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玉米須的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玉米須;玉米須總皂苷;降糖;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 R965;R28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1-0160-01
玉米須(Corn Silk)是禾本科農作物玉米(Zea Mays)的雌花干燥花柱和柱頭,一般于玉米收獲季節變褐并干枯時采集。玉米須具有相當重要的植物生理生化功能,其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作為傳粉受精的通道。玉米須具有一定的藥用與保健價值,其性平、味甘,是中醫常用的利尿消腫的中藥,開發前景廣闊。
近年來,糖尿?。―M)患病率的逐年升高,醫藥專家一直致力于尋找高效、低毒的降糖藥物。其以可延緩并發癥、作用溫和持久、具有綜合治療作用、毒副作用小等優點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我國民間有利用玉米須降低血糖的偏方,近年來的藥理試驗及臨床應用均表明玉米須水煎劑能降低膽固醇血癥小鼠血清膽固醇水平,能夠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并發癥,降糖效果良好。
1 玉米須降糖的主要成分
近年來,對降糖成分的篩選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是中藥研究的熱點之一,研究表明皂苷、萜類、多糖、生物堿、黃酮等多種化學結構類型均具有降糖作用,如印苦楝葉、黃芪多糖、人參皂苷、大豆皂苷、苦瓜皂苷提取物中的黃酮苷等有較好的降糖作用[1]。
現代研究認為玉米須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單糖、多糖類、甾醇類、黃酮類、烷烴類等,有降血糖、止血、利尿、平肝、利膽、降血壓等功效[2]。玉米須的發酵制劑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能夠明顯降低葡萄糖、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玉米須提取物皂苷能顯著或明顯降低腎上腺素、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諸多研究表明玉米須總皂苷是玉米須降糖有效活性部位。小劑量玉米須總皂苷組可明顯降低血糖,大劑量玉米須總皂苷組和達美康組能顯著降低血糖,大劑量玉米須多糖組有降糖趨勢;玉米須總皂苷對防治腎上腺素所致的血糖升高效果較好。對玉米須中的多糖類成分進行研究表明,不同成熟期、不同產地玉米須中多糖的含量有所差異,一般為0.43%~0.92%,以成熟期玉米須中多糖含量最高,認為其多糖類成分可能與降糖作用有關[3]。
2 玉米須降糖效果
研究發現,采用玉米須水煎劑30 g/kg連續灌喂小鼠7 d,患有四氧嘧啶糖尿病及外源性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小鼠的血糖含量明顯下降,還能減弱腎上腺素(240 μg/kg)的升糖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玉米須中提取的粗多糖精品能夠預防由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高血糖,正常及糖尿病小鼠灌喂量為100 mg/kg和400 mg/kg時,均表現為血糖下降[4-5]。
有研究表明,復方糖尿凈和玉米須水煎劑對由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明顯,對腎上腺素、葡萄糖導致的高血糖小鼠有降糖效果,對正常小鼠的血糖無影響。玉米須水提物對于由鏈脲佐菌素所導致的小鼠糖尿病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玉米須發酵制劑能夠顯著降低家兔體內的血糖含量[6-7]。
3 玉米須內皂苷的提取和分離方法
玉米須內皂苷的提取和分離方法見圖1。
4 結語
玉米須總皂苷和多糖均有一定降糖作用,總皂苷效果優于多糖,兩者使用劑量不同導致其降血糖的效果存在差異。玉米在我國廣泛種植,玉米須資源極為豐富,其降糖效果好,因此提取玉米須內的降糖成分制備降糖藥物具有廣闊的前景[8]。
5 參考文獻
[1] 錢榮立,楊澤,佟之復.21世紀的糖尿病防治[M].鄭州: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442.
[2] 李偉,陳穎莉,楊銘.玉米須降血糖的實驗研究[J].中草藥,1995,26(6):305.
[3] 苗明三.法定中藥藥理與臨床[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1998:1354.
