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質公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然而,正如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自然界的災害對于我們人類來說,也具有兩面性,遠古的自然災害給后人留下一處處千姿百態、異常壯觀的地質風景,造成一座座有一定規模的地質公園。陜西翠華山就是我國唯一一處由山崩災害形成的地質公園,讓我們前去一探究竟。
美麗的山崩堰塞湖
翠華山位于秦嶺北麓,主峰是終南山。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中是這樣描寫終南山的: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入處宿,隔水問樵夫。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其頂峰(中峰)海拔2604米,從翠華山前的長安所在的八百里秦川遠遠望去顯得十分高聳。我們的汽車沿盤山公路駛進翠華山,約半個小時后,眼前突然出現一泓秀美的湖水,這就是中國最著名的山崩湖一一天池。這個湖僅僅只有0.12平方千米,相當于180畝,從數字上看是不大的,但無論如何沒有給人留下小的印象。這個湖的優美,在于其“湖光山色”。它被群山環抱,這里的山又是由暖溫帶的落葉闊葉林所組成,形成了一片青色。
北京的北海也好,杭州的西湖也好,湖的四周都沒有山色。這樣的湖在地學上叫山崩堰塞湖。它是由于山崩崩下的大量大小石塊滾落后天然形成一個堤壩,然后積儲天上的降雨、降雪而形成的。中國的堰塞湖不少,如東北五大連池和鏡泊湖,但它們是火山堰塞湖,是火山噴發的熔巖流形成了“堤壩”阻塞了河流而形成的。像翠華山天池這種由山崩作用形成的堰塞湖,且常年有水,具有旅游景觀作用的,目前在中國就此一處,更顯得彌足珍貴。
壯觀的山崩石海
離開天池繼續向前走,赫然見到一個巨大的山石孤零零地站在地上,一看就知這是從山上崩塌下來的。上面有于右任先生的墨跡“中國山崩奇觀”六個大字。由此往山上走,就進入了翠華山的山崩景區,整個面積達到32平方千米,和武漢的東湖風景區差不多大,遠遠大于杭州的西湖風景區。在一片山麓上面,散布著成百上千的巨大的花崗巖石塊,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石頭的海洋,所以被稱為“石?!?。這些石頭大小不等,形態不一,分布錯落有致,但普遍都是有棱有角,磨圓度不好,說明這些石頭是當地山崩形成的,沒有經過長距離的搬運。許多石頭上被題寫了“石?!薄ⅰ笆帧?、“勝境”等等,更為這片石海增添了人文的內涵。
在所有山崩奇石中最為罕見的景觀是一線天,它是一塊非常巨大的石塊,相當于一幢5層樓房。崩塌下來后,中間裂開了一條縫,可以稱為“一線天”,也可以稱為“門”,當地稱為“玄關”。通過這道“門”,就是山崩的主景區一一石海雄姿。
奇異的山崩堆砌洞穴
巨大的山崩肯定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洞穴。對此,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中寫得非常精辟,非常到位。他在福建九溜旅游時寫道:“……其旁崩崖頹石,斜插為巖,橫架為室,層疊成樓,屈曲成洞……”徐霞客把崩塌的巖石形成的景觀分為四類:巖(斜的樹立的)、室(橫向的洞)、樓(多層的洞)、洞。實際上,室、樓、洞都是洞,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他在云南旅游時,對一個山崩洞的描寫也很精彩:“其洞乃大石疊綴所成,亂崖顛磴,欲墜未墜,進處為罅,覆處為洞,穿處為門;門不一竅,洞不一層,中欠寬平,外支幽險,若疊級架板,亦可幽棲也”。
翠華山的山崩洞穴多種多樣,我們來看下面幾個。
風洞。這是個很大的山崩洞穴,進洞口高達10余米,洞內行程約數百米。正如徐霞客所言,是“大石疊綴所成”,洞內“亂崖顛磴,欲墜未墜”。我們在風洞中參觀,經過了“罅”(裂縫)、“洞”、“門”,在風洞中上上下下,進進出出,體會到“門不一竅,洞不一層”。洞中陰風不斷,不時還有水流滴下,即令是在“三伏”天,一進洞便暑氣頓消。
冰洞。洞內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令人感到非常寒冷。洞內的“冰”并不多,但能見到。之所以稱為“冰洞”,主要是指洞內氣溫而言。
人字洞。又稱人字大廳,主要是由三塊崩塌的巨石互相重疊、十分巧妙地堆疊在一起而形成的。
山崩景點拾萃
福鼎市卓越培訓學校5年級
張詩琪
暑假的第一天,爸爸和媽媽為表揚我這學期取得進步,帶我去國家地質公園—— 太姥山游玩。
坐在開往太姥山的車上,我的心開始飛揚,飛向那個神奇的海上仙都——太姥山?!胺蚱薹濉?、“金龜爬壁”、“七星洞”、“一線天”……一個個,魂牽夢縈的景點向我招手,仿佛我已經置身于這個神奇的世界中。
秦嶼到太姥山的路口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上,彎延曲折,像一條白玉帶,隨風起舞。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太姥山。門口雄偉的建筑讓你眼前一亮,涼爽的山風滌去身上的濁氣,倍感神清氣爽。
今天,來到太姥山旅游的人特別多,有各種各樣的人,人山人海。我和爸爸媽媽剛走了一段路,就碰上了一個外地的旅游團來這里旅游,只見導游姐姐揮著小紅旗,戴著小紅帽,手提著一個小喇叭,一邊走著,一邊介紹太姥山的歷史文化。爸爸看到,神秘兮兮地說:“不如我們也跟在他(她)們的后面吧!也可以聽導游的介紹,了解太姥山的文化和傳說。”
