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梅花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2、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3、夏淺春深蕙作花,一莖幾蕊亂橫斜。
4、雖然不及幽蘭品,百畝齊栽愿亦奢。
5、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里。從來巖穴姿,不競繁華美。
6、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7、蘭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難將湘管筆,寫出此花神。
8、蘭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氣。難將湘管筆,寫出唇滋味。
9、許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待過清明后,精華入夏清。
10、一片空山石,數莖幽谷草。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11、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
12、沅澧多所思,遠道我心痗。紙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13、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涼風動夙夜,佳人惠然求。
14、荊棘以慰其根,風露以暢其神。素心不形喜怒,眾草亦沾余春。
15、淋漓如此寫芳菲,只少盆栽與石圍。記得春風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歸。
16、雨過深林筆硯涼,女蘭開處卻無郎。柔箋駢穗多纖態,不數金陵馬四娘。
17、冰根碧葉雜荒蕪,曉露近暉綴寶珠。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18、迷離蕭艾露風寒,千古英雄淚不干。擱筆沉吟談往事,橫琴未必調猗蘭。
19、青樓人去筆床空,往事西州說謝公。猶有秦淮芳草色,輕紈勻染夕陽紅。
20、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當戶已愁鋤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
21、丐得騷人筆下妍,玉池清照影駢娟。一從弱質辭空谷,冶葉倡條盡可憐。
22、溉夫畫松松支離,板橋畫蘭蘭離披。蘭離披,蘭有香,松枝拂之松風長。
23、根已離塵何可詩,以詩相贈寂寥之。大千香過有誰并,消受臨池灑墨時。
24、秋蘭一百八十箭,送與焦山石屋開。()曉月敲門傳簡貼,煙帆昨夜過江來。
25、春雨春風寫妙顏,幽情逸韻落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
26、山頂蘭花早早開,山腰小箭尚含胎。畫工立意教停蓄,何苦東風好作媒。
27、寫得芝蘭滿幅春,傍添幾筆亂荊榛。世間美惡俱容納,想見溫馨澹遠人。
28、山中覓覓復尋尋,覓得紅心與素心。欲寄一枝嗟遠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29、春雨春風洗妙顏,一辭瓊島到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
30、不容荊棘不成蘭,外道天魔冷眼看。門徑有芳還有穢,始知佛法浩漫漫。
31、曉風含露不曾干,誰插晶瓶一箭蘭,好似楊妃新浴罷,薄羅裙系怯君看。
32、九畹蘭花江上田,寫來八畹未成全。世間萬事何時足,留取栽培待后賢。
33、西江絕妙贛州蘭,曾買盆花幾上看。畫里不知還得似,故鄉風露未全干。
34、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郁是一般。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兩樣看。
35、昨日尋春出禁關,家家桃柳卻無蘭。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宗定在山。
36、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霧無門不可通。便是東風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
37、船頭昨夜雨如絲,沃我盆中蘭蕙枝,繁蕊爭開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時。
38、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39、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云深。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關鍵詞】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重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的美好品德。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孩子們,寒冷的冬天,有一種不畏風雪,凌寒獨放的花,它就是梅花,你知道描寫梅花的詩嗎?王安石的《梅花》,是啊!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以來就有不少贊美梅花的詩詞。曾寫過:“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陸游曾寫過:“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描寫梅花的詩,出示《墨梅》,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主人公——王冕。(板書:王冕)
2.人物簡介
王冕:元代的畫家,詩人。出身貧寒,七歲時父親就去世,靠母親做針線活供他讀書,幼年時替別人放牛,靠自學而成為“畫荷花的高手”,尤其善畫梅。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文筆,走進少年時代的王冕(板書:少年),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請大家打開課本,大聲自由朗讀課文,用你喜歡的方式做記號,看一看你從文中認識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
3.細讀分析
3.1 自由朗讀。
3.2 師生交流:你認識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從文中哪兒看到的?
(一)出示:王冕說:“娘……”
(1)你是如何看到他的孝順?
(2)出示:娘說:“孩子呀!……”教師范讀。
(3)自由朗讀。
(4)指名讀。(體會母親的無奈)
(5)教師引讀。
過渡:濃濃的母子情讓我們感動,王冕理解,體貼母親的一片孝心更讓我們感動。文中哪兒還能看到他對母親的孝敬呢?
