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獨立的英語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閱讀中積累寫作詞匯
坡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指出了積累的重要性。一磚一瓦方能壘成高樓大廈,寫作也同理。英語的詞匯、語法就像高樓大廈的磚和瓦,詞匯的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死記硬背地記憶單詞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是件頭疼的事,初中的單詞又多如牛毛,同學們往往記住了拼寫而忘了詞意,當時記住了過后又忘了的事是屢見不鮮的。而閱讀文章能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單詞,因為老師挑選的英語閱讀文章大多是富有故事性的,學生們很容易產生興趣,會全身心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去。在閱讀中積累詞匯,理解詞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學了短語“at the beginning”(開始,起初)后,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并理解詞意,我精心選取了幾個短篇文章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閱讀。同學們認真閱讀著,不時在上面圈圈點點的,有好幾個同學分別把幾個短篇中的詞匯作了重點標記,有“at the beginning”“in the beginning”“at first”“later”“finally”。詢問原因,原來他們發現這些都是同義詞,這正是我讓他們閱讀想達到的真正目的。同學們不負所望,在理解詞意的同時,還積累了這么多相似意義的詞匯,在寫作時可以靈活地運用,避免文章用詞的單調。還有的同學發現,“at the beginning”一般用在句尾,而“in the beginning”則用在句首。閱讀讓他們掌握了語法運用的規律性,為學生在寫作時正確運用詞匯與語法打好了基礎。
老師根據教材內容有目的地搜集文章讓學生閱讀,可以鞏固和理解他們所學的英語基礎知識,對不明白的地方再進行講解疏導,更能讓學生牢牢地記憶。另外,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開闊眼界,多積累一些名言警句,這在學生作文中也可以很好地運用,增加作文亮點,這是一種一舉兩得的教學模式。
二、閱讀中汲取寫作語感
英語寫作和中文寫作一樣,也是講究文章神韻的。英語最重要的就是語感,語感是受語言環境影響的。常讀古文的人,平常與人交談,也會時不時地冒出之乎者也。學生們在英語寫作時常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出現中式英語作文的現象。我們要把學生放在英語的環境中,讓學生用英語的思維學習,閱讀英語文章是學生接觸英式思維的首選方法。閱讀能讓學生對英語有種自然的直覺,汲取真實的英語語感,避免寫作時犯一些低級的語感錯誤。
例如,針對同學們作文中常見的中式英文,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drink tea”(喝茶)等等,我特意找了篇相關內容的文章讓學生閱讀。文章中有Tom和Jon的對話,Tom:It’s a long time haven’t see you,Jon.(喬恩,好久不見了。)Jon:Yes,Tom.Nice to meet you.Please drink.(是啊,湯姆。很高興遇見你,請喝茶。)同學們邊閱讀邊對照自己平時寫作英語的語言習慣,發現太不符合英文的語法和語感,受中文的影響,該復雜的簡單了,該簡單的反而畫蛇添足了。閱讀讓學生明白了英文和中文的區別,從而在以后的寫作中糾正思維,寫出符合英文語感的文章來。
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是很強的,只要學生們多多閱讀英語文章,這些貽笑大方的錯誤很快會被正確的英文語感所代替。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英語閱讀語感,讓學生的思維跳出傳統的中式思維,培養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直覺感,避免在英語寫作中受到漢語干擾。
三、閱讀中構建寫作框架
布局是英語寫作的關鍵,有了千軍萬馬,沒有合理的布陣也會亂了套的。構建寫作框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文章有個整體把控,做到層次分明,內涵豐富,立意鮮明。閱讀能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形式,借鑒和創新自己的寫作模式。
例如,在議論性的文章中,作者往往是采用“提出問題,客觀討論,抒發己見”的三步驟形式。學生在寫類似的作文時,就可以采用這個三段論形式,使得作文的層次與思路更加清晰。譬如在寫關于“Celebrities as the Products’Spokesmen”的作文時,給出的提示便是“①明星代言現象很普遍,②明星代言廣告存在一些問題,③我的看法”,非常明確的三段論形式。此時,就可以結合曾經閱讀中提取的框架進行寫作。
因此,閱讀是培養學生把握寫作整體感與構建框架能力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學生寫作的邏輯性與層次感有很大的幫助。閱讀別人的文章,學習別人的謀篇布局,心中構建自己寫作的構架,為以后的寫作制定方向。
關鍵詞:英語寫作教學;問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08-0012-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03
1 . 引言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張在新等(1995)指出,寫作問題在大學非專業英語學習中尤為突出,比如,在1991年6月的四級統考中,全國重點院校的英語平均總分為62.9分,而其中占15%的寫作卻平均只有5.8分,非重點院校的情況更不理想。最近十多年來,無論是關于大學英語專業還是大學公共英語寫作教學的很多文獻都認為,由于外語寫作教學的復雜性,我國英語寫作教學的效果仍不夠理想(李森,2000;趙冬生,2008;鄒申等,2011;顏靜蘭,2012)。甚至有學者認為,擴招后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質量的確是在滑坡,學生的英語語言基本功普遍不夠扎實,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偏低,似乎一屆不如一屆(秦秀白,2012)。根據顏靜蘭(2012)的報道,2008年至2011年全國(全日制本科生)英語專業四級考試寫作(滿分25分)平均分分別為:15.86、16.62、18.15、16.36。為了直觀起見,我們把這些分數換算為100分制,由此得出2008年至2011年全國專四寫作平均分分別為:63.44、66.48、72.6、65.44。人們會發現,除了2010年外,其他各年平均分都是60多分。另外,據我們掌握的資料,2012年全國英語專業四級考試寫作平均分(換算成100分制)僅為68.16分。由此可見,從總體上看,英語專業教學,尤其是寫作教學至少還存在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寫作教學取得的成績與2000年教育部新頒布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教學大綱》)的要求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二是,我們的英語寫作教學還沒有走出困境,傳統上的寫作難題也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面臨的挑戰仍然巨大。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們有必要對英語寫作教學進行研究和討論,目的是澄清認識。有鑒于此,筆者從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寫作教學的角度,提出一些問題,供參考。
