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端午節的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端午節的諺語: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2017年端午節班會主持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晚上好!我是主持人xx.
今晚我們相聚在這里,是為了紀念一個特殊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兩千多年來,飄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詩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種愛國情懷、浪漫詩篇,已經化為民族的文化與精魂,深深地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今晚,讓我們一起過一個古色古香的端午節。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今晚到場的嘉賓。教育學院學生科科長xxx老師,XX都市報的XX記者,以及我們的輔導員xxx老師。大家熱烈歡迎。
端午習俗的介紹:
端午節呢,是我國兩千多年以來的舊習俗。在我們XX,比較流行吃粽子,劃龍舟,吃鴨蛋。那么,除此之外,民間還有什么風俗呢?
下面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下具體的風俗。
賽龍舟;
粽子情節;
懸艾葉菖蒲;
雄黃酒;
游百病;
佩香囊;
講述屈原的故事:
人自清高水自渾,讒言無力回乾坤。縱身汨羅應有恨,何須舟楫撈詩魂?(引出屈原) 關于屈原的故事,大家可能跟我一樣,有所了解,但是,卻不甚解。下面有請為仙為我們講述一個詳細的關于屈原的故事。掌聲有請。
詩歌誦讀: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屈原就是其中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離騷》讓人嘆為觀止。實在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屈原的詩歌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文人在端午節常常舉辦賽詩會。今晚,讓我們這群溫大學子也來一場現代版的賽詩會。此環節分為三部分。
1、詩歌誦讀
2、我愛記詩詞
3、庫存詩詞大比拼
1、《懷沙》是屈原的絕筆作。當他在汨羅江邊抱起石頭,面對滾滾江水,他到底在想什么呢?下面請欣賞由xx、xx、xx、xx為我們帶來詩歌誦讀《懷沙》。掌聲有請。
2 、我愛記詩詞:作為中文專業的我們,對于古詩自然是要多多讀、多多背的。下面呢,進入我們的第二個環節:我愛記詩詞。抽紙條,答題,答對5題,獎勵一個粽子。
3 、庫存詩歌大比拼:下面是第三個環節。抽話題,分組。對詩歌。那組卡住了就是輸了。
一首離騷,是你輕撥的琴弦上滑落的歷史絕唱,唱響充徹你嘶啞的喉腔,惋惜你的力量有如蟬翼一般的單薄,驚嘆你的才智縱橫文人政客的裕博,屈原我們向您致敬,請欣賞詩歌朗誦《》
伴著優美的旋律,今天的節目就到此結束了,回首過去,我們思緒紛飛,感慨萬千;立足今日,我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引吭高歌,一路歡笑。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我們家園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最后,祝大家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端午佳節!
2017年端午節班會主持稿【2】
(一)活動序幕
1: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這可難不倒我!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邊說邊扳手指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立夏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一些習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舉行一些特殊的活動。比如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立夏節吃雞蛋,清明節全家踏青掃墓,元宵節鬧花燈
1: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少嘛。
2:先別夸我。我也來考考你:你知道哪個傳統節日要吃粽子嗎? 1: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大家說什么節吃粽子?
