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蘇格拉底語錄

      蘇格拉底語錄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蘇格拉底語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蘇格拉底語錄范文第1篇

      關鍵詞:孔子;對話;體裁;記錄;論證手段

      中圖分類號:I 0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738(2013)02-0051-05

      巴赫金視“蘇格拉底對話”為一種專門的體裁,而柏拉圖是寫過這種體裁的眾多人之一。對于它,巴赫金如是描述:“‘蘇格拉底對話’這一體裁,在進入文學發展階段之后,開初幾乎只是一種回憶體:這是對蘇格拉底實際談話的回憶,是談話的追記,間以簡要的敘述。但不久之后,由于對材料采取了自由創作的態度,這一體裁就幾乎完全擺脫了歷史回憶的局限,而只是保留了蘇格拉底用對話揭示真理的方法,以及記錄對話間以小敘的外在形式。柏拉圖寫的‘蘇格拉底對話’,就已經具有自由創作的性質了。” [1]144

      根據巴赫金的說法,“蘇格拉底對話”經歷了一個從對實際談話的回憶、記錄到以對話為方法來揭示真理的轉變,之后,它便不再指向歷史性的實在,而是作為邏輯論證的手段與工具導向對話創作者預設的結論或者他先行掌握的真理。

      事實上,在中國古代,也發生了類似的體裁轉變。下文即將談到的一組文本,便共同呈現了一種可以稱作是“孔子對話”的體裁從作為被記錄與復現的對象到作為邏輯論證的手段與工具的那一過程。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諸如“對話”“交談”等詞語,已經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復調”“多聲”的色彩,但在這里,我們只取它們最原初的內涵,而并不涉及那些意義上的引申。

      一、《論語》中的“孔子對話”作為對象被記錄與復現

      《漢書·藝文志》稱“《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在這里,我們認為《論語》主要是對孔子與弟子、時人的交談對話場景的記錄與復現。

      《論語》中所記,有一類以單獨的“子曰……”作為一個完整、獨立的語錄條目,并無其它的對語。然而,記錄者以記錄行為本身表征了自己當時作為一個聽者的在場,表征了自己當時對交談的參與。在一個簡單的“子曰……”條目背后,誰在說話,憑借什么權力說話,其話語為什么能獲得合法性,說者的地位,聽者與說者之間的關系,等等,這種種的問題都被復現出來。雖然這個聽者在“子曰……”中是隱藏的,但他既是對話的參與者,又成了文本的作者(雖然他并沒有署名),他將對話時那種“聽”與“說”的關系,轉化為視覺上的直觀,即把自己隱藏在記錄行為中,而只凸顯“子曰……”。換言之,“子曰……”的記錄者所使用的這種文體形式,精確地呈示了對話時的權力形式,以及記錄者對自己聽者身份的自我理解與評價。

      《論語》中還有一類對話表現為問答體,即某一人向孔子求教,孔子作出解答,其形式通常為兩句話:“某某問……”和“子曰……”(或“孔子對曰……”)。根據《漢書·藝文志》所說“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那么,某一條問答體語錄的記錄者,或者就是提問者本人,抑或當時旁聽在場的第三者,又或是他與他人在平日的討論切磋中所獲得的口傳耳聞,總之這個記錄者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對話,這種參與性是他之所以能夠成為記錄者的根據與保證。當“各有所記”的弟子們聚在一起“相與輯而論纂”時,語錄條目的取舍、排序、統一格式、歸類,便成了他們的工作,因此他們雖然沒有署名,卻從來無法將自己完全隱去。譬如四則“問孝”的語錄被最終編排到了一起: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孔子在不同的對話場景中面對不同的交談對象,對同一個問題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可以想見,有不少的弟子分別都會是那幾次對話的直接或間接的聽眾,于是在輯錄之時,“各有所記”,相互印證,亦有重復者,而最后整理出四次問答,并放置在一起。因此,這四條“問孝”的語錄不僅復現了孔子與他人的問答對話場景,更加復現出記錄者們在匯編統稿時的追憶、討論甚至爭論的交談場景。又如內容相同的語錄出現了數次: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

      顏淵喟然嘆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論語·子罕》)

      子曰:“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顏淵》)