[4] 苗明三,牛紅輝,孫艷紅,等.玉米須降糖有效活性部位的篩選[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7):1657-1658.
[5] 張艷,李永哲,周鴻立,等.玉米須多糖對腎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小鼠的影響[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28(7):27-29.
[6] 景怡,景榮琴,胡天惠.玉米須總黃酮對糖尿病高脂血癥大鼠血脂、血糖水平的影響及抗氧化作用[J].中國藥理與臨床,2011,27(2):85-86.
腎盂腎炎是細菌、病毒、真菌、衣原體、支原體等感染引起的腎盂黏膜和腎問質的炎癥。臨床表現為腰部酸痛不適、尿頻、排尿不適,可伴有乏力、低熱、食欲減退等。急性感染時常有發熱、寒戰,體溫可高達38℃~40℃,絕大多數患者血白細胞顯著升高,甚至出現敗血癥表現。腎盂腎炎反復發作、病情遷延,可合并腎小管功能損傷,出現夜尿增多和低滲、低比重尿,病情持續發展也可導致尿毒癥,治療以抗感染治療為主。
玉米須,也稱玉蜀黍須、蜀黍須、包谷須、玉麥須、玉米黍蕊、棒子毛等,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花頭。玉米須最早藥用記載見于1476年的《滇南本草》,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中國藥典》1977年收載。其味甘淡,性平,無毒。歸膀胱、肝、膽經。功能利水消腫、泄熱平肝、疏肝利膽。主治水腫、腳氣、黃疸、眩暈、脅痛、消渴、吐血、衄血、鼻淵、乳癰等病癥。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玉米須含有脂肪油、揮發油、樹膠樣物質、樹脂、苦味糖甙、皂甙、生物堿、隱黃素、抗壞血酸、泛酸、肌醇、維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草酸等多種營養物質,對人體防病治病很有益處。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玉米須有利尿、強心、開胃、平喘、降壓、降糖、利膽、止血、抑菌、增強免疫力、抗癌等多種作用,常用于急慢性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急慢性膀胱炎、腎病綜合征、腎結石、急性溶血性貧血并發血紅蛋白尿、妊娠水腫、婦女產后小腹疼痛、產婦乳汁不通、糖尿病、高血壓、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膽囊炎、膽道結石、脂肪肝、特發性水腫、小兒神經性尿頻,以及齒齦出血、咯血、鼻衄、吐血、鼻炎、哮喘等多種病癥的治療。
干枯的玉米須或是新鮮者均可入藥治病,只不過干枯的用量小,常用量成人每日入煎劑3~10克;新鮮的用量大,常用量成人每日入煎劑9~30克。
玉米須是甘平之品,既不偏熱也不偏涼,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必須是有適應癥才行。
需要強調的是,玉米須的作用有限,上述疾病的輕癥和恢復期的患者,單用玉米須還行,對于重癥和急性期的,就需要配合其他中藥或現代醫學診療措施。
關鍵詞:玉米(Zea mays)須;總黃酮;纖維素酶;響應面法
中圖分類號:R2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9—4333—04
玉米須是玉米(Zea mays)干燥的花柱和柱頭,也被稱為玉蜀黍蕊、棒子毛等,是玉米的下腳料。中國的玉米產量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每年收獲玉米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玉米須。然而目前僅有少量玉米須被用作傳統的中藥材,大部分被白白丟棄。玉米須在環境中長期堆放會滋生大量有害的生物,如霉菌、螨類等。對玉米須進行有效的處理,在實現生物資源有效利用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醫學上認為玉米須具有顯著的利尿、降血糖[1]、抑菌[2]、降壓、增強免疫、抗癌的功效[3],既有明顯的藥用價值,又具備一定的食療特征[4]。研究人員已經從玉米須中分離鑒定出了黃酮類、苷類、甾類、生物堿、糖類、有機酸、揮發油、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多種活性物質[5]。本試驗使用酶解法提取玉米須中的總黃酮,并設計單因素試驗考察了酶用量、提取溫度、提取時間、pH、乙醇溶液體積分數和料液比等因素對黃酮提取率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采用響應面法對提取工藝進行優化,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黃酮的穩定性并提高黃酮的得率,為玉米須的開發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玉米須為常規型甜玉米花柱頭,購買于華中農業大學校門口的集貿市場。選取質地均勻的玉米須,40 ℃干燥、粉碎,過60目篩,保存在陰涼干燥處。