太姥山的景點有非常的多,我看得眼花繚亂,仿佛置身于現代抽象派雕刻大師的藝術展廳中。 “夫妻峰”向你講述亙古不變的愛情故事,“九鯉朝天”告訴你做什么事都不能偷懶、“金龜爬壁”會使你明白要超凡脫俗必須過得了“美人關”“金錢關”……只要你用心欣賞,從這些傳說中尼會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的知識。
太姥山的“洞異”是一絕,對于我來說,最好玩的是鉆洞。
一、引言
我國雖是擁有世界和國家地質公園最多的國家,但有關地質公園管理的研究卻相對滯后,地質公園的運營管理存在許多問題。目前,我國有關地質公園的運營管理主要是借鑒風景名勝區的管理經驗,但是,地質公園與與風景名勝區相比最大的區別是其更重視對地質遺跡資源的保護和地學知識的普及(林明太,2006)。因此,探索并構建適合地質公園自身的特點的運營管理的模式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二、地質公園運營管理模式研究
(一)國外地質公園運營管理模式分析
有關地質公園管理的研究,國外學者主要集中在分析遺產旅游地管理體制中的利益主體、管理和經營行為以及非政府組織(NGOs)或者社區居民參與等方面。
1、美國國家公園運營管理模式
第一個建立國家公園管理模式的國家是美國,美國的國家公園的管理體制屬于典型的 “中央集權制”,即以“國家公園管理局―地方辦公室―基層管理局”為主線的垂直管理體系。國內對美國國家公園的研究大多以管理經驗借鑒為視角,研究內容兒乎涉及到國家公園管理的各個層面。如朱華晟等(2013)研究美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時指出,美國聯邦政府為國家公園的運營管理提供70%的經費保障,是其得以成功運作的關鍵因素之一。
2、歐洲地質公園管理模式
第一個從洲際范圍內推進世界地質公園計劃的大洲是歐洲。歐洲的地質公園網絡是一個歐洲民主行動協會,由所有成員的代表來進行管理。其運作是依靠協調委員會(CC)、咨詢委員會(AC)和各地質公園的官方代表。其中,協調委員會是歐洲地質公園網絡唯一的決策機構,其負責該地質公園網絡的運營和管理。咨詢委員會則負責為該地質公園網絡提供高質量標準的發展和擴大建議。各地質公園的官方代表則具體負責公園的運營管理。因此,歐洲地質公園與美國的中央集權的管理模式相比,其管理模式實行的則是比較典型的“地方管理模式”。
3、日本自然公園運營管理模式
日本的自然公園管理兼具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兩種體制,其推行的是比較典型的“綜合管理模式”。有國家環境廳的領導,同時,地方政府又擁有一定的自,而且私營和民間機構也顯得十分活躍。其中,國立公園是由國家來指定并進行直接地管理;與國立公園具有相同的自然風景地域的國定公園,同樣由國家制定,但是由都道府縣進行管理;能夠代表都道府縣的自然風景地域的都道府縣自然公園,則由都道府縣指定并直接管理。
(二)國內地質公園運營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國內對地質公園運營管理模式的研究,一般分為管理體制模式研究和經營模式研究兩個方面。
1、管理體制模式研究
目前,對地質公園的管理學者們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觀點:一種是借鑒美國地質公園管理的經驗,通過設立國家公園管理局從對全國所有風景區實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管理局主要負責對公園內的資源和人員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維護,所有經費通過國家財政撥款或社會捐助,對于景區內所有經營項目則對外實行特許經營(王瑩,1996;李景奇和秦小平,1999;柳尚華,1999;徐高齡,2000;楊銳,2001;陳蘋蘋,2004;楊昌明等,2006)。但由于中國旅游資源具有特殊性,這種“垂直管理”的模式也許不能解決由于景區內大量居民房屋拆遷而帶來的安置問題以及開發后超凡的旅游壓力等問題(吳必虎,2002;夏云嬌,2006);另一種建議將景區變成一個小級別的行政單位,用“屬地管理”模式替代地方政府對風景與遺產地的直接管理,把資源保護的職能內在化,將資源所有權、管理權、收益權一體化(張昕竹等,2001;魏小安,2002)。但是,在經營過程中這種模式也容易受利益驅動以及政出多頭的影響,由于經營權與管理權的一體化使得管理權實際喪失,造成遺產地內的旅游開發與建設得不到有效約束,導致樓堂館所濫建,索道、電梯紛紛上馬等后果(張朝枝,保繼剛和徐紅罡,2004)。
2、經營模式研究
經營模式上,理論界同樣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管理權與經營權可以分離。包括“四權分離”說(王興斌,1999和2002)、“三權分離”說(楊振之、馬治鸞和陳謹,2002;傅廣海和戈瑩,2002)、“兩權分離”說(鄭敏和張家義,2003)和“上市經營”說( 張凌云,2000;韋夏禪,2003)。其實,從政企分開的發展趨勢看,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是必然的,但因為遺產資源得特殊性,要求其經營企業必須持有特殊資質(鄔愛其,2001;茍自鈞,2002)。但是,針對現在存在有一些景區經營權與管理權不能分離的現象,則可歸結為管理問題或者實際的操作問題(魏小安,2000);另一種觀點,基于遺產資源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因此,不能完全采用市場化運作,所以管理權與經營權不能分離。由于遺產資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經營權與所有權是天然一體的,“管理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必然導致遺產區管理轉入以營利為首要目的的商業性旅游經營軌道,其經營舉措往往是與遺產保護背道而馳的(張曉,1998;徐嵩齡,2002和2003)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3、地質公園運營管理模式構建
