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打乒乓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緊張的期末考試終于過去了,迎來的是一個愉快的暑假。爸爸對我說:
“乒乓球館開了,今天晚上我教你打乒乓球。”
我想:“我的天哪!從來沒打過乒乓球的我,連乒乓球拍都不會拿,還讓我打乒乓球,要我練到猴年馬月啊!”時間飛逝,轉眼間,就到了晚上,乒乓球館到了,爸爸帶我來到了一個乒乓球臺前,我先跟爸爸練握球拍。當我正確地握好球拍時,我突然覺得手被球拍磨得疼死了,這時我覺得學打乒乓球很難很難。爸爸又教我學發球,爸爸讓我身體右側,把球拋起,再用球拍向對方打過去。可我每次都打空,球拍總是打不到球。爸爸說:“沒關系,多練幾次就好了。”終于,球被我打過去了。我激動地跳起來。可是球是打過去了,可總是會打偏。我氣急敗壞地對爸爸說:“累死我了,我的骨頭快散架了!”爸爸耐心地對我說:“凡事都由不會到會,你這樣永遠都不會打乒乓球。”聽了這些話,對我有了很大的啟發,我開始努力起來。
一天、兩天、三天------半個月了,我不僅會用普通式發球,還學會了許多花樣式發球,比如:高拋發球、左旋球、右旋球等。現在,我已經會打乒乓球了。
暑假已經過去了,我還記得爸爸對我說的那句話:“凡事都由不會到會------”從此,我的特長欄里又增加了一條——會打乒乓球。
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卻已飛過這十三個歲月的生活園地。驀然回首,往事已然朦朧,在腦海中已經找不到它們因歲月沖擊而留下的痕跡,只能勉強搜索到一些殘渣。但是,有那么一件事,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那是五年級的時候,每次課間,我周圍的“同胞”們便都聚在一起談論他們打乒乓球的“英勇事跡”。沒辦法,我只好在一旁細聽。也是,一個外行人怎能去參加他們的“激烈演說”呢?那時的我,雖然只有十多歲,但也有幾分爭強好勝。于是,經過長久的醞釀,我定下了一個決心:學會打乒乓球。于是,暑假里,好友奇便成了我的“教練”,由他負責教我打乒乓球。他先教我拿著球拍對著墻壁打,每天都堅持練。就這樣,過了幾天,我便能接幾個球了。遇到他,我便得意地說:“怎么樣?我已經學會了吧!”他什么也沒有說,只把我帶到了一個乒乓球臺前。許久,他才對我說:“我們練習一下吧!”我欣然應允。可剛一開始,他發球實在太快,我怎么也接不到球。我那得意的神情早已消失殆盡。于是,我便對他說:“我錯了,你再教我吧!”他答應了。我們便繼續訓練了。
這學打乒乓球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當時打乒乓球有一種“爭皇點將”的規定。一天,我也在那里打乒乓球,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這樣一句議論我的話:“他打乒乓球就是一個垃圾,點他為大將就是浪費人才的表現!”說實在的,當時聽到這句話,我真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可我最終還是忍住了,畢竟“男兒有淚不輕彈”嘛!在這句話的激烈下,我每天都拿著球拍對著墻壁——這一“不敗的對手”進行練習,每次練的滿頭大汗早已無暇顧及。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我終于學會了打乒乓球!
也曾有過為不會打乒乓球的悲傷,也曾有過被別人嘲笑的痛楚,也曾有過日夜苦練的汗水,但更多的還是那份學會打乒乓球后的喜悅!而這份喜悅也會隨著我的成長被永珍藏心底!
