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青樹下的小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樹的故事
我的爸爸好象一棵無比粗壯的大樹,從小到大,一直為我遮風避雨,阻擋強烈而刺眼的陽光,在郁郁蔥蔥的樹下發生了無數的小事,那些小事雖然平平淡淡,卻有著特有的滋味。
在我小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的書,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感到小學生的一百篇童話》......通過這些童話書讓我知道了善與惡,真誠與勇敢,爸爸又好象一把萬能的金鑰匙,打開了知識的大門,讓我知道了中外偉人,還有科學家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遇到了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想辦法克服它。
爸爸不光對我的學習很關心,還對我的生活很關心,記得有一次,我在怡心廣場玩耍的時候,一不小心,從單杠上摔了下來,額頭還跌了個大青包,大青包立刻紅腫起來,疼得我哇哇大哭,爸爸知道了,趕緊把我抱回家,急忙從冰箱里拿出一大塊冰,為我冰敷,再用一些麻油涂在額頭上,不斷地安慰我要勇敢,要堅強,我看著爸爸累得滿頭大汗,焦急的樣子,我覺得自己也沒那么疼了。
人們都說母愛偉大,但“大樹的故事”足以說明,父愛也同樣偉大。
一、合理引導,刺激想象
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開天地》時,我讓學生觀察頭頂天,腳蹬地的圖畫,想象當時戰天斗地的情形,而沒有引導學生該從哪方面展開想象。于是有同學想到了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學想到了當時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開;還有的同學想到了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為什么還那么健壯?等一些與主題不符的,表面的東西。后來,我說:“同學們,開天地中也有許多故事,就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西天取經所遇到的困難相似?!庇谑峭瑢W們驚“哦”一聲,展開豐富的想象;想到了只手空拳打敗南疆欲神;一口氣把前來阻止分開天地的靈火神雀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從此再也不敢來搗亂;一腳踩死了引誘他的青蛙怪獸;還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鋨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對強惡決不手軟對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現出戰天斗地的勇氣和誰與爭鋒的英勇氣概。
二、創造機會、多讓學生想象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機會就讓學生想象,只有在學生經常想象的環境下,一旦讓學生展開想象,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在本學期,我所教學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來講,由于是山村小學,不可能有現代教學條件,我總是多方位創設情景,讓學生根據課文意思,學生想象出了許多我沒有料到的,天真無邪的畫面,比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學生想出了民族小學的學生在大青樹下做游戲的場面并做畫《校園一角》,展現出了民族小學學生的豐富的課外活動。在教學完《風箏》一課后,學生展開想象或繪圖畫,或小組談話的方式把自己溶入課文之中,與課文中的孩子一起讓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們一起高興,一起瘋狂、一起懊喪、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隨時培養,在后面的教學,學生展開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飯,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一想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們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其它一些書上沒有的畫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著,蛇懶洋洋地爬著,黑熊在春天跑步,東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們在秋天采摘著山葡萄、木耳;挖參的人群在深山中尋找著寶貴的人參。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爛漫的畫面從而加深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渲染,讓小讀者更加熱愛小興安嶺,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段詞語教學;直觀化教學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關鍵基礎在于正確理解詞語,但是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形象階段,所以,理解詞語最有效的方法并非是教師的口頭講解,也不是就詞解詞,而是為其建立直觀豐富的表象。那么,怎樣才能夠充分利用直觀法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詞語呢?