如何在增強地質遺跡資源開發價值的同時,實現保護與開發并舉,是構建地質公園管理模式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谀壳拔覈刭|公園的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構建地質公園管理新模式:一方面,融合“垂直管理“模式的優勢,使得對地質公園的管理能夠覆蓋全行業;另一方面,同時吸收”屬地管理“模式的優勢,明確管理主體,明確地質公園的產權關系,減少各種交易費用,最終實現對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何勛,2003)。在建立健全地質公園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除要合理設置管理機構的部門外,還必須建立健全地質公園――景區(保護區)――景點(保護點)三級管理網絡(李曉琴,2011)。由于地質遺跡不僅具有觀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和科普的價值,讓科研機構參與到地質公園經營中來,不僅可以支撐地質公園建設,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入挖掘地質遺跡價值,實現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王春武,2013)。
三、總結及未來研究展望
(一)總結
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外地質公園運營管理模式,得出以下結論:構建融合 “中央集權型”與“地方自治型”行政管理體系各自優點的“綜合型”管理模式,對我國地質公園運營管理的改進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地質公園要建立起完善和健全的管理模式,其產權必須分明,必須處理好地質公園運營管理過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構建合適的地質公園運營管理模式,應同時借鑒 “垂直管理”和“屬地管理”模式的優點,同時設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在管理中引入地質遺跡類旅游資源經營企業,并配套建立監督管理部門、規劃機構和科研機構,最后,應注重相關利益者的參與和滿足了不同利益者的訴求。
(二)未來研究展望
地質公園是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世界地質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劃于2002年啟動。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63個公園被選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分布在全球19個國家,其中中國有22個,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為西北地區首個。
回首:五年申報今“登頂”
早在2001年,翠華山景區便成為我國首批1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之一。2004年,翠華山景區曾申請世界地質公園,因為它具有獨特的山崩地質資源,有“中國山崩奇觀”、“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之稱,但在評選時,最終因總面積只有32平方公里,范圍小、規模小、知名度不大等原因列全國第九名。令人惋惜的是,前八名全部通過,成功晉級世界地質公園,而翠華山則與世界地質公園失之交臂。
2006年8月,西安市旅游局和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以“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為名申報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1月,通過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初審,3月,通過國家“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土資源部世界地質公園領導小組研究決定,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2008年參加國際評審。
