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圓的面積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正確地處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關系。下面從課堂改革、考核改革、答辯改革和課外改革四個方面提出實踐教學改革的方案。
一、 實踐教學改革方法
1.n堂改革
傳統的課堂教學突出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缺少實際操作的機會。為此我們提出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即將課堂教學轉移到機房中去,可以采取屏幕廣播的形式來學習課件、微課視頻,并在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后,馬上讓學生進行練習。這就很好地結合了理論與實踐。
2.考核改革
傳統的考核以平時作業、考勤和期末試卷為評價指標,缺乏對實踐操作的考核。因此需要對教學導向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地方美院可以通過上機考試的形式進行測試,但上機考試時間有限,學生能做的操作一般比較簡單,不便于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也不便于緊密結合學生所學的具體專業,因此還需要對答辯這一環節進行改革。
3.答辯改革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可布置一項綜合作業或者作品。完成作品后,引入答辯環節,通過學生講解、老師提問等方式進行評價。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測試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由于采取了答辯的方式,學生不僅僅需要制作作品,同時也必須熟練掌握其中的制作過程。這就避免了部分學生復制別人作品的可能。
4.課外改革
為了加強課外的實踐練習,在保證充足的實踐學時的同時,可以通過世界大學城的方式課外作業,利用學生的課余零散時間進行訓練。為了加強這部分的管理,課外練習的情況也應作為考核的一部分。
二、實施與效果
通過對我們所教的班級實行上述的課堂改革、考核改革、答辯改革和課外改革等四項改革,有效地改進了地方美院計算機應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對學生成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專業課程的支撐等方面進行調查,學生普遍反映良好,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都得到了提升。
地方美院計算機應用的實踐教學對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提出的針對計算機應用實踐教學的課堂改革、考核改革、答辯改革和課外改革等措施,適合地方美院的具體情況,有助于解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一、教學現狀與問題不容忽視
(一)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陳舊
在社會經濟、信息與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浪潮中,使中國當代廣告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如今的廣告已經不再只是以往傳統的媒介傳播載體與形式,成為融匯其他知識、數字媒介以及信息科學等領域進行交叉整合的大眾傳播。在這一巨大變革的趨勢下,教育意識和觀念是否也隨之改變了呢?平面廣告設計是廣告學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是融匯多學科知識和能力等多元化交叉的一門課程。所以,教師首先應具有先進教學理念和超前的意識,要與時俱進。傳統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社會形勢和廣告行業的發展。目前有很多所學校還在延用多年不變的課程大綱,教學觀念落伍,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沒有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更新課程大綱和教案,封閉式教學。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更談不上意識的超前,不了解廣告行業發展現狀,脫離現實,缺少探索和實踐,沒有真正給予學生正確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差,就業后難以適應相關工作。因此,更新教育理念和改進教學模式成為當今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刻不容緩的義務和責任。
