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

      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

      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范文第1篇

      想講好作文,首先就應先明確教學目標。以教學設計《美麗的達賚湖》為例:本次教學老師進行了命題作文《美麗的達賚湖》,讓同學先相互介紹你眼中的達賚湖,相互啟發。寫一寫家鄉的景點《美麗的達賚湖》,寫的時候要注意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如果對哪個地方的景物特別感興趣,可以重點來描寫。就作文教學而言,激勵應貫穿在習作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講評環節尤其需要激勵,通過給高分、給予鼓勵性評語、提供“發表”機會等激勵形式,讓學生樹立“我能寫”、“我能寫好”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新的創新動機,使作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在習作的過程中,積極展開聯想和想象,寫出獨具特色的文章來。

      二、針對學生的學情,以學生為本,逐步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

      想讓學生對習作入門就要先了解學生,處處以學生為主體,才能讓學生愛上習作。以《美麗的達賚湖》為例:我設計了寫景習作四步曲。

      (一)能對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并展開想象。

      (二)動態靜態想結合。

      (三)條理清楚,細膩描寫,寫出變化。通過描述時間的變化,來敘述景物的變化,來描寫水面水色的變化。可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清晨、中午、晚上,一天的時間變化。抓住(湖邊、湖面、湖中)的特點,寫出來的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四)要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

      從以上四步為牽引,逐步“引”學生對習作入門。

      三、以學生為主,合理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習作難,但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來設計教學,學生就會由難到易進行轉換。以家鄉的景點《美麗的達賚湖》為例:讓學生充分進行作文前準備:指導學生到有特色、美麗的達賚湖去游覽,仔細觀察,做好下面記錄,并將記錄的材料與同學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為習作做好充分準備。觀察和體驗湖水的美麗,抓住季節的特點,抓住湖水動靜的特點。抓住湖水顏色變化的特點。抓住人們在湖水中活動的特點,抓住湖水中動物、植物的特點來進行細心的體驗。在觀察和體驗的過程中,積極展開聯想和想象,分以下五步。

      (一)交流素材:

      (二)同學們認真聽別人講,可以補充,可以提問題。

      (三)小組同學互相介紹,并評出介紹得最清楚最動人的同學。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點評或提問。

      (五)激發興趣,導入主題。以多種渠道積累素材,讓學生充分閱讀,了解家鄉后,先說后寫,充分交流為習作提供條件。放膽表達,拓展創新思維的空間。所謂放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命題,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裁,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鼓勵學生放膽表達,寫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創設情景,激趣,引導學生進入寫作的氛圍,積累習作的語言,實際上也是抓住景物特點的訓練,為下面的習作指導做好了鋪墊。

      四、佳作引路,章法導寫。

      (一)可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景物,按一定的順序寫。

      世上景物千差萬別,觀察景物的順序不會是固定不變的。該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觀察,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點和觀察的角度。觀察順序大體有三種:①按空間順序②按時間順序③按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

      (二)可抓住景物的特點寫。

      以家鄉的景點《美麗的達賚湖》為例。抓住(湖水的特點)話題進行交流,真情融匯。充分觀察和體驗湖水的美麗,抓住季節的特點,抓住湖水動靜的特點,抓住湖水顏色變化的特點,抓住人們在湖水中活動的特點,抓住湖水中動物、植物的特點來進行細心的體驗。

      (三)可帶著自己的感情寫,并在習作的過程中做到言之有序。

      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段落內部的邏輯順序、段落之間的銜接。讀一讀優秀范文,讓學生明白用先總后分、先分后總段的基本構造方法;找出范文每段之間的銜接語,讓學生領會段落之間可以按時間推移、按地點轉換來銜接段落。

      (四)最后按先總后分的順序寫。

      寫景往往是為了借景抒情,抒情相結合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表達對家鄉或是對祖國、對學校的熱愛,或是贊頌大自然的宏偉、壯觀,或是寄托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來,好的習作要有健康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快速行文,一氣呵成。

      佳作引路,引導學生讀中學法,讀寫結合的方法好。一方面積累了習作的語言,另一方面借鑒文章的方法,快速打開習作的思路。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個性化思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換角度”思考,讓學生獲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法,激活創新思維的火花,習作才會百花齊放。

