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重慶幼兒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入學準備研究主要關注農村幼兒在入學準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采用訪談法和問卷法,從家庭經濟水平、家庭教養模式、學校因素三方面對此進行細致分析,并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維度給出建議,以促進幼兒積極健康的入學準備。
關鍵詞 :入學準備;影響因素;討論及建議;學期教育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54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6—0116—02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簡介:劉月月(1990— ),女,重慶人。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一、導言
兒童入學準備就是從即將開始的正規學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備的各種關鍵特征或基礎條件。[1]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委員會(NEGP)將這些關鍵特征和基礎條件歸納為五個重要領域:兒童的身體健康與運動技能、情緒和社會性發展、學習方式、語言能力、認知與一般知識。[2]當前,國內外對此的研究多采用文獻綜述法,[3]提出的對策建議缺乏針對性。本研究旨在通過對重慶市永川區農村幼兒園進行研究,針對永川地區兒童入學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具體策略與建議,以小見大,以期對同類型地區兒童入學準備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研究現狀與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五個重要領域借鑒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委員會(NEGP)的定義。
表1中的數據通過《兒童入學準備調查問卷》得出,兒童在入學準備的五個重要領域中,“身體健康與運動發展”、“言語發展”領域表現較好,“學習方式”領域則表現相對較差。
三、影響因素分析
(一)家庭經濟水平與兒童入學準備水平正相關
通過《家庭調查問卷》并結合表1分析,家庭經濟水平與兒童入學準備水平的關系見表2。
從橫向來看,“完全不符合”主要集中在經濟條件“差”的家庭中,“比較不符合”和“不確定”則主要均衡分布在經濟條件“差”、“較差”、“一般”的家庭中,“比較符合”、“完全符合”則主要分布在家庭條件“一般”和“較好”的家庭中。從縱向來看,經濟“差”的家庭在“完全不符合”中比例最高,經濟“一般”的家庭在“完全符合”中比例最高,經濟“較好”、“好”的家庭則主要分布在“比較符合”、“完全符合”中,而在“完全不符合”中也占有相當比例。筆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細致分析,發現這25%的比例中有58%是經商家庭,該家庭父母為大專及以上文化者占42%,68%為隔代教育,親自養育比例為11%。總體而言,經濟水平為“一般”和“較好”的家庭,其兒童入學準備的水平是最好的,家庭經濟水平與兒童入學準備水平正相關。
(二)家庭教養模式與兒童入學準備水平正相關
結合訪談結果與表1可知,家庭教養模式與幼兒入學準備水平明顯相關。家庭教育模式分為:1.父母教育;2.父母放任式教育;3.父母離異教育;4.隔代教育;5.留守兒童。[4]兒童“父母離異教育”“完全不符合”比例最多,其余次之,“父母教育”“完全符合”最多。通過訪談了解到,在“父母教育”中成長的幼兒在“認知與一般知識”上明顯高于同齡兒童。
(三)幼兒園、小學在觀念上不一致,幼兒園對兒童入學準備作用不大
通過訪談發現,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在兒童入學準備觀念上具有不一致性,幼兒教師更重視“認知與一般知識”的準備,小學教師更重視“學習方式”的準備;幼兒園對幼兒入學準備并不太重視,小學教師普遍認為幼兒園對兒童入學準備作用不大。
四、討論及建議
(一)加強家庭入學準備觀念,建立成功的家庭教養模式
