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江姐的故事

      江姐的故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江姐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江姐的故事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1篇

      在東漢時,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就總有人生病,總有人喪命,河兩岸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折磨。

      河岸住著恒景一家人,這次瘟魔又來了,奪走了恒景父母的生命,連恒景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恒景病好后就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后來恒景訪遍名山高土,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經過一次次努力,仙長終于收留了恒景,并教他降妖劍術。恒景廢寢忘食,終于苦練出一身武藝。

      這一年九月初九前的一天,仙長對恒景說:“明天九月初九了,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本領都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又贈他一把降妖劍,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了。

      恒景回到家鄉,恰好是九月初九的早晨,他便按照仙長的叮囑,帶著鄉親們爬到了附近的山上,然后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酒。中午時分,瘟魔果然怪叫著沖出汝河,但它剛撲到山下,突然有陣陣茱萸奇香和酒氣。瘟魔臉色突變,戛然止步,恒景追下山來,用仙長給他的降妖劍,幾回合就讓溫魔刺死劍下。汝河兩岸的百姓都平安了,而從此九月初九,這個登高避疫的風俗就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重陽節我們吃什么?

      過節怎么能沒有好吃的?就像元宵節我們吃元宵,中秋節要吃月餅一樣,重陽節我們要吃“重陽糕”。重陽糕也叫花糕、糕、五色糕,現在做起來沒有固定的方法,媽媽們可以隨意發揮。只要做出來的松軟糕點有五彩顏色,層層疊疊就可以。

      其實古時候的重陽糕是很講究的,要作成九層寶塔一樣,最上面還要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些還要在“塔”頂上插一小面小紅旗,再點盞蠟燭燈。這是用“點燈”、“吃糕”來代替“登高”的意思,小紅旗則代替茱萸。為什么一定要吃重陽糕呢?是因為糕與“高”同音,吃了重陽糕,象征著我們寶寶每一天都有進步,百事俱高。

      重陽節我們喝什么?

      當然是“重陽酒”,每年重陽節時,最早的已準備開放了,這可是釀“重陽酒”最上好的材料啦。這時候把酒裝進小陶瓷壇子密封保存,借著這時候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釀出的酒就特別醇。這酒就這樣一直存放著,要到第二年重陽才能拿出來品嘗,呵,那時吃重陽糕,喝酒,是多美的事呀。

      重陽節我們玩什么?

      重陽節正值最美的秋天,都盛開了。這一天,我們可以看到千姿百態的。說起重陽賞菊的傳統,還是從晉朝大詩人陶淵明而來的呢。陶淵明愛詩愛酒,更以愛菊出名,后人都效仿他,就有了重陽賞菊的習俗。

      除了賞菊,古代重陽節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就是插茱萸。這個風俗在唐朝就很盛行,人們常把茱萸折下插在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災難;或是掛在屋里,以求躲避災禍。其實當時茱萸還有另外一個用處:重陽前后的那段日子,秋雨潮濕,衣物很容易霉變,家家戶戶必須防蟲防蛀,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

      那天還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就是登山啦。其實不論登山還是吃重陽糕,都是取一個“高”字,還是希望家人事事皆高。不過秋花秋景,一家人登高游玩,其樂融融,是件多好的事呀!

      重陽節還有別的意義嗎?

      寶寶你知道嗎,古代的重陽,爸爸媽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家過節,所以這一天又叫“女兒節”。而現在呢,我們又賦予它另一個含意――老人節。因為這天是九月九日,“九”與“久”同音,象征著長壽;我們中華民族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政府把這天定為了“老人節”,也稱“敬老節”。所以今天的重陽節又是爺爺奶奶的節日,寶寶們想想,該怎么陪他們過呢?

      寶寶,最后,讓我們一起讀一首關于重陽的詩吧。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2篇

      關鍵詞《王剛講故事》新聞故事 類型 敘事技巧

      中圖分類號G212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白城電視臺主任編輯,白城137000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電視節目從形式到種類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局面。2008年元旦,遼寧電視臺攜手著名演藝術家王剛,傾力打造了《王剛講故事》欄目。這一欄目運行四年多來,以“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講述”一枝獨秀,先后獲得2009年度、2010年度中國最具網絡影響力十大省級衛視欄目、2010年度中國電視領域最高學府獎——首屆中國電視博雅獎服務類大獎。國家廣電總局給予欄目高度評價:“在講故事成風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故事講得健康、好聽、耐聽,可以多看看《王剛講故事》”。

      《王剛講故事》之所以在社會上受到普遍歡迎,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個性鮮明的敘事技巧。