2009年5月6日,國土資源部主持在北京召開“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材料初審會”,通過了西安市申報資料的初審。隨后,國土資源部派專家對公園建設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后,最終確定向國際評審機構提交西安市申報資料的時間。在通過國際評審后,必須建成公園主題廣場和博物館,才可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牌匾和批準文書,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
8月23日,在第三屆國際地質公園發展研討會上終于如愿以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為世界地質公園。
決心:西安投入20多億資金
據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西安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田黨生介紹,為了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在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所屬范圍內將全面取締小礦山,杜絕毀林開山現象,5年內使秦嶺北麓森林覆蓋率達到75%以上。據悉,截至今年6月10日,西安市已投入20多億元,用于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包括環山旅游道路建設、沿線環境整治、公園各景區內部建設等。公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周邊建立起便捷的交通網絡,并勘定、新增了160多個地質遺跡點。
秦嶺到底有多么壯觀和獨特?用一組數字就可以描述:現在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有驪山、朱雀、太平、王順山、樓觀臺等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9處,公主嶺藍田猿人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牛脊梁、雙廟子、老縣城國家級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3處,此外還有人文景觀138處、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300處、樓觀國家級野生動物救治站等。秦嶺終南山成為西安人奢侈的“后花園”。
秦嶺歷來是百姓旅游休閑文化勝地,但不為大家熟知的是,秦嶺還擁有第四紀冰川地質遺跡、古人類遺址等典型遺跡,那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是地質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和旅游觀光的“博物館”,足以讓人們領略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秦嶺擁有豐富的地質遺跡,是世界典型的復合型大陸造山帶。而作為秦嶺中段的終南山則是秦嶺造山帶的典型縮影,它毗鄰西安長安區城南,相距15公里,東起盛產美玉的藍田山,西至秦嶺主峰太白山,橫跨藍田、長安、戶縣、周至等區縣,綿延100余公里。為此,西安市將秦嶺終南山申報為世界地質公園,同時整合了秦嶺造山帶的科學內涵和地表景觀風光,在五個特色園區里,地質遺跡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此外,“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將分級別設置保護區。將分四個級別設置保護區,其級保護區游客不得進入。
在地質公園里,地質遺跡、生物資源、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是保護重點。保護區分為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四個層次。其級保護區包括:天池崩積體西側的斷崖壁及附近區域(位于翠華山)、大坪山崩地貌特殊保護區(位于翠華山)、太白山主峰區、黑河主河道、九天瀑布地貌景觀保護區(位于翠華山)等,該區域限制游客進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設施,科考和勘察人員未經公園管理部門許可,不得擅自在保護區敲擊巖石和踩點取樣。
標準:世界地質公園六大定義對對碰
定義1:有明確邊界,有足夠大的面積使其可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由一系列具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的地質遺址組成,還可能具有考古、生態學、歷史或文化價值。
對應: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面積約1074.85平方公里。距今約132.7萬年前,終南山腳下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這里滋養出了華夏文明。園內生存著以秦嶺大熊貓、朱鸚、金絲猴、秦嶺金毛扭角羚、一葉草等為代表的珍稀動植物。
