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送寒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22陰歷十月一日送寒衣可以提前嗎
陰歷十月一日送寒衣可以提前,但由于各地區的講究不一樣,所以具體的只能看地方。一般來講寒衣節當天送寒衣是最合適的。但并不是說一定要在當天進行,如果節日當天有事不方便的話,也可以提前送寒衣。另外就是要注意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干干凈凈,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
十月一日送寒衣什么時間送
十月一日送寒衣什么時間送是大家常常會問的,但由于十里不同俗,所以具體的時間只能看地方的講究。在小編老家那邊都是會提前個一兩天的,提前會顯得比較周到,如果推遲就是錯過了寒衣節的日子。另外送寒衣的時候要注意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干干凈凈,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
十月一日寒衣節是為什么而設立的
有人認為寒衣節起源于蔡倫嫂子慧娘的故事,她為了幫助丈夫擺脫困境,開創了燒紙錢的先例,其實仔細想想是有些牽強附會的,東漢的紙張極其昂貴,即便是再差的質量都不可能拿來燒的,更何況最早的紙幣是出現千年之后的宋代。
購物退稅,退的是外籍旅客所購商品中所含的,該商品在生產流通過程中已經繳納的間接稅,一般是增值稅和消費稅。一般在市中心的百貨商店、品牌店、購物村、工廠店甚至一些特色小店都是退稅店。這些購物點會掛有“Tax-Free shopping”、“Premier Tax Free”、“Tax Refund”等標志,機場、市區很多購物商場、商鋪都可提供退稅購物。
購物退稅的基本流程想必經常出國購物的朋友們都比較熟悉,但看起來簡單的流程,操作起來卻不盡如此。根據環球藍聯(Global Blue)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游客在歐洲退稅購物金額達到了創紀錄的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4億元,但這只占可退稅總數的50%,也就是說,在國人瘋狂掃貨的同時,約有近五成的中國消費者沒有退稅。盡管國內多數專家表示這個數據有待考證,但這近在手邊的“便宜”,我們應該牢牢抓住才是。下面,我們就對購物退稅的幾種方式進行詳細解讀,讓您有備無患,盡享購物折上折。
支付寶海外退稅 省錢省時又省力
早在2013年10月7日,前往韓國購物的游客們就能享受到支付寶退稅的便捷。從2014年7月中旬開始,中國游客在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進行購物時,也可以使用支付寶退稅。
消費者只需在退稅單上填好綁定支付寶的手機號、護照號和英文名,離境前交給海關檢查蓋章,并投到機場指定信箱即可。最快7個工作日,退稅金額自動兌成人民幣到消費者支付寶賬戶,短信通知消費者確認,會收取2%手續費。
除便捷的退稅流程以外,支付寶海外退稅也首次引入了移動應用服務。用戶只要在支付寶錢包添加“支付寶全球退稅”服務窗,就可在里面查看退款到賬情況和各國的退稅攻略,幫助用戶實時掌握各國購物退稅情況。
環球藍聯卡 刷新退稅模式
Global Blue(環球藍聯)的購物退稅系統是最廣泛的,前身為全球回報集團(Global Refund)的Global Blue(環球藍聯),在全球范圍內共有24萬多家商店被授權使用,設有300多個服務點,而且它也是唯一一家在中國有退稅服務點的公司。
2013年8月,環球藍聯(Global Blue)推出環球藍聯卡(The Global Blue Card)。游客在貼有環球藍聯卡標識的零售商店使用藍聯卡時,會自動生成已經填好的退稅申請表。