      可見孔子經常會在交談時向弟子提及這一句話,以至于很多弟子都“有所記”,因而在編纂時便重出此條,甚至最后統稿亦漏刪重出者。

      《論語》所記還有一類對話,孔子對對方的觀點作出了評價,或者對方對孔子的觀點作出了反思與反問,而不是只有單獨的“子曰……”或一問一答。譬如“子夏監絢素之章,子貢悟琢磨之句,故商賜二子,可與言《詩》”(《文心雕龍·明詩》):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后素。”

      曰:“禮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八佾》)

      這兩則語錄在形式上是完全同構的,為兩來兩往共四句話:學生一問,老師一答,學生一引申,老師一評價。因此學生對老師的解答所進行的引申,使原本有可能戛然而止的對話得以繼續深入,并且令對話的雙方都從中獲得了某種啟示,尤其是孔子從學生的追問中獲得了啟示,這樣,對話便進入了更為高級的形態,而前述單獨的“子曰……”和一問一答,都只是這種高級形態的變體。典型的長對話還有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等等。

      二、《莊子》中的“孔子對話”是對《論語》的戲仿

      在《莊子》那里,大部分的對話已經不再作為被記錄與復現的實體對象,而是作為邏輯論證的手段最終導向莊子預設的結論。換言之,對話的本質和功能于此都發生了變化,它是一種策略或工具,也是一種創作。

      為了論述自己已經持有的觀點,莊子設計了許多對話,如《養生主》中庖丁與文惠君的對話,《天道》中桓公與輪扁的對話,等等。這樣,一些被莊子引入對話的人,因之被迫成為了道家式的思想家,是莊子自身在對話中的投射;又或者歷史上從未真實發生過交談聯系的人卻在《莊子》中被放置到了一起,以服務于莊子現成的主觀意圖。可見,由于對話的虛構完全服從于莊子先前預設的結論,所以交談中的雙方在結構上的地位并不是對等的,其中一方實際上已經單獨掌握了所謂真理,而另一方的功能則只在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對方說出真理,并從中受教。因此,這樣一問一答的對話本質上是一種問答體,用于表述已經獲得的、無可辯駁的真理,真理并不是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中誕生的。

      盡管如此,虛構對話仍然比直陳真理性的結論更具說服力,更加富有成效,它的特定場景會誘使觀者移情于對話中受教的那一方,進而肯定而不是置疑真理。可以說,虛構對話使結論的真理式呈現具有了隱蔽性,同時也保證了有效性。

      在莊子虛設的對話中,孔子常常作為主角出場,并被莊子賦予了身份的多樣性。譬如顏回和孔子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探討“心齋”: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

      仲尼曰:“齋,吾將語若!有心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

      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回曰:“敢問心齋。”

      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人間世》)

      這里,莊子將孔子和顏回的身份及其之間的關系平行移置于道家系統之中,并通過師徒對話,借孔子之口使道家思想得到表述與詮釋。在這個特定的對話場景中,道家思想式的話語與孔子的形象結合在一起,但這種結合本身卻又有一種反諷的張力與戲仿的效果,使結論的出現竟然因為孔子的身份地位而更加合理和可靠。

      莊子還根據“孔子問禮于老子”虛構了孔子向老聃求教的一系列對話。譬如:

      孔子問于老聃曰:“今日晏閑,敢問至道。”

      老聃曰:“汝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莊子·知北游》)

      可以看出,這一類的對話與前文談及的《莊子》中孔子與弟子的對話在結構模式上幾乎相同,都是一方已經先行并單獨掌握了道家式的真理,而另一方則通過不斷地詢問而誠服于對方的回答并從對話里受到教益。更為重要的是這兩種十分接近的結構模式中關系項的差異,亦即孔子身份的移換:他由傳教者變成了受教者,由導師變成了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莊子將孔子及其弟子納入了道家話語系統,使他們為道家代言,而其中師徒關系的兩種模式,也是莊子為了特定的目的而設計和虛構出來的。