(6)指名讀:“從此……”
(7)略指課文后面他孝敬母親的句子。
過渡:王冕是一個孝敬母親的好少年,課文除了寫他孝敬母親之外,你還認識到了一個怎樣的少年?(板書:好學)
(二) 出示:“每天給他的點心……”
(1)指名讀
(2)指導再讀。強調“舍不得”
(3)齊讀(感受他的孝順和好學)
過渡:正因為他的好學,三個月來他畫畫的技巧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4)出示:“起初……”
a.教師引讀。
b.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畫的荷花如何?
c.想象三個月來他是如何畫荷花的?(板書:勤奮)
d.教師小結。
過渡:王冕勤奮好學,立志學畫荷花,其間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在王冕十三、四歲的一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幅美麗的雨后景色:
4.品讀
4.1 出示:“一陣大雨過后……”(教師范讀)
4.2 想象: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交流。
4.3 自由朗讀。
4.4 指名配樂誦讀。
過渡: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樣美的景色王冕為什么能夠發現,并立志學畫荷花?他善于發現,仔細觀察。與其說他立志學畫荷花是一個偶然,不如說是一個必然,因為在這里隱藏了一個必然的因素:他讀了許都的書,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4.5 出示:“他讀了許多的書,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交流:他都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4.6 教師小結。
過渡:此時此刻,面對這樣一位少年,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5.拓展
我想對王冕說:“( )”
6.教師總結
這就是少年王冕,一個出身貧寒的放牛娃,靠自己的勤奮好學,竟然成為了一個“花荷花的高手”。打開《儒林外史》第一個介紹的人就是他,可以說他的成功富有傳奇色彩。正因為他的孝敬母親,勤奮好學才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通才”,怪不得在《中國歷史名人傳》中這樣寫道:王冕堪稱如林楷模,學者榜樣。
7.布置作業
7.1 背誦第五自然段。
7.2 收集王冕的作品。
8.板書
少年王冕
在數不勝數的繁花中,美麗、嬌艷的很多很多。我單單喜歡平凡的梅花,與我志同道合的還有梅妻鶴子的林逋。古代描寫梅花的詩句也是很多的,宋代王安石的“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是那樣的優美,把梅花的樣子深深刻在了讀者的心中。
梅,一種極為平凡的植物,盛開在令人畏懼的嚴寒,獨占枝頭,不畏不懼。他是冬天的佼佼者,以一身潔白或墨黑所征服花的世界。他由五瓣嬌小的花瓣組成,白梅是那樣的純潔;墨梅是那樣的高貴,在伴有梅花獨有的那種幽香,立刻把人深深吸引著。
冬天,大地萬物都沉睡了,看不見高貴、典雅的玫瑰,看不見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也看不見婀娜多姿的,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義凜然地聳立在冰雪地的嚴冬。他抬頭挺胸,十分神氣的占領了整個冬季人們的目光。他不與百花爭春,他只在枯燥的冬天,開放,吐露芬芳,他把冬天點綴得冷艷動人。
梅花以他不怕嚴寒,勇于戰勝生活中一切不利環境而獨占枝頭,我們也該學習他的不怕困難,勇于戰勝挫折。在學習中,我們要加倍努力,更上一層樓;在失敗后,我們要拍拍胸脯,抬起頭,說,我能行;在生活中,我們要勇敢的生存,不被惡勢所擊敗。這就是梅花對我們的啟示。
我愛梅,我愛它的嬌小動人,我愛它的幽雅香氣,我更愛它的不畏嚴寒,勇往直前。
【關鍵詞】梅堯臣;詠梅詩;探析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3-235-01
