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交流平臺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大學生;學習交流;平臺
[中圖分類號] G40 [文獻標識碼] B
前言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高等院校已經建立符合自己本校特色的學習交流網絡信息平臺。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共享。本文以大學生學習交流網絡平臺的研究為中心,針對高校校園網絡信息平臺的現狀與構建進行研究。分析大學生學習交流網絡平臺的現狀,論述大學生學習交流網絡平臺的構建研究、主要的功能、研究意義等。研究構建師生網絡交流,學習自測,資料下載,意見反饋板塊等功能齊全的網絡信息平臺。
一、大學生學習交流網絡平臺的現狀分析
21世紀以來,互聯網發展,微信、微博等大眾平臺的出現,大學生網絡信息平臺主動校園信息、通知。但由于一些原因,大學生網絡信息平臺的發展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表現在安全的管理系統或數據庫的數據規范及標準不統一,信息資源不能真正實現共享,無法進行無障礙的網絡交流。現有的大學生學習交流網絡信息平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無法滿足學校對學生、老師的想法和意見及時了解的要求。現存的網絡平臺對于師生網絡交流,學習自測,資料下載,就業信息板塊等一些功能還不具備,學校原有的信息平臺還只停留在推送信息、選課的基礎上,無法達到收集建議、解惑。因此,導致大學師生課后學習交流窄化。
第二,師生難以隨時溝通。雖然大學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問題,但這種交流只是零碎的,效率極低。這就要求實現一個供教師和學生交流探討的理想網絡虛擬環境,最終達到方便且功能完善的交流學習系統平臺來增進師生交流。
第三,網絡平臺本身存在不足。在技g和運營模式上,已有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條件和社會基礎,但專門針對大學師生和校園生活的網絡平臺還不多見,特別是適合大學生學習交流的網絡平臺還沒有建立起來。
第四,網絡平臺的不規范。目前社會上的類似平臺如百度貼吧、天涯論壇等,存在局限性也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并且社會上事業單位招聘信息缺少一個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因此,大部分學生對社會上的人才情況了解的比較少,甚至有些平臺為博人眼球,惡意推送虛假消息。
第五,教學資源重復建設且難以共享。由于缺乏有效的、實際的交流和共享平臺,往往需要學生和老師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資源共享,然而這些資源大多數具有相似性和通用性,容易資源重復和浪費。
高等院校的信息化、數字化、功能齊全的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刻不容緩,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建設打破傳統的信息平臺的功能,集師生交流,加強學校、老師和學生三方的交流互動、信息的篩選和資源的共享、學生意見反饋、家長參與的校園網絡信息平臺,讓教師、學校、學生可以共享同一個信息數據,實現真正的內容管理、協作與共享、個性化和不間斷的服務。
二、大學生學習交流網絡平臺研究的意義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網絡信息已經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到網絡信息對我們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各行各業開始建設自己的網絡信息化服務平臺,該平臺的建設能夠簡化繁瑣的工作步驟,彌補傳統的工作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時效性。建立合理的、適用大學生的網絡信息平臺十分重要,對網絡信息進行研究對我們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一)加強學生與老師的交流
大學生學習網絡信息平臺的交流互動為老師提供一個與學生溝通引導的新形式。網絡的發展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有利于提高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彌補面對面教育引起的局限性。網絡平臺則基于數字化的網絡空間通過雙方互聯,進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來實現的,它使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信息化,更使學生與老師的交流普遍化、快捷化。
(二)加強學校、老師和學生三方的交流互動
大學生學習交流網絡平臺具有公開性、群體性等特點,學生、老師參與到交流與討論中,與學生建立穩定的、可信任的形象,這是對老師的品質、知識等人格魅力和綜合能力的挑戰。讓學生有問題可以得到傾訴,并且能切實有效地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校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了解老師與學生的想法,制定工作計劃。網絡信息平臺可以提供便捷的、高效的交流思想,即可一對一,又可一對多,可以查看歷史信息的互動交流,為大家所喜歡。
(三)實現信息的篩選和資源的共享
大學生學習交流平臺對可能侵入學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成長產生消極影響的信息進行篩選,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安全、健康、正能量的資源與信息。可以在這里推送校園的通知信息、重大事件等信息,使學生及時了解學校的信息,信息下設有網絡鏈接,可以與網絡信息平臺相聯系,學生隨時提出自己對事件的看法、疑惑和建議,在線的老師、學生都可以予以解答。
(四)有利于學生意見實時高效反饋