一、在直觀化教學中體會詞語意義
1.借助直觀插圖,體會詞語意義對于中低段小學生而言,直觀思維較為敏感,可以就此引入直觀教具,為其提供更豐富的學習以及感知機會。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以及視頻等相關信息,也可以借助詞語卡片進行調度展示,還可以根據插圖講述詞語故事等,這些都有利于生成更豐富的詞語學習資源,能夠使學生立足于不同的視角體會詞語的本真含義。以統編版語文教材為例,在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時,可先借助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要求學生在文本中找到與圖片相對應的詞語,比一比誰找得又快又準。在圖片的引領下,學生回歸文本閱讀,課堂氛圍既緊張、又活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融入學生群體,為其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同時也帶領學生進行篩選,幫助學生體會。在展示環節,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踴躍發言。有學生說:第一幅圖片擁有鮮艷的色彩,這一點和“絢麗多彩”極其匹配;也有學生看到校園中的國旗,自然能夠關聯起文本中的詞語“飄揚”和“敬禮”;還有學生說,圖片中的校園內有大青樹和鳳尾竹,不僅能夠聯想到“古老”“影子”等詞語,還仿佛能夠聽到敲銅鐘時所發出的悠遠的“當,當當”聲音?;趫D片展示的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從文中找出與其相對應的詞語,這是一種能夠有效聚焦學生注意力和興趣的舉措,因為詞語本身具有特定的情境屬性,只有將其置于畫面中或者語境中,才能直觀地揭示其意義,為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心理感知和情感體驗。
2.借助直觀畫面,體會詞語意義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一部分概念性的詞語或者抽象性的詞語僅僅依靠工具書或者動作表達,學生仍然不能理解其真正含義。在這樣的情形下,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與其相對應的畫面,為其建立豐富的表象,有利于學生形象化地理解詞語,突破學習難點。如在教學統編版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時,出現了“壯觀”,這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學習難度極大,而且僅僅依靠肢體動作也難以解釋清楚,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體會到這一詞語的含義呢?筆者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呈現了一段天安門廣場的視頻資料,當學生觀賞到整齊劃一的隊形、響亮的口號以及催人振奮的國歌時,不需要教師過多的口頭講解,也能夠直觀地體會到“壯觀”的含義。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詞語原本的抽象狀態,不僅降低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難度,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在直觀化教學中理解詞語意蘊
1.在直觀化教學中感悟詞語意蘊在進行文本鑒賞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關注其中的關鍵詞,并對此進行解讀,最好是能夠建立多元化的探索渠道幫助學生強化感悟,體會詞語的意蘊。組詞、造句以及辨析都是有效的詞語學習方法,當然也需要教師給出創意設計以及正確引導,這樣學生才能夠結合自身的認知基礎展開有效的學習操作,積極推進自主探索式詞語學習過程。在組織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思維,不僅能夠突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能夠為其帶來更深刻的教學啟迪。例如,在教學《搭船的鳥》時,首先由教師范讀,然后從中梳理出一些典型詞語,學生自主解讀其詞義,并完成組詞造句,如“翠綠、翅膀、靜悄悄、沖”等,有學生給出詞語解釋:“翠綠”就是一種青綠色,如同翡翠一樣,在翠鳥的身上有很多青綠色的羽毛,看起來非常鮮艷;“靜悄悄”展現了翠鳥的安靜狀態,也能夠與之后的捕魚場面形成對比。也有的學生使用“翅膀”進行造句,還有的學生利用“沖”字進行組詞。為了深化學生對詞語的感悟,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設計詞語填空,引導學生聚焦于翠鳥的外形以及捉魚等方面的描寫。當學生已經具備文本閱讀的基礎之后,自然能夠給出正確的答案,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其對詞語的感知。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不僅帶領學生梳理詞語,并進行分析和解讀,還提供了組詞、造句等有效的學習體驗機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思維,而學生也能夠在對比學習之后了解詞語的應用范疇,準確把握其含義。
2.在直觀化教學中理解詞語意蘊每一個詞語的意思并非唯一,置于不同的語境中會存在語義的差別,即使是相近的詞語,細微差別仍然存在。對于低段的小學生而言,在原有理解的基礎上感知詞語的新意,是其準確理解詞語含義的關鍵一步。以《樹和喜鵲》的教學為例,需要學生理解的關鍵詞就是“孤單”,而且文中的泡泡提示也做了明確說明。上課之前,學生對“孤單”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并不了解詞語的內在含義。所以,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將詞語拆開,使他們感受到“孤”和“單”是兩個意義相近的字,然后再回歸句子和語境深化理解:一棵樹、一個鳥窩和一只喜鵲,再加上三個“只有”,沒有誰和你說話,你自然會感到孤寂、沒有依靠。之后再帶領學生進行詞語情感遷移:想一想,哪些時候你認為自己非常孤單?學生很快打開了記憶的大門:爸爸媽媽都去加班,只留自己一個人在家,這時既無聊又害怕;同學們都去操場上上體育課,但是自己卻因為生病只得留在班級,此時既無奈又無趣……在教師的引領下推動了文字、現實以及情感的相互碰撞,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脫離了空洞刻板,也升華了情感,使“孤單”成為他們內心深處個性化的感受。
三、在直觀化教學中促進詞語積累
一、書寫展示臺。
(2
分)
我們的生活是美妙的,更是快樂的。
二、生字游樂場。
(15
分)
1.