當前,家長應加強入學準備觀念,幫助兒童建立入學自信。在研究中我們發現,由父母親自參與的教育模式和素養較好的上一輩參與的隔代教育是可取的家庭教養模式。可見,成功的家庭教養模式是有助于兒童成功入學準備的有力措施。
(二)加強幼兒園入學準備措施建設,增強幼、小在觀念、日常事務、課程內容上的銜接
幼兒園應充分了解兒童入學準備,制訂詳細的教育計劃,并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開放日等向家長宣傳正確的入學準備措施。加強幼、小銜接,首先是幼、小教師的觀念要具有一致性。幼、小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類型,在課程方面提高幼、小課程內容的連續性,是增強幼、小課程銜接的重要環節。在日常事務方面,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參觀小學生課堂等方式向幼兒介紹小學環境和學習任務,讓其充分感受新的入學環境。
(三)政府落實《綱要》、《指南》,糾正不良小學的風氣
《綱要》、《指南》是目前學前教育執行的綱領性文件,政府組織落實,學習者必須包括幼、小一年級全體教師和幼、小領導班子;明確幼兒園及小學職責,避免入學準備“不足”、“過頭”。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過程中,某幼兒園學前班十幾名幼兒因數學學得“不夠格”被小學拒收,筆者發現在幼兒教育的“出口”幼、小設置了標準不一的瓶頸,這嚴重阻礙了幼兒教育的發展,教育部門應當做出規定及處置辦法。在政府行為中,糾正不良小學的風氣勢在必行。
積極的入學準備是幼兒形成積極人格的基礎,在入學準備的相關研究中,入學準備影響的終身性、長遠性得以體現。現今,入學準備越來越得到社會、學校、家長的重視,這是學前教育事業的一大進步,也是整個教育體系的一大進步。
[
參考文獻]
[1]G.R.Gredler.Earlychildhood Educatio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What the Future Holds[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0(1).
[2]C.S.Piotrkowski,M.Botsko.Parents and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in a High-need Community[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0(4).
[3]李大維.低社會經濟地位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研究綜述[J].學前教育研究,2009(3).
【關鍵詞】原蟲感染;腹瀉;對比研究;兒童
【中圖分類號】R 574.62 R 175 R 3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6)09-0817-02
圓孢子蟲(Cyclospore cayetanetsis)是導致腹瀉的重要病原之一,國內1994年在福建首先發現人體圓孢子蟲病病例,以后,廣東、南京、西安、溫州等省市均有病例報道。為了解圓孢子蟲在幼兒腹瀉患者中的感染情況,并為臨床控制該疾病提供依據,筆者收集了2004年7~9月某市各大醫院就診幼兒腹瀉患者的219份糞便標本,并對其進行了圓孢子蟲檢測和感染情況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某市各大醫院住院或腸道門診就診的各種幼兒腹瀉患者219人,年齡2~7歲;其中男129人,女90人。
1.2方法
1.2.1 詢問腹瀉病史包括現病史、既往病史、個人衛生習慣及生活環境衛生狀況等。
1.2.2糞 檢用一次性糞盒收集受檢者當日新鮮大便,采用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對糞檢圓孢子蟲卵囊染色。將糞便在玻片上涂成2 cm2大小半透明的圓形糞膜,待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用金胺-酚染色,再以改良抗酸染色法復染。然后直接在光鏡低、高倍鏡下過篩檢查,發現小紅點,再用油鏡觀察,當發現在藍色背景上有直徑為7~9 tan深染的紅色圓形小體,即可鑒定為圓孢子蟲卵囊,而其他非特異性顆粒呈藍黑色,顏色與卵囊明顯不同。本文采用金胺-酚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檢測圓孢子蟲,由于檢測隱孢子蟲也常用到此種方法,且二者不易區分,因此在檢測時要注意與隱孢子蟲的區別。對本次收集的所有標本的可疑涂片均經長期從事寄生蟲學蟲卵鑒定專家鑒別確定。
