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

      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

      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范文第1篇

      關鍵詞:唐詩 美麗中國 道德教育

      黨的十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中學語文課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唐詩中對祖國山水贊美與熱愛的詩歌,對學生進行“美麗中國”理念的灌輸與教育,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熾烈情感。

      一、對應節令時序的詩句:一草一木皆關情

      “美麗中國”的概念首先看重的是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從“人定勝天”的萬丈豪情到“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評價的“美麗中國”,說明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越來越尊重自然,越來越尊重人民的感受。唐詩里有很多對應節令時序的景致描寫,抒發出的是對自然景色的直觀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幻化成詩人筆下的美麗詞句。在學習這些詩句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品味這些洋溢著自然情趣的詩句,使學生受到強烈的震撼。

      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是一首流傳不衰的好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全詩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西湖的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繪了西湖的旖旎風光給予人的感受,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頗有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教師能將“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轉換用于本地的景色描寫,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就更大了。

      又如,楊萬里的《小池》描寫的是初夏的靜謐氛圍:“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他的另一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則是直接描寫了西湖夏日的美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天的炎熱在唐代詩人的筆下竟然透出陣陣的清涼,別有一番趣味。

      劉禹錫的《望洞庭》則描繪了秋天的平靜與坦蕩:“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是詩人在日暮時分遙望洞庭湖而寫的,表現出洞庭湖面開闊,水光月色交融。詩人還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遠望湖中翠綠的君山仿佛白銀盤上漂浮的一只青螺,意境深邃。

      高適的《別董大》顯示的是另一種意境:“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前兩句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暉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中的灰色天空給我們以強烈的感官沖擊,似乎聯想到了眼前的環境問題。

      通過朗讀和比較這些描寫四季景色的唐詩,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還可以讓他們領悟用心感知秀美景色的道理,進而培養他們愛護美好河山的道德情感。一草一木皆關情,而建設“美麗中國”是需要每個人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對應山水勝景的詩句:青山綠水在心中

      唐詩里還有很多對應著山水勝景的詩句,表達出的是對祖國山水勝跡的迷戀與贊嘆,而背后則是個人心境的自然流露。閱讀和學習這些詩句時,教師應讓學生抓住自然景色的獨有特點,在抒發個人情懷的同時關照生態環境的變化。

      杜甫的《登高》可能唐詩中最為蕭瑟凄冷的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長江之濱的夔州(今四川奉節)以猿多著稱,夔門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不僅感慨韶光易逝,壯志難酬。

      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則對比了長江兩岸的不同景致:“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人站在江北,遙想江南的秋景:此時的時令已過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蕭條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還是青山綠水,風光依舊旖旎秀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景觀也不同,地帶性的差異是觀察者的立足點,別有一番風趣。

      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范文第2篇

      濟南南依泰山,北臨黃河,地勢南高北低,來自泰山山脈的雨水滲入地下,形成裂隙巖溶水,順勢向北向西潛流,到黃河南岸被堅硬不透水的輝長巖體堵截形成壓力水頭,在低洼的濟南老城區明水洪范等地噴涌出來。經過夏天一個雨季的積蓄秋天,濟南泉水是年中最好看的時候:噴勢大,水位高,清澈,靈動。

      秋天的趵突泉池,三股水的噴勢特別壯觀。恰如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所描繪的,“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秋天的黑虎泉也是最富詩意的高崖下有一深潭,清冽澄澈,旁為方池,有3個石雕虎頭,泉水從虎嘴里噴涌而出,猶如萬斛珍珠流瀉,噴吐入池,再流入護城河。其狀如明代詩人劉敕所描寫的,“懸崖之下碧潭深,潭上懸崖欲幾尋。石激湍聲成虎吼,泉涌清響作龍吟。”至于墨泉和梅花泉,秋天的噴勢比趵突泉黑虎泉還要壯觀。

