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會調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世界杯所帶來的種種利弊
中學生的理財問題中學生的素質問題
在社會中廣告標語的語法錯誤或錯別
中學生偶像劇熱現象調查
中學生追星現象調查
中學生偶像崇拜現象調查
中學生對名牌效應的反應調查
中學生校內外購物就餐情況調查
中學生課外時間分配調查
中學校園手機現象調查
中學生文化傾向的調查
中學生課外讀書與社會關聯之調查
“我們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對長期生活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的中國人來說,下崗無疑就是個沉重的打擊,要從陰影中走出來,很需要別人的支持。當人們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得到的是家人的安慰與幫助。在被調查的下崗職工中,絕大多數認為,家人支持有利于他們再就業,此工程的啟動,離不開政府和社會扶持和幫助,但同時家人也應支持。為工作而奔走了一天的妻子,看到桌上熱騰騰的飯菜和丈夫體貼的話語,會是怎樣的感動。而這一切都能讓他們調整自我,以積極的心理參加再就業。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得到支持,是其尋找新的崗位,穩定再就業的關鍵。所以,職業指導人員在對下崗人員的指導中,也應當有意識的去了解來訪者下崗后找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據來訪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確定其再就業的難度,從而有意識的支持和幫助他們,還應與來訪者家人取得聯系,做他們的工作,這樣可以對下崗職工再就業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再就業培訓好,可惜機會少”--下崗職工埋怨說
進行再就業培訓,為下崗職工灌輸市場經濟知識,宣傳再就業的先進典型,組織已上崗的人員現身說法,這樣能增強他們再就業的本領。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把職業培訓作為解決失業的一種積極的就業政策和手段。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各級再就業服務機構堅持培訓后再就業的基本方針,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目前,下崗職工對其已基本認可,他們認為培訓對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有很大幫助,但也同時反映,在被調查對象中,僅有少數人接受過再就業培訓。這表明,我們現在進行的再就業培訓沒能夠真正的把下崗職工吸引過來。因此,以后開展再就業培訓工作時,應該注意培訓的內容是不是下崗職工迫切需要的,同時,還應注意宣傳力度,盡量讓大多數下崗職工知道在那進行什么內容的培訓。
“招聘市場也需要打假”--下崗職工呼吁
在下崗職工看來,勞動市場上招聘和用工行為的不規范,特別是招聘過程中的欺詐行為,對他們的再就業,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比如有些單位并沒有招人的目的,他們在媒體上作招聘廣告僅僅想利用招聘廣告的廣告效應,打著招聘的幌子,為自己的單位做廣告。這樣,來應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他們單位的義務廣告員。這種欺騙行為給下崗職工再就業帶來很壞的影響。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更重要的事會給他們帶來精神損失。因此,在職業指導和再就業培訓中,職業指導員要讓下崗職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求知應對技巧,以便避開招聘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職業指導是再就業工程的金鑰匙。”
從下崗職工的再就業職工的再就業情況之中,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下崗職工,應采用不同的職業指導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第一類是:下崗后能很快適應,感到下崗是一個好機會。他們對再就業要求比較高,希望能得到一份發揮自己能力的工作。這就應該給他們提出高要求,準確發現他們的優勢并鼓勵他們在新環境中鍛煉自己,推薦又創造性的工作而且使其在原企業中無法發揮的新職業。
第二類是:下崗后心理不平衡,帶著情緒找工作,且時常抱怨,愛發牢騷。應給他們說的機會,實在的對待,引導其正視自己,了解人才勞務市場,幫助其學會考慮問題,推薦一份具體性的工作。
第三類是:家里有一些具體困難的,他們對工作選擇不挑剔,只要離家近,不上夜班有休息日,能顧家就行。因此他們不難找工作,如保潔工,值班員,他們都能很快接受并干好。