定義2:這些遺址彼此聯系并受公園式的正式管理及保護,制定了官方的保證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對應: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以翠華山國家山崩地質公園為中心,向周邊延伸,園內各景區相互依靠。2008年制定了《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發展規劃2009―2015》。
定義3:支持社會經濟的文化、環境可持續發展,可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環境,能加強居民對居住區的認同感和促進當地的文化復興。
對應: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已經成為西安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2006年至今帶動地方經濟增收209億元,園區內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600余元人民幣。
定義4:可探索和驗證對各種地質遺跡的保護方法。
對應:園內擁有多種地質遺跡,如造山帶地質遺跡、山崩地質遺跡、第四紀古冰川遺跡、新生代斷裂構造遺跡、地質工程景觀及采礦遺址等,有“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之稱。
定義5:可用作教育的工具,進行與地學各學科有關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培訓和研究。
對應: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先后與10余所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科學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礎”等科研科普基地,普及地學知識。
定義6:始終處于所在國獨立司法權的管轄之下。所在國政府必須依照本國法律、法規對公園進行有效管理。
對應:在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創建中,西安市始終秉承“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法加強地質
遺跡、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管理。
看點:五大核心園區獨步天下
根據總體布局規劃,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將分為翠華山山崩地貌與佛教文化園區、南太白第四紀冰川園區、冰晶頂構造混合巖園區、玉山花崗巖峰嶺地貌園區、驪山地壘構造園區五大核心園區。
翠華山園區:中華唯一山崩奇觀
翠華山山崩地貌與佛教文化園區,是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的主導園區。其中翠華山山崩景區,不僅可以看到世界少見、中華唯一的山崩奇觀,還有風光綺麗的堰塞湖和隋代佛塔的神韻與風采,兼可宗教朝覲、信眾進香。而在南五臺景區,最大的特色,莫過于其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南太白園區:秦嶺國寶藏身其中
南太白第四紀冰川園區分為南太自古冰川景區和樓觀景區。在南太白古冰川景區,以觀賞優雅的河流景觀、冰川遺跡、秦嶺五國寶(大熊貓、朱鵑、金絲猴、羚牛、褐馬雞)等為主要特色。而在樓觀景區,還可觀賞到2500年前道教起源以及道教信眾朝覲,是地質遺跡、地質景觀眾多和范圍最大的道教圣地核心景區。
冰晶頂園區:太平觀瀑、朱雀賞樹
冰晶頂構造混合巖園區是融地質景觀、流瀑景觀和生態景觀為一體的核心景區。它以構造混合巖地貌為主題,以秦嶺中央造山帶靜腦峪為樞紐,以著名地質遺跡古冰川地質遺跡展示為主體,還可以在太平觀瀑、朱雀賞樹,也是這個園區的主要特色。
玉山園區:藍田日暖玉生煙
玉山花崗巖峰嶺地貌園區,這里包括公王嶺藍田玉山園區、輞川白云石大理巖溶洞景區和王順山花崗巖峰嶺地貌景區。藍田玉山園區以著名的藍田猿人化石著稱于世,也是具有3000年開采歷史的藍田玉石的產地。王順山景區有花崗巖山峰景觀、峽谷景觀、瀑布水景等;輞川景區內以著名的輞川唐代人文遺址(王維別業)和世界唯一的水陸庵唐代壁塑聞名于世。
驪山園區:滄桑經歷見證人文變遷
驪山地壘構造園區,以斷塊地貌為主,兼有驪山山前大斷裂和黃土臺塬隱狀斷層地貌等地質景觀,分為古近紀斷層剖面景區和驪山山前斷裂景區。景區緊鄰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兵馬俑和著名游覽勝地華清池。女媧煉石補天處、烽火戲諸侯發生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凄美愛情,這些都是驪山的滄桑經歷,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坎坷前進的歷史。
成功:必將“引爆”陜西旅游經濟
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究竟對于環境、遺址保護和城市發展有何意義?按照規劃,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順利“人世”,將大大拉動西安市乃至陜西省的經濟增長,成為“引爆”陜西旅游經濟的“發動機”。