      濟南的泉水四季都很清澈靈動,秋季尤佳。濟南的泉水是經碳酸鹽巖層裂隙過濾,懸浮顆粒物少,水質好:泉池底部是沙石,淤泥少,秋天又少雨不易被沖渾。故濟南秋天的泉水更是碧潭如鏡,清可鑒人。曾任在濟南任齊州知州的北宋文學家曾鞏當年一走近趵突泉泉池,就對泉水清如明鏡涌如轉輪印象深刻,寫下了“已覺路傍行似鏡,最憐沙際涌如輪”的詩句。明代詩人劉敕則用“澄色千年可洗心”的詩句贊美黑虎泉水清無雜質,賞心悅目。如有時間多轉轉看看,就會發現,濟南72名泉和無數無名涌泉哪有不清的?

      賞完黑虎泉后,從游船碼頭上船,在眾泉匯流而成的護城河里經大明湖環城游一圈河水清澈見底,倒影清晰可見風光瀟灑似江南,沿途下船到趵突泉的無憂泉五龍潭的古溫泉。醴泉江家池邊坐下來,慢慢賞,那望穿秋水,秋波頻頻的意境,不身臨其境是難以領略到的。秋天的百脈泉珍珠泉,更是千姿百態只見串串水泡,粒粒珍珠,從泉池深處冒出來,如清代學者王昶所描述的那樣,“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下達于面。”如在泉池邊一跺腳,泉池底部急速冒出的珍珠水泡會更加玲瓏剔透多姿多彩。我多位友人秋天到濟南看了泉水后,發出了“濟南歸來不看水”的感慨。

      濟南秋天的詩境在紅葉中。濟南南部山區的土質最適宜紅葉的生長,故濟南的紅葉分布廣,面積大,品種多。濟南青山入城,南部多山,有山的地方,幾乎都有紅葉,但景色各不相同。

      近處,千佛山,四里山,佛峪、龍洞等地紅葉,掩映在漫山遍野的蒼松翠柏之中,呈現出萬綠叢中一點紅,一片紅的景致。晚清小說家劉鶚曾描寫道

      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嶺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株半株的丹楓夾在里面,仿佛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十里長的屏風。

      賞紅葉最出名的地方是紅葉谷。紅葉谷距市區約3 3公里乘車半個多小利就可到達。十月中旬,下霜之后,是到紅葉谷賞紅葉的最佳時光。我去過幾次,看不夠。每次進'_后先從絢秋湖畔向南遠眺,只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葉和青松環繞的萬葉塔聳立在山巒間,倒影在清清的湖水中、紅葉、青松、柳樹、湖水交相輝映、頓覺人像在畫中一樣。沿環秀路,歐洲風情谷到情人谷,或坐電瓶車,或步行,邊走邊看,紅葉似火,如詩如畫,波瀾壯闊。近看,葉如卵形倒卵形的名貴紅葉黃櫨,穿插其間的五角楓,葉態優雅色彩斑斕、淺黃、深黃、嫣紅……多姿多彩的紅葉給蕭瑟的深秋平添了獨有的精彩。更奇妙的是,無論向前看還是回頭看,哪個角度都可看到無邊無際的紅葉,4000多畝黃櫨,紅透了遠近的山,染紅了山后的天,映紅了山洞的水。那壯觀、那熱烈,那絢麗那燦爛,令人震撼不已,心潮激蕩。可惜這樣的詩境在老舍先生居住濟南的年代還沒有。否則,先生一定會寫進他為人膾炙人口的《濟南的秋天》中讓更多的讀者分享有紅葉的濟南的秋色之美。我在滬上的多位朋友看了紅葉谷后,幾乎眾口一詞,濟南的紅葉比香山紅葉還好看!