(全班同學齊回答:端午節)
2:那么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節里還有些什么習俗和活動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端午節去了解一下吧。
(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1: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 龍日、 夏節、 五月節、 詩人節女兒節、小兒節等等。
2: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多相同的。
(一)端午故事
(二)端午習俗
(三)端午詩會
無錫市新安實驗小學德藝處
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開發并挖掘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教育資源和道德教育資源,并賦予其時代性主題教育內涵,同時為推進我校《節日文化活動隊本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研究》的少先隊課題研究,以中隊輔導員為指導,少先隊員為活動主體,開設以“品傳統文化 過五彩端午”為主題的少先隊活動課。本活動旨在:通過形式不一的傳統節日文化追尋活動,加強全體隊員對端午文化有多角度的、多層次的深切體驗,增進隊員們對端午節文化和端午節人文的自我理解;通過輔導員對端午節隊活動課程的多元化設計,初步形成我校以節日文化體驗活動為載體的少先隊活動課范本,為隊本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研究邁好重要一步。
活動安排:
一、活動形式:
以班級為單位,以中隊輔導員為具體指導,少先隊員為活動參與主體,開展分層的多形式的端午節日文化追尋體驗活動。
二、活動內容
1.“尋端午由來 知端午知識”——(參與對象:一二年級隊員)
動員隊員通過詢問、讀書報,或在家長的幫助下查閱網絡資料等方式,主動了解與端午有關的信息,與同學老師交流分享;輔導員老師以《節日大觀園2》為閱讀材料,配以圖片、視頻、實物等不同感官資源的展示,向隊員介紹端午知識;適當穿插創意的端午節習俗活動,和隊員一起輕觸端午文化。
2.“話端午由來 品端午美食”——(參與對象:三年級隊員)
“話”乃話說之意。動員隊員通過詢問、讀報、讀專題書籍,瀏覽專題網頁等方式,主動地、比較全面地了解與端午有關的知識,并在輔導員老師的精心組織下,開展交流討論活動,并融入有趣的“品端午美食”活動,營造濃郁的端午活動氛圍,助力活動的層層推進。(重在“話”,趣在“品”。)
3.“煉端午主題 制端午信卡”——(參與對象:四年級隊員)
動員隊員通過詢問、讀報、讀專題書籍,瀏覽專題網頁等方式,主動地、比較全面地了解與端午有關的知識,并在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提煉端午文化主題,凝練關鍵詞若干(至少2~3個),根據端午節主題及關鍵詞,搜集主題資料自制端午主題信息卡。(主題信息卡制作要求:紙張材料、規格大小不限,制成各款式、各形狀、各顏色的端午主題信息卡,具有濃厚的端午特色。)
(關鍵詞例詞:健康、愛國、詩韻、舌尖上的端午等。)
4.“悟端午內涵 賞端午詩詞”——(參與對象:五年級隊員)
動員隊員通過詢問、讀報、讀專題書籍,瀏覽專題網頁等方式,主動地、比較全面地了解與端午有關的知識,同時搜集與端午相關的詩詞歌賦,輔導員老師精心挑選,引導隊員從節日文化的角度來了解詩詞的背景、故事,以各種形式誦讀、鑒賞精選詩詞,感悟端午內涵;在誦讀色彩鮮明的古詩詞基礎上,集全體隊員的智慧,創作一首端午新詩詞。
三、活動要求
1.輔導員老師要發揮個人智慧,以自己獨特的思維來設計活動,包括形式和具體內容的選擇,同時要積極動員全體少先隊員一起參與,注重隊員間的分工與合作,具體要求要明確,保證活動時素材的豐富。
2.輔導員老師要將活動設計與活動實踐加以整合,形成一份少先隊活動課的具體方案,主題自擬,具體包括:活動目的、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后記、活動點評、活動資料鏈接等,同時注意過程性資料的搜集,如照片、文字信息、圖片、視頻等等。
(注:輔導員老師全員參與,所設計的方案及相關素材資料請于6月24前以打包文件夾的形式交至德藝處。)
附:
祭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有六說(即屈原說、祭龍說、伍子胥說、懋日說、夏至說、玄宗生日說),其中屈原說是民間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三閭大夫,因受到妒賢嫉能的上官大夫靳尚的誹謗,被楚懷王疏遠。后來,屈原由于堅持“聯齊抗秦”的愛國主張,更遭到上官大夫靳尚、南后鄭袖、公子子蘭的陷害,遭到流放。他憂國憂民,既無力挽救楚國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溺死。“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有洗得直臣冤。”這首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詩,深為愛國詩人屈原鳴不平,對昏君奸臣進行了無情鞭撻。