為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標出。(4
分)
傣.族(dǎi
dài)
放假.(jiǎ
jià)
似.乎(shì
sì)
挨.打(ái
āi)
戒.尺(jia
jài)
碎渣.(chā
zhā)
打扮.(bàn
fēn)
糊涂.(dù
tù)
2.
讀拼音,寫詞語。(11
分)
(1)清
ch?n(
),小伙伴們穿著民族
fú
zhuānɡ(
),吹著
dí(
)子,在樹林里跳
wǔ(
)kuánɡ(
)歡。
(2)叔叔用樹
zhī(
)支起一個篩子,在下面撒下ɡǔ
lì(
),她捉到了一只
huī
qua(
)。
一、詞語大本營。
(20
分)
1.
比一比,再組詞。(5
分)
城(
)
荒(
)
鳳(
)
要(
)惹(
)
誠(
)
慌(
)
風(
)
耍(
)若(
)
2.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6
分)
(
)地聽著
(
)地歌唱
(
)地背誦
(
)的小學
(
)的灰雀
(
)的孩子
3.
補充詞語,經選擇恰當的填在下面的語境中。(9
分)
面紅(
)赤
鴉(
)無聲
披頭(
)發
手忙(
)亂
張(
)舞爪
眼疾(
)快
提(
)吊膽
口干(
)燥
(1)針對這個問題,兩人爭得(
),說的是(
),互不相讓。大家都(
)生怕他倆動起手來。
(2)一頭野豬(
)地向我們沖過來,李叔叔(
),拿起木棒一下子
就把它打跑了。
二、句子斗秀場。
(12
分)
1.補充句子。(3
分)
_________
____,歌聲振林樾。
,。
2.
照樣子,寫句子。(9
分)
(1)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清風一吹,他們。
(2)
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既然
,就。
(3)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寫擬人句)
微風
,在。
三、課文博覽廳。
(13
分)
1.《灰雀》講述的是
、灰雀和
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
。這個故事體現了
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6
分)
2.讀片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1)這一段寫的是
。(2
分)
(2)在這段話里,作者寫了
等幾種小動物。作者之所以寫這些小動物,是為了
。(1+2=3
分)
(3)你覺得這是一所
的學校。
(2
分)
六、口語交際吧。
(5
分)
暑假結束了,我們又走進了學校。見到了同學,和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在暑假
里的新鮮事吧。
七、閱讀大看臺。
(13
分)
穿透靈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發后,隨之而來的泥石流狂瀉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腳下不遠處的一個小村莊。農舍良田樹木,一切的一切都沒有躲過沖毀的(困難
劫難)。
滾滾而來的泥石流驚醒了睡夢中的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流進屋內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頸部。小女孩只露出雙臂,頸和頭部。及時趕來營救人員圍著她一籌莫展。因為對遍體鱗傷的她來講,每一次拉扯無疑都是一種更大的肉體(傷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雙親也被泥石流奪去了生命,她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當記者把攝像機對準她時,她始終沒叫一個疼字,而是咬著牙微笑著,不停地向救援人員揮手致謝,兩手做出勝利的
V
字型。她(堅信
相信)政府派來的救援部隊一定能救她??墒牵瑺I救人員傾盡全力也沒能從固若金湯的泥石流中救出她來。小女孩始終微笑著,揮著手,一點一點地被泥石流(掩蓋
淹沒)。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臉上洋溢著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著
V
字形,那一刻仿佛一個世紀,在場的人含淚目睹了這莊嚴而又悲慘的一幕。世界靜極,只見靈魂獨舞。
死神奪去人的生命,卻奪不去——生死關頭那個
V
字所蘊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靈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邊緣蘊含著震撼世界的力量,讓人生所有的苦難如輕煙般飄散。
世界上最堅強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難中的微笑。
1.在括號內選擇合適的詞。(2
分)
2.“V”字型代表______,“莊嚴而又悲慘的一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3.你是怎么理解“世界靜極,只見靈魂獨舞”這句話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再讀一讀題目,思考:為什么說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靈魂”的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穿透靈魂的微笑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3
分)
八、妙筆生花。
(20
分)
猜猜他是誰
請同學們選擇一位你熟悉的同學,用一段話寫一寫他的特點,然后讓同學們猜一猜他是誰。
參考答案:
一、略。
二、1.