      若將《莊子》中涉及孔子的交談抽離出來匯聚成集,就生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戲仿的《論語》,亦即莊子所謂的“重言”式(《莊子·寓言》)的“孔子對話”。如果說“蘇格拉底對話”在柏拉圖那里開始了由記錄到創作的轉變,那么相對應的,“孔子對話”也由莊子開創出了另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莊子和柏拉圖于體裁方面作出了相同的創舉。然而,莊子比柏拉圖走得更遠也更極端一些,莊子更多地利用了現實中孔子的儒家身份、孔子在儒家系統的地位以及儒道兩家思想的巨大反差。因此,相較而言,孔子作為《莊子》的主角比蘇格拉底作為《對話》的主角更加富有戲劇性。可見莊子是在有意地凸顯對話的虛構性,這種策略和柏拉圖的《對話》截然相反,但絲毫無損于達到同樣的效果。

      由于對話作為邏輯論證的手段而最終導向已經先行存在的結論,所以《莊子》中的對話往往具有獨白的性質,換言之,真理并不產生于對話。或許唯有如莊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辯才可以稱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秋水》)

      在這段對話中,論辯雙方的任何一者都無法控制對方的話語向何處發展,無法預知對話的結論或者對話能否擁有結論,他們在結構上的地位對等平衡并且勢均力敵。如果這是莊子所虛設的,那么他思維的過程本身出現了對話化,并與他所采用的對話體裁從本質上相協調。如果這是莊子所記錄的他和惠子之間的真實對話,那么莊子便從正面擬仿了《論語》。

      三、《聲無哀樂論》是“孔子對話”的擴展變體與主客顛倒

      如果將孔子的出場擴展替換為儒家思想的出場,便出現了“孔子對話”的變體。若又把儒家思想安排在“客”的位置,并作為被說服的對象,那么這無疑也是一種戲仿。

      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虛構了秦客與東野主人之間的問難論辯,以探討“聲”與“情”的關系。這種方法首先來源于漢大賦中的設為主客問答,嵇康將它運用于文藝理論的建構與布局。一主一客,暗示對話雙方從來都不是平等的。嵇康把自己的論點即“聲無哀樂”投射在東野主人身上,由東野主人為他代言,這種前定,預言了主人之為主人的合理性。他又設秦客來代言“聲音之道與政通”式的儒家色彩理論,表面上看是為自己的對立觀點提供了在場的機會,實則已經剝奪了對方的全部話語權力,因為秦客的功能只在于引發和對比,逐步使東野主人的觀點得到清晰而有力的展現。因此,思想具有了主人與客人的形象與地位,對話式的獨白具有了情節。

      除了各自的言論本身之外,嵇康幾乎沒有對二人交談時的情態作出任何描摹,每一段對語都是固定的開端,“秦客難曰:……”“主人答曰:……”,或“秦客問曰:……”“主人應之曰:……”。這便是主客問答體裁的結構模式,《聲無哀樂論》整體都在其中被組織起來。此外,借用的同時,嵇康舍棄了賦體中的“序”和“亂曰”,極力要使自己思想的展開呈現出對話的性質。

      《聲無哀樂論》還出現了兩種形式的引用。其一是主客雙方相互引用,這時嵇康使用的對話開端模式是“主人答曰:難云:‘……’”和“秦客難曰:論云:‘……’”,它不斷地在強調對話的存在。通過這種方式,嵇康使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自我理解,并進入了對方思想的內部,他將多層話語的相互嵌套,都納入了自己的聲音之中,使之處于同一個層面,并向同一個方向發展。其二是秦客對儒家言論的兩次引用,即文章開篇處,有秦客問於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和文章最后一段對語中,秦客問曰:“仲尼有言:‘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一始一終,使秦客的身份和身份的代言性更加清晰地凸顯出來。

      嵇康既然將文章命名為《聲無哀樂論》,就說明他虛構主客問答全然是為了更加有效地論證“聲無哀樂”。精心設計一段有著必然結論的對話作為“論”的手段與結構的載體,用對話來組織獨白并使獨白變得“循循善誘”,可見嵇康有著體裁上的自覺,對“論”的邏輯策略有著深刻的體認,這使嵇康不僅能從“論”的內容中更能在“論”的形式上發現自身的創造性存在。與莊子相比,嵇康對交談問答形式的使用更加純粹,更加簡約,也更加自覺,他的所謂主客是對交談雙方身份關系的抽象,他的虛構行為已經褪去了在莊子那里仍然存在的文學性與寓言性色彩而全然作為推理手段服務于“論”。