      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范文第2篇

      “寫家鄉景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一單元的習作要求。

      這篇寫作要求我們能對自己喜愛的家鄉景物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并能夠按一定的順序描寫,做到條理清楚。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要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我們在練習這一習作的時候,要避免出現以下不足:一是言之無物,比如說的是“優美的風景”,聽起來卻一點都不美,用詞單調,說得也短,更沒什么特色;二是言之無序,剛開始說一處景物(或一種事物),才簡略地說了一兩句,又說到另一處景物(或一種事物),且沒有順序。

      在本期的“作文節節高”里,讓我們跟著太原的小朋友游覽美麗的汾河吧!他們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憾和不足,讓我們一起讀著、學著、進步著!

      作文節節高

      A語言單調的《美麗的汾河之濱》(解渝楠)

      天氣有些好轉,我最喜愛的日子到了。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汾河公園玩。遠遠看去,汾河彎彎曲曲得像一條長長的龍。

      我和爸爸媽媽趕緊往汾河走去,來到沙灘,我看到有的人在欣賞丹頂鶴,有的人在放風箏,還有的人在玩沙。風箏各式各樣:有蝴蝶、小魚、老鷹……五花八門,美麗極了!有的小朋友在玩沙,她在做城堡,他在做帽子,各式各樣,可漂亮了!再看丹頂鶴,有談話的,有跳舞的,還有的在唱歌。

      這么美的景色,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點評:

      小同學,這篇作文有點太簡單了吧?對汾河總貌、放風箏、玩沙、觀賞丹頂鶴的描寫都可以繼續擴展啊!希望你以后對景物的觀察能再仔細一些、筆觸能再細膩一些!

      優秀級別:

      B結構松散、描寫無序的《美麗的汾河之濱》(常辰瑤)

      太原的汾河公園美麗極了!

      無論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論是誰,都會被它吸引。

      遠遠地望去,汾河就像一條長長的巨龍,又像一條條藍色的絲帶似的。

      公園門口彎彎曲曲的小路上,種著許多綠油油的小草、樹木,還有很多招人喜愛的小花。

      公園周圍,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

      往湖邊一看,很多的小魚游來游去,爭搶著食物。

      站在橋上,看到數不清的車輛,小路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抬頭看,看到了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把風箏放到了天空中,越飛越高,不見蹤影。

      天真的孩子圍坐在沙灘上,可愛的老人擺弄著健身器材……

      汾河的夜晚,靜靜的,在這靜靜的夜晚中,月亮與星星陪伴著人們……

      點評:

      首先,我要表揚小作者,他的文字感覺很好,小小作文有著濃郁的散文氣質。但是,這并不代表這篇作文很成功,一是作文結構太散,各小段沒有重點和主次,應該把它們按照一定類別組成幾個大自然段。二是描寫無序,遠景、小路、湖邊、橋上、抬頭看……分不清是按照那種順序在描寫!

      優秀級別:

      C想象力豐富,描寫順序有待改善的《美麗的汾河之濱》(劉一格)

      汾河像一條長長的龍,又像一條藍色的絲帶。

      周末,媽媽帶我去汾河公園玩。走進公園里,我首先看到了小草、大樹、湖水、小魚、花。小草像一塊綠色的地毯把汾河包圍起來,一棵棵粗壯的大樹就像一把把傘將烈日遮了起來,深綠色的河水比我想象的還要深,小魚在湖水里游來游去,一簇簇五顏六色的花將公園裝扮得更加美麗。

      下午,我看到有許多人在放風箏,風箏各式各樣,越飛越高。沙灘上,有許多小朋友在玩沙子,沙子弄得滿身都是,但他們依然很高興。最后我去欣賞丹頂鶴雕塑,它們有的像是在聊天,有的像是在喝水,有的像是在照鏡子。

      夜晚,汾河公園的燈打開了,各色的燈光照射在湖面上泛起一道道彩虹,讓河中的龍更加活躍,使公園的景色更加壯觀!

      這就是美麗的汾河公園!

      點評:

      此文最大的亮點在于:汾河像龍也像絲帶;小草“地毯”把汾河包圍;大樹“雨傘”將烈日遮起來;燈光讓河中的龍更加活躍……這些句子都表現出了小作者豐富的想象力,非常生動形象!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描寫順序的應用上:第二自然段中,小草、大樹、花朵應該在一起;河水和小魚應該在一起,這樣讀起來才舒服!如果全文的觀察順序能按照統一的空間或者時間順序來寫,效果也會很不一樣!

