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眼中的同學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大的、水靈靈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一張能說會道的大嘴巴,黑黑的皮膚,總是扎著粗大的馬尾辨。大家都知道她是誰嗎?對,她就是??高雅。
我和高雅都是數學科代表,可是高雅收作業特別認真,有一次,陳子瑩課堂作業還沒有做完,可是已到了放學時間,賀老師留我和高雅在教室繼續收作業,晚上我還要上培優,我就對高雅說:“高雅,我先走了,你收吧。”“好的。”后來我才知道高雅那天收本子到6點,還主動教別人做題。我的臉一下子紅了起來。
還有一次,我們一起收作業本,一直到快放學時才收齊,我數了數本子,一共55本,還差一本,到底是誰呢?我們倆問了每列的組長,他們都說交齊了。我心理煩死了,高雅安慰我“黃心宇,咱們在找找吧,一定能找到的,不要灰心。”我不耐煩地說:“找什么找,肯定找不到。萬一那個兒單獨交給老師,沒跟我們說:或是就算那個人沒交,我們一個個問時,他說交了呢?我們是找不到的,交給賀老師處理吧,賀老師肯定找得到的。”高雅生氣地說:“怎么可以這樣呢?你又不是沒看到,賀老師今天要改4大摞本子,賀老師那么辛苦,如果還要管這些小事,要我們兩個科代表做什么?”“好好好,我跟你一起找,行吧。”我嘴上說幫著找,其實我就隨隨便便地翻了一下,然后坐在一旁看起了漫畫。我看了一眼高雅,看著她垂著頭一本一本的找著,估計沒什么進展,我一笑,想:“我說找不到,你還不信,這下信了吧!”突然高雅眼睛一亮,走到田磊身旁,對他說“本子交出來吧,我都看到了。”田磊一緊張,哆嗦地說:“我……我藏什……什么了?”高雅突然來了個“海底撈月”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勢,從田磊的書包里拿出了本子,翻開一看,果然沒做完,她叫田磊趕快做完,然后交給了賀老師。等高雅做完這一切,我才發現我全身冒汗,臉一陣一陣的泛紅。
“你們,你們存心起我是怎么著?我真么溫婉善良、可愛大方、活潑開朗的女孩怎么回事你們說的那樣?”我扮著書女狀卻大聲訓斥著那幫“沒良心的家伙”。可是他們卻早已逃之夭夭了……
是這樣的,我不過是門了幾個要好的朋友,我是什么樣的的女生?可他們卻睜大了眼睛,大聲重復了兩三便“女生?女生?女生?”臉上還很有默契的帶著大大的問號。“難道我是男生嗎?”我斜著眼睛,掐著腰,慢慢的逼近他“當,當然不是男生。那就算是女生好了。”他們向后仰著身子極其勉強的答到。很為難嗎?真不可理解,且聽下文:
這是胖子旭說的:“你嗎?總體來說毛病一大堆。具體來說問題很多。”“你說什么?!”我逼向了她。“別,別動手,你還想不想聽了?”繼續道:“說話太惡毒,不給人面子,太敏感,容易誤會別人;經常出一些鬼點子,捉弄人;還有……”天啊,她還要繼續說,我連忙喊道:“停!難道我就沒優點嗎?”“這個嘛,得仔細篩選。”
“你呀?想聽真話嗎?”這是黑妹說的。“少說廢話。聽假話問你干嗎?“好吧,,先說好了,等會別怪我。”她扶正了眼鏡,道:“粗心,大意,做事沒個頭緒,不聽取別人的意見,刁蠻,任性,淘氣,神經質(有時反映過于快,嚇人!)……唉,照這樣下去,保準得講到明天。
不行得簡練點。“雪,你過來一下唄!”我柔聲叫道,嚇得雪趕緊沖過來,用手夸張地摸摸我額頭,疑惑道:“沒發燒啊?”但黨和我犀銳的目光相對時,她立刻正色道:“有什么事情吩咐,保證令您滿意!”“用最干練的一個詞形容我。”“淮1”她脫口而出,當我伸出了她所謂的“地獄”之手時,她立刻改口道:“精怪!”……
難道我就沒優點嗎?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給前桌扶正眼鏡時,她認真的一字一句的講道:“其實你細心起來真是特溫柔、特女生。”我聽了,笑了,心想:“我還是有優點的,不對,這話怎么聽起來那么別扭啊!敢情還是有時候向女生啊?真有些哭笑不得!