2 . 關于英語寫作教學的若干問題與思考
2 . 1 對教學任務和目的的重新定位
根據《教學大綱》規定,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傳授英語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學習作風和正確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豐富學生社會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為學生升入高年級打好扎實基礎。在《教學大綱》的“關于各門課程的說明”部分,關于寫作課的說明是:(1)寫作課培養學生的初步寫作能力,包括提綱、文章摘要、短文以及最簡單的常用應用文。(2)……要求學生從寫段落到短文;從聽到寫,從讀到寫,著重模仿實踐。從《教學大綱》有關基礎階段寫作教學任務和目的與“寫作課程說明”可以看出,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比較明確的。但遺憾的是,無論在《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的還是在“寫作課程說明”中,基礎階段的重要能力之一――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缺失。對此,孫有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一個戰略主題就是‘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這里沒有我們所說的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能力或思辨能力),我個人覺得有缺陷。思辨能力培養實際上是中國教育幾千年來的一個弱項”(孫有中等,2011: 603)。在關于寫作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方面,張在新認為,“我們的寫作教學主要是以語言為中心,沒有運用語言去培養學生構建社會文化的能力,而后一方面應該加強,以克服英語專業所面臨的思辨缺席或欠缺的毛病” (孫有中等,2011: 607)。從寫作教學角度看,英語專業學生常常面臨兩個主要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由于英語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模仿、記憶、理解、應用基礎上的,因此學生在寫作中常常面臨思辨缺席的問題(楊玲,2011: 83)。在關于思辨能力與人的素質方面,黃源深(1998)認為,思辨的缺席直接影響人的創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影響人的素質。可見,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今天,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迫切性。
韓少杰等(2009)指出,批判性思維能力包括三個方面內容。其一,批判性思維源于反思,通過反思提出問題,進而引發思考。其二,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是評判,即對某一現象和事物的是非真偽利弊做出評判,從而形成個體獨立的見解,評判是基于一套知識和技能標準。其三,批判性思維可以通過后天學習和訓練加以培養,包括認知技能的培養和情感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認知技能包括解釋能力、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情感意向指的是質疑的勇氣、公正的態度、謙遜的品格、以理服人的信念、堅忍不拔的品質和換位思考情商。筆者以為,造成目前寫作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缺失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第一,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具體表現為《教學大綱》沒有在教學目的和任務中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作出明確規定,因此,課堂教學實踐缺乏理論依據。第二,由于《教學大綱》沒有對批判性思維能力作出硬性規定,很多教師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認識不到位。因此,要改變這種現狀,以便更好地適應21世紀的形勢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專家學者和教師應共同努力,從修訂《教學大綱》做起,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寫入《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中。此外,還應由相關部門對《教學大綱》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并在教學評估環節進行考核。總之,我們應該看到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問題的來源,并從源頭上進行治理。然而,我們也很高興地看到,國內已有一些學者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如,文秋芳等(2006: 79)認為,與其他專業相比,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發展有著不可避免的劣勢。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法,至少在初級階段,對學生的思維水平都不足以形成應有的挑戰。因此,建議“課內不足,課外補”。多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例如中文作文比賽、辯論,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到社會大課堂里去鍛煉自己,增長才干。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些人看來,這里談到的中文作文比賽似乎和英語寫作無甚關系,其實,從中文作文和英語寫作兩種渠道來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殊途同歸。然而,我們不能一葉障目,要看到寫作教學問題的嚴重性,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逐步解決問題。
2 . 2 對教學方法的思考