賽龍舟
端午的龍舟競渡,是起源于我國民間的一項有趣的傳統體育活動,相傳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漸形成。宋代詩人坡有詩為證:“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遺風成競渡,眷眷不忍決。”“月明中,月明中,滿湖春水望難窮。欲學楚歌歌不得,一場離恨兩眉峰。”(宋?黃公紹《端午競渡棹歌》)“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驚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唐?張建封《競渡歌》)“雪片崩濤飛彩幟,妙高臺下龍舟戲”(清?陳維崧《[蝶戀花]五月詞》)。在詩人的筆下,他們既闡明龍舟競渡與屈原有關,觸景抒懷,又生動地描繪了龍舟競渡的緊張熱烈的場景,令人賞心悅目,其樂融融。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也與屈原有關。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殉難后,楚國百姓每年在這里駕船把飯裝到竹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初五,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歷代吟詠粽子的詩詞不少,如唐明皇詩曰:“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宋代韓元吉詩云:“角黍堆冰碗,兵符點翠釵。”黃裳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的佳句。據史載,明弘治年間,出現用蘆葉包裹的粽子。清乾隆年間,有火腿粽子問世。如今,各種風味的粽子,已成為四時的美味小吃,備受世人的青睞。
插艾蒲
以艾草、菖蒲懸插于門戶、堂屋、床頭等處,源于古代端午節采集眾藥草之俗。艾,又名艾蒿、家艾,莖葉含揮發性芳香,味濃烈,有驅除蚊蠅蟲蟻、凈化空氣的作用,艾絨可用于針灸。菖蒲作用類似,民間迷信它有辟邪免疫的神效。故自漢晉以來,端午節家家必插艾以應節景,唐以后更添以菖蒲,民間為“蒲龍艾虎”。京有以艾蒲束為人形者,懸于屋門。此俗在詩詞中常有描述,“蓬萊宮中懸艾虎,舟滿龍池競簫鼓。”(明?莊昶詩句)“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動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唐?殷堯藩《端午日》)
我們除了大力推廣對商品的營銷模式外,而更應著重全力推廣以“商業文化”為主題的“鄰里營銷”親和模式
“賣商品更要賣文化”
第一章:前言
端午節是春節后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人比較看中的節日。此次活動的目的在于提高商場的人氣,擺脫現有的低迷銷售狀態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世家廣場的影響力
活動階段: 市場的滲入階段
市場成熟階段
產品結構的組合
產品分類 比例
a類 30%
b類 40%
c類 30%
價格比例
分類 所占比例 毛利
相對特價(b c) 70% 5%
絕對特價(a) 20% 2% 活動列表
此檔期活動 活動指數 主推產品
端午節促銷 雞蛋 粽子 活鮮
父親節促銷 領帶 襯衣
夏季商品促銷 男女裝應季產品
形象文化促銷 企業文化
第二章:市場的滲透階段
此環節是此次活動的基礎環節,是前期的準備工作。主要體現在海報、賣場的烘托
1.海報:應體現在節日的文化性,應收集一些有關節日的詩詞、節日的傳說、等體現出來。
2.賣場氣氛的烘托: 店門的出口進口插艾葉
3.超市堆頭出有一艾葉陳列(給顧客的贈品)
4.店內廣播(體現節日的歌曲)
5.超市處現場加工的粽子
6.店外組織一些與節日有關的活動
7.店外展示一些節日的常用菜譜,魚是否考慮用特殊方式陳列(魚船)
買商品不如買文化
第三章:市場的成熟階段
有關節日的商品和與促銷有關的商品已全部選定,具體價格已確定。
節日當天的贈品(艾葉)已全部到位(節日開始前的一天)買商品就送。
節日的軟廣告(父親節、端午節)定稿開始播放。
促銷原則
簡單操作
直接導入商品“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動銷路線
切實滲透“資本”模式
以“點”連線以“線”畫“面”
任何促銷活動都應建立在真誠的談判之上
第四章:活動的組織
主題:“端午節你我共同的節日”
——共同捍衛端午節大型簽名活動
地點:xx廣場前
贈品:艾葉一把
條幅:長*寬
軟廣告:xx廣場將在利潤很底的 情況下拿出一部分資金交給有關部門支持中國申請端午節為“世界遺產”
目的:增加xx廣場在當地的影響力
父親節活動:
今天你送“禮”了嗎?
——我門將為你真誠奉獻上給父親的禮物
煙、酒、營養品方在比較醒目的地方或以特殊方式陳列
精品主推男士用品系列。
商場廣播當天播放關于父親的歌或短詩。
第五章:全面闡述商品準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