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熱鍋上的螞蟻的歇后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背鍋子上山歇后語的答案
背鍋子上山—— 前(錢)短
背鍋子上山歇后語的答案拓展【經典篇】
煙袋鍋烤手 - 沒有熱乎勁
煙袋鍋里炒芝麻鹽兒 - 豆饞不逗嘴幾
肉骨頭落了鍋 - 啃(肯)定了(比喻確定無疑)
灶王爺打跟頭 - 砸鍋了
熱鍋上的螞蟻 - 團團轉(比喻陷入了難以擺脫的困境,急得走來走去,坐立不安)
熱鍋里的螃蟹 - 爪子緊撓(比喻十分難受)
熱鍋炒辣椒 - 夠嗆(比喻不怎么樣)
啄未鳥下油鍋 - 嘴硬骨頭酥
臘鴨子煮到鍋里頭 - 身子爛了,踴頭還硬(比喻身子受了苦,嘴上還是不肯說)
砸鍋賣鐵 - 豁出來了
炊事員行罩 - 替人背黑鍋
擋鳳板做鍋蓋 - 受了冷氣受熱氣
廢日堆里的鐵鍋 - 破爛貨
沸水鍋里煮螃蟹 - 看你橫行到幾時
滾水鍋里撈出的棉花 - 熟套子
滾水鍋時撈出的棉花 - 熟套子
滾水鍋時勞活魚 - 荒唐
背鍋子上山歇后語的答案拓展【熱門篇】
一鍋稀米湯 - 全靠熬
一鍋子渾湯面 - 糊涂到一塊了
一錘于砸了鍋 - 捅個大漏子
黃連鍋里煮人參 - 從苦水中熬過來的(比喻經歷過艱苦生活的磨難)
鐵錘當炒勺 - 砸鍋
屬煙袋鍋的 - 一頭熱乎
拿著草帽當鍋蓋 - 亂扣帽子(比喻對人或事不經過調查研究,仔細分析,就輕率地加上現成的不好的名目)
馬勺碰鍋沿 - 常有的事(比喻屢見不鮮)
煙袋鍋里煮飯 - 搗鼓不開
煙袋鍋里炒芝麻 - 小搗鼓
煙袋鍋里炒雞蛋 - 請的哪門子客
背鍋子上山歇后語的答案拓展【最新篇】
滾油鍋里撿全子 - 難下手
高粱米塌飯鍋 - 悶(燜)起來了
鍋臺上種地 - 沒幾分
鍋臺上種瓜 - 不發芽
鍋堂里的老鼠 - 灰溜溜
鍋里扔石頭 - 砸啦
鍋里的瘦油條 - 受煎熬
鍋里的炸油條 - 翻來復去
鍋蓋上的米粒 - 熬出來的
滾水鍋里煮棉花 - 熟套子
砂鍋里的火藥 - 容不得半點火墾
臘鴨子煮到鍋里頭 - 身子爛了,踴頭還硬
客鍋的蝦子 - 還想跳幾下
歇后語猜成語答案大全
1.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2.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3.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4. 貓哭耗子-假慈悲
5.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6.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7.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8.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9.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10.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11.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12. 兔子尾巴-長不了
13. 羊伴虎睡-靠不住
14. 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15. 大水淹了龍王廟-不認自家人
16. 糞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17. 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18. 麻雀開會-嘰嘰喳喳
19. 寒天喝涼水-點滴在心頭
20. 放風箏斷了線-沒指望
21.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22. 油瓶倒了也不扶-懶到家了
23. 草把做燈-粗心
24.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
25. 狐貍尾巴-藏不住
26. 鼠進書箱-咬文嚼字
27. 水仙不開花-裝蒜
28.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29. 到火神廟求雨-找錯了門
30. 大海撈針-沒處尋
31. 木匠帶枷-自作自受
32. 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
33.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34. 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35. 老虎拉車-誰敢
36.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37. 新官上任-三把火
38.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9. 阿斗的江山-扶不起
40. 打開天窗-說亮話
41. 關公放曹操-念舊情
42. 老太太吃湯圓-囫圇吞
43. 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44. 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因小失大
45. 虎口拔牙-膽子大
46. 針尖對麥芒-針鋒相對
47. 潑出去的水-收不回
48. 龍王爺跳海-回老家