·社會調查報告格式 ·社會調查報告怎么寫 ·中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我們選擇了一個星期六的早上在學校門口集合,分別去了代表中式餐館的百年老店劉長興和代表西式餐館的肯德基、麥當勞做社會調查。開始,餐館的服務員并不歡迎我們,在劉長興店甚至被餐館里的服務員給趕了出來,這可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多了。當我們帶著沮喪的心情來到麥當勞的時候,服務員開始也不同意我們進行采訪,也許是看我們幾個小朋友很執著,又因為那天天氣非常的冷,餐館里就餐的人也不是很多,在我們一再的懇求下,服務員終于同意接受我們的采訪,(這可是他們餐館第一次接受小朋友的采訪呀!)。我們這時心里有一種勝利的喜悅,一種成功的驕傲,我們終于邁出了社會調查實踐的第一步,而且這全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們全沒有顧得上凍得通紅的小手,就和服務員阿姨聊了起來,服務員先將我們安頓下來,又給我們每人端來一杯熱水,這才回答起我們的問題。這時我們心理熱乎乎的了,有一種被別人尊重的感覺。在這之前父母就曾告誡我們外出做社會調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開始我們還認為是父母看不起我們,你們大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們為什么就辦不到?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終于明白了父母的苦衷。。。。。。
社會調查工作結束,我們就開始趕緊問卷調查的準備工作,就調查什么樣的人群、什么內容等一一商量,并用電腦設計打印出來,分發到我們組組員手里,在學校請班主任王老師幫助在其他年級共選擇了3個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附件。)開始,我們認為調查完了,我們社會調查的課題也就結束了。可哪里知道,這只是要做的一部分工作,接下來的工作是要將調查的結果統計出來,并做文字處理后寫出結論。當時我們一聽嚇了一大跳,原來做社會調查課題那么復雜,那么煩瑣。我們都有些泄氣了。這時,王老師鼓勵我們不要泄氣,并教會我們一些統計的方法,(比如篩選、對比等)。我們又重新鼓舞起士氣,趕緊投入到資料的收集和數據的統計之中。在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將所有的調查問卷一一統計,并將統計結果用電腦做出統計表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統計結果表明:在我們所選的調查人群中,高、中、低年級同學各占1/3,男女生的比例也接近一半,同學們之所以能夠接受西式快餐的原因主要是它的口味比我們中式餐飲的口味要新穎一些,其次是在外出或節假日與父母共同享用,再就是在考試成績較好或過生日的時候,父母或是我們的爺爺奶奶會帶我們去享用一下,做為對我們一次獎賞或是慶祝。但對于我們每天在家或在學校里多數時間仍然享用的是我們的中式餐飲而言,我們同學們還是喜歡中式餐飲,有時父母在帶我們外出吃一些好吃的中式菜肴后,我們同學們有時還在一起相互交流,特別是在今年元旦的慶祝聯歡會上,老師讓我們自己在家動手每人做一道菜,最后大多數同學帶到學校的仍然是中式菜肴多余西式菜肴,而且受同學們歡迎的仍然是中式菜肴。
為了使我們的調查結果更有說服力,我們還利用電腦進行網上查資料,了解中西餐飲食文化各自的特點,我們通過查資料了解到我國有菜系(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魯菜、贛菜、閩菜、徽菜),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并且各自菜系里都有自己菜系的看家本領。有些菜系的名字如果不是通過這次查資料,我們還沒有聽說過呢!比如:徽菜我們還是第一次聽說。另外我們還聽說或吃過上海菜、天津菜、潮州菜、淮揚菜等等。我們曾經也思考過我們國家有那么多菜系為什么就沒有一個象西式快餐那樣能夠在國際市場上開那么多的連鎖店,并讓在世界五湖四海所有外國的朋友們都喜歡我們中國的各種菜肴,就象現在人們預計在21世紀將是“漢”字的世界一樣,人們為能夠吃上中國菜肴并宣傳中國菜肴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這次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給了我們一次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實踐機會,使我們學到了在課堂上不可能學到的社會知識,增長了見識。我們知道做任何事情并不是像我們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簡單容易,我們要尊重父母給我們提出的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而不能由著自己的個性來。以后在遇到任何事情,均要先思考,將可能發生的情況要做好全面的、充分的分析和準備,分析事情可能發生的兩個方面,好的形勢要分析清楚,壞的趨勢同樣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在分析問題感到有困難時要請教父母,請他們為我們把關,畢竟父母比我們更能了解社會。同時在學校里我們要學好文化知識,讓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而不是急于處理或了卻什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前進和進步,才能在鍛煉中健康成長。
一次有意義的社會調查活動,能夠給我們帶來如此多的收獲和快樂,它的意義遠比社會實踐本身所賦予的要求,我們同學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盡量多的創造條件,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豐富我們的閱歷和知識。
附件:
關于“中西餐飲食文化”調查問卷統計情況如下:共發放調查問卷135份,收回調查問 卷135份,調查有效問卷率達100%。具體情況匯總如下:
?