目前,為了把寫作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很多學者主張應從教學方法改革入手,進一步更新觀念,引進國外同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我所用。在這方面進行嘗試的學者有楊玲(2011)、蓋夢麗(2008)、韓金龍(2001),等等。楊玲(2011)認為,由于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的反撥作用,目前的英語專業寫作教學,尤其是二年級的寫作教學普遍實施“教師講解寫作技巧,分析范文,布置作文,講評”這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寫作主體意識缺失,寫作興趣和自主寫作能力缺乏,這些問題極大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楊玲(2011)從思維和寫作之間的密切關系的角度,進一步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充分運用過程寫作教學法,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Kostelnick(1989: 268) 認為,過程教學法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過程意識,幫助他們意識到思想并不是早就存在于大腦之中,而是通過寫作被發現、探索出來的;二是,教師干預策略。教師的主要工作不是在學生完成寫作后做修補工作,而是在學生寫作過程中采取適當的措施,引導學生以批判的眼光評價自己的作文,使其成為獨立自主、具有分析能力的寫作者。因此,過程寫作法構建了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寫作的寫作教學框架,能使學習者實現從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的轉變(楊玲,2011: 84)。韓金龍(2001)曾對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進行比較研究,并指出這三種教學方法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韓金龍認為過程教學法在我國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它不是完善的方法。除了其優缺點外,實施中還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在人數龐大、需要迫切的非英語專業教學領域,由于班級人數眾多、課時有限、師資不足等原因,這種方法很難付諸實踐(韓金龍,2001: 38)。在總結了三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之后,韓金龍提出了一種綜合教學模式,即“過程體裁教學法”,并且認為,采用過程體裁教學法,寫作教學應包括四個步驟。首先,范文分析。寫作是作者應對特定社會情景的手段/工具,但這個情景工具不是任意的個人行為,而是由社會情景制約的,是高度約定俗成的。一個成熟的體裁有其自身特有的題材結構和語言特點,并為所有使用者共同承認、遵守。因此,教師應選擇特定體裁的典型范文,向學生講解與這種體裁相關的社會語境、交際目的,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體裁的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包括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總結這一體裁的體裁結構、語言特點,使學生對這一體裁的形式和內容都有全面的了解,為下面的寫作階段夯實可靠的基礎。這一階段類似于成果教學法中的“熟悉范文”和過程教學法中的“寫前階段”,但又有所不同。同成果法相比,它不僅分析和描述語篇語言層面的特點,而且更進一步,探索語篇的深層結構――體裁結構,及其結構特點、語言特點的心理學依據。同過程教學法相比,它不是寫作各類文章時都采用同一套過程,而是針對具體體裁采取相應的方法,同時它還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可供模仿的范文,使其不至于像在過程教學法中那樣,常常感到無從下筆,一片茫然。其次,模仿寫作/集體仿寫。這里的模仿不是簡單地模仿范文,而是有意識地運用上一個步驟中所獲得的有關某一特定體裁的知識,包括體裁結構、語言特點等。通過模仿,學生將對這一體裁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同時還能把這些結構特點、語言特點“內化”(internalize)到其知識結構中,確保其在以后寫作同一體裁文章時能做到得心應手,發揮自如。第三,獨立寫作。學生根據給定的題目/情景和有關這一體裁的知識進行實際的創作,包括編寫提綱、打草稿、成文等寫作過程。第四,編輯修訂。這一步驟包括寫作者自己修改、小組互改和教師批改。
筆者認為,無論是過程法還是過程體裁法,其倡導者都主張凸顯寫作的過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發揮教師和范文的指導作用,而且應發揮學生主動性。這印證了Hyland(2005: 78)關于寫作教學方法的觀點,即“事實上,寫作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教師對教學的靈活性和對學生的鼓勵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3 . 結語
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寫作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復雜性和困難是大家公認的。它涉及教學任務和目的、教學方法、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學生等諸多因素。本文限于篇幅,只舉其一端,目的是拋磚引玉。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相互之間交往日益增多,21世紀對英語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對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英語寫作教學提出幾點建議。首先,認清形勢,教師應意識到思辨能力不強是外語專業學生的薄弱環節,努力把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上教學日程。如,從評估方面確保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執行情況。通過加大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主觀題比重,進一步引導學生重視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激發創造能力。第二,全面了解寫作教學的主要方法和路子,明確其優缺點。在教學過程中,博采眾長,不囿于一家之言。同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包括學生的年齡和經歷、寫作目的、目標語寫作社團等)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適時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寫作過程的同伴協商和批改,并對學生的寫作過程做出有益的反饋和指導。第三,幫助學生克服寫作過程中的畏難情緒,樹立外語寫作信心。正如英國語言學家Harmer所說的,要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寫作者,教師需要做好幾項關鍵性的工作,即示范、鼓勵和啟發、支持、回應、評估(Harmer, 2011: 52)。
參考文獻
Hyland, K.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rit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Kostelnick, C. Process paradigms in design and composition: affinities and directions[J].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9(40): 267-281.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蓋夢麗.英語寫作教學中的輸入問題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12):84-87.