(二)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平面廣告設計的課堂教學模式陳舊單一,一言堂講授形式仍在沿襲,紙上談兵,缺乏實戰。課堂上只講授書本知識,課堂缺少互動,下課前布置學生作業,導致學生不會思考,更不善于提出問題,溝通和實踐能力弱。在教學內容上,沒有設計思維方法訓練的環節,更沒有結合市場和企業實際設計項目訓練學生,不做市場調研,導致學生閉門造車,形成了學生不懂市場規律,不了解產品和消費心理,產品定位和訴求不明確,沒有廣告策劃和創意方案,只會盲目地上網尋找圖形素材,再用電腦軟件拼貼規定的廣告版面上。前幾年還有不少學生用繪圖軟件繪制圖形和設計,現在學生直接上網下載現成的圖形素材拼湊,作業就這樣交差了。誰也看不明白這些廣告作業在宣傳什么主題,訴求什么商品,看起來像是一幅裝飾畫,因為這些圖庫內的素材圖形不規范、更缺少藝術性和審美性,沒有真正清晰地傳達出廣告的主題和有價值的信息。
二、明確目標定位勢在必行
為什么我們的學生畢業難以適應社會,我們有沒有反思教育出現了哪些問題,一定是培養目標方向出現了偏頗。那么社會需要的是什么樣的設計人才呢?他們需求的是具有創新思維、良好的心理素質、文化與專業素養、實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決策能力、與人合作和社交溝通能力、吃苦耐勞精神的復合型人才。我們是否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學目標和培養規格呢?本人結合社會需求和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之上,從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積累中,歸納出平面廣告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和培養規格。1.教學目標:使學生能通過廣告的基本理論和創意思維方法的訓練和學習,在市場背景下,經過調研、分析,策劃,創造性的獨立完成廣告創意與設計。2.培養規格:注重專業能力、審美能力、溝通能力、策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3.培養模式:注重互動式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和創新等多元化教學模式相結合。一是理論講授與課堂實踐密切融合,二是除了研究性課題外,結合社會、企業的項目課題進行實踐訓練,為學生積累就業經驗。只有明確教學目標和定位,才會在課程大綱中具體體現其平面廣告設計教學的核心和知識體系架構。
三、多元化教學模式下課程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一)多元實踐項目引入課堂
將企業項目引入課堂,學生通過以實際的企業的品牌為課題選項,走出教室對其進行市場調查、分析研究、廣告策劃與定位、創意方案設計等模擬訓練環節。這些真實的項目來源可以從多個渠道獲取調研信息,比如讓學生可以從網上搜尋企業品牌的背景資料,也可以在商場或實體店獲取一手相關的商品信息資料,還可以通過參與某些經老師認可的廣告設計大賽,要求是這些大賽一定要具備真實完整的市場背景資料。項目式課題訓練是一項實戰性課程改革,是較為全面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多元化教學實踐,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走上講臺模擬與廣告主對話,闡釋自己的策劃和創意方案。不僅讓學生在課題實戰中了解商業廣告產生的整個流程,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自主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
(二)多元思維方法訓練
大學教育宗旨應該對學生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有很多大學生就業后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感到知識已經透支了,很明顯,這些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期間所接受的教育只是傳授了一些基礎專業知識,而沒有傳授給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知識是須要不斷更新的,特別是學習廣告設計,需要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才能創作出優秀廣告設計作品,而且,單一的思維模式難以應對復雜的設計現象,綜合的思維才能滿足設計對思維的要求。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高中羽教授在《啟動自己》中提出:思維的重要功能是對頭腦中保持的經驗進行改造,按新樣式組合起來,當然這不是簡單的機械性組合,參與到新關系中的個別思考發生著變化,同別的思考結合為新的伙伴關系,形成新思考,思想的新復合常常具有創造性意義。