ERCP治療。腸埃希菌感染距支架植入術后時間間隔不等,一般在3個月左右,最短的1w即出現發熱,但距離最長的不超過5個月。臨床表現:間斷發熱,最高時可達39.7℃。患者發熱前伴寒戰,血培養均發現大腸埃希菌,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均在1.5×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5%以上。

      1.2 方法

      1.2.1 抗感染治療 高熱患者,血象增高,均給予抗感染治療,根據藥敏試驗和臨床經驗一般選用頭孢三代聯合左氧氟沙星,同時給予營養支持治療,提高患者抵抗力。

      1.2.2增強胃腸蠕動 給予加斯清、胃復安或嗎丁啉增強胃腸蠕動,防治惡心嘔吐。

      1.2.3加強護理 密切注意體溫變化,加強病房巡視,及時更換衣服及被褥,囑咐患者多喝溫水,補充水分。注重心理疏導和營養指導。

      2 結果

      7例發熱控制,2例發熱有反復,但發熱間隔時間延長,1例抗生素停止治療后2w再次出現發熱,另1例距治療后3w以上。1例發熱控制不理想迅速出現惡病質死亡。

      3 討論

      3.1 發熱原因分析 大腸埃希菌是人體正常菌群,對侵入人腸道的少量致病菌可起到拮抗作用,能維持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4]。正常情況下,Oddi氏括約肌收縮,膽道是無菌的[5]。但植入膽道支架以后,Oddi氏括約肌作用減弱或消失,腸道細菌可以逆行進入膽管。ERCP治療后,膽管內壓力較大,腸道菌群逆行有阻力;隨著引流持續,膽管內與腸道壓力逐漸平衡,腸道菌群逆流入膽管的條件成熟,如果此時患者納差,胃腸蠕動減慢,甚至出現惡心,嘔吐,腸道菌群必然進入膽管;加上晚期腫瘤患者身體虛弱,機體免疫力低下,這樣細菌進一步進入肝內膽管,再經肝竇入血,出現菌血癥和敗血癥,伴隨著寒戰、高熱等癥狀。

      腫瘤熱與感染性發熱需要鑒別,腫瘤熱體溫一般在38.0℃左右,表現為弛張熱和持續性發熱,午后發熱較多見,但無盜汗等癥狀。發熱是腫瘤晚期常見的并發癥[6]。

      3.2 治療上可以根據藥敏實驗選擇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但是患者出現發熱,然后抽血、培養、藥敏試驗需要3~5d。根據2009年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統計,大腸埃希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較低,為7.1%[7]。所以抗感染治療一般選用此藥,為了增強抗感染力度,有必要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療。

      3.3 護理措施總結 膽管支架植入術著重于膽管的再通,起到解決黃疸的作用,對腫瘤本身不起作用。如果再合并大腸埃希氏菌感染,必將進一步削弱腫瘤患者的抵抗力。

      3.3.1 必須掌握腫瘤發熱與腸埃希氏菌感染發熱的特點。腫瘤發熱是由腫瘤壞死組織和代謝產物自體吸收引起的,體溫多在39.0℃以下,偶見高熱,多數患者有規律地在午后或傍晚開始發熱,可自行緩解。本組10例患者血培養均發現大腸埃希菌,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體溫高達39.7℃,且反復發作,抗感染治療有效。

      腫瘤患者本身就處于高代謝狀態,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合并持續發熱,將很快導致惡病質的出現,無論是對抗腫瘤治療還是抗感染治療都將不利。所以密切觀察體溫變化,精心的護理并掌握腫瘤患者支架植入術后發熱的特點有助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3.3.2 營養支持治療和水電解質的平衡是患者發熱緩解的基礎。惡性腫瘤患者本身可導致自身蛋白質和脂肪分解加速,營養消耗較多,食欲減退,消化功能較差,營養物質吸收減少,如果出現反復發熱,將進一步使體重減輕,消瘦,身體抗病能力減弱[8]。而良好的營養不單純是維持生命,而且能改進健康狀況、增加身體的抗病能力,改善原有的營養狀況。補充的營養素應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當患者的食欲極度低下或不能進食時,可采用空腸營養的方法來補充營養。若患者不能經口進食時,可經靜脈營養輸液。高熱患者給予溫水或乙醇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溫,遵醫囑藥物降溫后需要加強體溫,血壓,脈搏的觀察,防止大量出汗導致虛脫。