關鍵詞:漢語;規范語匯;生活語匯;對應關系;索緒爾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08)04-0057-06
近年來,“漢語熱”和“孔子學院”在世界范圍的推廣和建立,使得對外漢語教學也成為當今中國面向世界,推介中國文化,介紹中國當展的重要窗口。我校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首開陜西省民辦高等院校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先例,較早地開展了對外漢語的教學工作。在對外漢語的語言教學中,首當其沖的教學實踐問題之一,就是要外國留學生學習和掌握現代漢語的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要讓他們在用漢語進行人際交流和社會交際中,能夠恰當地使用現代漢語的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因此,厘清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關系,就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
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認為,人類的語言中存在著語言和言語兩個系統。他認為,語言是社會的、主要的;言語是個人的、從屬的。語言是語言共同體成員中的語法體系,言語則是人們平時所說的話,是依賴于語法系統的說話行為。言語是語言的體現。索緒爾還認為語言與言語兩個系統是一種“區別相應”的關系,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既是對應的又是區別的。語詞在語言中具有“價值”而在話語中則具有“用義”。
依據索緒爾的理論,我們分析語言現象得出:世界上任何語種的語言系統都可劃分為兩個子系統――語言的(規范語匯)系統和言語的(生活語匯)系統。語言(規范語匯)系統是一個語種的語音、文字、詞匯和語法的規范性藍本,是學習這種語言的規范性依據,就是這種語言的“價值”。而言語(生活語匯)系統則是在一種規范語匯系統引領下的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語用形式,也就是這種語言的“用義”。規范語匯是生活語匯的范本,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就一定存在兼容性;生活語匯是規范語匯的語用形式,那也就必定存在著明顯的區分。對于學習非母語的第二語言的人來說,第二語言的兩個子系統涉及的語言知識都是需要學習的――既需要學習第二語言的規范語匯,又需要掌握第二語言的生活語匯;既需要了解兩種語匯的兼容性,又需要了解兩種語匯的語用差異性。那么,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必須兼顧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教學,辨析現代漢語語匯的規范性和語用性之間存在的“兼容”和“差異”的特性,要進行兩種語匯的“雙軌制”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習漢語的外國留學生較好地掌握漢語言語匯的規律,在語用中能夠較準確地用漢語進行交流和交際。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漢語的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兩個系統之間――“價值”和“用義”關系的解析,就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我們知道,目前對外漢語各層級的語言課程,如讀寫、聽力、口語等課程的教材,都是以現代漢語的規范語匯為教學的主體內容,這樣一來,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教學的同時推進,進行兩種語匯的“雙軌制”教學,并通過這種教學擴大漢語語匯的語用范圍就會受到一定的制約,所以規范漢語語匯的學習必不可少,生活語匯的掌握也不可忽略。為此,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中,我們力求揭示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兩個系統之間“區分相應”的規律,以便幫助留學生較快地和盡可能多地掌握現代漢語的語匯。
二
在教學中我們認為可以首先解決的,是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同義(近義)或反義的對應關系的問題,也就是解決語言和言語的“相應”關系。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用橫向延展詞語之間的順向(同義)或逆向(反義)聯系的方法,找出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存在著的順向和逆向的對應關系,這樣就可以大大拓寬現代漢語語匯的視域。
1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順向(同義或近義)對應的鏈接擴展。這種方法是在學,習,一個詞語時,順著該詞語的同義義素鏈接推衍,形成一個漢語規范語匯的同義詞或近義詞的詞匯鏈,然后再由這個規范語匯的詞匯鏈推衍出跟此詞匯鏈相關的生活語匯中的同義詞或近義詞,依此類推,就可以大大增加詞匯量。如:
①單身――獨身――孤身――孑然一身……(規范詞匯)――光棍兒――光桿兒……(生活詞匯)
②貧窮――貧困――窮困――窮匱……(規范詞匯)――窮光蛋――窮得叮當響――窮得砸鍋賣鐵……(生活詞匯)
從①的鏈接里,我們發現其中的對應聯系:這些詞匯中的義素“單”、“獨”“孤”“孑”的意思都有“獨自一個,不跟別的合在一起”的意義。可以說這些義素都有同義關聯。在教學中,無論講到這條詞匯鏈上的任何一個詞語,都可以擴展出這條詞匯鏈條中相關的同義詞。學習中如果能認知和識記這條詞匯鏈上義素的意義,就能推而廣之,識記更多相關的同義詞語而增加詞匯量。在②的鏈接里,我們也看到了相同的情形,在這條詞匯鏈上都包含有“貧”和“窮”意義相同的義素,以此就能推衍出和“貧”、“窮”意義相聯系的一系列同義詞,從而再推導出生活語匯中的同義詞,最后形成了一條詞語豐富的詞匯鏈。
但是,如果我們比較一下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鏈接,就能看出二者之間存在的區別。在①的鏈接里,“光棍兒”一詞雖然也是“單身”等詞語的同義詞,可“光棍兒”一詞的義素跟規范語匯鏈條中的詞語義素從其本義上看,則無任何意義上的聯系,而是“光”含有的“全都沒有”的義項,和“單”、“獨”“孤”“孑”含有的“獨自一個,不跟別的合在一起”的義素有著意義上的“類比”對應關系,所以用“光棍兒”來比喻“單身”時,它們之間才有了意義上的關聯,“光棍兒”的“單身”含義才是明確的。
在②的鏈接里,雖然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都有“窮”這個義素,在語義上有很強的兼容性,但二者之間則有著修辭上的明顯區分,前者立足反映事實狀態,詞語嚴正;后者則立足描述事實狀態,詞語夸張生動,顯然是“夸張”的修辭起了作用。“窮光蛋”、“窮得叮當響”、“窮得砸鍋賣鐵”,這些詞匯有明顯的生活實況的描摹,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語用實踐。索緒爾認為,語言具有“能指”和“所指”的功能,但“能指”和“所指”結合而成的符號卻有著“任意性原則”,這條原則的要旨,其實在于“所指”的任意性或創造性上,因為每種語言都以特有的、“任意”的方式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概念和范疇。因此,生活語匯的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正是來源于“所指”的創造性上。
由以上兩例可以看出,在詞語順向的鏈接擴展里,詞語義素的兼容――“同義”義素在詞匯的鏈接中起著關鍵作用,尤其對規范漢語詞匯擴展的作用明顯。但是,生活語匯的同義鏈接則會受到言語實踐實況的影響,使生活語匯中的詞語跟規范語匯中詞語的“同義”義素聯系不是直接的,而是在對生活語匯的義素引申之后,才有了“同義”的聯系。所以,對生活語匯與規范語匯詞語的同義對應關系所存在的差異,還需要從語用學的層面上對它們進行闡釋,才能清楚揭示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的順向同義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別。
2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反向對應的鏈接擴展。這種方法是在學習一個詞語時,先找出與這個詞語對應的一個反義詞,然后再順著這個反義詞的義素鏈接推衍,形成一個規范詞語的詞匯鏈接后,再由這個規范詞匯鏈推衍出同義的生活詞語的詞匯鏈。如:
①聰明(聰慧……)――(反義詞)愚蠢――愚笨――愚鈍――愚蒙――愚不可及……(規范詞匯)――傻――傻帽――傻乎乎――傻里傻氣……(生活詞匯)
②熱情(熱心……)――(反義詞)冷淡――冷待――冷漠――冷落――冷遇……(規范詞匯)――冷臉兒――冷冰冰――冷眉冷眼……(生活詞匯)
從①和②的鏈接里,可以看出在一個詞語的反向鏈接的詞匯鏈上的詞語,實際是詞語對應的反義詞的順向鏈接,由此推衍開去,形成一個反向同義的詞匯鏈。如果把詞語順向鏈接擴展和反向鏈接擴展結合在一起,那么詞匯的增加量就會翻一番。
如果我們把以上兩種詞語推衍鏈接的擴展方法納入思維類型來看的話,詞語順向鏈接擴展是求同思維,詞語反向鏈接擴展是在求異思維之后的求同思維。作為成年人的留學生來說,一般都應該具有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所以運用詞語順向鏈接擴展和反向鏈接擴展的教學方法,留學生接受起來并不困難。但是,語匯的鏈接擴展是要有一定條件的――要在詞語識記和認知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因此,在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強調詞語的逐個識記和認知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一定詞匯量的積累,詞語的對應鏈接擴展是無法推進的。
三
從漢語語法的角度看,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還存在著“同義”順向或“反義”逆向的語法對應關系。也就是說,在漢語的語言系統里,既表現為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的詞語單位的對應;也表現為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的語法單位的對應。我們以同義對應為例,比如:“父親――爸爸”,“老鼠――耗子”,“蟋蟀――蛐蛐”,這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詞語單位的對應。再比如:“性格軟弱――性格太面”,“駕駛汽車――開車”,這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短語單位的對應。又比如:“小芬辭去工作做生意去了。――小芬丟掉工作做買賣去了。”“你會遭到拒絕的。――你會碰釘子的。”這又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語句單位的對應。而這些對應關系都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常見的語法對應關系。下面我們看示例:
1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詞語單位的對應關系(反義對應略)。
①逝世――辭世――去世――死亡(規范詞語)――死了――人不在了――人走了(生活詞語)
②夫人――婦人――妻子――愛人(用在特定語境中指女性) (規范詞語)――老婆――媳婦(生活詞語)
③馬鈴薯(規范詞語)――土豆――洋芋――山藥蛋(生活詞語)
在①中,我們看到兩個問題:一是生活語匯中的“死”這個詞在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上是一個避諱的詞語,所以中國人一般會采用借代的方式,對自己的親人或較親近的人,用“人不在了”、“人走了”來表達“死”的含義。二是規范語匯鏈條上的詞語雖同義,但它們又有用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人物的區別的。“逝世”、“辭世”是用在有社會影響,受人尊重的人物身上;而“去世”、“死亡”則用在一般人身上。
②里的“夫人”、“婦人”和“妻子”都有著明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色彩。《禮記?典禮下》里說得很清楚:“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由此可見,雖然“夫人”、“婦人”、“妻子”都是男性的配偶,但決定對她們的稱謂的則是男性的身份和地位,并在對她們的不同稱謂中,顯示出她們身份地位的等級差異。而“愛人”一詞是學習西方的一個詞匯,在夫妻關系中既可以稱男性,也可以稱女性,有著明顯的平等意識。“老婆”、“媳婦”的稱呼,完全是中國傳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俗語,多少有著男權的含義。所以,表達男性配偶的這些詞語,雖然意思相同,但它們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則有很大差別。
③中的“馬鈴薯”是植物的學名,是純粹的規范詞語。“土豆”是“馬鈴薯”的通稱,是生活中通用的詞語。而“洋芋”和“山藥蛋”則是方言詞語。使用這些同義詞語就需要看語言環境,因為它們有明顯的地域色彩。
因此,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詞語單位對應中,包含著和漢語詞語相關的諸多中國文化信息和生活實況語用信息。在教學中,必須解讀現代漢語語匯蘊涵的文化意義和語用意義,才能使留學生從漢語語匯的本質層面上認知和理解漢語語匯的內涵和意義。在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詞語單位對應中,詞語中的文化信息是兼容的,但語用意義則要受生活實景實況的制約,有語境的限制。
2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短語單位的對應關系。
①白菜每斤一元――白菜一塊
②驕傲自大――翹尾巴
③焦急不安――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從以上三個例子中,可以看出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在短語單位對應關系中,前者是規范的書面語,后者是口語中的俗語或慣用語;前者嚴謹,后者形象;前者文雅,后者通俗;二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在短語單位對應關系中,二者雖然語義相同,但語氣卻有異。語氣有異主要是在語用上的區別。在語用方面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
第一,語境因素是理解和認知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區別意義的要素,尤其要注意言語發生的“共時”語境。索緒爾說:“如果價值存在于事物本身,存在于事物之間的自然關系中,便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就歷時的發展去追溯這種價值。但不可忘記,這種價值在任何時候都取決于與它同時存在的價值系統。”“共時現象是同時存在的各種形式之間的關系(例如對立關系)。普通語法的一切都屬于共時態”比如①A句的“白菜一塊”,如果離開買菜的共時語境,“白菜一塊”的含義是模糊的,“一塊”錢可能是一棵白菜的價錢,也可能是一斤白菜的價錢,或是一堆白菜的價錢。只有在菜市場的語境中,白菜的數量和價錢的關系才是清楚的。再者,離開“共時”語境,“一塊”可能就不是錢的“數量”,指價格,而可能是“一塊兒”白菜,是白菜的“數量”。
第二,掌握現代漢語的慣用語和歇后語等語言資料,要和規范語匯意義嚴格對應,使慣用語和歇