      優秀級別:

      D文字生動、描寫有序、略欠特色的《美麗的汾河之濱》(武倬妤)

      周末,媽媽帶我去汾河公園玩,從遠處看,汾河就像一條長長的、藍色的龍,也像藍色的絲帶,美麗極了。

      近看,河水變成碧綠色的了,汾河的周圍有一片嫩綠色的小草,還有綠樹成蔭的大樹,有楊樹、柳樹、椿樹……連起來就像綠色的海洋。花兒就更美了,有海棠花、、月季花、牡丹花……這么多種花兒,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再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許多花兒看作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啊!水里有許多小魚兒,有草魚兒、青魚兒、大馬哈魚兒……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比我們這些小朋友還淘氣,有的在和別的小魚兒說話,有的在玩捉迷藏,還有的在水草叢中游來游去,好玩極了!

      藍藍的天空,上面有數不清的白云,好像一塊塊大棉花糖。數不清的風箏,越飛越高,越來越小,有的是老鷹的,有的是米老鼠的,有的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還有的是百變小櫻的……沙灘上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沙子呢!我也參與了進去,我堆了一座小房子,我們玩得滿身都是泥,還要玩。

      過了一會兒,我又跑去看丹頂鶴,有兩個丹頂鶴在聊天,有一個丹頂鶴在捉小魚兒吃,還有一個丹頂鶴在喝水……

      夜晚的汾河公園更是美麗,花草樹的周圍都是一個個小燈泡,亮起來五光十色的,真好看!

      這就是我們太原的汾河,它讓我感到自豪、驕傲!

      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范文第3篇

      一、用教材教謀篇布局

      學生的習作或開篇過于冗長,或結尾過于平實,就事論事者也不在少數,單一的理論講解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讓教材中文章的布局方式走進學生的習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文章的第一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然后讓學生和自己的習作進行比較,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開篇點題的好處,簡潔而又飽含深情;在學習《羚羊木雕》一課時,我也讓學生反復誦讀第一段“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讓學生在反復品味中體會設置懸念這種開篇方式的妙處,然后讓學生在習作中去應用,這樣反復訓練學生,學生在寫作時有意識地注意了自己的開篇布局,開篇方式開始多樣化;在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時,讓學生勾畫出文章的領起句、過渡句、總結句,讓學生體會使用這種句子來謀篇布局,既能讓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嚴謹,又能使人物形象豐滿,主題揭示深刻。

      二、用教材教描寫

      學生在刻畫人物時,千人一面,眼睛往往是“炯炯有神”,爸爸媽媽多是滿面滄桑,黑發中的幾縷白發……呆板無新意,不能很好地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如何讓學生擺脫這種困境,教師不妨在教材品析上多下功夫,如在學習《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時,我將授課的重點放在學習人物肖像描寫上,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肖像描寫的段落,仔細體會,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品味,得出作者是借助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讓人物的形象更為突出。這樣學生在品讀過程中掌握了肖像描寫的技巧,然后讓學生動筆來寫自己身邊的人物,結果學生的習作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如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一頭枯黃的頭發萎靡地堆在了他的頭上。”一句話將人物的干瘦、不修邊幅的特點很好地展現出來。又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讓學生反復誦讀“雪天捕鳥”這一情節,學生發現動詞的妙處,習作《第一次騎馬》是這樣展示自己的騎馬過程的:馬真的跑起來了,我的心一下子懸起來,渾身冒出了冷汗。我連忙拽緊韁繩,兩腿死死夾在馬肚子上,使勁地蹬著馬蹬,嘴里“吁――吁――”地喊著。“拽緊、死夾、使勁蹬”幾個詞將學生第一次騎馬的過程形象展現出來,也不難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緊張不安。

      三、用教材教感情的抒發

      “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學生的情感豐富,表達欠缺,該如何讓學生去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呢?在學習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時,先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結合具體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抒情的技巧,如作者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運用呼告的手法傾訴自己對土地的熱愛,排比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都有助于作者情感的抒發。學生在誦讀中發現了這些技巧,激發了運用這些技巧的興趣,因此在習作《我的家鄉》中,學生不但選取了家鄉特有的景物抒發自己熱愛家鄉的感情,而且文章中比喻、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也讓文章增色很多。