dǎi
jià
sì
ái
jia
zhā
bàn
tù
2.(1)晨
服裝
笛
舞
狂(2)枝
谷粒
灰雀
三、1.城市
誠實
荒野
慌張
鳳凰
微風
要求
玩耍
惹事
若是
2.好奇
婉轉
搖頭晃腦
可愛
歡快
誠實
3.耳
雀
散
腳
牙
手
心
舌
(面紅耳赤
口干舌燥
提心吊膽
張牙舞爪
眼疾手快)
四、1.牧童騎黃牛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2.提示:符合例句特點,句子通順即可。
五、1.
列寧
一個孩子
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
2.(1)民族小學的學生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游戲的情景。
(2)鳥兒
、蝴蝶、松樹、山貍
表現民族小學非常和諧,充滿快樂、祥和的氣氛。
(3)示例:快樂(美麗、團結)
六、略。
七、1.劫難
傷害
堅信
淹沒
2.
V
字形代表[信念和精神]莊嚴而又悲慘的一幕是指穿透靈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邊緣蘊含著震撼世界的力量,讓人生所有的苦難如輕煙般飄散。3.
此刻,世界一片靜默,只有小姑娘內心蘊含的信念和精神,那苦難中依然微笑的堅強不屈的靈魂在閃光。4.
小女孩的微笑蘊含的堅強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印刻在人們心中,所以這微笑是穿透靈魂的。5.
一
個小朋友能用微笑去面對死亡,其實是很勇敢的事,我覺得那個微笑包含著她對拯救她的人的答謝,更是她相信會有人來拯救她,雖然失敗了,但是她知道在場的所有人都已經很努力了,現在她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用微笑去給所有人打氣救其他人吧......
八、略。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
一、字音辨真假。
(為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標出)(4
分)
鑰.匙(yào
yua)
喇.
叭(
lǎ
cì)
靴.子(xuē
xi?)
凌.亂(lín
línɡ)
扇.風(shān
shàn)
挑.促織(tiāo
tiǎo)
頻.率(pín
bīn)
繽.紛(bīn
bīnɡ)
二、生字大盤點。
(2
12
分)
ɡuī
z?
pái
lia
jú
jīnɡ
花
水
tú
àn
xīn
w?n
jǐn
piào
張
郵
三、詞語快樂家。
(6
16
分)
1.
請你給下面的形近字組詞,并填入括號里。(4
分)
斜
料
(1)
這座房子的墻有點(
),必須趕快維修。
(2)
爸爸經常到圖書館找他寫論文所需要的(
)。
經
徑
(3)
路邊的樹林里有一條(
),特別的溫馨。
(4)
爺爺給我講起那次救援的(
),確實非常感人。
2.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6
分)
(
)的水洼
(
)的地毯
(
)的氣味
(
)的夏天
(
)的秋天
(
)的冬天
3.
按要求寫詞語。(6
分)
(1)
寫出描寫秋天的詞語:
(2)
寫出描寫冬天的詞語:
四、句子大世界。
(1
15
5
分)
1.
補充句子。(6
分)
(1)
停車坐愛楓林晚,。
(2)
,夜深籬落一燈明。
(3)
荷盡已無擎雨蓋,。
2.
照樣子,寫句子。(9
分)
(1)
每片法國梧桐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像。
(2)
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它把紫色給了葡萄,
(3)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事一曲豐收的歌。
秋天的雨,帶給。
五、課文回放站。
(1
15
5
分)
1.
