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個人勞動小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認知:
1.知道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是勞動成果。
2.懂得愛護公共財物是愛祖國、愛集體、尊重勞動者的表現。
情感:
1.以愛護公共財物為榮,以破壞公共財物為恥。
2.崇敬愛護公共財物的人。
3.憎惡破壞公共財物的人和事。
行為:
1.自覺愛護公共財物。
2.對損壞公共財物的行為加以勸阻,并想辦法制止。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中“愛護公共財物”的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編寫的。一、二年級進行過愛護課桌椅和學校物品的教育。三至五年級進行過愛護公用設施的教育,但都沒有明確講公共財物。在此基礎上,六年級則從愛護公共財物的高度進行教育,帶有總結和提高的性質。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什么是公共財物,為什么要愛護公共財物,我們應該怎樣去做。這課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因為只有從理論上弄清愛護公共財物的道理,才能在行動上有所表現。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公共財物都是勞動者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學生應該愛惜公共財物。教學難點是懂得愛護公共財物是愛祖國、愛集體、尊重勞動者的表現。
本課開頭設計一個“述說”,讓學生列舉出哪些是國家或集體的財物,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本課課文共講了四層意思。
第一層,主要闡述什么是公共財物,公共財物與改善人民的生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系,以及除天然資源外,公共財物都是勞動者辛勤創造出來的等內容。
第二層,主要講述如何對待公共財物不僅表現為一個人對待“物”的態度,也表現為對國家、對人民的態度。
第三層,主要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不愛護公共財物、破壞公共財物的現象。
第四層,主要講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責任。要從小樹立公共財物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我們不僅要愛護公共財物,而且要對損壞公共財物的行為,加以勸阻,并想辦法制止。
教法建議
1、本課可以以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
2、在講解公共財物以前,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去找,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進行補充,有利于與孩子已有的知識相連接。
3、在講解她們為什么保護公共財產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她們把國家當成了是自己的家,如果你家的東西遭到破壞,你會不會保護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說,她們是把國家當成了是自己的家,公共財物是國家、集體的,是勞動人民用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來之不易。因此她們為保護公共財物而奮不顧身。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七課愛護公共財物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是勞動成果。
2.懂得愛護公共財物是愛祖國、愛集體、尊重勞動者的表現。
情感:
1.以愛護公共財物為榮,以破壞公共財物為恥。
2.崇敬愛護公共財物的人。
3.憎惡破壞公共財物的人和事。
行為:
1.自覺愛護公共財物。
2.對損壞公共財物的行為加以勸阻,并想辦法制止。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公共財物來之不易,應該愛惜。
教學難點:懂得愛護公共財物是愛祖國、愛集體、尊重勞動者的表現。
教具準備
課文圖(1)幻燈片、《草原小姐妹》錄像帶、自制練習的幻燈片1張。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新課
1.看圖講向秀麗的事跡。
2.看錄像介紹龍梅、玉榮的事跡。
3.二提問: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傳頌著英雄維護公共財物的事跡,這說明了什么?
4.小結過渡:人們熱愛英雄、敬佩英雄,希望全社會都學習他們愛護國家財產的高尚品質。那么,究竟要學習他們什么呢?讓我們來仔細分析課文。
二、分析課文,講明道理
1.你知道哪些是公共財物嗎?請隨便例舉。
學生回答
教學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補充,并詳述什么是公共財物。
提問:向秀麗為保護什么不怕烈火燒身,龍梅、玉榮為保護什么不怕嚴寒和暴風雪的襲擊?(工廠和羊群)
追問:工廠、羊群是屬于誰的財物?(板書:國家集體)你還能列舉出哪些是屬于國家和集體的財物嗎?(同桌討論)
小結:大家列舉了工廠、礦山、鐵路及所有公共設施等,凡屬于國家和集體的財物,都是公共財物。
板書:公共財物
2.為什么要愛護公共財物。
(1)出示向秀麗保護公共財物的投影,引導學生討論。
提問:
①當車間著火,燃燒的酒精流向金屬鈉,工廠面臨爆炸時,向秀麗是怎么做的?
②她知不知道用身體擋住燃燒的酒精很危險?她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小結:她一心想的是保住工廠、保住國家的財物。
(2)放映龍梅、玉榮的錄像片斷,引導學生討論。
提問:
龍梅、玉榮在暴風雪中拼命保護集體羊群時,她們心里只有一個什么念頭?