1.2.3資料統計分析采用χ2和t檢驗。
2結果
2.1糞檢在219份幼兒腹瀉患者糞便中,圓孢子蟲檢出率為6.39%(14/219),其中不明原因、頑固性及免疫功能低下的腹瀉患者檢出率為8.92%(5/56),其他腹瀉患者檢出率為5.52%(9/1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P
2.2不同性別兒童圓孢子蟲感染率比較男童圓孢子蟲檢出率為6.20%(8/129),女童為6.67%(6/9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JP>0.05)。
2.3城鄉兒童圓孢子蟲感染率比較城市兒童圓孢子蟲檢出率為3.45%(4/116),鄉村兒童檢出率為9.7l%(10/1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27,P
3討論
圓孢子蟲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與人類腹瀉有關的腸道寄生原蟲,目前報道圓孢子蟲病例的國家僅有20個左右。Soave于1986年首先從腹瀉病患者糞便中分離出一種球蟲樣小體。1990年后,陸續有人從腹瀉患者糞便中找到類似病原體,1992~1993年,Ortege等對秘魯等地腹瀉病患者的糞便進行病原體分離,分離出類似的圓形紅色顆粒狀球蟲樣小體,首先命名為圓孢子球蟲(Cyclospore cayetanensis),并證實該球蟲是引起人類球蟲性腸炎的一種新型病原體。隨后我國學者陳雅棠韓范等對不同地區腹瀉病患者糞便進行圓孢子球蟲的蟲體分離,證實在我國腹瀉患者中有圓孢子蟲感染存在。
從此次對腹瀉患者的檢測結果來看,某市幼兒腹瀉患者圓孢子蟲感染率為6.39%。對不同性別和城鄉不同居住環境幼兒腹瀉患者圓孢子蟲感染情況進行調查,發現男、女幼兒腹瀉患者圓孢子蟲檢出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城、鄉幼兒腹瀉患者圓孢子蟲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如今,我已經在幼教這條路上整整走了近20年,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到副園長,區幼教干部到市級示范園園長。20年來,我在幼教領域里,不曾厭倦和疲憊,而是不斷地吸收養分,不斷地歷練和成長。因為我相信,一個充滿激情和快樂的人,會在自己喜愛的工作里一路播撒陽光,一路收獲快樂……
一句話的信念
20年前的一天早上,班上一小男孩的媽媽送他入園時,把我拉到一邊,悄悄問我:“高老師,您帶的是什么項鏈?我兒子說很好看,非讓我也去買一條和你一模一樣的,關鍵是還非要我跟你說,他長大了,要娶你!你說這孩子,每天在想些什么?” 我一聽,差點“噗嗤”一聲笑出聲來,而后卻是特別的滿足和感動。我沒有想到,孩子們那么快就喜歡上了當時滿臉稚氣的我。正是因為這一句話讓我更加堅定,這一生我將傾心付出來陪伴可愛的孩子們。
一句話的享受
源于對幼教的無限熱愛,幾年后,我從教師崗位轉任幼兒園業務副園長。盡管角色發生了改變,但我依然熱愛孩子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更喜歡與孩子們分享一個個美妙的故事,探索奇妙的為什么。我一直對語言教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于是,我帶領老師們在幼兒語言領域中進行“幼兒早期閱讀”課題研究。當年輕老師不會設計課時,我手把手地教他們,示范語言課給他們看。他們都說“高園長,聽您上課,總是那么輕松有趣,真是一種享受!”是的,我要用行動告訴他們:語言活動是非常美妙的,通過語言可以解讀孩子的思維、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促進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我希望我園孩子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閱讀習慣等方面有優異的表現。就這樣,我任業務園長的8年勿勿而過,我和老師們一起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在“幼兒啟蒙教育”“幼兒早期閱讀”等課題研究領域了解孩子們的真實需求,促進孩子的發展。
一句話的擔當