后語等生活語匯有清晰的語用意義。比如:②中“翹尾巴”這個慣用語,只和規范詞語的“驕傲自大”對應,使“翹尾巴”只單純含有“驕傲”的意義,在使用中才不會產生其他意思。又比如:③的“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這一歇后語,如果不出現“急得團團轉”的“謎底”,只出現“熱鍋上的螞蟻”的“謎面”,對不了解漢語口語的常用語匯格式的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把規范詞語的“焦急不安”和歇后語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聯系起來的。
3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句子單位的對應關系。
①我覺得這個人很陌生。――這個人不熟悉。
②她的小說是暢銷書。――她的小說賣得很火。
③這里的氣氛不正常。――這里的味道不對勁。
在這三個例子中,規范語匯的句子結構形態完全是漢語的規范語法的結構形態。但生活語匯的句子結構的關系就不是規范語法句式。①中的“這個人不熟悉”的“這個人”應該是“賓語”,但在實踐言語里卻在“主語”的位置上,如果按照規范語法關系,這個句子的結構是不完整的和有歧義的。②中的“暢銷”一詞和“賣得火”的短語在語用上完全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對應區別。③的“這里的味道不對勁”里的“味道”如果有“氣氛”意義的話,就一定是在“共時”語境中的內心感受,而不是嗅覺上的感覺。因此,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語法單位的同義對應是在“共時”語境中的對應,離開語境關系,語法單位同義對應就會發生錯位,就會產生另外的意義。比如:
①我跟他說不上話。(生活語匯)
②今天來了個開門紅。(生活語匯)
①句中在沒有語境背景下,“說不上話”的意思可以有幾種理解:
A,沒機會和對方說話。B,不認識對方,所以無法和對方對話。C,關系不好,所以不愿和對方說話。D,關系一般,不能說出有求對方的話。在缺少語境條件時,①句就會有多個義項,如果加入語境條件,①句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如:
我和他關系一般,說不上話。
把①放在“我和他關系一般”特定語境中,就只有D的意思。所以“說不上話”就不是一般意義的“不能對話”的意思了。
②句中的“開門紅”一詞,在規范語匯中有兩個義項:A,一年開始得順利,有成效。B,一項工作、事業剛一開始就獲得顯著成績。②句中的“今天”的限定排斥了A,那么B所指的“工作和事業”在②缺乏語境的條件下,顯然是不明確的。如果在共時語境條件下,“工作和事業”的所指。就是十分明晰的。如:
關小瑛開的韓國餐館,今天來了個開門紅。
②句如果有了“關小瑛開的韓國餐館”,那么“工作和事業”的語言背景就是明確的,“開門紅”的“所指”就有了實際的語用“價值”。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語境因素在語用中的重要意義。索緒爾說,要了解語言純粹的價值系統,就要考慮兩個在語言的運行中起作用的要素,那就是“觀念”和“聲音”。在這里,我們雖然只涉及了“觀念”的問題,但正說明漢語語境要素正是需要留學生了解漢語“觀念”的要素,不明白漢語語用中的“含蓄”的文化特點,也就無法理解漢語語匯共時語境的意義。因而,對外漢語教學中闡釋漢語的文化內涵是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講解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對應關系時,是無法回避漢語“共時”語境中的文化意義的。
四
我們以同義對應為例,粗略梳理了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對應關系(反義對應可以以同義為例舉一反三,故反義示例分析略)。但在言語實況中我們知道,在使用漢語語匯的同義詞語時,有的時候是不能互相置換的,即使它們的“義素”相同或相近。示例如下:
①她有一雙慈祥的眼睛。――她有一雙仁慈的眼睛。
②他有很多游歷的經驗,知道很多中國的名勝古跡。――他游覽過許多地方,知道很多中國的名勝古跡。
①里的“慈祥”和“仁慈”都是形容詞,都包含“慈”――“慈愛”的義素,但在前后兩個句子里,“慈祥”和“仁慈”在語用中卻不能互相置換。“慈祥”形容表情、神態,“仁慈”形容思想、感情,二者的“所指”是有區別的。②里的“游歷”和“游覽”都是動詞,都有“游”――“旅游”的義素,但“游歷”重在強調旅游中的一個一個經過,“游覽”則重在強調旅游中的觀賞經過。有了這樣的區別,在語用中也就不能置換。因此,我們看到,同義對應雖然有擴展語匯的意義和作用,但在語用中卻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正如索緒爾說的語言的“所指”和“能指”中存在著的“任意性原則”的要旨,在于“所指”的任意性或創造性是每種語言都以特有的、“任意的”方式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概念和范疇,這個原則是“頭等重要的”,“它的意義是無法估量的”。“同義詞的替換,是以保持基本意義不變、不產生明顯區別為條件的,即不改變動態語義真值。”但是“同義詞的差別決定了在具體的言語實踐中,同義詞的替換一般是不可能的”。應該說,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中的同義詞語的差異性,是同義詞匯的又一重要規律,正如索緒爾認為的,同義詞“只是由于它們的對立才各有自己的價值”,這一點正是從理論上求證了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存在的同義詞匯語用的差異性及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