目前,在線的平臺系統中,很少有形成性的評價。這使意見信息量過大,無法及時了解和真正解決問題。網絡信息平臺設有意見反饋的模塊,學生可以對學校、老師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某個事件的看法、對網絡平臺的改進建議等。給學生提供一個發表自己見解的大學生信息平臺,改變以往傳統的形成性評價。建立意見反饋的信息收集鏈,意見信息的集合與篩選,使信息更加的明了,方便被評價者的瀏覽。從而加強學生與老師、學校的交流,是網絡平臺成為學校、老師于學生的共同的橋梁。
(五)實現家長的參與
特有的板塊可以使家長參與其中,有利于增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交流。這是家長了解學生情況、配合教師進行管理的良好紐帶。
(六)有利于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隨著社會信息量的不斷增加,課堂教學已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網絡平臺的建設可以為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提供系統的指導與豐富的資源,從而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網絡信息平臺可以為老師同學提供諸多便利,而且學校的網絡平臺還具有持久穩定、用戶多的優點,適合師生相互聯系,消息,聯系畢業生,新生了解學校,快速適應學校。
三、網絡信息平臺的框架
致力于研究屬于學校、老師和同學三方的校內的網絡信息平臺,讓平臺具有數據傳遞和資源共享的優點,極大的滿足學校、老師和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共同交流,增進感情,促進教學方法的變革,為學校教師備課,教學演示提供豐富的環境,從而構建優質的校園網絡信息平臺。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和設計思想,運用先進的技術路線,以使用方便和易于操作為原則,突出平臺的實用性,所以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實用性
要在用性的基礎上追求先進性,因此,實用性是必不可少的。要讓這個系統便于聯網,便于維護與管理,并且使用操作方便的漢字、圖形處理等,本著實用性的原則,簡便是必不可少的。讓老師和同學喜歡用這個平臺,可以實現多方共同溝通交流,也可以留有單獨交流的空間,真正實現有問必答。
(二)便捷性
大學生網絡平臺可以展示優秀作品,比賽,獲獎視頻等,家長也能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采用結構化、系統化的設計形式,適應工程的調整變化,適應軟件版本的更新和升級。教師可以分享教學資源和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家長傳遞學生的最新活動情況,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學校也能了解師生情況,適當的增進一些學校設施等。
(三)安全性
校園網絡信息平臺必須具備的就是安全性,否則學生的相關信息一旦泄露,有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因此,要選擇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的產品。
四、結語
校園網絡學習交流平臺是信息時代的校園人際交往、互動、學習進步的載體,我們通過相關文獻分析和調查分析對其研究意義、主要功能、構建研究進行論述。本文較為具體地描述了我國當前大學生網絡信息平臺的現狀,分析概括了大學生學習交流平臺的構建,論述了大學生學習交流平臺的主要功能。
[參 考 文 獻]
[1]吳延水.基于基礎數據平臺的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探討[J].懷化學院學報,2010(5)
[2]趙天.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研究與對策[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3]盛琳陽,李金鵬,趙薇.高校校園網教學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科技信息,2008(29)
【關鍵詞】搭建;信息技術;關愛;留守兒童
【Abstract】The information-based environment descend village to stay to guard a child build of"school in the house interaction education terrace" since want in keeping with China state of the nation, again want usage current forerunner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modern calculator information technique, network technique and wireless correspondence technique fusion become integral whole, realization family and school of interaction, fast, solid hour communication of educ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terrace.Under that platform, since can the in aid of teacher and parent work°out the problem that the kid appear anytime in time, can make teacher and parent common sharing kid's body again to appear at any time of a little bit bright bring of joy, make kid little to walk curved road, health grow up.It is full transfer so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mak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school, family of be solid, fast, valid communication of bridge, formation society, school, family harmony total teach of situation, promote student health growth.