經過我的“親友團”一致裁定,最標準的詞來形容我就是“惹事精”!
“怎么可能?這不可能!我怎么會是那種鬼樣子?我那么溫柔善良、美麗大方……”
第一堂英語課我就很難堪,沒有回答上missTang的問題。但我依然笑嘻嘻,擺擺手,補回一句:“小小失誤,算什么。”此時此地,在同學們眼中,我放浪形骸又死不要臉。其實,我也很難過,也很想努力答題,也很想聽到一聲“verygood”,但我實在沒有那個能力。
幾個月過后,就和同學們鬧矛盾,而且大打出手。我沒有想到后果,沒有顧及到一個女生應有的自尊自重。此時此地,在同學們眼中,我是如此地潑辣和野蠻。其實,在這悲劇的背后,又有我多少不為人知的委屈的苦水。又是多少女生在后面慫恿,才使我一錯再錯。我是如此的后悔,也對周圍的女孩子失望。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個學期。帶著些許的遺憾和自信,走進教室,望著一張張熟悉而又陌生的臉孔,我居然找不到自己坐的位置。此時此地,在同學們眼中,我是那么地卑微,一錢不值。其實,淚水早已浸透了成績單,心碎代替了所有的快樂。我是如此的絕望,幾乎挺不住了。
筆者認為既然生活是寫作的“根”,那么學生的生活實際即學生和家庭、社會、同學、教師等構成的現實世界,應該成為寫作訓練的主陣地。正如一位老師這樣闡述他對作文的理解: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說,作文不是別的,它是生活的寫照,見聞的記載,實物的攝像;作文又是口語的筆錄,真情的流露,心聲的磁帶;作文還是文字的花圃,語言的熔爐,思維的訓練場;作文更是聰明的閃光燈,創造才能的顯示器,青少年成長的里程碑。
基于以上認識,作文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理年齡、心理欲求出發,引進源頭活水,鋪筑樂寫之路。
一、課前五分鐘演講,培養學生口頭作文能力。題目要切合學生實際,如短評《課間10分鐘要走出教室》、《xx老師,我想對你說》、《聽來的故事》、《新聞會》、《幽默時分》等。說多了,聽多了,自然思想也就深邃起來,語言豐富起來。關鍵是我們老師要為學生去提供這個平臺,而且必須持之以恒,絕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我們有很多老師這樣做過,但因見不到“短期”利益而不了了之。其實從學生心理出發還是很樂意接受的,也是把“主演”推上臺的一種能動做法。
二、切合熱點,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如向學生介紹希望工程、倫敦奧運會、臺州濱海工業等熱點,讓學生收集資料,大膽作文。比如“我為臺州濱海工業獻一計”、“倫敦奧運之我說”、“我眼中路橋新農村”。既為熱點學生自然也有話可說,而學生作文最怕沒話可說或說假話,像“臺州濱海工業”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話題,可以把它做寬、做細;同樣“我眼中的路橋新農村”有太多的變化,有太多的材料,臺州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幸福城市之一,作為臺州的中心城市路橋自然就是它最好的“內縮影”;要做好這一點作為引導者的老師首先要有這種社會熱點意識,關注社會、關注新聞。
三、三省自身——寫日記隨筆凈化學生的靈魂。日記隨筆是記錄一個人成長的軌跡,也是進行自我教育,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自己思想品德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從“我”寫起,仔細的審視“我”,無情的解剖“我”,進而以我之筆,寫“我思”、寫“我想”、寫“我言”、寫“我行”、寫“我見”“我聞”、寫“我感”“我受”,寫與“我”直接或間接有關聯的事事物物和方方面面。要加強學生對寫日記的認識,開始寫時不要急于求長,要求不宜過高,讓學生從寫日記隨筆中獲得樂趣,主要拓寬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隨意而為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指導,如《我的悄悄話》、《那次,我流淚了》、《媽媽眼中的我》、《我班的擇校生》、《爸爸的癖好》。對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不妨讓他們出題,全班為他示范作文,或干脆讓他摘抄警句名言,名人軼事,佳詞麗句,讓學生積累素材,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日記隨筆當作包袱。“不把日記隨筆當包袱”在實踐操作中還真的說說容易做來難,特別是如今應試教育難變,重理輕文以時間代替效率為本的今天,更需要老師去花時間做好起始階段的培養和引導:一個是興趣的培養引導,盡量投其所好,少強其所難;另一個是培養引導時間的合理分配習慣,習慣好了也就成自然了。事實上我們在考試卷上所見到的很多優秀文章,都應該是平常日記隨筆中的積累。
