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穿刺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一路走來,從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歷經早期的黑陶,半坡、廟底溝、馬家窯、半山、馬廠的彩陶文化,秦代的陶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六大窯系”,元青花與清代的琺瑯彩等。不同朝代的陶瓷藝術風格迥異并大放異彩,在中國傳統文化別是傳統工藝美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不但在傳統文化上為中國添彩,在經濟上也是古代中國對外交往的“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貨物。
二、傳統陶瓷的藝術形式
中國傳統陶瓷的藝術形式主要表現在陶瓷的造型樣式和裝飾紋樣兩方面。中國傳統陶瓷有著自身獨特的整體風貌和各個歷史時期及地區的風格特點,有著新穎的形式和特定的藝術內涵,在世界陶瓷藝術發展史上擁有一致的贊譽和高度的評價。陶瓷藝術的本質特征體現在陶瓷造型和陶瓷裝飾上,二者完整地展現了陶瓷藝術的審美價值。
1.陶瓷造型陶瓷造型的“造型”一詞主要指陶瓷器物的形態和樣式,與廣義的“造型”有所區別,特指具有一定抽象特征的陶瓷器型。在中國傳統陶瓷中,各種不同的造型因時代、地域以及生活需要而形成。它們包含著生活美學、生活意蘊、生活習俗,滲透著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適應,并“物化”為具體的陶瓷造型形態。正因為如此,陶瓷造型是制陶人的藝術思想和文化修養的載體,也是某一時期文化特征的載體,體現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國傳統陶瓷造型從模擬開始,進而發展為象形取意的方法,通過長期延續和演變創造了許多優秀的陶瓷造型。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的長處在于能夠借助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形態以及人工的各種器物形態和樣式的啟發,發揮想象、開展構思,創造有別于“原型”的優美的陶瓷造型,甚至比“原型”更為美好、更為動人、更具特點;在完成造型的象形取意過程中不受“原型”的限制,而是根據所創造的陶瓷器物的特點,充分發揮作者的創造性,把個人對“原型”的觀察、理解、感受、愛好表現出來。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在我國傳統陶瓷藝術發展的很長時期內一直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方法,貫穿于各個不同時期的陶瓷藝術制作中。雖然在某些時候會有所調整和突破,但基本制作方法離不開象形取意這一制作理念。象形取意首當其沖的是漢字,中國漢字是最具代表的象形文字,制陶者在制陶過程中會將陶瓷器型與漢字匹配,以此區別其形態特點。如“由”字形的天球瓶、油錘瓶、玉壺春式瓶等,“甲”字形的梅瓶、雞腿壇等,“申”字形的橄欖尊、柳葉瓶、萊菔尊、鏈子觀音瓶等,大都是根據造型的大致輪廓、主體部分所處的位置與某字形相像而加以區分的。如果從深層的造型觀念來分析,漢字的造字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與陶瓷的造型方法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存在所謂的“通而同之”的造型意識。中國傳統陶瓷造型的名稱更明確地反映著這種象形取意的造型意識,如蒲錘瓶、石榴尊、葫蘆瓶、馬蹄尊、蒜頭瓶、紙錘瓶、燈籠罐、角簍罐等陶瓷造型樣式,都是以自然形態或者其他器物造型為基礎加以概括、變形、轉化而形成的。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是優秀的傳統,與國外陶瓷造型相比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含蓄、豐富,更富于情感表現,展示的是詩意的韻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陶瓷紋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幾何印紋陶,常見的紋樣有水波紋、米字紋、回字紋、方格紋、編織紋、云雷紋等幾十種。商代有饕餮紋、方格紋、回紋等。戰國時期有云紋、花瓣紋、鳥獸紋。六朝有鋪首紋、聯珠紋、蓮花紋、忍冬紋等。宋代陶瓷的裝飾方法多種多樣,有刻花、印花、繡花、畫花等多種,刻花、印花是傳統方法,繡花則是用針刺出花紋,畫花則為后來的繪瓷開創了新紀元;宋瓷的裝飾題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飛鳥蟲魚,紋樣秀麗、線條流暢,規矩的幾何紋很少,體現了清新、典雅的藝術特色。明代,我國陶瓷工藝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果說在明代以前我國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為主,明代以后則主要是白瓷。白瓷的發展為陶瓷工藝的裝飾開辟了廣闊的新天地,唐宋時期普遍采用的刻花、劃花、印花等方法已經逐漸衰落;畫花的裝飾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裝飾方法。
三、在現代海報設計中應用傳統陶瓷造型和紋樣的實例