梅花,自古就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征,被譽為“國花”。隨著魏晉文學自覺時代的來臨,審美認識蔚然興盛,自然美的興致亦更是空前,在相關題材上不斷拓展,梅花也開始成為歌詠的對象之一。隨著對梅花審美認識的發展,梅花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花卉審美對象和一種精神品格的代表而存在。詠梅文學展示了梅花審美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意趣,揭示了梅花形象的審美意蘊,使梅花從此有了崇高的文化形象和精神品質。
一、梅堯臣詠梅詩的主要內容
梅堯臣被尊稱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據粗略統計,梅堯臣約有30首詠梅詩,還有許多詠物詩中亦有捉及梅。文章根據梅堯臣所寫梅之內容與審美意向,將其詠梅詩歸納為以下三個主要內容:
(一)描繪梅花的色與香
梅花在寒氣凜冽的冬雪天開放,花色似雪,沁人清香,因而其香與色就顯得尤為獨特。梅之花香沁人心脾,詩人的詠梅詩中有多首對此予以了抒寫。如《資政王侍郎命賦梅花用芳字》:“夭桃裱李不可比,又況無此清淡香。”在詩人眼里,清淡的梅香沁人心脾且非他物可比,詩人從梅花的整體形象感對其色香進行了細致的描繪。
(二)贊美梅花獨立寒霜的品格
梅花較之其他花卉不同之處在于其凌寒冒雪,先春而獨發,使人見之而生憐愛敬佩之情,于是詩人調用各種手法,用詩的語言來抒寫梅花,贊美梅花。如《梅花》一詩:
已先群木得春色,不與杏花為比紅。薄薄遠香來澗谷,疏疏寒影近房櫳。全枝惡折憎鄰女,短笛橫吹怨楚童。墜萼誰將呵在鬢,蕊殘金粟上眉蟲。
梅花凌寒先開,詩人通過群芳、群木、杏等物正襯或反襯烘托出梅花的與眾不同,進一步強化了梅花明艷冷峭的形象。
(三)借梅花寓自身境況和托興微之嘆
詩人歌詠梅花,其凌寒獨開、先秋而凋零的特點常常能引發詩人對自身境況的感嘆。如《依韻和吳正仲聞重梅已開見招》中:
難開密葉不因寒,誰翦鵝兒短羽攢。猶是去年驚目艷,不知從此幾人觀。重重好蕊重重惜,日日攀枝日日殘。我為病衰方止酒,愿攜茶具作清歡。
梅花尚能凌寒綻放霜姿,而自己卻已短發衰頹“雖愛千枝競繁密,還嗟短發已衰頹”,梅前的自己是感慨萬千的。詩人在歌詠梅花時還常借歷史人物和典故以托興微之嘆。梅花的不與時同、清香高潔的品格寄寓著詩人自己的人格,他的詠梅詩就是其人生情性與生命狀態的映射,并常常包含著身世沉重之感。
二、梅堯臣詠梅詩的主要特點
在宋代之前對于梅花的描寫,更多的是偶然的抒寫,多著眼于色香兩個基本的淺層次,且對梅花的審美認識側重在時序物色的感性激發上。宋初林逋發現梅花的“疏影橫斜”之美,林逋對梅花的審美認識抓住了梅花形象美的核心。受林逋的影響,梅詩不但注重梅花色與香,更注重梅花的品格與精神。將其歸為如下三個特點:
(一)表現為對梅花的自覺歌詠
在宋初文壇,雖然林逋、晏殊等士人有愛梅之意,寫了一些詠梅的作品,但當時詠梅卻未蔚然成風,時人對于詠梅詩的欣賞更多的是注重寫物的表現藝術,在梅的象征意義上并未達成廣泛共識。梅堯臣詠梅詩的大量出現,可窺知宋代初期文人對梅之態度及詠梅詩發展之趨向軌跡。檢索《梅堯臣編年校注》,除了三首直接以梅花為題外,其他的詠梅詩皆是唱和之作,如:《依韻和叔治晚春梅花》、《和梅花》、《依韻和吳正仲重臺梅花》、《依韻答僧圓覺早梅》等。梅堯臣如此大量的和詩詠梅之作,已突破晉唐時人的偶然傾向,他將梅花放之于吟、賞及席上唱和,表現出了對梅花的更深入欣賞和更多主觀活動的意興感詠。他對梅開、梅香、梅枝、梅影的大量集中描寫為我們展示了北宋初期文人寫梅的一些基本視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梅之樹枝形態與梅花之色、香一起成了詩人關注描寫的內容,而且越來越得到重視。
(二)表現出對梅花神韻的整體把握
梅詩承前人詠梅傳統,并有所發展。他寫梅之香,突出其“清”、“冷”,從中我們可以略知其審美情趣及崇尚清瘦的審美心態。梅詩所寫內容雖非首創,但從整體而言,卻顯示出了詠梅詩從宋前大量的具象細節的刻鏤向韻味神理的整體體味:“清香莫把荼蘼比,只欠溪頭月下杯”、“猶是去年驚目艷,不知從此幾人觀”,其所寫之景都是圍繞自身之情感而發。正是這種審美感覺的有機把握建立起了梅花整體的形象特征。但梅詩寫的是“有我之境”,有著自己獨特的傳情方式,對于北宋后期梅之審美內容之拓展即寫梅枝疏影方式的發展定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表現為語言的清麗平淡