【Key words】Build;Information technique;Care and love;Stay to guard a child
隨著現代學校教育的發展,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形式應運而生――以信息技術為平臺的互動教育模式,它能夠異步、多樣化地展現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既能解決在傳統形式下留守兒童家長與老師在特定的時間里不能同時出現的矛盾,同時也實現了家校合作的信息化。那么,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家校快速交流信息的平臺,探索學校攜手家庭教育的規律,建立新型的互動教育模式;如何加強家長素質教育,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提高學校協同家庭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呢?經過我校近幾年的探索,初步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信息技術家校互動教育平臺的搭建:
一、利用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實現家校互動教育
目前很多老師用得最多的是和家長進行電話溝通交流,這也是目前最方便快捷的溝通方式。現在基本每位家長都隨身攜帶手機,家長和老師只要撥通電話就能很快得到對方的信息,學生在校在家的生活及學習動態即可馬上了解,對學校、家庭的互動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并開通電話局域網,這樣就可能讓留守家長、留守孩子、老師之間可以暢所欲言,甚至可以召開遠程家長會。也可以架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孩子有話想對家長說打親情電話。
二、利用校訊通平臺,加強家校互動教育
近年來家庭對教育的投資越來越大,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家長迫切需要及時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及時獲取可靠的信息,矯正家教方法,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開通“校訊通”,不僅可以及時掌握孩子的動態,而且能得到關于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學習情況、心理變化等方面更細致更全面的信息,家長心里也更加踏實。“校訊通”是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之間秘書式的個性化溝通工具。校訊通采用點對面的群體溝通模式,減輕了班主任一個個撥電話通知的工作負擔,提高了老師的工作效率,彌補了電話聯系的不足。
三、發揮留守親情群優勢,提高家校互動教育效果
校訊通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電話的不足,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它適合一樣的信息群發,假如要一對多同時進行聊天溝通交流卻無法完成。這時建立網上Q群就體現出了相對優勢。我校建立了“三小留守親情群”,年輕的外出家長們一有時間上網就可以通過親情群和班主任、老師或其他家長交流教育心得,提出合理化建議,協調好教育措施的實施。班主任與科任老師也可以通過Q群和多位家長互相交流,不論是針對哪個家長或學生提的意見與教育方式,其他家長在傾聽與參與的過程中也對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所啟發,這種各抒己見的方式也方便集思廣益,對互動教育起到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解決家長思念孩子的心情。
四、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增強學校與留守家庭的溝通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網站日益成為人們信息、對話交流的一個重要媒介。其跨越時空、信息全面、容量大的優勢使其在教育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學校網站中開辟了“留守家園”專欄。通過這種渠道,向家長們宣傳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有針對性地從多個角度使家長逐步認識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一張張的資料,一段段的文字,一個個的事例,讓留守家長們從中了解學校教育的最新動態,孩子們的優秀表現,汲取科學教育的營養。通過網站,讓老師和留守家長們可以適時互動交流,促進家校互動教育。當然,農村小學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家校互動教育的過程中,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比如和家長面對面一對一交流較少些,更多的是通過文字來交流,校訊通只能發給移動用戶,QQ群溝通和視頻聊天只適合那些有電腦且能上網的家庭和家長等,網絡平臺這種家校互動教育形式新穎獨特、信息量大,涉及面廣,又有學生和家長的共同參與。但它自身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并不是每個家庭中的電腦都可以上網,更何況有些家長不具備網絡閱讀的能力。因此,不管今后家校互動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如何先進,為了更好地進行家校互動教育,還必須與傳統的家校互動教育形式相結合,比如家長學校就是家校互動教育的重要的形式之一,是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了解學校的良好平臺。