設計思維需要新觀念、新組合,各種設計思維互為影響、互為交叉,呈現出動態的、多元的設計風格和樣式。所以,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多元思維方法,才是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由此可見,思維方法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學習環節。以平面廣告設計課堂教學為例,將發散性思維方法結合廣告創意主題進行訓練:以廣告創意主題(訴求點)為發散中心點進行放射性發散多個語義點,這些語義點可以文字表述也可以圖形表達,一名學生可以在一節課內發散出幾百個語義點,也可以圖文并茂,繪制出一幅或多幅發散聯想圖,這個發散圖就像是一顆茂盛的大果樹,每一顆果實就是一個語義點,然后將這些語義點與廣告主題相關聯,就像嫁接果實一樣,生長成一顆全新的果實,這個新的果實就是一個全新創意點,這就意味著一幅發散圖可以產生無數個廣告創意。這一訓練方法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并可快速獲取多個具有原創性的好點子,輕松掌握了廣告的創意思維方法。
(三)構建多元知識體系
平面廣告設計涉及多元學科知識,比如與社會學、文學、市場學、藝術學、設計學、消費心理學、信息傳播學以及媒體技術等都有著密切關聯。而該課程的課時量有限,不可能一一講述這么多的知識內容,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將這些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在講授內容中。比如廣告中的文案撰寫就與文學、市場學和消費心理學有直接的關聯,廣告的策劃定位與上述八個學科都有關聯,廣告設計與傳播更需要藝術、設計學、信息傳播學以及媒體技術等學科知識的支撐。所以,該課程教學的理念既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多元化表現
【關鍵詞】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逃逸變異 HBsAg G145R變異 單克隆抗體
新近資料顯示, 不同試劑對G145R變異HBsAg(mtHBsAg G145R)的檢測能力僅為對野毒型HBsAg檢測 的50 %或更低[1], 這給HBV感染的免疫學診斷、 血源篩選和乙肝疫苗的研制提出了新的問題。為深入開展乙肝病毒免疫逃逸變異的臨床與流行病學研究, 我們在既往工作的基礎上采用雜交瘤技術進行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G145R變異單克隆抗體(抗G145R HBs mAb)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RPMI1640培養基購自Gibco公司; BALB/c小鼠由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室提供; Al(OH)3凝膠和重組野生HBsAg(wtHBsAg, CHO細胞表達, 純化疫苗前體)等由中國生物制品總公司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Sp2/0細胞由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提供; PEG4000、 HAT與HT、 以及小鼠免疫球蛋白亞類檢測試劑等均購自Sigma公司; 山羊抗小鼠IgG及HRP標記山羊抗小鼠IgG抗體購自美國Pierce公司; HRP標記山羊抗HBs多克隆抗體, 純化mtHBsAg G145R、 mtHBsAg G145R-ELISA質控參照品及其抗HBs G6 mAb(下稱G6 mAb)等由本室制備[2, 5]。衛生部國家臨床檢驗中心(NCCL)頒定之HBsAg ELISA質控血清由湖北省臨床檢驗中心提供。抗G145R HBs GL2.001.2 mAb由德國ESSEN大學病毒研究所陸蒙吉教授惠贈(下稱 GL2.001 mAb, 該抗體能與mtHBsAg G145R結合)[3]。2A8細胞系(分泌mtHBsAg G145R)由本院臨床免疫研究室提供[4]。
受檢血清200份(年齡20~56歲)自本院檢驗科和感染病病原實驗室采集, 類型為: (1)臨床報告HBsAg呈陰性, 但有一項或幾項除HBsAb以外的HBV標志物呈陽性; (2)HBsAg、 HBsAb雙陽性。正常對照血清40份, 均有成功的乙肝疫苗接種史, 抗HBs陽性, 其他HBV標志陰性, 且生化指標及其他肝炎病毒標志均正常。
1.2 方法
1.2.1 雜交瘤細胞株的建立 (1)小鼠免疫:初次免疫用純化的 mtHBsAg G145R(5 μg/只)與Al(OH)3混合置4℃過夜, 經背部皮下多點注射進行免疫。2周后, 用相同劑量的抗原及相同的方法進行2次免疫。于細胞融合前3 d, 再用同等劑量的抗原(未佐劑化)腹腔注射進行加強免疫。(2)細胞融合: 按本室以往報道方法進行[6]。(3)雜交瘤細胞的篩選: 采用ELISA A及ELISA B分兩步進行, 用于篩選A法強陽性而B法陰性的雜交瘤細胞克隆。ELISA A: 先用山羊抗小鼠IgG包被(包被濃度2.5 mg/L), 4℃過夜。次晨洗板5次, 每次1 min, 再以10 g/L的BSA封閉, 37℃放置2 h后, 加入待篩選的雜交瘤細胞培養上清, 37℃反應45 min, 洗板后依次與2A8細胞培養上清及HRP標記的山羊抗HBs多克隆抗體反應, 反應條件同上, 洗板后加TMBH2O2顯色15 min, 以2 mol/L H2SO4終止反應并測定A450值。ELISA B: 以wtHBsAg包被(10 mg/L), 4℃過夜。洗板、 封閉同前。然后依次加入第一步篩選陽性的雜交瘤細胞培養上清、 HRP標記的羊抗鼠IgG, 同前反應(37℃反應45 min), 洗板后顯色并測定A450值, 以S/N≤2.1判為陽性。(4)克隆化: 共3次, 采用有限稀釋法。