申請藍聯卡的過程比較簡單,有計劃在海外購物的中國消費者可直接登錄環球藍聯的中國官方網站,進入環球藍聯卡申請頁面注冊個人賬戶,即可免費獲得環球藍聯卡,成為明智的環球購物達人。
支付寶與藍聯卡是目前比較便捷的退稅方式,對于經常在海外購物的人來說,藍聯卡是不錯的選擇。而對于偶爾去海外購物的人來說,藍聯卡的功能比較單一,不像支付寶的應用更加多元化。
歲寒知松柏的下一句是患難見真情。歲寒知松柏的意思是只有經過嚴冬,才知道松、柏能夠耐寒。常用來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來一個人的品質。
歲寒知松柏出自論語子罕中的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白話譯文就是孔子說只有到了每年天氣最寒冷的時候,才知道其他植物大多都凋零了,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來源:文章屋網 )
1、1朵玫瑰情有獨鐘你是我的唯一,2朵玫瑰心中只有我倆,3朵玫瑰我愛你,4朵玫瑰誓言山盟海誓至死不渝,5朵玫瑰由衷欣賞,6朵玫瑰互敬互愛互諒,7朵玫瑰我偷偷地愛著你,8朵玫瑰深表歉意盼你原諒。
2、9朵玫瑰長久,10朵玫瑰完美的愛情十全十美,11朵玫瑰一心一意的愛,12朵玫瑰心心相印對你的愛與日俱增,13朵玫瑰暗戀,14朵玫瑰驕傲的愛,15朵玫瑰對你感到歉意,16朵玫瑰最深的愛,17朵玫瑰好聚好散無法挽回的愛,18朵玫瑰真誠的心,19朵玫瑰期待陪伴。
3、20朵玫瑰此情不渝永遠愛你,21朵玫瑰你是我的最愛,22朵玫瑰雙雙對對你儂我儂,兩情相悅,24朵玫瑰—思念,25朵玫瑰祝你幸福,30朵玫瑰不需言語的愛,33朵玫瑰愛你三生三世。
(來源:文章屋網 )
在后世信仰的羅漢之中,最先被介紹到中國的,很可能是賓頭盧。《大唐內典錄》記錄了東漢安世高翻譯的《請賓頭盧法》。此經不存,而現存的兩部譯經可以與此相關:宋沙門釋慧簡譯《請賓頭盧法》、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賓頭盧突羅閣為優陀延王說法經》,均記載了賓頭盧的相關事跡和供養方法。前書稱“賓頭盧頗羅墮誓阿羅漢,賓頭盧者字也,頗羅墮誓者姓也。其人為樹提長者現神足故,佛擯之不聽涅盤,敕令為末法四部眾作福田”,其人“受大會請時,或在上坐,或在中坐,或在下坐,現作隨處僧形,人求其異終不可得,去后見坐處華不萎乃知之矣”。后書稱其為拘舍彌城輔相之子,“名賓頭盧突羅閣,姿容豐美,世所希有。聰明智慧,博聞廣識。仁慈泛愛,志存濟苦。勸化國民,盡修十善。信樂三寶,出家學道。得具足果,游行教化。還拘舍彌城,欲度親黨”。自以為“我觀因緣,皆悉無常”,以種種譬喻對優陀延王說解脫因緣。現存的兩種佛典,顯示了賓頭盧作為一位得道高僧向神圣化發展的跡象。特別是《請賓頭盧法》中提到了他“現作隨處僧形”,這為后世羅漢美術提供了造型依據。
其后興起的是所謂的“四大羅漢”。其名在西晉竺法護所譯《佛說彌勒下生經》中可以看到,佛涅盤時,曾囑托大迦葉、徒缽嘆、賓頭盧、羅云四大比丘永久守護正法,不入涅盤以待彌勒出現世間。雖然這四大聲聞承擔了守護正法的重任,然而經文所述語焉不詳,其他各種彌勒下生經也沒有詳細的說明。
大約在阿育王時期,四大羅漢向著十六羅漢發展。北涼三藏法師道泰等譯《入大乘論》卷上:“尊者賓頭盧、尊者羅喉羅,如是等十六人諸大聲聞,散在諸渚,于余經中亦說有九十九億大阿羅漢,皆于佛前取籌護法、住壽于世界”。雖然這種說法沒有引起普遍的重視,但他們“取籌護法”、“住壽世界”的兩大特性——護法、長生,卻是后來的羅漢信仰所一脈相承的。
羅漢信仰及其造像藝術在中國的普遍推開,則要到唐玄奘法師譯出《法住記》(全名《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慶友著)之后,經中提到了著名的十六羅漢:
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啰惰閣(多稱為“賓頭盧”)、
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
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厘墮閣、
第四尊者名蘇頻陀、
第五尊者名諾距羅、
第六尊者名跋陀羅、
第七尊者名迦理迦、
第八尊者名伐閣羅弗多羅、
第九尊者名戍博迦、
第十尊者名半托迦、
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羅、
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
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
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
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
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
如是十六大阿羅漢,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脫等無量功德,離三界染,誦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乃至世尊正法應住常隨護持,及與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報。
經文詳載了十六羅漢的名號、住處、眷屬數目及各自守護的范圍等,而后還記載了他們皆具備三明、六通、八解脫等無量功德和不染三界污濁、通經律論三藏并外典之道,他們根據佛的囑咐,以神通力永遠護持世尊正法,并給廣大僧俗以幸福安樂。
自玄奘譯出《法住記》,羅漢信仰就在中國熱烈的展開,至遲至唐代末期,已有供奉羅漢之舉。《祖堂集》卷五:“翠微和尚嗣丹霞,在西京。師諱無學。僖宗皇帝(875~888)詔入內,大敷玄教。帝情大悅,賜紫,法號廣照大師。……師因供養羅漢次,僧問:‘今日設羅漢齋,羅漢還來也無?’師云:‘是你每日噇什么?’”[1]這表明,即使是對燒佛的丹霞法嗣也開始供養羅漢。五代時,成都著名的大圣慈寺有羅漢閣。宋以后的寺廟中多有羅漢堂,而羅漢堂里供奉的羅漢往往受到僧俗的歡迎。
至南宋末年,此風仍盛。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自寶佑六年(1258)著筆,到咸淳五年(1269)八月,凡閱十年,撰成《佛祖統紀》卷三十三“供羅漢”載:“佛滅時,付囑十六阿羅漢,與諸施主作真福田。時阿羅漢咸承佛敕,以神通力延自壽量。若請四方僧設無遮施,或所住處,或詣寺中,此諸尊者及諸眷屬,分散往赴,蔽隱圣儀密受供具,令諸施主得勝果報。除四大羅漢、十六羅漢,余皆入滅。四大羅漢者,《彌勒下生經》云:‘迦葉、賓頭盧、羅云、軍徒缽嘆。’十六羅漢,出《寶云經》。然賓頭盧、羅云已在十六之數。今有言十八者,即加迦葉、軍徒”。
羅漢不僅能給人帶來福佑,而且他們本身也具有普通凡人的性格特征。《法苑珠林》卷四十二提到的“如昔有樹提伽長者,造旃檀缽著絡囊中”一節,大意是說,這位樹提伽長者造了一個金貴的旃檀缽,放在網兜里掛在高處,說誰能不用梯子和桿子取下,就道給誰。賓頭盧很動心,就攛掇目連去取,目連怕惹事,沒去。賓頭盧便自己“逐身飛空,得缽已還去”。釋迦牟尼聽說了,呵責說:“何比丘為外道缽,而于未受戒人前現神通力!”這是塵世凡人的性情,容易使人感到親切,如此,佛國神只當然能得到廣大信眾的歡迎。