大學校園作為青年發展的主戰場,從的開始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學的管理管理一直都是高校發展進步的動力因素之一,因此大學校園管理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微信作為一個大學生廣泛應用的交流平臺,應該在大學校園的管理中發揮出它的巨大作用。
(一)微信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剛剛脫離高中繁重的學習,大學生活在他們看來那么新鮮而且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一個急于擴大業余生活圈的交流平臺對他們來說充滿誘惑,微信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要,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我們可以利用微信里的附近的人或者搖一搖來添加陌生的朋友,還可以通過通訊錄添加認識的人,拉近了溝通距離,同時還可以實時自己的狀態。此外,還可以隨時關注好友的最新動態。
(二)微信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現在正成為“低頭一族”,無論是上課、下課、吃飯、睡覺、參加娛樂活動等等,他們的視線永遠是集中于方寸之間的手機屏幕上。微信極高的使用度表明玩微信刷朋友圈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微信里面海量的信息流對于正在形成三觀的重要時期的大學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雖然微信的運營商對信息的進行了一些篩選,但是部分錯誤的言論和觀點還是能夠以其他的方式進入到朋友圈,對廣大的大學生產生錯誤的導向。部分大學生對于某些錯誤的言論和觀點不能進行正確的理解和判斷,從而被歪曲言論或者信息的不發分子利用,大量轉發會給社會造成很多消極的影響。與此同時,電商也瞅準了微信這個巨大的市場,曾幾何時一打開微信圈我們就像走進了淘寶網,各種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微信上出售的東西大部分缺少質量擔保,交易當中極易上當受騙。微信對于高校學生的影響有利也有弊。如何將微信的積極影響應用到高校管理當中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最實際的問題。
二、微信在校園管理的作用
面對微信普及使用的大學校園,高校管理工作者應該主動出擊,積極探索微信影響下高校管理應對措施,抵制其消極影響,重視并發揮其積極作用。
(一)提高微信的運用能力
在信息時代,如何把信息時代的多媒體技術融于高校管理過程中,是擺在高校管理工作者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信息時代的來臨不僅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沖擊,也對學校管理提出了挑戰,如何利用手機微信進行更有效的學習和管理,已經成為眾多高校管理者關注的焦點。高校管理工作者要重視運用微信,使它們成為校方與學生交流信息的橋梁,使微信成為交流工具。通過即時校園動態信息,進而對大學生進行實時的交流互動,高校的管理者也可以從學生的回饋當中尋找到一些符合學生實際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生活需要的信息,從而讓整個校園的氛圍變得更加和諧。
(二)建立小組微信管理新模式
微信是一個大眾交流平臺,每一個相互關注的微信用戶都可以進行實時互動,發送文字信息、語音信息、圖片信息、視頻信息等等。我們的高校管理工作者可以把整個校園進行分塊的管理,分塊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號,每一個院系的管理者利用微信進行院系內部的管理控制,這樣整個校園的學生動態就盡收眼底,削減了高層校園管理者的工作強度,也減少了不必要資源的浪費。但是面對實際情況,利用微信進行管理還處在一個上升期,不少的問題亟待我們進行探索和解決,這就需要我們的管理者進行不斷的探索才能將微信轉化為高校管理學生的一個強有力的武器。
1.滿足了大學生的發展需求。
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他們的成人意識十分強烈,且對于獨立性的要求有所提高。大學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希望有完全的自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像課外活動、社會活動以及交友方式,他們都希望可以自己做選擇。在過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習慣于安排學生的時間與活動,大學生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思想活躍的大學生,不希望被他人束縛,渴望創新與改革。微博的應運而生,讓大學生找到了一個個性化想法表達的平臺。在微博上,他們可以自主選擇關注者,不再受他人控制。
2.構建了有效交流平臺。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生活壓力與就業壓力較大,很有可能會產生焦慮的不良情緒與相關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十分需要一個合理的個人情感表達與交流的平臺。微博是一個網絡上的新興事物,它所具有的特征以及運行的方式,讓大學生找到了一個交流或者發泄的平臺。他們借助微博訴說自己的內心想法,緩解內心壓力,這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有一定益處的。同樣,在微博這個平臺上,大學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共同關心的時事進行交流,在自由、開放的平臺上溝通,有利于學生個人發展的自由化。