1.2.2 腹水制備與檢測 腹水制備采用降植烷腹腔誘導法。腹水蛋白含量檢測采用紫外比色法, 以BSA為標準計算其總蛋白含量。
1.2.3 雜交瘤細胞染色體鑒定 采用秋水仙素分裂阻斷法進行雜交瘤細胞染色體鑒定。
1.2.4 抗體效價測定 采用ELISA A篩選法進行。以P/N最接近2.1的反應孔所加待測標本稀釋度的倒數作為所測細胞培養上清(或腹水)的效價。
1.2.5 小鼠mAb Ig亞類鑒定 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法, 按產品說明書操作。
1.2.6 抗體的純化 腹水mAb經飽和硫酸銨分級沉淀[7]后, 再以Protein A親和層析法進行純化, 操作按試劑的說明書進行。
1.2.7 4E12ELISA方法的建立 采用純化的4E12 mAb包被, HRP標記的山羊抗HBs多抗示蹤建立雙抗體夾心ELISA方法。并采用棋盤滴定實驗對包被抗體和示蹤抗體進行檢定。
1.2.8 敏感性判定 將該方法用于檢測各個濃度的G145R變異重組HBsAg ELISA質控參照品, 判定其檢測下限。并同時用GL2.001 mAb 進行對比檢測。
1.2.9 特異性判定 (1)抗原取代實驗: 以4E12 mAb和GL2.001 mAb平行包被酶標板, 分別加入2A8細胞培養上清, 濃度為5 mg/L、 1 mg/L、 100 μg/L、 10 μg/L、 1 μg/L的wtHBsAg, NCCL頒定HBsAg ELISA質控血清(10 μg/L), 狂犬疫苗, 腺病毒, 最后以HRP標記的山羊抗HBs示蹤, 加TMD底物顯色后觀察結果。(2)抗體中和實驗: 以GL2.001 mAb包被酶標板, 將4E12 mAb腹水系列稀釋成1×101~1×106, 與等體積2A8上清混合, 37℃溫育45 min, 將混合物分別加至包被板各相應孔中, 每孔100 μL, 同上溫育45 min后, 依次加入HRP標記的山羊抗HBs及TMD等做GL2.001ELISA, 并根據未中和孔計算各孔中和率。計算公式為: 阻斷率=(阻斷孔光密度值-陰性對照孔光密度值)/(非阻斷孔光密度值-陰性對照孔光密度值)×100%。
1.2.10 GL2.001ELISA 其方法與4E12EL ISA同, 包被改用GL2.001 mAb, 具體操作見文獻報道[2]。
1.2.11 G6 ELISA 用于上述兩法陽性標本的復核, 其操作見文獻報道[6]。
2 結果
2.1 雜交瘤細胞的建立 常規融合、 篩選及克隆化后, 獲得1株可分泌高效價mAb的雜交瘤細胞, 命名為4E12 mAb。將此株雜交瘤細胞體外連續傳代20代并培養3個月以上, 反復凍存復蘇4次后, 其培養上清抗G145R HBs ELISA效價保持在(0.5~1)×103范圍。
2.2 腹水制備及檢測 采用降植烷腹腔誘導法誘生4E12 mAb腹水, 實驗采用兩只經產BALB/c小鼠, 平均腹水產量5.1 mL, 蛋白含量為12.3 g/L, 抗G145R HBs ELISA效價為1×106~1×107。
2.3 染色體檢測 采用秋水仙素阻斷法對上述雜交瘤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 該雜交瘤細胞染色體數量在88~92條之間, 平均染色體90條。
2.4 Ig亞類分析 膠體金免疫免疫層析試驗顯示, 4E12 mAb為IgG1a亞類,
其輕鏈為κ型。
2.5 4E12ELISA方法的判定期 以S/N值≥2.1判為陽性。mtHBsAg G145R ELISA質控參照品濃度在2 μg/L以上時, 結果為陽性, 而GL2.001ELISA的最低陽性檢測濃度為1.0 μg/L。采用4E12ELISA與GL2.001 ELISA作復孔(3孔)檢測, 以S/N值≥2.1判作陽性標準(圖1)。當抗原為2A8細胞培養上清時, 二者平均A450值為2.1及2.0; 當抗原為5 mg/L及1 mg/L wtHBsAg時, 后者平均A450值分別為0.21與0.19, 而前者檢測A450低于0.07。在系列稀釋的4E12 mAb腹水1×10-1~1×10-6)中加入等體積2A8上清, 37℃育溫30 min后以GL2.001ELISA進行檢測, 根據非中和孔計算其中和率, 實驗結果見圖2。不同稀釋腹水對2A8上清的中和率依次為77%、 71%、 70%、 39%、 29%、 18%, 當4E12 mAb腹水稀釋至10-3時中和實驗仍呈顯著的陽性結果。
圖1 抗原取代實驗(略)
1: 2A8細胞培養上清; 2: wtHBsAg(5 mg/L); 3: wtHBsAg (1 mg/L); 4: wtHBsAg(100 μg/L); 5: wtHBsAg(10 μg/L); 6: wtHBsAg(1 μg/L); 7: NCCL血清(10 μg/L); 8: 狂犬疫苗前體; 9: 腺病毒.