Harmer,J.鄒為誠(譯).如何教寫作[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1(4).
韓少杰、易炎.英語專業寫作教學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外國語言文學,2009(1).
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
李森.改進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舉措:過程教學法[J].外語界,2000(1):19-23.
秦秀白.充分利用四、八級考試的反撥效應,抑制教學質量滑坡[J].外語界,2012(3):10-14.
孫有中等.英語專業寫作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座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4):603-608.
文秋芳、周燕.評述外語專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J].外語學刊,2006(5):76-80.
顏靜蘭.英語專業學生作文能力與教學狀況探析――以2011年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作文分析為例[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2(1):11-20.
楊玲.以過程寫作教學促進英語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一年級寫作教學啟示[J].外語界,2011(4):83-88.
張在新、吳紅云等.我國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
【關鍵詞】高職 英語作文 語言錯誤 分析 建議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0C-
0123-02
在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英語作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英語作文不但可以對學生的語法、詞匯以及造句方面能力進行考核,還可以考驗學生對文章段落的組織能力。在國家級別的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中,英語作文占據15%的分值。但是現階段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弱,一個體現就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未能較好地完成試卷中的寫作任務。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2級3個高職班的作文為例,分析高職學生英語作文中常犯的語言錯誤,提出教學建議。
一、英語作文語言錯誤分析
(一)錯誤分析理論。錯誤分析理論最早是由著名學者Pit Corder提出,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經常對所犯下的錯誤進行反思和研究,在對錯誤的來源進行判定的基礎上盡量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1967年,Corder提出關于錯誤分析理論的五個步驟,即對錯誤樣本進行收集、對錯誤情況進行確認、對錯誤進行分析、對錯誤進行解釋、評價錯誤。從前人對于錯誤分析理論的研究可看出,錯誤分析理論的實現最大作用是改變了對錯誤本質的理解,并且將會更好地避免錯誤再次發生,進而形成一套非常有效的錯誤分析方法。
(二)學生作文中常見的語言錯誤。通過對學生作文中的錯誤進行統計,發現語法錯誤最嚴重,其次是詞匯錯誤,再次是中式英語。
1.語法錯誤。句子的時態、語態運用不當是語法錯誤中最常見的。例如想要用英語表達“假如我不上大學,那么就永遠都無法離開家鄉”,學生受到漢語思維的影響,無法形成英語的虛擬語氣,他們會寫成“If not I must go to college, I may leave my family never.”還有比較明顯的例子是“If without them, I will be not so happily and healthy.”這些句子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沒有將文中的主句和從句進行調整,可以改成“If I did not go to university, I would never leave my home.”和“Without them, I would not be so happy and healthy.”此外,對于副詞,英語和漢語有著一定的區別,例如漢語中經常用副詞來表示今天、下周以及昨天等時態類型的詞語,但是英語中的副詞是另有含義的,需要有動詞的配合來作出相應的變化,例如“My parents worked in the fields and we are very happy.”中,最明顯的錯誤是語句中的前后時態不一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的英語作文中有些句子是不存在動詞的,例如 “My mother like all the women, very kind.”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我的媽媽像所有的女人一樣善良,但是該句存在語病,由于缺少了系動詞導致句子失去了原本的含義,假如對該句進行翻譯就會變成我的媽媽喜歡所有的女性,然后非常的善良。因此可以將之改為“Like all the women, my mother is very kind.”
2.詞匯錯誤。詞匯錯誤主要包括單詞拼寫錯誤和措辭錯誤。由于學生英語基礎不牢,因而在寫作過程中就會出現單詞拼寫錯誤的情況。詞匯很重要,是寫作的基本要素,假如學生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在寫作過程中必然會受到表達不得體或者無法表達自己思想的限制,進而造成英語作文中的各種錯誤,例如“Computer games can improve people's spiritual life.”這句話中的“spiritual life”在一般情況下表達的是比較抽象的事物,學生要想表述精神生活則需要用“recreational activities”。
3.中式英語。中式英語句子大多數是受中式思維影響的產物,有的則是按中文字面意思直譯。典型的中式英語句子如下。(1)My English level has improved.(2) I can't follow English teacher said. (3)The next day,you will have no spirits. (4)We carefully discussed the problem.