四、用聽讀促進說寫。聽、說、讀、寫是四種不同的語文能力。聽是口頭語言的理解,說是語言的表達,讀是書面語言的理解,寫是書面語言的表達。在聽讀訓練過程中要有意識的為說寫訓練提供營養,在說寫訓練過程中要盡量利用、借鑒、模仿聽讀訓練所提供的范例。從模仿到獨創是學生說寫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為調動學生挖掘教材的示范作文的積極性,要鼓勵學生出題。如《神往月球》、《看月識時間》、《我的哈利波特夢》。教師由范讀課內經典進而推廣到課外經典,像朱自清《背影》中的“望父買橘”特定的行動細節段描寫;像《三國演義》中眾多英雄人物出場時的特定的外貌細節段描寫;像《紅樓夢》中主人公林黛玉諸多場景下默默無語的特定的心理細節段描寫……都可以成為范讀的材料,讀者有心,聽者自然也就有意了,寫起來自然也就有針對性了。
據教育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寫作沖動,首先來自“聽、說、讀、”諸因素,這些因素的萌發與形成,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寫作能力的萌發和形成。具體地說,“聽、讀”就是訓練對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動、形象、深刻、真知的東西一下抓住,這就是材料。而“說與思考”的訓練又是培養運用內部語言進行整理、加工直至運用口頭語言給以初步表達的能力,進而為書面寫作蓄勢。
五、下水作文導寫法。“涉淺海者得魚蝦,涉深海者得蛟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要深入寫作實踐,領悟寫作甘苦。古人云:“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須自己會作文;要學生寫,必須自己會寫、先寫。這就像游泳教練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當教練的必須樣樣拿得起,放得下。這樣做既讓學生信服,又讓學生有所遵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長于寫作的老師必然會帶出一茬茬長于寫作的弟子。當然,當好寫作的領頭雁,并不是要求教師以“寫”代教。恰恰相反,教師最先通過“深入虎穴”獲得“虎子”,從而在具體地感受寫作的甘苦中去把握寫作課教與學的決竅,尋找教與學的捷徑,使作文教學“活”起來。這些年來,我把自己所寫的感言隨筆收集起來,以備隨時取用。
用下水作文指導學生習作到底有何意義呢?首先,針對性強,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導寫能觸動學生構思聯想。因此,我會“兜售”自己發表或未發表的作品。如近兩年《悼我的父親》、《反彈“咱校與咱家”》、《東方大道之我說》等,學生也大膽創新,勤于寫作,并發表自己的習作,如《校園廣播之聲》、《作文之路》、《中學生天地》等,剛開始老師推薦,慢慢地學生自己投稿。將心比心我們可以想象到學生看到自己發表的文章時那種欣喜,不僅對他自己是一種激勵,同時對班上其他同學也是一種鼓舞。剛畢業的我班學生王玲同學在全國讀書活動征文比賽中的習作《比談三國與紅旅》獲全國二等獎。老師的勤寫對學生的勤是一種直接的推動。
六、讓學生自我修改作文。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賈島的推敲流佳話,杜甫的“語不驚人誓不休”,無不說明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文章寫完后重視修改,是寫作態度嚴肅,也是尊重讀者的表現。過去作文教學只重視教師批改作文,對學生動手修改作文的能力培養不夠。多年來,中學作文教學都是學生寫作老師改評,這幾乎成了天經地義的法規。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最為笨拙的限制主體創造力的做法。據調查,絕大多數學校對教師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體而又細致的規定。不僅規定了每學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還規定了所謂“全批全改”的細則,甚至要求篇篇處處“見紅”,什么“題批”、“縫批”、“眉批”、“總批”,什么“改字”、“正詞”、“調句”……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學成績就愈大。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
對于中學生,首先要求他們的作到內容具體充實,語言通順明白,平實樸素,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寫得生動,也就是先求“通”,再求“好”。