3.帶來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
微博促進了大學生言論自由權利的行使,但在微博這個自由化的網絡平臺上,大學生的草根原創作品以及自由言論得到傳播,這給網絡環境的監管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微博上的信息是實時傳遞的,但網絡監督要滿后于信息的上傳。大量沒有經過核查的信息在微博平臺上傳播,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與虛假信息,這會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一定沖擊,動搖其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微博可以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登錄與瀏覽,使部分大學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1.以微博為載體建立新的工作平臺。
微博受到大部分學生的追捧與使用,高校的宣傳部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應當關注這一問題,加強協作與聯合,利用微博建立一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平臺。在微博交流平臺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將學校提倡的觀點融入到微博中,從而讓學生在瀏覽微博內容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這些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思想政治教育的負責部門要就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與需求進行真實有效的學校調研,建立一個符合大學生需求的微博平臺,利用網絡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高校宣傳部門建立一個以高校或者以部門為名的官方微博,將學校的發展方向以及校內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等信息公布在微博中,利用投標或者討論的方法去了解學生的看法,促進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形成。學校的學生工作辦公室也可以建立一個官方微博,每天設立不同的話題與學生進行討論,看學生的留言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微博平臺的建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發展。
2.利用微博傳播正確言論。
微博的傳播性較強,互動性強,信息的更新速度較快。在應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認識并把握好微博的特點,利用微博做好輿論方向的引導。高校的微博平臺應當符合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活潑的風格,時尚的話題以及生活化的內容,才能吸引廣大的大學生粉絲。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積極學習微博的利用方法,成為微博應用達人,促進自己成為學生中的微博頭領。像學習流行的網絡用語以及微博語言都是必要的,改變傳統的教育者形象,才能融入到學生的交流中,加強正面輿論的傳播。
3.利用微博加強校內人際交流。
微博平臺上有著無限的溝通機會,人們可以通過自主參與成為微博中的一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去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微博,輔導員可以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輔導員通過個人微博的開通,與學生相互關注,與學生打成一片,傾聽學生的心聲,多與學生交流他們喜愛的話題,在交流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發揮微博的影響力,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瀏覽微博時進行自我教育。
三、結語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時代大背景、教育對象特點及需求的變化,積極構建“互聯網+傳統模式”的多元化、立體化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特別是對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而言,這種模式和方式契合了其專業特點、教育對象的特征,有助于營造和引領積極向上的學風。
探索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思路的緣起
1.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契合當前大學生的特點,抓住了學風建設的著力點當前大學生的普遍特征可以總結為:追求人格獨立、注重內化自覺、內在渴望學習但同時又缺乏自我管控能力、排斥教條施令、易受環境影響、缺乏方法技巧等。因此,在優良學風的培育、引領工作中,教育引導者提供的資源和平臺應是開放、自由、多樣的,同時還要積極創建能促進教育對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工作機制,從而有效發揮師生之間、朋輩之間的示范引領作用。所謂線上學風建設體系,即利用互聯網優勢搭建優良學風引領平臺、專業學習資源共享交流平臺,可通過開辟公眾號、建設主題專欄、共享學習資源等方式實現。該體系能以“就業產出”帶動“學業過程”,如利用計算機產業發展迅速、行業就業質量高的優勢,以優質企業的用人標準、優秀學長的職業發展及專業學習實踐為引領,使教育對象產生專業認同感;在實踐操作層面助其認識、了解專業的社會需求,掌握專業知識結構及學習方法等。線下學風建設體系是指在工作實踐中用于學風培育的具體舉措,主要包括:學風建設的制度保障體系、管理體系及專業類學習型社團的線下建設等。線下學風建設體系與線上學風建設體系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互為補充、相互促進。