讀《山行》回答后面的問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1)
這首詩寫的是
季節的景色。(1
分)
(2)
“生”的意思是
。(1
分)
(3)
說說你對“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钡睦斫狻?2
分)
2.
《秋天的雨》是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這幾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的。(3
分)
3.
讀片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我走在院墻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每一張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相反,很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我一張一張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里變得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歡跳著、歌唱著??
要是不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
(1)
說一說加點詞語的意思。(2
分)
凌亂:
(2)
從哪里可以看出門前水泥道的美?用比劃出相關的句子。(3
分)
(3)
“要是不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毕胍幌搿拔摇睘槭裁聪胍叩暮苈?(3
分)
六、閱讀瞭望塔。
(1
13
3
分)
秋天來到我家院子里
我家的院子里種著各種花草樹林,中間有一條石徑,通向我家的住房。院子外面有一幢幢房屋,遠處聳立著高大挺拔的樹木。
秋季里的一天,我和林林在樹下做完功課,沿著石徑走到院子里。迎面吹來一陣秋風,使人覺得氣爽神怡。再往前幾步,一簇簇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們爭艷斗麗,有白的、紅的、墨綠的,大大小小,色彩斑斕。我俯下身子,湊近花叢聞了聞,一股清香頓時沁入我的心脾。旁邊是一排冬青樹,經過幾陣秋雨的洗濯(zhuó)
,越發顯示出它們旺盛的生命力。一片片樹葉綠得發亮,真是名副其實的“冬青”。右邊的柿子樹上綴滿了沉甸甸的柿子。這些紅得透亮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紅燈籠,在繁密而又茂翠的冬青樹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艷可愛。秋風吹過,一個個“小紅燈籠”輕輕地搖曳起來,閃爍著紅光。同時,那一片片梧桐樹的枯葉在秋風中紛紛飄落下來,好像滿院都是飛舞的彩蝶。
我偶爾抬頭,啊,天空多么高,多么藍!一片片薄紗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動
著,好像留戀著人間美麗的秋色,不愿離去。這時,林林對我說:“你看,那兒的松樹多好看啊!”我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靠著圍墻邊的幾棵青松,在陽光下更加郁郁蔥蔥,生氣勃勃。我還看見在青松旁邊的幾棵紅楓呢!那經霜的楓葉火紅火紅的,好似天邊飄蕩下來的一片紅霞。
秋色多濃呀!我家院子里一派迷人的秋色,哪怕看一眼,也叫你心醉!
1.
根據劃線句子的意思寫成語。(2
分)
2.
這篇短文主要寫的是(4
分):
3.
作者介紹了哪幾種花草樹木?(3
分)
4.
通過仔細讀文,你體會到了什么?(4
分)
七、習作展示廳。
(5
25
分)
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事情,如果我們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記下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那我們就寫一則日記吧,可要注意日記的個好似喲!
參考答案:
一、yào
lǎ
xuē
línɡ
shān
tiǎo
pín
bīn
二、規則
排列
菊
晶
圖案
新聞
緊
票
三、1.(1)傾斜
(2)材料
(3)小徑
(4)經過
2.亮晶晶
彩色
好聞
炎熱
涼爽
寒冷
3.
示例:秋天:層林盡染
秋高氣爽
天高云淡
冬天:
銀裝素裹
寒風刺骨
天寒地凍
四、1.(1)霜葉紅于二月花
(2)只有兒童挑促織
(3)菊殘猶有傲霜枝
2.提示:符合例句特點,句子通順即可。
五、1.(1)秋
(2)產生、生出(3)詩人走著走著卻停下了車,停車是因為喜愛傍晚時分的楓林景色,那楓葉經過寒霜的洗禮,在夕陽的映照下,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2.
秋天繽紛的色彩
秋天的豐收景象
深秋中各種動物、
植物準備過冬
3.
(1)不規則
(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3)因為“我”喜歡著鋪滿梧桐葉的水泥路,喜歡這美麗的秋天。
六、1.沁人心脾
秋高氣爽
2.秋天我家院子里的美麗景色。3.