1.陳幼堅先生與他的羅漢式瓷碗陳幼堅先生設計的海報作品《民以食為天》,其作品元素選自中國傳統飲食工具筷子和端莊的羅漢式瓷碗造型。設計表現形式采用正負形構成,為了更好地凸顯羅漢式瓷碗這一傳統造型而將筷子密集化處理,密集的中國筷子款式多樣,不但有傳統木筷、竹筷,還有現代的不銹鋼筷子等。圍繞著一口碗,留白的處理手法一下子抓住了所有觀眾的眼睛,把所有的視線都集中于一口瓷碗上,而這一空碗形象很好地體現了設計師的設計意圖,深化了主題“民以食為天”。密集多樣的筷子正映射出中國現實社會中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對于一個現代社會問題,陳幼堅先生采用幾千年來一直沿用的傳統材料,利用現代設計手法精彩地展現出來。碗的選擇更加說明設計師對傳統文化要有深度的學習和了解,如此才能恰如其分地在現代設計中發揮傳統素材所蘊含的傳統人文精神。
2.趙清先生與他的青花瓷趙清先生的海報作品《在中國》很直白地給人留下“中國”的概念。同樣的正負形構成處理,同樣的傳統陶瓷器物,趙清先生選用的“申”字形青花瓷,且不考慮與青花瓷里負形“CHINA”一詞有何隱喻,就曲線優美的“申”字形瓷器造型加上以制作精良著稱的青花瓷,直觀上就為觀者展示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精美和令人著迷的傳統文化精神。趙清先生的作品又一次把“陶瓷”推上了當代文化的海報設計前沿。
3.何見平先生的《中國》何見平先生的《中國》擁有傳統書法造型和中國風景畫的設計元素,其中同樣離不開蘊含大量傳統文化精神的陶瓷。圓潤的筆觸內含青花的云氣紋,使作者的設計意圖傳達得更含蓄。作品中國畫梅花的意味或許更多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委婉的視覺傳達。這是一件優秀的后現代設計作品,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它提醒我們在當下的現代社會生活中面對中國傳統文化問題時需要謹慎處理。
4.杭春暉先生的《蘋果電腦標志》2003年靳埭強先生就任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后大力倡導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特別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問題努力探究,因此就有了2004年的“靳埭強全球華人大學生平面設計大賽”這一隆重賽事,此賽事后來成為中國大學生平面設計的重要大賽之一,是一個有益于整個華人設計界的教育和學習平臺,而這一年的主題恰恰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此賽事最高獎項“未來設計師大獎”由當時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的杭春暉先生的海報作品《蘋果電腦標志》獲得。這件烙印明顯的后現代作品表達是現代科技在成為主流文化的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融合以及給人們帶來的新思考,或許也更想說明現代科技文明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新形式的繼承和發展。用蘋果電腦公司標志作為主要圖案在圖形處理上沒有什么新穎獨特的手法,只不過把標志主體部分換成了代表我國璀璨傳統文化的青花瓷圖案,那片藍色的葉子最耐人尋味。作品最終傳達出的是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深厚傳統文化的國家在現代科技面前正生發出新的嫩葉,完美地演繹了此次大賽的主題思想,獲得“未來設計師大獎”當之無愧。
四、結語
【關鍵詞】超聲引導;PICC置入術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8-0031-01
PICC是經外周靜脈中心置管,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中下1/3處,留置時間可長達1年,可減少反復靜脈穿刺所致的機械性靜脈炎,減少化療藥物或其他刺激性藥物對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滲漏導致的局部組織壞死[2]。在彩超引導下置入PICC技術,就是在彩超探頭的指引下進行靜脈穿刺,超聲能指導操作者對所要穿刺的靜脈做出全面地評價,可以在顯示屏上清楚地辨別動靜脈、走行、血管流速,測量血管內徑及深度,根據數據再選擇適合的靜脈進行穿刺,在操作中超聲技術為操作者提供正確的引導使穿刺直接準確。避免了肓穿所帶來的危險和并發癥[3]。我科自2010年2月開始與功能科配合,至2010年9月末共開展在彩超引導下行PICC置入術9例,目前,這項技術在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這項技術在我院的開展也填補了松原市的空白。現簡單談一下臨床體會。
1 研究對象
9例患者,其中女8例,男1例,乳腺癌5例,直腸癌2例,結腸癌1例,肺癌1例。年齡最大62歲,最小28歲,平均52歲。所用藥物其中5例為發泡性化療藥(表阿霉素),3例選擇5―Fu,另一例選擇足葉乙甙加卡鉑。PICC 管采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4F單腔靜脈導管。導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靜脈。選擇貴要靜脈5例,頸內靜脈4例。
2 方法