(三)錯誤原因分析。對上述英文寫作的錯誤案例進行分析和整理之后,不難看出現階段高職學生英語作文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貧乏、學生受漢語思維的束縛、教師忽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等。
1.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貧乏。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缺乏主要表現在詞匯量不夠以及語法錯誤兩個方面。現階段的學生普遍認為自己所掌握的英語知識較少,因此不可能用完整的英語來表述自己的思想。此外,Ellis認為錯誤是普遍存在的,并且錯誤還是具有系統性的。因此,英語作文中的語言錯誤(包括語法錯誤)主要導致的因素有過度概括、省略語句以及過度遷移等方面。具體說來,就是無法識別介詞、動詞以及冠詞的用處。雖然經過了多年的英語學習,學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語言系統,但是由于教育的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對英語語法的理解不全面,經常會出現對英語語言過度概括的現象,例如對于believe、think系列詞而引導的賓語從句來說,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將句子否定形式置于從句中,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如“I think tha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not good for the students.”
2.學生受漢語思維的束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思維方式是不同的。由于受漢語傳統思維的影響,且英語和漢語的語句構成存在一定的區別,現階段高職學生在英語作文中主要存在的錯誤是在不管詞性、語法、時態的前提下,逐字按照漢語的方式進行翻譯,進而就會在英語寫作中出現大量錯誤。例如“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our country has happened great changes.”
3.教師忽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英語學習的教學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初級階段的教學誤導了學生,就會產生一些負面的作用。很多學生認為英語只要寫得好、說得快就可以了,但是事實并非如此。通過對學生的口語表述以及書面試題進行調查,可以看出仍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英語課程設計方面,由于傳統式教學的普遍運用,過于強調語言的輸入,因而相對忽視了學習的過程。
二、教學建議
通過對英語作文語言錯誤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英語作文的教學,糾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語言錯誤,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一)牢固掌握英語基本語法知識。高職英語教學過程是非常系統和全面的,在基礎語法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聽說能力的訓練。語言轉換在寫作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學生必須對英漢兩種不同語言的差異性有足夠清晰的認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講解英語語言知識,還要及時對比和總結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語法規則和表達方式。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學習,學生有意識地積極使用英語常用的表達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有興趣去鉆研客觀題,而對于動筆類型的題,則缺少積極的態度。越是這樣,英語教師則越需要通過造句、語法分析以及實際的寫作訓練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達到應用自如的目的。
(二)摒棄漢語思維。英語作為一門獨立的語言,有著與其他語言不同風格的表達方式,因此,有必要認清漢語和英語的區別之處,加強對英語語法的學習。例如對于語態,用漢語表述的“停電”,在英語中就會變成被動語態,就是“a power failure”,可以理解為電被停了。此外,還有“點火系統被水泡壞了”,用英語表示為“The electrical system had been killed by water.”
(三)收集典型例句。收集經典例句有助于學生將漢語和英語中的語法以及結構進行對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對其進行直接的運用。收集英語中的典型例句是一種積少成多的行為,進而達到量到質的飛躍。同時,學生還需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寫作習慣,在寫作時多用腦,這樣才能寫出好的作文。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職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主要存在語法錯誤、詞匯錯誤、中式英語三種語言錯誤。Corder指出,對學習者的錯誤分析主要作用有向教師提供教學信息、向研究者提供如何學習的信息以及學習者對錯誤分析的判斷。本文從這三個方面對高職學生英語作文中存在的錯誤進行了分析,并分析存在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錯誤分析可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盡量不再犯用詞和造句的錯誤,并且按英語語法和語句順序進行書寫。總之,英語寫作是綜合能力的體現,英語寫作不但體現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還考驗了學生對異國文化的接受能力。要快速提高英語寫作能力,需要從英語的基礎語法入手,在遵循寫作原則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反復進行寫作訓練。同時,教師需要加大教學任務,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發揮最有效的教學效率,主要可以從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練習。還要盡可能擺脫英語傳統教學的束縛,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最終達到提高輸出信息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戴煒棟,束定芳.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中的問題[J].外國語,1994(5)
[2]Richards, J. C. Error 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4
[3]Carl James. Error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楊惠中,桂詩春,楊達復.基于CLEC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5]蔡龍權,戴煒棟.錯誤分類的整合[J].外國語,2001(4)
[6]戴煒棟,束定芳.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中的問題[J].外國語,1994(5)
[7]胡榮.中介語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1998(3)
[8]文秋芳,郭純潔.母語思維與外語寫作能力的關系:對高中生英語看圖作文過程的研究[J].現代外語,1998(4)
[9]胡壯麟.對中國英語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語研究,2002(3)