主要試劑亞硝酸鈉(上海青析化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鋁(上海新寶精細化工廠)、氫氧化鈉(天津市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鋅粉(湖南湘中化學試劑采供站)、鹽酸(信陽市化學試劑廠)、乙醇(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均為分析純;蘆?。ㄉ虾3皆苹び邢薰荆?、纖維素酶(武漢市華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主要儀器有分光光度計(725型)、天平(FA1104N),上海精密儀器科學有限公司;恒溫水浴鍋(DF—101s型)、循環水真空泵(SHB—D型),鄭州長城儀器廠;旋轉蒸發儀(Zfa—84型),上海機械專機廠;植物粉碎機,北京醫療設備廠。
1.2 試驗方法
1.2.1 標準曲線的繪制 配制0.1 mg/mL的蘆丁標準溶液,將其分別稀釋至0.016、0.032、0.048、0.064和0.080 mg/mL,在510 nm處檢測其吸光度,得到蘆丁溶液濃度X(mg/mL)對吸光度A510 nm(Y)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9.978X+0.002,相關系數為0.999 4。
1.2.2 單因素試驗 設置單因素試驗分別考察酶用量、酶解溫度、酶解時間、pH、乙醇溶液體積分數和料液比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①酶用量。取5份干燥玉米須粉末5.0 g,加入體積分數75%的乙醇溶液100 mL,酶的用量分別為0.5、1.0、2.0、3.0、4.0 g(酶活力單位60 U/g),pH 5.0、45 ℃酶解120 min。②酶解溫度。取5份干燥玉米須粉末5.0 g,加入體積分數75%的乙醇溶液100 mL,調節體系pH為5.0,酶用量3.0 g,酶解溫度分別為35、40、45、55、60 ℃,酶解時間120 min。③酶解時間。取5份干燥玉米須5.0 g,加入體積分數75%的乙醇溶液100 mL,調節體系pH為5.0,酶用量3.0 g,酶解溫度45 ℃,酶解時間分別為60、90、120、150、180 min。④pH。取5份干燥玉米須5.0 g,加入體積分數75%的乙醇溶液100 mL,酶用量3.0 g,調節反應體系pH分別為3.0、4.0、4.5、5.0、5.5,45 ℃酶解150 min。⑤乙醇溶液體積分數。取5份干燥玉米須5.0 g,分別加入100 mL體積分數為10%、30%、50%、70%、90%的乙醇溶液,酶用量為3.0 g,pH 4.5、45 ℃酶解150 min。⑥料液比。取5份干燥玉米須5.0 g,按料液比1∶10、1∶20、1∶30、1∶40、1∶50(m∶V,g/L,下同)加入體積分數30%的乙醇溶液,酶用量為3.0 g,pH 4.5、45 ℃酶解150 min。各單因素試驗酶解反應完成后迅速升溫至90 ℃以上充分滅活10 min,過濾,轉移濾液至250 mL容量瓶定容,測定A510 nm,計算總黃酮提取率。
1.2.3 Box—Benhnken響應面試驗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以及Box—Benhnken響應面試驗設計原理[6],在酶用量為原料質量的60%、乙醇溶液體積分數30%、料液比1∶20的條件下設計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試驗,考察酶解溫度、pH和酶解時間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共15個試驗點,其中12個為析因點,3個為零點試驗。Box—Benhnken試驗因素與水平如表1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試驗結果
2.1.1 酶用量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玉米須總黃酮的提取率隨酶用量的不同而不同(圖1),其先隨著酶用量的增加而不斷上升,酶用量為3.0 g時達到最大,為0.82%;繼續增加酶的用量,總黃酮的提取率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酶的用量較低時其可與玉米須底物充分結合,但當底物不能對酶達到飽和的時候,酶的活性會受到抑制。
