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免疫接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150069)
禽群經免疫接種后,抵擋不住特定疫病的流行,或者效力檢查不合格。均認為免疫接種失敗。分析免疫接種失敗的原因,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周密地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切忌主觀武斷。事實上,每次免疫接種失敗,都有其特殊的原因,但為了便于分析,開闊思路,把一些可能的原因歸納如下,以供參考。雛禽在免疫接種時,存在有母源抗體。疫苗選擇不當,在疫病嚴重流行的地區,僅選用安全性好,但免疫效果較低的疫苗品系。免疫接種途徑錯誤,例如,1周齡內的雛雞,采用飲水法接種新城疫疫苗;強化免疫時,把新城疫Ⅰ系疫苗用于點眼、滴鼻。把滅活苗用于飲水等。疫苗質量差。疫苗運輸、保管不當,造成疫苗失效或減效。使用超過有效期的疫苗。免疫接種工作不認真,例如采用飲水法免疫時飲水器不足,進行疫苗稀釋時計算錯誤或稀釋不均勻,沒有把應該接種的禽只全部接種等。雞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不同種類疫苗之間的干擾作用。服用抗菌藥物或免疫抑制性藥物。接種時禽群內已潛伏有強毒病原微生物,或由接種人員及接種工具帶入強毒病原微生物。?
2 免疫接種的注意事項?
接種前應對禽群進行詳細了解和檢查,注意營養狀況和有無疫病。一般雞群健康,可保證接種安全,相反,可能出現明顯的接種反應,甚至發病,產生免疫力差。因此免疫接種應于禽群健康狀況良好時進行為宜。?
接種前應考慮雛禽母源抗體水平,決定首次免疫接種時間。雛雞的母源抗體,一方面可以抵抗病原的傳染,另一方面又能妨礙疫苗接種后的免疫反應。一般來說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母源抗體可維持2周左右,新城疫的母源抗體3周后完全消失,但傳染性法氏囊病的母源抗體可持續4~5周齡。雛雞的母源抗體受母禽抗體的影響。由于母禽免疫接種時間的不同,或者孵化的種蛋來源不同,因此后代雛雞的母源抗體水平就會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就很難規定一個統一免疫程序而適用于各養禽場。如新城疫,根據母源抗體的檢測結果,對于母源抗體水平低而個體差異又較小的雛雞,首次接種應在早齡進行;相反,母源抗體水平高的雛雞,應推遲疫苗接種時間。對于母源抗體水平參差不齊,差別很大,而該地區又存在有新城疫威脅時,應早用苗,以提高母源抗體水平低的雛雞的免疫力,然后再接種一次,使本來母源抗體水平較高的雛雞,也能對疫苗接種有良好的反應,重復接種可根據監測血凝抑制抗體的情況,如果多數雞只血凝抑制抗體下降到1∶16以下時,就應進行強化免疫。?
接種弱毒活菌苗前后各5天,禽群應停止使用對疫苗菌株敏感的藥物,以免影響免疫效果。此外,抗病毒性疾病的疫苗的常加入某些抗菌藥物,如青霉素、鏈霉素等。如果與弱毒活菌苗混合使用,則會降低疫苗的活菌數,從而也會影響免疫效果。?
關鍵詞:免疫接種 計劃免疫 概念的區別
Discusses the immunity vaccination and planned immunization program concept difference
Xu Chunyan Wu Leru
Abstract:The villages and towns prevent the clinic the function except to manage in the area of jurisdiction the infectious disease to prevent and control,endemic disease prevent and control,the slow sickness construct the files management,the child health health care,occupational disease monitor,school work and so on outside health management,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but also has the main bulk work,is the immunity vaccinates and develops the EPI.The author in the routine work,can meet some social populace frequently,even some non-hygienic guard medical workers inquiry and the consultation,they are unclear to the immunity vaccination and the planned immunization program both relations and the concept confusion,have some to have doubts,causes us when the development routine work want Fei She to explain,sometimes also can appear the connection to know by mistake with the misunderstanding.Presently makes some on the immunity vaccination and the planned immunization program these two concept difference to discuss shallowly,in order to everybody has th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Keywords:Immunity vaccination Planned immunization program Concept difference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192-02
鄉鎮預防保健所的職能除了管理轄區內的傳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慢病建檔管理、兒童健康保健、職業病監測、學校衛生管理、社區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等工作外,還有主要一大塊工作,就是免疫接種和開展兒童計劃免疫。筆者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社會群眾,甚至一些非衛生防疫醫務工作者的提問和咨詢,他們對免疫接種和計劃免疫兩者的關系和概念混淆不清,存在一些疑惑,導致我們在開展日常工作時要費舌解釋,有時還會出現關聯的誤識和誤解。現就免疫接種和計劃免疫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作一些淺談,以便大家有所了解和掌握。
1 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又稱預防接種,它是根據傳染與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通過適當的途徑,把自動免疫制劑(疫苗、菌苗、類毒素)或被動免疫制劑(抗毒素、抗菌血清、丙種球蛋白等)接種到機體,產生對相應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和被動免疫。