[10]婁寶翠.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的造詞現象[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1)
引言
閱讀和寫作在中考英語試卷中的分值占比較高,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導致整體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進而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針對這些問題,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探索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發揮讀寫結合對于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讀寫結合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學習遷移理論學習遷移是心理學的范疇。它是指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動作技能、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或策略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和新問題的解決產生影響(張艷芬2002)。當前教育領域越來越注重學習遷移,要求授課教師引導學生實現知識與技能的遷移,以此來優化整體學習效率和質量。讀寫結合即閱讀和寫作的雙向遷移,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模式引導學生同時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閱讀所得轉化為寫作范例,并借助寫作訓練提升閱讀興趣。同時,閱讀文本中通常涉及較多趣味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它們來拓展學生的英語寫作素材積累量。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拉近閱讀和寫作活動之間的距離,進而有助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完成英語作文。學習遷移理論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更有目的性,在閱讀環節注重分析掌握單詞和短語,以此為寫作提供基本素材;在寫作環節中構建文章體系并調整寫作策略,以此加深對閱讀內容的記憶和應用程度。
(二)語言輸入及輸出假設理論“語言輸入假設”理論是克拉申(Krashen)于1985年提出的。他認為大量可理解性輸入對語言習得起決定作用。斯溫(Swain)針對克拉申“語言輸入假設”中的不足提出了“語言輸出假設”理論,認為學習者只有通過使用所學語言,才能了解到自己使用的語言所存在的問題,重新修正那些使用不恰當的語言形式和結構,從而產出準確、恰當的語言(李中芳2010)。要實現語言習得,不能僅靠輸入或輸出,而應將兩者有效結合。初中英語教學活動可以理解為語言知識的輸入與輸出。學生借助閱讀活動學習、掌握基本的詞匯和句法知識,以實現語言知識的輸入和積累;同時他們可以借助寫作活動使用所掌握的詞匯和句法知識,以實現語言知識的輸出和應用。從這一層面講,初中英語讀寫結合實現了語言知識輸入與輸出的結合,要求學生在寫作活動中注重知識的運用,從而提升其文本閱讀能力。初中生經歷了小學階段英語知識的積累,需要教師引導他們實現輸入知識與輸出知識的轉化,并盡可能借助閱讀活動和寫作練習鼓勵他們應用所學英語語言知識。這樣的教學活動實現了閱讀和寫作的充分結合,同時有助于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英語學習方法,對于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二、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未能實現閱讀和寫作的充分結合,更傾向于將閱讀和寫作作為兩個獨立的教學體系分別展開教學活動,不利于發揮二者的互補、遷移作用。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更加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詞匯和句法知識,這很容易導致他們忽視整篇文章的結構,進而難以借助閱讀活動培養英語邏輯體系。整體來看,當前大部分初中生在英語寫作方面存在詞匯貧乏、語法錯誤、邏輯不通等問題,這是因為他們未積累并記憶英語語言知識、缺少英語思維。忽視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很難發揮閱讀對于寫作的積累作用和寫作對于閱讀的鞏固作用。
三、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的優勢
(一)拓展學生的寫作空間在開展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文本中的詞匯和句法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閱讀資源的充分拓展,這對于豐富學生讀寫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依托課文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文本的邏輯結構和整體表達方式,在此基礎上鼓勵他們參照閱讀文本內容進行寫作,從而實現英語語言知識的輸出;還可以鼓勵學生站在作者角度思考閱讀文本的整體結構,同時引導他們將閱讀文本內容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讀寫結合教學能夠實現對課內資源的進一步拓展,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進而培養其英語邏輯思維。讀寫結合教學鼓勵學生借助閱讀活動獲得感悟并通過寫作活動表達想法,有助于提升閱讀和寫作活動的整體效率和質量。
(二)強化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讀寫結合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相對穩定的英語邏輯思維體系,幫助他們深度剖析文本中的知識并提高閱讀能力。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寫作活動來強化學生的英語語感和想象構思能力,比如,在教學內容方面,可以突破課本內容,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讓其自主寫作,以強化他們對英語的應用能力和識讀能力。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改變當前部分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存在的“讀寫分離”及“只讀不寫”等問題,使教師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使其提高對英語文章的構思規律的了解程度。
四、開展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