小結:不讓集體的羊群損失一只羊。
(3)向秀麗和龍梅、玉榮的共同做法是什么?她們為什么這樣做?(分組討論)
小結:她們把國家當成了是自己的家,如果你家的東西遭到破壞,你會不會保護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說,她們是把國家當成了是自己的家,公共財物是國家、集體的,是勞動人民用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來之不易。因此她們為保護公共財物而奮不顧身。
板書:國家、集體的財富
勞動成果來之不易
(4)她們這樣做對國家、集體有什么好處?
小結:她們用生命保住了工廠、羊群,使公共財物免受損害。這樣可使工廠、集體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發展,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愛護、保護公共財物,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就能有一個較堅實的物質基礎,發展得更快,人民生活水平也會隨之不斷提高。
(5)假如公共財物被人們隨意破壞,對國家、人民有什么危害?
(引導學生舉例討論:如油田設備被拆毀,電纜被割斷,礦山、森林被濫挖濫伐等。)
小結:公共財物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物質基礎,是人民生活的物質條件。一旦遭到破壞,直接影響社會主義建設步伐,影響國家財產的積累,從而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板書:人民生活的物質條件
國家建設的物質基礎
(6)我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這句話說明什么?你怎樣理解?(同學討論)
小結:說明愛護公共財物非常重要,誰都不能破壞。對待公共財物,公民都要愛護,并盡力保護,這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7)向秀麗和龍梅、玉榮舍身忘死來保護公共財物,僅僅表現了她們對待公共財物的態度嗎?更反應出她們的什么思想?
小結:愛護公共財物是愛集體、愛祖國、尊重勞動者的表現,是一種高尚的品德。
板書:是愛祖國、愛集體、尊重勞動者的表現
3.講明怎樣愛護公共財物。
(1)向秀麗和龍梅、玉榮看到集體財產受到威脅時,是怎么做的?誰要求她們那樣做的?
板書:自覺愛護
(2)如果看到有人損壞公共財物,我們應怎么做?
(3)如果看到有人偷盜公共財物,我們應怎么做?(自由討論)
小結:最重要的是要樹立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這一觀念。有了這一觀念就能自覺自愿地把它當作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處處自覺愛護公共財物,見到有人損壞公共財物能主動勸阻,對故意破壞、偷盜公共財物的現象,能機智勇敢及時報告有關部門想辦法制止。
板書:勸阻制止及時報告
三、補充事例,加深認識
(1)“讀一讀”,讀“二蘭”保護國家財產的事跡。
(2)列舉愛護公共財物的典型事例。
(3)列舉身邊或自己愛護公共財物的事例。
說一說,愛護公物的人為什么值得敬佩?(引導學生討論,加深對觀點的理解。)
小結:以上這些行為都是愛護公共財物,對公共財物負責的表現,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
四、聯系實際,辨析鞏固
1.處理課文后“議一議”欄目中的1、2兩個題。
討論:對下面這些事,該怎么看?
(1)出示幻燈片1題。
王宇飛和同學到足球場踢足球,看到足球場邊的水管在流水。王宇飛馬上跑去關水龍頭,發現水龍頭壞了,就去找球場負責人,以求得解決。孫虎說:“你真多管閑事,咱們是來踢球的。”
小結:愛護公物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是閑事。
(2)出示幻燈片2題。
操場上扔著一把笤帚,經過這里的同學有的邁過去,有的嫌擋路踢一腳。李青想去撿起來,又一想,誰都不管,我何必要管呢?