2.1.2 酶解溫度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隨著酶解溫度的升高,玉米須總黃酮的提取率先不斷上升,在溫度為45 ℃時達到最高,為0.79%;溫度再上升,總黃酮的提取率反而下降(圖2),可見試驗所用酶的最適反應溫度為45 ℃。
2.1.3 酶解時間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玉米須總黃酮的提取率先上升,當酶解時間為150 min時提取率達到最大,為0.82%;繼續延長酶解時間,總黃酮的提取率反而下降(圖3),可能的原因是反應時間過長會導致反應體系中已溶出的總黃酮發生降解。
2.1.4 pH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隨著酶解體系pH的升高,玉米須總黃酮的提取率先不斷上升,當pH為4.5時提取率最高,達0.81%;之后pH再上升,總黃酮的提取率反而下降(圖4),可見試驗所用酶的最適pH為4.5。
2.1.5 乙醇溶液體積分數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提取劑乙醇溶液的體積分數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有較大的影響。乙醇溶液體積分數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總黃酮的提取率(圖5)。用體積分數為3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溶劑提取率最高,為0.82%??赡艿脑蚴屈S酮是醇溶性的,較高的乙醇溶液體積分數有利于黃酮的溶出,但是乙醇溶液體積分數過高會抑制酶的活性。
2.1.6 料液比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料液比對玉米須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結果見圖6。由圖6可知,隨著提取劑乙醇溶液的用量增加,總黃酮的提取率先上升,料液比為1∶20時最大,為0.82%;之后再增加溶劑的用量,提取率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乙醇溶液用量過少時黃酮和酶不能充分溶于溶劑中;而溶劑用量過大會使反應體系中酶的濃度下降,從而降低了提取率。
2.2 響應面試驗結果與分析
2.2.1 響應面試驗結果與方差分析 Box—Benhnken響應面試驗結果見表2。以玉米須總黃酮的提取率為響應值Y,通過SAS軟件的RSREG程序對試驗數據進行響應面分析(RSA),經二次回歸擬合求得響應函數?;貧w方程為:Y=—24.505 509 +0.427 190X1+5.438 214X2+0.047 106X3—0.004 312X12—0.010 356X1X2
—0.556 502X22 + 0.000 050 X1X3 + 0.000 195 X2X3—
0.000 169X32,其決定系數R2為0.975 2。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結果與預測值十分接近。
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模型的F=21.89(P
2.2.2 響應面圖形分析 分別固定X1、X2、X3繪制另2個因素之間的響應面圖和等高線圖(圖7—圖9),結合響應面圖可求解出最佳工藝條件下的特征向量、特征值點坐標及最佳工藝條件下的提取率(表4)。3個因素的特征值均為負,表明此二次響應面有極值存在,可以直接從此二次響應面上找出最佳工藝參數。當特征值X1、X2、X3分別為—0.102 958、—0.142 995、—0.152 632時,臨界點(0.000 493,
—0.013 129,—0.031 092)是最大值點。由臨界點確定最佳工藝條件為:反應溫度45.00 ℃,pH 4.49,酶解時間149.1 min,預測最大提取率為0.836%。在此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總黃酮的提取率為0.837%,與理論值沒有顯著差異,可見本試驗優化得到的乙醇酶解法提取玉米須中總黃酮的工藝條件是可靠的。
3 結論
通過單因素和響應面試驗得到優化的酶解法提取玉米須中總黃酮的條件為每5.0 g干燥的玉米須粉末中加入3.0 g纖維素酶、酶解溫度45.00 ℃、酶解時間149.1 min、pH 4.49、溶劑乙醇溶液體積分數為30%、料液比1∶20。此條件下玉米須中總黃酮的提取率可達0.837%。以玉米須為原料提取總黃酮,材料來源廣泛,提取工藝簡單,所得產品穩定性好,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黃曉巍,盧彤宇,歐喜燕,等. 玉米須總黃酮對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大鼠血糖、心電圖及全血黏度的影響[J]. 吉林中醫藥,2009(12):1074—1075.