羅漢信仰的觀念雖然源自于古印度,在印度佛經中也有阿育王禮拜賓頭盧等記載,但未見雕刻或繪制羅漢之事,而羅漢信仰一傳入中國,就成為我國美術創作與詩歌小說中的重要題材之一,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據文獻記載,中國人繪塑羅漢或始自六朝,東晉雕塑大家戴逵曾畫有《五天羅漢圖》,這有可能是我國目前所知繪制羅漢的最早記載,但以“五天”為名,不知出自何部經典,或許是指五天竺(印度的古稱)。中國第一位繪制十六羅漢的,為梁代張僧繇,他繪制了大量佛教繪畫,除佛、菩薩之外,還作有《佛十弟子》、《十高僧》、《十六羅漢》等。可遺憾的是,張僧繇的作品全都找不到了。唐代的龍門石窟的羅漢塑像(圖1),是所見較早、藝術性較高的雕塑作品。
圖1 龍門看經寺羅漢
《法住記》的譯出,促成了羅漢信仰,也促使羅漢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寺塔記》(大中七年序)和《歷代名畫記》(成書于大中七年后)兩書對京洛寺觀壁畫有詳細的描述,但沒有關于羅漢畫的只言片語的記載,由此可知,羅漢畫是在大中年間(847~860)以后開始興盛起來的。先后出現了許多羅漢畫的大家,如貫休、張玄、王齊翰、李公麟、周季常、林庭珪等,羅漢藝術也因為這些藝術大家的參與與推導而進一步得到發展。羅漢的觀念,雖然源于古印度,但未見相關的雕塑或繪畫,可以說,羅漢藝術是中國獨立創造的佛教藝術門類。
羅漢造像實際是由佛教中的祖師像演變而來。如佛陀的十大弟子可稱為“十大羅漢”,二十四祖師可稱為“二十四羅漢”。供奉羅漢開始于六朝。值得注意的是,六朝期間,也有許多高僧被中國庶民們崇信并供奉,而且,康僧會、康法朗、支遁、于法蘭等還被造像祭祀。康僧會是三國時期活躍于吳地的高僧,其被造像的時間不比造作賓頭像的時間晚。因此,賓頭盧被崇信與當時崇信高僧的宗教氛圍是分不開的,或可認為戴逵、張僧繇時所繪賓頭盧及其他造像,其形貌或由高僧像演化而來。
隨著羅漢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隨即出現了羅漢造像的文人化與世俗化。根據現存的羅漢畫的風格之別,可以把羅漢劃分成野逸派的“禪月樣”以及世態相的“龍眠樣”。前者的代表畫家是貫休,后者的代表畫家是李公麟。
畫羅漢像最為知名的貫休(823~912),所畫的羅漢像正是依據外域高僧的相貌加以夸張變形而來的。《宣和畫譜》卷三:“僧貫休,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人。初以詩得名,流布士大夫間,后入兩川,頗為偽蜀王衍待遇,因賜紫衣,號‘禪月大師’。又善書,時人或比之懷素,而書不甚傳。雖曰能畫,而畫亦不多。間為本教像,唯羅漢最著。偽蜀主取其本納之宮中,設香燈崇奉者逾月,乃付翰苑大學士歐陽炯作歌以稱之。然羅漢狀貌古野,殊不類世間所傳。豐頤戚額,深目大鼻,或巨顙槁項,黝然若夷獠異類,見者莫不駭矚。自謂得之夢中,疑其托是以神之,殆立意絕俗耳,而終能用此傳世。太平興國初,太宗詔求古畫,偽蜀方歸朝,乃獲《羅漢》。”評為“怪古不媚”[2]。
貫休的羅漢形象據說來自夢中,不類世間所傳,“庬眉大目,朵頤隆鼻,胡貌梵相,曲盡其態,見者莫不駭矚”,與當時流傳的吳家樣迥然不同。或許恐世人驚駭,或許恐世人疑其無據,因而托以感夢以自解的。關于“應夢羅漢”,《宋高僧傳》卷三十還有更離奇的記載:貫體“善小筆,得六法。長于水墨,形似之狀可觀。受眾安橋強氏藥肆請,出羅漢一堂。云:每畫一尊,必祈夢得應真貌,方成之。與常體不同”。
貫休在四川時,居龍華寺,曾在此畫水墨十六羅漢。據《圖畫見聞志》記載,貫休的《水墨羅漢》“悉是梵相,形骨古怪”[3],但以此祈雨,有求必應,因此蜀主將之納入宮中,設香燈崇奉者逾月,并命翰林學士歐陽炯作《禪月大師應夢羅漢歌》。據《益州畫名錄》記載,北宋初年太平興國(976~983)年初,宋太宗趙炅還獲得了程公羽從四川進呈的貫休十六羅漢畫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