      一、新聞故事類節目的敘事原則

      (一)節目本身的內容策劃

      策劃,就是籌劃或謀劃,其核心是選題。一項出色的選題,一個優秀的策劃,就電視節目本身來說,不僅能使它有一個成功的開始,還能使欄目躍上收視率的排行榜造,甚至造就出一個名牌欄目。對于觀眾來說,同樣的題材,不同的策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們對節目的認知度、忠誠度和滿意度,進而影響欄目的品牌價值。

      節目內容選題策劃的過程是人類心理的高級過程。通過思維活動和電視創作,編輯和記者們把生活中的原型化為電視形象,把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影像,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思維成果,而長期的知識積累和對問題的思考帶來的巨大靈感的催化,就是內容策劃產生的思維背景,對于記者和編輯來說,應該通過主觀努力,有意識地應用上述方法,使策劃選題順利進行。

      新聞故事類欄目,打出的是故事這張牌。因此,對于這類節目來說,節目內容的策劃,就是故事的選擇與策劃。以《王剛講故事》為例,它在選題上堅持把鏡頭對準普通人生活的層面。但有時,因地方電視臺財力和渠道有限,挖掘獨家新聞的弱勢明顯,因此,有許多故事被不同媒體多次報道、過度開發,很多當事人如同走穴表演一樣在不同鏡頭、不同欄目中敘說著相同的故事。而《王剛講故事》節目組將節目取材視野擴向全國,加大尋找獨家優質題材的力度,與平面媒體、其他地方電視臺記者保持通暢的溝通;另一方面,對不是獨家的故事源,堅持具有長期跟進、深度調研性的“新聞電影紀錄片”特點的路子,從而挖掘出不同于別家的、有延伸性的新熱點和個性化故事。另外,在故事情節的處理上,節目制作組可以借用不同的藝術形式或表現方式來表達。《王剛講故事》在節目內容策劃上,既堅持著故事的真實性,在展現故事上,又充分使用不同的電影編輯技巧,多條線索同步進行,巧設懸念來鋪下伏筆,使觀眾跟隨著主持人的引導來把握故事的脈絡。

      (二)節目的新聞定位與真實性原則

      新聞故事類節目多為地方臺所辦,當前的地方電視臺接受著來自電視業內部的壓力,同時,報紙、廣播、電視之間三足鼎立的態勢使得地方電視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要想打出自己的品牌,就必須要將自己的節目準確定位。

      就現在各地方臺的新聞故事類欄目來說,大體遵循的定位有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本土化,堅持地方特色辦節目。面臨激烈競爭,許多地方臺的新聞故事類節目提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這一口號,一方面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獨家新聞;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已被發現或已被采訪的新聞,則采用獨特眼光入題,進行耳目一新的安排,令觀眾產生濃厚的興趣。地方臺擁有可挖掘的特色資源較少,但可以利用有限的素材,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堅持本位化,以老百姓的視角做報道。地方電視臺是城市的窗口,它的出發點和立腳點就是老百姓,對此,提出相應的口號為“以平民視角,說身邊新聞”。作為給老百姓看的節目,新聞故事類欄目提出的是將故事人物化,把節目落實到具體的人和事上,把民間生活百態、市井萬象人生、百姓鄰里之事用講故事的方式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三是堅持真實性,原則。新聞故事類節目,其本質也是新聞,這就決定了它必須遵守新聞事實第一性的規定,它要求節目的制作人員要保證節目事實性真實,即每一個具體的新聞故事報道和報道對象都必須符合真實;節目過程性真實,即在傳播過程中,無論是對事實的反映還是再現,都必須要保證真實性;節目認識的真實,即在制作節目時,把事實本身具有的深刻、鮮明的利害關系挖掘出來,如果篡改事實內在聯系,強行加入自己的觀點,就是不真實性的表現。

      二、新聞故事類的敘事語言

      (一)畫面語言

      電視的畫面語言是新聞故事敘事語言的主要方式,也是電視新聞賴以存在的基礎,它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在傳播過程中,以聲音、圖像等多種聽覺、視覺傳播符號為主要元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的,用以敘述故事情節、闡述主題、表達思想的獨特語言系統。

      一般來說,新聞故事類節目的畫面語言分兩種:紀實畫面語言和非紀實畫面語言。新聞故事類節目將兩種畫面語言結合起來共同使用,其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用畫面來展現故事的細節。如《王剛講故事》“一包香煙引發的投毒懸案”中,對嫌疑人犯罪過程通過動畫的方式完整展現,起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二是知情人或當事人進行口述時,畫面提供佐證。如“瘋樓下的秘密”,記者采訪了事發所在地的村民。