      四、結語——作為體裁的“孔子對話”所暗含的兩種發展趨向

      以上的這條線索便可以大致勾勒出作為體裁的“孔子對話”從回憶、記錄到自由創作并成為邏輯論證工具的轉變過程。

      然而,“孔子對話”體裁最初的那種形態與功能,即對交談場景的記錄,并沒有因為上述轉變的發生而消失,相反,它不斷地得到了創造性的重現與更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以及類似的筆記體便采用了和《論語》一樣的體裁。與其說這是直接地、有意識地師法或者模擬,不如說這是“孔子對話”這一體裁自身的客觀記憶。到了宋代,“孔子對話”的最初形態更是大規模地出現。譬如詩話,宇文所安提出這樣一種觀點,即,“詩話起初是一種口頭的和社交的話語形式,后來才變成書面形式;它記錄了口頭創作和社交場合的情況,或者試圖再現對這些場合的印象……許多早期詩話以及后來出現的一些最好的詩話皆以軼事和對詩歌的口頭評論為基礎”[2]395。因此,從客觀上說,詩話是對“孔子對話”體裁的模仿,即對交談場景的記錄與復現,它的源頭可以上溯到《論語》。不惟如此,在宋代,“無論是禪宗的‘話頭’,還是新儒家的‘語錄’,或者詩話,它們的形式、魅力以及它們獨特的權威性卻大都可以追述到儒家經典《論語》”[2]396。我們尤其可以看到,諸如程顥程頤的《二程語錄》、陸九淵的《象山語錄》、朱熹的《朱子語錄》等等,都是對“孔子對話”最初形態的延伸、呼應和師承。

      因此,作為體裁的“孔子對話”的發展實際上有兩條線索:一者是對交談的記錄,它以《論語》《孟子》類的語錄,《世說新語》類的筆記,以及詩話、宋代新儒家的語錄和禪宗語錄、公案、參話頭的貫穿而獲得了內在的界定;一者是用對話組織獨白,《莊子》和《聲無哀樂論》都是它的代表。

      對于作為記錄者的“孔子對話”作者來說,雖然隨筆而記的各個條目之間的布局是散漫的,但他所看到的并不是凌亂、破碎與斷裂,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完整的統一。就像宇文所安如是總結《論語》與其體裁形態的關系:“《論語》這樣的著作恰當和真實地把‘善’展現為一個真正善良的人的隨時隨地的樣子。從表面看,它必然是破碎的、不連貫的,其整體性只能到那個作出具體言行的人的內心中去尋找。”[2]397

      而對于作為設計者的“孔子對話”作者來說,孔子真實的身份、地位,是他們設計對話時所依憑和借重的最關鍵因素——無論在對話中孔子的形象出現了怎樣的反差抑或孔子被置于怎樣的位置上。

      孔子晚年自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我們可以反推孔子之前是常常夢見周公的,并以此作為對文化傳承使命的自我確證——“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論語·子罕》)。后來劉勰也說他:“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難見哉,乃小子之垂夢歟!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文心雕龍·序志》)這里暫且不必探討劉勰之夢孔子是真是假,單看他對“孔子之夢周公”的反思,他對“夢”的功能的認同,便可知劉勰的儒家理想。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模仿,并將孔子敘述夢的否定性反現方式轉變成了肯定性的直陳方式。因此,劉勰之夢“孔子將降大任于己”無疑也是“孔子對話”的一種特殊表征。

      雖然孔子門人在編纂《論語》時也和孔子一樣是“述而不作”的,但是由上可知,作為“孔子對話”最初文本的《論語》所隱含的豐富而深廣的體裁意味以及它所允諾和開啟的無限的創造力與思想力。

      [參考文獻]

      蘇格拉底語錄范文第2篇

      1、在我眼里的美人,不是傾城傾國的容顏,也不是妖艷性感的身材。真正的美人,是內心堅定而獨立,專業而有夢想,溫柔而不妥協的。外表是精致隨和,沒攻擊性,明亮晴朗。都說女人要內外兼修,但不要浮在面上的漂亮,而要淡然悠長的美麗。美的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欣賞,這才是美人。