冬青
柿子樹
梧桐樹
青松
楓樹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的活動。課堂上一切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繞教材、教師轉,先教后學的教學機制,使得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這種傳統教育造就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下喪失了學的獨立性和獨立品格,自學能力低下。
針對這一現象我國著名學者黃克劍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人,教育不是既定劃一個的筆墨,用劃一的教材和方法,把受教者加工成劃一的‘標準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獨特的天賦、氣質、秉味,以對于他們各自說來最恰當的方式,把他們成全為合于他們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養和創造精神的人”。
黃先生的這一觀點正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鑒于新課程的教學思想和觀念極富有創見性,發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認真學習研究了新課程理論知識后,就把這些嶄新的教學觀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重新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并以此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活動模式:
一、以學生為主體。大膽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輕松的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學習。傳統的小學課堂,要求學生身子要坐直,雙手要放在桌上,發言要舉手,不準講話,正是這些課堂行為規范,給予學生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所以教師要解開束縛,建立教學民主,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教師要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精講少講,騰出1/3到1/2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操作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幾種教學組織形式。此外還根據具體的實際需要選擇和組合運用多種形式,從而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主動活動的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充分發揮出教學效益。
二、以多向互動合作為手段,積極嘗試自主學習途徑
多向互動合作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合作。生生互動合作和生師之間的互動合作。它是學生學習過程自主性發揮的獨特表現,正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多向互動合作策略正是在這種新教學觀指導下產生,發展的。
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提的問題成為教師的資源,從而實現多向互動合作,如,教“中國石”8、9自然段時,我在學生初讀這兩節后,讓學生主動言說,質疑問難,學生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就提出了許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問題:如“中國石”屢屢奪魁,為什么只有它屢屢奪魁呢?為什么排長專門騰出一個抽屜放“中國石”?就這么區區一塊小石頭,為什么在我孤獨寂寞的時候能給我溫暖和快慰呢?“奉為至寶”是什么意思?等等,這些都是教學的寶貴資源,我及時加以開拓,運用使課堂教學教達到互動。同時在課堂上,我注重讓學生提“兩種問題”的教學方法,使師生,生生和生師之間產生互動。一類是學生自己弄懂了用來考別人看是否能懂的問題,可說:“我考考大家……”,另一類是學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問題,用來請教同學或老師,可說:“我請教大家……”這樣,教師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思者和聽者,從而為多向互動合作教學策略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行多向互動時還應提倡生生之間兩兩互動或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包括組內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和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的內容可以是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問題解決,互相競賽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等。
三、以探究為目的,培養求異思維激發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涵,答案并非只有一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要鼓勵學生啟迪智慧,換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導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對教師的講解歡迎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反駁意見。如:我在教“窮人”第一自然段時,就提了這么一個問題:“五個孩子為什么能在海風的呼嘯聲中睡得那么熟?”有的學生說:“憑我的經驗,家里只要有一個大人在,我就能安然入睡,”有的學生說:“因為他們晚飯吃得飽,所以他們能睡得很香?!庇械膶W生說:“五個孩子白天玩累了,所以晚上睡得很香。”有的學生說:“桑娜很勤勞,雖然外面寒風呼嘯,家里卻很溫暖而舒適,五個孩子當然睡得熟。”也有的學生這樣說:“孩子們還小,家里少了一個大人,他們似乎還不那么在乎。”學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錘定音,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四、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疑”源于思,它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引線,進步的向導。思維活動始于發現問題。它是對一些問題產生了渴望了解、或解決的需要后才開始的。要是學生認識深入,就要啟發學生多疑多問。