小結:大家都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地愛護公共財物。
2.結合實際,談自己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新的認識。
3.“活動”,就“公共財物保護情況”開展調查活動。
五、總結全課,提出希望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簡答)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七課愛護公共財物(板書完整課題)的收獲。
在以往兩年的形成的素養基礎之上,通過常規的深入管理和規范,繼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并以此為輻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班會和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學生已有的道德水準和思想認識,以成人、成才為目標,引導和規范學生在剩下的一年時間里設計好自己的人生藍圖,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與此同時,加強對班干部和班級團員的管理和優化,以帶動和促進全班學生不僅做一個有學識的人,更要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二、智育工作目標:
以初三開學考試為契機,做好對學生成績的目標管理和跟蹤,積極發揮每一力量,充分合理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彌補中上層面學生在單科上的不足;提高下層面學生的整體成績,力爭做到擴大優秀面,壯大中間面,縮小落后面
三、班級管理制度簡介
1、值周值日班委負責制 每天安排一位值日班委,負責整個這一天的紀律、衛生、兩操等常規工作,班長做到每天一小結,表揚好人好事,發揚優點;同時,指出當天和當周存在的問題,拿出解決辦法。
2、作業缺交及一日常規違紀登記,由科代表登記好當天缺交作業的學生名單,交學習委員登記匯總;由值日班長登記好當天違紀的學生名單交值日班委登記匯總,這兩項指標均每周統計一次,在班上予以公布并作為學期末評優評先的參考。
3、勞動值日登記 由勞動委員和勞動小組組長負責安排當天的教室和包干區的衛生打掃,對表現突出和優秀以及不積極、不負責的值日生分別登記在冊,作為學期末評優評先的參考,并且每月對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獎勵,積極鼓勵和倡導學生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做有責任的中國人。
4、班規由班主任組織全體學生一起制定并在班會上通過,上升到班級“根本大法”的高度,作為全班學生行動的參考和指南,避免了以往班級無“法”可依窘境,進一步地加強了學生自治的能力。
5、班級公約 班級的公共道德規范,從守紀、尊重他人、文明習慣的養成等13個方面為學生指明了道德上的規范和目標,促使其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善于為他人著想的良好習慣。
6、每月學習小結,以目標測驗為契機,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成績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明了優勢,明確差距,明晰對策,鼓勵其再接再厲,不斷超過他人;超越自己
工作安排
九月
1、開學報到,檢查作業,收費,入學教育。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
2、“走好初三第一步”主題班會。
3、開展“文明行為習慣評比”活動。
4、補充調整班干部隊伍,進一步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5、以教師節、國慶節為契機,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和主題教育開展尊師重教以及愛國主義
等傳統教育。
6、布置校運會報名等相關工作。
7、通過電風扇該不該開的討論來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并形成尊重他人,利人利己的良好道
德風尚。
十月
1、迎國慶節,中秋節。
2、通過布置“中秋月夜下的親情對話”的作業,引導學生理解父母的艱辛,逐步學會理解、
尊重、感恩父母。
3、“愛國守紀,文明成才”主題班會
4、目標測驗,小結。
十一月
1、主題討論:初三,學習壓力該如何緩解?
2、期中考試。班會。家長會。
十二月
1、學習主題月,開展一系列學科學習競賽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目標測驗。班會。家長會。
一月
1、迎元旦系列活動。
1.課堂導入,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的學習心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常用的方法有:實物展示法、設疑法、談話法等。例如,在講授第二冊第三章第一節毛線編織時,在輕松優雅的音樂聲中,幾位同學身著款式新穎大方、色彩艷麗和諧的毛衣,款款走上講臺來,展示毛線編織物的獨特魅力。在展示過程中,學
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接著導入如何編織毛衣。
2.把握好勞動技術的重點和難點,做好技術操作示范是勞動技術課的一項重要任務。完成好這一教學任務,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理解有關知識和具體的技術操作方法;其次教師的操作示范至關重要,要求教師示范動作要規范、嫻熟,步驟要清晰、明了。因受教學內容限制,有的動作不宜演示清楚,可選用電化教學的手段進行演示。例如:在第一冊第三章烹飪第四節《刀工與配菜》一節教學時,運用攝像的特寫等技術將常用的刀法如切、片、剁等制成錄像片,教師邊講解邊通過錄像演示,將展現關鍵動作的特寫鏡頭定格,或反復播放,讓學生觀察、模仿、揣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加強有效的練習,促進技能的形成。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的技能都是經過練習而形成的,練習是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勞動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堂練習尤為重要。大部分勞動技術都通過個人反復的練習,才能掌握,它有利于每個學生掌握技術操作要領。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意巡回指導,發現有共性的問題可提醒學生及時糾正。
【關鍵詞】利益均沾 邊際收益 邊際成本