(一)以讀導寫激發讀寫興趣1.課前預測,激活學生寫作思維在開展英語文本閱讀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標題自由想象作者可能想要表達的內容,借助這一預測活動來提高他們對閱讀文本的探究興趣,培養他們的預測、分析能力,激活他們的寫作思維。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文本標題的含義并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在此基礎上討論、分析文本的大體內容、結構,以充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其次,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開展閱讀活動,深入分析文本的內容、結構;最后,鼓勵學生模仿文本的內容或結構進行寫作。在學習外研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Module10TheweatherUnit2Theweatherisfineallyearround的閱讀文本WhenisthebesttimetovisittheUS?時,教師首先鼓勵學生結合已知關于美國的知識分析、預測文本內容———具體介紹去美國旅行的最佳時間;其次讓他們閱讀文本,學習文本的內容———分別介紹美國不同地區最美的時候,從而得出可以在任何時候來美國旅行的結論,以及它的框架———“總—分—總”結構,從而培養他們的文章構思能力;最后讓學生完成“Whenisthebesttimetovisitthe”的半命題作文,要求運用所學的詞匯、句法和結構知識。2.創設情境,開展讀寫結合訓練在開展英語文本的閱讀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結合文本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并在這一情境中詳細講解文本中出現的新詞匯,從而排除學生的閱讀障礙,提高整體教學活動的有序性。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情境延伸開展寫作訓練。英語詞匯的應用離不開特定的語言情境,情境的創設可以大大提高整體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帶領學生盡快進入英語學習狀態,這對于激發其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其記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外研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Module6Animalsindanger中包含大量的生僻詞匯(如動物名稱及區域名等),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運用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視頻資料創設詞匯情境,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詞匯自主寫作,從而有效提高他們對相關詞匯的掌握程度,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以讀促知打好寫作基礎1.借助略讀,理清文本思路在閱讀階段,教師先要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并理清思路,這是深入剖析整篇文章的重要前提。目前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時僅僅注重文本中的詞匯、語法知識,容易導致學生忽視文本的整體思路,難以培養他們的英語語言邏輯體系。借助略讀來概括段落大意,在此基礎上形成提綱并進行分段,從而把握文本的整體思路,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英語寫作邏輯及思路,進而應用到英語寫作中,提高英語寫作能力。2.借助尋讀,分析文本體裁尋讀環節需要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篩選文本信息并進行整合,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引導他們掌握文本體裁的分類方法,同時鼓勵他們尋找文章段落的主題句和關鍵詞,并借助這些內容快速總結段落大意、掌握作者思路。學生在此基礎上學習不同文本的結構特征及寫作特點,通過套用文本思路和框架結構,結合個人喜好完成命題作文。3.借助精讀,捕捉文本細節在完成略讀和尋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精讀,這一環節需要學生將學習目標集中到閱讀文本的各個細節上,以掌握更多關鍵詞及短語,這對于豐富寫作素材具有重要意義。在精讀閱讀文本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記錄其中的優美單詞及短語,并通過采用造句和選擇填空等訓練方式來提升他們對相關詞匯、短語的應用能力。比如在學習涉及不同語法知識的文本內容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記錄不同時態的區分方法及關鍵詞,同時讓他們在文本中標明,從而加深對不同時態語法知識的記憶程度。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將不同時態關鍵詞應用到英語寫作中,以提高他們在寫作環節的時態意識和語法準確性。
(三)以讀促寫實現融會貫通在學生完成閱讀活動后,教師要引導他們提煉文本的主要內容和框架結構并完成寫作,實現閱讀和寫作的充分結合。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個人想象完成寫作,同時采取改寫、仿寫等訓練方式應用寫作技能,以充分提高他們英語寫作方面的能力。在講解完外研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Module9Friendship單元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記錄文本中關于友情的句子,在此基礎上鼓勵他們結合親身經歷完成關于“友情”話題的寫作,從而實現對文本內容及框架結構的鞏固記憶。除此之外,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活動中要逐步滲透寫作技巧,盡可能引導學生培養邏輯思維來提高寫作能力,實現以讀促寫。此外,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盡可能鼓勵他們了解、掌握閱讀文本的中心思想及框架結構,并獨立完成閱讀。同時可以采用合作討論的方式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及提升其整體能力具有積極效用。
關鍵詞:英語網絡資源;特點;應用;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1-0304-02
引言
2004年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其中提到:“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隨后,為了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全國很多高校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嘗試。在這些探索和嘗試中,重視英語網絡資源的應用,把英語網絡資源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是一個很有效的嘗試。2006年,廣西師范大學的劉紹忠、廖鳳榮、吳莉莉等幾位老師對大學英語教師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的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約82.4%的教師每天至少上網3個小時的時間,約17.6%的老師每周在網上要花上10個小時以上,約88.2%的老師上網是為了收集教學資料,82.4%的大學英語教師從所熟悉和偏愛的相關網站或網頁上收集資料。為了做好教學和科研工作,從網絡尋找資源或者網絡資源使用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師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英語網絡資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另外,網絡化的英語資源已經逐漸成為現代英語學習者獲取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能力的主要來源。如何利用英語網絡資源,把這些資源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成為當前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
一、英語網絡資源的特點