      四、用教材教識記美詞美句

      教材中所選的文章,語言或質樸飽含深情,或生動形象充滿情趣,或蘊含哲理耐人尋味,因此教師可在授課時有意識引導學生積累這些語言,并把這些語言恰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會增強。如學生在學習《云南的歌會》一文中,“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聽曲子。聲音雖極其輕柔,合起來卻如一片松濤,在微風蕩動中舒卷張弛不定。”“一片松濤,在微風中舒卷張弛不定”將聲音形象化。學生在習作《東北二人轉》一文中,這樣描寫自己所聽的鼓聲:“還沒到廣場就與迎面撲來的鼓聲撞了個滿懷”。一個“撞”將聲音形象化,讓讀者可感。

      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范文第4篇

      隨著教學經驗的逐漸積累,我慢慢地發現,原來課文除了提供分析的范例,還有一個極大的作用,就是寫作范例。于是,我嘗試讓學生模仿課文,居然領略了巨大的成功的喜悅。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仿寫,一段話微作文

      課文中的很多片段,在段落構成、過渡照應、表達方式、修辭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有鮮明的特點,對這些語言片段進行仿寫,可以使學生受益匪淺。

      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段:“不必說碧綠的菜畦……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這段景物描寫獨具特色,把百草園景色的美與趣描摹的淋漓盡致。這是景物描寫訓練是很好的仿寫范本,不僅可以仿它的句式,也可以仿它運用多種感官(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的描寫方法。《蘆花蕩》里有這么一段文字:“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子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

      作者非常巧妙地利用環境描寫來表達女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模仿這段文字,用一段環境來表達時間的推移,人物的成長。

      二、仿寫,還可以是整篇課文

      從寫作角度來看,課文不僅是典范,簡直是寶庫。我們可以教學生仿素材選擇,仿寫作手法,仿行文思路。

      1.仿素材選擇

      寫人的作文在初中階段仍然是作文教學的重點。值得關注的是,初中生寫人物選材依舊偏于片面。初中教材中寫人物的范本很多,如《我的老師》《王幾何》《陌儼菰暗餃味書屋》《藤野先生》,教師完全可以指導學生仿寫出更加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來。

      學習《王幾何》時,學生無不對這樣一個洋溢笑聲與快樂的課堂充滿向往,無不對這樣一個幽默、睿智的老師充滿喜愛和崇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仿照文本,以某一節課堂為人物活動的舞臺,記錄課堂師生活動的每一個有意義的細節:課堂場面與環境,師生的心理,人物的音容笑貌。

      《我的母親》表現母親的個性,不僅選擇了母親教育我的常見素材,也選擇了母親如何與家人相處的生活素材,充分展示了在一個封建大家庭中傳統的優秀女性的形象。那么我們的學生在寫到自己的父親母親時選材也會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仿寫作手法

      教材里的課文有的敘議結合、畫龍點睛;有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有的首尾呼應、水到渠成;有的欲揚先抑、懸念迭起;有的以小見大,細節取勝;我們都可拿來主義,靈活地進行仿寫訓練。

      例如《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先生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使阿長這個普通人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立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這種寫法很值得借鑒。

      教材中首尾呼應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行道樹》《紫藤蘿瀑布》,在自己的作文開頭和結尾有意為之,可以使文章整體感更強。

      3.仿行文思路

      在學習《云南的歌會》時,我在課上以作者選取的三個片段為重點,和學生共同探討了三個片段寫作的重點,同中有異的寫作手法,以及如何通過這些片段的描寫來表現云南當地的民風民俗。在研究透徹課文的寫法和技巧后,我引導學生一起研究“南京的××”這個話題該如何構思、寫作。學生們就模仿了課文的寫法,選取了三個片段來具體表現家鄉的小吃、橋、山、方言、燈會等等,學生有了課文為參照,在構思方面就輕車熟路了,一改往日寫作指導課沉悶的氛圍,發言很踴躍,而且素材一個比一個精彩。經過共同努力,積極構想,他們尋找到了很多具體場景來表現家鄉的風土人情。課后寫作成文也就容易很多,在習作中發現了不少好文章。