大公社制度始于1958年4月河南遂平縣,止于1962年2月,歷時4年。實踐證明大公社這種制度安排是無效率的,因而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歷史淘汰。就實質而言,它是一種平均主義的,利益均沾的分配方式,它極大地妨礙了勞動者積極性的發揮。本文的工作在于將這種制度模型化,用來分析它造成的效率損失,從模型中可以看出當事人的效率與他人的選擇無關;與集團成員的人數,成員自己的收益函數,成本函數這三個變量有關;可以得出集團中每個人的最優勞動投入量是如何確定的,及分配制度是影響經濟績效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理論分析
為了便于理解,現在從二人模型開始,然后擴展到n人模型。
1、二人模型
假設條件:
第一,假設集團中僅有兩個人a、b,并且二人都是理性的。第二,勞動是他們從事生產的唯一投入,并構成他們從事生產的成本。成本函數分別用C1(L),C2(L)表示。第三,投入勞動,從事生產,形成收益。收益函數分別表示為F1(L),F2(L)。
模型分析:
由于假定任何人都是理性的,因此對其中一個人的分析同樣適用于另外一個人。以下從a的角度展開討論。
a認為b的勞動投入量有兩種可能:一是據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確定勞動投入量;二是減少勞動投入量,選擇偷懶。因此問題轉化為針對b的兩種不同選擇,a是如何確定其勞動投入量的。
b選擇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勞動投入量時,a如何選擇:
第一,a在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點生產時,其利潤為:
小結:在二個人構成的集團中,無論其他人如何選擇,當事人為達到利潤最大化,都會選擇偷懶策略。當事人利潤最大化的勞動投入量由邊際收益等于2倍的邊際成本決定。當邊際收益始終小于2倍的邊際成本時,當事人將選擇不工作。
2、N人模型
假設條件:
第一,假設集團中有N個人,并且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第二,勞動是他們從事生產的唯一投入,并構成他們從事生產的成本。成本函數分別用C1(L)……CN(L)表示。第三,投入勞動,從事生產,形成收益。收益函數分別表示為FI(L)……FN(L)。
模型分析:
假設其中M個人在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點勞動,另外N-M-1個人選擇偷懶。現在仍然站在a的角度(a是任意給定的),分析在他人選擇一定時,a的選擇。
因為假定集團中的人都是理性人,同時由于a是在集團中隨機抽取的,所以對a的分析適合于集團中的任何其他人。因此在N人構成的集團中,任何人的最優策略是選擇偷懶,而偷懶程度取決于集團的人數、個人的收益函數、成本函數。
二、結論
結論一:在一個平均分配、利益均沾的集團中,每個人努力工作與否,努力程度與他人的選擇無關;僅與自己收益函數、成本函數、集團中的人數有關。并且每個人的最優策略都是選擇偷懶。
結論三:平均主義、利益均沾的制度安排造成經濟績效的極大損失,分配制度是影響經濟績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新古典主義興起后,將研究重點放在分配領域是有道理的,因為分配制度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著產能能否最大化利用。
本文從二人模型擴展到N人模型,分析了在平均分配、利益均沾的制度中每個人的最優選擇,得出這樣的制度設計會導致無效率。因此效率的問題不僅僅是生產、技術的問題,同時也是分配的問題。分配解決不好會抑制人積極性的發揮,導致先進的設備、先進技術未能發揮其效能。制度經濟學認為:一個社會的最大生產能力是由技術決定的,而能否實現這個最大生產能力是由制度決定的。分配制度是要解決激勵問題,也就是如何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最大創造社會價值的問題,而實際上它最終要解決的是生產問題(見圖1)。
【參考文獻】
[1] 張五常:佃農理論――應用于亞洲的農業和臺灣的[M].商務印書館,2001.
[2] 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M].上海三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譚崇臺:西方經濟發展思想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
一、正常辭職
辭職通知書
公司人力資源部:
本人xxx,于xxxx年xx月xx日與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至今已在單位工作了xx個月。現由于個人原因,本人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我將于30天(在試用期提出辭職,最短為3天)后離開單位,請單位找人做好接替工作,我也會在30天內做好工作交接。
屆時還請公司依據勞動部頒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之規定,在解除勞動關系時一次性支付本人工資,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及時辦理離職手續,出具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此致
xxx(手寫簽名)
年 月 日
二、非正常辭職
辭職通知書
公司人力資源部:
本人xxx,于xxxx年xx月xx日與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至今已在單位工作了xx個月。現由于 原因(由于用人單位的用工或管理行為不符合勞動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比如:不簽訂勞動合同、不按國家規定安排勞動時間、不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不支付加班工資、不按時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收取押金等,列舉任意一條或多條都行),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第 項之規定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我將于30天后(或今天)離開單位,請單位找人做好接替工作,我也會在30天內做好工作交接。
屆時還請公司依據勞動部頒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之規定,在解除勞動關系時一次性支付本人工資,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之規定及時辦理離職手續、出具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
此致
xxx(手寫簽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