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的成功申報,在某種程度上完全超出了旅游運作的范疇,而更具人文和經濟的內涵。在“關中一天水經濟區”的大背景下,秦嶺終南山聯合申報世界地質公園還有多重意義:一是秦嶺具有十分典型的地質、地貌、生態環境科學內涵與特征;二是西安的發展和建設需要一個與之相匹配的人文和自然交相輝映的景觀帶,打造出一個陜西省世界級的旅游新品牌;三是驪山、王順山、翠華山、終南山、高冠、樓觀臺、太白山等,如此多景觀整合,再憑借秦嶺獨有的地質科學內容,這肯定是一個世界上少有的景觀帶,并和正在建設中的關中城市群相匹配,形成一道綠色的真正的經濟帶,打造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成功晉級世界地質公園有多大影響?以河南云臺山為例,2004年,云臺山被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2005年一年就接待海內外游客805.2萬人,門票收入2.22億元,旅游綜合收入47.75億元,占焦作市GDP的8.4%。
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申報成功后,將依托現有的國內、國際旅游市場,發展豐富的旅游產品。這些產品將分為東線、東南線、中線、西線,主打基于山崩遺跡、冰川遺跡、花崗巖峰嶺地貌、宗教及歷史文化等資源的大眾科普與生態旅游,并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服務’游客的商業網點。
據介紹,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的成功申報,初步預計到2020年,游客規??蛇_到1020.17萬人次,旅游收入將達到42億元~61億元之間,屆時,地質公園將會大大拉動西安市乃至整個陜西省的經濟增長。
中國的世界地質公園:截至目前為22處
第一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單(2004年2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宣布,共8處):分別是安徽黃山地質公園、江西廬山地質公園、河南云臺山地質公園、云南石林地質公園、廣東丹霞地質公園、湖南張家界地質公園、黑龍江五大連池地質公園、河南嵩山地質公園。
第二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單(2005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宣布,共4處);分別是浙江雁蕩山地質公園、福建泰寧大金湖地質公園、內蒙古克什克騰地質公園、四川興文石海地質公園。
第三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單(2006年9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宣布,共6處):分別是山東泰山地質公園;河南王屋山一黛眉山地質公園。廣東、海南雷瓊地質公園。北京、河北房山地質公園。黑龍江鏡泊湖地質公園,河南伏牛山地質公園。
2005年2月11日,##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成為##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獲得了##歷史上第一塊世界級旅游品牌。##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對##旅游業發展來說,既是新突破,也是新起點。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正確認識##旅游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緊緊抓住“申世”成功和京福高速公路2005年底全線通車的兩大機遇,發揮優勢,加快實現“四個轉化”,促進##旅游業有新的發展、新的跨越。
一、將品牌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發展旅游,客源是根本。要緊緊抓住##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成功這一契機,精心組織實施營銷策劃和品牌策劃,樹立良好市場形象。一方面,要創新宣傳促銷手段。以電視、報紙、因特網等公眾媒體為主渠道,集中財力,加大##世界地質公園的公眾宣傳力度,利用“申世”成功和高速公路開通之際,配合省、市策劃開展世界地質公園開園揭碑、國際丹霞地貌科技旅游開發研討會、京福高速公路##二期通車慶典和全省生態文化旅游節等大的、有影響的主題活動,大張旗鼓進行宣傳造勢,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千古丹霞、靈秀##”品牌,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強力拓展客源市場。在深入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市場研究不同的市場開發戰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重點要加強在閩東南、上海、江浙、北京、廣東以及京福高速公路沿線目標客源市場上的促銷,主動進軍北方及港、澳、臺、海外市場,擴大客源市場幅度半徑,增加客源總量,力爭全縣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長30%以上。