[2] 鐘有添,陳玉帥,毛曉潔,等. 玉米須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 贛南醫學院學報,2008,28(4):477—478.
[3] 王英平,李向高. 玉米須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特產研究,2004(2):42—46.
[4] 紀麗蓮.玉米須的食療價值與開發[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7, 16(3):24—25.
關鍵詞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支架 咪唑安定 連硬外麻醉 鎮靜
經股動脈腔內覆膜支架植入治療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及死亡率低等優點[1]。有研究連續硬膜外阻滯復合咪唑在DeBakey Ⅲ型中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輕微[2],無呼吸抑制,術畢意識恢復良好,無蘇醒期躁動等。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DeBakey Ⅲ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擇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術,年齡55~75歲,ASA分級Ⅱ~Ⅲ級,體重指數25~30。既往無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哮喘等心肺疾病,無腦梗,無糖尿病、無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病史,無肝病病史,無長期服用精神類藥品史等。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鎮痛泵術后鎮痛?;颊咚谢颊咝g前30分鐘肌注嗎啡10mg,東莨菪堿0.3mg。入室后吸氧,常規開放靜脈,局麻下右橈動脈穿刺行有創血壓監測,繼而行右勁內靜脈穿刺置管、監測中心靜脈壓(CVP)。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置管成功后,硬膜外腔給予0.5%利多卡因5ml,麻醉平面出現后給予0.75%羅哌卡因注射液7ml。待效果確定后靜脈恒速輸注(TCI泵Graseby 3500)咪唑安定。應用序貫法,首位患者初始靶控濃度定為190μg/(kg?小時),于輸注開始時對患者進行OAA/S評分,每間隔5分鐘進行1次。若連續20分鐘OAA/S評分未達到3,則下例靶控濃度增加10μg/(kg?小時)。若OAA/S評分達到3,則下例靶控濃度減少10μg/(kg?小時)。
觀察指標:在患者入室平靜后、連續硬膜外麻醉效果確定后(OAA/S評分5分)、恒速輸注開始時、開始后10分鐘、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記錄下患者的血壓、心率即血氧飽和度及OAA/S評分。
術中監測與處理:術中持續監測有創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CVP、PETCO2、計算RPP,以硝普鈉0.5~5.0mg/(kg?分)控制血壓,以阿托品(0.3mg/次)和艾司洛爾(0.3~0.5mg/kg)控制心率,靜脈輸注格林氏液和6%賀斯(晶體:膠體2:1)維持血容量。
統計分析:按照序貫方法對序貫數據進行Probit分析,得到恒速輸注咪唑安定輔助連續硬膜外麻醉鎮靜的半數有效劑量。計量資料均采用(X±S)表示,同組間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本研究納入患者10例。年齡65±11.2歲,男:女=9:1,體重指數25.5±18.6kg/m2,OAA/S評分達到3的時間22.7±9.6分鐘。