      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范文第3篇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佇立于茫茫天地之間,感受著匆匆歲月無情,如果說春天帶來的是生機,夏季帶來的是躁動,冬季帶來的是蕭索,那么秋天帶來的則是無奈了。喜歡一個人徜徉在落葉曼舞的小徑,或者是鋪滿青苔的空巷,任思緒被秋風漸吹漸遠,直到被若即若離的惆悵占個上峰,也只好隨宋玉同嘆一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了。

      秋天里秋風瑟瑟,落葉紛紛。每次讀起古人的詩句,總是會被濃濃的悲秋情緒緊緊包裹,卻又不欲掙脫,獨自啜飲慢慢膨脹的憂郁與失落,

      也不知這到底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呢,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詩人曾留下過懷秋舒懷的詩句吧。

      《詩經》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發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云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后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凄凄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寫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涼,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托,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云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曠達,到了下一個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囂夏日后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短暫芳香,多去體會“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少去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也會被秋而“感”,卻不再為秋而“悲”了。

      月光如水水如天

      初秋的燥熱將盡未盡的日子,我是極為思念那一輪屬于中秋的明月的,只有那時候才能讓人感覺到一陣真正的清涼與寧靜。而明月很多時候都被我們忽略在了日常生活之外,只有快到這么一個特殊日子的時候,才讓人想起關于明月的一些東西。

      夜是如此的寂靜,寂靜中又帶了點兒熱烈,使秋聲的喧囂在樹梢達到了。月的光茫迷離閃爍而無依無附,營造出一種氤氳的氣息,不期然地便想起了秦觀的那一首《踏莎行》里的詞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函攝住了月光的那種朦朧與迷離的氣息,在這樣的時候許多模模糊糊的往事便在朦朦朧朧之中,走進了你的心間。

      其實有許多事是你不用去想它,它永遠在那里的,好似多少年前的一輪明月,它總是在你的心里懸掛著。月的光茫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仿佛進入一種朦朧的夢境,而且你縱然知道它只是一個夢境,也讓你就那樣的想投入而不愿醒來。

      在我們閩南話里頭,月亮有個很女性化的昵稱叫“月娘”,一直很喜歡這樣的稱呼,好像沒有太多的緣故,只是因為“月娘”裝飾了我們兒時的多少夢境。那時候一到夏天或者初秋的晚上,我們一般都睡在屋頂上,看著寧靜的夜空,伴著那樣的月光或者星光,在大人們一個個迷人的故事中睡去,在睡中難免還會做上一個坐著月亮的小船去采摘星星的美夢。

      那時候老人們常常對小孩子說,不要用食指指著“月娘”,不然,晚上“月娘”會化作一把鐮刀來割去你的耳朵的。于是,孩子們便只好把自己的食指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拳頭里,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會惹來被割去耳朵的禍端。好像也有那樣的小伙伴,竟還是把食指指向了月亮,最后只被嚇得一晚上都不敢睡覺,只怕一旦睡去,自己的耳朵就要被“月娘”偷偷的來割了去。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過度季節。陰歷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陽歷為9至11月,天文為秋分到冬至這一段時間。

      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范文第4篇

      關鍵詞:山水田園詩 深遠影響 異同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126-02

      孟浩然是一個以布衣終老一生的詩人。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但志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社會背景是不相同的,孟浩然的生活狀態和為人處世之道與當時出現太多分歧和矛盾,因此在仕途上太過坎坷,但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孟浩然依舊能夠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喜歡漫游于大好的河山。孟浩然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自然流露出他對歸隱山林的無限向往之情。

      王維的詩是綜合各個方向的好的地方、各個角度來表達他詩的意境。對于王維的一生來說,他和孟浩然的仕途不順不同的是,王維是一個精通詩、書、畫、音樂等的詩人。

      一、王維、孟浩然的田園詩的共同之處

      (一)從題材的角度來說

      都是從山水詩的角度出發,結合田園詩和作者的感情來進行描寫,山水詩的一大特點就是充滿著活力,生動有趣,王維和孟浩然的寫作手法就可以將大自然的最自然的美和作者表達的感情相融合,極大地豐富了作者多層面表達個人感情,提高了詩歌的質量。

