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金色的魚鉤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金色的魚鉤》講的是途中過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在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了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照顧三個病號,在即將走出草地時,老班長卻犧牲了。
最讓我受感動的地方是:“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一讀到這,我就熱淚盈眶,老班長是那樣堅強。吃草根和魚骨頭是多么困難和痛苦啊,可老班長卻從來不吃魚。老班長多么忠于黨的事業(yè),在這樣艱難困苦中,時刻想著黨交給他的任務,一心一意照顧好三個病號。自己從來不舍得吃一口魚。
再想想我,一天凈吃好東西,比他們吃的要好上一百倍,還不滿足。為了自己享受,也不管別人如何。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們用鮮血換來的,如果沒有他們,我能吃好、穿好嗎?我與老班長比起來,是多么的渺小啊。
一、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念
根據(jù)葉圣陶提出的“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課外閱讀和課內(nèi)精讀要求不同。課內(nèi)精讀要求每個年段的閱讀要求逐年上升,各有所側重。課外閱讀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不斷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根據(jù)個人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學生要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讀書實踐中去,多讀有益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從讀書中豐富詞匯、積累語言,從而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閱讀教學目的,這才是正確的讀書觀念。
二、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為重要的任務。”教師要根據(jù)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閱讀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指導,同時也要注重教材特意安排的“課外書屋”這一欄目,結合每個單元專題,運用重點推薦一本、順便推薦一批的推薦方法,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課外閱讀的書目。
1. 讀漫畫書籍,拓展想象能力。現(xiàn)在的孩子喜歡漫畫書籍。其實,看漫畫也是有益處的。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以拓展兒童的想象。”如,在五年級上冊“父母之愛”單元,推薦了膾炙人口的著名漫畫集《父與子》。而后,就向學生推薦一批漫畫故事,如《寵物小精靈》、《數(shù)碼寶貝》等一些關于一個個奇異的生命體的驚險有趣的漫畫故事,還有《宇宙刑警》、《天鷹戰(zhàn)士》等一些科幻高科技的故事。它們都是不合實際的,而孩子腦子里本來就常想著這些不合實際的東西,所以讓他們感受書中妙趣橫生的畫面和人物的機智、勇敢,陶冶了學生的性情,提升了學生審美情趣。
2. 讀科普書籍,激發(fā)探究欲望。祖國的“神六”、“神七”成功發(fā)射,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天地宇宙、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學完二年級下冊第32課《阿德的夢》后,抓住時機推薦《簡單的科學》、《法布爾昆蟲記》、《布瓜系列》等科普類書籍給他們,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常為書中所述驚嘆不已。
3. 讀文學讀物,注重積累素材。《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教學目標中提出“豐富語言的積累”,并用具體條款要求“注意積累語言材料。”如,學習了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后,引導學生閱讀高爾基的《童年》、《海燕》、《在人間》等作品;學習了五年級上冊《落花生》后,引導學生閱讀許地山的《空山靈雨》、《綴網(wǎng)勞蛛》等作品……將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4. 讀革命書籍,走進紅色經(jīng)典。處在和平年代的兒童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很難走到那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難以體會到文字里的英雄形象。教師可結合生活體驗,激發(fā)認知沖突;拓展史實資料,傳承英雄精神,引導學生走進紅色經(jīng)典,學完四年上冊《倔強的小》之后,可以向學生推薦《草地夜行》、《小紅馬》、《金色的魚鉤》等相關文章,拓展課程時空,打開學生視野,讓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深入感悟,做到“人散課終情未了”,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感受生命的崇高,在“落雨無聲”式的閱讀中,收到“相融無痕”的功效!
5. 讀經(jīng)典名著,不斷凈化心靈。閱讀經(jīng)典名著是課外閱讀的崇高境界,也是一個讀者必須經(jīng)歷的一段閱讀歷程。余秋雨先生認為,“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純凈而空廓,用經(jīng)典名著作奠基可以充分激發(fā)他們一生對文化的向往。”當前,各校正在進行“經(jīng)典文化進校園”活動,這為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無疑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在低年級提倡誦讀拼音讀物《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等等,不但在兒童的內(nèi)心播下了優(yōu)美文字的種子,還使兒童從小養(yǎng)成了誦讀的習慣,并在踐行《弟子規(guī)》中體驗中華禮儀之邦的美德。在中年級誦讀《唐詩宋詞選》、《論語》、《中庸》等等,不但使孩子們廣泛了解我國詩詞之美、文字之美、韻律之美,還使孩子們懂得了為人處世的簡單道理,并且豐富了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在高年級誦讀《古代文學作品選》、《大學》和四大名著等等,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并且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也很有幫助。
6. 讀時尚讀物,滿足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齡特征。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表現(xiàn)力強、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點,喜歡冒險、刺激、神秘,崇拜英雄形象。了解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神奇校車》、《科學探索者》、《魯賓遜漂流記》會成為兒童的經(jīng)典,也就不會奇怪《小熊維尼與跳跳虎》能風靡校園了。我們要抓住這種校園時尚、兒童時尚,充分利用這些課外閱讀及課外閱讀指導的寶貴契機和資源。
三、營造適宜的課外閱讀氛圍