圖2 抗體阻斷實驗(略)
采用4E12 ELISA對一組臨床標本進行檢測, 并與GL2.001ELISA進行比較。正常對照血清均為陰性。實驗標本(200份)兩法檢測陽性分別為17例與23例, 兩法同時檢測陽性15例, 單獨陽性者前法2例而后法8例。陽性率為8.5%與11.5%, 前法較后法陽性率略低, 但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本室既往建立的G6ELISA對25份陽性標本進行復核, 兩法任一方法陽性標本在G6ELISA中均呈陽性結果。
3 討論
隨著乙肝疫苗接種的普遍推廣, 可逃逸HBV 中和抗體的表面抗原變異株感染日益受到重視[9]。對乙肝疫苗免疫后攜帶者和未免疫攜帶者表面抗原基因變異的流行狀況調查表明, S抗原第145位氨基酸是HBsAg“a”抗原決定簇最常見的氨基酸變異位點之一[10]。該位點由甘氨酸變成精氨酸后, 氨基酸的置換影響了抗原的空間構型, 導致其抗原性明顯降低, 因此不能被HBV 的中和抗體所識別, 并由此導致采用野毒株HBsAg制備的mAb或多抗不能很好的檢測G145R 變異株感染。這對HBV 感染的免疫學診斷、 獻血員篩選和乙肝疫苗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
ELISA法一直以來被廣泛運用于乙肝感染的檢測, 然而由于S基因的變異, 造成HBsAg的抗原性發生改變, 導致原有的主要針對wtHBsAg的試劑盒不能檢出。這是臨床漏檢的主要原因。迄今為止, 盡管尚無進行免疫逃逸變異抗原檢測的直接報道, 但由于不同市售試劑多數具有一定逃逸變異檢測的能力, 因此, 在野生HBsAg檢測的同時, 也不同程度地進行了變異HBsAg的檢測。但是, 由于既往試劑并非為檢測免疫逃逸HBsAg而開發, 不同試劑對變異HBsAg檢測的能力存在較大的差別。盡管自21世紀初期起國外已經出現商品化的泛變異檢測試劑, 但因價格昂貴, 其應用目前在臨床尚未普及。
我們應用自行純化的重組mtHBsAg G145R常規免疫BALB/c小鼠, 經融合, 篩選, 克隆化及其一系列適應性培養, 獲得1株能持續穩定分泌抗mtHBsAg G145R mAb的雜交瘤細胞。對比研究顯示該細胞株所分泌抗體(4E12 mAb)對mtHBsAg G145R的反應性與國外同類抗體(GL2.001 mAb)相當, 其與wtHBsAg的交叉反應前者(基本無反應)明顯低于后者。中和實驗結果顯示, 4E12 mAb腹水在經1×10-3稀釋后仍能明顯阻斷GL2.001 mAb與mtHBsAg G145R反應。將4E12 ELISA與GL2.001ELISA一道用于臨床檢測, 前法檢出率較后者稍低, 單一檢測陽性數前后兩法分別為2例與8例, 提示此二抗體所針對的反應位點系S蛋白分子上兩個相互關聯但又各不相同的抗原表位。此2法檢測陽性標本在 G6ELISA檢測時亦均為陽性, 在證實兩法對HBsAg反應的特異性的同時, 還進一步印證G6ELISA對G145R變異相關HBsAg強大的檢測能力[6]。這一研究的成功為單一mtHBsAg(G145R HBsAg) 特異性檢測試劑的開發, 獻血員篩選及其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同時為其他變異HBsAg mAb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麗宏, 梁國棟, 付士紅, 等. G145R突變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酵母系統的表達及其免疫學特性分析[J]. 病毒學, 2005, 21(4): 253-258.