9例患者均在置管前與功能科進行預約,置管前通過彩超測量血管內徑及深度,血管的走行、血管管腔是否狹窄及管壁結構,靜脈通道是否存在阻塞或者狹窄等情況。最后根據測量結果選擇最佳的穿刺部位,在彩超探頭的指引下進行靜脈穿刺。
3 結果
本組9例患者中,導管留置時間最短35天,由于病人脫衣服時不慎將導管脫出,于下一個療程時在另一側頸外靜脈重新置管。最長留置時間185天,平均120天,均無并發癥發生。
4 討論
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大多要進行高濃度、高刺激性的藥物化療,靜脈損傷嚴重,一旦滲漏可造成組織損傷。隨著科技的發展,腫瘤治愈率的提高,病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傳統的鋼針穿刺到靜脈留置針,接著引進了中心靜脈導管(PICC),PICC的使用解除了對外周血管的刺激。該技術不受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具有操作安全、維護方便、創傷小、感染率低,留置時間長,不易脫落等優點[4]。病人可帶管在家或上班,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中心靜脈導管被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和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受到醫生和患者的普遍歡迎,但是有一部分上述病人由于血管條件本身就不佳,經過反復穿刺、多次化療后外周血管破壞嚴重,由于護士不能用肉眼看見或觸摸到這部分患者的外周血管,常規的PICC導管置入有一定的困難,對肥胖、水腫、反復化療及長期輸液血管破壞嚴重的患者存在置管成功率低的問題。對這部分病人需要一種切實可行的安全的PICC導管置入技術,那就是在彩超引導下置入PICC導管穿刺技術[5]。此技術就是在彩超探頭的指引下進行靜脈穿刺,超聲能指導操作者對所要穿刺的靜脈做出全面地評價,可以在顯示屏上清楚地辨別動靜脈、走行、血管流速,測量血管內徑及深度,管腔是否狹窄及管壁結構,還可以確定要穿刺的靜脈通道是否存在阻塞或者狹窄等情況。根據數據再選擇合適的導管型號,穿刺角度及適合的靜脈進行穿刺,減少了穿刺針在組織間潛行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和機械性刺激,避免反復穿刺所致皮膚,皮下組織及管壁損傷,從而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血栓形成[6]。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進而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另外也優化了穿刺部位,普通的PICC穿刺點大多在肘部,而彩超引導下PICC置入術穿刺點可以選擇在上臂,便于病人手臂活動,避免了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不輸液時可用衣袖遮擋,淋浴洗漱只需簡單包裹,不影響正常生活。同時也避免了過去盲穿所帶來的危險和并發癥,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 徐繼紅.張玲.劉艷萍等. 彩超引導下中心靜脈導管術置管成功50例〔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24:4235-4236
[2] 李愛芹.鄭善英. PICC管與靜脈留置針的臨床觀察[期刊論文] -中國中醫藥現狀遠程教育2010,17:122-123
[3] 陳萍;;B超引導下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的護理[J];現代實用醫學;2008年07期
[4] 崔雁玲.184例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效果分析[J]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0,203:80-81
1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
1.1患者因素:(1)新生兒及嬰幼兒 : 新生兒由于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靜脈輸液者有的是皮膚蒼白,有的是皮膚青紫,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頭皮,可見的血管很少,穿刺難度大,固定后易脫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響,使其易外滲。嬰幼兒由于哭鬧、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長都很緊張,無形中給護理人員增加了壓力,由于靜脈穿刺增加了難度;在輸液過程中小兒天性好動,難于固定易發生外滲,一旦發生外滲又難于表達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兒外滲多于成人,嚴重外滲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為功能減退,容易失控導致注射針頭移位,痛感減低,反應遲鈍,皮膚松弛,靜脈脆弱,增加了外滲的可能。
(3)無法溝通的患者
此類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鎮靜劑或處于昏迷的患者。此類患者由于煩躁、感覺和知覺障礙,容易發生外滲。