恒速輸注咪唑安定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效果滿意,血流動力學平穩,手術時間128.16±23.25分鐘,術中收縮壓90~120mmHg,心率70~80/分,釋放支架時收縮壓78.2±6.3mmHg,術中未出現嚴重心律失常,術畢5~20分鐘患者清醒,無躁動,硬膜外鎮痛后安返病房。
討 論
完善的術前準備:動脈瘤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術前需經內科系統治療,為手術和麻醉創造條件。合并糖尿病者盡量控制血糖在
釋放支架時迅速有效地控制性降壓:主動脈腔內覆膜支架植入對血流動力學干擾較大,特別是當主動脈內氣囊充脹和覆膜支架自動膨脹的一剎那,使主動脈血流阻斷;阻斷近端的壓力將迅速增高,因此應用硝普鈉、艾司洛爾使收縮壓控制在70~90mmHg,血壓波動不明顯,未發生嚴重心腦血管并發癥,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重視術后疼痛的治療:應及時建立術后鎮痛,從而避免循環系統的波動對支架的位置造成影響。
參考文獻
膽囊炎有急、慢性膽囊炎之分。急性膽囊炎是由于細菌的侵襲或膽囊管結石阻塞而引起的,嚴重的可發展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多發生35歲以上,40~60歲之間,女性高于男性。膽囊炎多伴有膽結石,這是由于膽結石阻塞膽囊管并繼發感染引起。
急性膽囊炎屬中醫“脅痛”、“膽脹”等病范疇,是由于情志所傷,尤以憂思抑慮、悲憤郁怒使肝膽氣郁,疏泄功能下降所致。飲食不節,吃油膩肥甘厚味太多,或暴飲暴食、飲酒過量損傷脾胃,使其消化功能下降,產生濕熱,阻于肝膽,肝膽氣機不暢而發病,出現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發熱、惡寒、黃疸等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食辛辣、油膩、油炸食品,飲食過量等原因,使膽囊炎患者越來越多。
如何預防
1、精神放松,避免情志所傷,遇事要冷靜,男人避免大怒發火,女人減少憂思抑慮,這樣就可減少因情志所傷造成的膽囊炎。
2、宜吃植物油,近代醫學認為,植物油有一定利膽作用,因此慢性膽囊炎患者宜吃植物油,如菜油、麻油、花生油等。
3、多喝開水可促進膽汁分泌,減輕炎癥對機體的不良影響,所以慢性膽囊炎應多喝水。
4、加強體育鍛煉,活動增加如慢跑、散步等可防止膽汁瘀滯,以減輕病情、防止復發。
5、忌酒。酒可促進縮膽囊素的產生,增強膽囊的收縮,使膽道口括約肌不能及時松弛、流出膽汁。
6、少吃油膩、油炸食物。如肥肉、油炸薯條、薯片等,以防加重病情。
食療小菜
肝膽氣滯型
常見于發病初期,多屬急性單純性膽囊炎,多因飲酒過量或吃油炸食品太多而造成,表現有上腹痛劇烈、絞痛為主,口苦腹脹,惡心、嘔吐、厭油等。飲食應忌食油膩、油炸食物,如炸雞、炸薯片、薯條、禁酒。多吃植物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綠葉菜、蘆筍、蓮藕、魔芋、苦瓜、蕎麥、小米等。食療可選玉米須粥,有理氣止痛的作用。
【食療】玉米須粥
【用料】玉米須鮮品 30克,粳米50克
【制法】將玉米須洗凈切斷,用剛燒沸的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后過濾取汁,再用開水沖泡1次,兩次液汁合并。粳米加水適量,煮至米開花后,將玉米須汁兌入粥內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放溫服用。
【功用說明】玉米須有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于肝膽氣滯型膽囊炎。
肝膽濕熱型
此型膽囊炎患者平時過食辛辣、脾胃食物,飲酒過量,生活無規律,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下降,濕熱內生,影響到肝膽,發為肝膽濕熱型膽囊炎。飲食應禁酒忌油膩、辛辣食物,多吃清淡的冬瓜、苦瓜、蘿卜、綠葉菜、玉米、燕麥、小米等食品。食療可選炒苦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食療】炒苦瓜
【用料】苦瓜150克,生姜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