      (二)造型語言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3篇

      這個被稱為“最懂中國畫的美國人”曾有一個心愿,建立一座中國藝術資料庫,讓全世界的中國藝術史學者,都可以在此獲取豐富的研究資料。

      今年,恰逢其逝世三周年之際,這個愿望得以實現:2月18日,高居翰數字圖書館正式在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的貢布里希-高居翰紀念圖書館內上線。通過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官網入口或者直接登錄http://210.33.124.155:8088/JamesCahill/就可以訪問高居翰數字圖書館,在大師書房里看到這位享譽世界的學者窮盡一生得到的寶貴資源,也是其送給美院和全世界愛中國藝術的人的禮物。

      研究中國藝術的西方權威學者

      高居翰,藝術史家、策展人和收藏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藝術史系榮譽退休教授,中國藝術史學者和學g權威。

      高居翰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布拉格堡。他就讀于伯克利高中時,對文學和音樂產生興趣;1943年,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起初為英語專業,后轉入日語專業。1946-1948年,參軍并擔任日語及韓語翻譯。在亞洲期間,他開始收藏繪畫作品。1948年,他返回伯克利繼續學業,1950年獲東方語言專業文學學士學位。后追隨知名學者羅樾修習中國藝術史,分別于1952年和1958年在密歇根大學安納堡分校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54年至1955年,他在京都大學跟隨島田修二郎研習東亞藝術史。1956年,在斯德哥爾摩擔任瑞典藝術史學者喜龍仁的助理。同年,高居翰返回美國。1958年至1965年,擔任華盛頓特區弗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策展人,1965年起,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藝術史系中國藝術史教授,直至1995年榮譽退休。

      1995年,“美國大學藝術學會”授予高居翰“杰出藝術史教學終身成就獎”。2007年,“美國大學藝術學會”授予他“藝術寫作終身成就獎”。2010年,他獲得由“史密森學會”頒發的“弗利爾勛章”,以表彰他在中國藝術研究領域的終身成就和杰出貢獻。

      高居翰著作等身,其中包括被廣泛閱讀且多次再版的《中國繪畫》,這本書成為中國藝術史課程的必讀經典教材。他的五卷本中國晚期繪畫研究系列出版了三卷――《隔江山色:元代繪畫》、《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山外山:晚明繪畫》。他還出版了《中國古畫索引》。他的著作被翻譯為中文、日文、韓文以及多種歐洲國家文字。他的書籍和文章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皆收獲了廣泛的讀者。

      線上大師書房珍貴資源得之不易

      進入高居翰數字圖書館,可以看到館藏資源分為大師生平、高氏藏書、著述研究、視頻講座、圖像典藏、博客典藏、江岸送別等系列版塊。其中包括了2200余冊圖書、3600余張他親自挑選的教學幻燈片、12000余幅在全球各大博物館拍攝的中國美術史數字圖像和其他珍貴歷史資料圖像。輕點鼠標,美輪美奐的中國古代藝術世界就可以呈現在眼前。還有可供免費下載的論文資源、高居翰所撰寫的演講文稿和展覽序言等,內容甚是豐富。

      有一個細節――這里分享的大量中國藝術品照片里,依然保留著高居翰用數碼相機拍攝時的編號和順序。瀏覽時,你看到的也是他在博物院等全球各大機構實地拍攝所走過的路。

      這些珍貴的資源,高居翰其實得來不易,也是他對夙愿的執著堅守。

      高居翰主講、錄制的60余集中國美術史講座視頻《溪山清遠》系列和《凝視過往》系列也在這個數字圖書館中。在高居翰晚年,研究歐洲繪畫的書籍充斥世界的圖書館,但是中國繪畫的研究資源還十分稀缺。他在視頻講座的筆記中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只要設想一下,如果你想寫一本書,但沒有相關的資源以及專業訓練可資利用,你就會理解我的負罪感了,也會理解我發起這個項目的原因了。”

      拖著病體錄制視頻講座是高居翰晚年的主要工作。那段日子里,高居翰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在電腦面前,制作他關于中國美術和美術史的系列講座視頻,一直持續到去世前。高居翰認為,為了避免知識的斷層,他應該為年輕一代留下那些他認為他理解和知道的一切。

      2013年3月,為了接受和整理高居翰教授捐贈給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的私人藏書,現在的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館長張堅帶著兩位助手,在高先生家住了20多天。