(4)重lunwen. 1KEJIAN. COM提供寫作論文和發表服務,歡迎您的光臨癥患者:休克、嚴重脫水、病危的患者,此類患者由于微循環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發生外滲。
1.2藥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藥物如化療藥物、甘露醇、鈣劑,縮血管藥物如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的高危藥物,這些藥物一旦外滲,將會發生嚴重的后果。
1.3疾病因素:(1)癌癥是外滲的危險因素,這是因為癌癥患者反復接受化療,靜脈脆弱,難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發生外滲。(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謝障礙,血管硬化,也容易發生外滲。(4)靜脈壓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靜脈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發生外滲。
1.4技術因素:護理技術缺陷造成外滲的情況:(1)沒有經驗,對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沒有定時巡視靜脈通道。(3)護理人員知識缺乏,對藥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鋼針,據有關文獻報道鋼針外滲是留置針的2倍。(5)用敷料覆蓋穿刺部位,影響外滲的觀察。(6)在遠端小靜脈用力推注藥物。(7)使用輸液泵,在一個部位長時間輸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外周靜脈較中心靜脈容易發生外滲;靜脈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縮,血管內壓力增加容易發生外滲;關節、皮下組織少的部位由于活動度大,易外滲。
2靜脈輸液外滲的機制
(1)血管受到藥物的化學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發生了改變,另一方面通過藥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癥介質的釋放以及使血管內壁受損通透性升高,從而引起炎癥反應。(2)藥物持續滴注,膠體滲透壓降低。(3)液體靜壓增加。(4)繼發感染,因細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癥細胞的聚集及炎癥介質的釋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發生組織水腫。
3靜脈輸液外滲的臨床表現及后果
一般表現為腫脹、脹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為燒灼、刺痛,局部紅腫,回抽無回血,或局部水皰,皮膚發黑發硬,形成潰瘍。患者將經歷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創傷,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對患者、家屬、醫護人員產生壓力和擔憂,嚴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殘疾,引起醫療護理糾紛。
4靜脈輸液外滲的預防
4.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高靜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針見血,穿刺時避開關節,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針頭,采用保護性約束,有家屬陪伴的教會家屬正確的照顧方法,已發生外滲者不在此處遠端再做穿刺,同一靜脈盡量避免多次反復穿刺。
4.2選擇合適靜脈:正確地選擇靜脈,有計劃地使用靜脈,一般由遠端到近端,兒科病房和意識障礙、病危的患者,化療時盡量使用留置針,使用留置針時選擇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針導管柔軟,不易損傷血管,輕微活動不會發生外滲,而且留置針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復穿刺,保護了血管。
4.3掌握lunwen. 1KEJIAN. COM提供寫作論文和發表服務,歡迎您的光臨藥物的性能、特點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注意輸入藥物的濃度及速度,持續輸入多巴胺、間羥胺時,應用留置針建立2條靜脈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用甘露醇時局部熱敷或提高藥物的溫度,使血管的通暢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時必須確保針頭在血管內才能滴入藥物。
4.4加強責任心、多巡視:特別是危重患者,巡視時要檢查輸液部位;輸液過程中患兒出現哭鬧,一定要檢查注射部位,發現藥物外滲如果是高危藥物,立即更換注射部位;輸注化療藥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組織壞死的藥物時,要進行床頭交接班。