現在,我也可以向別人講我打乒乓球的“英勇事跡”了……
終于盼到放暑假了,我和爸媽到體育館乒乓球培訓班報了名。教我們練球的是位男教練,他首先教我們學習攻球的動作,要求我們把球拍放在與側身平行的位置上作準備,攻球時球拍一揮,球拍剛好揮到左眼角前邊的位置。就這個動作教練就要求我們練習50遍。然后,教練到臺前和我們對打起來。輪到我了,由于我從未學過乒乓球,只見教練的球飛著過來,我用力一擋,球沒過網。教練馬上對我說:“你的姿勢沒對,怎么揮到肩膀的位置了?”并過來手把手的教我,在教練的指導下,我刻苦地不厭其煩地進行練習,漸漸地,我打球的動作規范了,并且一次比一次打得好了,我還贏過教練呢。
等我們學會了攻球,教練又開始教我們學習推擋動作。要求我們先把球拍收放在自己肚子前方的位置上,肘關節不能抬起,做好擋球的姿勢,等球發過來,就把球拍推出去,此時,手要伸直,不然就會把球擋出界線(飛出臺外)。還是像練習攻球一樣,等我們熟悉推擋的架勢后,教練就和我們進行對打練習。我以為推擋比攻球容易,誰知我推擋出去的球連連下網,這時,教練為我指出球下網的原因:球拍放得太低。我馬上心領神會,按教練說的做,球乖乖地被我了擋回去,不再下網了。望著米白色的乒乓球和教練眼中那贊許的目光,我的心比吃了蜜還甜。
經過一番辛苦的訓練,功夫不負苦心人,我不僅學會了打乒乓球,而且打乒乓球的技術也提高了。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是練乒乓球,還是做其他事情,都要付出辛勞才能取得進步。
關鍵字乒乓球;直拍橫打;教學設計與運用
縱觀乒壇百年歷史,直拍打法在我國經歷了莊則棟時代的三連冠、江嘉良時代的雙冠王,自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傳統的直拍快攻被以瑞典為代表的弧圈球擊敗之后,中國乒壇一直致力于直拍的復蘇。直拍反手位歷來是被認為是直拍選手的死穴。隨著乒乓球速度旋轉的飛速發展,現在橫拍打直拍主要還是在直拍的反手上做文章,直拍反手發不了力、相持不了、威脅性不大的弱點,要想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必須掌握強有力的反手攻球技術,直拍反手位的漏洞就會最大程度地被補上,直拍橫打技術就是比較先進的反手攻球技術。從理論上講,此項技術的用力特點與橫拍反手極其相似,比較符合反手位發力的力學特點。在此基礎上繼承和發揚直拍原有的靈活、快速、多變的特點,方能底氣十足地和橫拍選手叫板,傲立乒壇。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 綜合比較分析法、邏輯推理法
一、 現狀分析
我院大學生的乒乓球課大一就開始,所以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在了解了他們的基本狀況后,授課的時候就非常有必要、有的放矢的去引導學生,了解他們的心里,加強師生情感,使他們了解乒乓球運動,對乒乓球產生一定的興趣,使更多的學生盡快確立自己的目標,不至于浪費光陰。乒乓球打一次兩次可以,可是要長期堅持下來對許多人來說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需要興趣作為動力,如何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一直保持擁有熱愛打乒乓球的興趣是教師應該注重的問題。掌握合適的教學方法并追求教學手段的創新是提高并保持學生興趣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教學設計與運用
1.采用直觀法進行教學訓練
由于學生的年齡、技術水平有所不同,在教學訓練中應盡量利用學生的各種器官感知所學的乒乓球技術。“直拍橫打”技術就是通過感知建立動作形象,使其形成清晰的表象思維。首先要重視動作示范的規范性,即教者的動作示范要完整、協調、美觀、準確。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完好的表象,而且還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念和興趣。其次,適時的講解也非常重要,在示范的同時要加以必要的講解,講解關鍵是要精練、準確.這是教者的難點,也是學者的重點。通過簡明講解、示范,使學者易學、易懂、易練。運用好講解與示范,并把它們密切結合,這也是教者所需要熟練掌握的能力,這樣通過視覺、聽覺等器官的信息接納,使學者的邏輯思維完整連貫,形成清晰的表象思維,產生最佳學習效果。
2.通過實踐形成并提高機體的動作感知能力