      2、原諒他人的錯誤,不一定全是美德;漠視自己的錯誤,倒是一種最不負責的釋放。

      3、只要一個人還有追求,他就沒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夢想,一個人才算老。

      4、生命是一種緣,你刻意追求的東西,也許終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待的燦爛,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

      5、如果你把假期,休息日,所有的空暇都交給電腦,就別怪老天怎么不送個王子給你——就算王子要來迎接你,也首先要你出現在他視野中的。

      6、愛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于對方如霞光過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謝樹的冬殘,也有一個人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可以見證你的華采。

      7、愛成往事,只有時光會記得。回望過去的歲月,時光從身邊悄無聲息流淌。佇立在紅塵彼岸,眉眼凝盈,青絲如水,憑欄望,聽風吟,兀自的流連。一程山,一程水,年輪更迭中漸次抵達的蒼老,枯瘦了似水流年。

      8、人生猶如下棋。高者有遠見,低者只能看出兩三步。高者顧大局,謀大事,不以一二子為重,終以贏棋為目標。低者寸土必爭,結果辛辛苦苦屢犯錯誤,最后終究導致失敗。

      9、有人辱你,罵你,刁難你,誣陷你;你且夸他,贊他,捧他,慣著他。等慣出了爆脾氣,自然有人抽他,打他,罵他,收拾他。

      10、要知道一個男人愛不愛你,那還不容易嗎?愛你的那個人會給你尊嚴。什么樣的尊嚴?他讓你覺得自己高貴。

      11、唯有心靜,身外的繁華才不至于扭曲和浮躁,才能傾聽到內心真實的聲音。

      12、人生在世,總是有些空城舊事,年華未央;總是有些季節,一季花涼,滿地憂傷。許多事,看開了,便會峰回路轉;許多夢,看淡了,便會云開日出。學會思索,學會珍藏,微笑領悟,默默堅強。

      13、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蘇格拉底

      14、只有在落魄時才懂,愿拉你一把的人何其少。只有在最窮時才懂,再好的感情也難敵現實,人不貪錢卻都怕吃苦。只有在漫長生活里才懂,浪漫易忍耐難,人人能愛你卻少人愿忍你。這世上最要珍惜的是這三種人:雪中送炭的朋友、愿陪你走過貧苦的女人、樣樣都忍你的男人。

      15、有時候,你的一句話可以讓我回味幾天。有時候,你的一句話也可以讓我失望幾天。這就是在乎。

      16、時光如水,總是無言。

      17、原來歲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從我們的眼前消失,卻轉過來躲在我們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來改變我們的容貌。

      18、男人的四個優秀品質:毅力、勇敢、包容、智慧。什么叫毅力?別人認為痛苦的時候、看不見光明的時候,你看見了黑暗盡頭的光明。什么叫勇敢?當你勇敢的時候會奮不顧身。什么叫包容?把所有的是非恩怨擱你肚子里消化。什么叫智慧?不隨波逐流,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層面。

      蘇格拉底語錄范文第3篇

      蘇格拉底說過:“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國家豐厚的文化寶藏之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在我校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而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幾千年前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充分利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規范世人,治理國家,而且幾千年的歷史發展證明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有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這根準繩來約束我們的精神和靈魂,我們的民族會更加興旺,我們的國家將會愈發的飛黃騰達。

      道德講堂正是以此為主要內容,通過故事,講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通過身邊看得見、學得到的“美德”和“善舉”,宣傳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和孝老愛親的道德品質。我們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說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不斷提升道德素養,構建崇德尚善的社會氛圍,弘揚敬奉賢人的社會風氣。

      “緬懷先烈 做有道德的人。”接下來我結合“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典、講一個故事、談一番感想、送一份吉祥、行一個善舉”七個環節談談如何通過課堂開展道德教學。

      一、第一個環節:大家一起來高唱《公民道德歌》師生起立,伴隨著音樂感受公民道德歌,用歌唱的方式贊頌中國傳統美德,弘揚道德精神。

      二、第二個環節:看一部短片

      我們常說要有道德,那么有道德對我們的社會發展究竟有什么作用,我們來看看那些先烈有著怎樣的品質?通過短片想學生教育革命先烈們的美德,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抓住契機請同學思考一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能作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道德方面是否還有那些不足?