4.5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針的好處,保護留置針的方法;在輸注高危藥物時要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要求患者盡量減少活動,并指導患者及家屬自我觀察,如果出現注射部位疼痛、腫脹,及時向護理人員報告。
4.6正確拔針:輸液完畢,擰緊調節器,除去膠布,快速拔針,在針尖即將離開皮膚的瞬間,迅速用干棉簽沿血管方向按壓穿刺點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為止,一般為5~10 min,切忌在按壓處來回揉動,按壓的力度要適中;正確拔針可避免血管損傷,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輸液時發生滲漏。
5護理對策
5.1小范圍外滲: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輔助治療的藥液,可以用濕熱敷,或用95%的酒精、95%的硫酸鎂濕敷,腫脹很快會消退;如果所剩的藥液不多,可以一邊觀察,一邊濕敷,如不在繼續外滲,可以堅持到輸液完成;輸入的藥液為血管活性藥,局部腫脹雖不明顯,但發紅、蒼白、疼痛明顯的,必須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續濕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5.2大范圍外滲:輸入的藥液為刺激性大的藥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動,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鎂或95%的酒精持續濕敷,配合理療,局部封閉,亦可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如縮血管藥物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鈣劑可用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濕敷,也有介紹說可用馬鈴薯、 生姜外敷。
5.3化療藥物外滲:化療藥物外滲時應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鹽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釋,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腫脹、壞死。
5.4藥物外滲引起局部水皰:水皰小未破潰的盡量不要刺破,可用無醇碘伏外涂;水皰大的,碘伏消毒后用無菌lunwen. 1KEJIAN. COM提供寫作論文和發表服務,歡迎您的光臨注射器抽去水皰里的滲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紹用蛋清外敷的。 靜脈輸液外滲雖然是一臨床上常見的護理問題,但若發生在關節處,范圍大,藥物刺激大,
組織壞死嚴重,給患者造成嚴重后果,將引發醫療護理糾紛。
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預防和處理靜脈輸液外滲具有重要的意義。
6小結
靜脈輸液外滲雖然是一臨床上常見的護理問題,但若發生在關節處,范圍大,藥物刺激大,組織壞死嚴重,給病人造成嚴重后果,將引發醫療護理糾紛。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預防和處理靜脈輸液外滲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循證護理;兒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7-144-02
0 引言
循證醫學是來自以人為基本觀察單位的,關于健康和疾病一般規律的科學研究結果,是可以直接用來指導臨床實踐和宏觀醫療衛生決策的研究證據。循證護理打破了傳統的經驗護理模式,護士在掌握理論知識、積累護理經驗的同時,還必須提高運用證據的水平,具備較強的文獻檢索和科研結果的評價能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指導自己的護理措施,針對不同人群、疾病,遵循證據,有針對性的制定護理計劃,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恢復。在兒科護理中,循證護理大大轉變和完善了醫學護理模式和護理需求。循證護理通過確立問題、尋求實證、應用證據和檢測實證結果,幾個步驟進行實踐。
1 確定問題
發現并提出問題。綜合患兒的病情,收集家屬反饋意見,結合實際情況,歸納分析循證護理中的問題。兒科各系統疾病中的護理中,以靜脈輸液為例,其問題主要有患兒血管細,心理恐懼,不配合護理人員,進針后回血慢,甚至無回血,家長一次穿刺成功的期待值高,以及由疾病、年齡以及家庭和社會因素等不同,患兒及家長的心理問題等。在早產兒的護理中,則主要是如何增強早產兒的生理機能,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
2 查找實證
根據提出來的相關護理問題,檢索有關文獻,結合專家與患兒家屬的意見,得到與決策,經濟,臨床相關的證據,組織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收集整理并對相關資料進行評價,分析它們的真實可靠性與臨床實用性,制訂最合理有效的護理計劃,得出結論。
3 應用證據