      “白天,我們在樓上編目和整理圖書。有錄制的時候,高居翰先生就會沿著樓梯輕輕上來說,這段時間你們盡量不要走動,以免雜音錄到視頻里。我們就保持不動,一聲不吭。”張堅回憶道。

      高居翰也曾經和張堅玩笑著說,自己是新儒學的信徒,儒學的信條促使他去做這些事。因為,在中國的儒學中,前輩將知識傳遞給下一代,是一種傳統。

      “我不想我的圖書館變成我的紀念碑”

      “讓中國的視覺藝術成為世界的學問。”張堅回憶起項目的緣起和經過。

      高居翰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就與中國美術學院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先后多次到該校講學,也是1997年中國美術學院設立“潘天壽紀念講座”后的第一位受邀主講人。

      高居翰向中國美術學院捐贈圖書和資料這件事,從2012年12月就開始溝通策劃。其中的一個故事讓張堅記憶深刻。

      2013年1月23日深夜,美院的幾位教授收到了高居翰發來的郵件,言詞有些激動,他說:“我不想我的圖書館變成我的紀念碑,我不想這個圖書館只被研究高居翰的人使用,而應是研究中國藝術、日本藝術和世界藝術的人使用。它是一個研究性的圖書館,不是高居翰的紀念碑。”后面跟了6個感嘆號。

      原來,是高居翰的中國友人,給他發了兩張美院貢布里希紀念圖書室的照片。

      1994年,世界著名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將藏書捐獻給中國美院,學校特辟“貢布里希紀念圖書室”,用以珍藏這批寶貴的文獻、實物。然而,限于當時的條件,圖書室有段時間尚未對外開放。因此,在照片中,圖書室雖然窗明幾凈,卻沒有讀者。

      這便是高居翰來信的緣由。他期待中的圖書室不僅要充分開放,而且要允許研究者借閱。

      出人意料的是,24日凌晨5時,高居翰的郵件又來了。他說:“我已經無法入睡了,睜著眼睛在床上躺了一個小時,這個時候一個偉大的想法逐漸出現在我腦海里,我打開床頭燈,在桌邊的卡片上記下來,現在我要到電腦上把它們記下來,我可以明天再睡的。”

      說的,正是像現在這樣建立中國藝術圖像庫的構想。

      2013年6月24日,高居翰先生捐贈的112箱共計2000余冊個人藏書,順利從美國加州運達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這些藏書,主要是歐美國家自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史研究的代表著作、歐美國家的中國藝術收藏家的著錄和相關資料,以及西方學者翻譯和研究中國文化的各類著作。和藏書一起來的,還有13000多幅中國美術史數字圖像資料、教學幻燈片。它們中的大部分是高居翰先生奔走于世界各大美術館時拍攝的珍貴資料。

      榱巳謎馀捐贈圖書更好地在學院教學、研究和創作中發揮應有作用,2013年7月學院圖書館決定,建立新的貢布里希-高居翰圖書館,并把這個新的圖書館從南山校區圖書館六樓搬遷到三樓。2015年9月,新的貢布里希-高居翰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2014年夏天,美院開啟了“高居翰數字圖書館”項目,一批20余人學生志愿者參與到了對這批圖像資料的標引工作中。

      “作為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的一個特色資源,高居翰數字圖書館要真正達到高先生的設想,讓這個數字圖書館成為具有世界性的學術影響力的中國視覺藝術研究中心,當然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張堅表示,未來,圖書館的資源還會不斷充實。

      Art-Focused Donations by James Cahill Housed in China Academy of Art

      By Yu Jiji, Tong Jian, Liao Yuan

      Before he passed away on February 14, 2014, James Cahill, considered one of the world’s top authorities on Chinese art, decided to donate his private library to China Academy of Art based in Ha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Zhejiang in the east of China.

      James Cahill first visited the academy in Hangzhou in the 1990s. He was the first one who gave lectures at Pan Tianshou Memorial Lectures set up in 1997 by China Academy of Art. The preparations for his donation started in December 2012. At the midnight of January 23, 2013, several professors with the academy received an email from Cahill saying that he didn’t intend his library to be his monument or to be used by those who specialized in the studies of James Cahill. Instead, he wanted it to be a library open to all those who study Chinese art, Japanese art and world art. It should be a library for research.

      It turned out that early that evening Cahill had been upset by two photos of the Gombrich Library housed at China Academy of Art, sent by a Chinese friend. Gombrich donated his books and artifacts to the academy in 1994. But for a while, the library didn’t open to the general public for some reasons. The photos showed the Gombrich Library was empty without a reader. At about five o’clock in the morning, Cahill sent another email saying that he couldn’t sleep and he had just hit upon an idea. It turned out that he wanted to build a library of Chinese paintings.