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立足##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精品,迅速提升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一要發揮自然資源優勢。##世界地質公園面積492平方公里,自然景觀異常豐富,以水上丹霞、峽谷群落、洞穴奇觀、原始生態等為主要特點,已開發金湖、上清溪、狀元巖、貓兒山、九龍潭、金龍谷、##古城七大景區,每個景區各具特色,都是精品。要繼續按照世界地質公園建設要求,做到規劃先行,保護為重,完善提升現有景區,高起點開發新的景區,適應游客需求,真正把##建成一流旅游目的地、一流世界地質公園。二要發揮文化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三大文化(即地質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建設三大博物館(即##地質博物館、尚書第博物館、街展覽館等),做足旅游文化文章,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形象。三要發揮縣城優勢。##縣城是歷史古城,既是縣域中心,也是游客集散地、人文游覽區,是旅游區建設的重點。要堅持把城區當景區建,按照生態文化旅游城的定位,加大特色縣城建設力度,突出抓好##古城綜合開發、三星級##大酒店等一批投資千萬元以上旅游重點項目和省道205線##段改造、上清溪旅游公路改造等以縣城為中心通往各主要景區的旅游公路項目建設,提高旅游區接待能力,改善可進入條件,全力打造##最美麗的山區縣城。
三、將自身優勢轉化為整體優勢。牢固樹立全局意識,跳出##看##,注重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格局中找準##旅游發展定位,主動融入全國、全省、全市旅游發展格局,加強旅游區域協作。一要加強與三明其它旅游區的合作。借助##世界地質公園品牌的影響,加快把三明碧水丹山、紅色蘇區、客家文化、城市風光、綠色之旅等產品特色有機融合起來,實行聯手促銷,把##建成三明“生態旅游勝地”的主體景區和龍頭,為三明旅游發展作出應用的貢獻。二要加強與武夷山的合作,形成強勢旅游區域。目前,##僅有的“雙世遺”、世界地質公園兩個世界級旅游品牌都在閩西北,可以說,閩西北是##旅游資源最豐富、品牌最集中、品位價值最高、發展前景最好的區域。要主動靠前,舉辦武夷山—##世界品牌牽手日等主題活動,爭取與武夷山共同組建“閩西北綠色旅游聯盟”,建設無障礙旅游區,客源互送,利益共享,實現優勢互補,變單體優勢為群體優勢,打出在全國乃至海外都叫得響的的拳頭產品,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三要加強與江西、龍巖等知名紅色旅游區的協作。##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紅色旅游工程”機遇,盡快將##編入閩贛兩省區域紅色旅游重點線路,提升##紅色旅游產品的競爭力。版權所有
四、將旅游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申世”成功,為加快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奥糜闻d、百業旺”,要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綜合關聯功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以旅游為龍頭的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格局。一要依托旅游加快發展要素產業。重點發展購物和旅游娛樂業,尤其是扶持發展一批旅游商品加工企業,加快開發富有##特色的土特產品、手工藝品和紀念品,把購物引入旅游線路,擴大和刺激旅游購物消費。同時,規劃建設旅游美食、文化娛樂專業街區,輔之以旅游文化節慶項目,活躍游客文化休閑活動,促進游客消費。二要依托旅游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找準工農業與旅游發展的結合點,鼓勵興辦開發一批參與性強的農業旅游、工業旅游項目,引導推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信息、金融、咨詢等服務業在為旅游提供服務中謀求更大發展,促進三次產業互相滲透、共同發展。三要依托旅游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把旅游促銷、區域合作和招商引資有機結合起來,加強與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人才、產業等交流與合作,著力策劃、包裝一批優勢旅游項目,以特許經營、轉讓、承包等方式,加強招商引資,千方百計突破一批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借助外力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四要依托旅游大幅增加群眾就業。發揮旅游就業容量大、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的特點,通過擴大旅游規模來擴大就業規模,通過優化旅游產業結構來完善就業結構,通過完善旅游產品體系來建設就業體系,通過擴大旅游消費市場來推動就業市場,帶動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