魏晉時期,陶淵明形成了質樸淳厚的詩風,梅堯臣對此非常推崇,他曾說過:“唯師獨慕陶彭澤”(《答新長老詩篇》),在創作中有意地學習陶詩。在詩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詩無古今,惟有平淡難”。他的詠梅詩將詩之內容與語言的平易結合起來,“順物玩情”,以物象為基點自然興感,著重情與物的適度交融,隨物宛轉,妙契自然。如《梅花》、《京師逢賣梅花五首》、《依韻和叔治晚春梅花》等,主要詠梅開之早、梅花之色香。語言顯得清麗平易,如“曾無鶯蝶戀,空被雪霜侵”、“夭桃裱李不可比,又況無此清淡香”,信手拈來,自然而不矯作。
1、梅花品格高尚,鐵骨錚錚。她不怕天寒地凍,不畏冰襲雪侵,不懼霜刀風險,不屈不撓,昂首怒放,獨具風采。人們見到梅花,便會受到堅強、剛正和高潔氣質的熏陶和激勵。
2、梅花美,卻把美留給了潔白無瑕的天地;梅花香,卻又有誰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辛;梅花俏,卻“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難、謙虛樂觀。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一抹余紅換來春滿天地!
3、梅花,雖不及月季之梅,也不比牡丹之傲氣,卻成為古今文人墨客贊美的對象,為什么呢?是梅花艷麗多彩嗎?不!是梅花的精神!
4、梅花是桃紅色的,形狀像玫瑰,看起來像冬天開的桃花。當秋末冬初的時候,我們就能隱隱約約地看見梅花的身影了。那時,它的顏色又淡,花也開的很小。到了“大雪”前后,北方的寒風越刮越大,人們都只有躲在家里避寒,而僅有極少數勇敢的人冒著巨大的寒風像蝸牛一樣慢慢地爬行,另外還有一些上學的兒童也在大風中慢慢行走,簡至是舉步維艱。梅花盡管也被吹得左晃右擺,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飛舞,可還有的花瓣在枝條上紋絲不動,在寒風和大雪中默默地忍受痛苦,沒有叫過冤,喊過屈,它讓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默默奉獻。
5、梅花甘于寂寞,嫵媚脫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她不因沒有彩蝶纏繞而失落,亦不為沒有蜜蜂追隨而沮喪,更不似那癲狂柳絮隨風舞,也不學那輕薄桃花逐水流,而是無私、無怨、無悔地默默綻放于嚴寒之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和美的享受。
6、【編輯提示】相關內容請參考,關于梅花的好句好段 描寫梅花精神的句子 描寫梅花的古詩詞 贊美梅花的現代詩 歌頌梅花的詩句
7、就在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這萬物的哀嘆聲中,梅花出現了,就在這雪地中傲然挺立著。她那高而細的枝干,絲毫受不到風雪的影響。傲雪臨霜。在風雪中怒放,充滿了豪情,挺立著,挺立著,任憑風雪的吹打……這就是我喜愛梅花的原因,堅強不屈。
8、所以臘梅花在冬天開的特別旺盛,不管風吹雨打,它仍然開的那樣飽滿,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9、我喜愛各種美麗的花。玫瑰花的凝重熱烈,舒展奔放,令我為之心動神往;荷花的典雅脫俗,冷艷幽香,令我為之仰慕傾倒;的雍容端莊,秀外慧中,令我為之贊嘆敬重;牡丹花的妖嬈多姿,國色天香,令我為之癡迷眷戀然而,我最喜愛的還是梅花。
10、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
11、梅花具有天生的麗質芳姿:花形秀美多樣,花姿優美多態,花色艷麗多彩,氣味芬芳襲人。
12、冬天,許多花都已經凋謝了,而梅花卻能在凜冽的寒風中獨自開放,與寒冬頑強爭高下。
13、梅花芬芳濃郁,暄香遠溢。若去賞梅,尚未近其樹,未見其花,便先有浮動的暗香陣陣襲來,為你引路。待徜徉在梅花叢中,則香氣盈懷,你若深深地吸上一口氣,更是清香滿口,沁心入脾,頓覺心曠神怡。梅香還能持久,賞梅歸家,那梅香仍沾襟染袖,縈身繞體,數日不絕。