?
你在學校是屬于哪個年級
低年級 33%
中年級 33%
高年級 33%
?
你的性別
男 52%
女 48%
?
你爸爸的職業
干部 64%
外企職員 11%
下崗工人 0
其他 25%
?
你媽媽的職業
干部 36%
外企職員 38%
下崗工人 0
其他 27%
?
你在什么情況下享用快餐
考試成績好 40%
外出游玩 51%
節假日
?
你認為西式快餐吸引你在什么地方
口味 62%
營養 22%
快餐中隨增的禮物 16%
?
你在過生日的時候是否選擇西式快餐
是 40%
否 20%
隨意 40%
?
你多長時間享用一次西式快餐
每月一次 11%
每半月一次 11%
不定期 78%
?
你去吃快餐是否有宣傳活動
是 18%
否 24%
其他原因 58%
?
你了解宣傳活動的途徑
電視 56%
報紙或其他 18%
同學處 27%
?
1.1 調研題目:對于農民工子弟生存狀況的社會調查書
1.2 調研內容:
1.3 調研對象范圍:杭州具有代表性的農民工子弟
2. 調研目的與意義
2.1 調研項目的簡介
2.2 調研項目的目的
2.3 調研項目的意義(現實的、理論的)
3. 調研方法與工具
3.1 適宜的調研方法
3.2 調研工具簡介
4.調查樣本的設計
對象的可獲得性、樣本的大小、樣本抽取方法
5. 調研所需支持
調研者/小組(分工),調研項目顧問/指導人員;調研活動過程所需要的器材;調查經費預算
6. 調研進程安排
整個調研活動有一系列步驟組成,各步驟從什么時間開始,到什么時間結束。
7. 調研結果展示
調研報告,論文
8. 可增加可行性分析、可能遇到的問題分析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可告知學生以下注意事項:
1、注意選題。題目越小越好,意義越大越好。題目越小,可操作性就越強,意義越大,對社會貢獻就越大。
2、在準備計劃書時,請參看有關參考書或教材,以增進對所選項目的相關知識與信息的了解,從而有助于計劃書的撰寫與提綱或問卷的設計。
3、選用適當方法去調查,用觀察、訪談、還是用問卷調查,或者是其他。
4、注意調查對象的抽樣,抽樣方法多樣,一個原則是抽樣要有代表性。
5、在設計方案時,請注意方案的完整性(內容完整、同時又要考慮到預備方案或應變計劃)。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預測。要同時上交首選方案和備選方案各一份。
實踐目的:對該生一年級所學知識作全面復習、鞏固、提高,使其對即將學習的二年級的知識作初步了解;
實踐過程:
在整個過程的起初的兩三天里,我并未貿然進行實質性的教學活動。我首先翻閱了該生一學期的作業及考試試卷,又向其家長了解了一些情況,我對該生的基本情況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該生一直住校,家長管理較少,造成學習上的長期松懈,基礎較差,具體表現有:20以內的加減法不能準確而迅速的算出;對拼音字母的識記和正確拼寫有困難;……
針對上述情況,我為該生制定了一個“夯實基礎—逐步提高—超前學習”分三步走的輔導計劃:
第一階段“夯實基礎”:
20以內的加減運算我出了幾組專題訓練讓其練習:
例:相同的和:1+4=1+5=1+19=
2+3=2+4=2+18=
4+1=3+3=……3+17=
3+2=4+2=4+16=
相同的差:(略)
加減并行:1+2=8+7=
3-1=……15-7=……
3-2=15-8=
……
通過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兩小時。下同)的練習后,該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都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我認為這一階段的教學沒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講究,關鍵在于熟練程度,即所謂“熟能生巧”。所以在這兩周時間里,我保證每天都有足量的書面習題讓其練習,并隨時以口算的方式進行考察來加深印象、鞏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對于“字母的識記”,據我觀察,該生屬于“場依存型”——借用心理學的一個術語。在課本所列出的聲母表、韻母表、整體音節表中,按照順序讓其認讀能夠基本正確,然而一旦將順序或單個提取,該生就很容易出現混淆和錯誤,甚至不能認讀。這種情況在識記復韻母時表現得猶為明顯。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漸縮小其所依存的‘場’”和“變換依存的‘場’”,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則對復韻母又作了劃分:
aiaoanangenengeiieiuuiining……
aiaoanangeierenengiuieininguiun……
在教其在這種方式下反復認讀后,又對其進行聽寫,逐漸開始打亂順序和單個提取,出現混淆和錯誤的現象大大的減少了。
上述兩者同步進行,耗時看起來長了一些,但我認為“磨刀不誤砍柴功”,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將后面的教學順利的進行下去。
第二階段為“逐步提高”階段(耗時約三周):
由于第一階段的功夫下得扎實,在“計算”方面,20—100的運算在教其運算規則及少量練習后,50以內的加減法無論口算、筆算都顯得較為輕松;50—100的加減法口算略顯吃力,而筆算則沒有什么問題。唯一容易出現的毛病就是在計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進位、退位。單純的計算題對于該生來說已經不存在什么知識性的障礙了。
然而,該生卻在“實際應用題”方面存在極大的困難,對其應用題的輔導是整個過程中費時費力最多的一個環節。該生在解答應用題時的主要障礙是:
①對語言文字的表達理解不足;
②對數量關系分析不準確;
③遷移能力較差。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仍然本著“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在為其編寫應用題的開初階段:
語言敘述盡量直白,數量關系盡量簡單,涉及數值在20以內;等到這一關過了以后,我便逐漸加大難度,語言敘述,數量關系略顯復雜,涉及數值擴大至100以內。與此同時,為培養該生的遷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將供其練習過的應用題變換主題后抽取“條件”或“問題”讓其補充完整再解答。經過這番輔導后,該生解答應用題的障礙基本得以掃除。
在“拼音的正確的拼寫和拼讀”這個問題上:我首先讓其明確了拼音拼寫拼讀的基本規則,然后在其課本生字表內找出易錯讀、易混淆的音節為其特別指出,幫其加以辨認、辨讀。接下來,我將生字表按“同韻、同音”的原則分類后,讓其注音;還將生詞的拼音寫出,讓其寫出漢字。以此來加深其對字形與讀音、拼寫方式的印象。這樣的練習完成一遍后,我又將在練習中出現錯誤的整理出來,先提供正確答案讓其辨認、朗讀,再為其聽寫。這樣反復幾遍,“逐漸縮小包圍圈”,掃除“死角”。最終,該生在做“為字注音”“看拼音,寫詞語”這類型習題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確率。
第三階段,“超前學習”階段(耗時二周):即對第三冊內容作一些預習。在這個階段,我并未對該生作過于嚴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壓力。
因為該生下二年級即將接觸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講解了乘法的意義與運算方法,并讓其背誦乘法口訣表。語文方面,主要讓他自己通過拼音來識記一些生字。
實踐結果:
最后讓該生做模擬考卷,語文、數學均能達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乘法的運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訣表的背誦;語文第三冊生字識記過半,新課文朗誦流利。基本達到了預想效果。
實踐體會:
第一,從事教學工作需要“專(鉆)心”:我為這次實踐的順利進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準備。雖然說對于一年級的知識不在話下,但我還是找來了教材和教參等專心備課,力求做到在知識上準確無誤;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樣教”也絲毫不敢馬虎,我翻閱了《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小學語文、數學教學法等專業書籍,上網查詢了有關經驗交流,在充分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