      學習了《濟南的冬天》,要求學生模仿,寫《南京的秋天》,就會發現在學生作品中,無論是語言表達,結構篇章,都有了很喜人的進步。

      《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是心理派大師茨威格的經典之作。在教學時,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入手,教給學生寫人物傳記的另一個思路:抓住人物外貌,突顯其深邃的精神世界。總結完寫作手法,我還推薦閱讀陳丹青的《笑談大先生》,兩文異曲同工,給了學生模仿寫作的可能。布置學生寫一寫先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極大激發,寫出了很多佳作。

      三、仿寫,可以多角度挖掘文本

      課文范本可以多角度進行挖掘,老師可以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

      如《散步》,可以學習如何用一個具體場景來表現家庭的溫馨和睦;也可以學習在敘事中注意波瀾(分歧)的寫作方法;還可以學習借景物描寫表現人物心情的方法;也可以模仿文中意味深長的句子,給文章增加亮點。

      再如《羚羊木雕》,可以學習文中的心理描寫、插敘手法、對話描寫、開頭(直入情境)、結尾(問句)等各種寫作技巧。

      描寫家鄉景物的作文范文第5篇

      關于習作還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從中我們看到了《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健康的寫作心理的關注和關懷。同時,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孩子們想寫作、敢寫作、能寫作、愛寫作、樂寫作,主要是興趣培養。

      一、目前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問題:

      從學生角度說:無興趣。

      從教師角度說:訓練無系列、指導不得法。

      我認為,教師訓練無系列、指導不得法是最主要的問題。

      現象:

      教研組老師一起研究作文、日記教學,然后按照集體研究的結果分頭去上課,但等學生的習作交上來之后,老師們就會“有人歡喜有人愁”了:有的老師會說,這次指導很有效,學生寫得不錯。但也會有老師說,我也指導了,怎么學生寫得還是不好呢?

      分析:

      這一現象的產生,我認為其中固然有學生習作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們老師的指導出了問題。因為方法不得當,導致指導低效、無效。長此以往,也必將磨盡老師們的熱情,形成惡性循環。

      二、指導方法及實例

      1.有針對性的系列指導

      中段習作中,有關景物描寫的單元占一學期習作總量的30%以上。如下表:

      第幾冊 有關景物描寫的單元及內容

      人教版三上 1.介紹家鄉的景物 2.了解家鄉的環境 7.自由作文

      人教版三下 3.秋天的快樂 6.風景優美的地方 8.自由作文

      人教版四上 1.寫自然景觀 2.寫觀察日記 5.導游詞

      人教版四下 1.寫校園景物 6.寫鄉村生活 8.自由作文

      可見,描寫景物的訓練是中段習作的一個重要任務。但身邊的景物再美,對學生來說也是既似見過,又似沒見過;既熟悉,也不熟悉,它們是學生“熟悉的陌生人”。

      下面以指導學生寫《美麗的迎澤公園》的過程為例,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系列指導。

      (1)初次動筆:不寫游戲,寫景物

      第一次周記,讓孩子們觀察迎澤公園,寫迎澤公園美麗的景色,但是要求學生切勿寫玩“激流勇進”“過山車”等游戲的經過,主要以寫景為主,可以寫公園里的小花小草、假山小池、涼亭書院等,用上積累的優美語句。

      學生寫了:

      迎澤公園里盛開了各種各樣的鮮花,有的紅,有的白,有的黃,千姿百態,美極了!小草綠綠的,像給大地鋪了一層綠毯子。樹木也很多,有楊樹、柳樹,都在風中搖晃著枝葉。迎澤湖里的水綠綠的,水面上有人在劃船。

      這篇習作文從字順,景物豐富,但存在有“面”沒有“點”、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問題。學生對景色的描寫只是寥寥幾筆,給人的感覺不夠美,美得不夠具體、不夠有特色。

      (2)二次動筆:鎖定一處,抓特色

      這一次只寫迎澤湖,按“從遠到近”的順序來寫,先概括,后具體。比如,遠看迎澤湖水是什么顏色,像什么。近看,湖水清澈,湖中還有小魚等,并且可以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讓描寫更生動。

      孩子們再次呈現習作時已經小有模樣了:

      遠看迎澤湖,湖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像一塊金子吸引著每一位游客。走近它細細觀賞,才發現它是那么安詳,沒有一絲波紋,平靜地躺在大地媽媽的懷中,像一面明亮的鏡子。清澈見底的湖水中還不時有幾條小魚游來游去,像在捉迷藏。

      學生將目光聚焦到了迎澤湖,觀察起來就更專注了,寫出了湖水的平靜、安詳,擬人手法的運用為文章增添了一點情趣。

      (3)三次動筆:“動靜結合”,寫細膩

      迎澤湖不僅美,而且應該捕捉它不同狀態的美,如無風時平靜的美,有風時微波蕩漾的美。讓學生不僅學會描寫景物,更重要的是將看到美景的感受抒發于筆端。

      師:看到微波蕩漾的湖水,你覺得像什么呢?

      生:像人臉上的皺紋。

      師:確實像,但是這樣說就不美了,可以說湖水高興得笑出了魚尾紋。還像什么?

      生:像拖地裙的褶皺,散開一地,陽光映照,十分耀眼。

      師:景色如果只寫看到的,那么只能寫有限的文字,倘若結合景色把自己內心想到的也寫出來,那么文字就會更加耐人回味。

      這次習作對于孩子們來說略有難度,但是授予了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們寫景的能力。

      習作展示:

      遠看迎澤湖,湖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像一塊金子吸引著每一位游客。走近它細細觀賞,才發現它是那么安詳,沒有一絲波紋,平靜地躺在大地媽媽的懷中,像一面明亮的鏡子。湖面是那么平靜,即使游船劃過,也仿佛被剪刀慢慢劃開一道裂痕,隨即很快就合上了。

      迎澤湖又像一位身穿銀白色長裙的女子,微風拂過,湖面蕩起波紋,好似給長裙鑲上了美麗的花邊。太陽耀眼的光芒投射到裙子上,更顯得光彩奪目。厚厚的長裙似一層棉被,將冷空氣隔離,生活在湖底的魚兒們在清澈見底的水中游來游去,像在捉迷藏。陽光灑滿湖面,藍天,白云,小船,湖水,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寧靜的水彩畫,讓人流連忘返。

      (4)四次動筆,補景致,寫豐富

      湖不是單一的景色,湖中有游人蕩舟游玩,湖邊有垂柳依依,所以我要求學生先寫湖水,再寫湖水周圍的景色。如:湖邊一圈垂柳,柳枝細長垂入水中,它的婀娜姿態可以描寫;湖中央的小島也可以用寥寥幾筆簡單勾畫其特色,與湖水掩映更顯美麗。

      習作展示(寫周圍景色的句子):

      夕陽西下,遠處的樓房成了黑白剪影。迎澤湖只有安靜地熟睡,等待第二天黎明的到來。

      湖邊一個個土灰色的石墩圍欄像一名名時刻準備戰斗的戰士,手拉著手努力保衛美麗的迎澤湖的安寧。

      湖邊婀娜多姿的垂柳恰似一位位長發少女,輕輕搖擺著身姿在為游人舞蹈,不知不覺長發已散入湖中,成為小魚游玩的道具。

      只寫一處景物,顯得不夠豐滿,加上一些周圍的景致做點綴,文章就圓滿了,這樣就“又見樹木,又見森林”了。

      由此,我們歸納出寫景的方法:

      ①抓特色(即鎖定一處景,抓住景物特色);②定順序(確定觀察景物的順序,寫遠景、近景的比較);③寫細膩(運用比喻、擬人點綴,動靜結合,加上想象);④寫豐富(配上周圍的景致)。

      寫景,對于孩子們來說有難度,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指導,帶領學生摸索、實踐一些方法,孩子們就會漸漸地感悟到,原來景物可以這樣寫,這樣寫才叫具體。正所謂“在游泳中學游泳,在寫作中學寫作”,系列地指導,反復地實踐,學生就會悟出寫作的門道。

      2.指導即時作文

      即時作文,就是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學生通過接觸社會,觀察生活,在認識、情感、思想等方面有了新發現、新體驗后主動及時地把當時的見聞、感受、想象記錄下來,經過提煉成為習作。

