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嫦娥奔月文言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語文課堂中感知方法,感悟生命
語文課程標準把“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遷移文言文”作為總目標之一。那么,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在課堂中誦讀經典,領悟方法,感悟生命的價值,成為我們兩所學校語文數學的探索點。
低年級的老師利用表情閱讀、動作閱讀和表演等形式,結合簡單的兒童詩和古詩讓學生進行閱讀,在簡單的體驗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感悟作品的魅力。中年級的老師主要教給學生發音的方法,結合課文童話故事、古詩和小的散文對學生進行訓練。在訓練中讓學生感悟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提升生命質量。高年級老師主要讓學生在抑揚頓挫上下功夫,學會把握語音高低、語調輕重、氣息強弱、節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語音高低,二是節奏快慢。把握好了這些,抑揚頓挫自然發生,詩歌朗讀的藝術效果也自然展現。不必刻意追求,只要順著詩句的自然語音狀態來讀,順著詩句的自然節奏來讀,學生自然會感受、感悟到生命。
在國學課堂中領悟內涵,潤澤生命
2010年9月,學校與育靈童研究院合作,將國學納入到課程之中。學校使用育靈童研究院編著的國學教材,教師與研究院的老師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修改。一年級主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二年級主要誦讀《千字文》《笠翁對韻》(選);三年級主要誦讀《論語》(選上)《論語》(選下);四年級主要誦讀《大學》(選)《中庸》(選);五年級主要誦讀《老子》(選)《莊子》(選);六年級上主要誦讀《史記》(選)《資治通鑒》(選)和《歷代散文選》。學校的老師們在國學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漢字演變讓學生感悟文字的美,利用經典小故事讓學生理解國學的內涵,將國學和生活實際結合,內化國學的內容,最后通過誦讀領悟內涵,在誦讀中潤澤生命。
例如,劉郁老師在上二年級的《笠翁對韻》一課時,先讓學生聽《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讓學生自讀《五歌》中的內容,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借助形象的課件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生字、詞,再讀通課文。在大致理解的基礎上,老師將著力點放在了誦讀上。先讓學生聽著名播音員誦讀的《五歌》,然后學生在不斷評價中開始探索性的誦讀、加動作誦讀、和老師對讀、表演誦讀,學生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越讀越有興致。最后,孩子們說:“老師,太有意思啦!我們也說幾個對兒吧。”老師和同學在誦讀和創編中,感受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誦讀活動中強化體驗,豐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