2 計劃免疫
它是有特定內容的,是根據傳染病的監測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對7周歲以下兒童實行有計劃地預防接種。對7周歲以下兒童(包括新生兒)嚴格按照月齡、年齡,有計劃、有程序地開展卡介苗(BCG)、脊髓灰質炎混合型糖丸(TOPV)、百白破吸附劑三聯苗(DPT)、麻疹疫苗(MV)、乙型肝炎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甲肝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MMR)的基礎免疫和加強免疫,使兒童獲得肺結核、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乙肝、乙腦、流腦、甲型肝炎、風疹、腮腺炎這些傳染病的抗體,使這段年齡組人群產生免疫屏障,起到預防保護作用,對相關的傳染病得到有效地控制。
3 兩者的概念區別
所謂免疫接種,從廣義上講,是指包括所有疫苗對人群的使用,涵蓋了兒童計劃免疫接種與其他疫苗的接種,涵蓋了成人常規接種和應急接種、免疫血清制劑的臨床治療以及免疫預防;而計劃免疫所有的疫苗只是免疫接種總體疫苗中的一部分,同樣兒童計劃免疫也是免疫接種工作中的一部分工作。因此,免疫接種是疾病預防控制和臨床診斷、治療的重要手段,計劃免疫是完成免疫接種范疇內疾病預防控制的最佳辦法,這兩者的關聯因素有實質性的概念區別。
【關鍵詞】流動兒童;免疫接種;探討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649-0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流動人口逐年都在增加,暫住兒童的數量也隨之增加,而暫住人口暫時居住,家長的健康意識淡漠,甚至出現免疫空白人群,使免疫接種工作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提高暫住兒童免疫接種率是我們每個免疫工作者所面臨的新課題。針對近年來暫住兒童免疫接種率低,管理難以到位的現狀,作者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對暫住兒童的免疫管理進行如下分析。
1 免疫接種現狀及原因分析
1.1 免疫接種現狀
通過查看預防接種卡、接種率的現場調查及入托入學查驗接種證等資料顯示,暫住兒童的免疫管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免疫規劃疫苗覆蓋率低;二是建卡、建證率低;三是已建預防接種卡的相當部分兒童通知不到人。四是單苗合格接種率低;
1.2 原因分析
一是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兒童預防接種工作;二是家長保健意識淡薄,對兒童免疫接種不重視;三是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形式單一,家長不理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意義;四是管理體制機制不到位,責任追究未兌現等;五是暫住人口居住流動性大;六是暫住兒童中超生兒童占較大部分,家長為躲避計劃生育政策,處處隱瞞實情。
2 對策
2.1 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及部門領導重視,為保障暫住兒童及時獲得預防接種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區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暫住兒童預防接種管理辦法》及預防接種相關配套政策。
2.2 落實隊伍建設,解決人員待遇。隨著服務對象增多,工作量增大,疾控工作人員應按要求進行相應調整。同時完善村級網絡建設,按標準配備鄉村醫生和防保人員,并解決村級防人員的報酬和養老保障。
2.3 實施科學管理,采取聯動機制。
2.3.1 街道辦事處(鄉鎮)、居(村)委員會建立和健全暫住兒童登記制度和暫住兒童信息互通制度。發現暫住兒童時,及時向疾控部門通報信息,并告知和動員兒童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到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按時帶兒童接種疫苗。
2.3.2 公安部門在辦理《暫住證》或新生嬰兒的落戶手續時,告知兒童家長及時到當地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同時,配合衛生部門做好相關人員住處的查詢工作。
2.3.3 農貿市場管理部門和市場開辦者應當協助疾控機構或接種單位動員經營者中適齡暫住兒童及時接受免疫接種。
2.3.4 教育部門落實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暫住兒童入托、入學時,托幼機構、學校應嚴格按要求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未完成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的兒童,及時向所在地的接種單位報告,并通知兒童家長按時對兒童進行疫苗補種,同時,學校及托幼機構督促家長或其監護人落實補種工作。
2.3.5 勞動、城建等部門加強對有子女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宣傳,督促其進行預防接種。
2.3.6 新聞單位大力開展免疫規劃知識的宣傳,提高群眾防病意識,使廣大家長主動參與預防接種工作。
2.3.7 衛生部門切實加強職能職責建設,扎實開展相關工作。一是準備掌握轄區人口信息。定期組織人口調查,尤其是對農貿市場、城鄉結合部、新建居民區、拆遷地等地區作為重點調查范圍,以超生兒、棄嬰、外地留、寄居兒童等為重點對象,弄清暫住兒童的底數和類型。二是多形式、多途徑廣泛進行衛生知識宣傳,提高廣大居民的保健意識。三是建立健全暫住兒童報告制度,鄉村醫生每月按時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報告流動兒童數,包含流進和流出的兒童,準確掌握流動兒童信息,及時進行建卡、建證。