2010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在區教委掛職分管幼教工作一年多后,我回到幼兒園任園長。當時全國上下都存在入園難的問題,長壽也同其他區縣一樣,面臨著優質幼教資源稀缺與家長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我聽到家長這樣的呼聲:“高園長,你們想辦法擴大地方,讓孩子們有正規幼兒園上吧!”此時,我深感作為一個地區幼教示范窗口的責任和使命。于是我帶著一股做好學前教育的工作勁頭,和我們領導班子,四處尋找可以辦分園的場所。機緣巧合,在碧桂園小區就有一所現成的5000多平米的幼兒園,幼兒園經費有限,因為無力承擔上百萬的裝修和設備購置費用,所以一直沒有投入使用。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我們想到了國家的政策——民辦公助。何不與有教育實力的教育團隊合作辦園?這樣既有經費的支持,又能很好地將科學的教育在更大面積的幼兒園里傳播,可謂兩全其美。
一是管理“盲”。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就有了“學前班”。一直以來,“學前班”就是學校創收的一個窗口。用人上,是找臨時代課教師或安排即將退休的老教師擔任學前班教師;學校顯要位置的“評比欄”上,“學前班”當然是榜上有名,值周教師的考核依據是“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園舍的布置與小學沒多大區別,校訓、班訓、拼音掛圖、加減乘除口訣表一應俱全;有的小學將幼兒是否在該校讀過“學前班”為招生條件,讀過的招生“優先”,讀過的“選校費”減免部分(減除讀學前班時所繳費用),幼兒教育“小學化”根深蒂固……對幼兒園(班)管理和幼兒教師的考核等沒有形成制度,還會出現因為幼兒班不考試,幼兒教師教學業績得分是小學任課教師的平均分等現象。學校對附屬幼兒園的管理五花八門,隨心所欲。
二是用人“盲”。一直以來師資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就奉節縣來看,小學附屬幼兒園幾乎沒有專門的幼教編制,幼兒園保教人員全靠學校臨時聘用或返聘老教師代課。從臨時人員的聘用情況看,有三點“不盡人意”。一是所聘人員“社會保障”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合同一期一期的簽訂,合同中的“保險費”條款是發給被聘用人員,實行自愿購買,如果仔細計算,把合同中的工資、福利、保險費加起來,也不過是重慶市最低工資標準。大多數村小幼兒班的保教人員根本就沒有什么“合同”,生源少,如果中心校管起來,學校還要“虧本”,這樣的保教人員是“收多少就吃多少”。這樣一來,極大地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和穩定性。二是有一張無形的“網”――大部分附屬幼兒園在聘用臨時人員時實行校長說了算,于是,“解決同事困難”“幫助哥們分憂”“禮輕人義重”等“理由”構成了一張人性網,至于任職資格、能力咋樣等沒人過問。三是為了節約成本,大班額現象也很突出,有的班不僅是一個老師一個班,班額甚至高達六七十人。
三是改善辦園條件“盲”。以前小學附屬幼兒園的辦園宗旨主要是盈利或為教師解決待遇,收取的保育費除了發代課工資而外,很少用于改善設備和環境,更別說布置適合幼兒的育人環境。如果按“幼兒園辦園條件”去逐項比對,沒有幾項能達到要求,個別盲目增設室外大型玩具是“名副其實”的當個擺設,長期鎖上,不許孩子自由玩耍。多數教師不知道幼兒園基本的設備設施該配備什么,還有很多班級使用小學生的課桌凳。教師用書就是小學一年級的教材。
為破解這三大“盲點”,辦好全縣農村學前教育,奉節縣做了很多的嘗試與探索。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在的小學附屬幼兒園,園舍條件逐步得到了改善,教師配備也有所加強,學校也安排了校級領導分管學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全縣的小學附屬幼兒園整體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加強對附屬幼兒園的規范管理。兩年內,先后出臺《奉節縣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規范管理通知》《奉節縣教育委員會關于規范幼兒園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一是理順管理體制,要求各幼兒園必須安排專業的人員專門管理,三個班以下的幼兒園可以配備兼職管理人員,三個班以上的小學附屬幼兒園必須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占用村小閑置校舍舉辦的幼兒園班,一律納入中心小學統一管理。