      簡單來說,“即時”就是當下、立刻、現在。“即時作文”就是現場作文,現場做,馬上寫。

      “即時作文”是有心理學依據的。我們教材單元訓練中的習作,大多都是在寫“昨天的故事”,如“記暑假的一件事”“記游覽過的一處景物”等。學生在習作時,必須從記憶中把與習作主題有關的信息檢索出來,然后習作。而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即使有較強的記憶力,回憶間隔了很長時間的生活信息,也不可能“原汁原味”地把它呈現在習作中。如果采用即時提取的策略,就可以使現場形成的記憶馬上下筆成文,這樣就容易寫出真實的、靈動的、鮮活的習作來。

      即時作文最大的特點是即時性,它倡導“現買現賣”。在學生參與現實生活時,只要思想有沖動,情感有體驗,認識有提高,就立即記錄下來。只要老師有意識地訓練,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及時記錄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理解、認識、感悟的習慣。然后,通過加工,整理成文。

      老舍先生也曾說:“你要仔細觀察身邊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征,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文字的表達能力。……要天天記,養成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中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樣的積累,就寫不出豐富的內容。”老舍先生強調的就是即時記錄的習慣。

      怎樣指導學生即時作文呢?以《荸薺》指導課為例:

      上課前,我為學生準備了兩種荸薺:帶泥巴,沒有洗的;洗干凈的。

      上課時,我先拿出一個沒有洗的荸薺:“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學生大多數不知道,只有個別學生說是荸薺。學生們覺得這個東西很新奇。我在黑板上寫下“荸薺”兩個字,告訴學生,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很多人喜愛的時令之品。

      然后我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一個沒有洗的荸薺,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聯想到了什么?”

      學生答:

      荸薺黑乎乎的,不好看。

      它是扁圓的。不大,比一元錢硬幣大一些。

      它上面有一些嫩芽,尖尖的,像鳥嘴,顏色稍微淺一些。

      它的下面有一些根須。

      ……

      “好,大家剛才說了荸薺的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內容,并且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請馬上按照自己喜歡的順序和同桌說一說,然后寫下來。”

      學生習作展示:

      荸薺,這種奇怪的東西,穿著黑乎乎的外衣,上面沾滿了泥巴,一看就知道是剛從泥土里蹦出來的。它的肚子扁圓扁圓的,頭尖尖的,活像一個小洋蔥,土里土氣,簡直是一個“鄉巴佬”。我想,它臟兮兮的外衣下面會有怎樣的“內心”呢?會不會也讓人沒有胃口呢?

      二次觀察:

      “看,這是洗干凈的荸薺,再仔細觀察,又有什么新發現?這時,你會想什么?”

      學生交流:

      洗干凈后,就看見它的表面很光滑,是棕紅色的,像紅棗的顏色。

      荸薺的腰上有一條道兒,像是地球儀上的赤道。

      這么個小東西,究竟是什么味道?能好吃嗎?

      馬上記錄剛才的觀察和心中所想。

      學生習作展示:

      老師給小荸薺“沖了個澡”,它搖身一變,換上了烏黑光亮的禮服,和剛才的“鄉巴佬”截然不同了。它的肚子赤褐色,像爸爸喝的紅酒。摸摸它的肚子,很光滑。再捏捏它,表皮很硬。頭上的芽高傲地直立著,好神氣呀!

      三次觀察:

      “看老師把它的衣服脫下來。”我拿水果刀小心翼翼地為荸薺削皮,并把上面的芽和下面的須削干凈。

      “看,削好了,你現在看到一個怎樣的荸薺?說說你看到的和感覺到的。”

      白白的,像牛奶的顏色。

      給人感覺嫩嫩的,仿佛有很水。

      學生再次記錄。

      學生習作展示:

      老師麻利地為荸薺脫下了外衣,啊!終于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它瘦了一大圈,渾身雪白,從一個黑不溜秋的小胖妞,變成了一位披著婚紗的新娘子。

      四次觀察:

      “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的味道了吧?我們嘗嘗吧。可是現在只有一個削好的荸薺,怎么辦呢?我來切,咱們班有56人,我就切56份。”

      我細心地把一個小小的荸薺切了56片薄薄的片。然后學生輪流上臺領取,他們像領到一個小寶貝一樣,或放在手心,或拿手指小心地捏著。

      我說:“先別急著吃,先聞一聞它的味道。”學生們都深深吸一口氣,然后迫不及待地說開了:有一股清香,甜甜的……

      嘗一嘗――學生們小心地把荸薺片放到嘴里,細心地品嘗。很快,學生又匯報了:

      有點兒甜,像梨的味道,汁水很多,有一股清香……

      咬起來是脆的,像梨……

      把聞到的、嘗到的再記錄下來。

      學生習作展示:

      我迫不及待地想嘗嘗它的味道。老師將一小片荸薺小心地放在我的手心里。我用手指捏起來,放在鼻子下面使勁地聞,啊,一股清香鉆進了我的鼻子。我趕緊把它放進嘴里,嗯,有一絲甜,像梨的味道,涼涼的。牙尖一咬,感覺酥酥的,很快甘甜的汁水就從荸薺里擠出,頓時溢滿了我的口腔,麻醉著我的舌尖,沁人心脾。

      在課堂上,學生嘗過了生的荸薺,我又叮囑他們回家再嘗嘗煮熟的。我要求學生還是按照看――聞――嘗的順序來觀察、體驗、記錄。

      寫到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再寫就是拓展延伸了。我請學生自己搜集關于荸薺的介紹,然后請學生選擇有用的信息寫下來,當作文章的結尾。

      類似這樣的做法,我們可以開展一個水果系列描寫,學生會非常感興趣的。

      即時作文,就是通過這樣“亦步亦趨”的指導,即邊觀察、邊體驗、邊寫作,讓學生在對事物的感知還沒有忘記時及時記錄下來,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體驗,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需要,循序漸進,無形中降低了習作的難度,對學生戰勝習作畏懼感很有幫助。同時,將生活體驗引入作文教學,也遵循了寫作規律。

      經過這樣的指導,三年級的學生也能寫下洋洋灑灑、充滿童心童趣的長文章。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觀察能力。

      當然,如果所有的日記和作文都這樣指導的話也不現實,比較費時、費力,同時不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但在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寫作時可以采用這個辦法,扶著學生學習寫作,能較好地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

      一段時間以后,我們可以提高要求、變化方式:將集中一次指導學生觀察景物,然后馬上寫。

      例如指導學生寫作《秋雨》:

      (1)指導地點――教室

      先教給學生,觀察光靠眼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調動所有的感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一齊工作。認真地觀察、了解,使頭腦里同時得到多種通道獲取的材料,做到不但要觀察形態,聽音響,辨別味道,而且要感覺事物的冷暖,將這些感覺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這一步強調觀察方法:多種渠道獲取材料。

      (2)指導地點――雨中操場

      了解了觀察的方法,再帶學生親自走到雨中實踐這些方法。如:站在樓前,看到雨中的校園和平時一樣嗎?有什么不同?(霧蒙蒙的、像煙……)

      看看樹有什么變化?(葉子新了、干凈了、更綠了……仿佛喝飽了水。)

      看看花池里的花、小草有什么變化?

      看看雨滴落在操場上的小水潭里是什么樣子?你聯想到什么?

      站在樹下,閉上眼睛,聽聽雨水打在樹葉上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什么感覺?

      深深吸一口氣,感覺一下雨中的空氣怎樣?

      看看街上的行人、汽車、騎自行車的人,又是怎樣的?你又想到了什么?

      再想象一下,田地里的農作物會怎樣?

      這一步強調:師生互動,豐富體驗。

      (3)指導地點――教室

      觀察后,再回到教室交流,確定寫作順序,最后動筆寫下來。

      這一步強調:指導交流,即時動筆。

      小學生觀察事物往往是走馬觀花,不細致、不深入,所以觀察到的也只是事物的表面現象。要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必須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只有有所認識,才能有所表達。有多么深刻的認識,就會有多么靈動的表達。

      經過細致地指導,學生的習作《秋雨》就有模有樣了:

      一走出樓門,一股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因為下雨了。秋天的雨,雨點不大,可是下得很密。站在學校的梧桐樹下仔細聽,雨落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音,像我們春天養的蠶吃桑葉的聲音。

      操場中間低的地方已經積了一灘水了。雨滴落在水里,平靜的水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波紋,像是有小魚在水里吐泡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亚洲熟妇av一区|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youjizz亚洲|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不卡一卡二卡三亚洲|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亚洲最大的成网4438|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JIZZJIZZ妇女|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