根據實證,對所要改變的護理行為進行批判性的分析,以便于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如,手背靜脈穿刺輸液的患兒,在穿刺時不宜握拳,止血帶宜稍緊一些,橈骨莖突、尺骨莖突及第三掌骨頭形成的乏神經三角區域為最理想的穿刺部位,同時對穿刺部位進行橫向壓揉,使其快速麻木,降低痛感。并加大進針角度,直接進針,減少皮膚損傷。拔針后采用豎壓法迅速將棉球縱向按壓血管穿刺處4min,同時壓住內外針眼,避免淤斑與血腫。近年來,留置針封管技術已相對完善,減少了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有效保護患兒血管。選用易于固定的較粗直的靜脈,并避開靜脈瓣,進行穿刺,如頭部正中,手背,耳后,肘正中,踝部等靜脈。掌握正確的穿刺手法,退針送管都要繃緊皮膚,固定血管,并有效固定留置針,用肝素液封管,緩慢輕柔推注,在推注到1/2~1/3時夾管,能有效降低堵管,減少外滲腫用及靜脈炎。應用刺激性藥物如甘露醇,先用生理鹽水滴注再封管。
在掌握最有效的技術的同時,護理人員還需重視患兒及家長心理。患兒在進行穿刺時會緊張害怕,護理人員可用肢體接觸,口頭語言進行交流,使其放松,使患兒產生信任,并積極鼓勵表揚,用榜樣法,意象法使其配合,對膽小的患兒,可在穿刺和拔針時,遮擋并轉移其注意力,對哭鬧,強烈拒絕的患兒,可慢慢說服,緩和處理。操作時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其注意事項其操作程序,得到家長心理支持,取得其信任,在良好的情緒與氣氛中,使患兒得到正面引導。
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多種合并癥,在對早產兒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還需加強環境管理。溫度,躁音,光線,疼痛刺激都會影響早產兒的病情。經循證支持,護理時應盡量減少操作,減少對肢體的捆綁,在注射,吸痰或抽血時,應使其形成屈曲。用毛巾等物品作為臥具,使手腳能觸及衣物等,產生安全感,促進屈曲,增強神經行為的發展,用水枕進行頭顱的塑形,以俯臥位減少早產兒的氣道阻力。使用合理喂養促進大腦快速增長,保持舒適的能促進早產兒的神經行為的發展。為促進早產兒胃腸道激素的增加,使早產兒能盡早母乳喂養,減少因早產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產生較為嚴重的腹脹而危及生命。通過循證支持,給予早產兒非營養性吸吮的安慰劑奶嘴。
對各系統疾病的患兒,進行及時的治療和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制定個體化及病情各階段的康復方案,利用計算機進行病例管理與跟蹤。鼓勵父母照顧患兒,護理人員細心,連續,固定的護理,減輕家長因分離產生的焦慮,耐心解釋患兒病情,使患兒家屬消除恐懼與懷疑情緒。
4 檢測實證結果
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操作,循證護理在患兒靜脈穿刺的主客觀疼痛感上均比普通護理要低得多,靜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達98%,實施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明顯優于普通護理,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有明顯降低,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患兒的依從性提高。在對早產兒的護理上,循證護理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減少,大大降低了早產兒的死亡率。俯臥位因其口鼻俯于床面,容易發生窒息等危險,故實施暫不考慮。
在對各系統疾病的護理中,運用循證護理對患兒病情進行針對性干預,并對家長進行心理及健康教育,使病人的康復率得到提高,住院天數明顯縮短。
5 結束語
在兒科開展循證護理,有效改善了護患關系,在制定與實施方案時,考慮患兒家屬的意愿及經濟條件,形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意識,提高了家屬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了患兒的康復。對護理學科而言,循證護理鼓勵了護理人員參與醫療,發現并解決醫療中的問題,在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與科研水平,使護理人員以最科學的方法實施護理的同時,加強了醫護的協調性和科學性。循證護理已經成為醫療領域的主流,也促進了兒科護理學的發展。但由于我國循證護理起步較晚,其文獻評定多為四級,即個人經驗與非試驗性的研究,核心掌握依然不夠準備,缺少對照病例及大樣本的隨機實驗,科研論文偏少,護理人員受的教育程度不高,無法閱讀大量外國醫學論文,信息資源較為匱乏,都有待我們進一步的加強循證護理在醫學領域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貴榮. 用“實證為基礎的護理”指導護理實踐[J]. 護士進修雜志. 2002(01)
[2] 劉林敏,朱倩,莫小葉. 循征護理在產后健康教育指導的護理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 2012年10期
[3] 葉華,姜憲輝,李筠波. 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 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20:15-16.