      In March 2013, Zhang Jian, now director of the library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traveled all the way with two assistants from Hangzhou to USA. They stayed at Cahill’s home for more than 20 days, sorting out books that were going to the library at the academy.

      During the day time they catalogued books upstairs and Cahill would come up to ask them to be quiet if he was to make video records of his lectures on Chinese art. James Cahill joked with Zhang Jian that he was a disciple of neo-Confucianism and that it was the creed of the Confucianism that drove him to pass his knowledge to future generations. Confucianism gives top priority to the tradition of passing knowledge on to the future.

      On June 24, 2013, his donations, packed in 112 cartons and shipped from California, USA, arrived at the library at the academy. The donations include 2,200 representative books on Chinese art written by westerner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catalogues, books and related documents about collectors of Chinese art in the west, and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about Chinese culture done by western scholars. The donations also include over 12,000 digitalized Chinese paintings and 3,600 slides which he had made and used in teaching. Most photos in the digitalized collection resulted from his trips to art galleries and museums across the world. The photos still carry the original serial numbers automatically produced by the digital camera Cahill used. Also among the donations are video footages of over 60 lectures on the Chinese art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t. During the last years of his life, Cahill made all these video lectures at home, spending two or three hours a day.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注意要點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于水利建設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強,各種類型的水利工程紛紛上馬,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使得大量的先進技術被應用于大壩的施工中,從而使得大壩施工的技術與可靠性都大大加強,文章將在分析大壩施工技術的基礎上對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進行介紹。

      1 大壩施工中的灌漿技術工藝分析

      在大壩的施工過程中,為確保其可靠性以及防滲要求,多使用灌漿工藝對大壩進行加固,從而使得大壩工程的可靠性與施工質量有進一步的提升。由于水利工程會在各種不同的地質條件下進行施工,因此需要對灌漿施工工藝進行一定的調整以適應各種不同類型的地質條件下施工,從而使得大壩施工的可靠性與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大壩施工的過程中,采用灌漿技術主要是通過在大壩壩體上進行鉆孔后使用高壓泵將水泥漿液壓入到巖石結構中,從而使得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基礎巖石更為穩固與緊密。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大壩灌漿施工工藝也得到了改良,灌漿施工更為簡單高效。而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則主要應用于大壩壩體基巖結構的加固,大壩壩體基巖的整體性和均質性有著極大的提高,為下一步的水利工程施工創造良好的施工條件。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是在傳統灌漿施工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目標是對大壩壩體的基巖結構進行灌漿加固,使大壩壩體具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在水利過程的施工過程中會面臨著各種復雜的地質條件,甚至于一些施工地點的地質結構疏松、防滲抗漏問題較為嚴重,所以,通過采用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將水泥漿液注入到大壩的基巖中以加強其結構的穩定性和防滲抗漏的能力。

      2 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與有蓋固結灌漿技術對比

      為了增強混凝土固結灌漿的效果,通常固結灌漿應當盡可能地在澆筑了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后進行施工,即進行有蓋重固結灌漿,使用有蓋固結灌漿對于提高混凝土與基煙的緊合度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中有蓋重混凝土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5-3m之間,且當澆筑后的蓋重混凝土的凝固強度達到所要求的一半以后即可進行鉆孔灌漿施工,是現今在水利工程大壩基巖施工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技術。但是有蓋重固結灌漿需要占用混凝土澆筑施工部位,會使得混凝土澆筑的工期壓后,尤其是在邊坡壩塊,為確保施工質量需要多次進行混凝土的澆筑,限制碾壓混凝土按照6m厚升層澆筑,而后進行有蓋重固結混凝土施工,待到邊坡基礎固結灌漿完畢并完成壓水試驗后在進行上一層的碾壓混凝土施工,從而使得施工速度較慢,會壞死的混凝土塊層面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對于一些氣候變化較快的地區會對混凝土塊的性能造成嚴重的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采用無蓋重結混凝土灌漿技術進行施工,其施工是在建基面開挖完成后,先在其上澆筑厚度為30cm左右的找平混凝土,其主要目標是嵌堵基巖面裂縫,而后則可進行灌漿施工,同時對于找平混凝土的施工較為靈活可以快速完成,從而給大壩施工帶來方便。

      3 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施工的施工工藝

      在進行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施工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施工地點的地質情況進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施工工藝。同時做好前期的施工準備工作,對岸坡壩段部分基礎固結灌漿施工時需要按照壩段分塊進行施工,對于壩基部分進行施工時需要按照平臺分塊進行施工,固結灌漿施工按照分序加密的原則來對壩體進行施工,首先需要進行表層的鉆灌,而后再進行以下各段的鉆灌。