      3.3.3加強心理疏導是發熱患者護理必須的方法。間斷發熱的腫瘤晚期患者可能會感到焦慮,擔心腫瘤細胞擴散,身體虛弱者甚至出現頻死感覺 [9]。針對上述情況需要我們護士加強心理撫慰:①當護士發現患者寒戰等發熱前兆,要急患者所急,可以和患者一起分析發熱的原因,樹立患者的信心;②滿足患者需求,當患者寒戰發冷時及時添蓋被子,手足給予熱水袋保暖,并及時聯系醫生;當患者退熱出汗時,要及時更換衣服和被褥;③發熱患者可能伴有口干、頭昏等癥狀,此時需要提供溫熱的糖鹽水,鼓勵患者多飲水,防止患者出現虛脫或休克,及時解除患者煩渴癥狀;④經常巡視病房,寒戰高熱時要在床邊守護,除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應外,還能消除患者孤獨、煩躁的心情。

      3.3.4,加強健康指導是發熱患者康復的條件。腫瘤患者合并發熱要注意保暖以及加強其他護理工作,如保證室內空氣流通性良好;囑咐、協助肝癌發熱患者多喝開水、勤換衣褲(保持衣物的干燥、清潔);飲食以清淡半流食為主,葷素搭配,粗精搭配,以易消化吸收為宜;等等。發熱患者要加強口腔護理及預防呼吸道感染。以免其他原因再次導致發熱。

      參考文獻:

      [1]牛應林,張澍田,于中麟,等. 診斷和治療梗阻性胰膽管造影并發膽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和防治[J]. 臨床內科雜志,2006,23(7): 455-457.

      [2]李兆申, 許國名, 孫振興,等. 診斷性與治療性ERCP早期并發癥與處理[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2,19(2): 77-80.

      [3]王茂春, 李澍, 朱繼業,等. 門脈高壓癥患者脾切除術后持續性發熱原因的探討及處理[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03,18(1): 25-27.

      [4]樓玲莉, 楊瑩, 潘金波. ICU大腸埃希菌的感染現狀及耐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 395-396.

      [5]郭寶俊, 張麗萍, 曹小燕. 產超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致膽管炎、膿毒血癥1例[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 11(2): 152-153.

      [6]詹冬梅, 江敏霞, 洪偉英,等.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發熱反應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1,24(1):192-193 .

      [7]汪復, 妹, 胡付品,等. 2009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0,10(5): 325-334.

      甘蔗種植技術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下肢開放性骨折感染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創面均有污染, 均在受傷后6 h內來院治療, 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 觀察組46例, 其中男27例, 女19例, 年齡15~65歲, 平均年齡(46.2±6.1)歲;受傷原因:車禍傷24例, 高處墜落傷13例, 重物壓榨傷9例;骨折類型:Ⅱ型26例, ⅢA型12例, ⅢB型5例, ⅢC型3例。對照組46例, 其中男25例, 女21例, 年齡18~67歲, 平均年齡(47.1±6.4)歲;受傷原因:車禍傷22例, 高處墜落傷16例, 重物壓榨傷8例;骨折類型:Ⅱ型29例, ⅢA型11例, ⅢB型4例, Ⅲc型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并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手術方法 觀察組患者進行VSD治療, 常規對患者進行清創手術, 進行覆蓋VSD敷面。當患者存在較深的創傷面時, 對創傷面底部進行填充即采取VSD敷面填料, 空腔完全填充后, 創傷面采取半透明薄膜封閉。然后給予負壓吸引, 保持在-125~450 mmHg開放負壓之下。負壓有效表現為VSD敷面出現凹陷。創傷面予敏感抗生素沖洗。在術后5~7 d, 取出術中敷料進行創傷面病原學檢測。觀察肉芽是否出現, 當患者呈現較多鮮紅嫩活肉芽時可行手術縫合。對軟組織損傷較多患者可以給予再次VSD敷料填充覆蓋。當出現新鮮肉芽后, 可以進行創傷面修復。根據具體情況行骨科創傷、植皮等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引流治療, 敷料更換根據患者創傷面的程度, 維持1~2 d更換1次, 對創傷面較大的患者放置引流條, 并采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5~7 d后進行病原學檢測。患者出現新鮮肉芽后, 可以進行創傷面修復。根據具體情況行骨科創傷、植皮等治療。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創面清潔時間、創面植皮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費用等方面。隨訪期間觀察患者植皮成功率, 骨折愈合情況和骨髓炎的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數據處理采用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q檢驗進行組內比較、組間比較, P