[4] 裴煒娜. 循證護理在兒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7:782-783.
[5] 戴建建. 循證護理在預防兒科醫院感染中的應用[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05:912.
[6] 胡雁. 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 護士進修雜志,2010,02:99-102.
[7] 付建秋,陳曉旋. 循證護理在兒科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2010,34:210-211.
【關鍵詞】化療;靜脈留置針;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215-01
1.材料和方法
1.1 穿刺靜脈的選擇:根據患者自身血管的情況選擇穿刺靜脈,選用粗直、暴露明顯,避開關節、易固定、長度至少達Icm的靜脈,一般不用下肢靜脈,以免回流不暢,力求一針見血并妥善固定。并指導患者注意靜脈保護。
1.2 留置針的選擇:根據患者自身血管情況選擇留置針的型號,在不影響搶救和治療的前提下,盡量選擇最小型號的留置針,以減少留置針對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
1.3 穿刺方法:選擇好血管,用手指摸清血管深淺及走向。常規消毒皮膚,嚴格無菌操作,留置針進針角度為15°~30°,進針速度宜慢,見回血后即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平行進針少許。右手固定針芯,左手推送外導管,皮膚外只留2~3 mm長導管,這樣既不容易折轉,也不容易脫管,貼膜固定好套管針,連接正壓輸液接頭,即可輸液。
2護理要點
2.1 預防感染:每日更換無菌貼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點。
2.2 防止堵塞:用藥時要保持靜脈通暢,靜注時邊注邊抽回血,用藥前后及兩種藥物之間,用生理鹽水過度,推注時壓力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每日治療結束后用0.9%生理鹽水5 ml沖管,將剩余藥液全部沖入血管內。
2.3輸液過程加強巡視,仔細的觀察穿刺點皮膚及血管走行皮膚的情況,注意傾聽患者的主訴,出現了不適或疼痛不要忍耐,如出現紅、腫、熱、痛,沿靜脈走行出現紅色條索狀,則可能提示發生靜脈炎。要及時拔針處理,給予硫酸鎂紗布濕敷,效果顯著,也可以用靜脈炎軟膏局部涂擦。
2.4 藥液外滲: 若發現化療藥滲出后,應立即停止點滴,吸出藥物。局部使用解毒劑:對抗藥物的損傷效應,滅活滲漏藥物,加速藥物的吸收和排泄。并將局部冷敷,不宜熱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縮,減輕局部水腫和藥物擴散,從而減輕局部組織的損害。(1)局部封閉:生理鹽水8 ml+利多卡因2 ml;(2)外敷:用50%硫酸鎂+地塞米松10 mg冷濕敷中藥濕敷;(3)中藥濕敷:金黃散。
2.5 留置時間 套管針一般留置時間為3~5天,但有臨床報道,留置時間最長為27天,平均留置天數為8~9天。患者靜脈炎普通發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內靜脈炎的發生率為0,因此5天應作為常規套管針留置時間 。
3.討論
病人要完成幾個療程的治療,需多次靜脈給藥,再加上治療藥物的強烈刺激,部分血管的化學性靜脈炎一時尚不能恢復,給化療患者的靜脈穿刺帶來很大困難。靜脈留置針經濟實惠,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可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臨床的護士應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穩定的心態,熟練的技術,努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88291.
[2]林燕勛.黃秀嫦.黃艷紅.淺談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及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6):8485.
[3]鄭英.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及護理[J].醫學臨床研究,2005(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