1.廣泛性。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給英語學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網絡已經成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英語學習資源庫。據統計資料表明,因特網上80% ~85%的信息都是用英語來編寫和傳播的。所以,如果我們要想學習英語,則有數以千計的英語學習網站為我們提供英語詞匯、語法、聽說讀寫譯以及測試等方面的內容,能夠幫助我們學習英語。大學英語教學的傳統資料基本上是以紙張作為媒介,而網絡上各種英語資源的表現形式卻是多種多樣的,有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圖像等等。網絡所提供的交流手段和方式也豐富多彩,教師、學生可以使用E-mail、BBS、聊天室、Blog等Internet上提供的服務進行交流與討論,實現網上輔導、網上答疑;可以利用文件傳輸資料庫下載和上傳數據、文檔,利用數據庫統計數據,并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網絡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對大學英語學習而言,網絡資源可謂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
2.共享性。網絡將相互孤立的、散落在各個地方的計算機或相對獨立的計算機局域網,通過統一的通訊協議實現了高層次的互聯。無論是誰,無論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只要可以連接上網絡,就可以充分的享受網上英語資源。這樣,網絡資源的傳遞與交流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英語網絡資源可以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載體。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英語學習軟件和學習資料,也可把自己的資料上傳到網絡上,從而實現英語網絡資源的共享。
3.即時性。眾所周知,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的更新和學生的要求多少都會有一定的差距,而網絡資源提供的材料豐富鮮活,貼近生活、關注熱點,更新方便,推出的都是最流行的,最前沿的資料,如熱門的新聞時事,流行音樂、運動娛樂,科技教育。只要是一切世界上發生過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可以輕松地從網絡上查閱到。只要是學習者需要查詢的英語網絡資源,無論是多么久遠的歷史、故事,還是國內外發生的最新新聞,只要進入相應的網站進行檢索,都可以滿足英語學習者的需求。
二、英語網絡資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省略、BBC、VOA、省略等網站上的圖片、聲像、影視等資料的鮮活生動、語言純正、用詞準確等特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可以通過聽寫新聞、記述故事來提高自己的聽力能力,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同時,在進行聽力練習時,可邊聽邊看字幕或下載與語音文件配套的文本文檔,進行反復練習,在欣賞故事情節和了解國際要聞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另外,學生可以利用聊天室和MSN進行網上會話,避免了面對面交流帶來心理壓力的影響,可以結識英語國家的朋友,和一些英語國家人士在線交流,從中學習到地道的語言、語調,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知識背景和風俗習慣,從而增強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
2.在讀寫中的應用。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最需要的就是豐富、多樣和及時的信息,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一直以來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依賴各類英語教材,利用教材來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一些對英語很感興趣的學生可能會看些英文報刊、雜志,讀幾本英文原版讀物,用英語寫幾篇作文,他們接觸英語最多的時間也是在英語課堂上。現在,有了豐富的英語網絡資源,英語網絡資源的特性,使它成為了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極好的教學平臺和學生練習平臺,成為師生交流的橋梁。學生可以在網上直接閱讀大量的英文信息,其閱讀資源包羅萬象、層出不窮。豐富的英語網絡資源,拓展了學生接觸英語的視野,拓寬了教材、教參的內容,使英語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具體生動。同時,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BBS、留言板、E-mail、聊天室等網絡服務,在網上寫作,利用教學平臺的信息共享和論壇交互功能進行寫作的講評、例文示范等有利于寫作提高環節的練習。學生自評、互評和老師示范性的評講等諸環節的實現對于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非常重要。有了英語網絡資源,學生可以通過BBS發表作文,并自由瀏覽其他同學的作文,發帖子對別人的作文分析、討論、點評、打分。教師也可以挑出質量不一的作文組織學生口頭評議并說明理由,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展開討論,使自己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得以接觸到更多的寫作信息資源,從而得到提高。
3.在翻譯中的應用。網絡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大的信息庫,有著大量的英語資料。這些資源是任何一個圖書館都無法比擬的。它為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并有著一般教科書無法比擬的優點。在翻譯教學中我們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瀏覽網絡,選取資源。網上的語言素材通常鮮活、地道,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征和趣味性,是理想的翻譯材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目的的選擇一些閱讀材料。在進行翻譯時,借助于英語教學軟件,如金山詞霸、在線詞典、金山快譯等等,可進行即時翻譯。這樣,有了英語網絡資源的幫助,大學英語的翻譯教學的效果會更好,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也會得到迅速的提高。
結語
總之,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英語網絡資源在有著廣泛的實際意義和極為重要的作用,英語網絡資源豐富的信息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變得趣味橫生,但網絡資源的利用只能作為輔助英語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它不能取代傳統的課堂授課行為。因此,我們還要在實踐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如何更好的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為大學英語教學服務,從而能夠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霄翔.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階段性成果介紹與思考[R].成都: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專家巡講會,200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
[3]教育部.關于大學教學改革進展情況的調查報告[Z],2006:8.
[4]張海峰,江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探索[J].外語電化教學,2005,(4):28-31.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Network Source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ANG Yong,YE Lei,ZHANG Xue-l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