修改文章,可以從主題的深化,材料的取舍,結構的調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入手。學生互相批改的好處在于:有利于學生交流思想,互相幫助,互相啟發,積極發表意見,形成切磋討論的氛圍,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擴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也可以從批改同學作文中促進自身作文能力的提高。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仍然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應將批改作文的原則、要求、重點和具體做法向學生交代明白。如教給學生的約定指示文中的毛病,有時輔以簡明的文字提示。教師瀏覽全班作文后,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有的放矢進行批評。
這幾年來我一直是這樣大同小異地做著自己的作文教學,雖無大績,但我覺得是從學生出發,腳踏實地,學生更有興趣,老師也教得更有“實”趣,擯棄了過去只盯“指揮棒”不練基本功的作文教學;改變了過去本末倒置以考代練的訓練模式甚至于猜題押寶投機取巧的教學心理。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并在高度心理自由和相當興趣化的境況下循序漸進,具有一定的綜和性、實踐性。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外延應該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教學通過引進源頭活水,激情引趣,點燃了學生情感的火花,鋪筑起學生樂寫之路,從而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1、《中學作文教學改革漫議》 胡永金 2006.10
2、《青少年心理學》 李力紅 2003.3
3、《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鄭鴻羽 2003.10
4、《作文教學中的心理教育》 秦立軍 2006.6
關鍵詞 創造性使用教材落實習作訓練
一、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作文訓練
1、結合課文題目,教給學生命題方法
“惹目招眼標題亮”,好的作文題目往往能夠先入為主,一下子就吸引住讀者的目光。可是,在寫作的初始階段,學生作文題目往往顯得生硬、陳舊、空泛,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不妨結合日常教學,以課文題目為藍本,對學生進行命題訓練。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教材題目大致分為這樣幾類:以中心事件命題,如《飛奪瀘定橋》等;以故事線索為題,如《一個金幣》、《散落的鈔票》等;以故事主人公為題,如《看橋人》等;以時間為題,如《下雪的早晨》……各具特色、異彩紛呈,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稍加點撥,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并逐漸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實踐中去。
2、結合課文結構,練習不同謀篇方式
《橋之思》這篇課文,緊緊圍繞一個“橋”字,以并列三段式展開敘述,一段寫橋的作用、種類;一段寫公園的九曲橋、大都市的立交橋等各種造型優美的橋對生活的點綴;一段寫搭建于心靈與心靈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無形的橋,升華主題,寫出作者對于橋的無限思考,突出一個“思”。此類文章結構學生接觸較少,但不失為一種新型結構方式,不妨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布局謀篇的相關訓練。
教材第二單元主題是“明月”,單元習作練習是寫一寫你喜歡的月亮,雖學習并鑒賞了名家的寫月之作,但具體操作起來仍有相當的難度。反復細考之后,我決定將習作練習分解完成。第一步以資料收集、整合為主,布置學生查閱月亮相關資料,寫出“我認識的月亮”;第二步突出寫實訓練,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寫出“我眼中的月亮”;第三步進行想象訓練,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寫出“我心中的月亮”,在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針對性指導,三部分全部完成以后,再引導學生結合所學,運用《橋之思》的謀篇方式,合三為一,最終以并列三段形式完成關于月亮的習作———《童心追月》。這種訓練,一方面打消了學生的作文顧慮,降低了習作難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了一種全新的結構方式,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以此為拓展,引導學生注意《柚子樹下》散文般優美的語言,學習《落花生》中精彩的對話描寫,把握《散落的鈔票》中傳神的動作刻畫,以讀促寫,都是值得稱道的地方。
二、聯系學生實際,細化單元目標