怎樣讓學生學會質疑呢?教師在教學中,應逐步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學生的發問能體現學習語文得“個性”特點,比如,可以從課題發問;從標點符號和詞語的特別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義方面發問;從句子和課文內容本身前后有沒有矛盾方面發問。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凡事問個為什么的習慣,使他們明白多疑多問是好學深思的一種良好學習品質。在預習中要讓學生提出并討論通過學習都還沒懂的問題。凡是學生能發現的問題,要鼓勵他們大膽發問;凡是學生有可能發現的問題,要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
學生有疑了,又怎樣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維去達到無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結合上下文認真分析;三是結合生活經驗和課外閱讀的知識去解決。凡是通過努力能自己解答的問題,要啟發學生自己去解決。由于學生理解力、知識面不同,他們質疑的層次也存在差異,質疑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轉貼于
質疑總的分為理解性和懷疑性,由于學生知識面窄,生活經驗貧乏,閱讀理解能力還不強,提出的問題不可避免的帶有膚淺性和片面性,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做恰當的鼓勵、肯定,保護他們樂于發問的興趣和熱情。應使學生提出的問題初步達到深刻性和理解性。
理解性,即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思、查、問等手段達到懂,這是對理解的加深。如在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學生提出“人們還是向著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的站著、站著,好象在等待回來”這句話是含著人們怎樣的一種心情呢?這個問題問得深刻,讓孩子們能透過這句話去感受文章的中心。
懷疑性是對課文內容的懷疑或否定,如學《青蛙的眼睛》一文時,學生提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動得東西很敏銳,看靜的東西卻很遲鈍”中的遲鈍用詞不當。因為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應是“看不見”而不應是很遲鈍,這是課文內容的否定。這種問題更進了一層。
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哪些膚淺的問題,切忌武斷,更不能譏諷嘲笑,只要我們不斷的給與鼓勵,并循序漸進的誘導。學生不但樂于發現問題,而且還會善于發現問題。在學生提出的一個個問題中,你會看到他們在思維中閃耀的燦爛火花。
教師利用質疑問難,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積極的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學習和發現知識,開拓和創造新的知識領域。
五、在當前許多學校都存在一種教學條件跟不上教學改革的現象,教學改革要求學生要通過視覺、聽覺同時感知課文內容,而現在書本上講到的地方,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去看過或者從其它途徑事先了解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課堂上用課件展示,沒有條件的農村學校呢?他們怎么讓孩子感受到當時的場景?所以使得許多語文課堂變成老師的說教,沒有真正讓孩子感受到當時的場景。如何讓山村的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呢?我認為想象是一個有效途徑,也許有老師會認不想象不見得真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那么你不防試試我用過的方法:
1、合理引導,剌激想象。
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盤古開天地》時,我讓學生觀察盤古頭頂天,腳蹬地的圖畫,想象盤古當時戰天斗地的情形,而沒有引導學生該從哪方面展開想象。于是有同學想到了盤古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學想到了盤古當時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開;還有的同學想到了盤古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為什么還那么健壯?等一些與主題不符的,表面的東西。后來,我說:“同學們,盤古開天地中也有許多故事,就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西天取經所遇到的困難相似?!庇谑峭瑢W們驚“哦”一聲,展開豐富的想象;想到了盤古只手空拳打敗南疆欲神;一口氣把前來阻止分分開天地的靈火神雀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從此再也不敢來搗亂;一腳踩死了引誘他的青蛙怪獸;還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鋨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盤古對強惡決不手軟;對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現出盤古戰天斗地的勇氣和誰與爭鋒的英勇氣概。
2、創造機會、多讓學生想象。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機會就讓學生想像,只有在學生經常想像的環境下,一但讓學生展開想象,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在本學期,我所教學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來講,沒有現代教學條件,我總是多方位創設情景,讓學生根據課文意思,想象出了許多我沒有料到的,天真無邪的畫面,比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學生想出了民族小學的學生在大青樹下做游戲的場面并做畫《校園一角》,展現出了民族小學學生的豐富的課外活動。在教學完《風箏》一課后,學生展開想象或繪圖畫,或小組談話的方式把自己溶入課文之中,與課文中的孩子一起讓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們一起高興,一起瘋狂、一起懊喪、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隨時培養,在后面的教學,學生展開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飯,在教學《美國的小興安嶺》一課時,一想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們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其它一些書上沒有的畫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著,蛇懶洋洋地爬著,黑熊在春天跑步,東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們在秋天采摘著山葡萄、木耳;挖參的人群在深山中尋找著寶貴的人參。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爛漫的畫面從而加深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渲染,讓小讀者更加熱愛小興安嶺,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