在乒乓球教學訓練中,一項技術的形成要在不同旋轉情況下通過反復的訓練和糾正才能形成。“直拍橫打”技術的訓練也是如此。在直拍橫打訓練中,特別要重視肌肉感覺的鍛煉,即形成提高機體的動作感知。在教學訓練中,從徒手動作的手法練習開始就應要求學生對整個直拍橫打技術的完整性建立清晰的肌肉感覺,也就是說在學生每一次揮拍時都應讓他們邊做動作邊體會相關的肌肉感覺。特別是直拍橫打時,腕關節和手指之間協調用力的肌肉感覺,如“直拍橫打”的攻球技術中,當來球不轉時按正確的常規動作技術揮拍。當來球上旋時,握拍手的食指用力,使拍型前傾在來球的高點期擊球的中上部,摩擦略大于撞擊;當來球下旋時,握拍手的拇指用力,使拍型稍稍立起,在來球的高點期擊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摩擦大于撞擊(拍面是反膠)。整體的揮拍要求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腕指關節的用力,并控制好拍形,做好揮拍時起點、止點、揮拍的用力方向。直拍橫打攻球技術訓練的方法是采取接定點的多球練習,在來球分別是上下旋或不轉的情況下反復訓練與糾正擊打每一種來球,使練習者認真體會擊打每一種來球的動作時的肌肉感覺,達到動力定型,形成機體的感知。這樣一來使練習者更好地掌握“直拍橫打”攻擊來球,體會不同旋轉等變化時帶來的肌肉感覺,通過反復練習形成并提高肌體感知能力。
3.合理運用“直拍橫打”技術加大擺動速度
“直拍橫打”技術能夠增強直拍選手在左面進攻的能力,也增強了直拍選手在實戰中的優勢,進而大大增強直板選手主動進攻的能力。無論是在對攻或是在比賽中,利用直拍橫打先上手發起進攻都有顯著效果,因為好的進攻也就是最好的防守。我國乒乓球名將王皓就是這項技術的典型代表,直拍橫打特點突出,攻球路線落點旋轉,不易判斷,動作隱蔽,能給對手造成一定的困難,使對手增加失誤,給自己創造正手進攻的機會。然而,直拍橫打與正手的威力是有差距的,在力量、速度、旋轉上都有所不同,因此要合理使用直拍橫打。在比賽中若出現能利用正手的機會,應盡量使用正手進行進攻,畢竟正手比直拍橫打威力要大。通過增加直拍橫打的擺動距離來提高擺速,增強直拍橫打的進攻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進攻效果。所謂增加“擺距”,就是加大大臂與上體的夾角,使腕關節盡量內收,利用上臂的有力回收與前臂的杠桿作用產生加速來提高力量和速度,達到提高進攻能力的作用。另外,直拍橫打技術與腿部力量的快速移動應相輔相成。步法的準確移動是保證良好直拍橫打技術的關鍵。因此,步法的訓練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要認真對待,做好與之相結合的系統訓練。
三、拓展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
是指采用投影儀、幻燈片、錄像、電腦等電教媒體的教學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放映在學員面前,這樣就增加了感官刺激,如圖像、色彩等,可將輸出的信息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變抽象為具體,讓學員清晰地看到乒乓球技術動作的全部過程,促進學員形象思維的發展,提高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
2.情景教學法
給學生以指定的情景,制定一定的規則,在此情況下讓學生進行訓練,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的技術動作,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能在不同的情境下發揮自己最好的技術狀態。
3.心理訓練教學法
是指運用心理訓練的教學方法,讓學員通過回想和默念,對技戰術動作在意識中產生表象作用的教學方法。學員實戰水平的提高與動作表象的形成有關,而這些表象的建立不僅需要多次的練習和體驗而且需要更多的“想象”。“想”是一個刺激源,它可以引起人體機能的相應變化,強化技術動作的正確性,改進和提高技術動作的準確性,穩定情緒充分發揮技術、戰術的能力。
四、結論與建議
直拍橫打的技術很多,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術,練習時具有針對性,先從基礎動作練起,由易到難,切不可一步登天。直拍橫打在特殊的時期起到特殊的作用正是當年直拍選手處于無法避免的被動處境時才得以生存,乒乓球技術才得以大膽地創新,才鞏固了直拍選手在當今世界乒壇的位置。乒乓球運動的技戰術水平要得到提高,就需要不斷的創新,進行更深入廣泛的研究,更好地推動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蒲. 淺析乒乓球發球的技術特征與教學訓練方法.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1991 (4).