【關鍵詞】強化免疫接種;發生率;麻疹疫苗;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相關資料顯示[1],麻疹屬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發病率相當高,可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對此,我們還應加強對兒童進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的力度,以降低麻疹發生率。此次研究,筆者將以1800名兒童(收錄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為對象,重點剖析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疾控中心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間接收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兒童900名(實驗組)以及未進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的兒童900名(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有男性483名,女性417名,年齡在9個月-15歲的范圍之內,平均(5.4±1.3)歲。對照組有男性479名,女性421名;年齡在9個月-14歲的范圍之內,平均(5.3±1.2)歲。比較兩組的性別構成比和家庭狀況等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組的1800名兒童都統一接種,并于接種后予以查漏補缺處理,及時補種。注:接種前,需排除有以下4種情況的兒童,分別是:有麻疹疫苗接種史者;有麻腮風疫苗接種史者;有麻腮疫苗接種史者;有麻風疫苗接種史者。1800名兒童都進行1劑次接種:取75%酒精適量,對接種兒童上臂外側的三角肌附著處皮膚進行徹底的消毒。待皮膚干后,再經皮下注射,使用劑量為0.5ml。
1.3 評價指標
兩組兒童在接種之后都予以為期6個月的隨訪,仔細觀察并記錄兩組的接種情況和麻疹發生情況,比較接種率、麻疹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經檢驗,P
2.結果
經為期6個月的隨訪后筆者發現,1800名兒童在麻疹疫苗接種后都沒有出現并發癥,實驗組的接種率為97.22%,和對照組的73.78%比較顯著升高,組間差異明顯(P
3.討論
研究發現[2],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活動的開展,可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降低麻疹發生率的目的。對此,臨床各大醫療機構和相關部門都應加強對兒童疫苗免疫接種工作進行組織管理的力度,并通過加大宣傳、擴大疫苗接種范圍等方式,達到提高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率的目的,讓每一位兒童都能及時接種麻疹疫苗[3]。除此之外,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的前期準備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我們需全面調查接種目標兒童的背景資料,以進一步提高其麻疹控制的效果。針對適齡兒童,我們需及時對其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復種工作,以降低免疫空白率,及時發現漏種兒童,并予以補種[4]。由于大部分基層群體對麻疹疫苗接種不具有較高的認知度,使得其無法積極參與麻疹疫苗接種活動,所以,我們還應定期對基層群眾進行兒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種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兒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種意識,提高接種率。從麻疹控制這一方面上看,需嚴格做到以下幾點[5-6]:(1)加強對發熱出疹患者進行監測與病情控制的力度;(2)建立實驗室快速檢測系統;(3)對每一個疫點都進行仔細的處理,以預防麻疹的傳播和擴散;(4)合理應用消滅脊髓灰質炎強化免疫法;(5)根據不同人群的發病情況和特點,有針對性的對其實施強化免疫;(6)將高一亦或者是大一學生納入麻疹疫苗的復種群體對象中;(7)于流動人口集居地、外來勞務輸入較多和商貿活動頻繁區域制定完善的麻疹免疫強化體系,以有效降低大齡人群的麻疹發病率。在此次研究當中,我們對實驗組中的900名兒童進行了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而對照組中的900名兒童則未進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結果表明,實驗組的接種率為97.22%,明顯比對照組的73.78%高,組間差異顯著(P
綜上所述,積極開展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工作,能有效提高兒童麻疹疫苗的接種率,減少麻疹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楊長權.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體會[J].心理醫生,2016,22(4):255-256.
[2]閆慶云.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后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1):231-232.
[3]艾運生,李冬冬,汪歡等.武漢市漢陽區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效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1):38-40.
[4]吳承剛,彭志強,疏俊等.廣東省2009年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情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9):4002-4005,4022.
自2000年以來我市新出生的兒童全部實行乙肝疫苗接種,為了觀察接種乙肝疫苗對兒童免疫效果和程度,現對我市一小6~7歲320名兒童2007年9月入托前進行健康體檢,做乙肝五項化驗,觀察接種乙肝疫苗效果分析,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疫苗 使用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是―種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亞單位疫苗,疫苗為白色混懸液體,可因沉淀而分層,易播散。規格為每支O.5ml,每次人用劑量0.5ml含HbsAg 5μg,依據《中國生物制品規程》2000年版標準生產和檢定,由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10980007。
1.對象 在2007年9月市一小入托6~7歲320名兒童檢驗乙肝五項。
1.3 免疫程序 320名兒童接種卡(證)是按0、1、6個月常規乙肝免疫程序接種,全程三針。其中有35名已加強乙肝疫苗1針,均于上臂三角肌肉注射,每次1支。
1.4 檢測方法 由實驗室取靜脈血酶法檢測,試劑均在有救期內使用。
2 結果
320名兒童全都正常反應,血HBsAg陰性占100%:281名血抗-HBs陽性占87.81%:39名血抗-HBs陰性占12.19%,血HBcAg陰性占00%,血抗-HBe陰性占100%,血抗-HBc陰性占100%。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