      (二)從藝術手法來說

      幾乎都是運用了一種類似于敘事文的敘述方式來描述一件事、一個場景,其詩把個人的感情放在其中,看似詩作平淡無奇,沒有任何華麗的外表,但是卻總有很多的寓意在其中。

      (三)都屬于平淡的詩風,屬于“清”派

      在描述上會給人創造出一種非常閑靜清遠的意境,這也是我認為的田園山水詩的藝術傳統所共有的、所表達的。王維的詩大多數是“清”,孟浩然的詩是淡

      (四)恰到好處地運用了白描手法

      王維在《渭川田家》一詩中: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年牧童,倚仗候荊扉。用一種白描的手法,把剛入夏天的黃昏在鄉間的人和事物非常巧妙地連接起來,描繪出了一幅十分安靜靜謐的鄉村生活的景象,其中不乏充滿著詩情畫意,一幅浪漫的鄉村風景畫,同時也是表達自己對這種閑逸生活的無限向往之情。孟浩然的一些詩中也充滿著白描手法,這樣的手法使整個詩歌更加精致,很多東西在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來,可謂是點睛之筆。就他的名篇來說《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又比如他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孟浩然在這首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就是他向往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生活環境的一部分的真實寫照,孟浩然是一個向往田園生活的詩人,他的一生中仕途不暢,總有坎坷,所以渴望著安靜的田園生活,他的晚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

      (五)寫作的選材上

      幾乎都是采用山、水、泉、石、松、柳,通過這些簡單的大自然的原始材料、隨處可見的風景來表達著對生活很細微的但卻很深刻的體會和感悟,雖然很簡單但卻充滿著大道理,文筆十分的平意近人,十分的平淡甚至可以說像一杯白開水一樣很簡單純粹,但是就是可以體會出一種真切的深刻的思想。

      (六)大多數都會采用以動襯靜的方式

      這種方式在他們的詩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王維的詩歌中經常是靜態的景物卻會給人一種動態的美好,表現出了田園山水的特別的情趣和意蘊。其實田園山水詩中的動就是為了襯托靜的意境,或是更加突出靜的這種氛圍意境的美好,來達到詩歌中田園山水詩的藝術效果。例如《田園樂》中的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刻猶眠。在我看來,這兩句詩描寫了滿滿枝頭盛開的桃花還帶著清晨的晶瑩剔透的閃閃發光的水珠,在陽光明媚的清晨,讓人分外歡喜,花開得更嬌艷。遠處是嫩綠的草叢,在淡淡的彌漫的晨霧中更加的鮮綠,讓人欲罷不能的喜愛之情。這樣的描寫突出了靜的閑適和悠然自得,我想詩人在作此首詩歌的快樂也在此處了吧。孟浩然的詩中這樣的手法也不在少數,比如《夜歸鹿門山歌》這首詩歌是描寫了在日光快要降落的時候,天空的晚霞將天色染成了讓人昏沉的色彩,乘舟歸來的人兒回到鹿門,在這途中所看到的情景,通過歸人,在船到岸的岸頭的爭吵還有家家戶戶的煙寥寥升起,這樣的動態描繪,將不同的景象描繪在一幅畫面里,沒有任何的違和感。讓人反而覺得這樣的鄉土人情是多么的親切。同時期也表達此時作者對于這樣的簡單歸隱山林生活的向往。

      二、王維,孟浩然的詩歌的不同之處

      第一,王維的詩歌會注意到自然界萬物在不同時刻的不同變化,比如光線的明暗變化。在《渭川田家》一詩中的: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終南山》中的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它們都是注意到了自然界事物的不同時期的不同變化,對一天不同時期的光照甚至都有特別注意的地方,這樣就繪畫出一幅美輪美奐的精美畫卷。而孟浩然的詩歌中的詩句更多的很直接地就表現出大自然景物的本來魅力,例如:“八月湖太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其實不管是水氣蒸騰的云夢還是潮如雪涌的錢塘,都寫出了波瀾壯闊的聲勢。這樣非常恢宏氣勢的描寫更加加深了整體美感,更加營造出一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有想去這個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的沖動,增添了太多的絢麗的色彩。