教材第六單元主題是“方寸世界”,《美麗的集郵冊》、《羅斯福集郵》等課文內容均與郵票有關。在單元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雖然對集郵、對郵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此前大多數學生郵票知識知之甚少,也沒有多少集郵經歷,這樣一來,單元習作訓練中提出寫一寫“郵票中的……(歷史、自然風光、偉人名人、科學、文學作品等)”、“我和集郵”、“為某張郵票寫說明”這一訓練目標就不易完成。面對學生被激發起的對于方寸世界的濃厚興趣,我將單元目標細化為“小小郵票我設計”,讓學生在作文本上自行設計郵票,然后對自己設計的郵票進行文字介紹:介紹郵票的大小、圖案、顏色、面值、作用以及自己的設計初衷等,由于是介紹自己的設計成果,學生興趣盎然,介紹得也井井有條,作文的難度迎刃而解。
教材第十單元是關于“金錢”的單元,《一枚金幣》以童話的形式告訴孩子們:“只有付出勞動,才能獲得財富;只有付出艱辛,才會懂得珍惜。”《散落的鈔票》以寫實的手法敘述了眾人撿拾鈔票、歸還失主的感人場面……幾篇文章使孩子對金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初步建立了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但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如何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使他們更有效地完成“金錢”單元的習作練習呢?我決定組織一次關于金錢的實踐活動———“我們來掙五塊錢”,以此作為突破口,完成作文訓練。經過最初的嬉笑、既而的惶惑之后,學生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此項活動之中,或在父母的幫助下擺起了小攤,或批發《華商報》成為叫賣小販,或在小區內苦心竭力地撿拾廢品,或幾經周折在小店里工……活動后,有的同學超額完成任務,當然也有的同學一無斬獲,但不管怎樣,這段經歷都豐富了他們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他們的閱歷,增長了他們的見識。
三、設計多彩活動,補充作文資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習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針對學生作文習作中常常遇到的“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我也嘗試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多彩的習作活動,豐富學生寫作內容,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作為擔任班主任工作的語文教師,我發現部分學生由于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不良,對書包不加整理,被背上的大書包壓得不堪重負。于是,我突發奇想,何不以此為內容,設計一次作文活動,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一方面敦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上課之初,我先在黑板上先寫下“減肥”二字,學生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在他們明白給“書包減肥”之后,紛紛推薦起自己身邊的“書包小胖子”,反復看、反復比的基礎上,他們的推薦理由陳述的具體而充分;給“書包小胖子”體檢和診治的過程中,他們對于書包外形和周圍人物的觀察是那么仔細;整個書包減肥過程中,他們的敘述是那么清晰而流暢……熱火朝天的活動結束后,我引導學生進行隨堂片段練習,對學生習作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相關的作文評價。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還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真是快捷而有效。
作文教學的指導與訓練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訓練成效的體現往往具有隱藏性、滯后性,但堅持下來,帶給學生的益處卻是終生的。在日常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只要耐得住寂寞,不斷鉆研、不斷探究,做教學中的有心人,就一定會尋找到最佳的訓練途徑和訓練方法,取得最佳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明揚.語言學概論.語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