      三、第三個環節:“誦經典”、“講一個故事”和“談感想”

      高聲誦讀經典,講明經典出處,白話譯文、經典含義、現實意義等,讓學生明確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偉大傳承,不僅是文明的傳承,還有中華美德的保駕護航。

      道德歌曲平靜我們的心靈,英雄事跡觸動我們的心靈,經典語錄凈化我們的心靈,經過這樣的靜心、洗心、養心、的過程,相信同學們一定有所感悟。讓我們一起踐行我們的道德感悟,用心收獲感動,用情傳遞感激,用行回報感恩,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真誠地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道德的傳播者,踐行者和受益者。洗滌心靈,感悟道德,從而踐行道德,這是我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根本宗旨。

      四、第五個環節:發善心。

      “每個人都有一扇‘道德心門”, 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核心的“小善小德”,激發著每個人“仰望星空”的渴望,成為人們勵志追求的人生新高度。榜樣就在身邊,平凡彰顯偉大,我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堅定理想信念,勇于創新,在平凡的崗位上正氣實干。勤勞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善良是我們的處事之道。通過這些學習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

      學生通過紙張上的文字,記錄下心路歷程,用文字書寫著內心的感受,傳遞和繼承著中華傳統美德,用實際行動擔當起民族的未來。真心希望華夏民族的每一個人,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勤勞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無論如何作為紅旗中心校的學生。希望大家能夠做到:

      做一個孝順懂感恩的紅旗人,

      做一個文明有禮貌的紅旗人,

      做一個自信有擔當的紅旗人。

      五、最后一個環節:送吉祥。

      蘇格拉底語錄范文第4篇

      關于朋友的英文名言 語錄

      1) A friend without faults will be found.沒有十全十美的朋友。

      2)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君子之交淡如水(字面:朋友之間有所界限 才能讓友誼之樹長青)。

      3)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 人生沒有了朋友就猶如失去了陽光。

      4) Without words, in friendship, all thoughts, all desires, all expectations, are silent joy and sharing.在友誼里,不用言語,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無聲的歡樂中發生而共享了。 --(黎)紀伯倫

      5) A man should keep his friendship in constant repair. 只有經常“澆灌”,方能保持友誼天長地久。

      6) A man should keep his friendship in constant repair. ---Samuel johnaon, British writer 人應該經常維修友誼。 ---英國作家 約翰遜

      7) A true friend is for ever a friend. ---Grorge Macdonald, British novelist 真正的朋友是永遠的朋友。

      8) Admonish your friends privately, but praise them openly. 告誡朋友要在私下里,但是夸獎朋友要公開。

      9) Animals are such agreeable friends --they ask no questions, they pass no criticism. ---George Eliot, British novelist 動物是極易相處的朋友,它們不提問,也不批評。 ---英國小說家 艾略特 關于友誼的英語名言

      10)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Benjamin Franklin, American pesident 選擇朋友要謹慎,換朋友更要謹慎。 ---美國總統 富蘭克林

      11)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 選擇朋友要審慎,摒棄更要審又慎。

      12) Happiness is a perfume you cannot pour on others without getting a few drops on yourself. 幸福猶如香水,你不可能潑向別人而自己卻不沾幾滴。——Emerson

      13) Happiness is when the need of sincere friendship, especially in times of trouble幸福的時候需要忠誠的友誼,患難的時刻尤其需要。 --(古羅馬)塞涅卡

      14) He that will not allow his friend to share the prize must not expect him to share the danger.---Aesop, Ancient Greek fable writer 不肯讓朋友共享果實的人,不要指望朋友與他共患難。---古希臘寓言作家 伊索

      15) Hypocritical friendship is like your shadow; when you are in the sun, it will closely follow you, but once you go into the shadow, it will leave you.虛偽的友誼有如你的影子;當你處在陽光下時,它會緊緊地跟著你,但你一旦走到陰暗處時,它立刻就會離開你。 --(英)培根

      16) In prosperity our friends know us; in adversity we know our friends. 在順境中,朋友結識了我們;在逆境中,我們了解了朋友。——C.Collins

      17) It is impossible to love and to be wise. 愛令智昏。——Francis Bacon

      18) Life can’t live without friendship, but to get the true friendship is not easy; friendship is always needed loyalty to sow seeds, with passion to irrigation, using