      第二,王維和孟浩然在詩句的整體的把握上是不一樣的,王維的詩句詩詞的運用并不是簡單的傳統的方法,他會在傳情答意的過程中加入色彩的感情渲染,使其會在感情的表達上調節一種色調,并表達在不同環境下不同對象的情感之間的聯系,通過這樣的點點之間的聯系,采用恰當的色彩來渲染情緒,去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寫出的詩歌更加讓人愿意去深刻探討,去努力地融入其中,去理解詩歌的畫意。例如他的《萍池》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萍池中的輕舟回蕩,歸舟以后的綠萍慢慢地恢復,突然間又被垂下的楊柳打開,這樣的描寫,生動地描寫出綠萍、春池、翠柳的形態,同時運用了綠色的一系列的色彩來表達綠的深意。王維這首詩中綠充斥著人們的眼球、大腦,滿眼的綠色,告訴我們春天的到來,也同時流露出春天春風讓人身心愉快,清新人生,不知道春意的到來讓多少人掃去了心頭的煩惱和憂愁。綠色是讓人心情變明媚的色,它代表著平靜和安定。王維的詩歌經常會采用綠來表達這樣的情感,綠是一種感情寄托。

      第三,孟浩然出生在開元盛世,有著一腔的報國熱血,可是卻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因此他此后的一生幾乎都是選擇悠閑自得的生活,喜歡漫游在大自然的山水中,將他那一顆報國無門的心也投入到這樣的美景中,去不斷地發現大自然的魅力,融入在其中。孟浩然的詩歌可以用一個字來表達那就是“淡”。從他的每一首詩歌中都可以體會出一種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園風。在不同的角度看,孟浩然的詩歌大多都是表達歸隱山林一種閑適的情感,每一句詩歌都不是充滿著活潑絢麗的詞語,足夠的樸實無華,但品味起來卻是深遠無窮,意境深刻。詩歌中總是充滿著淡雅,這種獨特的風格體現在語言的自然流露,他的詩歌不同于陳子昂的樸實卻充滿著古老的味道,更不是那種浮夸艷麗的感覺,就是清新雋逸。其實,孟浩然的詩,如果你不仔細品味,你不會發現他的詩歌的顯眼點、亮點在哪里,但是如果你可以耐住性子慢慢品嘗,你就會發現他詩歌中的香味,他的詩就像一瓶陳年老酒,如果你不夠有足夠的耐心,我認為你是品嘗不出他的色香的。孟浩然之所以有這樣特別的風格我認為和他的本身的胸懷是分不開的,他是一個接受佛家思想的人,他懂得如何可以做到靜悟,如何心里保持靜待,所以他的山水詩是讓人有清曠淡遠的感覺,但是卻不是平淡無奇的,是平淡中充滿著深厚的感情,或許每一句話我們一開始會覺得寫得十分不費力氣,但是細讀你就會發現是多么的自然地表達著情感。

      第四,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大部分采用五言格律的形式來寫作,這樣的手法在當時的時代是非常有名的,盛名一時,在他的詩歌中充滿著對大好河山、壯闊的山川、湖泊景色的描繪,也有對他自己隱世生活的描繪,也有在漫游途中的所感所見的事物的描述,更有對鄉村農家生活的反映,就是這樣的簡單,看似平淡的描述中,卻表達著很多的個人情感。孟浩然的詩歌常采用白描,而王維是采用點的結合,孟浩然這樣的寫作方法,使詩歌缺乏強烈的色彩上的差別對比,但是孟浩然他會運用從高處入筆,隨意地結合他的平淡的思想,就會營造出一種平淡深遠的氛圍。同樣的孟浩然的詩歌表達的多是感受,他對山水田園畫卷的深刻描繪是比較少的。