14、冬天來到了這兒,冬寒一吹,樹木彎下了身子,美也隨之而去了--樹上不說沒一片好葉子,但也有1——2片。說到這兒我也變弱了。可一棵臘梅樹競在冬天里挺拔著像一個堅強的士兵,冬風吹來,它不服,再挺拔點,冬天沒有一塊冰雪,寒風能斗過它?可以說它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這幾個字。我醉了!醉了!醉在它那精神,“不”!是它那頑強、堅強們精神。不知不覺我的思想領著我變成了臘梅樹。
15、梅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潔的形象,是中華民族的向征。梅花與別的花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凄雪壓,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
16、我們中華兒女和梅花有一樣的硬骨氣。時期,日本侵略軍對我們施以慘無人道的暴行,不但沒有嚇倒我們的熱血兒女,還更加激發了我們反抗的斗志,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奮起反抗,將日軍打得狼狽不堪、抱頭鼠竄,為后人寫下了一首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17、冬天到來,寒風呼嘯,萬里冰封,唯梅花不畏嚴寒,頂雪開放,傲視群芳,越是風欺雪壓,花開的越精神。
18、梅花,你擁有最高尚的品質,默默無聞、自強不息、堅強、剛毅,不向困難低頭,不夸耀自己。你雖不像春天開的那些桃花、李花那樣艷麗,而你卻敢于和凜冽的寒風、冰冷的大雪抗爭,直面險惡的環境,勇敢地面對挑戰。
19、梅花盡管也被吹得左晃右擺,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飛舞,可還有更多的花瓣在枝條上紋絲不動,在寒風和大雪中默默地忍受痛苦,沒有叫過冤,喊過屈,它讓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默默奉獻。
20、你看那在風雪中傲然挺立,怒放著的梅花,難道你就絲毫沒有感受到她的美嗎 難道在漫無邊際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著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種不畏寒霜,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嗎 難道你不曾想到,她與戰士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嗎?難道你就沒有想到,這傲雪臨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們的革命戰士們,象征了他們那種頑強不屈,勇于拼搏,渴望著暴風雪的來臨的那種精神,那種意志品質嗎?人們贊美牡丹,是因為它的富貴,贊美荷花,是因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贊美梅花,是因為她的那種堅強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時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越挫越勇的人們!
21、觀賞梅花不僅看其形態,品其芬芳,更重要的是欣賞梅花的品質和風格。
22、臘梅花開得快,凋謝得也快,但它的品格是高貴的,永遠不會在人們的心目中凋謝!春、夏、秋,它看著別的花盛開、凋謝,只有到了冬天,它才黯然開放,它是多么的堅強,正如宋朝大詩人王安石所寫: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我愛臘梅花,因為臘梅花有著我們值得學習的精神,讓我們時時刻刻記得做一個“傲霜斗雪”永不放棄追求的人!
23、梅花的顏色最常見的有紅、粉紅、白色。紅色的梅花艷若桃李,燦如云霞,又如燃燒的火焰、舞動的紅旗,極為絢麗,頗具感染力。觀之使人受到鼓舞,感到振奮,心中騰起異樣的激動。粉紅色的梅花如情竇初開的少女的面頰,帶著十二分的羞澀,如描似畫,柔情似水。置身其中賞心悅目,遐思無限,流連忘返。白色的梅花如銀雕玉琢雪塑,冰肌玉骨,是那么清麗超然,清雅脫俗,清白無瑕,清正無邪,令人望之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