      19) Because friendships enhance our lives,it is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m. 培植友誼十分重要,因為友誼能提高生活的價值。

      20) Betraying a trust is a very quick and painful way to terminate a friendship.---Ralph Waldo 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背信棄義會迅速而痛苦地斷送友誼。---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

      關于朋友的英文名言 摘抄

      1) It is well that there is no one without a fault, for he would not have a friend in the world . 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 想交沒有錯誤的朋友, 你就沒有朋友。

      2) It is only the greathearted who can be true friends; the mean and the cowardly can never know what true friendship is. 只有偉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平庸和怯懦之輩決不可能了解真正友誼的含義。

      3) No man can be happy without a friend, nor be sure of his friend till he is unhappy. 沒有朋友的人不會幸福,不處逆境不能識別朋友。

      4) Nothing makes the earth seem to spacious as to have friends at a distance; they make the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遠方的朋友能使世界變得非常寬闊; 他們組成了經緯度。

      5) Of our mixed life two quests are given control: food for the body, friendship for the soul. 在復雜的生命中, 有兩點要牢記:為生存需要吃飯, 而心靈需要友誼。

      6) The best that we find in our travel is an honest friend. He is a fortunate voyager who finds many. 旅行中最愉快的事是交到一個真誠的朋友。

      7) I know not whether our names will be immortal; I am sure our friendship will. 我不知道我們的名字能否永垂不朽; 我敢說我們的友誼會與世長存。

      8)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得朋友難,失朋友易。

      9) A friend is never known till a man has need.需要之時方知友。

      10) 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患難見真情和患難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

      11) A friend is a second self. 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12) if you would be loved, love and be lovable. 想被人愛,就要去愛別人,并讓自己可愛。 ——Benjamin Franklin

      13) Don’t ask others to also do not allow others to do the dirty things, as a principle of friendship既不請求別人也不答應別人去做卑鄙的事情,為友誼的一項原則。 --(古羅馬)西塞羅

      14) Don’t try to win a friend by presenting gifts. You should instead contribute your sincere love and learn how to win others’heart through appropriate ways.---Socrates,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不要用饋贈去獲得朋友,你必須奉獻你誠摯的愛,學會怎樣用適當的方法來贏得別人的心。---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

      15) Friendship is like money, easier made than kept. 友誼如金錢一般,容易得到卻不易保持。 ——Samuel Butler

      16) Friendship is the biggest effort and a friend to show our flaws, but he saw his own defects友誼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個朋友展示我們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法)拉羅什夫科

      17) Friendship is the golden thread that ties the hearts of all the world. 友誼是一根金線,把全世界的心連在一起。 ——J.Evelyn

      18) Friendship is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友誼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英)休謨 名人名言

      19) Friendship often ends in love, but love, in friendship—never 友誼常以愛情而結束;而愛情從不能以友誼而告終。——C.C.Colton

      20) A friend that you buy with presents will be bought from you.

      關于朋友的英文名言 大全

      1) We can live without our friends, but not without our neighbours。 生活可無友,鄰居不能無。

      2)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通向真愛的路從無坦途。——Shakespeare

      3) Friendships last when each friend thinks he has a slight superiority over the other。當朋友之間互相都覺得比對方稍稍優越時,友誼便能長久下去。

      4) He that has a full purse never wants a friend。 只要袋里有,不愁沒朋友。

      5) Do not speak of your happiness to one less fortunate than yourself。不要向不如你幸福的人說你自己的幸福。

      6) Friendship is love with understanding。友誼是愛加上諒解。

      7)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有一道隔墻會保持友誼常青。

      8) Admonish your friends in private, praise them in public。在私底下要忠告你的朋友,在公開場合又表揚你的朋友。

      9) Friendship the older it grows the stronger it is。 友誼地久天長。

      10) I like a simple friend, who holds my faults like a looking glass before my face。我喜歡這樣的朋友, 他對我的缺點就像照鏡子一樣直言不諱。

      11) Friendship is the golden thread that ties the hearts of all the world。友誼是一根金線,把全世界的心連在一起。

      12) In prosperity our friends know us; in adversity we know our friends。 在順境中,朋友結識了我們;在逆境中,我們了解了朋友。