      第五,和孟浩然的田園山水畫相比較,王維的田園山水畫是多變的。王維的田園山水畫是充滿著不同格調和風格,有時候王維的詩歌非常的大氣或是說氣魄恢宏,所描述的場景是十分開闊的;但是有時候王維的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就是十分的細膩甚至可以說把事物描繪得十分的深刻,引發人們內心的思考;更加應該說的是王維擅長用點點結合的方式,增加顏色的渲染,來活靈活現表達大好河山的景象。王維在寫作上甚至會用層層疊疊、層層遞進的方式來通過層層加深的手段讓詩歌的色彩更加的鮮明,所表達的更加透徹。王維有時候會追求生活在一種遠離塵世喧囂的環境中,不被世俗所打擾的心境,因此很多這樣的山水詩人會很愿意生活在寂靜的環境中,體會這樣一種別樣的快樂。

      三、結語

      結合上面的分析,我們會發現,在田園山水詩中,很多看似平淡無奇的詩歌中卻充滿著很多作者個人的感情,也讓后代人對詩歌有了很深的體會。王維和孟浩然都是唐代山水詩人的代表作家,雖然兩人在寫作的藝術形式或是手法等方面有著不同,但卻都有著各自讓人欣賞的地方。他們二人的山水田園詩所營造出的氛圍讓我們這代人對古代的山水田園有著深刻的認識,同時對古代文學文化進行深入思索,這樣的古代文學大家推進了古代文化的發展,鞏固了其在社會上的地位,我相信,這樣的歷經千年時間洗禮的獨特詩風會在當今也會因其獨特的魅力而感染更多的人。

      參考文獻:

      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范文第5篇

      【設計理念】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要求】

      了解詩詞內容,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鄉村風光,體會詩人在詩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主識字,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隨機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會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積累更多田園詩的興趣,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第六組課文我們隨作者領略中外的田園風光,體會到了自然、質樸、和諧、靜謐的鄉情。今天,我們次走進古代詩人范成大為我們描繪的充滿著鄉土氣息的田園生活《四時田園雜興》,帶給我們的田園世界,去感受那濃濃的鄉土味兒!你也一定會陶醉其中的。

      2.介紹作者

      ⑴ 范成大你們了解多少?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 介紹作者:播放視頻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淳熙十年因,58歲病辭。此后10年隱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3.讀詩題,解題意。

      請同學來讀課題。

      “四時”“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四時田園雜興”的“興”,去聲,即興。《現代漢語詞典》“即興”解釋道: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即興之作 / 即興表演。 這里的“興”,興致,興趣,引申為即興創作,這里指即興創作的作品。“四時田園雜興”,從一年四季的田園風光引發的各種即興作品。)

      “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師:你看,抓住重點詞突破,然后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題目的意思!帶著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讀讀題目。

      〈〈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今天咱們所要學的只是這其中的一首。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⑴ 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有什么要求?

      ⑵ 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⑶ 聽范讀

      ⑷ 個人自由朗讀。

      ⑸ 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么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田園風光?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季節:從哪個詞讀到的?理解“桑陰”師:桑就是桑樹,桑陰就是——桑樹成陰了,當桑樹成陰時,那就是——夏天)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

      齊讀(正音,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交流學法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先要了解詩的大概意思,平時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么學的?(交流學習方法)

      師:是的,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接下來,咱們就先借助詩句下面的注釋,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首詩的意思啦!

      2、學生自學

      3、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同桌說,指名說)

      (1)剛才,你讀懂了哪句?

      (指點“傍、績、各當家”等重點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師:“績”,在這兒是指一個動作,搓;“夜績麻”就是指——

      “各當家”,指各有各的本領,各有各的事做,“村莊兒女各當家”就是——

      “傍”,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陰學種瓜”的意思是——

      師:知道了這些詞在古詩中的意思,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再來說說?(2)教師隨機點撥語言表述上的流暢。

      師:照剛才他的說法,你覺得還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釋,能把意思說完整了;借助工具書,讀懂詩意,是一種學習方法,但在說的時候我們還要有自己的想法)

      4、質疑:還有哪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過渡)師:“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大家再自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除了剛才讀懂的畫面,還出現了哪些畫面?(生自由讀詩,想象)

      2、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⑴ 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⑵ 交流:(勞動的辛勞、繁忙及勞動所帶來的快樂)

      想象:晝和夜分別指什么?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心里有什么感受?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⑶ 結合想象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奏)

      那好,請你來讀一、二兩行詩。(指名讀)

      剛才你在讀的時候,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誰再來讀?你的感受呢?