二是規范小學附設幼兒園辦園行為。小學附屬幼兒園三個班以上的必須是小班、中班、大班齊備,必須有相對獨立的園舍和場地,必須配備專業的園長和保教人員,必須實施獨立的教育教學管理。嚴禁舉辦任何形式的學前班,嚴禁小學以未入本校附屬幼兒園為由拒收本學區內的適齡兒童入學,嚴禁小學附屬幼兒園進行與小學入學掛鉤的招生宣傳。三是專門加強村幼兒園管理。對村幼兒園做到五統一,即統一收費,統一開支,統一安排課程,統一添置設備,統一安排教師。要求各學校要安排一定的公用經費,用于添置幼兒園的教玩具,改善村小幼兒園辦園條件,確保偏遠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較好的學前教育。各個小學附屬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較完善的考核細則,從辦學條件、園舍布置、教師的教學常規、教學教研、保教成績等加強管理,教學效果明顯改變。
加大對附屬幼兒園的投入。近幾年奉節縣各小學附屬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縣教委將幼教專項經費加大對附屬幼兒園的投入。一方面是對存在入園難,又有一定富足校舍的城區城郊小學新增附屬幼兒園并給予大力支持和獎補,新增的報國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白馬小學附屬幼兒園、詩城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和香山小學附屬幼兒園,投入近千萬。解決了近千名幼兒的入學問題,深受老百姓贊賞。同時每年都會安排一定的資金,對小學附屬幼兒園進行維修和改擴建,學校自籌經費進行文化打造,小學附屬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和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在全縣環境創設比賽活動中,小學附屬幼兒園的整體水平較高,獲得等級獎的也占60%。另一方面是加大對村幼兒園扶持,對村幼兒園的發展給予經費傾斜,我們每年給予村幼兒園三千到五千的獎補,全縣通過附屬幼兒園的發展,真正做到均衡、公平,讓最末端的學校得以發展,最偏遠的孩子享受到較好的學前教育。
加強附屬幼兒園的師資隊伍建設。針對小學附屬幼兒園沒有專業老師的情況,縣教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招聘專業教師充實到小學附屬幼兒園。從2011年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奉節縣每年公開招聘事業編制幼兒教師,截至目前已招收了三百多名。這些教師大多分配到小學附屬幼兒園任教。二是單列小學附屬幼兒園幼教編制。學校也安排了校級領導分管學前教育,全縣小學附屬幼兒園的編制由零增至三百多名,各小學附屬幼兒園也增加了班上配備人數,基本達到每班兩教,徹底改變了一人教一個班的現狀。三是加強培訓。針對小學附屬幼兒園轉崗教師較多的情況,特別注重對小學附屬幼兒園教師的培訓,每年舉辦專題講座或者轉崗教師專項培訓,這些都很大地提高了小學附屬幼兒園老師的專業水平和保教能力。
周霞
重慶市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學前教研員,西南大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兼職導師。重慶市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科研骨干教師,重慶市教育專家資源庫成員,重慶市優秀教研個人,重慶市教研系統先進個人,北碚區名師,北碚區優秀教師。在核心期刊、省市級公開刊物上發表教科研文章38篇。副主編、參編幼教專著書5部。3次擔任幼教國培項目首席專家,3次承擔市級幼教培訓項目實施。4次承擔市級公開課,6次承擔區級公開課。主持主研市區級課題10余項。
問題一
手工活動做燈籠,其他小朋友都做完掛起來了,而萌萌小朋友因為做得特別慢還在做,但她一點也不著急,很專心很認真地做著。可接下來大家都要去戶外做體育游戲了,而保育員也會跟出去協助。這時,是叫萌萌停止正在進行的專心制作,跟集體去做體育游戲呢,還是讓她在室內繼續完成燈籠的制作?可留她一個人在活動室,我又不放心。
(該問題由重慶市渝中區景德幼兒園周琴老師提供)
情景跟進
其實,案例中的這種情景在幼兒園經常遇到。也就是當個別兒童的需要和集體活動發生了沖突,教師應當怎么處理?那么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如何處理呢?
