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濃濃的鄉情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唐代是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不僅作家作品眾多,風格多樣,流派紛呈,而且詩體齊備,題材豐富,詩歌藝術也日臻完善,達到了后代無法企及的高度。在諸多的唐詩作品中,借寫景來傳情達意的抒情詩較多,這是由于詩歌的抒情性決定的。也有一些詩或片段,是通過選取生活場景、細節或動作等表現生活,抒發感情,這類詩有一定的情節場景,人物形象也較生動鮮明,但并不主要是為了敘事或刻畫人物,這就形成了唐代敘事詩的獨特性。唐代敘事詩內容廣泛,上至王妃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入詩,在唐詩中雖不是主體,但仍然構成了唐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類詩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如同抒情詩一樣,仍然表現出了高度的呈現性、含蓄性和凝練性,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我們先看一首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一):“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唏噓。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這首詩沒有敘寫戰亂離別的具體過程,作者只是選取了極富表現力的幾個場景,就曲折地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影子。第一個動人的細節和場面是“親人初見”時的情景。由于戰亂,音信全無,當自己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家時,家人的第一反映是既“驚”又“怪”,一“怪”字與一“驚”字便準確反映出妻孥突然見到我時由發愣到驚定,由驚定又到欣喜的復雜的心理變化。第二個場面是“鄰人滿墻頭,感嘆亦唏噓。”作者用側面描寫的手法渲染出親人相見的辛酸與喜悅。第三個場面是“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夜深了人靜了,夫妻相對而坐,互視對方,竟不敢相信這是現實,惟恐是在夢中,這一場面,更進一步表現了戰亂時親人相見的不易,以及無比的辛酸和診視親情的感受,同時這一場面的選取使得文章的表情達意深邃寬廣,凸顯出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杜甫的很多詩作都是通過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來表現生活的,如他的“三吏”“三別”。我們來看《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戌,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亦!室中更無人,惟有母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婦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猶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這是一首反映戰亂年代官吏橫暴,人民疾苦的敘事詩,突出的藝術特點是精練,詩歌略去了許多具體內容,但敘事中卻藏有不盡之意。“吏呼一何怒,”短短十字,“吏呼”與“婦啼”對照鮮明,加上“一何”的加重語氣,就使“呼者”那暴跳如雷的兇狠樣子活現出來,而“啼者”的哀苦形象也如在眼前;再加以“聽婦前致詞”的具體描繪,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雖無意刻畫人物,然而人物形象卻呈現在眼前。全篇句句敘事,無抒情語,作者卻巧妙地通過敘事抒發了感情。由此可見,杜甫的詩歌在選取場景、細節、動作技巧方面的高超藝術。另外,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也有著精彩的場面、細節和動作描寫。《長恨歌》中有兩句描寫楊貴妃美貌的詩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回眸一笑”寫楊貴妃的動作,“百媚生”是動人的感覺,“六宮粉黛”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美人,可是她們與楊貴妃一比,卻黯然失色。作者善于通過楊貴妃的“回眸一笑”這個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楊貴妃的美給人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言有盡而意無窮。《琵琶行》中也有極精彩的動作場面描寫。“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連續三個動作(琵琶聲停、欲語、遲)表達出一個昔盛今衰的琵琶女的復雜心情。再如寫她色藝雙絕,沒有從正面描寫,而是用對比反襯的手法:“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既寫她的美貌也寫她的藝高。“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更寫出她當年生活的得意和放縱。詩歌僅用了短短六句十二個字,便生動深刻地刻畫出這位琵琶女的形象。
通過選取典型場景,運用動作描寫、細節刻畫來表現生活、抒發感情的方法不僅體現在唐代長篇敘事詩中,更多的表現在短小的敘事詩中。我們來看一首崔顥的《長干行》:“君家居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這首詩沒有意象,沒有比喻,也沒有抒情,然而歷來為人稱道,這首詩到底好在哪里呢?筆者認為這首詩好就好選取了一個典型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畫面,刻畫了一個重鄉情、有點大膽又有些羞怯的婦女形象。一個住在橫塘的姑娘,在泛舟時聽到鄰船一個男子的話音,熟悉的鄉音喚起她濃濃的鄉情,于是撐船過去主動地與那個操著鄉音的人攀談。但她畢竟是個姑娘,于是天真無邪地問,你是不是和我同鄉?這樣一個簡單的情節,就使一個他鄉聽得故鄉音,且將他鄉當故鄉的婦女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詩歌用短短四句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富有情趣的生活畫面,刻畫出一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我們再來讀一首王建的《新嫁娘詞》:“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是一首敘事性小詩,沒有完整的情節,也沒有抒彩,只是一個生活片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生活細節:婆婆愛吃什么飯菜,對新嫁娘來說是個迷,因此細心聰慧的新媳婦想出很妙的一個辦法,讓小姑先嘗羹湯,小姑是婆婆養大的,食性應與婆婆一致。這里把聰明、細心甚至有點狡黠的新嫁娘刻畫得生動形象,真可謂“詩到深處,一字不可易”。
總之,以上這些詩的成功,主要在于通過場面、細節和動作來刻畫各有情趣、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使我們看到唐代敘事詩的突出特點,進一步感受唐詩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