[2] 張 波, 李方和, 龔勁松, 等. 重組G145R HBsAg親和純化方法的建立及其應用[J]. 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07, 20(10): 767-770.
[3] Zheng X, Weinberger KM, Gehrke R, et al. Mutant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s (HBsAg) are immunogenic but may have a changed specificity[J]. Virology, 2004, 329(2): 454-464.
[4] 田擁軍, 覃 麗, 張正茂, 等. 穩定表達乙型肝炎病毒G145R表面抗原細胞系的建立[J]. 中國病毒學, 2005, 20(6): 574-577.
[5] 張 波, 李方和, 龔勁松, 等. G145R變異重組HBsAg ELISA檢測質控參照品制備的初步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 2007, 23(12): 1775-1778.
[6] 李方和, 張小燕, 嚴 兵, 等. 抗HBs mAb的研制及其對野生與免疫逃逸變異HBsAg的交叉反應特征[J].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08, 24(6): 546-549.
[7] 朱立平, 陳學清. 免疫學常用實驗方法[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3: 55-56.
[8] Ogura Y, Kurosaki M, Asahina Y, et al. 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naturally occurring mutations in the surface and polymerase genes of hepatitis B virus[J]. J Infect Dis, 1999, 180(5): 1444-1451.
圓的面積是在學生了解和掌握了圓的特征、學會計算圓周長的計算以及學習過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圓這樣的曲線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如果學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或其他平面圖形是有很大難度的,所以教材首先出示了估算圖,再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操作,讓學生自主發現圓的面積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的關系,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五年級學生以抽象思維為主,已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推理的數學經驗,并具有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所以在教學中應組織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探究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過程,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觀察,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滲透轉化和極限的數學思想。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動手實際和數學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
【教學重點】:掌握求圓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剪刀、圓的面積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丹江公園草坪中間的“噴水器”灑了一圈水。
師:這是丹江公園的草坪,為了使草坪更加生機勃勃,園林工人在草地上裝置了自動旋轉噴水器,噴水器旋轉一周,在草地上形成了一個(圓),要想知道噴過的草地有多大,其實就是求的(圓的面積)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圓的面積在哪呢?誰能上來摸一摸。動畫演示圓的面積。你能像他這樣規范地摸一摸你們桌上圓的面積嗎?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圓的面積的概念
出示一個圓,結合其他平面圖形說一說圓的面積是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提問。
(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二)、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1、利用多媒體把圓平均分成4份,然后分成兩半并拼在一起。
方法如上,把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并拼在一起。
觀察所拼成的圖形。仔細觀察所拼成的圖形變化情況。
2、讓學生使用學具。
提問: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什么形狀?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思考問題。(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
3、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各個部分有什么關系?圓周長的一半(即C÷2)是長方形的長;圓的半徑(即r)是長方形的寬。
4、使用多媒體課件,師生一起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5、討論:
提問:要求一個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圓的什么條件?學生回答:必須知道圓的半徑提問:知道圓的直徑可以求圓的面積嗎?學生思考,可以。
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三)、利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1、出示例題:
已知圓的半徑是5厘米,求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S=πr2 3.14×52=3.14×25=78.5(平方厘米)
答:這個圓的面積是78.5平方厘米。
2、出示教材例題1:
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①指名讀題,讓學生試做。
②學生板演20÷2=10(米)
3.14×102 =3.14×100=314(平方米)
答:它的面積是314平方米。
③集體訂正。
強調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計算。
三、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22= 32= 52=
72= 92= 102= 0.22= 0.42=
2、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單位:厘米)
四、拓展提高。一個圓形場地的周長是50.24米,這個圓形場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五、作業布置
教材練習十六第1、第2題