一、傾聽想法,肯定長處
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我們應當尊重萌萌,肯定她做事認真、專注的品質。教師可以這樣說:“萌萌,我看你一直都在非常認真地做燈籠,燈籠做完了嗎?”“萌萌,老師想給你商量個事,其他的小朋友做燈籠都做完了,你愿意跟他們去玩好玩的體育游戲嗎?燈籠可以放在美工區,等會再回來完成。”如果萌萌表現出愿意繼續留下來做燈籠,那教師就接著引導萌萌。
二、同伴幫助,集體影響
面對萌萌想繼續完成作品的想法,作為教師,從安全角度出發,不能把萌萌單獨留在活動室,同時也要讓她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整體的不可分割。教師可以先問問萌萌:“萌萌,雖然你想把燈籠做得更漂亮,但是我們不放心你一個人待在活動室里,你愿意大家幫你完成嗎?”如果萌萌愿意接受同伴的幫助,教師則引導幾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幫助萌萌在短時間內完成。同時,也引導其他幼兒發揚互幫互助的精神,耐心等待萌萌幾分鐘。如果萌萌堅持要自己獨立完成,那教師就只能選擇另外的辦法。
三、帶著材料,一起出發
由于接下來的環節是體育游戲,保育員必須出去協助教師。但看著萌萌這么高漲和堅持的興致,班上又沒有多余的人手可以照看。那教師就可以試試另外的辦法,既兼顧了安全,也考慮到了萌萌的需要。教師可以告訴萌萌:“萌萌,要不這樣吧,我來出個好主意,干脆把你的材料裝在一個籃子里,由保育老師負責照看好你的材料,我們帶著你的燈籠一同出發,等體育游戲結束后,再來制作,可以嗎?”
四、積極評價,提出要求
萌萌最后如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把燈籠做好了。教師可以單獨和萌萌聊天,肯定她為了做好自己的燈籠,堅持到底,認真制作。同時,還要鼓勵她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玩體育游戲時和做手工一樣的能干和認真。但教師要給萌萌提出一個小小的建議:“下次做手工如果動作再快點的話,那就更能干啦!”
解決策略
在幼兒園,每個孩子都是個性紛呈,精彩萬分。作為教師,既要做到面向全體,又要做到尊重個別。像案例中萌萌的這種情況,我們既要保護她的個人興趣與愛好,又要顧及全班孩子的集體活動;既要考慮幼兒的安全,又要讓孩子感受集體的溫暖,就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個體,傾聽孩子的想法
盡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她)的言行,找尋他(她)行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二、多些方法,少些武斷與高壓
借用同伴和集體的智慧讓孩子意識到合作的力量,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與集體不能分割。
三、家園合作,鼓勵孩子提高完成做事的速度
孩子之所以出現做事慢的這種情況,一則是因為孩子做事認真,對自己的作品要求較高。二則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動手能力不強,做事喜歡磨蹭。這就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配合,鼓勵孩子提高做事的速度。
問題二
每學期幼兒園都會組織家長半日開放活動,為了讓家長看到孩子的良好發展,教師們使出渾身解數,精心選材,認真組織各種活動。在這半日活動里,難免有集中的教學或談話活動。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們不可能邀請到每個孩子發言。所以在開放日后征求意見環節,每次都有家長提出“多給孩子發言的機會”。為此,教學一線的教師深感困惑:短短的一個活動里確實無法做到每個孩子都有發言的機會;萬一孩子沒想好,把孩子叫起來又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孩子又不停地舉手,教師也不可能一直都叫到他,擔心其他家長說對孩子們不公平……每當這種時候,教師們都倍感困惑,希望得到專家、同行的指導!