2.信息化時代的大發展,促進了互聯網與大學生學風建設跨界融合的大趨勢當前,教育工作者單方面對教育對象進行“遠離手機”“遠離網絡”、回歸課堂、回歸書本的呼吁已顯得蒼白無力。每個教育工作者需探索和實踐的課題是:在信息化時代,如何利用互聯網的部分特性,變“堵”為“疏”,使其服務于學生管理及學風建設。互聯網與大學生學風建設的跨界融合具有獨特優勢:在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上,互聯網的表現形式更立體化;在學習內容的交流與互動方面,互聯網可提供更為便捷的實時交互;在學習資源的提供上,互聯網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另外,互聯網更注重學習主體的自由性和選擇性,體現了對個體尊重的公平性。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的整體構建思路構建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時,應充分考慮當前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利用網絡優勢創建激勵引導平臺和方法交流平臺,同時,還要注重發揮線下工作實際,創建制度建設和班團建設,以建成線上線下各自發揮優勢的教育溝通、互動及管理體系。體系結構及思路如圖所示。
構建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的實踐
1.發揮線上交流平臺的優勢,將互聯網的部分特性及技術資源與大學生的特點在學業上有效契合互聯網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可有效彌補傳統教育時效性差、受眾范圍有限的缺點。互聯網的互動性、選擇性、豐富性,還可以滿足不同專業方向、不同專業興趣的學生進行自主選擇,便于建立不同的“專業學習圈”,順利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學習型組織及個體點對點之間的學習交流。針對當前大學生學風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學不學”“怎么學”這兩個突出問題,教育工作者可引入騰訊云平臺、微信公眾號等資源,用Leet-Code、牛客網等學習網站交流及個人博客學習筆記分享等方式進行交互式學習體驗及實踐。學校要設計、搭建基于微信公眾號的高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平臺,并創建“精神引領”“方法指導”“專業社團建設”專欄。在“精神引領”專欄,一方面介紹計算機類優質用人單位的要求及企業文化;另一方面,讓優秀畢業生介紹個人經驗,以職業發展前景、專業學習方法、求職或就業經歷等引領和鼓勵學生踏實學習,從思想上解決“學不學”的問題。在“方法指導”專欄,根據計算機類的專業方向,對部分專業核心課程及實踐應用中的重點、難點、熱點進行注解和闡釋,并提供交流和互動的開放平臺。在“專業社團建設”專欄,綜合介紹幾個成熟的學習型社團,包括專業方向、日常活動、專業競賽及技術指導交流等,供學生了解和選擇,以解決其在具體學習實踐中“怎么學”的問題。
2.完善線下組織管理平臺,將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部分特點與大學生的引導、培養相結合線下組織管理平臺主要解決大學生群體崇尚個性獨立與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矛盾,針對大學一二年級是學生認知及習慣養成階段的實際,探索如何培養學生“我要學”的自主學習意識,為其創造“必須學”的大環境,提供“怎么學”的實踐平臺。線下組織管理平臺以制度保障和班團建設為抓手,探索制訂符合大學生成長規律的規范和制度。在班團組織建設方面,應充分發揮班團、社團等學生團體的影響作用,在評獎、評比等工作中,將個人成績與所在班集體的整體學風相聯系,以增強班級凝聚力,在班級內部形成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氛圍。在專業型社團的建設上,要發揮線下組織建設的優勢,以社團為單位,學生為主體,通過優秀畢業生、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的方式,形成學生自主管理、自覺學習的專業學習組織和管理模型。同時,還應以專業學習社團為單位,開展專業技術交流、學科競賽,形成專業學習、技術交流、學科競賽、高質量就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在畢業生、高年級學生、低年級學生內部形成傳幫帶的優良傳統。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校應選聘業務精、責任心強的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擔任班主任,負責學生的專業引領和思想建設,同時,還應為研究生班主任配備一名助理,負責具體的學業幫扶和學風督查。在制度建設方面,要制訂配套的制度體系,如《班團整體學風建設獎勵辦法》《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實施細則》《研究生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助理考核辦法》等,以制度引領并保障學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