      3.1 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中的鉆孔

      在進行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施工時首先需要進行鉆孔,鉆孔采用潛孔鉆機,鉆孔直徑要大于60mm,采用自上而下的鉆孔方式,其中鉆孔嚴格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在鉆孔的過程中對鉆孔進行沖洗,對于裂隙的沖洗壓力控制為灌漿壓力的八成,從而將鉆孔中所含有的巖渣、碎屑等清洗干凈,避免對后續的灌漿作業造成影響。

      3.2 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中的灌漿

      完成了對于大壩的鉆孔后,需要進行灌漿,其中灌漿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循環式灌漿方式,灌漿時采用的是單孔灌注,而當發生串孔且設備能夠滿足設備所需要的要求時可以采用并聯灌注的方式進行灌漿,且一次灌注的孔不得超過3個孔,灌漿時采用的是分段灌漿的方式,壩后坡固結灌漿孔的深度分別為10m和12m兩種,可以對灌漿孔采用分3段灌漿,10m時可以分為1、4、5m三段而12m可以分為1、5、6三段。灌漿時對于壓力的控制需要注意:灌漿時需要盡快將水泥漿液的壓力提升至設計壓力,而對于一些孔徑較大且注入速率較快的孔段需要采用分級升壓的方式來將灌漿壓力提升至設計壓力,將壓力按照0.05MPa進行分級并在每一壓力級上保持15分鐘以上確保水泥漿液能均勻的滲入到基巖中。

      對于灌漿漿液水灰比的配比需要按照實驗設計進行,灌漿所采用的水泥漿液為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配比的水泥砂漿,對于砂石的細度選用的是通過80m方孔篩篩余量控制在5%以內,對于所使用的建材需要定期對其進行質量檢測以控制其達到要求,同時對于水泥砂漿的制造順序為配漿-高速攪拌-普通攪拌后得出所需要的漿液。灌漿封孔采用的是全孔灌漿法的方式對其進行封孔,待到灌漿完畢后,首先使用導管將鉆孔內的全部漿液置換成水灰比為0.5:1的濃漿,待到置換完成后使用灌漿塞對鉆孔進行封塞,而后繼續使用濃漿進行純壓式灌漿封孔,待到封孔時所采用的壓力需要達到1.0MPa,并持續保持此壓力30分鐘以上,完成了對于鉆孔的灌漿后,使用抬動觀測孔、聲波測試孔等要求按照固結灌漿孔的封孔方法進行處理。

      4 灌漿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處理

      當灌漿過程中出現冒漿問題時,可以采用對地表冒漿地點進行封堵,如封堵作用不大還可以采用降壓、濃漿、限流等方式來進行處理。當灌漿時出現串漿問題時,如果串漿孔之間滿足灌漿的條件,可以采用并聯灌漿的方式進行處理,并對兩個孔的灌漿壓力分別予以控制,防止壓力劇烈變動對其的影響,同時需要將并聯的孔數控制在三個以內。當灌漿過程中設備出現問題而引起灌漿中斷時,需要盡快恢復灌漿作業,如中斷時間較長需要采用濃度較低的漿液進行灌注并在過程中逐漸恢復以前的壓力。同時對于灌漿時出現耗漿問題時需要停止灌漿作業,并對項目的地質狀況進行提高勘查,對于存在的地下洞井、裂縫等問題需要及時封堵后再繼續進行灌漿。

      5 結束語

      大壩壩后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是一種新型灌漿技術,相對于有蓋固結灌漿技術,施工簡單工期較短,具有很高的實用意義,文章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對施工作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介紹。

      參考文獻

      [1]鄭永新.水電站堰壩工程的施工淺析[J].科技資訊,2011,17.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橈骨遠端骨折;可調式外固定器;腕關節僵硬;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8(a)-0117-03

      橈骨遠端骨折是常見損傷,約占所有骨折的20%,也是上肢最常見的骨折。腕關節是人體中結構最復雜的關節,也是全身活動頻率最高的重要關節。如果橈骨遠端骨折治療護理不當,容易導致腕關節慢性疼痛和僵硬,嚴重影響手部的功能[1]。既往不可調式支架外固定器常應用于治療橈骨遠端骨折,需外固定時間較長,容易造成腕關節疼痛和僵硬的并發癥[2-3]。近年來,本科應用可調式支架外固定器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總結摸索出與其配套的特殊護理方法,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本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共44例,均為橈骨遠端閉合骨折,無骨折并發癥,就診時間為傷后1~5 d,平均2.5 d。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齡18~50歲,平均36歲,其中左手骨折7例,右手骨折15例;對照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齡20~53歲,平均39歲,其中左手骨折6例,右手骨折16例。