(該問題由重慶市萬州區雞公嶺幼兒園龍艷老師提供)
情景跟進
家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增進家長對幼兒園一日保教活動的了解,促進家長理解和支持幼兒園工作,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像案例中的這種情況,每位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機會得到鍛煉和展示的機會,站在家長的角度想想他們這種心情是能理解的。但作為教師,如何解決半日活動班級人數多,時間有限,家長最大可能看到和發現孩子的長處呢?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轉變家長思想觀念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起,就懷揣著“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思想。由于家長們平時工作繁忙,好不容易有這么一個開放觀看的機會,肯定會對班級教師、活動、孩子充滿著期待。但畢竟班級是個集體,有限的時間,加上班級人數較多,僅憑這一個半日活動,就能全方位了解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活動主角肯定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班級教師和家長加強平時的聯系,改變家長的觀念。一變:家長學會關注孩子過程性的發展。半日活動開放只是幼兒園扎實開展常規教學中一個普通的場景。孩子們的精彩,孩子們的能力是在幼兒園一日活動各環節表現出來的,并非一個游戲、一個活動就能全部體現。二變:家長學會關注孩子的隱性發展。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些家長比較看重孩子顯性的東西,比如: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會唱幾首歌,會講幾個故事,是否能大膽上臺發言,而忽略了孩子隱性的一些品質,比如: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謙讓、堅持、專注、合作、分享、樂于觀察。這就需要教師對家長進行引導,發言只是幼兒行為表現的一種方式。三變:家長學會信任、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幼兒園倡導一日活動皆課程,即從早上入園到晚上離園都蘊含著教育契機,孩子們的精彩也無處不在。所以請家長充分信任、理解教師,一定會在每天的活動中盡可能多地給每個孩子機會成長。
二、精心設計內容與方式
傳統的家長半日開放活動,教師們多會設計1~2個集中教學活動,讓家長們看看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但由于高結構的集中教學存在弊端,注定每個活動中發言的幼兒數量有限,機會不可能覆蓋到全體幼兒。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半日活動時,減少高結構的活動,注重半日活動設計的“低結構”“參與性”“互動性”。比如:可以把高結構集中教學變成分組教學同時進行;可以減少集中活動數量,組織低結構的區域活動;可以設計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互動性強活動。另外,在半日開放活動中的過渡環節,還可利用等待的時間,巧妙利用,給予更多孩子表現的機會。讓家長看到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活動的主體,每個孩子都在各個環節中得以發展。
三、注重孩子過程性的資料呈現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的發展都是多元的。他的這種理論是對傳統的重智育發展的一個挑戰。中國也有“行行出狀元”這句老話,作為幼兒園教師,更應看到每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用心去發掘每個幼兒杰出的能力,并給予他們展示這種能力的機會與平臺。那么,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必須注重平時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資料收集與展示。比如:幼兒的繪畫作品,手工作品,幼兒的精妙語言,幼兒的活動視頻等等。在開放日活動當天,不僅只是看當天的活動,還可請家長觀看孩子們平時過程性的資料,了解自家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從而引導家長不只是單純通過發言積極與否去評價自己的孩子。
解決策略
一、家園開放活動主體盡可能多元
家長半日開放活動,既是幼兒園保教常規中的一個平常的半日活動,也是踐行科學保教,提高保教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實施家長開放日活動之前,教師應當把家長和孩子也當成課程的主體,一同設計、規劃、討論家長半日活動開放的內容與方式,并將最終定稿的計劃提前公告給家長,讓家長意識到幼兒園教育教學,自己也有一份責任。
二、家園開放活動過程盡可能優化
家長們來到幼兒園觀看半日保教活動,教師們應當以高效的保教質量呈現給家長。比如:活動組織方式的多樣化,既有集中教學,也有小組教學。既有體育活動,也有區域活動。比如:活動環節的緊湊性,環節與環節之間,盡可能減少消極等待時間,或者組織豐富的過渡環節活動,讓家長對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充滿信心,對教師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