      13) Friendship is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友誼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14) Without confidence there is no friendship。 沒有信任,就沒有友誼。

      15) A brother may not be a friend, but a friend will always be a brother。 兄弟未必是朋友,而朋友總是兄弟。

      16) Friends may meet, but mountains never greet。朋友可相逢,高山永分離。

      17)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選擇朋友要審慎,摒棄更要審又慎。

      18) The friendship of a gentleman is insipid as water。君子之交淡如水。

      19) Set great store by friendship。情意重千斤。

      20) A friend exaggerates a man's virtue, an enemy his crimes。朋友宣揚人的美德,敵人夸大人的罪過。

      看了關于朋友的英文名言 還看:

      1.關于朋友的英語名言諺語大全

      2.關于朋友的英文格言

      3.關于朋友的英語名言警句

      蘇格拉底語錄范文第5篇

      關鍵詞:學生;預習提問法;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0-0308-01

      筆者認為,課堂提問出現“死水微瀾”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不善提問或問而不當。古人云,問之不切,則所聽之不專。可見“問”的重要性,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聽得“專”,提高課堂效率,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提問方法。提問法是一個歷史悠久,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我國古已有之:《論語》作為一部言語錄,全書記載孔子師徒談話一百余次,其中有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等形式。在西方,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倡導的“產婆術”即問答法。由此可見,兩千多年前,中西方語文教學中就有了這種生動活潑的形式,這不能不表明提問法的價值及其在教學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1.提問法的作用

      1.1 有利于激發興趣,喚起注意,活躍思維,使學生養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問題的習慣。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當一個人對某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在課堂上,老師的提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注意力集中,大腦處于興奮狀態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從而對問題進行分析、反應,然后歸納整理并作出回答。例如教授《背影》時,教師提問學生:課文是描寫父愛的,為何不直接以“父愛”為題,卻用“背影”作標題?這激起學生很大興趣,教師引導他們快速回到文章,找出文中四處寫父親背影的文字,潛心閱讀,仔細分析,歸納得出:正是父親的背影讓作者明白父親對自己的愛。這樣,教師在引導學生作獨立認真的思考之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回答問題的習慣,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發展。

      1.2 有利于實現教學雙向交流,進而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課堂提問教學是一個雙向活動,不只是教師提問學生,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既有答問的任務,又有提問的機會,還有分辯的余地。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從教師到學生的信息傳遞,也有從學生到教師的信息傳遞,變教師“一言堂”為“群言堂”,教師可以獲得一定的教學反饋信息,隨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變教學內容和方法。同時,師生之間的交流,又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甚至“于無疑處有疑”,進而養成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以《荒島余生》為例,教師講解分析完后問學生,就這篇文章,還有什么看法或想法?有學生提問:這個故事是真的嗎,如果不是,作者寫它的目的何在?教師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得出結論:作者的目的是想借這個故事給人們一些啟示,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看法。這樣,就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產生幸福愉。

      2.學生預習提問方法的意義和價值

      2.1 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預習提問法對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很大。學習《孔雀東南飛》時,有學生提出:“劉蘭芝賢惠能干、才貌雙全,而且被遣回娘家后,馬上就有縣令、太守先后托人來說媒,但是這么好的人,為什么她的婆婆就是容不下她呢?從文中又不能夠發現她的婆婆有什么精神病。是不是因為她沒有生孩子呢?如果說是因為沒有生出孩子,那難道縣令、太守就不擔心他們的兒子把劉蘭芝娶回家后,不生孩子,絕了他們的后嗎?”問題一提出,整個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都絞盡腦汁想找出答案。學習的興趣也上來了。預習提問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當然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時要激勵誘導,中肯評價。因為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帶有更大的個人色彩。學生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情感、經驗、眼光、角度去體驗作品,對作品做出有個性的反應,有想像力的反應。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不宜強求統一的標準答案。同時《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耍充分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評價要有利于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要求,采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評價的各種功能都不能忽視,但應充分發揮其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不應片面地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重在激發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熱情。”

      相關期刊更多

      草原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內蒙古自治區文聯

      酒世界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遼寧日報傳媒集團

      家用電器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成人在线播放va|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