      1.2 方法

      患者送入手術室在臂叢麻醉或神經阻滯麻醉及透視配合下行閉合骨折手法整復,治療組采用可調式支架外固定+常規護理+特殊護理;對照組采用不可調式支架外固定+常規護理。

      1.3 常規護理方法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對住院環境不適應,對手術缺乏了解,對手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持懷疑態度,易產生焦慮、恐懼、憂郁等心理問題。護理人員針對術前的心理狀況做好心理護理,可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4]。護士應多關心、體貼和鼓勵患者,并耐心、細致地介紹手術的方法、過程和優缺點,介紹手術成功的患者和手術醫生的醫術,使患者消除不利的心理顧慮,增強治療的信心;為患者介紹住院環境、病友、醫護人員,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使其盡快適應,并保證充分的休息。

      1.3.1.2 術前患肢功能鍛煉 患者傷后因害怕疼痛、害怕活動影響骨折愈合等原因而拒絕進行患肢功能鍛煉,護士應向患者解釋功能鍛煉的意義,正確的鍛煉方法,能有效預防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的發生,具體方法:傷后患肢行夾板外固定后即開始進行鍛煉,重點加強遠端關節的屈伸運動、肌肉等長收縮運動,4次/d,15~20 min/次。

      1.3.1.3 術前常規準備 ①完善術前各項檢查,包括血液檢查、X線檢查。②有吸煙者勸其戒煙;術前1 d剃除患肢毛發、清除指甲油,并消毒包扎,做好手術肢體標記,必要時行皮試等;術前12 h禁食,4 h禁飲。③術晨排空二便,摘除佩戴的首飾、活動的假牙,確認禁食時間。④術前30 min肌內注射鎮靜類藥物。⑤術程長者,術前30 min靜脈滴注抗生素。

      1.3.2 術后護理

      1.3.2.1 術后護理 患者術畢返回病房,傷肢抬高15~20 cm置于長枕上,利于消除腫脹,促進靜脈血液回流。臂叢麻醉者低枕平臥及禁食4 h;神經阻滯麻醉者低枕平臥,無需禁食。

      1.3.2.2 患肢術后換藥護理 換藥時注意保持環境清潔明亮、空氣新鮮、無煙塵刺激,術后2~3 d進行無菌換藥,如手術傷口滲血量或分泌物量多,必要時每天進行換藥及分泌物細菌培養,根據培養結果用藥。

      1.3.2.3 飲食護理 骨折早期(1~2周),指導患者多進食清淡營養易消化之品,達到營養均衡:進食新鮮蔬菜水果等粗纖維食物,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及促進排便通暢;適量進食魚類、家禽類食物以補充蛋白質;進食五谷雜糧以補充淀粉;輔以進食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的食物,如三七10 g、瘦肉250 g,煎湯后喝湯吃肉;桃仁10 g、梗米100 g,熬粥溫服;鯉魚1條、赤小豆50 g,煎湯后喝湯吃肉,利于患肢腫脹消除。骨折中期(3~4周),指導患者進食接骨續筋功效的食物,如杜仲15 g、豬腰1個,煎湯后喝湯吃肉;乳鴿1只、眉豆50 g,煎湯后喝湯吃肉等,促進骨折愈合。對于大便秘結者,根據病情指導進食潤腸通便食物,如香蕉、番薯、火龍果、蜂蜜、芝麻糊等。

      1.3.2.4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①出血:由于可調式外固定器在體外留置4~5根針道,一般手術當天針口會有少量滲血,如患肢腫脹嚴重或手術創傷引起滲血量多可適當加壓包扎,調節輸液量及輸液速度。②骨筋膜室綜合征:由于肌肉組織損傷致筋膜間室內壓力升高,這些原因可引發骨筋膜室綜合征,注意觀察患肢的皮膚溫度、顏色、是否有被動牽拉痛,測量患肢周徑、動脈搏動是否減弱,發現風險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協助醫生做好切開減壓等準備。③神經損傷:觀察是否損傷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注意觀察腕關節背伸,拇指對指、對掌、外展功能是否正常,傷肢淺部感覺、深部感覺、本體感覺是否正常,必要時協助醫生做好肌電圖檢查和神經探查準備,給予營養神經藥物治療。