一、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1.直觀性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圖形與幾何知識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從新知識的導入到新概念的建立;從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識的鞏固,均借助計算機的直觀演示,為學生創設和諧優美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充分感知。例如,在教學三角形意義時,學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三角形物體后,計算機將紅領巾、三角板的顏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師指著這些外框讓學生數一數這些三角形有幾條線段圍成,這樣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隨后計算機屏幕上三條邊依然閃動并發出聲音,對三角形是三條線段圍成的這一意義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對新概念建立起到了教師用語言描述而達不到的作用。
2.趣味性優勢。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改過去課堂上盡是靜態信息輻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東西動起來。例如,在三角形意義這一概念建立時,在屏幕上出現三條線段,然后通過畫面移動三條線段圍成一個封閉的圖形。再如,在建立三角形高這一概念時,屏幕中的三角形一個頂點及它的對邊閃過后,由這個頂點慢慢下來一條垂線,垂足落在它的對邊上,并且隨著打出“高”、“底”的字。這樣通過對屏幕上圖形移動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意義和高的意義這兩個概念的理解,而且吸引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3.形象性優勢。在教學時有些概念的建立只靠教師語言傳遞,學生往往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能彌補這一缺陷。如三角形的特性是“不變形,穩定性”,當問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應用三角形這一特性時,學生一下就能說出電線桿、凳子及自行車等,但是,當具體問及這些物體的哪個部位利用三角形穩定性原理時,學生則露出無奈的神情。可見,三角形穩定性在學生頭腦中仍然是非常抽象的。現在計算機只要在其有關部位閃示幾下,學生就會一目了然,為什么要在這些部位應用三角形這一特性,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4.深刻性優勢。在三角形中作高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軟件設計,讓計算機演示在銳角三角形內作高,顯示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為高及直角所對斜邊的高,演示作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其中兩條在外)。在演示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了作高的過程和方法,了解了每一種三角形都有三條高,而且加深了對高的概念的深刻理解。
5.藝術性優勢。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在“聲”“形”“色”“體”的結合上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心態結合到一塊。它通過“聲”傳遞師生心靈深處的語言,通過“形”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通過“色”描繪師生所要描繪的五彩圖。
二、及時有效地把握時機
雖然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有獨特的優勢,但是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環節,嚴格及時地把握好應用的時機。
1.輔助于建立清晰表象之時。表象是思維想象的依據,能否在學生的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在幾何知識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掌握一些作圖的方法,教師常用三角板、圓規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師的手、粉筆或視角的不同而形成視覺阻礙。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將這部分內容用計算機模擬演示,使模擬作圖過程或其它知識點的講授,既不受視覺阻礙,又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為教學過程的進一步深入埋下伏筆。
2.輔助于滲透數學思想及方法之時。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在教學中要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導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學才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只可讓學生意會,不可言傳,這在常規教學中往往是令教師頭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化難為易。課件《圓的周長》中,周長公式C=2πr的推導涉及到不完全歸納法,教師在課件中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直徑分別為8cm、12cm、14cm的圓,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線段上滾動,在滾動直徑的1倍、2倍、3倍距離時依次出現記號,滾完后顯示其滾過路程的距離。演示完后,老師讓學生觀察圓滾過的路程既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學生有這三個圓環滾動的動畫作為依據,很容易歸納出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的結論。
3.輔助于概念闡明之時。在幾何知識教學中,涉及周長、面積、體積、高、棱等概念,由于這些概念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以接觸感性知識為主的小學生來說,往往易混淆圓的周長及面積的概念,弄不清體積與表面積的區別,不能正確理解高與底的對應關系等,而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后,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課件《圓的面積》的復習模塊中,為了幫助學生分清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教師設計了兩幅動畫,第一幅是一只小貓繞圓一圈,跑過的地方同步改變顏色;第二幅是將圓的平面部分從上到下涂上黃顏色。配合師生的問答,學生很快理清了周長與面積的關系。
4.輔助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之時。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學習“體”部分知識的困難性,而采取常規教學手段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軟件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三維動畫的功能。如圓柱體的表面積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該課件中,教師運用了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變為一個長方形。學生看了動畫后就很容易明白圓柱體的表面積是二個圓形面積加上以圓的周長為長、圓柱體高度為寬的長方形面積之和。這里三維動畫軟件中所制作的動畫,為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弄清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特點及其表面積公式的由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