[2] 李肇民. 對乒乓球直拍橫打技術規范化訓練的探討[J].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 2008,.
[3] 向導. 論乒乓球直拍橫打技術在青少年訓練中的發展方向[J]. 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
[4] 李浩. 直拍橫打與推擋技術相持能力的對比性研究[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09, (02)
[5]余保星.乒乓球雙打及其訓練 [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
論文摘要:文章針對目前的乒乓球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運用體育科研方法,提出教學見解和改善教學效果的措施,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興趣,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供客觀的理論依據。
(一)引言
隨著乒乓球運動在全國日益普及,乒乓球教學也非常迅速的走進了大學校園,成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有力工具,也成為大學公共體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機的把教學和訓練結合,讓學生把課內外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提高學生技術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改良教學環節,改善教學環境是高校乒乓球教學中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的對象。大學公共體育課的乒乓球教學。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對近幾年在體育類核心期刊上的論文研究結果進行與體育教學和組織方法等關鍵詞的檢索、查找和閱讀,為研究提供有力的資料來源。(2)調查、觀察法:對目前大學的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進行調查、觀看有關體育課教學的內容、組織方法和教學手段,為研究提供現實依據。
(三)結果分析
1.教學方法的創新。由于乒乓球運動在高校的日漸普及,乒乓球技術不斷的變化,隨之而來就是教學方法的改變,以前落后的方法需要改善,有的方法甚至不能運用于教學和訓練。教學方法要以幾個重點著手:(1)啟發誘導。練習內容要與一定難度的技術動作和戰術配合,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領悟分析推理,去探討技術動作和戰術配合的關鍵所在及規律,從而獲得身心上的愉悅,這比簡單說教和一次性示范動作效果要好很多。(2)貫徹區別對待原則。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主旨展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以期獲得成功的體驗。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狀況進行分層教學,再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實踐證明,該原則完全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重在展示學生的個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激勵了各個層次,不同水平學生鍛煉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展示學生在學習中的創造性。在貫徹區別對待原則的同時,能充分體現出教學中教師主導的作用,使教學中“教”與“學”互動,使“教”與“學”互補。(3)針對性教學。針對性教學主要是針對技術動作,如乒乓球的擊球動作,它除了需要充分發揮上臂、前臂和手腕的作用、反應速度、步法移動外,還要擊球時的爆發力;學生在攻球時,如急拉弧圈球、跨步擊球等動作應借助腰部的帶動來增大擊球的力量,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必須針對性的加強學生的相關素質,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內容。(4)注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只有新穎的教學內容,生動活潑的教學組織形式,才能不斷地引發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獲得新知識,并使學生獲得精神上愉悅和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2.教學形式的探索。乒乓球運動屬于隔網對抗性項目,幾乎沒有身體接觸,學生參加的興趣濃厚,課外的教學模式多選取現在的成功模式一俱樂部形式,以基礎好的同學帶基礎差的同學,教師進行課外指導。這種形式重視了學生主體的選擇性,符合教學大綱中廣博的知識、各類繁多的活動內容和運動形式,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多、更靈活的選擇機會。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在“獨立或自主”行為中展示出來,也改變了體育課堂教學空間形態,有利于課堂教學中人際交往,滿足了學生對體育的多方面、多層次交往需要,有利于學生體育意識的增強,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力的培養以及主體作用的發揮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實踐證明,新的教學形式能夠促進教師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的教學目標實現途徑。不僅對教師在業務能力上的促進,而且提高了學生技術水平,愉悅學生身心,為達到教學的終極目標提供了捷徑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