      1.3.2.5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時間,患肢根據病情進行功能鍛煉時注意勞逸結合、循序漸進,由不負重鍛煉,逐漸過渡至輕負重鍛煉,最后全負重鍛煉。指導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之品,禁煙、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指導患者傷肢支架自我護理及回院復查時間。由住院期間至出院1~3個月進行門診隨診、電話回訪,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正確指導。

      1.4 特殊護理方法

      1.4.1 患肢術后包扎護理 包扎時運用環形包扎呈疊瓦式重疊1/3~1/2從肢體遠心端向近心端包扎,在包扎至受傷關節部位時,從關節下端向上端呈“8”字形重疊1/3~1/2環繞向上包扎。此包扎方法的優點:一是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適性,二是為關節進行屈伸運動保留充足的活動空間。

      1.4.2 患肢術后功能鍛煉 患者手術肢體麻醉恢復知覺后開始進行傷肢功能鍛煉。離床活動時予吊帶懸吊患肢置于胸前;指導患者進行遠端關節的屈伸運動。手術后1~2周,根據病情調節腕關節外固定螺釘,使骨折部位各肌群處于平衡狀態;2~4周后根據病情調節可調式外固定架近端關節螺釘的松緊度,指導患肢近端關節進行主動及被動的屈伸運動,強度以主動及被動運動后患肢疼痛程度在患者的承受范圍內,進度以循序漸進、勞逸結合為宜,頻率為4次/d、15~20 min/次。每天測量并記錄關節屈伸角度,術后4周達到9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等級資料以頻數(f)±平均Radit值(R)表示,采用Radi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按Shea評定法對康復情況進行評價(表1)[5],根據患者主訴、腕部疼痛、手指感覺、關節活動度及握力評分:優為18~20分,良為15~17分,中為12~14分,差為≤11分。治療組手術后康復效果優于對照組,U=2.0296,P=0.04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由于前臂肌肉持續擠壓,具有軸向縮短趨勢[6],閉合復位和石膏固定后骨折易再移位。既往不可調式支架外固定應用在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即使拆除支架后,部份患者仍需要夾板外固定1~2周,因手術后腕關節長時間處于固定位置,長時間無法進行關節屈伸活動,即使骨折愈合后腕關節會出現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功能受限[2-3]。患者骨折后期需要配合中藥熏洗、按摩,在理療師協助下行主動及被動的腕關節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訓練,經過康復治療后,大部份患者腕關節正常活動功能恢復,仍有部份患者不能達到理想狀態,這樣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經濟負擔,影響康復效果及延長康復時間。

      橈骨遠端骨折在進行可調式支架外固定時可有效地恢復橈骨高度并拉進橈骨周圍的肌肉和肌腱,形成骨折周圍的“內夾板”,使粉碎小骨折塊聚攏[7]。可調式支架外固定因對骨折端血供、肌肉、關節損傷小,固定穩定可靠,符合生物學固定原則,術后允許早期關節活動,而且支架術后可根據復查X線情況調整支架,改善骨折對位、對線,骨折愈合后不需要二次住院手術去除內固定,減少二次手術的損傷與痛苦[8]。應用可調式支架外固定,結合與其配套的特殊護理措施:包括患肢術后“8”字式包扎法、術后早期開始適度的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循序漸進、根據病情適當調整關節外固定器螺釘的松緊度、關節屈伸角度逐漸增加等措施,臨床療效表明及早進行腕關節功能鍛煉,可有效預防腕關節僵硬,減少致殘率,促進患者康復并更好地回歸社會,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躍林.閉合復位支架外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臨床研究[J].臨床研究雜志,2011,9(17):230-231.

      [2] 曾新,周蔚.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切開復位克氏針固定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J].按摩與康復醫學雜志,2011,4(2):65.

      [3] 周欣,呂巍,季航宇.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型骨折42例[J].海南醫學雜志,2011,22(2):82-83.

      [4] 馮林紅.閉合穿針支架外固定術術后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雜志,2011,1(6):217-218.

      [5] Shea KS,Femandez DL,Jupiter JB,et al.Corrective osteotomy for malunited,volarly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7,79(12):1816-1826.

      [6] 沈憶新,鄭祖根.橈骨遠端骨折動力型外固定器的設計和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1999,19(3):157.

      [7] 章亞東,侯樹勛,李文輝,等.腕關節鏡輔助可動力化外固定器技術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5,7(3):245-249.

      相關期刊更多

      戲劇文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吉林省文化廳

      黃鐘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武漢音樂學院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亚洲精品少妇30p|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