      預設:

      a、辛苦(你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讀)

      評語:你讀出了時間很長,是從“晝”到“夜”。你把他們的勞動內容讀出來了。

      b、忙碌:(各當家,男的——,女的——,各有個的活兒干,除了耘田、績麻,還要——,(指名說)總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這樣日夜忙碌著。多勤勞的人們呀,你能把這種感受帶進朗讀中去嗎?(聽你那么一讀,我仿佛已經看到那繁忙的勞動場面了)

      c、和諧:怎樣和諧的畫面?(看插圖里人們的表情,再讀讀句子,還有什么感受?)

      反復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3、師歸結

      剛才大家的感受真豐富,從短短的詩句里讀出了那么多!這樣的勞動在我們眼里是辛苦的、勞碌的,但在當時這種男耕女織的生活卻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將換來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兒各做著各的事情,那種溫馨,使勞動的疲倦、勞累一掃而光,這種快樂與滿足就是從勞動中得到的呀!把這種滿足與快樂感受送進詩句,你再來讀讀(指名讀)

      師:這種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真好!難怪詩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勞動場面時,不禁感嘆——“晝出……,村莊……”(齊讀)

      4、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出示插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

      師: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盡所能,做著分內事,就連那小孩也——(指名3個學生,讀詩句三、四行),

      從小孩一個小小的學種瓜這個動作,你有什么感受想說的嗎?(交流)

      懂事:父母勤勞的品質感染了村莊的孫童,小孩也喜歡上勞動了。(讀)

      快樂:是呀,他們學種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時豐收的場面呀……(讀)

      可愛:瞧,他的神情、動作,一手——,充滿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讀)

      師: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聽出來了,勞動著也是快樂的。我們都來當當愛勞動的孩子,一起快樂地讀讀吧。

      來,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指名讀)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1、放聲自由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2、指名讀。

      3、升華

      師:村莊兒女日夜勞作雖然繁忙、辛勞,但,是快樂的,孩子雖然不懂耕織,卻愛學做農活,也是快樂的。這樣和諧、恬適的勞動場面感染了詩人,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讀)(配樂讀)

      4、你們也來讀。學生入情入境的齊讀,朗讀中自然成頌。

      5、我們把這首詩牢牢地記在心里。(背誦)

      六、拓展品讀——心境之讀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1.拓展《四時田園雜興》之二

      (過渡)師:剛才我們在學習這首詩的時候,除了借助注釋、插圖外,還通過發揮想象,(板書)讀懂了、讀好了這首詩。知道這首詩是從描寫那一幅幅勞動場面,讓我們感受到忙碌的鄉村生活。請大家再讀讀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又是在寫什么呢?現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讀這首詩,說說大意,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課件出示)(隨機:你可以仿照剛才學詩的方法,借助注釋,想象畫面,來讀懂整首詩的意思。)

      2.學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讀,

      (2)、說詩句的意思,說說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風光?

      3、比較兩首詩

      (1)這兩首詩都是寫田園風光,前一首,詩人著重描寫了村莊里男女勞動時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勞動的快樂,鄉村生活的和諧,這么一種興致。而這一首呢,詩人重點在寫什么呢?(寫景)是呀,同樣是寫田園詩,但詩人觀察的角度不一樣,寫作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有寫勞動場面的,有寫景物的。看來,這鄉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還有那各種各樣的人,在詩人眼中都是充滿生機、活力的。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機和活力。詩人范成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讓我們把這種情感帶進詩中來讀讀吧!(讀)

      (2)看著這樣喜人的景象,讓我們不僅想起了村莊男女勞動時的場面“晝出……”

      (3)雖然只字不提勞動場面,但景物的描寫同樣讓人感受到了那農村的勃勃生機,勞動的喜悅。來,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兩首首詩吧!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亚洲黑人嫩小videos|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熟妇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爱情岛亚洲论坛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激情黄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