      2 結果

      2. 1 兩組住院期間情況的比較 經比較, 觀察組在創面清潔時間、創面植皮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費用等方面均少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住院期間情況的比較( x-±s)

      組別 例數 創面清潔時間(d) 創面植皮時間(d) 抗生素使用時間(d) 住院費用(元)

      觀察組

      對照組 46

      46 7.3±2.5

      21.5±5.2 25.1±7.1

      53.7±9.6 15.2±3.4

      35.2±6.1 10547±263

      16078±524

      2. 2 兩組隨訪情況的比較 術后平均隨訪12月, 觀察組植皮手術42例, 成功41例, 成功率97.6%, 對照組植皮手術40例, 成功35例, 成功率87.5%;觀察組植皮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目前在外科臨床治療過程中, 一種作比較常見的病情是骨科創傷感染。對于創面的治療傳統的方法都是定期換藥或是加強引流等, 可以將創面內壞死組織或膿液排除, 這些方法在外科創面的治療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治療時間長, 愈合時間長的缺點。開放性骨折術后多并發感染, 其主要原因有:受傷后治療不及時, 未及時有效清除壞死組織, 機體吸收壞死組織后, 增加了感染的發生率;止血不充分, 橡膠引流管引流不徹底, 使得在體內有淤血積聚, 提供了良好的細菌繁殖環境;清創不夠徹底, 由于開放性骨折傷口大, 污染嚴重, 一般為高能量所致, 大量微小顆粒異物、細菌在常規清創后仍然存在, 增加感染機會[3]。因此, 發現更好的清創方式, 減少感染機會, 加速患者愈合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顯示, 觀察組在創面清潔時間、創面植皮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費用等方面均少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董紅華, 周麗娜, 孫煥健, 等.負壓封閉引流在骨科的應用.實用骨科雜志, 2011, 17(2):137-139.

      甘蔗種植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內毒素;體質指數;妊娠期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6(b)-0073-02

      臨床上妊娠期糖尿病(GDM)每年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同時使大多數的母胎引起了嚴重的并發癥,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目前,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炎癥免疫學說發生機制成為當今相關學者的研究熱點[1],一些學者認為是由多種的炎癥信號刺激,使其微炎癥狀態發生了變化。甘露糖結合凝集素(MBL)屬于一種特異性的免疫系統的模式分子,一般在炎癥調節與免疫上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根據相關報道[2],在小腸道等多處的菌群失調后,機體內部的內毒素(LPS)將會是激活炎癥通路的唯一物質,甚至在免疫炎癥發病的方面上均起著重要的作用。該研究選擇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之間,在該院婦產科正規產檢的孕婦104例作為樣本,分成妊娠期孕婦(GDM組)和正常孕婦(健康組),均檢測體內血漿MBL、LPS水平,并進行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之間,在該院婦產科正規產檢的孕婦104例,年齡26~34歲,孕周24~28周。給予104例孕婦行葡萄糖耐量試驗,分成妊娠期孕婦(GDM組)和正常孕婦(健康組)。GDM組患者共54例,平均(30.58±4.16)歲,平均孕周(26.87±2.29)周;健康組共50例,平均(29.89±4.19)歲,平均孕周(26.12±2.26)周,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孕周等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定制的亞太地區肥胖診斷標準,且計算每個研究對象的BMI(kg/m2),在把兩組均分成:肥胖亞組和非肥胖亞組,。該研究得到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同意進行該研究。

      1.2 患者入組標準與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3]:GDM組患者均符合美國糖尿病協會制定的糖尿病診療指南;研究對象精神狀態正常,可以積極配合工作人員;患者及家屬同意入選此研究且簽署協議書。

      排除標準:排除研究對象伴有胎膜破裂、先兆早產等;排除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入選此研究。

      1.3 生化指標檢測

      該研究應用鱟變形細胞溶解物試驗法,給予兩組患者檢測LPS的水平濃度;采用酶聯免疫附試驗檢測患者的血清MBL水平,試劑盒購于上海諾泰中國生物。給予患者口服75 g的葡萄糖,進行耐量試驗,在分別測出0、1、2 h三個時間段的血糖值。研究對患者的血糖檢測使用己糖激酶比色法進行檢測,試劑盒購于南京安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4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4]:①觀察GDM組與正常組的血漿MBL、LPS水平對比。②觀察兩組研究對象中的肥胖者亞組與費肥胖亞組的MBL、LPS水平。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患者的血漿MBL、LPS水平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均數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GDM組患者檢測而的BMI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t=-4.698,P=0.029),MBL水平顯著小于健康組(t=7.859,P=0.014);LPS的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t=-9.829,P=0.001),兩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健康組張的非肥胖亞組和肥胖亞組的MBL、LPS檢測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 GDM組患者中,肥胖亞組的MBL水平顯著低于非肥胖亞組(t=-7.652,P

      3 討論

      關于GDM發病機制中的“免疫炎癥學說”現如今已經成為了研究者的討論的熱點,一些認則認為這種慢性低度炎癥異于不同于常規性質的炎癥[5]。但是相關文獻報道[6]:前者可以通過誘發特異性的始動因子,則會引起一系列和傳統炎癥具有相同意義的分子或者分泌的信號激素等,這些因素足以引起其病理過程。而內毒素則被認為當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誘發因子之一,是很好的炎癥通路啟動因子,其一般是通過刺激巨噬細胞和脂肪細胞表面的TLR4受體的機理[7],進而促進下游的炎癥信號進行相應的表達,同時形成低度炎癥的狀態,而是機體的胰島素進行抵抗。一般來講妊娠期糖尿病屬于一種多發、多因素性的疾病,世界范圍的各研究者對其發病機制以及因素均進行可探討。而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齡是目前公認的高危的幾個因素[8]。

      結合該研究結果表1,可以看出GDM組患者檢測而的BMI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t=-4.698,P=0.029),MBL水平顯著小于健康組(t=7.859,P=0.014);LPS的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t=-9.829,P=0.001),兩組結果差別顯著,說明了GDM患者機體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內毒素,而內毒素血癥最有可能是GDM發病的直接病理狀態,而LPS水平的高低有可能是成為監測糖代謝異常一個重要指標。LPS作用于單核細胞上的TLR4受體,激活了通道,致使胎盤的炎癥基因和慢性應激可以表達,進而嚴重損傷胰島功能。表2中可以看出,健康組張的非肥胖亞組和肥胖亞組的MBL、LPS檢測水平差別不大,肥胖亞組的MBL水平顯著低于非肥胖亞組(t=-7.652,P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LPS和MBL能夠作為孕婦GDM發病的兩個高危因素,而BMI增長過快可能是GDM發病的獨立因素,這三項水平指標是對GDM防治最有意義的指標。

      [參考文獻]

      [1] 李從青, 姚潔.內毒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TLR4mRNA及NF-kB mRNA[J].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1, 46(3):257-258.

      [2] 袁靜, 叢林, 姚潔, 等.孕婦體質指數與妊娠期糖尿病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 2014, 32(13):1476-1477.

      [3] 侯美芹,王治潔,周玲,等.新診斷標準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0):1916-1917.

      [4] 李琴, 袁靜.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漿凝集素和內毒素水平與體質指數的相關性[J].實用醫學雜志, 2015(20):3326-3327.

      [5] 張眉花,楊慧霞,孫偉杰糖尿病家族史與妊娠糖代謝異常發病相關性的前瞻性對照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5,13(3):163-164.

      [6] 董硯虎,孫黎明,李利.肥胖的新定義及亞太地區肥胖診斷的重新評估與探討[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13,2(9):3-5.

      [7]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59.

      相關期刊更多

      甘蔗糖業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中國糖料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黑龍江省教育廳

      廣西糖業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v熟妇高潮30p|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啪啪免费视频|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亚洲 国产 图片|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4338×亚洲全国最大色成网站|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